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第二次世界大战战史-第34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946 年仲夏,军政府发现它面临着霍乱病广泛流行的问题。老百姓在当地得不到防止霍乱的血清,但是这种流行病还是被控制在一定的范围之内。到3 月24 日为止,报告的病例共有一万零六百四十八起,死亡人数共六千八百九十四人。这种流行病最后在11 月份被遏止,这时,病例已达一万五千六百十五起,死亡人数达到一万零一百九十一人。由于为下一年制订了详细的控制计划,避免了流行病的再度发生。先是主要港口城市的居民,随后是其他大城市的居民,最后是内地的居民,都接种了预防疫苗。这样,朝鲜的公共卫生官员直接学会了如何控制一种危险的疾病和防止流行病。
  第八节 美苏谈判的破裂
  联合委员会由于在朝鲜人的言论自由权问题上意见分歧,在1946年5 月体会;休会以后,在美苏司令官之间偶尔有些信件来往。霍奇和契斯季亚科夫都提出过各种建议,作为重新召开联合委员会会议的基础。苏联司令官在1946 年11 月26 日提出了下列建议:1。 委员会必须与那些完全拥护关于朝鲜问题的莫斯科决议的民主党派和组织进行磋商。2。 这些党派和组织的代表,如果曾积极地表示过反对莫斯科决议,那就不得被提名参加磋商。3。
  这些党派和组织不得在委员会的工作中反对莫斯科决议,也不得唆使他人反对。如果发生这种情况,委员会的成员在经相互同意后将决定哪些党派和组织不得参加磋商。
  霍奇在1946 年12 月24 日的回信中,提出如下的修改意见:1。 凡在第五号公报的宣言上签过字,保证拥护莫斯科决议并保证与委员会协作以实现该决议的党派和组织,都有资格参加磋商。2。 朝鲜的党派和组织可以推选其自己的代表,但是联合委员会的成员在经相互同意后可以要求调换被他们认为是反对执行莫斯科决议的代表。3。 任何个人或组织,一经签署第五号公报的宣言,就不得激起或煽动他人反对联合委员会,反对四大国,或反对莫斯科决议,否则将被排除,不得参加磋商。
  正如上文已提到过,这一行动只是进一步激起了南部的反对托管制度的活动,这一活动在临时议院通过关于反对托管制度的决议时达到了高潮。②后来,霍奇向朝鲜人民详细地解释了莫斯科协定的目的以及联合委员会和美国所要达到的目标。发表了一系列的报告,希望纠正朝鲜人的错误观念——
  他们错误地认为联合委员会的目的是修改莫斯科协定,而不是贯彻这个协定。当美国人解释说四大国共同托管可能是使朝鲜不经过内故而统一起来的唯一可行的办法时,朝鲜人对这个论点并不信服。除了共产党以外,南朝鲜所有的党派都狂热地反对托管制度,他们的一切政治思想都带着反对托管制度的色彩。同样明显的一点是,美国司令官和苏联司令官无法解决他们两人之间的分歧。
  下一个试图解决朝鲜问题的步骤是由美国国务卿马歇尔采取的。
  1947 年4 月8 日,他向莫洛托夫建议,美苏两国应“在尊重自由发表意见的民主权利的基础上”同意重新召开联合委员会。莫洛托夫在4 月19 日作了答复。他借此机会为联合委员会的苏联代表在与哪一些党派和组织磋商的问题上所采取的立场辩护,同时赞扬了苏占区的“广泛的民主改革”。他建议在5 月20 日召开联合委员会的下一次会议。他进一步提出主张说,会议应在“确切地贯彻关于朝鲜问题的莫斯科协定”的基础上举行。当马歇尔要求他从自由发表意见和言论的权利的角度来进一步澄清他这句话的含义时,莫洛托夫同意在霍奇12 月24 日的信中所提出的建议和修改意见的基础上重新召开联合委员会会议。
