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百年风云-第3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来足有六万多人,巨炮数十门,对太平军威胁极大。林凤祥对李开芳说:“前有坚城,后有妖兵,力量超我数倍,再战无益,不如弃此他往。”李开芳叹息道:“城未攻破,还空费了一个多月的粮饷,实不甘心!”吉文元道,“翼王说得明白,能战则战,不能战则舍。如等妖兵合拢,再走可就晚了。”李开芳无奈,当夜撤兵。以最快的速度,绕走济源,插入山西而去。
次日,胜保、李繐两路出兵,想包剿太平军。结果,连个人影也没看见。胜保惊呼道:“贼兵来无踪,去无影,难道他们真会妖术不成?”
且说太平军,进入山西后,连克绛县、曲沃、平阳、洪洞、屯留、潞城、黎城,横扫千军,如人无人之境。他们为的是攻占北京,因此并不停留。在黎城只住了一天,又转身杀回河南,自武安入直隶。九月二十九日攻占临洺关。直隶总督纳尔经额、总兵经文岱,率军三万,赶来阻截。李开芳当夜冒雨劫营。清军远路而来,人困马乏,加上夭降大雨,本想休息一夜,来日再战,没料到太平军杀进连营。纳尔经额来不及穿戴衣帽就光身赤足逃出大营。经文岱更惨,竟死于乱军之中。李开芳大获全胜,穿过清军的连营,乘胜北上。等纳尔经额清醒过来的时候,太平军已经走出一百多里了。
十月十二日,太平军克张登镇,直扑保定。消息传出,北京大震,连咸丰皇帝都觉得脚底下晃动了。
这个咸丰皇帝奕证,是满清入关以来,统治中国的第七个皇帝。前文书说过,他是靠着权术才登上皇帝宝座的。从他登基那天,国家就没有安稳过。内有太平军、天地会、大刀会、小刀会、捻军等起义,外有列强凌辱,国势每况愈下。可是这个昏庸皇帝,却修园林、选秀女、立妃嫔、玩儿汉女,荒淫无耻,尽情地享受。
太平军攻占了南京,全国大哗,咸丰也很吃惊。可是他又觉得中国这么大,北京离南京又那么远,一时半时不会有啥危险,下了几道圣旨,打发向荣和琦善前去围剿,就认为万事大吉,又钻进美人堆里鬼混去了。
咸丰是在圆明园听到太平军攻打保定消息的,当时他正在看戏,闻讯之后,几乎不相信这是真的。他想:太平军远在金陵,怎么一下子就跑到北京的眼皮底下来了?难道他们会飞不成?他立即起驾,回到紫禁城,升坐大和殿,把六部九卿、内阁、军机、御前大臣等都召集来了,足有一百多人,在他脚下跪了黑压压一片。
咸丰怒气冲冲,面沉似水,高声说道:“朕自登基以来,就没过上一天舒心的日子,不是内忧,就是外患。全指望你们替朕分忧。可是你们都干了些什么?文不能安邦,武不能定国,连个贼匪都平不了,你们不觉得有愧吗?”文武百官都趴在地上,低着头,连大气儿也不敢喘。
咸丰接着说:“长毛子居然打到保定府来了。他们是怎么过来的?大清国州有州官,县有县官,哪儿都有兵,为什么就挡不住呢?胜保、纳尔经额都到哪儿去啦?各处的总兵都哪去啦?简直都是废物,都是废物!”咸丰把嗓门儿亮得很高,震得大殿嗡嗡直响。
