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第二次世界大战战史-第13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号中了鱼雷并死亡十一人时,人们这才发觉该舰是在执行护航任务,从而引起了国会中孤立主义派议员愤怒的抗议。10月27日——海军节——罗斯福发表了一篇激动人心的讲话。他说,美国人决不会被德国的进攻所吓倒。海军已经接到“一看到就开炮”的命令。他又说,美国决定抵抗轴心国家,这也要求取消中立法中一些妨碍行动的规定。
  10月9日,罗斯福已请求国会修改中立法第六条禁止商船武装的规定。他在前言里说,取消这一条,完全不会使美国中立的程度比当时有所降低,而会使它有可能更成功地保卫美洲和更有效地提供援助。他说:“到时候了,我们国家决不能再让希特勒得手,决不能再束缚我们自己的手脚了。”10月25日,参议院对外关系委员会提出要取消中立法中的第六条以及第二条和第三条,后面这两条规定,禁止美国商船进入指定的作战区域以及载运物资到交战国家的港口。尽管孤立主义集团坚决反对,但是规定全部取消所有上述三条的修正法案于11月7日以五十票对三十七票由参议院通过,接着又于11月13日以二百十二票对一百九十四票在众议院通过。从此以后,美国商船既可以武装,又可以载运物资到英国了。
  1941年8月9…12日,罗斯福和丘吉尔会见,举行他们的第一次会议。美国总统和英国首相乘军舰到达,停泊在纽芬兰阿根夏外面的海湾里——英国政府于1940年9月让与美国的基地之一。陪同他们前往的有双方的主要军事和外交顾问。罗斯福身边有陆军上将马歇尔和阿诺德、海军上将斯塔克和金以及武装部队的其他代表,还有副国务卿萨姆纳·韦尔斯和哈里·霍普金斯。丘吉尔的顾问们包括英国三军的参谋长庞德海军上将和迪尔陆军上将、空军元帅弗里曼以及外交次官亚历山大·卡多根爵士。8月11日,英国方面又来了军需大臣比弗布鲁克勋爵。
  会议的主题是英美两国在进行战争和处理战后世界种种问题时双方的合作。在大西洋会议以前的几个月中,美国的私人和官方团体都越来越注意和平目标这个问题。媾和时机到来时美国应该起什么作用,这早在“假战”期间就已经有人在讨论了。法国沦陷以前,美国国内在考虑媾和条件时,是以假定盟国会战胜为根据的。法国沦陷以后,关于西半球的防务以及对英援助这些更迫切的问题,使得和平解决这个问题已不处于显著的地位。然而,到了年底,由于美国人越来越确信英国有力量坚持下去,他们又想起了未来的和平。这种重新唤起的对和平目标的兴趣,由于1940…1941年之交的那个冬季孤立主义者争取谈判和平的运动而受到了鼓励。人们纷纷公开议论英国和美国应该创造什么样的和平条件与环境,并且议论一旦重建和平以后,应该采取什么方法使之保持下去。
  1940年12月27日,参议员范登堡曾说过:“如果我们准备赞同英国的作战目标,现在是应该由权威方面来宣布这些目标的时候了。宣布我们自己的目标的时候也到了。”租借法案提出以前,罗斯福在1941年1月6日对国会的演说中也扼要他讲了政府的想法。“让我对民主国家说:‘我们美国人非常关心你们保卫自由的斗争。我们正在拿出我们的力量、我们的资源和我们的组织能力,使你们能有力量恢复和保持一个自由世界。’”他说,美国正在设法巩固这个自由世界,它必须建立在四项根本自由的基础上:言论自由;信仰自由;免于匾乏的自由;以及免于恐怖的自由。