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玩唐-第21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姐?或者是小妈?

但上官小婉忽然抬起身问道:“二郎,记得前些天,你对我说日中则移,月圆则亏,有没有什么其他的意思?”

上官小婉一直在思考这件事,如果是原来,她也许认为只是一句警告,让自己不要太奢侈了。现在不同,王画两个锦囊都让韦氏感到毛毛的,况且在她的心中。

“昭容,现在是皇上当家,还是皇后当家?”王画没有回答,反而问她。

“皇后。”别人上官小婉不会说这句,但对王画上官小婉毫不犹豫地答道。

当然,如果她稍作迟疑,王画会立即改变前来的态度。

“但人是很难满足的,有没有到此为止?”

上官小婉终于不顾王画难得低头,对她青眯,坐直了身体。实际这也是她最担心的,所以她明处跟随韦氏,暗处却在向太平公主抛送秋波。这就是在防上一手,问:“二郎,能不能说请楚一点。”

“别问我,未来的事如何,我也不能知道。不过有一点可以告诉你,无论未来如何,女主必败。皇后不行,太平公主不行,裹儿更不行。”

“那你为什么不通知裹儿?”其他的没有问,这两个人谈话点到为止就行了。

王画既然说韦氏想更进一层,那只有做皇帝。做皇帝也只能谋害李显,然后徐而图之,比如象武则天一样立一个傀儡皇子为帝。政局稳定后废除皇子,这是稳妥的方法。或者直接为帝,不过很难行得通。

但上官小婉也暗中分析过,韦氏没有武则天的能力大,而且也不象武则天,武则天有四个正牌的儿子,韦氏倒有一个,让武则天逼死了。还有长宁公主,很不得民心。李裹儿稍得一点民心儿,还有王画在身后。可王画不支持,裹儿又一个女子。

因此上官小婉估计韦氏很难成功。

可这浑浊的局势她看不透,现在王画点拨,她肯定不会放过机会的。这关系到自己以后的决定。但韦氏如果要动手,到时候李裹儿会帮助谁?

“裹儿?昭容,你说我现在对裹儿说出来会有什么后果?以裹儿的城府,必然流露出来。如果让皇后知道我猜出她的想法,我会有什么样的命运与下场?或者我暗中做一些推手,阻止此事的发生。但你认为我有这个能力阻止皇后的行为么?”

对付一个武三思都费了九牛二虎之力,还借助了李重俊之手,才铲除武三思的。况且韦氏!

“我是不会做自不量力的事。于其自己没有这个力量去实现,还要担待风险,不如坐而观望。”

“那你说是相王?”

“相王?未必!”王画讥笑一声。

这一说上官小婉糊涂了,韦氏不行,太平公主不行,李裹儿不行,李旦不行,那么最后谁是胜利者?

王画猜出她的迷惑,继续说道:“这个你先不管。我只是问你一句,不管谁笑到最后,你这段时间的行为,卖官卖爵,奢侈淫秽,他会怎样想?”

“二郎,你也说我淫秽?”上官小婉眼泪儿扑扑落。

可是王画知道她做戏的成份多,一点也不为她所动。

“我再问你,又有几个人相信你不是皇后的死党?”

上官小婉是何等的聪明,只不过她不是出身宗室,单论智慧她比太平公主并不遑让多少。不然也没有本事在太平公主与韦氏之间游刃有余。不过与所有人一样,都忽视了另一个人,李隆基。

都没有想起来,一个毛头小子,最后却成了主角。

王画的话一下子拨开了她的迷雾,怎么能不知道其中的关健?一下子脸色苍白起来,说:“二郎,救我。”

“昭容,我既然与你说了这番话,自然不希望你有不好的下场。其实前段时间我警告过你,还怕你继续卖官鬻爵,给了你五十万缗钱用。就是希望你以后避免不好的下场。”

“但仅凭这一点还不够。”

“我知道不够,可我都给了你五十万缗钱,这不是五十万文钱。我有求你什么?仅凭这些钱,我已经回报你以前对我的善意了。继续帮你,凭什么?”

