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玩唐-第6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不断地在乱哄哄的人群中,时不时因为有精彩的作品,或者棋局琴技出现,暴发出一阵轰天般的喝彩声。
连隔着一条洛水,距离还有点远的皇城里面的人都能听见。结果诱惑得一群小世子们,都跑了出来观看。
这才是所有才子艺人梦寐以求的盛会!
王画也在王府里做着准备工作。其他的东西早准备好了,还是棋局!
忽然张三龙领着一个人进来了。
看到他,李红和香茑一阵惊喜,李红迎上前问道:“我大哥呢?”
而香茑则关心地站在他面前,看着他问道:“在南方过得还好吧?”
来的人正是香茑的大哥宋问,也就是庄问。
宋先回答香茑,说道:“在那边还好,冬天也不怎么冷,就是夏天有点热,蚊虫比较多。你也知道的。还有吃的都是稻米,万大海他们才去都不大习惯。但总的来说,比岭南好多了。”
又看着李红:“李娘子,你大哥在那边也还好。烧瓷他十分地喜欢。哦,忘记了,告诉你一个好消息。你大嫂绿珠姑娘有可能几个月后,为你们李家增添一个后人了。”
“那太好了。”李红高兴地跳起来,将王画一把搂着,说道:“二郎,奴婢好感谢你。”
绿珠就是她原来那个同伴,在青楼里的婢女,不知道让萧亚轩看上了。王画看到这个小绿珠不但长相清秀,品行很不错,于是同意,也在景德镇为他们举办了婚礼。
王画笑了笑,问道:“四郎,现在那边情况如何?”
宋问说道:“烧出来了,就不知道对不对,我带了样品过来。”
说着重新走出来,拿出几件瓷器来。实际都是没有成形的瓷器,一些碎片与一些试验品。
王画将它们拿到烛光下端祥着。
一种是青花瓷,准备来说,很近似于明洪武青花,这也是因为缺少苏麻离青与勃泥青造成的。在王画那件三彩瓷上的青花,也是这种青花。因为使用江南出产这种含铁量低、猛量高的国产青料,这种青花瓷少了一种浓翠的味道。这种青料要等到以后了,看能不能通过大食商人,弄到手。现在也没有这个时间。
第二种是釉里红。看了看样品,技术含量已经很高了,至少能与明宣德时期的釉里红相提并论。
还有一种五彩瓷,不过因为原料,还有技术的原因,不是很成熟。王画看了看后,立即拿起笔,写了一些东西,这是让宋问再回去时带回去参考的。
最主要让他欣慰的是瓷胎,已经很近似于景德镇那种细白瓷。可以想像这几种瓷器进入市场后,对瓷器市场的冲击。
他对张三龙说道:“你到宝林斋立即将贺掌柜喊来。”
然后再次在屋内高兴地踱来踱去。
外人也许摸不透他对金钱的观念,说他不爱钱吧,他在拼命地挣钱。说他爱钱吧,挥金如土。难道他真的象他自己所说,想挣脱许多钱,救济天下?
错!
救济肯定是要救济的,这点慈善心王画并不缺乏。
但能靠他一己之力,将天下百姓过上好日子?
不是说他,连老武都做不到。这更是一个大课题。一个国家的制度,生产力生产技术的发展,交通的改善,粮食产量的提高,不受外敌的侵略等等。
好象历史发展到他前世的以后,也没有那一个国家真正做到这一点。老美如此,瑞士同样也是如此,还是有许多穷人嗷嗷待哺。
但钱很重要。这一点世家有清醒的认识,如果没有钱,他们的势从哪里来的。难道真是他们这七姓人口最多不成?正因为有了钱,能够安心地教育下一代,人才越出越多。有了人才,有了钱操作,权与势也随之而来。
这才是真正的力量。
象沈万三,他是没有运作好,加上遇到老朱这个同样手段果断残忍的主,才惹来杀身之祸。
这种瓷器放在他前世,真的不算什么,比如用这个釉里红技术烧出一个大花瓶,最多卖出几百块钱,算是好价了。但这是在唐朝!