官方对和平目标的态度,先后由赫尔于5月18日、韦尔斯于7月22日以及伯利于8月8日作了进一步的说明。这些讲话中所阐述的原则有:小国和大国同样享有独立自主之权,在国际监督下裁减军备以及各国经济机会均等。韦尔斯说,必须设置一种“适当的工具”——类似威尔逊所设想的国际联盟——用以实现这些目标。虽然罗斯福同意需要有一个国际组织,但是他认为,在这个组织可能有效地建立起来以前,势必要有一个过渡时期,在这个过渡时期中,美国和英国将作为世界警察发挥作用。
  大西洋会议第一天晚上,罗斯福向丘吉尔建议,由他们发表一项联合宣言,次日丘吉尔提出一份草稿,这是他和霍普金斯已经在航程中讨论过的。原稿说,总统和首相“认为应该阐明某些原则,他们都同意以此为指导来制定政策,并以此为基础希望世界能有一个较好的前途”,接着将这些原则列为五条。丘吉尔的草稿中,头两条没有引起争议,最后一字不改地写进了大西洋宪章。第三条略加修改后罗斯福即同意。第四条远远达不到美国政府在经济方面的和平目标。韦尔斯认为它完全没有意义,只是重复“无数的经济会议所表示的虔诚希望”。它没有保证英国准备废除渥太华协定以及它的帝国特惠权的政策,这种政策是美国人非常厌恶的。据韦尔斯说,第五条美国人也觉得不适当。
  罗斯福和韦尔斯另拟了一个草稿,于8月11日同丘吉尔和卡多根讨论。对丘吉尔原稿中的措辞作了部分改动,以表示此项宣言是说明两个友好国家意见一致的共同原则,而不是说明两个盟国协同商定的政策。有关“国际组织”的内容被删掉,因为罗斯福说,这会在美国引起猜疑和反对。后来他同意写进这样的词句:“建立一个更广泛的和更持久的普遍安全体系”。这样讲也许听起来两样,实际并无区别,可是他们觉得这样对敏感的美国人会比较中听。原稿中含糊不清的第四条,改得措词有力得多,表明了宗旨:“两国力求使各国人民在不受歧视和平等的条件下,在全世界范围内获得它们的经济繁荣所需要的市场和原料。”然而,这修正的条款立刻遭到英国方面的反对。丘吉尔说,由于它影响到渥太华协定,他没有征求自治领的意见,不能同意。必须和各自治领政府商量;既然在一个星期内不能指望得到各自治领的答复,宣言的发表就不得不延迟。韦尔斯激烈反对作任何让步以迁就英国的观点;霍普金斯则主张罗斯福接受英方的修改,他的理由是联合宣言应该在宣布大西洋会议的消息时一起发表,认为这样做是要紧的。罗斯福决定不采纳韦尔斯的意见而接受丘吉尔的修改,包括删除“不受歧视”这几个字,并加上“适当地照顾它们现有的义务”这种保留意见。到8月12日,双方就宣言全文取得一致意见,14日罗斯福和丘吉尔宣布,除了正在讨论物资供应问题以及为了对付轴心国侵略而准备采取的步骤以外,他们同意发表下列联合宣言:
  美利坚合众国总统和代表联合王国国王陛下政府的首相丘吉尔先生举行会谈,认为应当公布某些为双方接受的原则,作为两国制定国策的共同原则,并据此希望世界有一个更好的前途。