  因此,由于苏联外交部长的这些保证,联合委员会的第二轮会议在汉城着手准备。会议在5 月21 日(朝鲜时间)开始;两星期内,在想要与联合委员会磋商的社会组织和政党所应采取的做法、程序和时间表的问题上达成了协议。会议的结果在6 月12 日的第十一号公报中发表。②这份公报发表了莫洛托夫和马歇尔在5 月7 日和13 日的往来信件,作为联合委员会在讨论这个棘手的问题(即与朝鲜人磋商的问题)时的新的职权范围。公报登载了朝鲜人要参加磋商所必须签署的那个宣言。公报还陈述了要求各党派和社会组织遵守的程序。它要求对下列问题作出回答:关于临时政府的机构和原则的问题,关于政治和经济政策的问题,关于最适合朝鲜的社会和法律结构的问题。
  在此后的两周内取得了相当大的进展。共收到了北朝鲜的三十八个团体和南朝鲜的四百二十二个团体要求参加磋商的申请。联合委员会与朝鲜代表于6 月25 日在汉城,7 月1 日在平壤,分别举行正式会议。原商定于7 月5日与经双方同意的名单上的党派和组织的代表进行磋商。然而,在联合委员会开会讨论应同意哪些党派和组织有资格参加磋商这个问题时,立即就出现了分歧。7 月10 日,苏联代表提出要求说,南朝鲜参加磋商的团体的数目应从四百二十五个减少到一百十八个,这样就造成了僵局。他提出这个要求,是基于这样一种论断:许多预定要参加磋商的团体并非真正的社会组织,并不支持莫斯科协定。而且,他强调其中有几个团体是反托管委员会的成员,因此不可能成为莫斯科协定的真诚支持者。
  美国代表布朗将军坚决反对苏联的要求。首先,他强调指出,这样做违反了莫洛托夫所作的保证;莫洛托夫曾说,仅仅在口头上反对莫斯科协定或者反对托管制度,不能作为被宣布没有资格参加磋商的充分根据。美国认为,除非某些个人或团体被控告确实曾有煽动别人反对的行为,否则,就不应当排除他们参加磋商。其次,第十一号公报已经得到双方代表团的认可,美国代表团不同意对这个公报重新进行解释的修正案。美国方面也认为,既然双方早已一致决定,要把任何朝鲜的个人或团体排斥在磋商之外必须经过双方同意,那末,如果接受了苏联的要求,将会产生一种后果,即把任意否决的权力授予委员会中双方代表中的任何一方。在整个7 月份剩下的日子里,委员会举行的会议全都用在辩论这个问题上。苏联代表团退回到它一年以前的立场上去了。斯蒂可夫强调说,退出反托管委员会是参加磋商的一个必要条件。他还试图把磋商局限于至少拥有一万名成员的那些组织。7 月22 日,他争辩说,绝大多数的朝鲜人都赞成彻底履行莫斯科协定,那些反对这个协定的人正在拭图剥夺朝鲜人民的民主改革和他们的政治权力。他固执地坚持这一立场,尽管许多曾依附于反托管委员会的党派早已在支持莫斯科协定的宣言上签了字,并且特别写了一封信保证在建立临时政府这一问题上同联合委员会无保留地合作。关于托管问题,他们坚持自己有权表达反对任何“侵犯朝鲜国家主权或干涉朝鲜内政”的措施。
  在这段时间内,美国人坚决主张朝鲜人应该有权陈述他们的观点,不管他们反对托管制度,反对莫斯科协定,或反对任何其他决定。同时,美国人建议苏联人和他们自己在各自的区域内分别同朝鲜各党派进行磋商,试图以此来打开委员会工作的僵局。美国7 月29 日的这个建议,以及后来对这个建议的几次修改,都被俄国人拒绝了。既然在委员会中已经明显地不可能达成协议,苏联代表团就充分利用这种形势来达到其宣传的目的。8 月2 日,斯蒂可夫开始发表一系列冗长的声明,把联合委员会未能就成立临时政府和促进朝鲜独立的问题达成协议的责任归咎于美国。布朗将军则发表反声明作为答复,他指出,苏联人的责备是不公正的,并阐明了美国的立场。苏联采取策略,要阻拦那些反对在朝鲜实行托管的朝鲜人参加与委员会磋商,其真正的意图是在于增加左翼党派和团体在代表方面的比重。由于北部人口只占朝鲜总人口的大约三分之一,因此,只有限制南部的代表人数,才有可能使对共产党友好的或由共产党控制的团体的代表达到百分之五十。
  到8 月中旬,美国已决定,朝鲜问题无法在联合委员会中得到解决,必须重新在政府一级讨论。因此,马歇尔于8 月12 日写信给莫洛托夫,提到他们先前曾同意委员会应在7 月或8 月提出工作进展情况报告这件事。马歇尔指出,委员会中的双方代表团都感到,在与朝鲜各党派和组织广泛磋商这一问题上无法达成协议,尽管莫洛托夫早些时候已接受了一种本可使这种磋商成为可能的方式。因此,为了避免迁延时日,美国政府希望,最迟在1947年8 月21 日,联合委员会应就对这个问题讨论的情况提出报告,使两国政府可立即考虑应采取哪些进一步的有效步骤来建立一个能在联合国内占有恰当位置的独立、统一的朝鲜。
