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神箭传说-第20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杨诚微微一笑。饶有兴趣地问道:“那你倒说说。你这着奇兵是如何的奇法?”他本就是个善于听取别人意见的人,当下见左飞鸿如此有把握的样子。心里顿时好奇起来。
“君不闻围魏救赵?”左飞鸿此时却卖起了关子,并不直接回答杨诚,而是略有些挑战意味的望向杨诚。
杨诚淡淡一笑:“你是想要攻洛阳吧。唔,不对,嗯,兖州,可是……”杨诚一边说一边望向左飞鸿,脸上地表情不断变换着,时而会心一笑,时而蹙眉不语,时而又闭目沉吟。开始他还以为左飞鸿是想直接攻叛军地大本营洛阳,不过此时囤兵百万,虽然其中不乏乌合之众,但实力仍然不可小窥。左飞鸿当然不会不知道这个,是以洛阳便被立即排开,那么可能性最大的便是兖州了。
这时他不禁有些惊讶。他之前确实有过这方面地考量,但综合种种因素,却最终放弃了。叛军齐集关中外围,后方确实极为空虚,若是能引一支兵攻,当真是所向披。不过即使能逞一时之威,却未必能长久,深入冀州的谭渊便是先例。想当初谭渊初入冀州,可真算得上是威风八面,短短十几日,便占领了十余城,付出的代价却可以忽略不计。可是随后却陷入地方豪强地反抗之中,打一城便要守一城,再锋利的长剑,被分割得七零八落后,便再无法展开其锋芒了。他自信可以轻易的夺取州大部,但却无法保证不重蹈谭渊的覆辙,是以只好退而求次,采用最稳妥的方法。
“有什么好可是的。”左飞鸿一脸自信,傲然说道:“你以为凭顾祝升那落魄公子和那群溃兵能挡得住我吗?等我横扫兖州,洛阳必然震动,到时再袭其粮草,加上严老头那些见不得人的手段,叛军能撑得了多久?你该明白我所说的,比起你那个主意好多了吧。”
“横扫兖州。”杨诚闻言不禁莞尔,左飞鸿把战争也想得太简单了吧,就凭飞凤营那一千人,能攻下一城就算不错了。那群溃兵虽然不足为患,但各地豪强的私兵却仍然有着一定的战斗力,若是顾祝升发动他们四面围攻,就算是他亲卫营的一千战士,只怕也抵挡不住。
左飞鸿瞪了杨诚一眼,她当然知道杨诚所笑的是什么,当下昂然说道:“你不信?兖州才多大。飞凤营攻无不克,顶多一个月就可办到!”
“攻无不克……”杨诚顿时忍不住笑了起来,左飞鸿倒真敢夸口,只怕赵括重生,也要自愧不如了。兖州地处中原,可不比荆州这些地方。要知道中原历来都是兵家必争之地,常言道逐鹿中原,便是其真实刻画。正因为历经战乱,所以中原地区的城池都异常坚固,就算是一般的县城,城防也不弱于南方地大多郡城。而那些较大的城池,更是有着数百年的经营,城防的稳固甚至不逊于襄阳。
要知道襄阳之所以能成为天下有数的坚城之一,主要靠的其实是其三面环水。一面靠山地这一得天独厚的地形。而中原那些城池,却大多建在平原之上,没有多少地形的优势所依靠。若是抛开地形因素,襄阳便远不及其中的很多郡城了。莫要说单凭飞凤营的一千骑兵,就算荆州军尽出,在兖州也会束手束脚,要说横扫,连杨诚也没有半点信心。
“有什么好笑的!”若是眼光可以杀人,左飞鸿只怕已经将杨诚杀了数次了。“不准笑了!
鸿一边跺脚,一边怒吼。杨诚这才终于止住笑意,不难受:“这就是你所谓的奇兵吗?”
左飞鸿瞪了杨诚一眼,一副理所当然的表情道:“正是。以兖州现在的形势,攻无不克有何不能?你难道不知道兵法上地必胜之法吗?”