  第一,他们的国家不谋求领土或其他方面的扩张; 第二,两国反对不符合有关民族自由表达愿望的领土变更; 第三,两国尊重各国人民选择他们在其管辖下生活的政府形式的权利;两国主张凡是被强制剥夺主权和自治权的民族恢复这些权利;第四,两国在适当照顾到它们现有的义务的条件下,力求使一切国家,不论大国或小国,战胜国或战败国,在平等条件下,为其经济繁荣所必需,在全世界进行贸易和获得原料;第五,两国愿意在经济领域内促成一切国家之间最充分的合作,目的在于使所有国家改善劳动标准,发展经济,享有社会安全;第六,在最终摧毁纳粹暴政以后,两国希望见到建立这样一种和平,以使一切国家的人民得以在自己的国境以内安居乐业,保证一切地方的所有居民都可以终身过无所恐惧、不虞匮乏的生活;第七,这样的一种和平应当使所有的人能够不受阻碍地航行在公共海洋上;第八,两国认为,世界上一切国家,基于精神上的和实际的原因,必须放弃使用武力。如果有的国家继续使用陆、海、空军武器,在自己的国境以外进行侵略威胁或者可能进行侵略威胁,那就不能保持未来的和平。有鉴于此,两国认为,在尚未建立更为广泛而持久的普遍安全体系以前,必须解除这类国家的武装。两国也将赞助和提倡其他一切切实可行的措施,为爱好和平的各国人民减轻沉重的军备负担。
  在比较迫切的英美合作进行战争方面,讨论范围比会后发表的声明中所涉及的内容更为广泛。讨论的内容涉及美国海军在大西洋的支援、亚速尔群岛受到的威胁、对俄国的援助、物资分配以及抵抗日本侵略的方法。拟定了美国海军护送英国船队从哈利法克斯横渡半个大西洋的计划,这些计划拟于8月间实行,9月间公开。美国的军事首脑还讨论了英国三军参谋长们的一份“全面战略研究报告”,报告建议对英美的作战计划作进一步的改进并付诸实行。丘吉尔和他的军事顾问们显然希望,这次会议的结果会使美国和英国之间有限的合伙关系扩大为更明确的同盟,并使美国早日参加战争。然而,罗斯福和美国的三军参谋长们都不愿签订任何协议而使美国进入完全的交战状态。
  因此,美国的参谋长们通知他们的英国同行,虽然他们准备讨论英国的计划,但不能承担任何实行这些计划的义务。此外,美国人还对“报告”中的许多战略性结论——例如,认为单凭空中轰炸就可以征服德国,而用不着大规模的地面作战——提出了批评,他们很希望有较多的时间来进行研究和分析。美国陆军和海军制订计划的人员回华盛顿以后,对该“报告”作了进一步的研究,他们对英国人提出的许多战略性建议是否明智或适当,更有疑问。他们也不相信“报告”中推断的结论,所谓“美国介入,不仅使胜利有把握,而且会使胜利迅速实现”,认为这种说法不符合事实。他们中的大多数人觉得,美国最好还是作为一个非交战国来提供军火和在大西洋进行海军支援,等到它的武装部队发展到一定的规模,能在战争策略的执行和指导方面发挥有效作用的时候再说。
  因此,在他们看来,大西洋会议上最紧要的事是根据“胜利计划”从事军火的生产和分配,以执行联合战略。在这方面,对俄援助问题是一项重要的必须考虑的事。
  霍普金斯就访问莫斯科以及在那里得到的结论向罗斯福和丘吉尔提出一份详细报告。斯大林向他提供的情况,使他相信军事形势不是象人们担心的那样无可救药,而且俄国的抵抗力量比英美军事当局所想象的强得多。霍普金斯建议在10月初派一个特别代表团去莫斯科——届时莫斯科前哨的战役大概已见分晓——和斯大林本人讨论整个对俄援助问题。他的亲身经历已经使他明白,苏联政府中没有人愿意向外国人提供任何重要情况,除了斯大林本人。他曾和斯大林讨论到有无可能在莫斯科举行一次会议,斯大林明白表示欢迎。罗斯福和丘吉尔同意应立即准备在莫斯科举行一次会议。丘吉尔说,他将提名比弗布鲁克为英国的代表。人们预料罗斯福将派遣霍普金斯,可是后来,由于霍普金斯的健康状况不佳,就任命哈里曼为美国代表团团长。在阿根夏拟就的一份罗斯福和丘吉尔联名的电报,于8月15日发给英美两国驻莫斯科的大使,由他们递交斯大林。电报中提出一项正式建议,拟在莫斯科开会研究俄国的需要。罗斯福和丘吉尔说,“在这个会议作出决定以前,我们将继续尽快地运送给养和物资”。
