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魏书-第10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甓轮撩髂暾拢⑽魑悍菜拇笊狻
三年五月己亥,荧惑逆行,掩南斗魁第二星,遂入斗口。先是,元年十一月,荧惑入斗十余日,出而逆行,复入之,六十日乃去。斗,大人之事也。占曰“中国大乱,道路不通,天下皆更元易政,吴越之君绝嗣”。是岁,东、西帝割据山河,遂为战国比。十月至正月,梁、魏三帝皆大赦改元。或曰:斗为寿命之养,而火以乱气干之,耄荒之戒也。是时梁武帝年已七十矣,怠於听政,专以讲学为业,故皇天殷勤著戒。又若言曰:经远之谋替矣,将以逆乱终之,而剿其天禄焉。夫天悬而示之,且犹不悟,其后摄提复周,卒有侯景之乱云。三年十二月,梁人立元庆和为魏王,屯平濑。明年正月,东南行台元晏大破之。六月,豫州刺史尧雄又大破梁师于南顿。十月,梁攻单父,徐州刺史任祥又大破之,斩虏万余级。十一月,柳仲礼寇荆州,诸将又大败之。时梁军政益,故累有负败之应。
东魏孝静天平二年,有星孛于太微,历下台,及室壁而灭。南宫,成周之墟,孝文之余烈也,孛星由之,易政徙王之戒。天象若曰:五城为墟,夏声几变,而台阶持政,有代夺之渐乎”且抵于营室,更都之象也。是后两霸专权,皆以北俗众事,河南新邑遂为战争之郊。间三岁,至兴和元年九月,发司州卒十万营鄴都,十月新宫成。天平元年闰月,月掩心大星;二年八月,又犯之,相去七寸;十一月,又掩心小星。相臣逼主之象,且占曰“人臣伐主,应以善事除殃”。时两雄王业已定,特以人臣取容而已。至兴和二年八月,月又犯心大星。后数年而禅代。
元象二年七月壬戌,金、土合于七星;癸亥,遂犯七星。七星,河南之分,金而犯土,将有封畿之战,且占曰“其分亡地”。先是,去年十二月癸丑,太白食月;是岁三月壬申,太白又与月合,相距一寸,大战之祥也。月象强大之国,而金合之,秦师将胜焉。十二月,有流星从天市垣西流,长且一丈,有尾迹。三年正月,渤海王欢攻夏州,克之。十月丁丑,月犯火。占曰“大将有斗死者”。十二月,大都督窦泰入潼关;明年,宇文泰距击斩之。十月,遂及渤海王欢战于沙苑,欢军败绩,捕虏万余。是月,独孤信拔洛阳。
三年十一月,荧惑犯岁星。占曰“有内乱,臣谋主”。至四年正月,客星出于紫宫。占曰“国有大变”。二月壬申,八月癸未,月再掩五车东南星。占曰“兵起,道不通”。十一月,太白昼见。占曰“军兴,为不臣”。五年二月庚戌、三月甲子,填星逆顺行,再犯上相。上相,司徒也。六月,太白入东井。占曰:秦有兵,大臣当之”。至元象元年七月,太白在柳,昼见。柳,河南也。八月辛卯,有大流星出房、心北,东南行,长且三尺,尾迹分为三段,军破为三之象也。先是,行台侯景、司徒高昂围金墉,西帝及宇文泰自将救之。是月陈于河阴,泰以中军合战,大克,司徒高昂死之。既而左右军不利,西师由是败绩,斩将二十余人,降卒六万。是月,西帝太傅梁景叡据长安反,关中大震,寻皆伏诛。天平三年正月,元象元年三月,月再掩轩辕大星。是年,西帝废皇后乙氏,立蠕蠕女为后。明年五月,火犯轩辕大星。既而乙氏遇害,其后蠕蠕后又死,而乙氏为崇焉。元象元年十月,月犯昴,晕毕、胃;丁未,在翼,晕大星、轩辕、左角;十一月,在井,晕五车、两咸。东西主凡三大赦。