这样的瓷器出现,将会再次引起轰动。每件瓷器只要操作得当,价格都高昂到令人难以想像的地步。而且更多的瓷器种类,随着萧亚轩带着江南技术工人的研发面世,那么所给王画带来的金钱也会越来越多。
这是他一年时间游历天下的重要原因所在!
包括老武都没有想到他有这样的一个安排。特别是在景德镇他呆了将近一个月时间。
与黄河不同,长江的地形并没有改变多少,他过去后就找到高岭土与优持瓷石的地点,并且用钱将它们所在的地皮买下来。现在的景德镇,属于江南西道,因为远离政治中心,加上有许多山地,还是一个地广人稀的地方。地价并不比河北临近战乱的地区昂贵。用了极少的钱,就将这些山岭买了下来。同时也弄了三个瓷窑。其实景德镇从陈代就有瓷窑出现,唐朝也有,可用的是白土,也有一些精美的瓷器烧出来,但在整个唐朝不算是有名的瓷器,所产生的利润自然也不会很大。
这一帮人在弄新瓷,除了当地人莫明其妙,到现在居然朝中没有一个人知道。
一会儿贺掌柜来了。
王画将他请进了书房,将这些样品拿给他看。
贺掌柜先是赞叹。毕竟这是真正的彩瓷了。王画那件釉三彩花瓶,现在已经成了民间的一个传说,被老武当作宝贝一样,放在皇宫中。只是亲信的人,才拿出来,让他赏看一下。比放在张易之府上那幅大草还珍贵。
现在这么多样品,他赞叹了一会儿,眼里终于放出光来。
看着他欣喜略带询问的眼神,王画说道:“不错,前两种可以大规模生产,后一种五彩瓷还略有些毛病,正在试验中。”
这可是一个天大的好消息。王画将他喊来,贺掌柜自然知道王画缺少商路资源,这是将这种新瓷再次交给宝林斋代售了。难怪他前段时间,与自己交谈时,说有一件好事,要与他联手。
可一会儿他又露出奇怪的眼神,不对啊,他都将瓷窑全部便卖了,在哪里烧出这种新瓷的。
王画又一笑,道:“贺掌柜,不用奇怪,你有没有想过,我带了多少人出去,现在多少人回来了?”
“你是说?”
“正如你所猜想。它在江南西道,现在我可以将新瓷完全交给贵店代售。但有一点,贵店必须为我扫清一些障碍,尽管在哪里。财帛动人心。我想你明白我意思吧。”
贺掌柜先是点头,然后叫了声:“高!”
在巩县,就是王画的家乡也不行,七姓,特别是郑家影响力很大。但过了长江就不同了,象王勃到了江西,如果不是他文章写得好,连个座位都不会给他。
在哪里,只有当地的一些小豪门,以及朝廷的影响力。当然七姓还是有,可以利用在朝廷担任官职的弟子施加影响。王画将自己拉进来,那就不同了。官员七姓有,韦家也有,况且韦家还有一个太子妃。足以将七姓的影响力化解,还给了当地小豪门震摄。那么王画这几座新窑,就是一个世外桃源!
这才是一着真正的高棋!
然而自己抛去与王画的关系不说,全部代理这种新瓷所产生的利润,不要说他,就是自己手下的一个伙计,也知道有多巨大!
难怪这几座瓷窑价格卖得这么低。不过问题也不大,这还是一个合理的价格,虽然现在窑上自己手下正在与郑家的人角牛。可就是郑家,牛气冲天,面对自己的人,还是做孙子!
当真自己的后面是王画?