  与此同时,美国代表团向委员会提出了四项建议。其中第一项是:口头协商应予取消;各党派和组织对于它们所收到的调查表所作的书面答复应作为协商的基础。第二项是:委员会应向四大国提出建议,立即举行普选,选出全国立法机构和其他重要岗位的成员。第三项是:第二小组委员会应为临时政府起草一份临时宪章和一个政治纲领。第四项是:第三小组委员会应被授权制订一项计划,来选出新政府中应予任命的人员,并使现存的北朝鲜和南朝鲜政府合并为一体。
  联合委员会中僵局的持续,使南朝鲜的美国司令官产生了一个困难的安全问题。为了在委员会的第二轮会议期间创造一种尽可能公正的气氛,霍奇曾下令禁止反对联合委员会或反对托管原则的公众示威。当联合委员会中出现僵局,苏联代表团坚持只有那些对共产党友好的组织才能参加磋商时,美国司令官就解除了禁止南朝鲜群众示威的命令。禁令一解除,就发生了一系列的暴动和一场反共运动。受害者之一是吕运亨,他被一个右翼的代表暗杀了。在8 月初,一次左翼的暴动有即将发生之势,政府方面以加强警戒来对付,警察进行了多次逮捕。在22 日,霍奇宣称,在汉城已逮捕了一百个积极参加革命运动的罪魁。在乡村,有同样数目的人由于破坏粮食征购计划而被捕。苏联司令官反对这一系列逮捕,提出理由说,这一系列逮捕是为阻止莫斯科协定的履行创造条件;霍奇回答说,左翼党派和它们的领导人对南朝鲜政府不忠诚,并敌视美国,因而这些领导人必须对自己的非法行为负责。
  马歇尔以及美国在联合委员会中的代表的同时行动,在俄国方面并没有引起什么反应。联合委员会中的情况继续不断地恶化。斯蒂可夫拒绝了美国代表提出的取消口头磋商的建议,他提出如下的建议:成立一个临时的人民议院,由北部和南部派同样数目的代表组成。这个议院承担的责职是:为莫斯科协定中所提到的“朝鲜临时民主政府”的组成制订草案。这样一个不合理的建议,自然不会为美国代表所接受。至于马歇尔建议的由联合委员会提出一份联合报告,莫洛托夫回答说,他认为代表们应当继续讨论,但是他不反对提出一份联合报告。当联合委员会开始讨论起草这样一份报告时,苏联代表团坚持说,必须接受它提出的那份草稿,井把它提交给两国政府。结果,委员会所作的唯一报告的大意是,由于意见分歧,即使在联合报告的内容问题上也无法达成协议。
  到8 月26 日,美国政府已得出结论,认为关于朝鲜问题的双边谈判,只能拖延莫斯科协定的履行,并推迟朝鲜的独立。因此,他们建议:苏联、中华民国、联合王国和美国这四大国遵循莫斯科协定,应开会商讨如何迅速履行莫斯科协定的问题。他们建议,这样一次会议应倡议北朝鲜和南朝鲜都在联合国观察员的监督下举行选举,选出两个地区性的立法机构。然后,由每个立法机构选派代表参加国民议会。在这以后,由临时政府与四大国的代表会面商谈,以制定争取朝鲜完全独立的计划,并确定占领军撤走的日期。
  莫洛托夫于9 月4 日拒绝了这一建议,理由是委员会并未用尽一切力量来达成协议,同时美国建议不是以莫斯科协定为根据的。但是美国政府拿定主意,认为苏联的强硬态度不应妨碍朝鲜问题的国际磋商。美国认为,美国现在唯一可做的事是“把朝鲜独立的问题提交给即将召开的联合国大会”。马歇尔9 月17 日在联合国大会上的发言中说明了这一意图;在下一周,美国关于朝鲜问题的提案被列入了大会的议程。这个提案要求在联合国临时委员会的监督下在朝鲜进行选举,作为“创建国民议会和成立朝鲜国民政府”的道路上的第一步。从此以后,朝鲜问题就不再只是美苏两国之间的问题,而成为联合国内以共产主义阵营为一方和以西方观念的民主阵营为另一方的两大敌对阵营之间的重大争论问题的一部分了。
  ?
  ?
  ?
  ?
  ?
  ?
  ?
  ?
