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21世纪星际走私-第4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人还是很少的。
吴云当然也没有想改变这种情况的意思,学术期刊不是盈利机构,它也根本不可能盈利,以《数学学报》为例,作为国内最大的数学期刊,它的订户包括国外也不过3000户(海外600,国内2000),就是能够盈利,也不过肉汤而已。
不过,这些老教授,研究员们依然保持着良好的学术素养,虽然他们的精力已经不允许他们再做出何等的惊世之文,但在理解方面,他们却无疑是最优秀的,吴云自然不会放过这样一个提高自己的机会。
吴云的年纪实在是不能让他在高速的发展和坚实的基础中做出平衡,好奇心让他不由自主的在数学的王国中飞速奔腾,但要说用四年的时间学习了联盟数学家几百上千年学习的东西,那无疑是一种自大,非但如此,吴云以往异常坚厚的基础也被削的薄弱起来,在见识了联盟数学家高深的一面之后,吴云开始重新审视自己。
这是一次机会。
吴云每天都在和能够遇到的数学家交流,数学是非常耗费精力的工作,近代数学已经完全进入了抽象的领域,哪怕是一点点浅薄的内容,也很少有人能轻易的完成,而吴云每天所想到的,希望和人交流的虽不一定是艰深的部分,但也少有能脱口而出的地方,加上他越来越敏捷的思维和近乎无限的精力,这使得和他讨论就要花费更多的精神,当然,收获也是同样的多。
年轻人都喜欢起了吴云,虽然年龄相近,但担负了更多责任的吴云却要成熟的多,对这些数年前的自己,吴云给予了他们尽量多的帮助,对他们的问题也知无不言、言无不尽,甚至当吴云一时无法回答时,他也会回家耐心的完成这个问题,然后在第二天或者再迟几天给出回应,这种效率,简直让每个听说的瞠目结舌。
年纪大些的人也很高兴,但对他们,吴云的心情却很矛盾,这些专业过硬的老数学家能给予他很多启发,特别是那些平时注意不到的地方,使他很快就感到了自己的提高。但另一方面,这些老编辑们、老教授们的精力已经无法让他们整日整夜的继续探讨下去,虽然吴云常常会在几个小时后劝说他们休息,但一开始讨论,很少有人愿意停下来,不仅吴云闪现出的那种智慧就牢牢的吸引住了他们,讨论中展现出的新思路也让他们好像焕发了青春,舍不得将刚刚涌出的灵感丢掉,这让他们连带着吴云少不得要遭受家人的责怪。
在这种情况下,好脾气的吴云除了道歉,就只能嘿嘿的笑了,让老人熬夜的确是件糟糕的事情,吴云除了尽量选择时间以外,也找不出其他的办法。
同样似好似坏的消息还有来信的增多,随着时间的推移,吴云的文章也被越来越多的所读懂,虽然他们中的大半都需要花去几个星期甚至更长的时间——即便如此也可能无法理解其中的精髓,但就是显露出的那点锋芒也足够让他们兴奋的睡不着觉,在夜晚肾上腺素的催动下,信件就如雪花般的飘到了北京。
所幸吴云有智脑;所幸吴云有一票“乐于”奉献的小兵,所幸吴云有“领域”带来的精力与记忆力,所幸吴云已经是《数学学报》的主编,在这样多的幸运照顾下,吴云得以消化掉每天超过五十封且有上升趋势的来信。并且,吴云一点也没有忘记从中获利——帮助自己解决论文数量不足的问题,也许数学家和商人本身就有着共同之处吧——获取利益最大化——或者,商人只是数学家中的一个分支而已?
