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庶香世家-第2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宁二太太脸色慈祥,宁三太太只是笑,沉默不语。
老夫人絮絮地关心着书香:“……住得可习惯吗?房里的下人还听用吧?”
书香一一答着,老夫人问了几句话,才露出满意的神色。
只是听周妈妈说过几次沈家七小姐的品貌性情,还没等相看,竟然忽然出了太后赐婚的旨意。老夫人之前还在担心书香会不会不合心意,现在看来,不只人长得好,行事说话也是落落大方。
到底没有辱没了宁致远。
何况沈万宏在朝中素来有清廉的名声,虽说门第不及靖远侯府,却也是清白的好人家。
老夫人抿了茶,终于放下心来。
宁夫人看着在书香身旁的宁致远,不禁笑道:“致远这孩子,今儿倒这样勤谨。”
书香看了眼宁夫人,一副高高在上的样子,对身旁的二太太和三太太几乎不屑一顾。
这样子,倒比沈大太太从前还要张扬。
书香想起之前碧萱和锦瑟说的话,宁府如今是大房袭了爵,宁夫人掌家。宁致远虽然是礼部主事,到底二房也没有大房如今这样风光。
书香微微笑着不说话。
宁致远淡淡地笑:“给祖母请安原是应当的。”不卑不亢。
二太太开口说道:“听说你喜欢读书?”
沈万宏给书香预备的嫁妆里有满满一箱子的书。
书香恭顺地答道:“闲来无事也常翻看些。”
二太太点点头:“若莲也喜欢看书,你闲了的时候也可以教教她。”
第一百一十四章 燕尔(二)
书香笑道:“三妹妹是最聪慧不过的,哪里有媳妇教导她的道理。讨教几句倒是应该的。”
三太太一直不开口,只是偶尔看书香几眼,似乎有些审视的意味,又似乎带着些许好奇。
书香说了会儿话,宁致远便带着她起身告辞:“不打扰长辈们说话了。”
老夫人也没有开口相留,书香刚刚嫁进来,房里还有许多事情需要熟悉和安排。
宁夫人只是低了头喝茶,只有二太太笑着点点头:“去吧。”
出了房,书香暗暗松了口气。除了宁夫人,其他人对她的态度还算是温和。这就让她放下不少心了。
宁致远侧过头看着书香的脸,刚刚进房前还是紧绷绷的样子,现在倒是如释重负了。他以为她年纪小会不懂礼数,没想到却是这样的进退有度。
书香不经意地迎上宁致远的眼神,微微一愣:“二爷。”
宁致远露出温和的笑容:“平日里你喜欢看什么书?”
书香有些发窘地低下头,不过是二奶奶一句话,宁致远就记住了。
人都说女子无才便是德,她还怕二太太方才问的话还有别的意思。
书香轻声答道:“山海经,有时候看些宋词。家里书不多,我也不过是看着玩罢了。”
宁致远停下脚步:“要不要去书房看看?”
书香有些惊讶地睁大了眼睛。
宁致远看着她小心翼翼的神情就觉得好笑,转身向另一个方向走去:“我的书房在这边。”
是个不大的院子,窗下种着竹子,郁郁葱葱地撑起一片荫凉。宁致远指着院子里的梧桐树笑道:“还是我小时候跟着祖父一起种的,现在长这么高了。”
书香仰头望着繁茂的梧桐树,笑道:“祖父这是希望你能成才。”
凤栖梧桐。宁致远见书香轻轻一句话就点出老侯爷的寓意,对书香的聪慧便多了些喜爱。
房里挂着几幅字画,两边的柜子和架子上满满的全是书。看着竟然像是比归无轩的还要多。书香说道:“这么多书,也不知道什么时候能看完。”
宁致远听她有些孩子气的话,不禁笑道:“大哥从小就不喜欢读书。祖父过世后,我就把祖父的书都搬过来了。还有不少是后添置的。”
书香走到架子旁依次看起来,四书五经自然不必说,还有许多书香只听说过却没见过的珍本,书香刚要伸手去拿,忽然想起来这是宁致远的书房,小手便落了下去。
宁致远替她将那本书抽了出来,放在她手里:“这里的书你可以随便看。”
书香笑着接过来:“二爷在礼部做事。自然是博览群书,我不过是闲来无事翻看而已。”顿了顿又说道,“只怕也看不了多少。”
她已不在是闺阁中的小姐,往后要管着房里的事,哪里还有那么多的时间。
宁致远像是猜到了她的心思,说道:“房里的事你问绿云就可以了,回头我会吩咐她的。”
这是要帮她树立威信吗?书香微微笑了起来,他这样睿智细心,往后相处起来也会容易得多。
书香应了:“那就有劳二爷了。”
宁致远拿着一本书翻看着,眼角却看着书香。她就这样落落大方的应承了下来。难道都不在意他房里的那两个大丫环吗?他想起香竹早晨那副不自在的模样。
