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第二次世界大战战史-第26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同首相1941年9月9日在下院的声明中所阐明的英王陛下政府的政策,都是背道而驰的。……
  你作为法国民族委员会的总代表和近东国家总司令,斯皮尔斯将军完全承认你的特殊地位和权利。至于我,我敢相信,鉴于英王陛下政府目前在近东国家的独特利益,你将承认英王陛下驻叙利亚和黎巴嫩公使在目前情况下所承担的特别责任。
  贾德鲁接受了这一保证,虽然他不见得不会注意到,1941年9月9日丘吉尔的声明对利特尔顿…戴高乐协定以及据他说还有其后的换文所确认的那些法国权利,包含有某些限制。在此时期,戴高乐巡行中东,抵达开罗。他立即拜访了凯西,凯西要求他同意宣布近东国家举行选举。7月初(即撤退到阿拉曼之后),贾德鲁曾同意在8月份宣布举行选举,如果届时英国在西部沙漠重新获得军事优势的话;但戴高乐当时却直截了当地回答说,近东国家的选举是法国的事情,目前英国人还是专心致志于更加紧迫的事情——打击隆美尔——为好。尽管英国不断呼吁戴高乐返回伦敦,有紧急事务等待他去处理,但当时他还是在近东国家逗留了一个月,公然表明要显示他的决心,对所谓英国要剥夺法国的委任统治权的种种伎俩,寸步不让。当美国驻贝鲁特领事(一个过去亲维希的人),在其总领事休假不在的情况下,要求他对英国的“越权行为”提出一份备忘录时,这位刚愎自用的将军告诉他,他决心要同英国人“立即摊牌”:如果他们不把斯皮尔斯调离,一切合作都将就此结束;法国将准许这两个国家独立,但非要等到两国人民为此作好准备不可,而这在几年之内也许还办不到——这一声明促使科德尔·赫尔批评它同上一年贾德鲁屡次发表的有关独立的声明不相协调。8月28日,戴高乐在贝鲁特向法兰西联盟中心讲话时又一次强调,“叙利亚和黎巴嫩的领土的各个部分和一切民族或宗教集团……几千年来都不知真正的民族独立为何物”。他宣称,现在举行选举是不合时宜的,而且断言,这一问题的决定和时间的选择,法律上纯粹是法国当局的权限。
  机器的速度,思想和利益的渗透,以及经济因素的彼此重叠,把这个世界缩小到如此地步,显而易见,独立和孤立不再有丝毫的联系。任何国家如孤立无援就难以自立,更无发展可言。叙利亚和黎巴嫩懂得,不论是为了它们的进步,还是为了它们的防务,都需要同法国结成紧密的联盟。法国也相应地不想放弃它执行了这么许多世纪,历尽盛衰而引为自豪地传布文化的使命,也不准备取消因同叙利亚和黎巴嫩结盟而理当承担提供安全的保证。
  6月份第八集团军在西部沙漠所遭受的损失,使奥金莱克将军把驻扎在北方战线——叙利亚、伊拉克和波斯的大部分部队撤调去增援。戴高乐从而注意到,由于英国第九军在近东国家的人数大见减少,使自由法国部队在数量上大占优势,于是他援用利特尔顿…戴高乐协定第三条,提出当时仍由第九军总指挥官统率的近东国家的法英军队应归自由法国指挥。戴高乐提出这一要求的重要性,正如贾德鲁所说的,既是“政治上的,也是心理上的”;但是中东地区的总司令官却回答说,第九军仍有各级官兵四万四千人,因此仍然超过了自由法国的实力。英国人事实上是并不准备因为一时危急而放弃一个基地的指挥权,这个基地迟至1943年秋发生多德卡尼斯战役时仍然具有其重要性;1942年9月30日,丘吉尔直截了当地告诉戴高乐:“指挥权必须仍在英国人手中。”