《数学学报》增刊后所遇到的问题论文数量不足几乎不可避免,这里所说的不是绝对数量,而是合格的论文。在一个连评助教都需要论文的国家里,国家级刊物是从不缺乏投稿的,但吴云却不能忍受质量的下跌,尤其站在他今天的高度上,很多论文实在是不敢拜读——也许对方的确是在用心完成,但科学的颠峰本来就带着草原弱肉强食的疾风。
在吴云挑剔的眼神和大刀阔斧的删改下,几个月来的《数学学报》都严重缩水,连续三期页数不足原来的一半,也就是说,即便《学报》还是双月刊,其页数也是不足的,而且这其中大多还是原来选好的稿子被删节,再加上吴云等编辑部成员的大作,他们这段时间的提高都很快。
这里的主要问题自然是吴云的严格要求,其次则是吴云对数学论文的认识,在他的影响下,很多论文的篇幅都大量缩短,将那些不必要和简单的步骤省略,这使得《学报》选取的论文更为艰深,但吴云的说法是:《数学学报》从来就是少数人的期刊,我们也没有必要考虑它的可读性,相反,我们需要打造的是中国乃至世界数学的旗舰产品,告诉所有人——中国、亚洲、世界,数学,究竟能够达到什么高度。
吴云这样说是有着自己深刻的体会的,当年的他在怀尔斯的指导下,进步神速,虽然比不上今天的进度,但若说整个数学素养的成长,却也相差无多,这与他能够了解到更高水平的学术知识有很大关系,此后他就陷入了很长一段时间的瓶颈期,因为作为怀尔斯的得意弟子,他已经站在了数论很高的位置,向上只能看到窄小的缺口,这种攀爬速度自然无法和有着阶梯辅助的学习相比了。
同样的原因,过去四年的吴云有了长足的进步,从懵懂的数学学徒进步到了一个数学家,也是与他能够看到联盟更高的数学水平相关的,前人已经为他打开了方向,不需寻路的推进自然快过没有地图的摸索,故而吴云注意方向是因为他希望通过努力,让更多的数学家(科学家)用更少的时间得到更大的收获,这才是提高整个星球科技能力的快车道。
有了这样的理论认识,吴云挑选的门槛更高了,很快,他就不得不向外求援,因为《数学学报》积攒下的论文已经被他用光了。
第一个进入吴云眼裣的自然是周围的编辑,但久经压榨的他们已经没有多少油水了,而他挂名的单位,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科学院的研究员们也不是说写文章就能写出文章的,这就让吴云将视线转向了来信,想从自己浇灌的土地中捞点收获。
向吴云提出问题的来信很多都具有很高的水平,起码在吴云看来是专业的,尤其是第一批读懂吴云文章的人,大都是久负盛名的学者,长时间的同信让吴云和他们关系良好,不过吴云不准备预约,因为他不能保证他们的下一篇文章就是足够优秀的,但至少,吴云可以将自己就任主编的消息告诉他们,甚至用信件的形式告诉他们自己现在的窘境,那么,他们经过自己选择而投来的论文就很符合吴云的要求了。
吴云的老朋友,《欧洲数学快报》的克拉特将吴云的手段戏称为“不正当竞争”,吴云没有理他,等到他的航空母舰打造成功,他一定要让克拉特这得意洋洋的家伙明白,大型战列舰已经不适合世界形势了。
……
在长达半年的时间里,吴云所做的仅仅就是这些工作。资源战略——吴云野心勃勃囊括了整个亚洲的大计划还在捶打地基,罗兰吐着舌头在中亚转悠,极北的财力只能做到这一步了,而亚克多面向整个联盟的地平线工作的很正常,除了原来就有的业务,生物养殖仅是开端,他还希望能够极力控制着,待到规模扩大后再一举出击。