咸丰可能是骂累了,声音慢慢小了。他打了个唉声,长长出了口气儿,然后说道:“肃顺!”户部尚书肃顺跪着往前爬了一步:“奴才在。”咸丰道:“你立刻把户部挪到热河行宫去,你再知会各省,把所收的钱粮悉数送到热河!”“奴才遵旨。”咸丰道:“奕沂!”恭亲王叩头碰地:“臣在。”“长毛子都打到保定来了。你看,什么人可以打退他们?”恭亲王奏道:“依臣之见,非郡王僧格林沁不可。”
这个僧格林沁,是蒙古科尔沁左翼后旗人,博尔济吉特氏,道光五年,被袭封郡王,在北京居官。该人剽悍凶猛,力大绝伦,还很懂得兵法。咸丰对他很器重。恭亲王奏罢,咸丰的脸立刻多云转晴,忙问道:“僧格林沁来了没有?”僧郡王高声回答:“奴才在此。”咸丰道:“朕命你为钦差大臣,节制直隶兵马,把长毛子殄灭,以慰朕心。”“奴才遵旨。”咸丰又说道:“速调胜保回师,配合僧军,会猎于保定,不得有误!”说罢退殿,文武朝散。
僧格林沁回府,立刻让中军官通知兵部调动军队。众人都晓得僧郡王性如烈火,办事雷厉风行,谁也不敢耽搁。几天后,就调齐了三万大军。接着,僧格林沁祭旗出发。
咸丰皇帝得知僧格林沁带兵走了,总算松了口气儿。可是,这位贪生怕死的皇帝,心里还没有底儿,总以为太平军迟早会打进京城,便偷着把几个宫廷大臣唤到面前,密令他们把宫内细软之物运到热河,不好转移的就先埋起来;还嘱咐他们把銮驾备好,太平军一旦兵临城下,就往外逃。
皇帝沉不住气,那些王宫大臣也毛鸭子了,都暗中把金银财宝封存入柜,偷偷运往热河,有的还把女儿送走了。他们备车的备车,备轿的备轿,都做好了逃跑的准备。这么一来,北京可乱套了,那些绅商大户也忙着搬家,光北京西城,就搬走了八千多户。全城逃走了三万多户。可见乱到了什么程度。
且说僧格林沁。他离开北京后,以风驰电掣般的速度向保定疾进。十月十九日赶到张登镇,安好营寨,马上点队出兵,讨敌骂阵。
这时,林凤祥、李开芳正在帐中议事。他们原想把保定攻下来,补充粮草。可是,清军把保定城经营得特别坚固。尤其城下沟深壕宽,很难逾越。攻了几天,毫无成效。李开芳心中正有闷火,一听僧格林沁引兵到了,更是火上浇油,马上传令出兵。
李开芳让吉文元留守大营,他和林凤祥点兵一万,来到阵前。这里是张登镇通往北京的大道,道沟两边是一望无际的田野。因为要打仗,老百姓都吓跑了。林凤祥引兵扎住阵脚,步兵居中,马队排在两翼,一千名弓箭手护住中军。二将立马旗之下,往前观看:
见敌兵,不用问,
摆的是八门金锁阵。
八色旗,八队兵,
八个阵门都畅通。
骑兵后,步兵前,
三千枪手在中间。
阵中央,挑把伞,
红地绣金刺人眼。
这把伞,弯弯把,
蒙古大马罩伞下。
马背上,坐一人,
虎背狼腰像凶神。
豹子头,环子眼,
扇风耳朵鼻子扁。
大帽子,珊瑚顶,
孔雀尾巴两个孔。
黄龙袍,马褂罩,
琥珀朝珠脖上套。
红中衣,肥又大,
虎头战靴蹬脚下。
佩宝刀,鱼皮鞘,
手横砍刀镔铁造。
马又高,人又大,
十人见了九人怕!