香竹的心思他并不是不知道,虽然收几个通房丫环并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只是他大哥是那样一个名声在外头,他在这些行为上就格外的检点起来。这是一个原因。另外。他从小读书用功,心气自然也高了不少,便立意要寻个贤良淑德,才貌双全的女子,因此身边服侍的丫环他便不肯轻易看得上。绿云和香竹是从小服侍他的,绿云稳重老实,香竹活泼可爱,他便更倚重绿云些,尽管二太太也曾经露出过将绿云或香竹开了脸的意思,他却都婉言拒绝了。
身旁的书香看书看得十分认真,似乎沉浸在书里的意境中。
外头传来小丫环的声音:“二爷,二奶奶,安清县主来了,说给二爷和二奶奶道喜呢!老夫人请二爷和二奶奶去上房。”
书香放下书,露出欢喜的神情:“是县主来了?我好久没见过她了。”
宁致远看着书香高兴的样子,将书放回书架上,笑道:“你和安清县主关系很是要好吗?”
书香略带羞涩地笑:“曾经见过几次面。”
宁致远却也并不深究,拾步向外走去:“走吧。”
*
老夫人和宁夫人笑着和安清县主说话:“……这样热的天,还劳烦县主大驾。”
安清县主穿着桃红彩绣牡丹纹春衫,说道:“我和二奶奶在闺中就是好友,亲自来道贺也是应该的。”
宁夫人脸上带笑,心里却是不以为然。沈书香不过是个庶出,门第又不高,怎么会有安清县主这样的好友。安清县主也曾经给宁若霞下过帖子的,怎么没听宁若霞说过安清县主和沈书香走得亲密。
想到这里,宁夫人吩咐丫环道:“去把二小姐和三小姐叫过来,给县主请安。”
安清县主笑道:“夫人不必客气。”
宁夫人微微一怔,安清县主这样说,那就是说这次来只是为了沈书香。那个沈书香什么地方好,竟然得了安清县主的喜欢。
老夫人听了这话也是有些诧异,听到安清县主忽然来访就已经很出人意料了。宁家虽然是公侯世家,和定国公府却也没有那么交好,能达到让安清县主亲自来贺喜的地步。难道安清县主这次来真的只是为了沈书香?若是这样,这个二孙媳妇倒真得让老夫人刮目相看了。
能让安清县主如此重视的人,自然不会是等闲之辈。
正说着话,书香已经到了,身后还跟着宁若霞和宁若莲。三人进房便给安清县主行礼,安清县主说道:“快起来,咱们从前也常在一起说话的,不必拘礼。”
老夫人和宁夫人不动声色地看着书香。
书香说道:“好一阵子没见到县主了,县主还好吧?”
安清县主笑道:“你还说呢,这些日子你不出门,我连诗社都懒得开了。回头可要认真罚你。”
老夫人和宁夫人暗暗交换了一个眼色。看来安清县主和书香确实十分熟悉,说话都这样亲近。
书香和安清县主说着家常话。宁若霞和宁若莲立在书香身旁只是微笑,宁夫人也觉得有些插不进嘴去,坐了一会儿便笑道:“这样坐着说话也没意思,后院的牡丹花开得好,不如请县主移步去那边赏花。”
老夫人看了宁夫人一眼,虽然宁夫人一向是被奉承惯了的,但客人毕竟是安清县主。安清县主此次前来是给了二房面子,宁夫人就这样说出来,明摆着是不愿在一旁陪坐。若说是赏花,定国公府什么花没有,还巴巴地跑到靖远侯府来赏花。
安清县主却笑道:“也好。”说着站起身来,老夫人忙命丫环婆子跟着陪侍。
宁若霞大概也是觉得宁夫人说话太过直白,出了房便笑道:“母亲大概是怕咱们在一块儿说话,她们在跟前不方便。”
书香垂下眼帘不说话,宁若霞虽然是想替宁夫人遮掩,只是也太过欲盖弥彰了。
安清县主微笑道:“宁夫人是个细心的。”
这话说得颇有深意,书香和宁若霞也不好接口。
书香笑着岔开了话题:“我昨儿刚进府,还没逛过花园子呢。今儿倒是借了县主的光了。”
安清县主笑道:“你呀,就知道讨巧。”
说笑了几句,方才的事情便揭过不提。
靖远侯府的花园比沈府的要大得多,还特意圈出一片水池来,种了满池的莲花,正值炎夏,莲花层层盛开,十分好看。安清县主不由得停住了脚步:“这里就很好。”
宁若霞就命跟着的丫环取桌椅来。
书香与安清县主指点着湖中的莲花,安清县主笑着携了书香的手:“我看那边的莲花开得更茂盛些,你随我去看看。”
这是暗示宁若霞和宁若莲不要跟上来。
宁若霞只得笑着应道:“县主和二嫂当心些,不要滑了脚。”
安清县主和书香离了众人,安清县主看了看身后,悄声道:“你那个小姑子说话倒是有趣。”
书香抿着嘴笑:“还请县主多多包涵。”
宁若霞是大房的小姐,有宁致达那样的大哥,便也很少出门,自然不大会说话。
安清县主摆了摆手:“我也不过是来看看你怎么样了,别人说什么我又怎么会在意。”
书香心底涌上一阵感动来,低声道:“多谢县主关怀。”
安清县主指着池中的莲花笑道:“莲花是花中君子,也不知你家二爷是不是君子?”
