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财色-第41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不愿意提起这个话题来。
在国家房地产政策发生了变化之后,各地市对于拆迁问题的积极性是提高了很多的,打着旧城改造的名义来强制拆迁,从中得到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这里面所蕴含的商业机会以及金钱方面的收益,足以让任何一个地方政府将GDP数字做得更加好看。
因此当范亨提出旧城改造的话题时,大家首先想到的就是,看来范省长也不能免俗,是需要将已经好看得不得了的政绩,再打造得更加辉煌啊。
联想到已经风传了很久的范亨即将进入常委的小道消息,众人就越发觉得这个消息的真实性和可信度是非常高的了。
不过目前昌平的城市状况,确实也是非常不堪,已经到了必须改造的地步了,前些年间也有人提出这个问题,只是当时省里面财政上没有钱,而拆迁所涉及到的方方面面的利益又不容易解决,所以也就是提一提而已,可以说省政府会议上年年都提旧城改造,就是没有付诸于实际行动。
但是现在有了房地产开发这个刺激,想要搞这件事情的人,可就不少了,而地方上的一些地市们,此时据说有不少已经走到了前头。
“对了,差点儿忘记了正事儿——”范亨拍了一下额头,对林浩书记说道,“我赶过来,是要跟林浩书记商量一下,关于在省内开展廉政警示教育的事情的。”
“哦,这件事情哦,是得好好地研究一下——”林浩书记一听,这是自己的地盘儿上的事情,顿时就认真起来,然后两个人做到了一边儿,仔细地讨论起来。
看到两位大佬到一边儿商量事情,财政厅叶学文厅长就凑到宋晴这边儿,笑着问道,“宋厅,范省长是不是要更进一步了?”
“这事儿我怎么知道啊?”宋晴笑着回答道,“您可是问错人了,这话都去问中组部部长,我哪里能够知道?”
宋晴现在是副厅级的待遇,所以叶学文喊她宋厅,倒也是没错儿,尤其是宋晴跟的老板可是政治局委员,到时候水涨船高,前途不可限量,尤其架不住的就是宋晴现在年轻啊!
这么年轻的副厅级,放眼全国也没有多少,再加上宋晴现在的条件,完全符合官场上面流行的无知少女四个字,将来的发展前途自然是一片光明的。
就算是叶学文此时是实打实的正厅级厅长,而且还是财政厅这种重要的厅局,也不能不对宋晴正眼相看,而不能小看了她是个小丫头。
说起来,叶学文对于宋晴还是有点儿羡慕的,也就跟自己家丫头差不多大小,人家就已经是副厅级了呀!自己家丫头也不过就混了一个副科级,还是仗着自己的面子。
人比人,果然是不能比的。
这边儿林浩同范亨也谈完了事情,林浩就对范亨说道,“你进常委的事情,看起来可能性很大,现在这个节骨眼儿上,实在是没有什么必要大动干戈了,旧城改造是件大事,以过往的例子来看,想要平平安安地搞起来,似乎是不大可能的。既然如此,一动不如一静啊!”
林浩这一番话,确实是出于私谊才会对范亨说出来的,也足以表示两人之间的关系非同一般,毕竟这种事情尚属传言之间,但是高层们的心里面总是会有一些自己的意见的,林浩书记也很有一些后援,自然知道此事并非是空穴来风。
范亨首先对林浩书记表达了谢意,然后就说道,“我也知道这个事情不好办,但是昌平的发展很快,旧城改造已经成为制约城市发展的重要因素,如果我不亲手将它给办成了,留给继任者也是一件非常大的遗憾。眼看能够留在江南省的时间也不会很多了,趁着这个机会,我总是要为省城人民半点儿实事儿吧?”
林浩听了之后不由得有些感慨,“大概高层们所看重的,也就是你肯办实事这点吧。”
第六百四十二章 拆迁的门道儿
范亨的想法是很简单的,既然现在省里财政上有钱,而省城昌平的交通状况确实又恶化到了不可收拾的地步,那么在自己的任期之内将这件事情给解决掉,那是顺理成章的事情。
如果把这个尾巴留给了继任者,谁知道情况还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呢,再加上范无病曾经向范亨提到过一件事情,就是旧城改造当中存在的猫腻实在太大,如果不在自己的监管之下完成这件事情的话,没准儿一件惠民的工程,可就变成了扰民损民的工程了。
再说了,现在江南省的一切都处在良好的发展道路上,如果留下昌平这么一块儿破破烂烂的地方不管,形象上受影响不说,也容易被省城人民所诟病,说范亨主政江南几年,结果连省城的交通与居住环境都没有妥善解决了,还谈什么江南省大发展呢?