再看此人身后:一面大旗顺风飘摆,左绣“三军司命”,右绣“马到成功”,正中绣着比斗还大的“僧”字。左右排开三百削刀手和三百蒙古骑兵,一个个铜盔铁甲,杀气腾腾。一看便知,此人正是僧格林沁。
与此同时,僧格林沁也立马旗下,往前观看:从张登镇西门开出无数兵马,摆下二龙出水阵。太平军都用红中包头,打着裹腿,外罩号坎,胸前是军营番号,背后是“圣兵”二字,每个人身上都挂着一面腰牌,手持大刀、长矛等十八般兵器。正中央红旗招展,三十六名护旗官,高挑两面红缎子大旗,镶着黄边。一面绣着“真天命天父天兄天王太平天国平胡侯天官副丞相林”,一面绣着“真天命天父天兄天王太平天国定胡侯地官正丞相李”。旗脚下两员大将,一个脸色微黑,一个脸色紫红;一个手使大刀,一个手托长矛;全都是红巾包头,黄缎子长袍,腰系丝带,足蹬战靴。虽不如朝廷装束那么威严,可是另有风度,给人一种飒爽明快、生气勃勃的感觉。
僧格林沁一贯瞧不起太平军,说他们是“乌合之众”。在他的想象里,都是一些衣着不整、颜色各异、长短不齐的草寇。今日一见,大大出乎他的意料之外。可是,他还是从心底里藐视他们。他想:只要用软硬兼施的手法,对付一下,他们就会屈服。
僧格林沁把大砍刀一摆,马往前提,对中军说道:“告诉长毛子,叫他们的头领出来,本王有话对他说。”中军官策马扬鞭,来到阵前,扯着嗓子喊道:“僧王有谕,请你们的头领出来有话说。”林凤祥冷笑了一声:“妈的,狗屁僧王!我去对付他。”李开芳道:“杀鸡焉用宰牛刀,请你把军阵压住,待小弟前去会他。”林凤祥道:“清妖诡计多端,兄弟可要多加防备。”“知道了。”李开芳答应一声,拍马舞刀来到阵前,高声答道:“我就是头领。”中军官看罢,一拨马,回归本队去了。僧格林沁双脚点镫,乌龙马昂着头,“嗒嗒嗒嗒”来到阵前,在距离李开芳不到五丈远的地方站住,他单手背刀,二目露着凶光,打量一下李开芳,这才朗声问道:“你就是首领吗?叫什么名字?”李开芳冷笑一声说道:“真天命定胡侯、地官正丞相李开芳就是我!”僧格林沁听罢,反感极大。心里说:没想到长毛子也封官赐爵了!什么天官、地官、侯爷、丞相的,驴唇不对马嘴,胡编乱造!他把火气往下压了压,眉毛一挑,摆出朝廷命官的架子,一字一板地说道:“王纲不振,天灾人祸迭出。妖人洪秀全乘隙而出,诡称天父次子,倡邪教,行异端,迷惑百姓造反;自命天王,封官赐爵,杀官夺府,胡作非为,真是罪恶滔天!尔乃无名小辈,起自贫家,为衣食所累,被迫入伙,情有可原。如能幡然悔悟,为朝廷效力,不独将功补过,还可以加官受赏,封妻荫子,享受无穷的快乐。”僧格林沁咽了一口唾沫,又接着说:“开天辟地都是邪不能侵正。上自张良、张角、下自黄巢、李闯,有哪个绿林响马能成其大事?不都是落个挖坟掘墓、株连九族的后果吗?远的不谈,就拿你这次出兵来说吧,孤军深入,就犯了兵家之大忌,只能落个四面受制,八方皆敌,孤立无援,岂有战胜之理!纵然有一城一战之得,这只不过是一时侥幸,到头来兔不了要一败涂地。如能听本王金石良言,归顺朝廷,则转祸为福,否极泰来矣!”
“呸!”李开芳剑眉倒竖,牙关紧咬,高声骂道:“清妖头住口!我主天王,创义教,顺民心,颁新法,改旧制,皆天从人愿。尔已鬼迷心窍,怎会晓得天意?本丞相与尔等水火不容,势不两立,你就少说废话吧!来来来,你我分个高低上下!”僧格林沁大怒,哇哇暴叫:“良言难劝该死鬼。尔可知本王的厉害?”说罢,抡起大砍刀,就朝李开芳砍去。
第四十二回 围张登清军自拼 打冯官胜保技穷
只为苟安天京,
断送两万弟兄。
太平盛世没建成,
化为南柯一梦。
且说僧格林沁,他恨不能一口就把义军吞掉,手摆大刀来战李开芳,凶猛异常。
李开芳也是一员猛将,身经百战,岂能惧他!双手合刀,与僧王战在一处。霎时间,两人、两骑、两柄大刀,搅在一起,杀了个天昏地暗。
消将富山恐主帅有失,拍马挥矛,前来助战。林凤祥大怒,飞马出阵,把富山拦住。两条长矛上下翻飞,不分胜负。
这时,靖胡侯吉文元放心不下,也到阵前观战。他被眼前这场凶杀恶斗惊呆了,急忙伸手摘弓,搭上一支狼牙箭,对准富山射去。不偏不倚,正中他的左眼。富山大叫一声,跌落马下。被林凤祥一矛结果了性命。僧格林沁大吃一惊,稍一愣神,被李开芳一刀砍到大腿上,鲜血染红了衮龙袍。幸亏这一刀砍偏了,要不,他的大腿就难保了。
僧格林沁忍痛带伤,败阵而走。吉文元把令旗一摆,马步军一齐出动,奔清军杀去,势不可挡。清军招架不住,撤腿就跑,抛马扔枪,惨不可言。李开芳恐中埋伏,忙下令收兵,返回张登镇。
僧格林沁败回大营,心神方定,军医进帐,给他包扎伤口。僧格林沁又羞又恼,咬牙切齿地骂道:“不报此仇,誓不为人!”总兵刘振宇道:“王驾身受刀伤,好好将养才是,待痊愈后再战不迟。”“胡说!”僧王怒道,“皇上急等捷报,哪里还有养伤的工夫?明日一定决战!”刘振宇吓得一缩脖子,不敢再劝了。
“报——”探马进帐来见僧王:僧格林沁忙问:“什么事?”探马道:“胜保大人的大军到了,离我军三里安下营寨。”僧王大喜,暗道:天助我也!