  第五章 太平洋地区领土:从委任统治到托管
  第一节 引言
  太平洋地区领土是指中太平洋的马绍尔群岛、马里亚纳群岛和加罗林群岛,从东到西延展约二千七百英里,从北到南(直到赤道的北面)约一千三百英里。这个地区内共有六百二十三个岛屿和群岛,陆地总面积为六百八十七平方英里,人口为五万零九百七十八人。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前,德国占领着除关岛以外的所有这些岛屿,关岛自1898 年以来一直为美国所占有。1914 年日本对德国宣战后占领了这些岛屿,并通过与英国、法国和俄国取得谅解,于1917 年肯定了日本保持占有这些岛屿的权利。因此,在1920 年的巴黎和会上,这些岛屿被指定为由日本管理的委任统治地,是日本帝国的一个组成部分;但是日本只能在国联授予的委任统治期间统治这些岛屿,而且这些岛屿必须非军事化。日本于1933 年退出国联后,在这些岛屿上建筑了大量的防御工事。这些岛屿上的农业和矿物资源,相对地来说并不重要,但是这些岛屿在太平洋的地理位置使它们成为横贯太平洋的空运和海运交通线上的港口,因而具有潜在的价值。由于这些岛屿位于菲律宾和夏威夷群岛之间的空中和海上通道上,所以它们对于美国具有特别重要的战略意义。仅这一点,就决定了美国对于这些岛屿所采取的态度和行动——1944 年美国开始占领这些岛屿,1947 年7 月18 日,仕鲁门总统签署国会决议案,建立太平洋地区领土,由美国行使管理权。
  第二节 国际义务
  美国对这些岛屿的安全方面的根本利益,导致美国政府内部要求干脆占有这些岛屿的强大运动。然而,美国占领这些岛屿的愿望,与美国承担的好几个国际义务是直接冲突的。1941 年8 月14 日由丘吉尔和罗斯福公布的大西洋宪章明确声明,他们的国家“无扩张野心,不论在领土或其他方面”。
  而且,这两位政治家在同一个文件中曾宣称,他们不希望看到任何领土变更,如果这种变更与该领土上的人民自由表达出来的愿望不相符合的话。1943 年12 月1 日的开罗宣言(蒋介石委员长也签了字)特别提到了原来委任日本统治的岛屿及其他太平洋岛屿,宣言中说:必须“剥夺日本自1914 年第一次世界大战开始以后在太平洋所夺得的或占领之一切岛屿。”这个宣言并没有详细说明如何处理这些岛屿,而只是简单地声明美、英、中三盟国决不为自身图利,亦无拓展领土之意。最后,于1945 年7 月26 日签订的、后来苏联也赞同的波茨坦公告中规定,在开罗已达成协议的条款应予实施。这样,美国政府发现自己曾三次承担义务,表示决不在战争结束之后谋求扩充美国领土。
  另一方面,这些岛屿的重要战略意义以及从日本人手中夺回它们时所必须进行的海战,使美国海军非常关心如何处理这些岛屿。人们可以回顾一下,盟国在太平洋的战略,要求夺取最重要的岛屿,并孤立其他岛屿。这项需要在人员和物资方面付出巨大代价的艰巨任务,是在过去委任日本统治的岛屿上由美国海军单独承担的。
  因为这些岛屿的主要地区是在1944 年间从日本人手中夺回来的,所以它们被置于美国海军的军管之下。由于美国的盟国中没有一个国家曾表示在战争结束后管理这些岛屿的兴趣,所以人们设想这些岛屿将继续由美国管理。在整个战争期间,海军各级——海军总部、海军作战部长、海军部长—
  —都希望美国能对这些岛屿享有主权。
  美国海军的这个愿望与美国在大西洋宪章、开罗宣言和波茨坦公告中所承担的义务有冲突,于是,在美国政府内,就战后如何管理这些岛屿的问题产生了意见分歧。这一分歧主要是在国务院和海军部之间。由于这个问题在1946 年11 月前一直未得到解决,又由于这个问题与联合国的成立有直接的关系,因此它在太平洋地区领土的发展史上构成重要的一章。
  第三节 美国支持托管