兴和元年二月壬子,火犯井。占曰“秦有兵乱,贵人当之”。四月,又入鬼。亦兵丧之祥也,又土地之分也。至二年十一月甲戌,太白在氐,与填星相犯。氐,郑地也。至四年七月壬午,火、木合于井,相去一尺。占同天平。明年,北豫州刺史高仲密据武牢西叛,宇文泰帅众援之。戊申,及渤海王战于邙山,西军大败,虏王侯将校四百余人,获六万余级。元年八月,月在毕,晕昴、毕、觜、五车。二年正月大赦。三年正月至八月,又再晕之,岁星在焉。四年十一月,月晕轩辕、太微;壬申,又晕胃、昴、毕、五车。皆兵饥赦祥也。明年,东西主皆大赦。后年三月,高欢入朝,以春冬亢旱,请赈穷乏,死罪已下皆宥之。 先是,元年十月辛丑,有彗星出于南斗,长丈余;至十一月丙戌,距太白三尺,长丈余,东南指;二月乙卯,至娄始灭。占曰“彗出南斗之土,皆诛其上”。疑 又吴分。始自微末,终成著大,而与兵星合焉。天戒若曰:夫劫杀之萌,其事由来渐矣,而人君辨之不早,终以兵乱横流,不可扑灭焉。娄又徐方之次,乱之所自招也。至二年四月己丑,金、木相犯于奎;丙午,火、木又相犯于奎。奎为徐方,所以虞蹶防之寇也。岁主建国之命,而省人君之差败,火主乱,金主兵;三精洊而聚谋,所以哀矜下土而示驱除之戒也。是时,梁主衰老,太子贤明而不能授之以政焉,由是领军朱异等浸侵明福之权。至武定五年,侯景窃河南六州而叛,又与连衡而附益之。是岁十二月,梁师败绩于彭城,捕虏五万余级,江淮之间始萧然愁欢矣。明年,师大败,陷溺以十万数,景遂举而济江,三吴大荒,道董流离者大半,淮表二十六州咸内属焉。昔三精聚谋于危,九年而高氏霸,至是聚谋於奎而萧氏亡,亦天之大数云尔。
武定二年四月丁巳,荧惑犯南宫上将;戊寅;又犯右执法。占曰“中坐成刑,金火尤其甚”。四年四月庚午,金昼见。六月癸巳,月入毕。九月壬寅,太白在左执法东南三寸许,是为执法事。五年正月,月犯毕大星,贵人之谪也。先是九月,大丞相欢围玉壁不克,是月,欢薨于晋阳。辛亥,侯景反,仆射慕容绍宗击之。八月,淮南三王谋反,诛。明年,绍宗攻王思政于颍川,竟溺。四年九月,月在翼,晕轩辕、太微帝坐。五年二月,晕昴、毕、参、井、五车;五月,在张,又晕轩辕、太微。时兵革屡动,东、西帝皆比岁大赦。
七年九月戊午,月掩岁星,在斗。斗为天庙,帝王寿命之期。月由之以干岁星,是为大人有篡杀死亡之祸。是岁,梁武帝以忧逼殂,明年而齐帝,后年西主文帝及梁简文又终,天下皆有大故,而江表尤甚。八年三月甲午,岁、镇、太白大虚。虚,齐分,是为惊立绝行,改立王公。荧惑又从而入之,四星聚焉。五月丙寅,帝禅位于齐。是岁,西主大统十六年也。是时两主立,而东帝得全魏之墟,为天官为正,昔宋武北伐,西星聚奎;及西伐秦,四星聚井;四星聚参而渤海始霸;四星聚危而文宣受终。由是言之,帝王之业其有征矣。其后六年,西帝禅于周室,天文史失其传也。
志第五 地形二上