虽然说江南省的经济硬指标是搞起来了,但是软环境如果不好的话,也会被人借此指责为牺牲老百姓的利益来不顾一切搞企业,总而言之人可以说的话多了,谁能想到人家会找出来一堆什么样的话题来诽谤自己?毕竟木秀于林风必摧之,这句老话不是白说的。
不过旧城改造确实不是小事儿,范亨也想听一听儿子范无病对于此事有什么建议,毕竟最近几年来听取范无病的意见已经成为一种习惯了,而范无病总是能够在各种问题上找到比较切中要害的出发点,给他以建议。
好在澳大利亚跟这边儿除。了四季颠倒之外,并没有什么太大的时差,因此范亨随手就给范无病打过去电话,却是碰到沈盈接了。
“爸爸,您找无病吗?他正在洗澡,马。上就好。”沈盈接过电话来回答道。
因为跟范无病之间有了婚约,。再加上两个人的年龄都已经够条件结婚了,所以此时沈盈和范无病两人已经称呼对方的父母为父母了,也就是等一个合适的时机,然后两个人完婚。
“哦,盈盈啊,在澳洲玩得怎么样,那边儿的气候还能。适应吗?”范亨也没有想到沈盈在接电话,看样子两个人似乎是住到了一起哦。
不过这种事情他倒是也不好说什么了,毕竟范无。病和沈盈虽然还没有举行过结婚仪式,但是这就是早晚的事情,两家的老人也都早已有了心理准备。
“澳洲很不错哦,很原始很洪荒的气息,就是人少。一点儿,有时候开车出去几百里,都未必会遇到一个人出现。爸爸如果有机会的话,最好也要到这里来感受一下才好的。”沈盈提到了这件事情,不由得有些兴奋地说道。
“我要过去的话,估计不那么容易。”范亨笑着回答道。
就按照目前范。亨的级别来看,想要出国旅游一趟儿基本上就是不可能的了,除非是有工作安排,需要出访某国,到时候难免就是警车开道前呼后拥,媒体记者蜂拥而至,少不了还得接见一下当地的留学生代表们华人工商界代表们,还有驻外使节代表们,跟出访国政府之间的交流活动也是少不了的,这么三弄两弄下来,大概就没有什么机会游玩了。
至于说政府方面安排的那些游览项目,众人陪同,记者随行,保镖护卫,与其说是在旅游,还不如说是在受罪。
总而言之,除非是彻底退休,否则是很难再享受那种轻松惬意的自在生活了。
两人随便聊了几句,范无病就洗完澡出来了,蹑手蹑脚地正要抱住沈盈呢,沈盈就一指电话,对他说道,“爸来的电话,要你接呢。”
“你爸还是我爸?”范无病问道。
“范委员。”沈盈捂着嘴笑道。
范无病点了下头,接过电话来大大咧咧地说道,“嗯,范委员好,我是范无病。”
“你吃撑得了?说话没头没脑的——”范亨又见儿子耍宝,立刻教训了他一通儿,然后才说道,“找你来问点儿事情,关于昌平旧城改造的事情。”
范无病老实了下来,有些好奇地问道,“我对昌平的街道情况的了解,要差很多了,这事儿好像问不着我吧?你要问这个问题,一个是去找土建专家,另一个就是找昌平的老居民,然后就是找城市规划局让他们拿方案,咱们以前不是在磐石干过嘛,怎么这个时候突然又糊涂起来了?”
听到儿子说自己糊涂了,范亨非常恼火儿,骂了他两句才说道,“这件事情的路数我自然是清楚的,不过现在的形势跟以前不同了嘛,拆迁问题这两年来变得比较敏感了,所以我想还是把整件事情考虑得周全一些,不知道你有什么意见可以提供给我参考?”