  9月23日,戴高乐离开布拉柴维尔动身去伦敦时,曾通知贾德鲁,说他决心“彻底清除脓疮,不达目的,誓不罢休”。30日,他同丘吉尔会晤,结果是一切有争议之点都完全陷入僵局,戴高乐公然宣布,不论是叙利亚人还是黎巴嫩人,都没有举行选举的要求;威尔逊将军作为一个军人,对选举也同样持反对态度。为了缓和这一僵局,英国外交部和自由法国外交事务专员经过一番努力,拟订了一份英国…自由法国关于包括埃及在内的中东事务协商制度建议草案,于10月9日电告贾德鲁:将在伦敦设立一个联合委员会,在近东地区建立一个混合委员会,叙利亚和黎巴嫩的选举则在1943年春季举行。这个意见似乎起源于上一年4月4日贾德鲁向斯皮尔斯提过的一项建议:使一项共同的中东政策的一些原则协调起来,以便应用于英国和自由法国分别负责管辖的地区;但在10月16日,贾德鲁已看出它是“一杯毒酒”,极力主张拒绝英国的建议。他反对这样一种方案,即双方都必须同意做到一切服从赢得战争的胜利这一共同目标,因为军事安全的动机常被英国人援用来迫使法国人作出政治上的让步:“假如共同胜利不是为了保证我们的权利和利益,那么对于法国来说,这种胜利就失去了值得注意的意义。”无论是给予近东国家什么样的独立,无论对中东总的局势会引起什么反响,这些权利和利益都必须坚定不移地予以保持。法国不能为了适应英国对其他阿拉伯国家的政策,而调整它自己在近东国家的传统政策,“主要是基于大体上保护基督教徒少数派的权利,而特别要维护黎巴嫩的完整”。拟议中的这种英国…自由法国的伙伴关系,势必把法国置于次要地位,所以他本人宁愿保持目前这种意见不合的状态,以使法国的权利得到保护。而不愿达成协议来使法国的权利在现在和将来都要从属于英国中东政策的整体需要。尽管有此反对意见,但由于阿拉曼战役大捷,由于11月6日英国和维希法国之间的停战协定在马达加斯加签订,以及丘吉尔对自由法国对于马达加斯加和法属北非的情绪所表示的关切,因而两国关系有所改善;贾德鲁于11月下半月访问伦敦时,得到民族委员会的批准,宣布来春恢复近东国家的宪法政府,夏季举行选举。
  因此,经过在近东地区十八个月的颇不协调的联合之后,英国人和自由法国人在互相接受对方的大不相同的观点上比开始的时候距离更远了。贾德鲁的坦率态度透露出,他至少懂得英国方面想以审慎的让步来安抚阿拉伯世界民族主义力量的愿望;他的抵制,主要不是由于他认为英国政策不切实际或者是方向错误,而是由于它同法国鼓励派别利益、“分而治之”的传统政策有矛盾。所谓保护近东国家基督教徒权利那种激动的主张,不过是法国知识界的妄自尊大和自我利益在这个问题上所起作用的一个冠冕堂皇的外表,他们有一个法国的学校网充当“我们控制近东国家已有几百年历史的基础”。自由法国在当前的局促处境下,也不可能改变它的态度:“我们资源匮乏,迫使我们对于原则采取毫不妥协的态度,因为这是我们的唯一武器。”颇有耐心、擅长外交的贾德鲁的观点尚且如此,那么从他那个刚愎自用、感情用事的首脑那里,又能指望些什么呢?英国同自由法国在日常打交道中,不论有什么过错,贾德鲁已经表明得一清二楚,根本的分歧在于法国人和黎巴嫩人中的亲法少数派囿于狭隘的门户之见,而泛阿拉伯人士和英国人(两者同样也受利己主义的驱使)则也许是过分乐观地着眼于一种规模要大得多的统一。自由法国人由于他们在物质上的脆弱和思想上的顽固,因此在这场利害关系的冲突中,终不免遭到失败;但他们有一个不自觉的愿望,就是不肯承认这些弱点,这就导致他们虚构出一个典型的“背后捅刀子”的神话,按照这种神话来说,英国从一开始就执意要把他们从近东地区撵走,因此千方百计使他们保持软弱状态,使他们同民族主义者的关系恶化,而自由法国也就不得不在原则问题上采取毫不妥协的态度。