“二郎,我用我一生回报你吧。”这回不用王画主动提出来了,上官小婉将衣服解开,但不是急吼吼的那种,缓缓地拉开裙带,动作就象舞蹈一样,很优美。

“你是真想做我的女人了?”

“二郎,相信奴家。”

“好,我就相信你这一次,如果我以后听到什么不好的消息传来,会为你做一条铁内裤,然后将它锁上。”

上官小婉听了头晕。这能锁么?自己胡来没有问题,可如果一锁,皇上与自己同房时怎么回答,说钥匙让王画带走了?但到现在双方面都表达了善意。与太平公主不同,虽然同样王画都没有真将她们当作以后终身伴侣看待,但上官小婉不是宗室弟子,争的也只是荣华富贵,帝位与她无关。说起来,这还是他们共通之处。

上官小婉赤身裸体站在王画面前,服侍王画脱衣服,一边脱一边问:“二郎,奴家如何去做?”

“不用去做,只要克制自己不要去做一些天怒人怨的事。到时候我来安排。但不可走漏了风声。其实你还记得几年前我兵发洛阳,当时五王还十分愤恨我。其实如果五王让我成功,国家岂是现在的国家?他们会先后被害死?也许一个都不会死。”

“奴家知道。”上官小婉也分析过王画当时出兵的意图,为了老武有可能,但不会扶老武上位的。毕竟那是逆天而行了,况且老武年岁已高,就是上位了能保王画几年?原因不大清楚,可有一样会知道,五王会贬职,但不会死。

王画也达到了心意。

之所以变通如此,在家中他也与李红她们做了解释。大变之期即将来临,但宫中还是一块禁地。自己没有耳目。所以东联太平公主,伺机而行,或者为友或者为敌。然后再联合上官小婉,但两者不同,对太平公主王画还是时刻准备摸刀子。对上官小婉,王画是真心让她善终的。

有了这两个人通风报信,那么王画可以清楚地掌控天下的消息。太平时候作用还好一点儿,这时候尤其重要。

当然,为了让两个人安心,王画只好牺牲一些色相了。也不能这么说,这两个熟妇风韵尚存,房事时别有一番风味。特别是在太平公主府上的荒乱,很让王画留恋。

王画才问道:“听说前往美洲大陆寻找玛雅国的使者回来两个人,都是韦家的壮士,你可听到什么风声?”

上官小婉先是茫然地摇头。

但立即醒悟过来,别的事不知道,可朱仝调到青州担任别驾她是知道的。而且以她的机智,对这个玛雅国也十分怀疑。不过现在对她是一个好消息,既然王画说要保护她,她同样希望王画手中力量强大。

因此立即说:“二郎,不要急,奴家替你打听风声。”

现在韦氏对上官小婉很是依赖。最主要上官小婉很会拍马屁,经常替韦氏写诗,写文章,在外边却扬言是韦氏做的。韦氏某种程度上十分依赖她,也信任她。

她想套韦氏的口风,还是很容易的。

当然李裹儿也能套韦氏的口风,可因为李裹儿与王画的关系,反而韦氏不会说。

其实事情也不大,王画相信韦氏至多是怀疑。不过现在王画只是不想自己与李裹儿的婚姻凭增风波罢了。这一等都是多少年过去?从那一年的冬天开始,一直到现在,都八年多时间。王画不想再等待下去。

有了上官小婉做内应,王画增加了许多把握。

正事办完,该办另一件正事。

王画让上官小婉趴在地上,上官小婉意乱情迷,也没有想到其他,认为只是一个普通的姿势,结果王画套上铁圈,牵着绳子,上官小婉哭了。

王画自己儿也没有分析,对李红她们不敢,不过这个动作现在让他兴趣昂然,加上他心中也没有将上官小婉当作将来的妻妾对待,所以将一套家伙带来。

但太平公主,那是被迫无奈,很怕王画推她到悬崖下面,刻心奉诚。而且她自小养尊处优,只有优越感,没有自卑感,强烈的逆反心理让她产生强烈的刺激。

上官小婉虽然现在身份高贵,可是因为身份,一直在挣扎,与王画形式差不多。只不过一个在宫外,一个在宫内。

太平公主对王画说到底还是利用的关系,当然让她感觉很快活。那只是肉体上的欢悦。

上官小婉对王画利用也不假,可喜欢的成份比利用的成分大得多。

这个圈子一套,她这么聪明的人,怎能不知道王画想玩什么把戏。这都将她当作美女犬对待了,还谈什么尊重,什么感情,什么女人?

