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二次世界大战战史-第12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扩大海军的议案和军事供应的议案都到德国的春季攻势开始以后才在参议院展开讨论,那时支持这两项议案的人希望这些议案能比较顺利地获得通过。这种希望仅仅实现了一部分。4月间,在斯堪的纳维亚遭到入侵以后,关于建造巴拿马运河船闸的措施恢复了,海军拨款议案也于19日由参议院通过。但是,最后通过的拨款仍然比原来预算中要求的少得多。斯塔克未能说服参议院把众议院所批准的增加实力百分之十一提高到海军原先提出的百分之二十五,尽管他提醒参议员们这样的扩充是必要的因为日本正在大造军舰,将使两国海军的力量对比“令人不安地接近”平衡。反对派争论说,不必要再提高,因为已经批准的计划还没有完成。政府在1月间已试图解决这方面的困难,当时海军部长要求国会授予他特别权力,以控制工厂、原料和船舶,从而加速造船计划的进度。此项建议遭到多方反对,海军部不得不把它收回。于是,4月间,斯塔克告诉参议院海军事务委员会,他准备接受1940年批准的只增加百分之十一的拨款,因为这是到1941年6月30日为止可能动工建造的最大限度。然而,他暗示在这个限期以前还会要求进一步大大增加拨款,并暗示在一年内造船能力一定要提高到需要的程度。
直到5月间德国发动了闪电战,国会和全国人民才真正看清他们面临的危险。以往决心对外部世界保持孤立的那些美国人,突然发现这个世界正在从四面八方来包围他们了。荷属西印度、格陵兰以及西半球的法属领地——对美国防务有重大关系的地区——这时由于它们的宗主国已经沦陷或者即将沦陷而得不到保护。假如法国瓦解,英国能否单独支持下去还很难说。假如英国舰队溃败,美国就不得不面对艰巨的任务,以“一个洋”的海军保护其大西洋和太平洋两面的战线。
在此后那些闹哄哄的日子里,许多美国人认识到,不仅他们在西半球未必能免于袭击,而且,如果受到袭击,他们的防御手段也不足。三军领导人在国会委员会紧急防务立法的听证会上作证时,向国会清楚地说明了美国武装部队的弱点。类似的作证以前也有过,可是没有被重视。这时共和党和民主党的议员联合起来要求立即采取行动。这一次,总统为美国重整军备而要求的拨款,毫无异议地全部获得通过,并且在某些方面,国会甚至增加了原来要求的拨款数目。
5月16日,罗斯福又要求额外拨款,为数共计将近十亿美元,用于购置为增强陆军和空军实力而必需的配备,以及使原有的配备现代化,并增加生产设备。5月17日,已由参众两院通过的海军拨款议案在会上被收回,把16日罗斯福要求的款项加进去。5月23日,这项修正的议案在参议院获得通过,没有一票反对。军事拨款议案,也经过修正进而包括了罗斯福所有的要求以后,同样地一致通过。这些议案很快获得众议院同意后,分别于6月11日和13日成为法律。
两星期后,5月31日,罗斯福再一次要求拨款十亿美元以上,用于“根据防务需要迅速扩大装备和训练的计划”。他说欧洲冲突两星期以来一些几乎难以置信的事态发展,使得有必要再扩大美国的军事计划。没有人能预言未来的情况,可是,只要存在各大洲都卷入一场世界大战的可能性,就必须使美国的防务更加可靠。6月22日,国会完成了关于一项追加防务拨款议案的手续。到6月23日国会因为共和党召开全国代表大会而休会一星期时,已经通过的防务拨款(包括批准的合同在内)达五十亿美元以上。6月22日通过了一项为应付额外支出的防务财政议案。该议案规定可以征收新税并把国家公债的限额从四百五十亿美元提高到四百九十亿美元。在这些措施以外,又计划大大扩大海军舰艇的建造。海军力量增加百分之十一,曾是2月和4月间长期辩论的问题。到6月份,国会已经准备建立一支巨大的舰队。6月17日,由于法国舰队可能投降而受到刺激,众议员文森提出一项议案,要求规定美国海军力量再增加百分之二十四。这一议案第二天就被一项更雄心勃勃的计划所取代。原来,斯塔克向海军事务委员会提出一项计划,要使美国海上力量增加百分之七十,以提供一支“两洋”海军。此项建议,加上先前的一些海军造船议案,使1921…1922年华盛顿会议给美国海军规定的力量差不多增加了一倍。这个计划旨在使美国舰队具有充分的实力,可以单独应付潜在的敌对海军国家在各处海洋上可能结成的任何联盟。到1946年,美国将拥有任何强国从未有过的最大的海军。它将由七百五十艘战斗舰艇组成,总共约有三百七十六万吨。