掌灯之后,辕门官入禀:“胜大人到!”僧格林沁忙率队迎接。这时,胜保已经走进辕门,紧走几步给僧王行礼:“卑职胜保叩见王爷。”“免礼。本王正盼着你呢!”说罢,一同走进中军大帐,分宾主落座。僧格林沁借着灯光端详着这位弃文就武的钦差帮办大臣。只见他:身高体胖,是个少见的大块头,一张又白又胖的大脸盘子,镶嵌一对又圆又亮的三角眼,两条似有如无的眉毛,塌鼻梁,翘鼻头,两个大鼻孔往外翻着,看样子能钻进个耗子。厚厚的嘴上留着燕尾八字胡,一对下垂的耳朵足有四两重。谈话虽然很客气,但也掩饰不住他的骄傲。僧格林沁对胜保的为人,十分清楚。
胜保是满洲镶白旗人,苏完瓜尔佳氏,字克斋。道光二十年中举人,能写一手好字,曾任光禄寺卿、礼部侍郎等职。后来,不知为什么,他偏要弃文就武,出任兵部右侍郎,驻防郑州、开封和保定。他有一定的军事才能,也很有魄力,不过就是太傲慢了,自高自大,目空一切,得罪了很多人。不然,他早就升上去了。
胜保欠身说道:“卑职于前天接到皇上的圣旨,知发匪北扰保定,这才兼程而来。听说王爷与他们交过战了,不知胜负如何?”
僧格林沁的脸涨得通红。他不明白胜保是真不知道,还是明知故问、有意嘲笑自己。他怔了一下,手拍桌案说道:“本王领兵多年,还没有见过这样剽悍的贼匪。出师不利,大败而归。惭愧呀,惭愧!”胜保道:“兵家胜败乃常事,王爷何必焦躁?胜保不才,率精兵两万前来助战。明日王爷率兵攻其前,卑职陈兵攻其后,使彼腹背受敌,活捉发逆李开芳等人,给王驾出气。”僧格林沁点头称谢,命人设酒席给胜保接风。席间,他们又详细商定了进兵方案,定更之后,胜保才告辞而去。
僧格林沁送走了胜保,忙把各路总兵找来,详细部署了一番。他最后发狠地说:“明日之战,务求胜,而不准败;胜者加官晋级,败者按军法从事!”众将同声领诺,分头准备去了。
到了次日天明,僧格林沁披挂整齐,引兵出战。兵分三队,直扑张登镇。到了镇口,僧格林沁在后边大喊道:“快,快冲进镇去!”霎时,枪声大作,炮火连天。“杀呀——”“冲啊——”官兵嚎叫着杀进街心。
突然,从对面射来枪炮,炮火异常猛烈,僧格林沁的官兵成排倒下。僧格林沁眼睛冒火,躲在镇口一棵老槐树后吼叫着:“开炮,给我狠狠回击!”“咚!咚!”僧军的大炮喷着火舌,不停射击。片刻之后,突然有人惊呼道:“别打了,都是自己人!”僧王听了,甚是愕然,立刻下令停火,派人侦察情况。时间不大,探子禀报说:“对面是胜大人的军队。”僧格林沁一拍大腿:“嘿!”他这才弄清楚,原来是官军打了官军。
这时,胜保飞马来到,迎面遇上僧王。胜保埋怨道:“王爷怎么向自己人开炮?”僧格林沁鼓着眼睛斥道:“废话!你不打我,我能打你吗?”胜保不敢再辩,只好领兵寻找太平军。结果,连个影子也没看见,闹了半天,太平军在昨天半夜就撤走了,这时,正往天津飞奔。