  第六章 英苏对波斯的干涉
  国王礼萨在这次大战爆发的时候,身为波斯的主子已有十八年了,他一贯奉行民族主义和排外政策,这是他想用改善交通运输、实行工业化的方法来开发本国资源的愿望所形成的。因此,他既少不了来自英伊石油公司石油开发特许权的产地使用费,也离不开外国承包公司在发展公用事业方面的协助。为了保持不依附大国,他对于这种外援,只要可能,总是取自欧洲的中小国家。可是他在战前的对外贸易,终究大部分是同苏联和德国进行的,而以苏联居先,德国居次。不过,自沙赫特博士访问中东以后,1936…1937年的对德贸易第一次开始同对苏贸易相抗衡。德国供应波斯的铁路器材、机器和工具,较其他任何国家为多,以换回原毛和原棉。由于对苏商约于1938年6月失效(显然是波斯逮捕了五十三名共产党嫌疑分子的结果),对苏贸易一落千丈,德国在波斯整个对外贸易中所占的比重便相应上升。波斯已在1939年9月4日宣布中立,所以官方报纸认为德国对波斯的货物供应遭到英国海军的封锁而被阻挠是不公平的,何况用以换取这些货物的波斯商品早已在大战爆发之前交给了德国。但是,1940年3月25日同俄国签订的新商约,特别是第十条关于波斯和与俄国有条约关系的国家之间的贸易准予自由通过苏联国境的规定,为取道大不里士和特拉布松或巴统的对德贸易开辟了新的前景。
  波斯政府隔山越水支持欧洲那些独裁政权的自然倾向,大大强过于阿拉伯语国家的舆论倾向。波斯的政治舞台由国王礼萨这个专横的人所控制,他本人就是白手起家的(尽管他不喜欢别人提起这件事,并且还给他的王朝用了巴列维这个古代的名称)。波斯的社会活动家和官员们的性格大多是优柔寡断,怕负责任,使国家不是象梅罗文加王朝那样领导乏术,就是成为独裁统治,而别无第三种选择;至于1906年到1921年期间的立宪政府,在大国干涉和第一次世界大战的重重压力之下,已经证明为毫无希望的失败;身为哥萨克旅旅长的礼萨于是填补了真空。瓦尔特·博斯哈德,一位瑞士记者,1940年在大不里士一家旅馆看到的一份有历代伟人插图的日历,说明了这位国王和对他阿谀奉承之徒的视野。插图的中央,是国王礼萨和拿破仑;稍偏一边,是墨索里尼、希特勒和阿塔图克;而西奥多·罗斯福和几个波旁王室中人则同凯撒、亚历山大大帝放在一起;这些人上面,坐着摩西,手执十诫。德国人不失时机,利用了这个有利形势。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他们曾充分利用波斯的地缘政治地位威胁印度;纳粹政权建立后不久,他们曾奔走设法重新同波斯建立了经济和宣传方面的联系。这次大战爆发后两个月,他们委派了过去三年德国人在意大利的国家党组织领导人、党卫队队长埃特尔出任驻德黑兰公使,这是一个不祥之兆。