《夏书禹贡》、周氏《职方》中画九州,外薄四海,析其物土,制其疆域,此盖王者之规摹也。战国分并,秦吞海内,割裂都邑,混一华夷。汉兴,即其郡县,因而增广。班固考地理焉,彪志郡国,魏世三分,晋又一统,《地道》所载,又其次也。自刘渊、石勒倾覆神州,僭逆相仍,五方淆乱,随所跨擅。阙 长,更相侵食,彼此不恆,犬牙未足论,绣错莫能比。魏定燕赵,遂荒九服,夷翦逋伪,一国一家,遗之度外,吴蜀而已。正光已前,时惟全盛,户口之数,比夫晋之太康,倍而已矣。孝昌之际,乱离尤甚。恆代而北,尽为丘墟;崤潼已西,烟火断绝;齐方全赵,死如乱麻。於是生民耗减,且将大半。永安末年,胡贼入洛,官司文簿,散弃者多,往时编户,全无追访。今录武定之世以为《志》焉。州郡创改,随而注之,不知则关。内史及相仍代相沿。魏自明、庄,寇难纷纠,攻伐既广,启土逾众,王公锡社,一地累封,不可备举,故总以为郡。其沦陷诸州户,据永熙绾籍,无者不录焉。
司州治鄴城,魏武帝国於此。太祖天兴四年处置相州。天平元年迁都改。
领郡十二 县六十五
户三十七万一千六百七十五 口一百四十五万九千八百三十五
魏尹故魏郡,汉高祖置,二汉属冀州,晋属司州,天兴中属相州。天平初改为尹。
领县十三
户一十二万二千六百一十三 口四十三万八千二十四
鄴二汉、晋属,天平初并荡阴、安阳,属之荡阴。太和中置关,今罢。有西门豹祠、武城、牖里城、荡城、石窦堰。有南部、右部、西部。天平中,决漳水为万金渠,今世号天平渠。 临漳天平初分鄴并内黄、斥丘、肥乡置。有鼓山、肥乡城、邯郸城、斥丘城、列人城、鸬鹚陂、林台泽。有左部、东北部尉。 繁阳二汉属,晋属顿丘。真君六年并顿丘,太和十九年复。天平二年属,治繁阳城。列入前汉属广平,后汉属,晋属广平。天平初属。 昌乐太和二十一年分魏置,永安元年置郡。天平中罢郡,复。有昌城。 武安二汉属,晋属广平。天平初属。
临水晋属广平,真君六年并鄴。太和二十一年复属。 魏二汉、晋属。平邑天平二年分元城置。
易阳二汉属赵国,晋属广平。天平初属。有易阳城。 元城二汉属,晋属阳平。天平初属。有沙鹿山。 斥章前汉属广平,后汉属钜鹿,晋属广平。真君三年并列人,太和二十年复。天平初属。 贵乡天平二年分馆陶置,治赵城。有东中郎将治。有空陵城、关城。
阳平郡魏文帝黄初二年分魏置,治馆陶城。
领县八
户四万七千四百四十四 口一十六万二千七十五
馆陶二汉属魏郡,晋属。有馆陶城。 清渊二汉属郡,晋属有清渊城。乐平二汉属东郡。晋属。前汉清县,后汉章帝更名。治乐平城。 发干二汉属东郡,晋属。有发干城。 临清太和二十一年置。武城永安中置,天平元年罢,二年复。有武城。 武阳二汉、晋属东郡,曰东武阳。后改属。 阳平二汉属东郡,晋属。永嘉后并乐平。太的二十一年复属。有阳平城、岗城、赵简子陵、武沟水、白马渊。
广平郡汉武帝为平干国,宣帝改为广平国。后汉建武中省,属钜鹿。魏文帝黄初二年复,改治曲梁城。
领县六
户二万三千七百五十 口十万三千四百三
平恩二汉属魏郡,晋属,治平恩城。有康台泽。 曲安景明中分平恩置,治曲安城。邯郸二汉属赵国,晋属,后属魏。真君六年属。有紫山。 广平前汉属,后汉属钜鹿,晋属,后罢。太和二十年复,治广平城。 曲梁前汉属,后汉属魏,晋属。 广年前汉属,后汉属钜鹿,晋属,永嘉后废。太和二十年复,治广年城。
汲郡晋武帝置,治城头。
领县六
户二万九千八百八十三 口十万二千九百九十七