原来,这是李开芳的计策。昨日大战后,太平军获胜,回到张登镇。他们胜而不骄,用罢晚饭,李开芳、林凤祥、吉文元三人便坐在一起,商议如何乘胜进军。突然,探子来报:“从南面开来大队官兵,离镇五里安营下寨。”李开芳忙问:“有多少人马,带兵的是谁?”探子说:“约有两万多人,是胜保带兵。”李开芳叫他再探。林凤祥皱眉说道:“僧格林沁虽败,但元气未伤,定会卷土重来。况且,又有胜保助他,其势大矣。你我将如何御敌?”吉文元道:“兵来将挡,可分兵拒之。”李开芳沉思半晌,说道:“官军势大,我军不宜再战。况张登镇乃弹丸之地,久留无益。我想连夜撤走,引兵北上,把僧格林沁和胜保甩在后边。我军用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攻打燕京,如何?”林。吉二人鼓掌称妙。
三人计议已定,传下令箭,一不掌灯,二不举火,人衔枚,马摘铃,偷偷地拔寨走了。
为了迷惑官军,他们在镇中虚张灯火,用稻草扎了不少草人,穿上衣服,摆在路口和战壕里。离远看,栩栩如生。当夜,胜保派人侦察,远看镇内灯火通明,沟内人影晃动,以为情况没变,就按原计,埋伏在后路,等待僧格林沁到来。当僧格林沁冲入镇内,枪炮声大作时,胜保以为太平军杀了出来,就命令他的官军堵截。他们就这样互相残杀起来。
这时,太平军早就偷偷越过了流沙河。李开芳、林凤祥和吉文元听到张登镇传来的枪声,会意地一笑。李开芳说:“叫他们自己打吧!”催促太平军快速前进。他们原定直扑北京,又恐在路上与官军纠缠,后来改变了路线,乘虚东进,改攻天津。他们以出奇制胜之法,连克献县、交河、沧州,于十月二十九日占领静海县和独流镇。十月三十日,李开芳率军水陆并进,攻克了杨柳青。太平军勇往直前,陆路到了天津城外,马上架炮攻城。此时,水路前锋已到了天津郊外十里之处。
天津知府钱炘和、知县谢子澄慌作一团,城里的士绅呼嚎乱叫。所幸兵备道梁积仁还有点主见,立刻率官兵和地主团练登城守卫。他们仗着天津城池高大,兵器精良,奋力据守。太平军连攻未克,李开芳十分恼火。次日继续进攻,炮火更猛。梁积仁和钱炘和深感力亏,便把城中青壮百姓赶上城头,协助守城。还将民房扒掉数十座,把砖瓦运到城上,代替箭矢。命老百姓往城下倾砸,攻到城下的太平军多被砸伤。攻了一天,还未攻破。李开芳只好收兵。
李开芳本想来日再战。不料,僧格林沁和胜保的人马当夜赶到,与太平军展开了夜战。城里的官军见援兵来到,也开城杀了出来。太平军三面受敌,招架不住,只好放弃天津,退守到独流河和静海去了。
这时,已到十月末了。进入冬季,地上已见冰雪。太平军多数是南方人,经不住风雪的袭击,手脚都冻坏了。李开芳与林、吉二人商议后,决定在这里过冬,等到来年春天再打天津。李开芳写个奏章,差信使化装送到天京,把北伐军的当前情况禀奏给天王。而后,李开芳引一万五千人马驻独流镇,林、吉二将领二万多人马屯静海县,各建土垒木栅石城自卫。
这时,北伐的太平军,形势还算不错。从一八五三年五月八日起,到十月二十九日占领独流、静海止,为时不到六个月,却走遍了江苏、安徽、河南、山西、直隶六省,兵力发展到四万余人。人们对太平军进军迅速、作战勇敢、意志坚定,非常赞佩。
北伐军占领了独流河和静海,虽然暂时有了安身之地,可是,在这两个小镇,缴获粮草却不多。四万多人马,只能维持一个月,李开芳只好号召弟兄们节衣缩食。每天还派人到四外找粮,然而多数空去空回。这样一来,条件就越来越艰苦了。在太平军步履艰难之时,探马来报:憎格林沁和胜保又追来了。这真是重担未释,又加千斤啊!