  相形之下,英国对波斯的政策就不同了,英国驻德黑兰的一位前任公使曾把它描绘成为一种“仁慈的中立”的政策,据说德黑兰是亚洲唯一没有英语报纸的首都。英国主要关心的,似乎在于保护那家巨大的英伊(朗)石油公司。在法国崩溃之后,波斯财政部于1940年6月17日宣布:它已决定拒绝接受1939年由该公司居间促成的一笔五百万英镑的信用贷款,原因是波斯希望到手的货物——钢轨、飞机和其他的战时军需品——由于战争,都未见从英国运来,而且财政部的定单先是延期,后来又被撤销了。下一月,财政大臣又埋怨石油公司未能按波斯政府要求的速度开发波斯南部的石油资源,而石油产地使用费则是波斯政府的重要财源,在1939…1940年的财政总收入中占百分之十一点五。他的发言继之以多次反英示威游行。最后终于达成协议,由石油公司偿付1938…1939年的损失一百五十万英镑,并由该公司保证1940…1941年每年缴纳产地使用费四百万英镑,以后视情况再议。
  波斯的工业发展,1936年以来主要是在德国扶持之下的,这就很自然地引进了大批德国技术人员,前来安装机器和训练波斯人使用这些机器。在所有的重要工厂,特别是发电站、炼钢厂、纺织品贸易部门以及邮电部门,到处都可看到他们。据说苏塔纳塔巴德(德黑兰附近)的兵工厂就雇有十一名轴心国人员;铁道管理部门有二十名轴心国人员担任高级职务;广播电台有五名德国工程师。按波斯官方资料,1941年7月9日,这个国家雇用的德国人计六百九十名,至8月,下降为六百六十四名(男性)。而据英国人的估计,1941年8月份的德国人人数在一千二百名或一千五百名到二千名之间,至于以前的种种猜测,竟有高达此数十倍的。据信,这些德国人中,有很大一部分是带有家属的真正技术人员,而英国人的估计数字也显然包括这些家属在内;这样,英国人最保守可靠的数字,同波斯只计算成年男子的数字,就出入不大了。这批德国侨民,被组织在“公使兼国家党组织领导人”埃特尔监督之下的德黑兰“德意志之家”。他们中间有很多人是西门子、I·G·法本、克虏伯、赫希蒂夫等这类大联合企业的雇员。在别的国家,这些公司的工资单上总被怀疑有一部分人员是暗中从事间谍活动的特务。据说拥有几百名工作人员的德国公使馆(可以想象,这些人员不在波斯雇用的德国人数字之内),就是资助和组织1941年4月伊拉克暴动的一个主要中心。据说,4月中旬,包括一名德国外交部高级官员、一名在土耳其活动的赫赫有名的纳粹宣传家施密特…杜蒙在内的一个代表团,曾访问过德黑兰。德国驻伊拉克的前任公使格罗巴博士,在拉希德·阿里发起的暴动使他能在1941年5月回到巴格达之前,就曾将德黑兰公使馆作为他的总部;而且在伊拉克暴动结束后,许多亡命之徒——德国人、拉希德·阿里和“四大金刚”以及穆夫提及其同伙巴勒斯坦的极端分子——也都到德黑兰来了。
  因此,在肃清伊拉克暴动之后,特别是在德国入侵苏联之后,当时已经结盟的英苏两国政府愈加注意潜伏在它们后方的德国第五纵队,那是很自然的。6月26日,德军越过苏联国境才不过四天,苏联政府便“向波斯发出照会,声称它掌握了一些报告,在波斯的德国人正在准备发动政变”。据报道,在以后两周中,英苏两国政府曾施加一些压力,强迫有些在波斯的德国人离境。7月19日,即在英苏互助协定签订后一周,两国政府敦请波斯政府注意波斯境内德国人为数众多的情形,以及他们可能以损害英俄利益的行为破坏波斯中立的危险。……希望波斯政府对提不出充分埋由留在波斯的那些德国人安排他们离境。