  早在1943 年3 月,美国国务卿科德尔·赫尔曾向罗斯福总统提交一份关于将来如何处理附属领土的备忘录。备忘录中力主联合国建立一个国际托管制度,其主要目的是为附属领土的人民的独立准备条件。当建立联合国组织的计划取得进展时,国务院准备了具体的建议,主张建立托管制度,作为联合国宪章的一个组成部分。一般都认为,过去国联规定的委任统治制度在有些方面可能需要重新考虑。过去的委任统治制度虽然规定受托国有义务促进当地人民的福利,但明确规定只对“甲”类委任统治地才需要采取积极步骤使得这些人民达到自治或独立,而“甲”类委任统治地只限于从奥斯曼帝国分离出来的阿拉伯领土。同时,所有的委任统治都列有条款,规定要把委任统治地的军事化减低到最低限度。“乙”类和“丙”类委任统治,禁止受托国在委任统治地建立陆军或海军基地,或建筑防御工事;也禁止受托国在当地招募和训练军队,除非为了内部警卫和当地防御的目的(委任法国统治的多哥兰和喀麦隆除外)。至于“甲”类委任统治,虽然给予受托国以军事上较大的活动范围,但这种委任统治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时或者已经废止,或者即将废止。因此,日本在太平洋岛屿(这些岛屿主要在战略上具有重要性)上建筑防御工事,违反了1922 年2 月8 日华盛顿五国条约的委任统治条例第四条和第十九条。最后,国联的制度允许“丙”类委任统治地(日本对太平洋岛屿就是“丙”类委任统治)可作为受托国自己领土的一部分来统治。因此,日本限制言论自由、出版自由和宗教自由的法律,在其委任统治地同样有效。为了既考虑到战略需要而又不抛弃在国联的委任统治制度中所体现的对附属领土人民负有“神圣的文明职责”的观念,在计划成立联合国组织的同时,华盛顿出现了一种新的想法。这种想法就是对附属领土人民的一种托管制度,这种托管制度象国联的委任统治制度一样,承认对这些人民的国际责任,并尊重和保护他们的权利;但是,同以前的委任统治制度不同的是,至少在有些情况下,让受托国享有为了自己的战略目的而在受其托管的领土上建筑防御工事的自由。鉴于这些委任统治的岛屿并不是日本的合法领土,那些正在制订战后计划的国务院的人们似乎认为早日把这些岛屿置于新的托管制度之下,是理所当然的。把托管制度运用于这些岛屿,似乎也是唯一的方法,凭借这一方法,美国既可以遵守不谋求任何领土扩张的诺言,又可不放弃对于美国的安全来说被认为是非常重要的地区的控制。因此,在华盛顿起草了关于托管制度的一般建议,暗中却指望太平洋岛屿将成为由美国管理的托管领土。1944 年7 月10 日,罗斯福写道,他“正在研究由联合国要求美国成为前日本委任统治岛屿的受托国”。
  第四节 美国政策取得一致
  在这一阶段,美国的陆军和海军都担心:对前日本委任统治岛屿实行托管,还不足以保护美国的战略利益。
  陆军部长史汀生表示,对太平洋岛屿运用托管的原则,是“不现实到危险的程度”。他争辩说,从逻辑上讲,这些岛屿并不能称之为殖民地区,因此,美国得到这些岛屿,并不就表明美国有殖民的企图,而只是为了保卫太平洋和保卫世界和平而获得必要的军事基地。海军部长福雷斯特尔用更有力的语言支持这些论点。为了维护这一立场,在华盛顿的最高级官员作出决策以前,参谋长联席会议要求在敦巴顿橡树园会议上不要讨论拟议中的联合国宪章中有关托管的章节。美国政府采纳了这一政策,但是它同时通知参加会议的其他国家说,托管问题将在向有关政府散发了适当的文件以后再提出来讨论。美国政府于是采取步骤,由政府各有关部门讨论托管问题,以解决各部门间的意见分歧。在1945 年2 月雅尔塔会议召开之前,讨论的结果是区分出两类托管:一类是对战略防区(如前委任统治岛屿)的托管,另一类是对非战略防区(如朝鲜)的托管。当时建议,为了让大国能进行更直接的监督,战略防区应置于安全理事会的控制之下;而非战略防区则应置于联合国大会托管理事会的控制之下。在雅尔塔会议上,斯大林、丘吉尔和罗斯福在原则上接受了这一计划。他们也同意,托管制度适用于三种类型的领土,即: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委任统治的领土,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从战败国接收过来而由战胜国同意变为托管的领土,以及自愿置于托管制度下的领土。托管制度的细节,将留待旧金山会议讨论联合国宪章时再予审议。