原来,咸丰皇帝得知太平军打到天津的消息,急得如坐针毡,立即传旨北京戒严。同时下旨严斥僧格林沁和胜保,还扒下了他俩的黄马褂。旨意中又说,如果不见成效,就来一个全家处斩!
僧格林沁和胜保接旨后,吓得魂不附体。他们都晓得这位皇上龙眼无恩,翻脸无情。所以又忙拼凑了六万大军,加上新纠集的七千团练,匆忙追赶太平军。追到独流河和静海,气儿都不喘,就向太平军发起了进攻。
太平军在极端困难的情况下,尽最大的努力,与来犯之敌进行较量。他们利用村庄的围墙、瞭台、护庄河等有利地势,多次击败官军。在独流河和静海,与清军鏖战了三个多月。
春节到了。北伐军断了粮草,弹药也快用尽了。林凤祥对李开芳说道:“我军当前粮食难济,音信难通,援军难达,弟兄们全靠野菜和马肉充饥。著再坚持,把体力消耗尽了,如何再战?不如放弃静海和独流河,往南撤吧?”李开芳以掌击案道:“天津、北京近在眼前,今日撤走,岂不功亏一赏!”吉文元道:“留得青山在,何愁无柴烧!等援兵一到,再打回来也不迟啊!”李开芳只好同意了。
咸丰四年刚过春节,太平军主动放弃静海和独流河,沿着运河往南撤退。三位将领骑在马上,心如刀绞,急切盼望援兵到来。太平军经过大城、献县,于一八五四年三月九日攻占了阜城。山东大震。
阜城一丢,清山东官员惊慌失措。山东巡抚张亮基亲自引兵防守德州,藩司崇恩统兵坚守武城的郑家口;济南总兵德山引兵据守临清。各处地主武装也纷纷出动,把守关卡,忙了个不亦乐乎。
僧格林沁和胜保更是急得火燎眉毛,在太平军进入阜城的第三天就追上来了,立即攻城。
太平军分兵把关:吉文元守东门,林凤祥守西门,李开芳守北门,军帅刘文礼守南门。双方打得相当激烈,从中午一直战到深夜,太平军终于把清军击退了,不幸的是靖胡侯吉文元竟中炮牺牲了。
次日,清军又把阜城紧紧围住,太平军无路可走,只好困守孤城。没过多久,粮草又快断了。这天,林、李二将正在商讨对策,有人来报说,抓住一名官军奸细,还说这个奸细有急事要见林、李二人。李开芳让人把奸细带上来,举目看去:这个人果然是官军打扮,年纪在二十五六岁。他见了二将,急忙跪倒:“天父保佑,我可见着二位将军了!”李开芳疑惑不解,问道:“你是什么人,欲见我何事?”这个人忙说道:“小人是黄丞相派来的信使,名叫阿典。”说着,从怀中取出一封密信,呈给李开芳。李开芳急忙展开观看,上写:“我等奉东王之命,前来接济三位丞相。现在屯兵临清,望速靠拢!”落款是:“夏官正丞相黄生财、夏官又副丞相曾立昌。”李开芳顿时心花怒放,喜得眼泪都流出来了,心里说:援军啊,可把你们盼来了!