参考的意见?范无病抓了抓头,然后说道,“我刚洗完澡,头脑还有点儿不清楚,等我考虑考虑,然后再给你回话儿吧。”
范亨点头同意道,“那个,你就发到我的电子邮箱里面好了,每天晚上我都要收一遍邮件的,耽误不了事儿。”
范无病点头答应下来,就挂了电话。
沈盈笑着说道,“范委员真是与时俱进啊,现在都用电子邮件办公了。”
“他也就是让宋晴给他弄好,然后打印出来看看而已,不过现在大概发展到了可以在电脑上直接阅览了也说不定。”范无病倒是不介意自己揭自己老爸的老底儿。
“那也很难得了,我爸至今还对电脑有些过敏呢。”沈盈说了句公道话。
范无病接了老爸范亨的电话之后,就觉得这事儿确实是一件大事,毕竟旧城改造问题牵动的方方面面实在是太多了,单单一个城内文物保护地段的处理,就令人非常头痛。
昌平是一座老城,老城的意思就是说文物比较多一些,在昌平城里面,甚至有好几条街区都是传统的明清建筑群落,历史悠久不说了,所占据的土地面积也是非常惊人的,如果要进行改造的话,这些地带的处理上,才是最让人踌躇不定的。
以往在对于这些古建筑群落的处理上,基本上是要有一个界定的过程的,就是组织文物专家们进行考察,然后确定这些古建筑群落的文物价值,如果是达到了国家文物保护标准的,那就是要严格地进行保护而不能够进行拆迁的,反之则没有什么障碍。
但是最近一段儿时间以来,情况就有些变化了。
对于旧城改造这种事情,政府方面一般就是通过房地产开发公司招标来进行的,这样里面就不可避免地存在着商业利益同文物保护之间的矛盾,出于将商业利益最大化的考虑,房地产开发商们最希望开发那种古建筑群落地带。
最近几年来,为了给破坏文物的违法行径披上合理的外衣,有人打着保护历史文化街区的旗号,肆意修改定义明确的专业术语,曲解国家颁布的法律条文,比如历史文化街区这样本属于文物的范畴,被别有用心地曲解为与文物在本质上不同的概念。而“保护”这样本来有严格定义的动词,被精心地篡改为“保存——更新——延续”的所谓“发展思路”等。致使本来是严谨的法律和科学领域的专业术语,被解释得面目全非。
由于这个说法出自某某专家,某某教授,而普通人不明就里,只能相信某某专家、某某教授,因而造成了相当恶劣的影响。更为严重的是,这种篡改和曲解被个别职能部门采纳到旧城改造等房地产开发的实际工作中。
在历史文化街区 中原来保存得特别丰富并且具有重大历史价值或者革命纪念意义的文物,也被“更新——延续”、实际上是摧毁、破坏得不见了踪影,代之以材料是钢筋混凝土、外观造型上不伦不类的所谓新式仿古建筑,造成历史文化遗产和信息的破坏与消失,导致大量本属于历史文化街区这种特殊类型文物的迅速灭失。
可见这样解释的实质,就是用国家民族人民群众的重大利益,去换取极少数房地产开发商的私利。
历史文化街区这样一个名词术语,出现的并不久。此前还有一个名词术语“历史文化名城”,也是文革结束后出现的新词儿。此后又出现了几个与之相关的名词术语,如“历史文化名镇”、“历史文化名区”、“历史文化名村”等等,都是因为这些“城”、“镇”、“区”、“村”、“街区”里面保留着较多的经历了许多世代遗留下来的“历史文化”而得名的。为“历史文化名城”、“历史文化街区”、“历史文化名镇”、“历史文化名区”、“历史文化名村”等等命名,目的就是要更有效地保护它们。
文保法中已经说明了历史文化街区的价值和意义,其认定自然有法律依据,但是仍然有少数人法律意识淡薄,商品经济意识强烈,无论“历史文化街区”还是“非历史文化街区”,在他们眼中都是“商品”,尽管所有权是社会公共的,却可以通过种种乾坤挪移术转移到个人或小集团手中,最终变成商品房街区。
但是另一方面,居住在这些因“历史文化”而得名的“城”、“镇”、 “区”、“村”、“街区”里面的居民们,也往往是社会地位比较低、经济实力比较弱、生活水平比较差的弱势群体。
房地产开发商们为了给自己找一个冠冕堂皇的理由来拆除这些古建筑群落,经常会简单地把这些弱势群体的问题归咎于“历史文化街区”的存在,表示只要铲平“历史文化街区”,再建造起钢筋混凝土的高楼大厦,这些居民就会摆脱穷困。
但是范无病了解,这件事情可能正好相反,国内外无数的经验都表示,如果能够抓住机遇、掌握契机,居住在历史文化街区里面,很可能成为由穷困转向富裕的得天独厚的条件。要解决他们的穷困问题,首先要知道他们穷困的原因。