“兵法……”杨诚不禁又想起赵刮来,正想要笑。看到左飞鸿那杀神般的眼神。又只好强行止住:“世上哪有必胜之法,再强的军队。只怕也不敢说自己能必胜。”他此时已经打定主意,不管左飞鸿如何说,也要她驻守樊城。虽然飞凤营的战力还算不错。但照她这样硬搬兵法,哪敢放心让其独自统军,更不要说是孤军深入了。
“谁说没有必胜之法!”若是平时见到杨诚对她笑,左飞鸿起码也要欢喜好几天,但现在杨诚脸都要笑烂了,她心里却只有恼怒。“守敌所不攻,必胜!攻敌所不守,必胜!”左飞鸿咬着牙说道,末了还补充一句:“你敢说不是吗?”
“呃……”杨诚顿时被她的话噎住了,这倒确实是兵法上的话,可是却并不是字面意思那么简单。就连他自己,也自问无法真正做到这一点,一次两次或许没什么,但一直这样,恐怕也只有过世的章盛才有这样的水平了。不过见左飞鸿那么认真,杨诚不由心存考较起来:“敌人都不攻,守来做什么?敌人不守,攻之如何?”若是左飞鸿只理解了字面的意思,那便绝对无法回答自己这个问题,到时就可光明正大的让她去守樊城了。
“笨蛋!”左飞鸿地手指几乎要碰到了杨诚的鼻尖,满脸教训神情的说道:“哪是这个意思,攻敌不守,不是要攻敌人不守的地方面,而是寻找敌人的弱点、漏洞,然后再骤然一击!兖州防备空虚,敌人不守之地太多了,即使一处两处毫无影响,但十处百处呢?积少成多,这你不会不明白吧。再说了,天下能胜过飞凤营地战马能有几个,现在整个州地骑兵恐怕也不及飞凤营多,我若是横扫兖州,又有何不可能!”
看着左飞鸿那自然而生的飒爽英姿,杨诚不由露出一丝讶色,他地眼界也陡然开扩了许多。对呀,自己怎么就忘了呢!荆州军皆是步兵,是以他的思维也一直是步兵的思维,至于飞凤营,更是直接排除在外。以步兵地行进速度,突入兖州之后自然会深陷其中而不能自拔;可是若换成骑兵,那步兵的种种缺陷便全然不在了。而且照左飞鸿的意思,所采用的竟然是当年匈奴入侵的手法,一击得手便远遁千里。这一千骑兵只要不停奔袭,兖州军当真是想追也不可能,想围更是难上加难。
况且飞凤营在左飞鸿的种种手段,以及自己的无心放纵之下,配备比起当年的神威营之流也差不了多少,各种武器装备皆是军械营精心制作,军械营里甚至有专属飞凤营的作坊,几乎是一有新东西出现,用不了多久便会改进成为适合女子使用的样式出现在飞凤营中。至于战马,由于杨诚觉得建骑兵耗费的时间和物力太大,而且南方也并不适合骑兵作战,所以并没有将骑兵作为当前的目标,除了少量斥外,还没有一支成建制的骑兵。这样一来却便宜了飞凤营,当初从西域引进的上万匹战马,其中最好的两千匹便进了飞凤营。一人两骑,这可是在整个大陈也没几支骑兵可以享受待遇。
见杨诚不语,左飞鸿又凑上来说道:“诚哥大可放心,我可不是笨蛋,绝对不会让他们有机会逮到我的。而且我可是有目的的哦,绝对不是闹着玩的。”
听到左飞鸿还有下文,杨诚不禁微感意外,当下自是另眼相看了:“什么目的?你最好不要打粮草的主意,三家都不是笨蛋,粮草的押运绝对不会等闲视之的。”深入后方,想要做的无非是捣乱或是断粮了,军队不可一日无帅,但更不可一炊无粮,百万大军的粮草绝对是叛军最看重的地方,想要偷袭几乎是不可能的。而且那里又不比荆州,虽然严铁华的情报网已经开始渗入,不过毕竟立足未稳;至于民心更是不能相比了,三家在那里经营这么久,各方势力盘根错结,想要收取绝对困难重重。