  据悉波斯政府曾于7月29日复称,驱逐德国技术人员,将严重影响波斯同德国的正常关系;驱逐他们出境不仅会招致德国的报复,而且违反波斯的中立;但在另一方面,已有人员被委派去管理由两名德国技术人员经管的波斯湾无线电台,还有连同船员一并被扣留在沙赫普尔港的八艘轴心国商船也已在两艘波斯炮舰的监视之下。一周后,显然是来自安卡拉外交界高级人士的消息称,德国驻德黑兰公使曾于8月6日提出照会警告波斯政府,德国在波斯的旅客和居民如被驱逐出境,将被视为不友好行为,将迫使他的政府断绝外交关系。有些德国人,留在波斯已无任何明显的正当理由,现被要求赶速离境,波斯警察似乎也加强了对所有外国人的监视;但是,英苏两国政府由于波斯政府没有进一步满足它们要求的任何表示,乃于8月16日再次迈知波斯政府,在波斯的德国人为数过多,必须减少。这次措辞,更为强硬。
  8月20日,国王在检阅军事学院的毕业士官生时,面谕他们,鉴于时局严重,例假业经取消,他们并应准备作出一切牺牲。波斯官员在同英俄外交代表谈话中,不承认德国人的存在是种危险;他们虽表示愿意减少德国人,但既不作大批压缩,也不雷厉风行。英国人建议,这些德国人应由英国或中立国家的技术人员前来代替。可是在8月16日的照会提出后的一周之内,德军在俄国南部获得了很大战果,并严重地威胁了敖德萨和基辅。德黑兰的德国人于是大肆吹嘘,说他们将在9月上旬越过第聂伯河;如果俄国人入侵波斯北部,德国的黑海舰队和空军将同时在巴统出现,切断俄国人的交通线;只要波斯人能够坚持数周,德军就可到达德黑兰协助他们。因此,德黑兰电台于8月23日重申,波斯的政策过去一直是,而且以后将永远是严守中立的政策。波斯于8月22日递交了对英俄照会的复文。据官方的说法,复文宣称,波斯的政策本来是要把不担任波斯人所不能做的那些特殊工作的外国人一律遣送出境。由于同盟国的意见,这一政策正在比较细致、迅速地执行。所有外国人的入境,已加控制,他们在境内的行动,也已加监督,波斯政府因此希望盟国政府不要担忧,“因为没有发生什么事情说明有担忧的必要”。英俄的复照于8月24日送交波斯政府。英国的照会扼要重述了双方换文的内容以后,用勉强忍住气的声明来作结束,说:“英王陛下政府……必将采用其他措施来保障其基本利益”,而苏联的照会则对据称是德国的种种活动谴责无遗,通篇象是苏联公开审判起诉书那样大肆夸张的措辞,至少根据莫斯科电台广播的说法是如此。在重弹了苏联政府自认为一贯向波斯表示的那种友谊之后,照会接着说:
  近来,特别是自从希特勒德国背信弃义进攻苏联以来,在伊朗境内,法西斯德国的一些间谍小组对苏联和伊朗的敌对活动已达到威胁捣乱的程度。那些在五十多个伊朗机构中已渗入到重要负责岗位的德国特务,正千方百计力图在伊朗制造混乱……扰乱伊朗人民的和平生活,煽动伊朗反对苏联,把伊朗拖入对苏联的战争。德国法西斯特务,如冯·罗达霍维奇、加莫塔、迈尔……及其他人等,以他们在各个德国公司的工作为掩护……目前已极尽颠覆活动之能事,组织别动队和恐怖分子小组,企图派往苏联的阿塞拜疆,首先是派往苏联的主要石油区巴库活动,并打入苏联的土库曼,这是一个方面;另一方面,则企图准备在伊朗发动军事政变。德黑兰德国特务机关的头子加莫塔及其助手迈尔……最近已从伊拉克来此,现正埋头从事这项阴谋。
  由他们组织起来的德国特务小组,在德黑兰德国大使馆指使下,正在伊朗若干边境地点组织武装小组,企图派往巴库'?'和苏联其他极为重要的边境地点,目的是在苏联境内布置纵火和爆炸。德国特务在伊朗各地有军火仓库听其使用。特别是在伊朗北部邻近'……'地区,他们储有五十多吨炸药,准备用于他们的罪恶目的。
  ……在他们的罪恶活动中,这些德国特务正以最粗暴、最无耻的方式践踏尊重伊朗主权的基本准则,已将伊朗领土变为准备进攻苏联的场所。……