可以说,吴云希望提升地球等级最直接的原因就是他想知道数学究竟可以做到哪一步,但实际上,他依然没有看到全貌,当知识进步到这一步,没有深入的研究是无法理解的,就像初入大学时的吴云不明白,区区两行的费玛大定理怎么会需要几百页的证明。而到了今天,吴云希望提升地球等级的原因已经变的很复杂了,但他最朴素的愿望还是没有变化,在经过很长一段时间的学习,吴云已经知道,没有积累的他是不能在短时间内步入联盟数学家行列的,所以他老老实实的窝在地球,除了偶尔知能馆的任务,就是不断的学习,他为自己定下了一个计划:在没有站在地球的最高点之前,不再好高骛远……
当然,除了这些严肃的话题,吴云还是有很多事情做的,例如追着F1每场看实况,买下火箭和纽约的豪华季票,飞到“地平线”吃长两米的极品鲈鱼,以及和可安妹妹聊天,和黛丝美人逛街,偶尔……还会在安多碰见叶凝晰,不过联盟与地球的时间观念不同,就是数月不见也是正常,这让吴云不用面对三个女孩,据说比同时面对两个女孩还要痛苦的经历。
《数学学报》的成功打造在这时方才露出头角,虽然它注定不可能为大众所周知,但是对于学者们来说,一份每篇文章都被SCI, SA, Zenbar Math。, Math。 Riview这些知名机构检索的期刊实在是不可思议之至,加之吴云每期都会发表一些对期刊内文章的评论,其中涉及到的理论新颖独到,发人深思,这就使得《学报》在世界范围内广泛的传播开来,尤其是最近一段时期,几乎所有的优秀文章都是基于吴云对各种数学分支的统一,这就使他得到了他人所没有的权威,为期刊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巨大成就。
一艘航母轰然下水。
克拉特遗憾的叹了口气,最终他还是敌不过吴云的强大吸引力,《快报》终究没有成为最棒的数学期刊,所以,他也只能同意吴云的提议,刊登《数学学报》中筛选后的文章,让《快报》变相的成为了《学报》的副刊。若是一个中国人,他一定会为此感到羞辱,克拉特心里也不舒服,但远没有到这种难受程度,毕竟,如今的世界数学界,已经显现出分化的预兆,第一梯队是《数学学报》一个人的队伍,仅仅是吴云自己的文章就能组成一份期刊,再加上来自七大州的优秀数学家队伍,每份期刊实际上都在吃吴云的剩饭,这样想,克拉特的心里也就平衡了许多。

正文 第一百二十七章 极北生物
官方报刊的主编是有行政级别的,吴云自不例外,《数学学报》的订阅量从3000涨到80000有余,马志光乐得嘴都何不拢了,现在他出去开会,别人一听是中国来的,那态度之热情,马志光现在想起来还得意洋洋,自然而然的,吴云也得到了提升。
不过,吴云却不愿意离开《数学学报》,从政是一定要有基础的,吴云非常明白,而《学报》就是他的基础,他的水。区区半年时间,《学报》已经有了中国第一学术讲坛的地位,没错,是第一学术讲坛,而不是数学第一,这正是因为吴云的独特地位和努力所致,因为中国还没有哪个期刊可以达到世界级,甚至在亚洲也总是被东京、汉城所压迫,在这种格局中,吴云的异军突起带来的不仅是数学界的目光,还有学术界的期待。
很多人认为这些好像大学教授一样的家伙没有什么能量,但其实你看看国家领导人的履历就知道,新一带的领导者们在学历上都是极其光鲜的,而例如辽宁省省长,或者科技部部长,他们本人之前都是学者,纯粹的学者,这意味着,从现在起直到可以预见的未来,中国的高层将大部分被高级知识分子所占据,而吴云若能整合这部分力量,他将拥有最坚实的基础,这比弄个部长之类的实在多了。