“我有那么笨吗!”左飞鸿不以为然的说道:“大军的粮草抢不得,我不会去抢县城、富豪的吗?抢了又带不走,诚哥当然知道我会干什么了。这样一来,以后我们打到那里去了,哼哼!况且,我还有一个重要的目标,那就是……”
左飞鸿附耳良久,杨诚不住点头,虽然明知已经无法阻止左飞鸿的行动了,但却仍然掩不住脸上的喜色。他之前所想的种种难为之处,随着飞凤营这支骑兵的出现一一化解,现在就连他自己对此颇有些向往了。若不是他放不下关中,飞凤营又全是女兵,只怕他会忍不住要易帅夺军了。
“那我这就去了。”左飞鸿脸上微有酡红,竟现出少有的女儿之态。开始一心想要说动杨诚,她还未所觉,等她说完之后才发觉自己的嘴唇几乎要挨上杨诚的脸了,整个身体和杨诚靠得极近,当下心中不由一阵羞涩。
她和杨诚现在的关系极为微妙,要知道左飞羽一直在两边极力鼓动,希望可能效仿娥皇、女英,左飞鸿倒是芳心暗许了。只是杨诚这边却一直没什么进展,杨诚自认有一左飞鸿就足够了,并没有享齐人之福的念头。而且他对左飞鸿一直都像妹妹一样的看待,并没有一丝男女之情,所以左飞羽数次已经极为明显的暗示了,却仍让他错开了话题。左飞羽倒也不敢强求,否则要是杨诚开口拒绝,那对于极为要强的左飞鸿来说,必将是一个难以承受的打击。
杨诚也是微有尴尬,点了点头,左飞鸿刚要走出门时又不放心的说道:“你……小心点。”左飞鸿回头嫣然一笑,随即飘然而去。
而这之后,便是军议、翻越秦岭,直到现在收回武关。想到自己这一路虽然有些波折,但却还算顺利。左飞鸿孤军深入,也不知道现在究竟怎么样了。或许自己当初真不该让她去扛起这个重任的,若是她有什么危险的话,自己恐怕一生都将难安。不过现在后悔却已经没有用,凭她那股机灵劲,应该不会有什么问题吧。杨诚内心安慰着自己。
第七卷 第六十二章 关洛争雄·二十六
?”见杨诚在那里想得出神,张晋根一时也不便打搅好一会才忍不住低声问道。
“哦,是晋根啊,对不住,我一时……”见张晋根如炬目光望着自己,杨诚微有些尴尬,好像被人看穿心事一般。进入秦岭以后,他一直觉得自己心中有一丝牵挂,却不明所以,现在被张晋根提起,才惊然发觉,自己竟然一直担心着左飞鸿。她一个弱女子竟然像如他们男子一般,统军驰骋千里,为的却仅仅是得到自己的认同,想起来也不由得让杨诚感慨。
张晋根奇怪的看了看杨诚微红的脸,心道:大人竟然会有不好意思的时候,这可真是奇了。不过表面却并没有表示什么,只是淡淡的说道:“没什么,对了,几天前识文托我给你带封信,现在终于可以完成任务了。”杨诚既然不说,他当然识趣得很了,虽然心中仍然对左飞鸿此举存疑,却也只字不提了。
而杨诚经这么一岔,竟然一时也忘了二人所说的话题,见张识文有信给自己,立即拆了起来。他之前诸多事宜一直靠张识文替他打理,自从到了荆州以后,二人会面的时间越来越少,倒让杨诚感觉不习惯起来。所以一听到是张识文来的信,他便有些急不可耐了。捏着薄薄的信纸,杨诚的脸色却是喜忧参半。张识文的信中只说了两件事,一是荆交二州的近况,二便是左擒虎和叶浩天双双失踪的事情。
荆交二州在张识文和一众官员齐心合力的治理上,一切倒还算得上是蒸蒸日上。民生自不用说了,就连杨诚计划所缺的种种物资也已经准备了八九成,大多数甚至已经运抵了梅坡。此番武关一通。便可源源不断的运入关中,直接投入到战场上。