  ……苏联政府已三次警告伊朗政府关于那种不仅威胁苏联和英国利益,而且威胁它自身利益的危险,并要求采取必要措施。但不幸,伊朗政府拒绝采取措施,以制止伊朗境内德国特务策划的种种骚拢活动……,从而助长了这些德国特务的这种罪恶活动。
  因此苏联政府不得不根据1921年条约第六条的规定,采取必要步骤,行使其权利,以其军队开入伊朗境内,以资自卫。……苏联政府现在采取的这种军事措施完全是针对在伊朗进行的敌对活动所造成的危险的。当威胁伊朗和苏联利益的这些危险一经消除,苏联政府将根据1921年苏伊条约规定的义务,立即从伊朗境内撤出它的军队。
  7月22日,即在第一次英苏联合照会递交波斯人之后三天,伊拉克英军总指挥官奉命作好准备,如外交压力无济于事,就占领阿巴丹的炼油厂和在哈纳金南面的讷夫特沙赫小油田,并在稍后一些日子占领波斯西南部诸油田,作为联合显示力量的一个方面。他本来是奉命为8月12日提出第二次英苏联合照会及时做好部队的初步集结工作的;但该照会直到16日才被递交波斯政府。21日,接到通知,波斯的答复不能令人满意,英苏联军可能在22日开始向波斯进军。作必要准备的命令已经发出,但因苏联政府的意见,再次延期事属必要,于是将进军日期最后确定为8月25日。军队的集结既已在原定日期8月12日完成,如此一再延期就减少了一举成功的可能;显然,波斯政府已经料定英国会早日进军,波斯增援部队正在派往阿瓦士。由此可见,波斯当局定已觉察到同盟国贯彻主张的意图是严肃不苟的;不过更可能的是,德黑兰无人敢向顽固暴躁的国王强调这一点。
  国王于8月25日会见英俄外交代表,向他们保证愿意顺从他们政府的要求。但感到“诺言必须见诸行动”,英俄军队在那天早晨开始的进军仍未停止。8月27日,波斯内阁辞职,次日,以穆罕默德·阿里·福鲁吉为首的新政府命令军队忍耐克制,不再抵抗。事实上,他们的抵抗一开始就是徒然的。俄国人通过阿塞拜疆已前进到远达拉什特、赞兼和雷扎那等地。较小规模的英国军队在第一天战争告终时,也占领了阿巴丹和沙赫普尔港,到27日傍晚,已进抵前往阿瓦士的中途靠近克尔曼沙赫的地方;英军伤亡总数,计死二十二名,伤四十二名。这两支盟国部队,于8月29日傍晚在辛纳,又于8月31日下午在加兹温稍南的地方会师。
  德黑兰的德国人,直到最后时刻,还深信波斯和同盟国之间的谈判会再拖延两个月,让他们有充分时间结束他们的业务,然后安排取道土耳其撤退。德国公使馆人员曾为这种看法鼓气,宣称英国人向波斯进军尚未准备就绪,俄国人在其他战线也分身乏术,无力及此。结果是七百多名德国男女老少被困在德黑兰。
  就暂行解决办法的条件进行的谈判时间拖延很久。同盟国于8月30日第一次递交波斯政府的照会,要求将所有德国公民,除已在德国公使馆避难的那些人和某些必不可少的技术人员外,在一周内一律驱逐出境。继而于次日又发出照会,要求将所有德国人,除公使馆真正的工作人员和某些技术人员外,均应交给英国和苏联军队。波斯政府9月1日的答复则要求修改所拟英苏占领区的范围,并要求赔偿波斯人生命财产的损失。同盟国于9月6日答复,要求逐走德国、意大利、罗马尼亚和匈牙利各国的公使馆。英国的复照表示愿意讨论调整占领区的范围问题和最后撤退时支付一笔赔偿费的问题;苏联政府却拒绝对其占领区范围作任何更动,拒绝支付赔偿费,拒绝交还所缴获的枪支弹药,也拒绝使其部队尽量不同波斯居民接触。9日,波斯首相取得议会同意,接受了同盟国的要求。国王怒火中烧,闷闷不乐,波斯人在其支配下,一如既往,甘冒不韪,仍持公然对抗态度;官方《消息报》9月10日的一篇社论,据说几乎可以肯定是出自国王的授意,引起了同盟国的抗议。