因此效益还是很不错的,即使新瓷产生冲击,两三年内足可以收回所有成本。到那时还继续可以为韦家日进斗金。真正倒霉的是其他更落后的小瓷窑。这一南一北两种新瓷,有可能完全占有所有高档瓷器市场。
最主还是这种彩瓷,就是自家再讲良心,将大头让给王画,获利还是无比的丰厚。
贺掌柜立即又说道:“好,我一定会办好此事。”
看着贺掌柜离开,宋问又支吾地说道:“二郎,还有一件事,我想说一下。”
“你说吧。”
“现在因为没有收益,剩下的钱也不多了。”
其实主的用费还是用在买地上,确实临离开时,王画并没有留下多少钱。
王画再次将张三龙喊来说道:“你马上带宋四哥回青山沟,在我父亲哪里支取一万缗钱。还有宋大哥,上次你们看好的人,这一次全部带走吧。”
这是去年前年王画交给宋问两个人的一个任务。在窑上察看王姓族中手艺好的,天赋好的,并且品性要不错,忠厚勤劳。将这些人留心了。然后写了一份名单。今年王画前来洛阳准备出售瓷窑前,将他们的契约全改成了临时的契约,以便他们随时可以用自由之身脱于老窑。也私下里解释了一下。
这一批人有二十几个人。一个宗姓,王画出价也高,也同意下来。但还是一直隐瞒着,没有人知道此事。
这批人中,有的老技工,烧瓷的历史有几十年,再加上这段时间烧新瓷。他们技术十分地熟练。带到景德镇去,将是新瓷的骨干。而且还有门好处。因为远离家乡,所有等于切断了各种的关系网。唯独的联系就是自家雇佣的族人工人。不会有其他事情发生。
王画对宋问又说道:“萧大哥有了后代,你也要找一个好的姑娘了。”
宋问脸上一红。
王画又说道:“这一年来你们都辛苦了,在这一万缗中支取一千两百缗,你们几个人分一分,留作零花钱吧。”
说到这里,他脸上终于绽放出一丝笑意。
这段时间压迫得太厉害,总算听到一个好消息。
第二天,王画带着李红几个人,来到了广场。
现在这片广场真的很乱,有的地方还没有来得及铺石板,甚至还有一些树被连根挖起来,坑都没有来得及填平。石桌子也有好几十张,可摆得乱蓬蓬的。关健是人,一眼望不到边,全是人,到处人喊马叫的,虽然有许多士兵维持秩序,还是乱成了一团。
唯独有一点,那就是几排长长的遮壁,上面是褐瓦棚顶,下面是青砖走廓,有点象后世的报纸廓一样,排在哪里十分地威风。
正中间,坐着一大排人,除了苏祭酒带着国子监的一班大儒外,还有朝中的一些有学问的大臣,他们是做评判的。另外,还有,武则天再次带着一群大臣坐在主位上了。
难道不上早朝了?
王画没有资格问,可就是有了,估计迎来的只是一顿训斥。
看到王画到来了,人群立即安静下来,自动让出一条道路。
今天才叫大比!
王画到来了,也意味着大比开始了!
第四十一章 风云之战(一个国家)
一轮红日照在李峤的府上。
李峤,赵郡李楷这一脉的后人,一度担任过宰相,与崔家的崔融、苏味道都是以文而动天下的。
现在太阳开始从窗户里照进书房来,可是外面却有好几个家丁将这间书房看护着。
书房里有十几个老者。
其中一个老者看着大家说道:“消息我昨天晚上派人查清了,从去年夏天起他们确实从南方海国运过来许多香料。不但如此,而且有大量的象牙、玳瑁、珊瑚、珍珠。最让人奇怪的是他们自称是张仲坚的后人,在南海上建立了一个国家,可现在向中原运进来这些贵重的东西交易也就罢了。他们还带来了大量黄金,将这些黄金与交易得到的经济全部换成了我们大周的飞钱。难道他们想重新回到大周发展?”
听到他的疑问,另一个老者也皱起眉头,说道:“李二郎,如果按照你所说,他们为什么找我们联系,并且不用金钱交易,却要我们提供大量武器,以及一些匠人?”