现在地梅坡已经今非夕比了,荆州平定之后,从荆南和交州源源不断而来的战争物资,将原来的军营塞得密密实实,连驻守的士兵也不得不在周围另筑营寨。现在的商会几乎完全成为战事的服务员。大量地商业活动都已经暂停了下来,仅维持必要的民生物资交流。荆交二州宽阔的官道上,完全是一副车水马龙的热闹景象,才铺上去不过数月的青石板,已经被成千上万的车轮磨得面目全非。如此盛况,恐怕在两州的历史上也是绝无仅有。
虽然战事随时都可能再开启,但冒险前来的商旅反而更多了。现在整个大陈几乎都已经卷入了这场战争,大量的民夫被征用,聚集在关洛之间。各地一派凋零之象。而唯有荆州和交州,由于杨诚一贯坚持兵贵精而不贵多,是以在完全控制两州超过百万民众地情况下,仍然只维持五万左右的正规兵力,算上各地维持治安的衙役捕快,也不过七八万而已。比起中原大部份地方几乎抽尽十四至六十岁男丁的情况,荆交二州简直就算得上是太平时节了。
而物资的运输又全权交给了商会,有了大量的马车为基础,民夫的数量便数以倍计的减少了。况且这些民夫皆是由商会出面雇用,每月所付的薪金又丰厚。而且受到的待遇也不错,是以不仅没有成为百姓沉重地负担,反而解决了不少人的生计。就连荆北之战被俘而雇去修建水利的州军士兵们,也有近半纷纷要求在战后留下,永久居住在这里;而在另一半不愿留下的人中。不少也是因为家人的牵绊。不少人甚至已经打算,一旦有机会。便要携家迁来。
正是在这各方面地影响下,荆、交二州在这场波及天下地战乱中,竟然一派欣欣向荣之势。荆北大战之后。不少势力已经将眼光投向了这里,明里暗里进行着全方位的渗透。张识文对这种情况却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只要对方不捣乱,他都不予会;不过若是存心破坏,很多情况下官府还没出动,那些人便被愤怒地百姓五花大绑的送来了。这样一来,敌对势力的渗透不仅没有起到预期地作用,反而在各种消息传回之后,动摇了自己的军心。这恐怕就是他们始料未及的了,而且还难以加以阻止。
张识文早就预想到这种情况,而且料定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影响还会逐渐扩大。所以不仅没有刻意理会,反而出手推波助澜,让更多关于荆交二州的消息和传闻随着这些人流向四方,使他们成为自己义务的宣传员。当然,对于一些重要的东西,张识文的防范也是滴水不漏,特别是军械营,更已经暗中抓捕了数十名暗探。
杨诚自然知道,张识文这其实是要自己安心打仗,后方自有他的照应。想起自己这个最忠实的朋友,杨诚不禁感慨不已,上次分别时,他分明看到张识文已经隐有白发了,神色间也略有些憔悴。要知道他可比自己还要小上几岁,这才多久,竟然就这副样子了,两州沉重的负担全压在他肩上,恐怕没有人比他更累了。想到这里,杨诚暗下决定,一待此战过后
设法让张识文好好休息一下,若是因此而累倒,自己他。
至于第二件事,张识文只是略微提了一下,并强调他已经有了营救方法,让杨诚不必牵挂。当然,这件事情现在还瞒着左飞羽的,不过左飞羽是个坐不住的人,虽然身怀六甲,但现在还不碍行动,现在这件事已经差不多要传遍交州了,恐怕并瞒不了多久。
杨诚当然知道事情的轻重,现在总算进了关中,他当然不可能丢下大军千里迢迢的跑去了。不过他也知道张识文只是在安他的心,叶浩天是何等人物,他可是清清楚楚的,连他也一同失踪,事情恐怕就不是这么简单了。而他对奇门之术只是听章盛提过,更是一窍不通,所以就算他去了,恐怕也无济于事。一切也只好听天由命了。