当然,吴云没有异想天开的说这里就是我的地盘,但他的确在逐渐侵蚀着这块肥沃之地,在打造旗舰成功之后,吴云毫不间断开辟了第二战场,一家报社及其普及型的科学导报——《中国科学导刊》,并将其整合在极北日渐强大的实验室体系中,以期在普及扩大知名度的同时,培养一批在思想认知乃至意识形态上与自己相近的队伍,也许用不了多少年,这些人就能带给吴云和地球一股清新的气息。
吴云这样想自不是毫无缘由的狂妄,而是经过仔细推敲后的成熟想法,极北的实验室体系已经十分发达,网络了大批的科学家,而这种吸收还在还在更快速的进行,这意味着,包括大量的科学家极其弟子在内的一大批人都将受到吴云的直接影响,而这批代表着地球最高科学力量的人才也必将给予世界无限的影响。
瓦特也许并没有终结封建主义的意愿,古登堡发明印刷机的初衷也不是推行文化,但最终他们都带给了时代巨大进步,吴云从中受到了很大启发,他并不想发动一场革命,那可能造成数百年甚至更久也无法弥补的内伤,所以,地球的进步就需要一种潜移默化的力量,从教育的源头下手,用久一些的时间,也许会让这种剧变中的损伤减小一些。
有了这样的想法,吴云和罗兰对实验室的投入就更多了,而这其中,最重要的则是生物实验室,其他的都是由吴云投钱,交给其他研究所研究,独独生物,寄托着吴云极大的希望,燃烧在一堆堆钞票的篝火上。
都说生物是21世纪最烧钱的科学,这也是科学界的共识,但吴云却实打实的建立了一间完整的生物实验室,事实上,更应该称其为王国,占地十万余亩的生物实验室被建在风水秀丽的杭州远郊,有十六个建筑群,五组地下设施,5000余名工作人员,巍巍壮观。吴云结结实实的买下了这片地皮,将所有的人员设施搬了过去,虽说是政府的地,但就是不算地面建筑,吴云也用掉了4亿美金——相当于极北在哈萨克斯坦的港口投资,每年收益8000万以上的投资。
这个生物王国不仅有这么一个大本营,还在全球广泛的购买土地和设备,这才是各国知名学者愿意前来的最重要的原因。当时吴云对刘萍说花掉了上百亿,那是人民币,但到了半年后的今天,却变成了绿油油的美钞,连各国的南极考察站,也少不了极北生物实验室的工作人员,此时的这片吴云梦想起航之地,已经被誉为世界上最佳的生物实验室。
极北生物同样被国家寄与厚望,吴云的鲸鱼已经分给很多人尝过了,只说尚未能进入商品化,这种直观的触及让很多原不注意生物的领导们也分散了精力,希望吴云能带来更大的惊喜。
吴云的确想制造这种惊喜,但他却不得不一再迟缓这个步伐,生命药剂的地球化已经完成了几个月,但吴云始终定不下心来推行,早一日就代表着挽救无数人的生命,但也代表着带来更大的不公,在吴云无力将其变为福利之前,就必然会到来不公,而生命的不公,也许就是世界上最大的不公。
甩甩头将这个诱人的念头抛了出去,吴云继续将目光注意到眼前,他正在检视着自己的最大期望——“极北生物”,他最大的愿望就是有那么一天自己能够制造出生命药剂,哪怕是仿造的也行,但随着他对生物知识的一些基本了解,他也渐渐的绝了这个念头。
踢着脚下据说是新研究的草皮,吴云散懒的看着四周的建筑物,他刚看过一场F1比赛,脑子中还充盈着雷爆般的引擎轰鸣,黛丝则陪在她身边好奇的四周看着,摩纳哥短短一年就和中国建立大使级外交,吴云功不可没,而曾可安还在极北集团实习她的宏观经济,成绩斐然,这从极北财团(极北集团属于财团的独立部分)董事会的那批精明老头同意了她进入财团任职就可以看出,只是,这个战场似乎还是小了点。
“在想什么?”黛丝嫣然一笑,在绿草从中格外惹眼。
“晚上究竟是吃雪狸肉还是鱼翅,或者熊掌呢?”吴云眨着眼睛答道。