书香羞赧地笑道:“县主取笑了。”
安清县主笑着拉过书香的手:“怎么,出了阁就忘了我这个媒人?”
书香一脸惊诧地抬起头来:“县主……”
安清县主的脸上带着笑,亮晶晶的眼睛眨也不眨地看着她。
第一百一十五章 燕尔(三)
她一直不明白为何太后会忽然给她赐婚,思来想去也只能认为是宁夫人进宫去求了太后。可是一来她只是沈家庶出的小姐,即使是宁家想和沈家结亲,又怎么好惊动太后?二来她这次见了宁夫人,也觉得以宁夫人的样子,不像是会为二房做这样多打算的人。
那到底是为何,书香一直想不明白。
难道是安清县主……
可是安清县主又怎么忽然为自己去求太后了?
安清县主看着书香疑惑的神情,笑着说道:“方三小姐都和我说了。我想你母亲那样容不得你,只怕也不会给你寻一门好亲事,恰好你和宁二爷有缘分,我也不过是仗着和福宁长公主要好,才去太后跟前求了个恩典。”
书香听了,不禁眼中含泪:“书香何德何能,竟然劳动县主和长公主替书香担心。”
安清县主轻轻拍了拍书香的手臂,说道:“我和你这般要好,怎么能眼睁睁看着你许给门不当户不对的人家?靖远侯虽然名声不大好,可是我问过我父亲,宁家二爷却是个性子温和的,做事也稳重。否则我也不会这样上心。”
书香没想到她的婚事竟然会有这样多的波折,想起安清县主替她考虑得如此周到,不禁心里又是感激又是欢喜。
安清县主又嘱咐了书香几句,这才笑道:“咱们也出去吧,别让你两个小姑子等急了。”
书香笑着和安清县主走了过去。
*
书香面色沉凝地坐在房里,锦瑟和碧萱两人将打听到的消息说给她听:“……绿云和香竹是平日里在二爷跟前服侍的,另有四个小丫环和四个粗使婆子。跟着二爷身边的两个小厮是长兴和长旺。”
书香点点头,说道:“你们这两日瞧着,那个绿云和香竹都是怎么样的?”
外头的人倒也罢了,这个绿云和香竹是宁致远跟前的人。态度又不明朗,虽然表面对书香是恭敬着的,却明显保持着距离。
碧萱说道:“绿云是家生子。老子娘都是在二太太跟前当差的。二太太喜欢她稳重大方,细心妥帖,二爷房里的事都是交给她打理的。”
这么说绿云是个得脸的大丫环。既然二太太喜欢,大概是已经开了脸了吧?只是二太太也没有和书香提过。书香更不能直接拿这话去问二太太和宁致远。
书香暗暗记在心里。
锦瑟说道:“香竹是从小打外府里买过来的,本来是在老夫人跟前做事,老夫人喜欢她言语活泼,做事伶俐。就赏给了二爷。”顿了顿又低声说道:“下面小丫环都说香竹伶牙俐齿的,天天没事儿就在二爷身边卖弄。二奶奶可要留心些。”
书香想起香竹那双冷漠疏离的眼睛,带着隐隐的妒恨。
既然是老夫人赏下的,自然又比别个不同。在房里张扬些也情有可原,只是若是这丫头心里有什么歪念头,书香可容不得她挑唆使坏。
碧萱又说道:“听说二爷平日里喜欢吃甜食,我已经嘱咐寻冬这回多做些蜜饯了。二爷平日里忙,晚上常常不能按时吃饭,院子里西北角有个小厨房,是特意给二爷预备的。”
书香微笑着说道:“你们打听得倒细。”
不过才两天的功夫,竟然就能打听到这么多的消息,看来这两个丫环是真的成熟了不少。
锦瑟笑道:“都是二奶奶调教得好,就算我们是块木头。跟着二奶奶也学机灵了。”
书香忍不住笑,又问道:“你们这几日怎么样,过得可习惯么?”