批准这一庞大的新计划的议案于6月22日由众议院接受处理。两小时以后就一致通过,并转送参议院采取行动。
此后总统提出的为美国防务增加经费的要求,国会都是以同样的随时准备接受的精神予以同意。
虽然罗斯福和其他有远见的美国人认识到使美国的资源用于援助英法的重要性,美国政府的手脚却被孤立主义占上风的二十年代和三十年代时所制定的立法捆得牢牢的,以致在战争的最初几年,美国不得不花很大的气力来摆脱这些枷锁。
对盟国援助的第一个障碍于1939年11月4日被消除,那天罗斯福签署了修正的中立法,取消了输出军火给交战国的禁令。这样就打开了一条通道,起初是少量供应的涓涓细流,在以后几年中却汇成了一股洪流。
在战争的头两个月中,为英法制造飞机和武器的美国厂商,在国会对禁运采取行动以前,已根据盟国原先的订货单继续生产。禁运一经取消,马上就恢复交货。1939年11月19日,洛克希德公司制造的五架轰炸机用人力推过毗连加拿大的边境,因为,根据当时的法律,美国和交战国的飞行员都不准驾驶飞机越过美国国境运往交战国。以后还有许多飞机由这条路线交货。一个月后美国派第一批飞机专家到英国,协助装配英国政府购买的飞机。
修正的中立法通过后三天,一个由阿瑟·珀维斯领导的英国采购委员会在美国成立。法国的一些采购代理机构合并成为一个单一的代表团,由让·F·布洛赫…莱内负责。12月6日,罗斯福任命一个联络委员会,帮助执行外国的采购计划。这个委员会由陆军部和海军部以及财政部采购司的代表组成,归财政部长摩根索领导。1940年1月,作为盟国各采购代表团之间的协调机构而建立的“英法采购委员会”,得到罗斯福和摩根索的承认,同时美国政府各部门都奉命在它们的职权范围内给予一切协助。
法国沦陷以前,美国对盟国的援助规模比较小。美国工业还没有调整得可以进行大规模生产;直到1940年3月,英国政府本身也避免大量定货,因为它首先注意要节约自己的美元储备。3月份以后,才有数量大得多的定单:1940年上半年,英国和法国订购了八千多架飞机和一万三千多只引擎,而两国从1939年1月1日到1940年6月30日订购的飞机总共为一万零八百架。1940年的头四个月中,实际上只有一百零四架飞机运往英国和五百五十七架运往法国,可是,对于增加美国的生产能力,这已经是一个有益的开端。英国和法国为在美国建立新工厂和购置设备,以及举办训练学校培训美国工人方面,花了很多钱。
盟国的定货单在促进美国工厂生产能力方面的重要意义,在美国不为人们所普遍了解。很多人认为盟国的采购会妨碍美国自己的防务计划。所以政府于3月间决定让英国和法国购买P40型新式柯蒂斯战斗机——在这以前一直是保留给美国武装部队专用的——在国会里曾引起一场小风波。参众两院中都有人要求对政府的出口政策进行调查。反对出售飞机和其他武器的人所根据的三点理由是:外国购买武器会延迟美国武装部队有效地装备起来;会泄露军事秘密;以及外国购买武器会提高美国政府在本国军备方面必须支付的价格。罗斯福在3月19日的记者招待会上为政府的政策进行有力的辩护。他指出,国防的基本要素之一是生产飞机的能力,并强调盟国的定货单在增进这种能力方面的重要意义。同时他保证飞机装配方面某些应该保密的技术决不让外国客户知道。陆军部长以及马歇尔将军和阿诺德将军在众议院和参议院的军事委员会作证时也持同样的论点。在听了陆军部的证词以后,委员会的成员同意政府对飞机解禁的政策是符合国家利益的,因此不需要进行调查。也有人试图以修正防务法案的方式阻止对盟国出售武器;可是这些都被轻而易举地挫败了。