王画没有牵走,伏在地上号淘大哭。

“难道你不喜欢?”王画傻呼呼地问了一句。

“难道你喜欢?我套你行不行?”上官小婉一边哭一边抗议。

当然了,王画牵着别人,感觉很舒服,如果让别的女人牵着他,肯定是不同意的。

“算了,不喜欢我拿掉吧。”王画说着解铁套。这个不能强求,每一个人兴趣爱好不一,他也不想上官小婉不开心。

“难道你喜欢?”上官小婉反问了一句。

王画讪讪。还别说,看到这些高贵的女人,平时百姓都不敢仰望的女人在地上跟自己爬,还真有那么一点儿喜欢。

“好,那你再给我五十万缗钱,我任由你玩弄。”

“你要这么多钱做什么?”王画晕了,虽然喜欢,这个代价也太高昂了。如果加上前面五十万缗钱,都一百万了。买奴隶也能买到五六万名奴隶。就为了欢愉一下?

“我不是要你的钱。只有你付出的代价越大,才会越将这个人放在心上。”上官小婉幽怨地说。就是王画给她五十万缗钱,她也不开心,也希望王画真正尊重她。不过王画如果将她放在心上,虽然不乐意,委屈求全一下吧。

但这一晚王画还真没有牵她,不乐意王画是不强求的,可答应了上官小婉给了她钱。一家人,不是上官小婉一人,包括她的母亲,都大手大脚用惯了,王画杜止她卖官鬻爵,用费也是很大的。

上官小婉为了回服,没有让王画牵,但让王画玩了一回滴蜡。

可在她一边叫唤声中,却一边在想,好吧,让你滴,总有一天我也要鼓动你在王涵与李雪君身上滴蜡,用鞭子抽李裹儿,用绳子牵李红与沐孜李。

第九十章 汉家青史上,计拙是和亲

吐蕃的迎亲使者到了长安,按照日期,要送金城出嫁吐蕃了。朝堂上为谁去做和亲使者争吵个不休,先是命赵彦昭做和亲大使,赵彦昭辞。然后又派杨矩送之,杨矩再辞。

主要是害怕。不是在李世民手上,受了委屈,李世民马上命令一群精兵悍将,前去讨一个公道。也没有那一个蕃邦敢对唐朝使者如何,况且是和亲大使。但现在不同了,前些年武延秀到突厥迎娶默啜的女儿,使臣硬是让突厥人扣了那么多年。差点儿就没有回来。比起突厥人,吐蕃人同样很强大,不然李显都不会让金城公主和亲。

王画闭目不语,任他们争吵推脱。

其实他本来都十分反对这门亲事。当然经过了武崇宁之后,王画也没有资格在年龄上追究。久决不下,李显气得一拂衣袖宣布退朝。

若大一个朝堂,居然都是一群怕死的大臣,一群窝囊废。

但第二次早朝时,李显看到群臣没有人吭声,眼睛看向了王画。

王画不吭声,装傻还是会的。可李显就这么看着,眼光一挪不挪。

王画没有办法,干咳了一声说:“陛下意思臣懂。不过陛下真将臣当作一个救火的?”

朝中大臣宰相六部尚书是金字塔的巅峰,然后是三省六部侍郎,九寺正卿紧随次后。如果用宰相与尚书做和亲大使,那是不行的,这是一个规格问题。规格过高了。但六部侍郎却是一个很适合的身份,不至于堕了规格,但也能尊重对方。

王画作为和亲大使身份不成问题,而且王画本身亦文亦武,有他带队,不会让和亲团在路上出事故。说到底,这还是一个面子问题。现在唐朝面对吐蕃,没有占多少优势,底气不弱。只好争这个虚名。想当初李世民送嫁文成公主的是什么人?江夏王李道宗。他的身份比宰相差了?