看完信之后。杨诚将信收了起来,并未作过多表示,一如往常般向张晋根说道:“洛阳一带的情形现在如何了?”说起来他已经有十来天没有听过洛阳一边的情形了,虽然从刘虎那里听到了一些,却也是过了好几日的了。关中现在混乱的局面有望解决,他地目光当然就投向了洛阳。更何况左飞鸿现在已经按原定计划出发了,他当然无法完全放心。
“洛阳的外围倒是被我们查得八九不离十了,但是洛阳城周围却难以渗入,获得的消息极为零散,而且无确定真伪。”张晋根略有些惭愧的说道,虽然侦察情报并不是由他负责,不过他这段时间全权打理军中事务,想起来并没有什么建树,在颜面上总有些过意不去。
杨诚却并没有责怪的意思。见张晋根这样,反而宽言安慰:“那里可是有近百万叛军呢,想来也不是那么容易探知的,晋根不用介怀。你先说说嵩宁以东地情形吧。”自己的情报网络刚刚开始大规模进入中原,他当然不敢期望全都顺风顺水,那毕竟是那些世家大族经营以久的地盘,一时半会哪能说渗入就渗入的。
“兖州一带现在我们的耳目倒还比较多。”提到铁严华做得最成功的地方,张晋根脸终于有了一丝笑意:“这段时间在抢收小麦,所以洛阳军调了七十万民夫分派到各地运送,而且还专门抽出十万青州军沿途押运。显然是想尽快运抵洛阳,供大军之需。洛阳本就不怎么粮,此举对叛军的士气也并没多大提升。倒是叛军所控的各地几乎收走了百姓手中九成的粮食,用不了多久,就算百姓们省着吃。也要见底儿了。现在各地民怨沸腾。若不是因为男丁大多补征用,只怕就要激起民变了。”
—
“果然是百姓受苦啊。”杨诚摇头叹道。神色颇有些愤懑。三家这次反叛几乎是投入了全力,而连带地则是三家治下的百姓了,好不容易熬过了一个寒冬。这下粮食几乎都被征用,哪里还有活路。虽然民间男丁极少,但三家却仍然担心民变,治下领地哨卡林立,百姓想要逃难也不得,真正的是饿孚遍野。
“最苦的还是那些民夫。”张晋根叹气说道:“这次三家征调大批民夫,光是洛阳一带便有百万之众,其余诸还分布着少。这些民夫每天都要背着上百斤的东西走上三四十里,所得的口粮却不过七两,而且大多衣不敝体,稍有懈怠便会遭到毒打,饿死、冻死、病死不计其数。经过我们探查,光是兖州一地,至少就有两万多民夫死于非命。至于洛阳一带,仅我们查到的便有超过四万。”
“竟有这事!”杨诚在交州时轻徭薄役,靠张识文精明的理财能力,甚至对征用的徭役发放一定的钱粮。官府真正为百姓谋利,百姓更是十倍百倍还之,现在交州几乎已经免除了所有徭役,但百姓却纷纷自愿出力。这便是这块土地上地百姓,谁为他们谋取利益,他们便贴心贴肝的对谁好。杨诚也知道其他地方的民夫断不会有这样的待遇,但却没有想到会是如此惨状,当下心中不由暗生怒火。
张晋根深深的看了杨诚一眼,轻声说道:“这对我们来说,却是一次机会。现在雍、兖、青一带民怨已到了爆发地极点,只要稍稍推动……”这本来就是他们之前商定好地计划之一,只不过发动的时间却是在关中已定,两军对峙之时。
“嗯,这个就先交给严铁华吧,他应该知道怎么做。”杨诚淡淡地说道,似乎并没有什么喜悦。他哪里高兴得起来,他这个计划可是建立在百姓痛苦之上,想到这点,他的心便异常沉重。虽然这些百姓的苦难并不是他造成地,但以他的秉性,又如何能释怀呢?