4月,陆军部同意对更多种类的新式战斗机和轰炸机解禁,让盟国购买。
德国在欧洲的节节胜利,固然使得美国实际上全国一致地拥护政府的重整军备计划,但是没有结束美国国内在援助盟国这一问题上的争论。相反地,德国的胜利对这种争论的影响,是使它愈演愈烈。除了那些认为欧洲的事与美国无关的孤立主义者顽固派以外,还有另一些人,他们慑于这场灾难发展之快和范围之广,这时觉得已经来不及挽救英法了。象美国驻伦敦大使那样,他们认为如果美国必须为自己的生存而打仗,那还是在自己的后院里打为妙。因此,他们争辩说,比较明智的办法是不要再把武器送到英国和法国去,而留着一切东西保卫美国。幸亏罗斯福的看法不同。由于他深信盟国的继续存在对美国的安全关系重大,所以他决心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采取一切办法鼓励它们继续斗争。也幸亏时间对总统有利,因为,孤立主义者的争论尽管一时更加喧嚣和激烈,最后注定会被事态的发展压下去。
在此期间,罗斯福的力量也有限,无法给盟国充分的援助,以满足它们当时非常急迫的需要。在德军于5月13…14日突破色当以后,法国政府向罗斯福作了多次令人心碎的呼吁,请求支援。雷诺说,法国或许还可能挽救,如果罗斯福对德宣战,把大西洋舰队和美国所能出动的飞机都调到欧洲去。罗斯福不得不拒绝。他无权宣战,即使他当时愿意这样做也不行,因为只有国会才能作出宣战的决定。美国舰队的主力在太平洋,以控制日本,至于那小得多的大西洋舰队,又需要用来保卫美洲的东线。美国“没有大批的飞机”可以派往欧洲。英国政府也来电要求美国帮助,其语气虽不象法国那样急不可待,却几乎同样的迫切。5月15日,丘吉尔要求罗斯福宣布非交战状态,他说这种非交战状态就是“除了不实际派出武装部队参战外,将尽一切力量帮助我们。”他要求的援助包括借用四、五十艘驱逐舰、最新式的飞机和其他军需品——弹药和原料。他还建议美国派军舰访问爱尔兰的港口和新加坡。一个月后,为了避免法国政府投降,丘吉尔要求罗斯福“尽量使美国进行最大限度的干涉”。丘吉尔和雷诺两人都指出美国本身处境的危险,如果法国和英国竟然瓦解的话。
罗斯福本人对于在那种情况下美国将面临的危险是完全了解的,所以他担心法英两国舰队的命运,并极力使盟国领导人保证他们的舰队在任何情况下决不会交给德国。可惜在这紧要关头,他无能为力,因为在1940年夏天,美国在物质上和心理上都还没有作好打仗的准备或者冒打仗的危险。凡是可能做的事都做到了。罗斯福公开地和秘密地都请英法两国政府放心,美国政府一定尽一切可能加速运交物资。同时他决定搜集美国所有可以动用的武器,立即运往欧洲。当时唯一可以动用的武器是美国陆军和海军的库存,可是,根据国际法,中立国政府不得向交战国政府出售武器。然而,由于私人这样做是合法的,政府就把剩余的武器卖给厂商,由它们转卖给盟国,这样就能克服困难。主管部门造具了库存的武器和弹药清单,由马歇尔将军于6月3日批准。这笔物资将售予美国钢铁公司,再由该公司转卖给英国采购委员会;有关的谈判以最快的速度进行。最后的合同于6月11日签字。这时物资已经从美国全国各地的陆军仓库和军火库集中起来,堆积在驳船上和格雷夫森德湾的码头上,有英国船等在那里装货。第一艘满载的船于6月13日由该湾开出,23日到达英国。除了这些步枪、大炮和弹药的供应以外,陆军还让出九十三架攻击型轻轰炸机,海军也让出五十架柯蒂斯·赖特轰炸机,这些轰炸机经作价卖给厂商,用以抵偿当时尚在生产中的新式飞机的部分价款,然后由厂商再卖给盟国。可惜这些飞机很少能有幸到达目的地。大多数(一百零六架)被装上了停泊在哈利法克斯的法国航空母舰“贝尔恩”号,于6月17日开出,这正是法国投降的那天。“贝尔恩”号奉达尔朗的命令驶往马提尼克岛,在那里该舰及其所载货物注定将停泊三年之久。美国人不让英国人夺取或者破坏“贝尔恩”号以及停泊在马提尼克的其他法国军舰,德国人则不许法国人同意美国的建议,把飞机交给英国和把船只送到美国去扣留在那里。