黛丝一脸失败的看向吴云,没好气的道:“你就不能想些别的什么?向更广阔的天空发展?”她说着指向天空。
“站在生物实验室里,不想吃的想什么?”吴云无辜的看着她,论据同样充分。
“原来吴教授建这么大的实验室只是因为食欲,真不敢想象其他人听到这个消息时的表情。”草地的另一边走过一位身着白褂的欧洲人,高鼻深目,说话瓮声瓮气的。
吴云哑然失笑。转身过来道:“俗人当然有俗人的理由,只要我们的目的相同,我想没有人会责怪我吃掉他们繁殖出来的大象。”说完对着黛丝道:“介绍一下,这是詹姆斯教授。”然后转头对詹姆斯说道:“这位是黛丝小姐。”
“很早就听说过美丽的摩纳哥稚菊了。”詹姆斯还是用玩笑的语气和黛丝打了个招呼,头上抖动着的略微花白的头发更是让黛丝觉得好笑,然后,她就笑出了声。
吴云和詹姆斯都没有理会她在笑什么,他们显然有更重要的工作要做。
黛丝悄悄的离开了,大概是去要她的特殊郁金香,上次有位研究员不认识对面的漂亮女郎,炫耀着自己能够改变植物的外形,于是黛丝立刻要求他为自己制作三株二十四色的郁金香,甚至指定了三种颜色组合,现在应该是去满足自己小小愿望的时候了。
“看来你最近过的不错?”詹姆斯随意的问道。
“大家似乎过的都不错,你不也才换了一副象牙的国际象棋?”吴云哈哈一笑,将头仰起看向天空,杭州已经完全采用了极北的高环境标准和处理系统,虽然花销庞大,但因为只是试点,纯看效果的话好的了不得了,从空气和天空的云彩就能明显的感觉到。
詹姆斯一愣就大笑起来,他甩着裤脚沾到的一点灰尘道:“最近一段时间的进度确实很快,吴教授功不可没。”
“呵呵。”吴云轻笑着没有拒绝,他最近的确做了不少事情,很多研究员在处理实验数据时都会遇到数学瓶颈,吴云为此帮助了不少人,也累得不轻。
从草坪中走出,对面就是主楼,这是按照建筑上的说法,但实际上,大多数的时间,研究员们都分散在各个地方,十万亩往小里说没啥,往大里算也能当座城,所以这里所谓的主楼也就是一间会客楼,研究员们在这里喝咖啡和茶,吃点心,还有简单的午餐都可以,其他的实际用途就没有了。
随手从走廊边拿过一支笔,詹姆斯在一张纸上比划着自己这个小组最近的研究进度,最后说道:“我们想借调一些数学家来这组。”
“数学家?”吴云微微一笑,有些莫名其妙,这里的研究员数学修为都不低,研究纯数学的数学家怕是用处不大。
“没错”詹姆斯拿着笔随意的划着道:“我们现在得到的实验数据很多,尤其是上一阶段的追加拨款之后,不但没有说实验量不足的情况,反而有些处理不过来,其实很多东西都是数学上的,只要简单点播一下,我想他们能做的比我们更高。
吴云一乐,也觉的可以试试,詹姆斯所说的这种情况其实很普遍,牛顿就因为数学能力强,结果让胡克终身遗憾,只是极北至今还没有一个独立的数学实验室,从哪弄来数学家就破费思量。
这些数学家还需要学习基本的生物知识,那么年龄就不能太大,吴云仔细的捋着自己能够影响的机构:《数学学报》、《中国科学导刊》甚至中科院都算,只是要这些喜静不喜动的教授们挪身,还是挺麻烦的事情。
“我回去调人吧。”吴云想着说道:“大概要一周左右吧,你这注意不错。”
“当然,”詹姆斯大笑起来。

正文 第一百二十八章 严谨的评论家
让更多的科学家分工协作是一种有益的尝试,虽然在反对者看来,这是让高智力劳动者成为简单的执行者,但吴云依然坚定不移的在极北生物推行这一举措,希望可以带给科学界一条新路,毕竟,能够引导某方向的学者还是少数,除了他们以外的科学家一直以来其实都是简单的执行者,是所谓的“科学工作者”,是对个人素质要求更高的工人,这种现象在新世纪之后,在中国尤为普遍。