可王画的话说得也有道理。不能唐朝什么难缠的事,都让王画一个人来解决吧?

李显坐在太师椅上,前面的桌子也宽敞,上面还有笔墨纸砚。王画心情他还是能理解的,于是写了几个字,让太监拿到王画手上。王画打开一看,上面写道:王卿,自吐蕃归来,朕议尔亲事。

这是李显第一次明白的表态,王画看着这纸上的十一个字,无奈,只好说道:“多谢陛下厚赐此数字,臣愿意前往。”

怎么办呢?谁叫他有这个痛处让人家拿捏。

但听到这个消息,金城本来哭哭啼啼,脸上第一次露出了一些笑容。

可是王画刚回到家中,太平公主与上官小婉都前后送来消息。李显选择赵彦昭与杨矩,是韦氏授意的。可这两个人都没有接受。然后韦氏才向李显推荐王画。

其他的都没有说。不过这已经足够了。

王画接到消息后,稍微愣了一下,脸上甚是不悦。不过也不解,究竟韦家那两个人带回来什么消息,让韦氏终于有隐隐对自己动手的企图呢?

但这一次让王画感到意外的是太平公主也送来了消息。上官小婉送来消息,王画能理解,她是无根浮萍,听到自己剖析后,还指望自己以后保证她的生命安全,而且她本身对自己或多或少有些情义。况且还得了一百万缗钱的好处。

太平公主送来消息,他就有些不理解了。

太平公主也不愿意,如果王画死了,就少了这个祸害。关健他能不能死?如果死不了,也不会怪自己。可是太平公主想了半天后,还是想到这个妖怪是不容易死的。不如送个人情吧。这中间有没有因为王画带给她的激情因素,不得而知。

所以这是表达一个善意的最佳机会,她果断的赌了一把。

事实这个女人别看王画几乎将她调教成一个性奴,可她的心机,连韦氏都感到深深忌惮。就象这一次的果断,连王画都意想不到。

不过王画接到这两份消息后,却没有想到危险。正好,他还没有机会前往西北,乘着这个机会,去看一下血字营的情况,顺便看看吐蕃的虚实。韦氏此举有可能是周郎妙计安天下,陪了夫人又折兵。

只是王画有些忧愁,这样一来,自己与李裹儿的婚姻又要增添风波了。

王画坐在家中苦思良久,最后还是没有想清楚韦氏究竟想要做什么。原来朱仝在的时候,还能与朱仝商议一下。可是朱仝已经调到青州了。所以最后还是考虑了一下自己安全。

想千想万,最少自己要安全回来,连生命都保不住了,还能想其他什么?

于是上书给李显,我做和亲大使可以,但必须要让杨矩做副使。对于这个武将,王画有些史书印象,好象就是他窜合着唐朝割让了河曲之地的。河曲之地让走了,吐蕃更强大了,后来连长安都让吐蕃人攻破。

这次自己想安全回来,必须有一个垫背的,那就让这个杨大将军来垫背吧。而且很有可能,这个杨矩同样得到韦氏授意,好最后使自己成为出嫁使者。

当然,李显也没有想到其他,这背后的弯弯绕绕他根本就不懂,立即下旨。

杨矩心中有鬼,不同意。李显一听脸上就堆起了乌云,让你做正使不乐意,怕有危险。现在王画毫不犹豫答应下来,什么事都有王画承担了,让你做副使还不同意。如果文臣还好一点,可你是左骁卫大将军!不但是李显脸色难看,朝中大臣可不知道这背后有许多内幕,看着杨矩脸上都露出鄙视。