  大西洋会议上讨论的另一个非常重要的议题是日本咄咄逼人的态度。罗斯福和丘吉尔之间就上述这些问题讨论的过程和结果,将在本书的另一编中加以论述。
  1941年春季和夏初,在华盛顿举行了几次详尽的会谈,研究美国和日本之间是否还可能就那些使两国分歧的根本问题达成协议。虽然日本人大谈其争取和平的愿望,但是他们一次接一次提出的建议,却显示他们不准备在有争论的主要问题上作出任何真正的让步,这些问题是,继续在中国的战争、日本对它根据三国公约承担之义务所作的解释以及在国际贸易中实行不歧视的原则。此外,日本的行动以及美国通过截获日本政府发给驻外使节和军事代表的电讯而了解的情况,证实了美国的印象,认为日本领导人不准备错过欧洲战争带来的机会,他们要乘机扩张日本对东亚的统治。美国政府则不准备在援助中国和在欧洲抵抗轴心国家的政策上有所让步——这种政策需要日益增多对英国的援助,并可能需要美国加入这场战争,同德国和意大利对抗。美国政府也不愿意放松对输往日本的重要物资实行禁运,除非它得到某种证明,可以相信日本准备放弃侵略政策。自从1940年7月2日出口统制法通过以来,这一年美国对日输出受到越来越严格的限制。但是,美国政府亟欲避免和日本打仗,只要还有可能避免的话;另一方面,它正在改建自己的武装部队,并加强英国的兵力。在1941年上半年,仍有一点希望(尽管是微弱的希望),指望日本国内那些希望用和平手段达到其目的的比较温和的人士,也许能占好战分子的上风。这种希望,由于7月间日本的行动,实际上已经消失了。7月2日在东京召开御前会议以后,接着就在日本动员一百万至二百万人,并采取了其他一些似乎显示大规模备战的步骤。截获到的一份从东京发给日本驻外大使的电讯说:
  1。日本帝国将坚持建立大东亚共荣圈以对世界和平作出贡献的政策,不管世界形势可能发生什么变化。
  2。帝国政府将继续致力于解决中国事件,并采取措施,谋求南进,以坚固地奠定自存和自保的基础。
  7月21日,日本军队进犯印度支那南部——从这里可以进攻英属马来亚、荷属东印度或者菲律宾。美国对这些挑战的回答和日本对美国行动的反应,在本书的另一编中有所记述。
  到1941年11月第一周的时候,虽然罗斯福和他的顾问们已觉察到日本不久就要动手,但是他们却没有预料到日本会直接进攻美国。罗斯福对霍普金斯说,他相信日本会设法尽可能推迟和美国的冲突。在美国以及在英国,人们都以为最初一定是对一个英属殖民地或荷属殖民地发动进攻,或者可能进攻俄国。华盛顿政府所面临的问题是:在这些预料的日本挑战之中,美国应该把哪一种挑战作为“宣战的理由”。
  在11月5日交给总统的一项备忘录里,马歇尔和斯塔克列举了几种可能发生的情况,在这些情况下,他们认为,美国必须对日本采取军事行动,同时他们也说明了所以得出这些结论的总的战略根据。这些都是以英美参谋工作会谈中商定的军事政策和战略为根据的。两国的第一目标是打败德国。而美国如不从大西洋撤回它的大部分航运设备,就不能在远东成功地展开攻势行动,而这些航运设备又是大西洋迫切需要的。因此当时美国的打算是,万一对日开战,暂取守势,同英国和荷兰合作。美国的部队正在菲律宾集结,一方面英国政府则在加强新加坡的驻军。准备到1942年2月或3月时,使在南方对抗日本的西方国家防御力量达到“令人注目的规模”。