见杨诚这副神态,张晋根心里顿时明白了大半,不过去稍稍偏了点。他本就疑惑杨诚派左飞鸿这支孤军深入敌后的用意,现在看来,只怕这一招已经在左飞鸿的手上施展开来了。百姓和民夫们敢怒不敢言,不过是因为根本无法与官兵对抗,若是
样一条导火线,那股爆发之势只怕惊动地。
“唉……”杨诚长长的叹了口气,神情渐渐恢复正常。自己在这里干着急是没有用的。还是想想如何尽快救百姓于水火来得实际些。“其他地方的近况呢?”关中的情况已经了解地差不多了,按照约定,叶浩栋和南乘风应该已向徐州开刀了吧。谭渊也应该不会一直被困在那里吧,毕竟他可以章盛亲点的四人之一啊,若是这样就被困住,杨诚怎么也不会相信。
张晋根点了点头。不急不缓的说道:“徐州已经打起来了,这倒不出大人所料,徐州军虽然有近十万之众,不过将领却多是潘氏子弟,战力根本无法与扬州军相比。现成徐州大半已经攻下,剩下的大多退到了任城一带,与留守的青州军联成一气,战事进入相峙阶段呢。”
看了看默不作声的杨诚,张晋根叹道:“不过我们之前地担心也出现了。徐州军退守任城,不过却仍有近七万之众。据我们暗线的消息,谭渊似乎隐有保存实力的想法,能逼退的就逼退,除了首战外,基本没有打什么硬仗。每到一地他都大请当地豪门,而且不动他们的丝毫产业,据说徐州当地士族大多已经默认其地位,与之联成一气了呢。”
“怎么会这样?”杨诚略有些惊讶,之前只是预料自己派人帮助恢复春播会惹得南乘风不满。而且叶浩天也曾善意的提醒过他。此功是南乘风的,最好不要有他杨诚的影子。他本来还认为是叶浩天看得太过严重,没想到竟然出现了这样的局面。如此看来,他原想地叶、南两军下一步横扫青、兖打算只怕要落空了。南乘风一心控制徐州,也不知道到底打得是什么算盘。自己之前对他的认识恐怕太过简单了。
“还有更让人意外的事情。”张晋根带着一丝冷笑。缓缓说道:“叶家本来只答应派一万人协助,谁知道出兵的时候只有三千。而且还不是叶浩栋率领。可是没过几天,竟然传出叶浩栋亲率两万大军,只花了两天时间便强行攻下近三万人驻守的徐州城。接着又趁南乘风与徐州军对峙之机。在数日之内横扫周围数城。唉,现在徐州南边的一半归南乘风,东北一角是潘家,而西北最富庶的几个郡全落到了叶家手里。听说南乘风数次派人向叶浩栋讨要,却都被拒绝了,双方现在虽然还没打起来,不过关系却极为紧张。”
“他们当这是什么了!”杨诚却是越听越气,当下不禁勃然大怒:“这可全是大陈的土地,难道谁打下来就是谁的吗!”他事先万万没想到南乘风和叶家居然会存了瓜分徐州之心,特别是叶家,竟然不惜与南乘风翻脸,真不知道是怎么想的。
“我也派人去调解过,不过两边客气倒是客气,可是全是些敷衍之辞。”张晋根颇有些感慨地说道。说起来他们咨事营之前也曾分析过徐州的局面,解决起来还真是麻烦。现在天下大乱,不止是明里反叛的三家,其他家族又何尝不蠢蠢欲动。这场战乱虽然胜负难分,但大多数人都认为不可能在短时间内解决,是以无不想拼命扩大自己的势力。谁的拳头硬,谁说话便最有力,这个道理他们当然明白。
他们两家一时当然不敢得罪杨诚,更不会把眼光投到荆州来,杨诚地实力和民心摆在那里,他们倒有自知之明。而潘家地北面便是兖雍,以他们现在的实力,虽然已经表明了立场,但却不会傻得在现在打三家地主意。是以徐州这块肥肉便成了叶家和南乘风唯一可以扩展势力的机会,当然谁也不愿意放过了。这样一来,他们同盟自然就形同虚设了,就算碍于杨诚不会打起来,但要想他们共同出兵,就千难万难了。