北修武孝昌中分南修武置,治清阳城。有清阳泉、马泉、丁公神、育河、陶河、熨斗泉、覆釜山、五里泉、七里熨、马鸣泉、重泉、郡戒、安阳城。 南修武二汉属河内,晋属。有黄家、吴城、宜阳城。 汲二汉属河内,晋属,后罢。太和十二年复,治汲城。有比干墓、太公庙、陈城。兴和二年,恆农人率户归国,仍置义州於城中。 朝歌二汉属河内,晋属。有朝歌城、崔方城、大方山、淇水、白沟水、天井沟、苑城、新城、伏羲祠。 山阳二汉、晋属河内,后属。有沁阳城、南、北二武阳城。孝景二年置郡,初治共城,后移治山阳城,寻罢。 获嘉二汉属河内,晋属,后省。太和二十三年复,治新洛城。有获嘉城。
广宗郡太和十一年立,寻罢,孝昌中复。
领县三
户一万三千二百六十二 口五万五千八百九十七
广宗后汉属钜鹿,晋属安平。中兴中,立南、北广宗,寻罢,后属。有广宗城、建始城、建德城。 武强真君三年并信都,太和二十二年复。有武城。 经后汉、晋属安平。真君二行并南宫,后复属。
东郡秦置,治滑台城。晋改为氵仆阳,后复。天兴中置兗州,太和十八年改。
领县七
户三万五百二十一 口十万七千七百一十七
东燕二汉属,晋属濮阳,后属。有燕城、尧祠、伍子胥祠。 平昌孝昌二年分白马置,治平昌城。 白马二汉属,晋属濮阳,后属。有朝沟、白马、樊城、凡豪城。 凉城有凉城、南中城、西王母祠。 酸枣二汉、晋属陈留,后属。有酸枣城、肺山、白沙渊、望气台、五马渊。长垣二汉、晋属陈留,后属。真君八年并外黄,景明三年复。有平丘城、匡城、蒲城、子路祠、长垣城、卫灵公祠、龙城。 长乐武泰初分凉城置,有盘。
北广平郡永安中分,广平置。
领县三
户一万六千六百九十一 口九万一千一百四十八
南和前汉属广平,后汉属钜鹿,晋属,后并任。太和二十年复。有左阳亭、沙陵、南和城一名嘉和城、安丰城。 任前汉属广平,后汉属钜鹿,晋属。有广平乡城、如乡城、丰城、张相祠。 襄国秦为信都,项羽更名。二汉属赵国,晋属,后并任。太和二十年复。有襄国城。
林虑郡永安元年置。
领县四
户一万三千八百二十一 口五万二千三百七十二
林虑二汉属河内,晋属汲郡。前汉名隆虑,后汉避殇帝名改焉。真君六年并鄴,太和二十一年复。有陵阳河,东流为垣。 临淇天平初分朝歌、林虑、共县置。有王莽岭。源河,东流为淇。有黎川、祜柏岭、黎城、淇城。
共二汉属河内,晋属汲。天增中属。有星城、凡城、旧水陂、柏门山。桓门水,南流名太清水。有檐山、白鹿山。 魏德天平二年分朝歌置。有累山、冷泉。
丘顿郡晋武帝置。
领县四
户一万七千二十二 口八万七千六十三
顿丘太和中并汲郡,余民在畿处者景明中置。有鱼阳泽、帝颛顼冢、帝喾冢。
卫国二汉属东郡,晋属。汉曰观,后光武改。有卫国城、卫康叔冢、子路冢、蒯聩冢、孔悝冢、卫辄冢、卫灵公冢、武乡城。 临黄真君三年并卫国,太和十九年复。有宫城、黄城、卫新台、昌乡水。 阴安二汉属魏郡,晋属。真君三年并卫国,太和十九年复。有阴安城。审食其冢。
氵仆阳郡晋置,天兴中属兗州,太和十一年属齐州,孝昌末又属西兗。天平初属。
领县四
户一万八千六百六十四 口五万五千五百一十二
廪丘前汉属东郡,后汉属济阴,晋属。有羊角哀左伯桃冢、管公明冢。氵仆阳二汉属东郡,晋属。 城阳二汉、晋属济阴,后属。有瓠子河、雷泽。 鄄城二汉属济阴,晋属。
黎阳郡孝昌中分汲郡置,治黎阳城。
领县三
户一万一千九百八十 口五万四百五十七