人体基因组图、神州系列升空,任何一项研究计划动辄需要科学家成千上万,这些人中,真正能够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能够有所创新直至主导研究方向的人绝不会超过十分之一,所以,当人们依然以为科学家是一个神秘的专业时,科学家荣耀的时代其实正在渐渐终结。
吴云在见证这种终结,或者说,他在推动这种终结。一个国家的素质,科学工作者的数量是很重要的因素,如果有一天我们连“科学工作者”这个称呼也丢掉的话,地球也必然已经迈入了一个新时代。
四十名中国年轻数学家进入了极北生物,不过名义上他们还是属于各自的研究机构,按照中国式的说法,就是挂靠单位没变,就像吴云至今还是东北大学的教授,却已经旷工两年了。
使劲的伸个懒腰,吴云从一堆资料中探出头来,社会发展的再先进,这种实体书依然是必不可少,因为它不需要人以外的解码器,所以吴云在时间不紧张时,也仍然喜欢从这些书里找资料,还可以顺便读些其他有用的信息。
“你好像很累的样子。”曾可安在对面的书丛中也露出脑袋,黝黑的秀发微微的飘动着。
“不比你轻松。”吴云好像吐舌头一般的说着话,他最近一直在发表文章,在世界范围内吐唾沫。
曾小姐将头发向后一甩,不再理会吴云,重新将目光放回眼前的书本中,她进入了极北财团以后工作更重了,吴云虽然心疼的弄来不少营养品,让她精力充沛的能整日不眠,但辛苦还是免不了的。
吴云呆呆的拧拧脑袋,也只好趴回桌子,自从见过面以后,虽然两女没有明着对战,但却从不同时出现在他面前,而且还各自寻了一份工作暗暗较量着,火药味浓重,吴云对此噤若寒蝉。
“你最近好像很活跃的样子。”曾可安读完了一份报告忽然说道:“几乎每周都有几篇文章,还附上书一样厚的数据,想干什么?”
吴云神秘的一笑,却不回答,他在进行自己计划的第二步,就是制造影响力,但在成功之前,却不愿多言,以免被认为狂妄。自从当年的《管窥数学》成功后,吴云就被普通人所熟知,而他曾经捐资购买书籍以赠送各地图书馆的计划至今也没有停止,所以吴云觉得应该好好的利用这种有利的形势,为自己打下更深的“人民基础”。
当然,这只是一种不成熟的想法,所以吴云并没有定下如何如何的要求,但若是能够成功,他也希望能够用这种更妥善的方式进入政坛。
很长一段时期内,吴云都相信人民的力量,但随着年纪的增长,他突然觉得人民似乎是愚笨的,经常被人欺骗,年纪再大些,他才猛然发现,原来自己也是人民中的一员,他们愿意被愚弄只是因为他们不在意这件事,当他们了解到事实与宣传的差异超过了揭出真相的代价是,一夜之间,所有人都明白了真相。
吴云想当这个揭出最后一片纸的人。
“该死的理想主义。”吴云一边骂一边写着文章。
他的文章很杂,语言种类杂、发表地点杂,内容杂,发表时间更是杂,但很短的几周时间,就有一批人愿意追着阅读吴云的“杂”文,然后迅速的就有了翻译者和传阅销售者以此为生。
吴云的文章其实很简单,不管是什么文章,他最常用的只有一种形式——举数字。他可以拿到所有的数字资料,任何人和国家百般掩饰,万般藏匿的资料,他可以得到最广泛的调研资料,如果他需要,他可以雇佣联盟最昂贵的咨询公司,所有的目的只有一个——塑造一个好像神一般的数字狂人,一个可以用数字告诉你们事实的人。