这篇社论为轴心国公使馆的关闭表示惋惜之后,继称:“我们在这些国家首都的使节将照旧留在那里,我们同这些国家的政治关系将继续下去。”在波斯政府机构中奉国王之命行事的那些阻挠分子的纵容下,德国公使馆继续拖延交出其侨民。因此,陆军部于9月14日通知韦维尔,一俟同俄国人议妥,英俄就开始向德黑兰联合进军。俄国人同意于9月17日下午3时同时进入首都郊区(而不进入城区)。但16日上午11时在议会临时会议上,据宣布:“由于健康日衰”,国王礼萨业已退位。来自德里和伦敦的英国广播公司的波斯语广播,已为这事制造理由,并于9月13日至15日期间越来越直言不讳地提醒听众,这位国王的统治是如何一天一天地变得更加专制独裁;并将波斯最近发生的种种事端都归咎于国王及其“纳粹式政府”,最后则提出要不要恢复立宪政府的问题。这些广播,据说在德黑兰很受欢迎,并在议会最近的一次会议中得到反映。二十一岁的王储穆罕默德·礼萨,当即宣布为国王,政府并宣布将以立宪为基础。
  到了9月21日,在波斯的德国第五纵队已被基本肃清,英国人拘捕了四百名左右嫌疑分子,俄国人约拘捕了六十名,其余的人经允许取道土耳其回欧洲。但是德国谍报部两名最危险的特务罗曼·加莫塔和弗朗茨·迈尔却逃脱了。对来自伊拉克的亡命之徒也开始兜捕,但耶路撒冷的穆夫提却再次漏网。据信他在日本公使馆避难,不过此说遭到否认。10月14日,据宣布,同盟国同意自德黑兰撤军,英军退到哈马丹和苏塔纳巴德,俄军退到加兹温。关于缔结一项调整战时三国关系的英国…苏联…波斯同盟条约的谈判于9月下旬开始,但进展缓慢,因为波斯人还在审慎地注意着俄国南部战事的发展,而且同情德国的人还在政府中任职,同柏林还有电报往来。12月5日,同盟国代表方将同盟国拟就的条约定槁交给波斯政府;12月21日,波斯政府提交议会审议。可是仍有相当多的反对意见,因为国王礼萨的政权垮台和波斯士兵复员后(很多士兵把步枪卖给了游牧部族和其他不安分守已的分子),盗匪四起,有人把它归罪于同盟国;新政府将国王礼萨的垄断政权任意规定的粮食管制价格取消后,生活费用又急剧上升;至于期待或希望轴心国胜利的那些人,则已因日本人在远东的胜利而增添了新的信心。当然,这些要考虑的事不可能公开列入议会辩论,所以提到台面上来反对条约的理由就耐人寻味了,因为它们说明了波斯的政治人物,即使在经历了最近几个月的事件之后,对于铁一般的事实是如何热中于争论不休。议员哈比布拉·努巴克特(后因与德国特务勾结而被拘留)说,波斯随时可让军需物资过境,但无意成为一个结盟国家而去冒拖入战争的风险,也从没有希望任何别的国家来承担波斯防御可能入侵之敌的责任。另一个议员说,他在阅读条约之前,原曾设想英国和俄国意欲赔偿波斯在它们这次进攻和以后任何侵犯之中所受的损失,或是赔偿由于同盟国的占领造成它对外关系失调而带来的经济损失,并还曾设想波斯将被邀请参加和会。因此,直到1942年1月26日,议会才以八十票对五票批准条约,而且弃权票和缺席的议员为数不少。
  这一条约于1942年1月29日签字,确立了以英国、苏联为一方和以波斯为另一方之间的同盟关系。英苏两国共同并分别保证波斯领土完整、主权和政治独立,并保护它不受任何外来侵略。它们和波斯并互相保证,在对外关系上不采取有损同盟条约另一签字国或两国的态度。凡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