黎阳二汉、晋属魏郡,后罢,孝昌中复属。有黎阳山。 东黎永安元年分黎阳置。 顿丘二汉属东郡,晋属顿丘,太和十八年属汲,后属。永安元年分入内黄,天平中罢。
清河郡汉高帝置。
领县四
户二万六千三十三 口十二万三千六百七十
清河二汉、晋属。前汉曰厝,后汉安帝改为甘陵,晋改。有河城。 贝丘二汉、晋属。 侯城太和十三年置。有侯城。 武城二汉、晋曰东武城,属,后改。有武城。有暗閤。
定州太祖皇始二年置安州,天兴三年改。
领郡五 县二十四
户一十七万七千五百一 口八十三万四千二百七十四
中山郡汉高帝置,景帝三年改为国,后改。
领县七
户五万二千五百九十二 口二十五万五千二百四十一
卢奴州、郡治。二汉属。世祖神中置新城宫。有焉卿城、乐阳城。 上曲阳前汉属常山,后汉属,晋属常山。真君七年并新市,景明元年复属。有平乐城。有恆山、嘉山、黑山、尧山、黄山。 魏昌二汉、晋属,前汉曰苦陉,后汉章帝改为汉昌,魏文帝改。有魏昌城、安城。 新市二汉、晋属。有蔺相如冢、义台城、新市城。 毋极二汉属,晋罢。太和十二年复,治母极城。有新城、廉台。
安喜二汉、晋属,前汉曰安险,后汉章帝改。有天井泽、安喜城、赵尧祠。 唐二汉、晋属。有左人城、寡妇城、唐水、狼山祠。
常山郡汉高帝置,曰恆山郡,文帝讳恆,改为常山,后汉建武中省真定郡属焉。孝章建初中为淮阳,永元二年复。
领县七
户五万六千八百九十 口二十四万八千六百二十二
九门二汉、晋属,有常山城、九门城。有安乐垒、燕赵神、受阳垒、明台神。
真定前汉属真定国,后汉、晋属。故东垣,汉高帝十一年改。有赵朔祠。行唐二汉、晋曰南行唐,属,后改。太和十四年置唐郡,二十一年罢郡立。熙平中移犊乾城,治唐城。 蒲吾二汉、晋属。有嘉阳城。 灵寿二汉、晋属。有所山、西王母祠、慈水。 井陉二汉、晋属。有回星城。 石邑前汉属,后汉罢,晋复属。有石邑城。
钜鹿郡秦置,后汉建武中省广平国属焉。
领县三
户二万七千一百七十二 口十三万二百三十九
曲阳二汉、晋属赵国,曰下曲阳,后改。有临平城、真乡城、曲乡城,有尧祠、青丘。 槀城前汉属真定,后汉属,晋罢,太和二十年复。有肥垒。 鄡二汉、晋属。有鄡城、安定城。有西门、赵君神,有青丘、牛丘、黄丘、驰丘、灵丘。
博陵郡汉桓帝置。
领县四
户二万七千八百一十二 口一十三万五千七十
饶阳前汉属涿,后汉属安平,晋属。有鲁口城、博陵城、三良神、饶阳城。 安平前汉属涿,后汉属安平,晋属,治安平城。有楼、女贵人神。 深泽前汉属涿,后汉属安平,晋属。二汉、晋曰南深泽,后改。有女蜗神祠。 安国二汉属中山,晋属。真君七年并深泽,景明二年复,有盐石渊、安国城。
北平郡孝昌中分中山置,治北平城。
领县三
户一万三千三十四 口六万五千一百二
蒲阴二汉、晋属中山。前汉曰曲逆,章帝改名。有莆阴城、安国城、安阳、赤泉神。 北平二汉、晋属中山。有北平城、木门城。 望都二汉、晋属中山。有高昌城、朝阳城、伊祁山。有尧神、孙山。
冀州后汉治高邑、袁绍、曹操为冀州,治鄴,魏、晋治信都,晋世邵续治厌次,慕容垂治信都。皇始二年平信都,仍置。
领郡四 县二十一
户十二万五千六百四十六 口四十六万六千六百一
长乐郡汉高帝置,为信都郡,景帝二年为广川国,明帝更名乐成,安帝改曰安平,晋改。
领县八
户三万五千六百八十三 口十四万三千一百四十五