法国在美国的军需资产,由于英法采购代表团的团长们及时采取行动,得免于同样的命运。6月16日,珀维斯签署了文件,承受法国在美国的军火合同,价值共达六亿美元。
6月间运给英国的剩余武器,其价值不能仅仅从物质方面来衡量。这些东西虽然在数量和质量方面都受到限制,但是对一个在法兰西战役中耗尽了武器的英国来说,却是如饥得食。这也是美国政府决心帮助英国打下去的一个具体证明。罗斯福准备这样做的心意,于6月10日在夏洛茨维尔的一次演说中向全世界宣布了:“我们将实行两项明显的和齐头并进的方针;我们将把本国的资源援助那些反抗暴力的人们;同时,我们将适当使用和迅速利用这些资源,以便我们自己在美洲可以有充分的装备和训练,能够应付任何事变和各项防务的要求。”
第二章 从法国沦陷到罗斯福重新当选
罗斯福6月10日的政策声明,被许多评论家正确地理解为标志着美国同战争的关系中的一个新阶段。它表明美国迈出了第一步,从善意的中立转变到同那些仍然在抵抗轴心国侵略的国家站在一起,成为它们的一个非交战国盟友。它已经走上了这条路,以后自会慢慢地而且是必然地进入完全交战状态,还会使它不得不担任它至今力求避免担任的角色,即起主导作用的世界强国。
这些结果,事后可以看出是无可避免的,但在1940年夏天,大多数美国人对之还不十分了然。然而,他们确实感觉到美国有危险,必须迅速而彻底地重整军备。1940年5月和6月国会的行动,证明了举国上下都已承认有重整军备的需要。在这两个月中,国会和全国人民已经猛然觉醒,看出他们处境的危险。在某种程度上,美国政府和全国人民一样,也抱有安全的幻想。在德军席卷低地国家以前,它曾假定战争发展的方向将不外乎三者之一。结局可能是盟国胜利,或者双方僵持不下,通过谈判媾和。华盛顿政府曾经估计过的第三种可能性是,德国由于战争准备比较好,可能取得一些初期的胜利,但法国和英国,在马其诺防线和实力没有遭到损伤的英国舰队的保护下,将能坚持下去,直到受到美国工业的支援,能够扭转局势为止。因此美国政府假定,当西欧民主国家在军事上作出努力以阻止德意志第三帝国强行统治欧洲,从而构成轴心国对西半球的直接威胁时,美国毋须考虑直接参战,或采取非交战立场,更不需要进入交战状态。但从5月14日起,在华盛顿情况变得越来越清楚,自从战争爆发以来支配着美国政策和防务战略的这一假定是站不住脚的。德军在色当突破以后,欧洲战局的演变已经要求美国政府必须迅速改变计划和政策。美国政府在法国覆灭以前那几个星期乱纷纷的日子里所采取的行动,即在上一节里所谈到的罗斯福提交给国会的防务咨文,提出两洋海军计划以及运送武器到英国,这一切都说明了美国政策和防务战略中的新趋势和新行动。政府政策的主要宗旨——使美国为一切突然的事变作好准备,以及对反抗暴力者以非交战国的身份给予援助——已经由罗斯福在夏洛茨维尔说出。修订防务战略的计划,体现在1940年6月批准的关于扩大西半球防务的一项新的联合“陆海军作战计划虹4号”中。
为了实施这些政策,美国的武装部队和生产设备都需要大量增加。
1940年5月和6月间,罗斯福、陆海空三军以及新任命的国防顾问委员会拼命地研究美国面临的危险和因德国采用新的作战方法而有必要加以修订的各项计划。
德国在欧洲的闪电战,证明了飞机在现代战争中的重要性。总统在他5月16日致国会的咨文中和在后来的一些建议中,特别强调必须发展一支占压倒优势的强大的美国空军。他提出美国当时的飞机产量应增加二十倍,以便满足英国及其盟友的需要,并使美国自己的空军力量增加十倍。这就要求每年制造至少五万架战斗机,以及日后使美国的空军力量发展到至少有五万架飞机的战斗力。
飞机专家立即被召集到华盛顿,研究这项庞大计划的可能性以及它可能对美国工业的影响。1940年5月25日,柯蒂斯·赖特公司的副总经理T·R·赖特报告,五万架飞机的计划需要五年左右才能完成,并需要将飞机工业扩充大约百分之四百。赖特建议,鉴于需要大大扩充,此项计划应分三个阶段进行,可能第一阶段以海军空中力量五千架飞机和陆军空中力量两万架飞机为目标。