再检查一边,吴云将刚刚写好的关于世界二十个城市主要水体污染的文章发给了三家报纸——《人民日报》,《星期日泰晤士报》和《华盛顿邮报》,同时还是依照惯例在文章后附上十几名学者的文章索引,虽然他并不一定引用了他们的文章,但吴云一直很注意这些智脑挑出的权威性文章,他们可以让普通读者更放心自己阅读到文章的真实度,也可以让专业人士更快的反应过来随之跟进,每次吴云发表一片文章,总是会掀起一阵暴风。
吴云文章涉及的面很广,但到目前为止,他还是将自己限定在科学领域,环境和人力资源是他宣扬的重点,另外还随波逐流的讨论一些时政,到了今天,虽然只有短短数月,可他文章的笔墨已经是所有人都无法掠过的浓重,今年三月,中国政府经过多方谈判,允许拥有某些国家国籍的公民成为中国公民就出自吴云的努力,这也是他推行世界一体化所身体力行的最大成果,即便允许的国家很少,审查之严格也难以想象,但所有人都知道,这道缝会越开越大。
这是第二十四篇文章了,吴云满意的将身子放进椅子的绵软中,科学之所以是科学而不是宗教信仰与其严谨性是分不开的,数学更是如此,只要条件不变,那么用数学证明方法推出的结果几乎是不可辩驳的,虽然在某些时候,因为出现了新的研究成果——例如宇宙大爆炸的起点之与相对论的不可用——而使其必须经过修正,但在绝大多数情况下,尤其是条件符合的情况下,数学证明是足够可靠的,这也是吴云为自己塑造的形象的最重要一环——用数学证明一般的方式宣传自己的理论,攻击敌人,而作为地球上至今已无可辩驳的数学第一人,吴云被反击的可能也微乎其微。
种族歧视为什么是错误的,吴云式的理论不是从伦理道德的方向出发——更何况他如此讨厌这些伦理学家——而是从更严谨的方面证明歧视的基础是错误的,比如种族优劣论的错误。
黑人、白人、黄种人,每种人都有和其他人相同和不同的基因,那么究竟不同的基因谁更优秀呢?这是一项工程庞大的研究,结果自然是没有谁比谁更优秀,那么你还是讨厌其他的人种,好吧,吴云还会从更自私的角度来探讨这个问题,那就是,当基因总数少于多少时——这意味着人与人的区别有多小时,人类就会灭亡,类似近亲结婚的不断繁殖的后果自然是消亡,这种可能不仅是你杀掉了某个拥有稀少基因的人,也可能是其他诸如病变等情况。或者,你也理会这些很久以后的事情,那么,我们还有来自眼前的威胁。
疾病的增多是所有人都切身体会到的,但哪怕是死掉了两千万人的黑死病也被人类自身免疫了,这些来自宝贵基因资源的任何一点也许就会在明天的某疾病大爆发中救了你的命,如此的情况在每个人的有生之年都是有可能碰到的,这又是一次严谨的证明,其几率之大,会让每个人都无法掉以轻心。那么,最终种族歧视者将遇到一个问题,你是选择死亡还是在基因意义上与另一个种族混血以存活下来?
不过,不是每个人都相信吴云的证明或者说文章的,但这没有关系,只需要有百分之几的人愿意注意一下,那么在20年后,受到影响的人群将塞满这个地球,因为真理的百分比必然是呈上升趋势的,起码,吴云是这样认为的。
“可安?玩游戏吗?”吴云想着这些觉得有些沉重,站起身来走到客厅中央,一边拉下如墙一般足有十平方米大小的平面电视,一边说道。
“不玩,我有好多事情做。”
吴云呵呵一笑自己扯出一具PS4,随便从身后多达千张的碟片中抽出一张放入,然后大声道:“你知道我以前最想做的事情是什么吗?”
“说来听听。”女孩子好像都很喜欢听这些秘密。
吴云得计的笑道:“除去关于数学的不说,那时玩的时候最想的就是有墙那么大的屏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