以京城为例,历史文化街区里面的居民一般有两个来源,一是解放前和解放初期的房东,占现在人口的少数,二是历年入住的租房户,占现在人口的多数。整个社会经济发展的低水平、社会财富分配上的不够均衡、人口的人为增加,都是他们不能由穷困转向富裕的原因。他们中间有些人在历史文化街区被铲平、推倒之前,已经陆续摆脱了穷困,迁到了新的生活环境中去,有些人在历史文化街区被铲平、推倒之后,仍然没有摆脱穷困。由此亦可见,他们的穷困或者富裕,与居住在什么样的“街区”里没有必然的联系。
近几年来,在商品经济大潮的冲击和物质利益的诱惑驱动下,这些因历史文化而得名的“城”、“镇”、“区”、“村”、“街区”,常常被某些人量化分析得只剩下经济价值,解释得面目全非,原因是在房地产开发商眼里,非历史街区是肥肉,历史文化街区 更是肥肉,因为后者往往更加接近古城中心,光是后者的名声就可以卖上一个好价钱,而某些人在这个问题上的观点恰好与房地产开发商一致。
范无病很清楚,越是古建筑,开发起来的成本就越小,因为这里大部分人都是租住的,政府出面撵走就了事了,至于极少数的有产权正面的居民则有点麻烦,但是对于开发商而言,也不是什么问题,他们有的是对付这些钉子户们的绝招儿。
只需要花极小的代价,就可以获得位于城市中心地段的黄金地带,取而代之以现代化的高楼大厦,商业利益是极为丰厚的,自然就是房地产开发商们的首选,为此就是花一些钱,在政府官员当中具体收买一些利益代言人,同时再在文物界的败类当中收买一些专家们充当舆论宣传工具,真是算不得什么太大的投资了。
有一百万的投入,就可能会产生一个亿的回报,利益当前,大家都会做出自己的选择的。
第六百四十三章 一番计较
范无病考虑了很久,最后才慎重地拿出来一个处理意见。
然后又整理了大半天的时间,才算是将自己的思路给明确出来,搞出了一份儿长达万字以上的说明书,向老爸范亨阐明了旧城改造中可能出现的各种开发商陷阱,并给出了一些具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案来供他参考。
总体而言,范无病给范亨的建议当中,旧城改造的第一步,就是先期进行文物普查,对需要保护的重点区域标注出来,按照重要程度划分等级,这一件事情,应该是请省级专家和省城老居民们共同参与的。
只有在文物普查搞清楚情况之后,城市规划局才有可能开始对旧城改造工作进行一个整体的布局安排,拿出一份儿切实可行的规划方案来,然后提交省政府审批通过,至于说人大那边儿,实际上也就是走过过场而已,实在当不得什么数儿的。
但是这么一来,肯定会产生很多无法进行商业房地产开发的城市中的古建筑群落的,这些东西应该怎么处理呢?就算是从保护古建筑群落的观点出发,也不可能听之任之的。
对此范无病也是有自己的。一套应对方案的,他认为,这些古建筑群落实际上并不是阻碍城市建设大发展的障碍,相反却是能够提升城市文化品位,并且可以创造出相当大的商业价值的重要筹码。
“这些东西怎么可能创造出经济。价值来?又不是故宫啊——”沈盈却是对范无病的想法深表怀疑。
在沈盈看来,这些古建筑群落。虽然年代久远,或者其中也有一些看起来很有地方特色的建筑,但是要说到在进行保护的同时还要搞商业开发,就似乎是有点儿天方夜谭了。
“不要小看这些东西,作为昌平城市的核心部分,这。些古建筑的商业价值一旦开发出来,每年都将会为昌平带来几个亿或者几十个亿以上的经济收入。”范无病毫不犹豫地回答道。
“有那么夸张吗?”沈盈感到有些难以置信。
范无病摸了摸沈盈的头,然后说道,“就好比是京城。的胡同游和四合院文化,发展潜力就相当大,随着外国人来华的数量越来越多,以及国内游客渐渐地开始回归市井生活,这方面的发展不可限量。”
京城的四合院是京味儿文化的典型代表,四面。房子围着一个院子,既自成一体,又得享天地之气和天伦之乐。目前,随着城市的拆建,四合院、大杂院正在成片地消失,还有为数不多的四合院被保护起来,供人凭吊正在消失的京城文化。
而胡同,则是京。城特有的一种古老的城市小巷。在京城里面,胡同浩繁有几千条,围绕在紫禁城周围,大部分形成于元、明、清三个朝代。