杨矩无奈,讪讪地改了口。

李显这才下旨,自文成公主化往其国,因多变革,我之边隅,亟兴师旅,彼之蕃落,颇闻凋敝。顷者赞普及祖母可敦、酋长等,屡披诚款,积有岁时,恩托旧亲,请崇新好。金城公主,朕之少女,岂不钟念,但为人父母,志息元黎,若允乃诚祈,更敦和好,则边土宁宴、兵役服息,遂割深慈,为国大计。

太平公主出嫁吐蕃,对改善唐朝与吐蕃关系确实起了作用。可那是唐朝军事强大的基础,才得以实现这一目标的。现在李显居然将两国大事寄托在一个十岁的小姑娘身上。

王画听了,差点想拍桌子。唯独有一点,李显对金城的关爱,用了少女二字,如果不留心认为这是李显遮掩金城的身份,其实不然。金城如果与李裹儿平辈,这一说法还能成立,关健是金城是他的孙儿辈。这两个字用了会引起争议的。

这也说明了李显的不忍与痛爱。但考虑到他的心情,没有一个大臣在此事追究。太监宣了诏书后,李显心情更难受,坐在太师椅上,默然了半天说:“朕肝肠寸断。”

立即掩面散朝。

在这种心情下,金城公主的嫁妆可想而知。几百车最上等的锦缯、瓷器、茶叶,连从王画处得来的几件珍贵的文房四宝都做了嫁妆送了出去。更有几百名龟兹奴婢以及几百名工匠,一千名护送的羽林军。

财物倒也罢了,看着这些来自唐朝各地最精税的工匠,王画无语。象这样和三四次亲事,吐蕃想不强大都难。

然后李显又带着文武百官,亲自送行,銮驾浩浩荡荡行了三天,到了始平(陕西兴平县)才扎下帐蓬停了下来。

李显将吐蕃使者喊来,看着抽泣的金城公主,对吐蕃使者再次说:“朕爱女将要远行,朕的心肝都要裂开了。”

说完后泪流满面。

吐蕃使者也跪地谢恩,说两国友好的话。

然后摆下盛大的酒宴,并且下旨,将始平县改为“金城县”,免了一年的赋税,甚至还决定从此之后把洒酒饯别的地方称作“怆别里”。让大臣赋诗,首先点名的是马怀素,这个大臣是左台监察御史,但文才很好。职位不高不低,这是李显让他起一个抛砖引玉的作用的。

马怀素想了一会儿吟道:帝子今何去,重姻适异方。离情怆宸掖,别路绕关梁。望绝园中柳,悲缠陌上桑。空馀愿黄鹤,东顾忆回翔。

用了出嫁乌孙的细君公主与金城做比较,写得也不错,情景交融,感人至深。

随着到了崔日用,吟道:圣后经纶远,谋臣计画多。受降追汉策,筑馆计戎和。俗化乌孙垒,春生积石河。六龙今出饯,双鹤愿为歌。

这是拍李显马屁的,说李显不费一兵一卒,解决了民族争端。但写得也工整,精通文学的李显不知是因为听得舒服还是诗本身勉强说得过去,额首了一下。

又到了徐彦伯,他写道:凤扆怜箫曲,鸾闺念掌珍。羌庭遥筑馆,庙策重和亲。星转银河夕,花移玉树春。圣心凄远送,留跸望征尘。

这是写李显对金城公主眷恋之情的。

韦元旦却写了送嫁雄壮的场面:柔远安夷俗,和亲重汉年。军容旌节送,国命锦车传。琴曲悲千里,箫声恋九天。唯应西海月,来就掌珠圆。

另一个马屁精郑愔写的是:下嫁戎庭远,和亲汉礼优。笳声出虏塞,箫曲背秦楼。贵主悲黄鹤,征人怨紫骝。皇情眷亿兆,割念俯怀柔。

一共是二十多首诗,可基本上都是认为个人恩怨事小,和戎事大,应割亲舍爱,就连张说也写了:青海和亲日,潢星出降时。戎王子婿宠,汉国舅家慈。春野开离宴,云天起别词。空弹马上曲,讵减凤楼思。

表示了赞成。

只有一个人,沈佺期,他说,金榜扶丹掖,银河属紫阍。那堪将凤女,还以嫁乌孙!玉就歌中怨,珠辞掌上恩。西戎非我匹,明主至公存。意思是小小的吐蕃有什么资格迎娶我大唐公主?