前文书说过,天王和东王只顾眼前安逸,坚持在金陵建都,在石达开、罗大纲、胡以晃众人的坚持下,东王迫不得已,才派军西征和北征。他知道,为保卫天京,牵制了几十万人马;西征安徽、湖北和湖南,又用了二十几万人;再去北伐,势必造成孤军深入,难免白白葬送弟兄们的生命。但是,迫于舆论,只好派出少数军队走走过场。杨秀清就这样,把两万多弟兄推进了深渊。太平军远征之后,开始他接到一张张捷报的时候,格外欢欣鼓舞,还盼望这支军队能够顺利攻下北京,后来,北伐军遇到了困难,不断向他告急,杨秀清也慌了手脚,这才传下谙谕,飞调夏官正丞相黄生财、夏官又副丞相曾立昌、夏官副丞相陈士保、冬官副丞相许宗扬四人组成一支七千五百人的北伐援军,驰援李开芳。黄生财和曾立昌都提出援军兵力太少。可是,杨秀清首先考虑的是确保天京的安全,怎能再增兵力呢?
一八五四年二月四日,这支援军从安庆出发,经桐城、舒城,进占六安州、正阳关、颖山、蒙城,入河南永城、夏邑,三月十一日到了盘龙集。黄生财下令在此扩军。只有五天的工夫,就扩充新兵六千多人。他们租用了大号商船四只;抢渡黄河。三月十九日占领江苏丰县,北入山东境内,三月二十五日至章丘。四将原拟由此顺运河直到聊城,北经德州境入河北,直驱阜城,与李开芳会师。不料,在聊城一带,有僧格林沁重兵把守。为尽量避免纠缠,乃改道由阳谷、辜县、冠县去临清。经过一场浴血战斗,北伐援军终于攻占了临清州。黄生财这才派出信使,化装成官军模祥,到阜城下书,和李开芳接头。
书接前言。李开芳与林凤祥商议:“我意今晚就突围,向临清靠拢,与黄兄弟会师,不知你意如何?”林凤祥道:“阜城四面受敌,城中粮米已尽,也只好这么办了。”李开芳马上把各军官佐召来,命令他们不惜一切代价闯出重围,与援军会师。众人听了,点头称是。当夜二更天以后,太平军偷偷打开西城门,林凤祥在前,李开芳在后,接近三更,就摸到清军连营跟前。林凤祥一声令下,太平军向清军连营冲去。这里正是胜保的人马,人多器精,拼死拼活阻截,太平军伤亡惨重。可是,太平军当前的形势是:不是鱼死就是网破,只能进而不能退。因此,人人冒着密集的炮火,猛冲猛杀,与清军展开了殊死搏斗,终于打开一道缺口,胜利地突围了。
李开芳借着黎明的曙光,查点了一下人马,仅剩下四千来人了,有两万多弟兄为突围献出了生命!李开芳立马回首,遥望阜城,不由滚下了热泪。林凤祥紧咬牙关,哽咽着说:“血海深仇,非报不可!”二将抹掉眼泪,调过马头,麾兵前进。
一八五四年五月二十八日,北伐军攻占了连镇,急需在此补充粮草,还有一大批伤员也需要在此医治。李开芳让林凤祥留守连镇,他领骑兵两千,赶奔临清接迎援军。临别时,林凤祥拉着李开芳的手说:“兄弟只管放心去吧。盼你早日和黄生财兄弟见面!”李开芳道:“我把精兵都带走了,你的担子就更重了,真叫人放心不下。”林凤祥道:“你放心好了,只要有我在,连镇就丢不了。”李开芳点头说:“请多保重!”说罢率队出发。
事情真是变化莫测。当李开芳引兵来到高唐州的时候,听到了非常不幸的消息:黄生财所率的北伐援军,被清军击败了。临清失守,黄生财被捕,曾立昌坠河淹死,陈士保阵亡,许宗扬率领残兵逃回天京去了。
李开芳听了,犹如当头挨了一棒,几乎落马。看来,一切希望化成了泡影,李开芳心中十分着急。第二天,清将胜保又率大兵追到,把李开芳的人马围困在高唐。
形势急转直下,李开芳几夜未眠,二目充血。他想:我受天父天兄天王真命,率军北代理应直捣匪巢;只因自己无能,不仅未能完成天命,反使千万弟兄血染战地,尸横北国。如今只剩两千人了,如再不采取对策,挽回败局,怎对得起天王和死伤的弟兄!只要功成,死而无怨矣!
李开芳想到这儿,立即把仅剩下来的几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