目前所开发出来的胡同游,游客在北海公园北门的胡同游览出发点乘老北京传统交通工具三轮车出发,由导游带领客人登鼓楼俯看中轴线两边东西两城的胡同,讲解京城的历史、城市格局及胡同的形成,并参观四合院模型。
离开鼓楼之后,乘三轮车穿过胡同,沿着什刹海走一段,在银锭桥下车,到带有浓郁京城民风的胡同里漫步,看胡同中传统的生活方式,并走进普通居民住宅四合院参观,并与居民聊天,了解当地居民的生活风俗习惯。
此外就是参观传说中红楼梦的蓝本恭王府,穿过秀色迷人的王府花园萃锦园,参观为昔日贵族家庭开展社交活动而举办京剧堂会的大戏楼,对比贵族人家与普通百姓的生活方式和环境,并且在恭王府花园小憩,品茶,吃小吃。
沈盈经范无病提起,倒是想起来过,自己也曾经坐着三轮车逛过京城的胡同的,确实可以感受到一种与逛故宫完全不同的感觉。
“听你这么一说,好像是有些搞头哦。”沈盈对范无病说道。
范无病笑着说道,“当然是有搞头了,运作得好,可是一块儿非常稳定的收益。”
以范无病的想法,是不妨将商业地产开发交给房地产公司们去运作,而由政府方面出资组建立一个古建筑群落商业开发公司,专门对于省城昌平的古建筑群落进行开发,通过市场化的操作推向市场,一方面可以为省内增加旅游资源,另一方面也可以为古建筑群落的保护寻找到资金来源,同时还可以提高昌平的城市文化品位,可以说是一举三得了。
除此之外还有一个好处,就是可以有充足的资金来对这些区域内的居民们进行补偿,而不至于让房地产开发商们找到理由将这些属于文物范畴的古建筑群落一拆了事儿。
范亨很快就收到了儿子的建议稿子,他很快就看完了这份资料,心里面的想法就有些明确了,不过他对于这个古建筑群落的商业开发由政府出面组建公司,还是存有疑虑的,毕竟他对于政府层面的很多事情都有很深刻的了解,知道有些事情如果又政府出面来做的话,效率上面是难以保证的。
而对于这方面具有比较深刻了解的,自然就是范无病了,当然,范亨也考虑过这个问题,就是如果由儿子来出面进行商业开发的话,会不会造成什么不良的影响?
想了很久之后,范亨突然在脑海里面涌现出来一个想法,就是成立一个类似于基金会的组织,通过筹措一笔基金来维持商业运作,所得的收益中的一部分则专门用于省内文物保护事项。
他将这个想法很快就跟范无病讲了一下,范无病听了之后就跟沈盈笑道,“范委员此时的想法倒是成熟多了,也知道如何避免麻烦了,我看这事儿还是可以认真考虑一下的既然我不适合出面了,不如由你出钱搞一个慈善性质的基金,然后全盘操作这种事情如何?”
沈盈回答道,“那还不是换汤不换药吗?”
“那不一样。”范无病摆手说道,“估计老爸在江南省待不了多久了,至少在这个时候我们肯定还没有时间完婚的,等到你正式成为范家人的时候,他已经回京城了,这边儿是谁在操作,也就无所谓了。”
“那大概也投入多少资金呢?”沈盈问道。
“想要真正地将这边儿开发起来,十个亿的资金总是要保证的吧。”范无病之前也没有做过预算,仅仅是凭借经验大概地估算了一下,就得出了这么一个数字。
“呃,那我这两年在酒厂方面的收入,岂不是全都投进去了吗?”沈盈顿时有些咋舌道。
“那又有什么关系呢?”范无病笑着说道,“反正你再用一年的时间,就可以从酒厂方面再赚十个亿。再说了,这个基金又不是将所有收益都全部投入文物保护当中去,至少还是要留下来一半儿作为基金的运作所需的。什么时候你跟省政府方面的合作时限到了,除了需要留给文物保护方面的资金之外,本金和其他的收益都是你自己的。”
沈盈听范无病这么一说,顿时明白了,“哦,我明白了,你的意思就是说,这就是相当于我个人出钱搞了一个基金会,给省政府的古建筑群落进行维护,并且进行商业推广,然后分出一部分收益来给省内的文物保护工作,最后时间到了,我拿钱走人,剩下一个运作良好的商业链给他们。”
“差不多就是这个意思了,现在唯一没有敲定的,就是你打算跟省政府方面签几年的合同了。”范无病点头肯定道。
“好吧,那我就投资好了,要是赔了的话,你来补贴我的私房钱。”沈盈答应了下来。
搞定了这些事情之后,范无病就将沈盈按到在床上说,“今天天气不错,适合洞房。”
沈盈红着脸,也没有反对,两个人在床上翻滚着,疯狂地拥吻着。
五分钟之后,范无病就气急败坏地大喊道,“苍天啊!大姨妈怎么这个时候来了?!”