  备忘录体现了陆海军联合委员会11月3日一次会议上作出的决议,当时曾讨论了美国对于蒋介石将军请求援助抗日应如何答复的问题。这位委员长吁请美国和英国给予空中支援,以便击退日军可能对云南的入侵;他还呼吁美英发出联合警告,指出这种进攻会损害它们两国的利益。美国军事当局的意见强烈反对提出最后通牒。他们认为,在尚未建立起充分的防御力量以前,应竭力设法和日本达成暂时的协议,即使是对它作出一些经济上的让步也罢。
  在截获的另一份11月5日的日本电讯中,东乡给日本驻美大使野村规定11月25日为完成在华盛顿的谈判并签订协议的最后限期。随着这个限期越来越近,危险的迹象大大地增多了。11月20日,野村和新来的日本特使来栖在华盛顿提出一项谋取达成暂时协定的六点建议。罗斯福、赫尔以及政府中的其他高级官员根据截获的电讯,知道这是日本的最后建议,实际上也就是一份最后通牒。
  21日,华盛顿接到消息,说有一支日本军队已经到了帕劳——日本受托代管的岛屿中距离荷属东印度最近的地点——还说印度支那方面的日军正在加强。被截获的一份东乡22日给野村的电讯,把谈判的最后限期从11月25日推迟到29日,可是预兆不祥他说:“限期过后事情会自动地发生。”
  日本11月20日的建议显然是美国不能同意的。这些建议将使日本可以放手继续征服中国和进攻俄国,并使它处于一种居高临下的地位,以后可以重新南进。但是,美国政府也不想断然拒绝这些建议,从而使自己成为造成谈判破裂的一方。再则,参谋长们仍然急于要争取较多的时间以改善防务。因此,在这以后的五天中,罗斯福和他的顾问们考虑了是否可以另向日本提出一个建议,谋取暂时休战或者签订暂时协议,并附带地重申美国在今后谈判中将采取的态度。暂时协议的条款经过总统和他的主要顾问们研究,并提交英国、澳大利亚,荷兰和中国政府考虑。11月25日在华盛顿商定的最后草案,规定休战三个月。它要日本承诺不采取进一步的侵略行动并退出印度支那南部,一方面作为交换条件,将对日本作出一些经济上的让步,包括数量有限的石油供应。
  在此期间,蒋介石对于所建议的暂时协议表示强烈反对。他说美国的建议结果会使中国的士气完全涣散。丘吉尔在11月26日上午送达罗斯福的一份电报里也表示,这样做恐怕对中国的继续抗战可能有不利的影响。罗斯福和赫尔不得不权衡得失,一方面是日本接受美国建议的可能性甚微,另一方面是美国迁就日本会在中国产生不良的后果,并在较小的程度上也在英国和其他有关国家产生不良的后果,同时对美国国内的舆论影响也不好。因此,罗斯福于11月26日同意赫尔的意见,取消签订暂时协议的建议,只向日本政府提出一些关于太平洋地区全面解决办法的建议,后面的这些建议原来只是打算附带提出的。
  这些建议由赫尔于26日下午交给野村,建议是根据一向左右美国远东政策的那些根本原则提出的。内容包括日本军队退出中国和印度支那,并暗示日本应放弃和德意两国的联盟。
  虽然要日本政府接受美国关于暂时协议的条件,本来就没有多少指望,但是美国政府决定不再努力争取达成这种协议,却使美国的陆军和海军当局大为失望,因为事先没有告诉他们。鉴于有此决定以及前一天接到报告说日本的远征军已离开上海向印度支那方向调动,陆海军当局一致认为应该立即向远东和太平洋地区的陆、海军指挥官发出“战争警报”的信息。27日,在总统的同意下,发了电报给各前哨指挥官,通知他们谈判已经失败,日本可能随时发动攻势。海军部的电报进一步具体地指出,有迹象表明进攻的目标将是“菲律宾群岛,泰国或克拉半岛,也有可能是婆罗洲”。