张仲坚这个名字,还是出自故去的名将李靖之口传出来的。说这个人是扬州一个富豪张季龄之子,出生时因为长相奇丑,差点被其父杀死。后来见天下混乱,也想起兵造反。偶遇到李靖,两人相谈见欢。又在李靖府上见到李世民,更是自愧不如。因此对李靖说,你保佐李家在中原玩吧,我到海外去做国王去。
再后来也没有听到他的消息了。
但李靖这句话传出去后,在民间造成许多传闻,什么风尘三侠的,张仲坚便了虬髯客,一眼识天下人的一个神奇人物。
这十几个老者都是七姓中长老,天下人物中的精英分子,自然知道其中的真假。有这个人,甚至这个人确实很有本事,不然也不可进入李大将军的法眼。想想李靖的战绩吧,让所有突厥契丹回鹘人望而生畏。但绝对没有传言中的神奇。
既然他们存下大笔飞钱,想进入中原,现在买兵器做什么?造反,扯,那时候天下大乱,张仲坚都退让出去了,况且现在天下安定。
室内陷入一片沉思。
当时这个自称张仲坚后人,在南海中建立的岛国大夏国使者求见他们后,就提出这项交易。对于香料、象牙、玳瑁,七姓都知道其中巨大的利润。可就是这个兵器的要求使他们很为难。还有工匠,这不是将工匠调到扬州,或者长安,而去南海,海上风波,也别想回来了。这一弄,几百人失踪了,不造成影响才怪。
这时,另一个老者苦笑了一下,说:“主要我们现在风头上,不然这项交易问题也不大。只要我们做得隐秘一点。还有一点,他们昨晚又派人与我联系了,说过几天,他们就要向朝廷称臣纳贡。如果我们不同意,他们只好寻找其他世家。”
虽然是一个国家,也没有那一个大唐的人将这些南海的小国当作一回事。而且海上风险很大,倒是有一些国家向大唐称过臣的,比如交趾以南的林邑、水真腊、陆真腊、骠国、堕和罗、狼牙修、单单、罗越、盘盘,还有海上的哥罗、拘蒌密、婆利、诃陵、堕婆登、室利佛誓、羯茶国、裸人国等等。
有的都几十年派使者来唐朝一次,有的几百年才来一次,有的只见于去天竺求佛高僧或者海客笔记中。
所谓的进贡,更是为了脸面好看,更没有那一个把他当作一回事。比如室利佛誓,去年就来过唐朝进贡一次,通过他们的嘴巴知道这个国家出产许多金、龙脑香、汞砂,可那个感兴趣。一会儿说从交趾泛海二个月,一会儿说是二十天,恐怕都怀疑他们未必能找得到回家的道路。
但海运不是没有,唐朝还在广州设了一个提举市舶使,管理海上贸易,同时征收关税。
可关健是这个大夏国使者与他们谈判时,答应提供他们的香料、象牙、玳瑁、珊瑚数量巨大,巨大到所有世家都感到心动的地步。并且这些东西的贸易利润也是惊人的。
听到这个老者的说话,其他的老者看着西南方向,今天比拼的广场就在那一个方向。其中的郑家长老脸上出现羞愧之色。
看到他这个表情,崔家的一个老者拍了拍他的肩膀,说道:“你也不用自责。当初令四郎也是好心,才将那个小子的姐姐不惜降尊屈体,娶回府上做儿媳妇的。就是令孙看不上眼,也是很正常的事。一个粗鄙的村妇罢了!只是那个小子不识好歹。不过我们都是低估了他。”
本来这次比拼,首先是画,王画送给狄仁杰的画,让狄仁杰又送给了武则天,因此在朝中担任官职的一些七姓弟子,都看到这两幅画。唯独的感觉,很逼真,可从本意上却失去了传统国画的“意”“神”。因此在这一点上,七姓都有了十足的把握。然而他却来了一幅《溪山行旅图》,不但画好,有新手法,而且还是正得不能再正的正统国画画意。
然后是琴,听过《阳关》,可都不信邪了,难道十首曲子都是《阳关》,都是《春江花月夜》?可现在真的有这种可能了。
再就是书法,更是没有人相信,会出现十种楷书、十种草书、十种隶书新笔法,而且是让后人有一条参考道路的笔法。当真是仓颉造字?可现在这种可能性又在无限地放大。
最让他们自信的就是文章。可就是一篇《阿房宫赋》,又让他们这种自信烟消云散。
至于诗作,原来也有信心,当真首首是绝唱?现在呢?