李显也不责怪,于是到了崔湜,现在他的小日子很难过,不知犯了那一门子邪,是想哗众取宠,还是所有题材被这些墨客大臣用完了,他居然在诗中写到,“顾乏谋臣用,仍劳圣主忧。”说朝堂之上缺乏能献策征服吐蕃的谋士良臣,最后只能将金城公主送上不归之路,引得圣主伤悲不已。

王画揉了揉太阳穴,也就是小崔同志这首诗最对他的口味,但为什么出自小崔的手中?

最后李显才看着王画。

最后一个出场的永远是大佬,王画有才名,又是出嫁使者,但年龄还不够。这是李显表示对王画宠爱的。

王画想都没有想,就吟道:“汉家青史上,计拙是和亲。社稷依明主,安危托妇人。岂能将玉貌,便拟静胡尘。地下千年骨,谁为辅佐臣。”

吟完了,哑场了。

王画吟完了,也不顾其他人的想法,对金城公主说道:“公主殿下,这个帐内乌烟瘴气,不要再呆了,跟我出去走走。露从今夜起,月是故乡明。能多看一眼家乡,就多看一眼吧。”

李显本来不悦,可王画后面一句说完后,他再次号淘大哭起来。

王画说得很过份,居然指责他将国家安危寄托在一个无辜的妇人手上,让玉貌给胡人糟蹋。可也知道王画的护犊。自己这个养女喜欢文墨,也因此与王画走得很近,为了出嫁,他还说过如果金城到了吐蕃受了委屈,一定要替金城讨公道的话。

现在王画就是作为大使,心中也十分恶劣。

原谅了。

确实,他皇帝做得很窝囊,但是一个老好人。这是王画出兵失败,如果胜利,挟持着这个老好人,和平天子,是能够给唐朝提前带来强大的变化。拘换了别的皇帝,那就不行了。

王画带着金城来到一个小溪边,盘腿在一块石头上坐下来,拿出来一根笛子。本来笛子声很美妙的,却偏偏让他吹出了浓烈的肃杀之心。

一曲吹完,一个人转了出来。

正是雍王李守礼。

他看着自己的亲生女儿,是亲生的,但不敢认,只能暗垂了几滴眼泪。

然后向王画深施一礼。

那么多的大臣墨客,也只有王画为金城说了公道话。

王画看着他离开,对金城公主说道:“殿下,我们回去吧。”

虽然心中反对,可他却没有能力阻止这件亲事。

其实金城公主嫁到吐蕃后,为了两国和平多少做了一些努力,史书中也记载了金城公主向李隆基写的几篇奏表。可是因为吐蕃坐大,对唐朝轻视,她的影响力不及文成公主。自己可能因为感到委屈,在四十岁刚出头,就死了。

金城公主望着天上渐渐开始缺起来的明月,没有走,忽然说道:“二郎,请记住我的名字,我叫李奴奴。”

也十岁了,如果按虚岁的说法都十一岁了,怎能不知道王画在诗宴上吟出这首诗的含义?

但王画不知道金城公主说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当然他也不敢往邪处上想,难不成家人不顾,将金城拐跑不成?

因为王画这一首诗,使这最后一天的气氛产生了变化。

第二天李显起驾回京,与金城公主再三叮咛,流泪而别。本来还想关照王画的,可看着王画,李显特心虚,硬是一句没有说。

其实不用他叮嘱,王画也会顺利地护送金城公主到吐蕃的。

而且他这次之行,可不是护送金城公主那么简单。为什么征服不了吐蕃,是高原反应。就是唐朝与吐蕃多次战斗,也是在青海甘肃川西展开的,没有一支军到达吐蕃深处。王画要看一行人的反应,另外还悄悄地购买大量的红景天,让下人在他们到达河曲之前,必须要送到。当然,这还是次要的。更主要的是他回来后准备做的事。