“谭渊那边呢?”对于叶家和南乘风,杨诚一时显然是过问不了了,关心的焦点便立即转到了另一支友军身上,指望着谭渊不会像南乘风这般不堪,否则他可就真得怀疑章盛当时提拔他们两个地用意了。
“情况好像没什么改变。乌桓占了大半个幽州,不过谭渊也留了后着,有几个郡仍然在顽强抵抗,一时恐怕分不了胜负。至于谭渊本人,现在似乎正在四处掠粮,想必在囤集了足够粮食之后,会有所行动,不过仍然不太乐观。”
“唉……”杨诚第二次长叹,一时也不知道说什么了。这局面本来就已经够乱了,没想到来掺和的人却越来越多,凭他和刘虎,真的能够力挽狂澜吗?现在他只能寄希望于左飞鸿身上了,或许飞凤营真的可以成为一着奇兵,在这重重的乌云中拔开一丝缝隙来。
而此刻千里之外的兖州,却已经被卷入了一股狂潮之中,这股猜潮越聚越猛,连洛阳也为之震动……
第七卷 第六十三章 关洛争雄·二十七
…”近百辆投石车一字排开,斗大的石弹如同雨点般中。尘土四溅,断木横飞,不过盏茶功夫,这个由数百人驻守的小型要塞便变成了一片废墟。“咻!”三只巨大的“火鸟”腾空而起,乘着风缓缓而舞,带着妖艳的红光奔向远处的“归巢”。
刘虎和杨诚并肩立在数丈高的看台上,看着己方势如破竹的攻破顾良渠的座座营寨,均有一股扬眉吐气的神色。
自从被刘虎以自创的群狼战术重创之后,顾良渠就变成了一只缩头乌龟,不仅再没有发起过一次主动的进攻,甚至连寨墙的范围也鲜有迈出。最让刘虎郁闷的是,顾良渠更发动大量的人力,在三座大寨后筑起无数小寨,每寨之间相隔不过一箭之地而已。这些小型要塞只有两三百人防守,而且防御力并不强,就算没有攻城器械,要攻下来也花不了多少时间。只是各小寨互相呼应,身处寨内便可支援周围,虽然杀伤力并不大,却也极为烦人。而且这些小寨筑起来也花不了多少时间,往往他们打下一寨,顾良渠却已在后方多筑两寨。甚至在他们撤出兵力之后,又迅速修复了已成废墟的小寨。
如此一来,简直让刘虎打不胜打。他的精锐主力是神威营及那两万骑兵,在这样的环境下,再精锐的骑兵也难以发挥多大的作用。而且顾良渠也有意回避与他打硬仗,只要形势稍不可为,便立即主动撤出。甚至有一次,连他的中军主寨也只做微弱抵抗便放弃了。这样一来,往往刘虎费了一番功夫打下几座营寨。除了得到一片废墟外,根本难以对其造成多大的伤亡。
激战三天下来,刘虎已然有些烦躁不安起来。他和孙尧安一样,最擅长的便是战阵冲杀,亦或是坚守以待。对于这样的攻坚之战,着实不是他地长处。这也怪不得他。整个大陈绝大多数将领也是大同小异。要知道中原的威胁一向来源于北方草原,而且多数时间均陷于守势,不管是边关还是内地的将领,对于守城都是极为熟悉的。征北战的后期虽然大陈已转守为攻,不过匈奴向来没有坚固的城垣,王庭那矮小地土墙更是差之千里。对于数百年来没有大战的中原来说,还真找不出几个善于攻坚的将领来。
而顾良渠长期驻守在北疆,虽然并没有参与征北军的出征,但却也与匈奴有过不少交手的经验。可算得上是个守城的老将了。虽然他一时错误的认为,自己那支可以媲美匈奴骑兵的朔方铁骑,能够在开阔平坦的战场上便取得胜利。不过在被刘虎“教训”了一番之后,便迅速地改变战术,全身心的投入到防守之中来。一来他自知正面拼杀绝非刘虎的对手;二来兖州军的遭遇也已经传到了他那里,不论是为了保存实力还是当前的战局,都已经不允许他再有大的失败了。
刘虎和顾良渠对阵三日,杨诚也从武关赶来,随他而来的还有黄勇刚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