棋还没有看到过,估计他既然提出来,肯定会有十足的把握。
本来听到这个消息,所有家族都义愤填膺,准备好好教训这个不知天高地厚的小子,因此每个家族都派了一个或者两个长老带着家族中最优秀的弟子,来到洛阳。
然而一个人都没有料到会出现这种情况。
七姓,离完败于一人之手,只是一步之遥!
另一个岁数最大的老者扣了扣桌子说道:“依老朽看,此人需要兵器,有可能想征服更多的地方,占领更多的资源,以便获取财富。各位,可以看一下清单,上面需要最多的是造船的工匠,还有一些船钉。因此,我们没有必要想得太复杂了。依老朽看,可以答应他,不然他们一旦进贡,让韦姓等家族知道后,他们可不会象我们这样,有这样那样的忌讳。不过要小心了。首先想办法了解对方更多的消息。还有,工匠依老朽看,现在因为这次比拼,世人对我们很注目。不能从中原调派。而是想办法,找一个中间的人,到岭南去,打那些罪民的主意。也不要给对方留下把柄。同时边行边看着这个小国人的动向。”
这七姓十家相互姻亲,一荣俱荣,一辱俱辱。除了那个王涵因为岁数小,不知事理,作为这些老者,可不会做出这样的事情出来。他们之间的合作,也很是真诚的。
听了这个老者的话,想了想,一起点头。
不过他们不知道,正是因为今天的决定,差点给他们十家真正带来灭顶的大祸!
这是一项很重要的买卖。如果合作好了,按照大夏国使者所说的数量,给每一家所带来的财富,并不亚于获得王画的新瓷窑,甚至远远超过。
到了他们这地步,可不是小青年,会清高,会看不起钱。错,与王画一样,这十几个人,每个人都知道金钱的力量。因此才慎重,甚至都超过了对待这次的拼比。
或者还有一个原因,因为这次交易的成功,也多少安慰一下他们受伤的心扉!
决定下来了,走出书房,来到客厅。
客厅里正坐着几个人,他们是七姓中最优秀的弟子,将作为参加今天拼比的人选。
这个最年长的老者说道:“你们记好了,今天输也好,胜也罢,不需要计较。即使输了,问题也不大,最主要你们要表现出来我们世家的气度与风采、底蕴。这一点才是最主要的。有才气的人,每一代都有,然而他们的后人呢?因此输了也只是输了才气。可气度与尊严不能输。并且输了还是一件好事。”
听了他的话,这几个人都不是很理解。
天下人正等着看他们笑话。为什么输了还是一件好事。
“正因为如此,以后我们的下一代弟子,才知道人外有人,天外有天,才能抛去那一份浮燥,安心求学。这样才能够真正使我们这几大家族百花齐放。你们懂吗!”老者厉声道。
“况且现在是多事之秋,正好借这个机会,让我们处于蛰伏状态。这一点同样很重要。以后凡事都学会多用脑袋想想,看到好处,也能看到坏处。塞翁失马,后面一句是什么!”