  虽然罗斯福在雅尔塔会议上支持新的托管制度,但在美国政府中,对于托管原则是否适用于前日本委任统治岛屿这个问题,还没有达成一项意见一致的政策。美国总统和国务卿大力支持联合国,并支持把托管原则包括在联合国宪章中的计划;他们越来越相信,美国对托管制度的原则上的支持,本身就包含着义不容辞的责任——要把从日本手中夺来的前日本委任统治岛屿置于托管之下。因此,国务院为托管制度准备好了详细的条款,以便编入联合国宪章。这些条款规定托管的目标是:促进托管地人民的福利,为其自治和独立作准备,并在托管领土内把最惠国待遇给予联合国组织的所有成员国及其国民。这一计划也包括了在雅尔塔会议上一致接受的关于托管的一般原则。由于建议把战略防区的托管置于安全理事会的管辖之下,安全理事会的五个常任理事国对有关战略防区的托管问题享有杏决权。这些条款的草案被提交参谋长联席会议和陆军部、海军部,要求他们认可。
  罗斯福在去世(1945 年4 月12 日)前两天,曾对这些建议表示满意,并同意有可能为太平洋岛屿起草一个战略防区的托管协定,这个协定将符合美国政府武装部队的安全要求。但是另一方面,史汀生和福雷斯特尔仍迫切要求干脆并吞这些岛屿。史汀生担心:对它们实行了托管,最后可能导致这些领土落入别的大国手中;他认为,并吞这些岛屿,作为自卫的合法措施,是说得通的。福雷斯特尔认为,美国对这些岛屿的主权要求,同世界组织的计划并不矛盾。由于他们的立场,在召开旧金山会议时,是否把这些岛屿置于托管之下的问题还未解决。尽管美国政府的某些部门继续反对把前委任统治岛屿置于托管之下的建议,美国在旧金山会议上仍然提出了关于托管制度的具体建议,以便编入联合国宪章中。这些建议同国务院起草的并已提交参谋长联席会议的建议基本上相同,成为联合国宪章中关于托管的章节(第十二章和第十三章)草案的基础。在关于托管问题的整个讨论过程中,美国代表团一直念念不忘前委任统治的岛屿置于战略托管之下的可能性。正如斯退丁纽斯于1945 年5 月28 日在旧金山会议上讲话时所说的:
  我想,我现在能够肯定地说,由于美国的倡议,宪章将定出一个有效的托管制度。这个托管制度不可能满足我们的一切愿望,但是它将提供真正的机会,使附属领土的人民获得进步。在关于托管问题的整个讨论过程中,美国一直坚持一些条款,这些条款将充分保证美国能够——
  在托管制度的范国内,但根据我们所满意的条件——控制太平洋上的战略据点,这些战略据点是保卫美国和保卫世界安全所必需的。
  1945 年6 月26 日通过了宪章中有关托管制度的条款(第七十五条至第九十一条)后,国务院开始准备一份对前日本委任统治岛屿的托管协定草案。
  这一协定草案提交国务院—陆军部—海军部协调委员会审议。国务院在该委员会中的代表坚持认为美国的安全利益可以在战略防区托管协定之下得到有效的保护。委员会要求陆军部和海军部的代表们审查协定草案文本,看它是否符合他们的安全要求。代表们最后同意审查草案,但表示这样做应不损害他们在最后处理这些岛屿的问题上的意见。他们指示远东小组委员会审查协定的文本,要求保证这份协定给予美国选择基地的自由以及在必要时为了安全的理由而从这些地区撤走居民的权力。在这些指示的基础上,国务院和海军部的代表们搞出了一份修正的托管协定草案。这一修正草案中包括了海军部所能接受的对美国的安全保证。但是当这些岛屿的最后处理问题被提出来时,福雷斯特尔还是表示他对托管可能出现的两种情况颇有疑虑。第一,他担心安全理事会的其他国家的否决权可能会妨害美国保护它自己的利益。
  第二,他担心在安全理事会即将进行的协商中,可能会对托管协定有所更改,而这些更改会使美国不能有效地保持在拟议中的托管地中的基地。
  到1946 年11 月,美国国务卿贝尔纳斯急于把修正的托管协定提交安全理事会。但是在作出这样的行动以前,必须得到总统和陆军部长、海军部长的批准。虽然陆军部长在看到修正的协定草案后撤销了自己对托管的异议,但是福雷斯特尔继续坚持美国对这些岛屿应拥有主权。贝尔纳斯使福雷斯特尔确信他对托管的某些担忧是没有根据的,并答应亲自负责使托管协定的协商在安全理事会中顺利通过。然而福雷斯特尔仍不让步。因此,给他安排了同杜鲁门总统的会晤以解决这一问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