大队浩浩荡荡地离西而行,想快也快不了,带的辎重太多了,而且有许多文弱的婢女与仆役。

过了马崽坡,王画站在坡顶上迟疑了一下。当然,所有人不知道王画为什么听到这个坡名后,迟疑的原因。然后才向武功进发,这一次所行的道路,依然还是文成公主入藏的那条道路。

没有到武功,天就黑了,不得不再次扎营。王画伏在帐蓬里作画,小姑娘很喜欢他的字画,可因为现在他名声日重,也没有暧昧的关系,不好象李裹儿与李持盈那样,向王画大肆讨要。

这一次入藏后,还不知以后能不能有见面的机会。王画只能专门替她作一幅画表达善意。

这是一幅《怆别里送金城公主入蕃图》,王画采用的是唐伯虎细长劲秀的皴法。唐伯虎画技取法于南宋著名画家刘松年与李唐,不过将他们的斧劈皴改成了细长皴,这种皴法画人物花鸟时,能使景物温雅有致。

恰恰好唐伯虎也有一幅《送别图》。不过那幅图是一卷纵轴图,王画这一幅作品是一幅长轴,长达十米开外,人物重多,场面浩大。不但画上有李显率领群臣送金城公主的场面,还有昨天晚上大臣们作的二十几首送别诗。反正这一路行去,没有两三个月时也到不了逻些城,有的是时间。

正在这时候,外面的侍卫拿来了个帖子,上面有四个字,张松拜见。

如果是他人还以为是一个叫张松的人求见王画。毕竟这时候《三国演义》还没有出现,有人会对三国历史关注,可很少有人知道一个送地图给刘备的张松。

但王画怎么能不知道这两个字的含义。当然也有可能是一个巧合。他立即让侍卫将这个人带过来,不象史书上所说那个相貌猥琐的张松,长得一般,脸色白净,清清瘦瘦的,有一股读书人的味道。

进入大帐后,向四下里环视了一眼,王画会意,让帐内的人退下去。

这个人才拱手说道:“在下温安,是韦家的幕僚。”

既然他叫温安,却在拜贴上写着张松拜见,其意已明。

王画欣喜地说道:“原来是温先生,请上坐。”年。

第九十二章 斩马

王画的态度让温安很满意。

文人嘛,讲究一个尊重,就象诸葛亮一样,当真刘备前两次请他,他不知道?如果轻易地被刘备请去,有可能会轻视。所以让刘备三请四邀。上官小婉向王画又要了五十万缗钱,也是异曲同工之妙。

明显自己前来是投奔王画的,可王画不但请他坐,还用了一个上坐的词语,亲自替他倒茶,温安脸上露出开心的笑容。

他也没有客气,直接坐了下来,今天他带来的消息也值得王画用如此尊重的态度对他。

呷了一口茶,说:“王侍郎,我是带蜀国地图来了。”

蜀国地图未必,这是一个比喻,说明他带重要情报过来了。

“多谢。”王画也长施一礼,皇宫内部他没有打进去,可是韦家他还是有些了解的。这个温安也是韦家一个重要的幕僚,能在这些唐朝顶类家族中排上地位的,无一不是人才。未必会比得上朱仝,但也是人物尖儿。就是他没有带来消息,王画也会很看重的。

现在手上要人有人,要钱有钱,缺的就是尖顶的人才。特别是大洋洲,现在开始制度化管理了。不制度化也不行,百姓人数隐隐向两百万大关迈进,再象以前那种粗放式管理,必然会乱。

王画的态度越让温安满意了。

当然,既然准备投奔王画,也不能太傲慢,立即还了一礼说道:“王侍郎,在下承受不起。不过我时间有限,立即将一些事情告诉你,然后我还得回去。”

就是投奔了王画,王画马上到吐蕃去,也必须在韦家呆上一段时间。

然而未必如此,王画已经有了让他去大洋洲的想法,不过现在没有交谈,得谈过询问他。毕竟大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