7月10日商妥的全部飞机计划是陆海军总共二万九千四百八十二架,其中将近四千架已经定了货。最后的交货日期预定为1942年7月1日。
1940年6月中旬由陆军部决定采用的经过修订的陆军计划,要求按照在二十一个月内充分动员一支四百万人的军队的规模进行生产。计划交给总统新任命的原料和工业生产顾问E·R·斯退丁纽斯和W·S·克努森,要他们根据工业生产能力对此项计划是否可行提出意见。克努森和斯退丁纽斯报告说,军火工业不可能扩充得这样快。于是决定集中力量在这个时期内装备一支二百万人的军队,一方面扩充生产设备以适应更多的要求。6月28日,白宫举行一次会议后,商定的计划要求如下:
(1)军需品中各项基本供应项目必须足以装备经过修订后的防御性动员计划的兵力(编制部队八十万人,外加预备部队四十万人),并保持这支军队处于战斗状态;(2)库存应急的(非商业性的)物品,足以装备一支增加到二百万人的地面部队,并保持其处于战斗状态;(3)制造各项设备,使生产能赶上军队以后每三个月再增加一百万人的速度;(4)制造飞机一万八千架(减去已经拨款的二千一百八十一架),并创造额外的生产能力,供陆军使用。
8月间马歇尔在参议院拨款委员会作证时,说这支地面部队——有“适当的空军并有海军支援”——是对北美和加勒比海地区防务的一种合理的最低限度的要求。他说,这支部队不足以“为我们在南美洲可能不得不做的事情提供力量”,但他也说不出最终可能需要什么样的力量,因为美国肩负着许多方面和在遥远地方的义务,以致必须考虑在广阔的范围内采取行动的可能性。
1940年7月10日,罗斯福要求国会再拨款约五十亿美元,以适应修订后的陆军和空军计划的需要,井执行业于6月18日提交国会的扩充海军的计划。
政府在说服美国人相信需要重整军备或者从国会取得必要的经费以满足重整军备的要求方面,没有遇到困难。对政府来说,要把这些“纸上的”军备变成实际的军舰和枪炮,却是一个困难得多的任务。和平时期的工业动员会引起巨大的困难,在法国沦陷和美国参战之间流逝的一年半中的情况证明了这一点。但是,如果美国准备毫不迟延地以战争的规模重整军备,那么很显然,就需要建立某种组织,使工业能适应防务计划的需要。至于什么类型的组织是可取的或者适宜的,则不是那么清楚。在两次大战之间的那些年中拟订的“军事工业动员计划”,曾设想了一个主要的应急机构——军用物资管理局——负责协调一切经济职能,并于宣布国家处于紧急状态之后立即成立。然而,很明显,即使总统一向愿意按照这些方针采取行动,在一个既不处于交战状态而多数人又仍然抱有孤立主义情绪的国家中,建立一个这种性质的机构,是非常不策略的。1939年8月成立军用物资委员会引起的种种反应,充分说明了这一点。
1939年8月危机期中成立了军用物资委员会,并暗示一旦国家处于紧急状态时,这个委员会将改为军用物资管理局,这件事曾引起许多批评。委员会建立的时候,消息灵通方面认为美国可能在六个星期内参战。在德苏协定签字以及日本因此受了挫折以后,美国卷入战争的危险减少了。眼前的危机已经消失,公众和罗斯福都不热中于成立军用物资管理局的计划。因此,当战争在欧洲开始时,罗斯福立即采取行动把控制权掌握在他自己手里。1939年9月8日,他宣告全国处于有限的紧急状态,同时又宣布总统办公室改组,规定“一旦国家出现紧急情况或有出现紧急情况的危险时,即应由总统决定设置适当的机构,实行紧急管理”。关于工业动员的组织计划,由军用物资委员会在1939年11月该委员会解散以前提交总统。构成此项计划的一些主张,大体上和罗斯福的主张是一致的;这个计划他以后实行了。例如,该委员会主张不要把权力集中于一个超级机构,并建议“设立少数几个机构,每个机构行使一项委托给它的战时权力,但规定各机构之间必须协调,只有在彼此之间意见不一致时,才把问题提交给总统作出决定”。该委员会建议,一些主要的计划,暂时应该在陆海军军需委员会的主持下,由政府的其他部门合作,予以推行。