这正是昨天十几个长老商议过的事。现在政局太不明了,虽然有一点,都没有看好张氏兄弟,尽管他们现在红透了天。可除了张氏外,还有武氏兄弟,会不会唱出一出与武则天一样翻手为云的大戏?就是李家,还是李显李旦弟兄俩人。现在武则天分拆李显的权利,让李旦逐步走上舞台。
武则天是在布网。可这是武则天的想法。这些长老明显地直觉到,将来因为武则天的这一安排,还会更乱。
还有强势的太平公主,果断地插足,托她的门客借来五首大诗,这是想让自己这几大家族领她的一个人情了。这也说明了她心怀诡胎。
只有蛰伏,一击必中,才能让几大家族陪伴着最后的胜利者,一直笑到最后,才能捞到最大的好处。
因此,王画这次发难,却是一个机会!
没有一个简单的!
老者说完了,挥了一下手说道:“去吧!”
虽然老者这样说了,可这几个人还是不甘心,怎能不想赢!
一个个走到屋外,相视了一眼,握了握拳头。
王画见过礼。递上来稿子。有画稿、诗稿还有书法与文章的稿子,棋局要到下的时候才通过挂在遮壁上的一块大板向外界公布。这一点也是征求王画的想法。
两个人在下棋,就这点大地方,这么多人要看,怎能满足。因此王画提议了,在四周遮壁上挂上几幅大板,上面钉上黑白子,每走一步,或钉或拿相对的棋子。以便让更多观众揣摩。这就是后来的挂盘了。
还有琴,也要到比决的时候,才能向一些人散发琴谱,不可能人手一本的。现在的印刷成本多贵了?
然而几十个评判却没有动弹。
虽然大家都来了,七姓的弟子还一个也没有看到。
今天不是昨天了,尽管武则天下诏,让他们在广场上决出第一。可这些才子文士也不是笨。明显是王画以一人之力单挑七姓,如果是前三天,还可以象张九龄那样,上去亮亮自己的才学。现在不同了,是正式比赛。没有必要掺和进去。
还有一点,这也看到了,皇上是在暗中支持王画,进一步打压世家。自己掺杂进去,弄不好让皇上以为自己是在帮腔世家与她作对。反而不美。
因此世家一个人没有来,也没有一个人将稿子交给评比的博士手里,进行比拼。
不过都有人想在出了结果后,顺便将自己作品挂在他们后面。
王画只好等了。
武则天也只好等了。
以前她也等过,不过那一次在白马寺等的是王画。现在角色正好反转过来。
太阳越升越高了,人群中开始传出嘈杂的议论声。
李红在王画耳边低低地说道:“二郎,他们不是怕了你吧?”
说完后吃吃笑了起来。但也知道自己这是一句玩笑话。七姓十家,多少优秀的弟子,怎能怕二郎一个人呢?
可现在的局面,是她万万没有想到的,二郎竟然能将七姓逼得如此不堪的地步。
可王画一点骄傲的感觉也没有。实情远不是这样的。乍看来,自己与七姓之间,是一个小绵羊与一头老虎比拼。但骨子里不是!这头小绵羊是开了无数的金手指,七姓在这些金手指面前,连头绵羊都不是。
这才是一场真正不公平的比拼。
王画也不引以为荣。
太阳又高了一成。
忽然人群中一阵骚动,终于看到几个人,在一群青年中,如同众星拱月一样,走了过来。他们来到场子中,先行礼,甚至连看到王画,都分别与王画温和地打了招呼。
一个个脸上带着春风般的微笑,态度温润。
没有比拼,这几人的风采同样让众人赞羡,果然是世家弟子,气度不同凡响。→文·冇·人·冇·书·冇·屋←
人来齐了,比拼开始吧。
苏祭酒说道:“还是按照王二郎君的规矩吧,第一场比诗。”
说着将他们双方的诗张贴在遮壁上。但这一回不同了,与王画反过来的是,苏祭酒首先张贴的是崔家弟子写的诗作。
这是一个风向!
写着诗的纸贴好了,苏祭酒让开身体,让众人观看。
众人响起一阵泼天般的叫好声。连王画都鼓了一下掌,好诗!