碧萱说道:“多谢二奶奶关心,我们都很好。那个双兰倒是个有眼色的。凡事都想得周全。”
书香想起那个一脸热情的小丫头,这几日上房的事都有大丫环打理,想必双兰见插不下手去,就上赶着笼络起锦瑟和碧萱等人来。
锦瑟和碧萱能这么快熟悉宁致远房里的情形,这个双兰大概是功不可没。
书香拿起书来,说道:“既如此,就赏她两串钱买果子吃。”
锦瑟笑着上前给书香换了茶:“只怕她的心气可不在这两串钱上头。”
书香笑而不答。
碧萱说道:“二奶奶早些歇着吧,明儿还要回门呢。”
书香看着已经漆黑的天色,不由得有些担忧起来。碧萱察觉到了书香的怅然,说道:“二爷也快回来了。”
下午忽然有人来请宁致远,像是有急事的样子,宁致远匆匆交代了她几句就出了门,到现在还没回来。
书香说道:“我不累,你们先下去吧。”
锦瑟和碧萱知道书香的性子,虽然温和,骨子里却有一股子倔强。知道劝不动书香,只好悄悄退了出去。
*
到了戌末,才听见小丫环的声音:“二爷回来了。”
书香放下书站起身来,宁致远进了房,见书香迎上来,脸色才缓和了下来:“你怎么还没睡。”
书香淡淡地笑道:“还不累。怎么,外头下雨了么?”
宁致远的外衫上有几点水滴的印迹。
宁致远说道:“刚落了几个雨点。”
绿云看了眼没迎上前的锦瑟和碧萱,便上前来服侍宁致远更衣。
书香望着绿云露出一抹微笑。
宁致远换了衣裳出来,说道:“你用过饭了没有?”
绿云低着头退了下去。
书香说道:“下午吃了几块绿豆糕,还不饿。二爷可用过了?”
宁致远挽起袖口来洗了手:“还没有。”
书香叫锦瑟将小厨房里的晚饭传进来:“也不知道二爷什么时候回来,我就吩咐小厨房那边一直热着。”
宁致远看了眼书香,新婚才几天他就这么晚才回来,书香一点儿怨色没有,还张罗着给自己留饭。而且,连问都没问一声儿。到底是心地宽和还是并不在意?
书香亲自给宁致远布下碗箸。
下午就出去了,戌时末刻才回来,竟然都没有在外头用饭,可见是要紧的事。宁致远忙了半日,她应该让宁致远好好休息,这才是做妻子的本分。
何况若是有什么话,他想告诉她的,往后他自然会说。若是想要刻意隐瞒,追问又有什么用处。
宁致远拉着书香坐下:“你也陪我吃一点儿。”
当着一屋子丫环的面,书香的脸倏地红了,她不着痕迹地抽回了手,坐在宁致远的身旁。
宁致远看着书香微红的面庞,终于露出一抹笑容。他就知道书香一直在等他回来,晚饭也不曾吃过。
他曾经很期盼过这种场景,不再一个人孤单地吃饭,无论走多远,回来得多晚,都有一个人一直在等着他回来。
可是当真拥有这一切的时候,他却忽然觉得这样的不真实。
灯下的书香温柔娇俏,美得像是画中人。几乎让他忘了白日里的疲惫。
书香被宁致远看得羞赧起来,给他盛了汤,低声道:“二爷半天没吃东西了,先喝点儿汤吧。”
宁致远笑着拿起了银勺。
*
沈老太太拉着书香的手怎么也看不够,像是几年没见了一样。
沈大奶奶笑道:“七姑奶奶真是越来越俊俏了。”
沈老太太听了这话看向宁致远,温和守度,知书达理。又见书香虽是神情羞涩,眼睛里却透着喜悦幸福的光芒,这才彻底放心下来。
宁致远坐了一会儿便起身告退,沈老太太知道他要去拜见沈万宏,便命丫环带了他宁致远过去。
沈老太太看着书香笑:“你父亲见了一定高兴。”
书香抿着嘴微笑,这说明沈老太太对宁致远还是很满意的。
没有外人,沈老太太就问道:“宁家的人对你怎么样?”