1940年夏初,由于需要大幅度增加生产,罗斯福首先采取了一些尝试性的工业动员步骤。5月25日成立了紧急战备局,作为总统办公室的一种代理机构。5月28日,罗斯福宣布重新建立一个国防顾问委员会,附属于国防会议。根据1917年制定的立法,国防会议仍然作为一个内阁委员会而存在,总统可以放手把他认为合适的任何任务交给该委员会负责。同时宣布顾问委员会的七名委员名单及职权范围,新任命的紧急战备局的联络官被指定为该委员会的秘书。
形式上,国防顾问委员会是国防会议的咨询机构。国防会议由六名内阁成员组成,“为国家的安全和福利而协调工业和物资”;可是,实际上,由于国防会议暂时不出面活动,该委员会就成为总统的咨询机构。该委员会不设主席(除了总统本人),并不作为一个机构行使职权。“顾问”们各自对总统负责(通过紧急战备局),就各自专职范围内的问题提供意见。这个组织后来又得到扩充,6月27日唐纳德·M·纳尔逊被任命为国防采购协调委员,10月21日在国防顾问委员会下面设置了一个“优先配给局”,由纳尔逊任局长;该局应与陆海军军需委员会的优先配给小组委员会合作。各方商定,这样建立起来的一些防务机构,在它们的计划和行动中,应把英国、中国以及已对侵略国进行军事抵抗的其他国家的军事需要考虑在内。
从政府的观点来看,国防顾问委员会比拟议中的其他组织具有很多优点。因为它已经由法令规定,所以罗斯福不需要请国会通过立法就可以设立。在法律上,它仅仅是一个没有行政权力的顾问小组,一开始不至于会犯什么重大错误而使以后难以纠正。既然法令没有规定要为这个委员会设一名主席,罗斯福就无须在大选的年头做这种招人嫉妒的工作,去物色一个适当的人选;并且,他作为总统兼总司令,可以把对防务的控制权掌握在他自己手里。
和平时期的工业动员是一个困难问题:罗斯福必须谨慎行事,以便保持政府各部之间以及企业和劳工之间的融洽无间,它们对于各自的本位利益都是非常重视,唯恐丧失的。再则,即将到来的大选使得他有必要避免同任何一部分美国人不和。共和党人和企业家们担心政府里的新政派也许会利用紧急状态在整个工业范围内实行一种计划经济。另一方面,很多人说,征兵入伍而不同时强迫工业提供必要的武器,这是不公平的。关于“征用”工业的争论,在对“征兵制法案”进行辩论中达到严重关头,这时候有人提出修正,使陆军部和海军部两部的部长有权强迫不听话的厂商就范。最后通过的选兵法令有一条(第九节)规定,上述两部有权征用工厂,如果它拒绝优先生产政府定货或者拒绝按上述两部规定的价格执行定货命令的话。总统下令,不征得国防顾问委员会的同意和意见,不得采取强制行动。
然而,这个委员会主要是由企业界人士组成的,它体会到取得企业界心甘情愿的合作是重要的。企业家自然不愿意花大笔钱去建造新工厂,因为非常时期一过,这类厂就会没有用。主要由于国防顾问委员会做了说服工作,国会才通过立法,暂停实施限制特别利润的1934年的文森…特拉梅尔法令,并在超额利润法案中附加了宽大的分期偿还条款,该法案于1940年10月8日通过,成为法令。此外,由政府出钱买下一些工厂,租给私营企业。又使制造商能够向银行或者向金融复兴公司取得贷款。
同时,确保劳工在防务计划方面合作,显然是同样重要的。任命西德尼·希尔曼主持国防顾问委员会劳工部,就是保证劳工的利益不被忽视。希尔曼的任务是设法做到有足够的熟练劳动力来满足防务计划的需要,同时要保持工业部门太平无事——这可不是件容易事,因为企业和劳工之间存在着紧张关系,同时有组织的劳工队伍本身也有分歧。为了实现这些目的,希尔曼在7月间成立了两个小组委员会。一个是劳力补给协调小组委员会,由政府有关就业和训练机构的代表组成;另一个是劳工政策顾问小组委员会,由美国劳工联合会、产业工会联合会和美国铁路员工协会这三大劳工组织的代表组成。对合用的劳工技术作了调查登记,并征用职业学校以进行短期训练。还开展了在工厂中进行培训的计划。10月间批准了一项九千一百万美元的特别拨款,作为训练计划的经费。
1940年还采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