但正是这首诗的出现,让大家对接下来的拼斗更是充满了希待。
第四十二章 风云之战(战之酣)
虽然知道这首诗不是眼前这个少年所作,真正的作者是现在的洛阳留守,朝中重臣李峤。
自己是来挑战七姓所有的才子文人的,李峤也许这首诗刚刚写出来,还没问世。现在拿出来作为比拼的作品,并不过份。
前世就对这首诗十分地喜欢,最让他不平的是这首诗在许多唐诗选集里都没有选入。而那些选集里的许多诗则远在此诗之下。如果《洛神赋》还因为内容流于艳情,没有入选《古文观止》,还可以解说。
但这首诗内容却十分地优雅轻快。或者人品的问题?可李峤的人品虽然有些争议,至少比宋之问与高骈好得多吧。
很不明白。
当然他也不可能为了此事,特地去编撰一本新的唐诗选集。
不过为什么要交给崔家的人。想了一下明白了一起原因。这是交情,只有这样相互地交往,感情才会加深,抱成一团。
老武坐在远处,本来想等王画的诗出来,一道过来看看。现在看到连王画都轻击了几下掌,表示对这首诗的欣赏。她终于从椅子上站起来,走了过来。
看着遮壁上:
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
果然是首好诗。
果然是七姓!
虽然王画才气咄咄逼人,但七姓同样也是人才辈出。
看罢了这首诗,大家看着王画,这时候太子监的博士再次将王画的卷轴打开。众人看了又是一片叫好声。这首诗正是崔灏的《黄鹤楼》。
若是一般人看到后,一定会生出既生瑜,何生亮的感慨。可这几个七姓弟子,站在哪里,如果一根根标枪,动都不动一下。脸上更是带着自始至终的笑容,仿佛这几个人不是人,而是一块块美玉,屹立在阳光下,闪着湿润的光泽。
这样的俊逸风采,同样也使围观的许多少女感到心折。许多人都在心中感叹,难怪世人想疯了,都想与这七姓十家姻亲,这样的人才,那一个不喜爱。
至于王画,没有人去想,反正将他当作了一个高峰了,非人的一种。现在如果不是老武赐婚,如果不是一些高官看中,王画再不开口,都没有人主动到王家上门提亲,将女儿嫁给王画。
两首诗出来了,今天与三天前不同,必须决出胜负。
国子监的博士往两边一站,走出来一个老者。王画看了一笑,正是国子监中学问最好的孔博士,同时他还是出身于山东孔府。这有可能是中国历史真正的一个世家,但不是贵族,因为他们很少进入权利的核心。
孔博士出来点评,这是一个很公正的人选。大家都点头,表示默可。
孔博士将两首诗看了看,说道:“这首小诗使某‘看’到了风,某不知道需要什么样的才情,才能将这首诗写得如此形象生动雅致。”
说完感慨地摇头着头。这也是一个很公正的评价,王画暗自点头。
又转向了王画这首诗,说道:“某看到了这首诗,不知道说什么好了,只想立即乘一匹快马,到武昌去看看这座黄鹤楼,顺便吊古怀乡一番。”
说完了捶胸顿足,说:“可恨啊可恨!”
众人被他弄得一头雾水,愕然不解。老先生这是发的那门子病?
但下一句话大家明白他为什么要发神经了,他又说道:“可恨为期只有一月时间,如果这样的盛会经年累月,每隔几日就让老朽看到这样美妙的佳作,那该多好啊。”
众人听了都忍不住乐了起来,这样的诗,能亲眼看上一两首就是很幸运的了,还要经年累月,当真是萝卜青菜,可以量贩卖?老头子学问虽好,这话也太逗人了。
老夫子只是站在遮壁看着这两首诗摇头晃脑地欣赏。苏祭酒一看,这样可不行,在一旁悄悄地拽了一下他的衣袖,老先生,你别摇头了,还是先评定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