堂阳前汉属钜鹿,后汉、晋属安平国,后属,有荆丘。 枣强前汉属清河,后汉罢,晋复,属广川。神瑞二年,并广川,太和二十二年后属。有煮枣城。扶柳前汉属,后汉、晋属安平国。真君三年并堂阳,景明元年复。
索卢晋属广川。神瑞二年并广川,太和二十二年复属。有索卢城。 广川前汉属,后汉属清河,晋属广川,后属。 南宫前汉属,后汉、晋属安平,后属。
信都二汉、晋属。有武阳城、安城、辟阳城。 下博二汉、晋属。 渤海郡汉高帝置,世祖初改为沦水郡,太和二十一年复。
领县四
户三万七千九百七十二 口十四万四百八十二
南皮二汉、晋属。有勃海城。 东光二汉、晋属。 修前汉、晋属,号脩,后改。有董仲舒祠。 安陵晋置,勃属。
武邑郡晋武帝置。
领县五
户二万九千七百七十五 口一十四万四千五百七十九
武遂前汉属河间,后汉、晋属安平,后属。 阜城前汉属渤海,后汉属安平,晋属渤海,后属。有弓高城。 灌津前汉属信都,后汉、晋属安平,后属。有窦氏冢。 武邑前汉属信都,后汉、晋属安平,后属。 武强神光一年并武邑,太和十八复。有武强渊。
安德郡太和中置,寻并渤海,中兴中复。
领县四
户二万二千二百一十六 口六万八千三百九十六
平原二汉、晋属平原。真君三年并鬲,太和二十一年复,属渤海,后属。安德二汉、晋属平原,后属渤海,后属。 绎幕二汉、晋属清河,真君三年并武城,太和二十一年复,后属。 鬲二汉、晋属平原,后属渤海,后属。治临齐城。
并州汉、晋治晋阳,晋末治台壁,后治晋阳。皇始元年平,仍置。
领郡五 县二十六
户十万七千九百八十三 口四十八万二千一百四十
太原郡
领县十
户四万五千六 口二十万七千五百七十八
晋阳二汉、晋属,真君九年罢榆次属焉。有介子推祠。西南有悬壅山,一名龙山,晋水所出,东入汾。有晋王祠、梗阳城。同过水出木瓜岭,一出沾岭,一出大廉山。一出原过祠下,五水合道,故曰“同过”,西南入汾。出帝永昌中霸朝置大丞相府,武定初,齐献武王上置晋阳宫。 祁二汉、晋属。有祁城、祁奚墓、周党冢、太谷水、赵襄子城。 榆次二汉、晋属,真君九年并晋阳,景明元年复。有鹿台山祠。长宁水,西北合同过。 中都二汉、晋属。有榆次城、寿阳城、平谭城、原过祠、早山。 邬二汉、晋属,后罢,太和十九年复。有中都。有邬城、太岳山。虑水,入区夷泽。 平遥二汉、晋为平陶属,后改。有京陵城、平遥城、过山。 沾二汉属上党,晋属乐平。真君九年罢乐平郡属焉。有夹山。豫水出得车岭,西北入汾。有汾阳、追城。 受阳晋属乐平,真君九年罢乐平,属有大陵城、文谷水。 长安泰常二年置,真君中省,景明初复。有二陵城、三角城。 阳邑二汉、晋属,真君九年罢,景明二年复。有白壁岭、樊阳水、八表山、徐水。
上党郡秦置,治壶关城,前汉治长子城,董卓作乱,治壶关城,慕容俊治安民城,后迁壶关城。皇始元年迁治安民。真君中复,治壶关。有白马祠、刘公祠、上党关、石井关、天井关。
领县五
户二万五千九百三十七 口十万四千四百七十五