沈盈吃吃地笑着,用力地拍着床,显然是故意的。
两个人在澳大利亚并没有呆几天,沈盈对这边儿的环境还是有点儿不太适应,因此范无病就跟她一块儿回国,而因为深圳方面的分公司经理丁洛川传来了消息,说是最近发现有一些非常值得投资的项目需要范总亲自审批,为此,两个人就飞到了深圳。
“这个丁洛川,经常会给我找点儿麻烦,我现在已经再考虑,是不是应该把他调回总部去了。”范无病向沈盈抱怨道。
事实上,范无病对于丁洛川并没有什么成见,甚至于对他的某些决策还是非常赏识的,否则也不可能让他管理这么大的资金,只是他也很清楚,丁洛川此人太善于钻空子了,虽然大家都这么搞,但是自己的公司也游走在政策和法律的边缘地带,确实是有点儿不妥的。
说到底,范无病始终是不能够将自己跟挖墙脚的人简单地等同起来。
第六百四十四章 意外之喜
丁洛川善于钻法律的漏洞确实不假,但是这一次却不是给范无病添麻烦的,而是实实在在地做了一件大事,一件在他自己看起来算不了什么,但是在范无病的眼中就显得尤为重要的一件大事。
去年年底的时候,准确地说,是一九九八年十一月十二曰,也就是光棍节的第二天,马化腾和他大学时的同班同学张志东正式注册成立了深圳市腾讯计算机系统有限公司,公司的主要业务是拓展无线网络寻呼系统。
在腾讯公司成立之处,主要业务是为寻呼台建立网上寻呼系统,这种针对企业或单位的软件开发工程可以说是几乎所有中小型网络服务公司的最佳选择。在一九九七年的时候,马化腾就接触到了ICQ并成为它的用户,他亲身感受到了ICQ的魅力,也看到了它的局限性。
ICQ虽然在国外用户中流传甚广,但是它一是英文界面,二是在使用操作上有相当的难度,这使得ICQ在国内使用的虽然也比较广,但始终不是特别普及,大多限于网虫级的高手里。
马化腾和他的伙伴们一开始想的是开发一个中文ICQ的软件,然后把它卖给有实力的企业,腾讯当时并没有想过自己经营需要投入巨大资金而又挣不了钱的中文ICQ。当时是因为一家大企业有意投入较大资金到中文ICQ领域,腾讯也写了项目建设书并且已经开始着手开发设计OICQ,到投标的时候,腾讯公司没有中标,结果腾讯决定自己做OICQ。
要知道,当时腾讯给OICQ标的价。格才仅仅为三十多万而已。到后来腾讯开始迅速发展的时候,马化腾十分合时宜的说,我们需要自己的中文网络软件,我们需要自己的ICQ。
但事实上,腾讯推出OICQ纯属是一个。偶然,如果那家大企业没打算投入资金到中文ICQ领域,也就不会有OICQ,如果腾讯公司中了标,也就不会有腾讯的OICQ,腾讯的成功某种程度上说一半是运气,一半是实力。
丁洛川也不知道撞到了什么。狗屎运,腾讯公司在拿出了OICQ的测试版之后,找到了他们,希望能够将软件卖给他,或者说如果能够推广给范氏投资集团,或者集成到发展势头非常好的华风网当中,进行分成销售。
范无病和沈盈到了深圳分公司之后,听了丁洛川。的介绍之后,范无病还没有什么概念,只是觉得这个东西听起来似曾相识,于是就让丁洛川拿过详细的资料来让他过目。
不过当范无病看到了那只小企鹅图标的时候,顿。时啊了一声站了起来,两眼就有些呆滞了。
“范总,你没事儿吧?”丁洛川吓了一大跳,心说多日。没有见范总了,谁知道他一过来就发癔症,这要是出了个三长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