同一天(27日),斯塔克和马歇尔匆匆忙忙地完成了他们一直在草拟的一份联名备忘录,作了一些修改以适应新的形势,提交总统。这两位军事首脑主张,“只要符合国家的政策,应避免由我们这方面轻率地采取军事行动”。在加强菲律宾美国驻军的计划尚未完成以前,只有在发生他们11月5日的备忘录里已经陈述的那些意外事故时,才应该采取军事行动。他们还建议,如果日军进入泰国,美、英、荷三国政府即须警告日本,越过规定的界线可能导致战争;在发出这种警告以前,不进行联合的军事对抗;立即采取步骤同英国和荷兰取得一致意见,以便发出这种警告。
  第二天,即11月28日,华盛顿的军事会议开会,再度研究在即将到来的危机中应采取什么样的政治行动和军事行动时,对这份备忘录进行了讨论。会上一致认为,如果容许日本远征军到达印度支那的南端一带,那不久就会出现一种形势,使得美国必须采取军事行动。史汀生主张争取主动,抢先进攻。但是,罗斯福已经向美国人民保证过,除非美国先受到攻击,否则不会发生战争。即使一旦日本进攻英国属地或者荷兰属地时国会同意宣战,美国也不会举国一致地投入战争。因此,在美国和日本的战争中,最好是由日本人首先采取公开行动。会上商定应警告日本,如果它逾越一定的限度,美国就要与之战斗。同时决定,应起草一份由总统致国会的咨文,把局势告知国会,并准备向日本天皇发出最后的呼吁。
  同一天,11月28日,美国政府截获到一份从东京发给驻华盛顿的野村和来栖的电报,通知他们日本政府将于两三天内中断谈判,但日方即将采取的这一行动不可让美国政府知道,因此日本的使节必须保持在华盛顿的讨论照常进行。
  12月1日,罗斯福和赫尔讨论了致国会咨文和致裕仁天皇的电报草稿。他们两人一致认为,总统致国会的咨文应该等到向日本天皇作了最后一分钟的呼吁以后再提出。赫尔说,把任何新的情况告诉国会,不可能不使日本领导人捞到稻草,来煽动日本人民的反美情绪,而且在美国国内,国会里面以及全国的孤立主义者也一定会在所建议的警告中找到新的弹药。罗斯福和赫尔还都认为,军事会议28日讨论过的给日本的那个警告(丘吉尔在11月30日给罗斯福的电报中对这份警告极力赞成)是否要发出,也应该取决于日本对罗斯福向裕仁天皇呼吁的反应如何。12月2日,韦尔斯以代理国务卿的身份向野村递交一件照会,要求日本政府解释日军在印度支那的行动。
  12月6日(星期六)收到的报告说,一支包括三十五艘运输舰的日本舰队正从印度支那驶向克拉地峡,这预示发动进攻的时刻已经逼近。当天傍晚,罗斯福向日本天皇发出最后呼吁,争取维护和平。同一天,罗斯福通知澳大利亚驻在华盛顿的公使R·G·凯塞说,如果到12月8日(星期一)晚间还未收到天皇的答复,他将于次日对日本发出警告。英联邦各国政府将于星期三上午采取同样的行动。
  然而,这个经过长时间辩论的联合对日警告注定了不会发出。就在12月6日当晚较迟的时候,截获并破译了东乡给野村的一份内容很长的电报。内容包括日本政府答复美国11月26日照会的开头十三条,这个复照将由野村递交美国政府。美国的建议被傲慢无礼地拒绝了,日本政府明确表示,它无意放弃在亚洲的好战计划。它谴责美国政府同英国和荷兰勾结起来危害日本帝国的安全,并策划干预欧洲战争,反对轴心国家。把这个电报送给罗斯福的一位海军部官员证实,总统看了电报以后转身对霍普金斯说,实际上“这就是战争。”