屯留二汉、晋属,有屯留城。凤皇山,一名天冢山。大王山,上有关龙逢祠。有疑山、迈泽、黄沙岭。绛水自寄氏界来入浊漳,因名交漳。余五城。阳水源出三槐山,东流合军台水,东南入绛水。 长子二汉、晋属,慕容永所都。有廉山,浊漳出焉。有长子城、应城、倾城、幸城。长湾水东流至梁川,北入浊漳。羊头山下神农泉,北有谷关,即神农得嘉谷处。有泉北流至陶乡,名陶水,合羊头山水,北流入浊漳。有鲍宣墓。 壶关二汉、晋属,后罢,太和十三年复。有羊肠坂、静林山。鸡鸣岭,一名大山。有赤壤川,其地寒而早霜。鲁般门,一名天门。微子城、铁鼓山、五马门、令狐征君墓、五龙祠。 寄氏二汉为猗氏,属。晋。景明元年复,改。有猗氏城。三想山北有水,源出蒲谷,东南流入给水。有八礼泉、上党谷。有盘秀岭,蓝水出其南,东流入浊漳。有方山、伏牛山。 乐阳普泰中分长子、寄氏置。有望天岭,绛水所出。有尧庙。
乡郡石勒分上党置武乡郡,后罢,延和二年置。
领县四
户一万六千二百一十 口五万五千九百六十一
阳城二汉、晋属上党,曰涅,永安中改。有涅城。复甑山,涅水出焉,东南合武乡水。 襄垣二汉、晋属上党。有五音山神祠、襄垣城、临川城。 乡郡治。晋属上党,真君九年罢辽阳属焉。有武乡城、魏城、榆社城。方山,上有尧庙。三台岭上有李阳墓,有古麻池,即石勒与李阳所争池。 铜鞮二汉、晋属上党。有铜鞮城。石弟水东行入漳。有乌苏城、沙石堆。有尧祠。
乐平郡后汉献帝置,真君九年治太原,孝昌二年复,治沾城。
领县三
户一万八千二百六十七 口六万八千一百五十九
辽阳晋属,真君九年并乡,孝昌二年复。有黄泽岭、辽阳城。 乐平晋属,真君九年并治,孝昌二年复。有象出祠、沾岭、八赋岭。 石艾前汉属太原,后罢,晋属。真君九年罢,孝昌六年复故名上艾,后改。有井陉关、苇泽关、董卓城、妒女泉及祠。
襄垣郡建义元年置,治襄垣城。
领县四
户七千五百一十三 口三万六千五百六十七
襄垣郡治。建义元年分乡郡之襄垣置。有安民城、襄垣城。 五原建义元年分乡郡之铜鞮置。建义建义元年分上党之屯留置,有鹿台山及祠。 刈陵二汉、晋曰潞,属上党,真君十一年改,后属。有伏牛山、黎城、三垄山、积布山、潞城、武军城、涉城。有涉水、台壁。
瀛州太和十一年分定州河间、高阳,冀州章武、浮阳置,治赵都军城。
领郡三
户十万五千五百四十九 口四十五万一千五百四十二
高阳郡晋置高阳国,后改。
领县九
户三万五百八十六 口十四万一百七
高阳前汉属涿,后汉属间国,晋复。有郝神、高阳城。 博野有博陆城、侯城、武城、中乡城。 蠡吾前汉属涿,后汉属中山,晋属。有清凉城、颛顼城、蠡吾城、石羊垒。 易前汉属涿,后汉、晋属河间,后属。有易京。 扶舆前汉属涿,后汉罢,晋复属前汉、晋曰樊舆,后罢。太和中改,复。 新城二汉、晋曰北新城。前汉属中山,后汉属涿,晋属。 乐乡前汉属信都,后汉罢,晋复属。有乐乡城。 永宁有班姬神、石兰神。
清苑高祖太和元年分新城置。
章武郡晋置章武国,后改。
领县五
户三万八千七百五十四 口十六万二千八百七十
成平前汉属渤海,后汉、晋属河间国,后属。治京城。有平城、乐平城。平舒前汉属渤海后汉属河间国,晋属。二汉、晋曰东平舒。有章武城、平乡城。有城头神、里城神。 束州前汉属渤海,后汉属河间国,晋属。有束州城。 文安前汉属渤海,后汉属河间国,晋属。有文安、平曲城、广陵、赵君神。 西章武正光中分沦州章武置。有章武城。
河间郡汉文帝置河间国,后汉光武并信都,和帝永元三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