  复照的第十四条——中断谈判的一条——直到12月7日清晨才截获,大约和截获另外两份非常重要的给野村和来栖的电报在同一时间。这两位日本使节奉令于当天下午1时(华盛顿时间)递交日本复照,并销毁其余所有的密码本和秘密文件。和早先的一些电报结合起来看,要在1时递交的这个信息正是暗示了日本可能动手的确切时间,但是当然没有说在什么地方动手。这个消息一送到马歇尔那里(星期日上午大约11时30分)。他马上就发出警告,通知各前哨指挥官。不幸,由于一系列的贻误,马歇尔的通知直到日本人对珍珠港发动突然袭击以后才到达在夏威夷的肖特和金梅尔那里,袭击发生在华盛顿时间下午1时25分(在檀香山是上午7时55分)。大约在下午1时40分,诺克斯打电话给罗斯福说,据来自檀香山的无线电报告,它正在受到空袭。四十分钟后,日本的两位使节来到国务院递交日本的答复。他们解释说,因为翻译电报遇到困难,所以未能按照约定的时间于1时到达。
  12月8日下午12时30分,罗斯福到国会要求宣战。他只用了几句话告诉参加联席会议的两院议员,在两国还是处于和平状态的时候,日本背信弃义地进攻了美国。美国的海军和陆军部队遭受了严重的损失。日军还对马来亚、香港、关岛、菲律宾、威克岛和中途岛发动了进攻。两院仅仅以一票反对,立即通过决议,正式对日本宣战,并保证将全国所有的资源用于进行战争。
  三天后,12月11日,德国和意大利对美国宣战。
  虽然由于明显的理由,当时没有发表美国舰艇和飞机损失的数目,但所公布的消息已足以说明美国受到了很大的挫折。这一挫折对美国人的自尊心是严重的打击。这个被人瞧不起的矮小的黄种人,固然是凭借背信弃义(如同1904年在旅顺口一样),但也是由于美国人的疏忽大意和过分自信,在战争一开始就使美国舰队的很大一部分失去战斗力。然而,同时也使整个美国团结起来,以压倒一切的决心尽可能迅速而彻底地报仇雪耻。人民终于体会到罗斯福一再告诫的真理,就是,美国不可能使自己离开其余的人们而孤立,不能在一个被匪徒行为的原则所支配的世界上祈求和平。
  第八编 日本
  第一章 日本“不卷入”欧洲战事 1939年9月至1940年7月
  日本政府派驻柏林的代表如果不是大岛将军,而是一个比他机敏的人,那么,德苏互不侵犯协定在1939年8月23日签订时,日本人就不至于那样的震惊,那样的感到丢人了。事先曾有很多方面反复向东京提出警告说,如果认为德苏两国因在意识形态上存在着鸿沟就不可能达成任何协定,那是不明智的。日本驻意大利大使白鸟后来说过,他早就认为,东京方面如果继续对拟议中的德…意…日公约的条款争论不休,德国将谋求同苏联言归于好,他在1939年2月,后来又在3月,一再提醒东京有这种可能性。他在这件事上的证词,为永井的证词所证实,永井在1939年是驻罗马大使馆的秘书之一,同时又是白鸟的私人秘书。后来,在1939年4月20日,里宾特洛甫果然预先通知大岛和白鸟,如果日本继续在签订公约上找麻烦,德国也许会迫不得已去同苏联打交道,其目的是与之缔结一项互不侵犯协定。这位德国外交部长接着说,德国还没有在这方面采取步骤。6月16日,里宾特洛甫再次会见白鸟,告诉他说,由于日本还没有同德国缔结公约,德国将同苏联缔结互不侵犯协定。
  但是大岛“是个军人,对这类事一窍不通”(象白鸟向德国驻罗马大使馆参赞普勒森抱怨的那样),他不相信里宾特洛甫的话是当真的。他认为德国外交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