书香说道:“老夫人和二太太对我都很好,三太太很客气。”
沈老太太微微眯起眼睛,宁夫人呢?怎么书香却没提起宁夫人。
书香顿了顿才说道:“前天安清县主去宁府了,宁夫人还让我陪着赏花呢。”
沈老太太略一思量便察觉到了其中的意思,安清县主与书香交好,特意亲自去宁府贺喜,也算是让书香初到宁府便有了不少脸面。可是宁夫人却连相陪都不陪,直接让书香陪侍安清县主。
虽然书香和安清县主的私交好,但是毕竟是刚过门的新媳妇,怎么一家之主的宁夫人就这样放心把安清县主交给书香?安清县主毕竟是有朝廷诰命的人,宁夫人这样也太不给定国公府面子了。
沈老太太想起前几日听说的流言。皇上即位才不多久,皇后正在着手培养自己的势力,宁家大房便是皇后那一派的。而书香是由太后指婚给宁致远的,太后与定国公府的嘉阳大长公主关系亲密,安清县主自然是太后那一派的人。太后给书香指婚的原因沈老太太一直猜不明白,到底是太后是想因此拉拢宁家,还是想在宁家培养自己的势力?
无论是哪一个原因,宁家大房的宁夫人只怕都已经认定,书香是太后塞给宁家的一个眼线。
若是这样,书香往后在宁家的日子可就步履维艰了。
沈老太太看向书香目光颇有深意:“……既然已嫁做人妇,往后你可要多勤谨小心些。”
第一百一十六章 提防(一)
书香听了沈老太太的话,不知怎么心就往下一沉。
不知怎么她就想起昨日宁致远忽然被叫走的事情来。若不是十万火急,怎么会在这个时候忽然叫宁致远出去。宁夫人对她始终又是冷冰冰的态度,偶尔说上几句话也常是暗藏刀锋。
她一开始也想不明白,宁家大房已经袭了爵,正是风光的时候,为什么会对二房还如此疏离提防?若说是宁致远对大房的地位有什么威胁,可是宁致远现在也不过是个正六品的礼部主事,又怎么会让宁夫人如此警惕?
若不是因为爵位和银钱,那就应该是朝廷中的党派之争。
书香暗暗蹙着眉头,这可就不是她能了解的了。
沈老太太见书香有些担忧,便安慰她说道:“只要你婆母对你好就行了,别的事你也不必理会。”
书香笑着应了。是啊,就算是她理会了又能怎样,难道凭她的力量能改变或是影响什么。只有平日里多加留心,免得当真有一天事到临头了,一点儿防备也没有。
书香和沈老太太闲话了一会儿,说道:“祖母保重身子,我去看看母亲。”
沈老太太说道:“早上你大姐回来了,这会儿大概也在春晓苑。”
这是提醒书香,这时候过去只怕是不方便。
玉香每次回来都会和大太太说上半天的话,如果书香此时过去岂不是没眼色。
书香笑着点点头:“那我就叨扰祖母一会儿,只要祖母别嫌我聒噪。”
沈老太太笑道:“你呀,就是一张嘴。回头哄得你婆母高兴才是真的。”
说到这里,沈老太太想起一件事来,就叫了采霜过来:“前儿收的那两瓶山参蜜浆,你拿来给七丫头带回去。”
书香忙说道:“祖母留着滋补身子吧。给我们做什么。”
沈老太太笑着拍了拍书香的手:“也不是给你的,让你给你家老夫人和你婆母带回去。你今儿回门,哪能让你空手回去。”
书香心生感激。柔声道:“多谢祖母了。”
沈老太太说道:“你好不容易回来一次,去看看冬莲吧。她服侍了我几年,又服侍了你父亲这么多年。也着实是辛苦了。”说着脸色却黯淡了下来。
书香心头一颤,难道是大姨娘的病势沉重了?
有了这个念头。书香便有些坐不住了,沈老太太也不留她,叫小丫环跟着去了姨娘的院子。
大姨娘见了书香吓了一跳,赶忙要起身:“我的姑奶奶,你怎么来了。”
书香上前拉住大姨娘的手,只觉得大姨娘似乎又比几天前瘦了一圈,手上的骨节都暴露了出来。书香焦急地问道:“姨娘这是怎么了,前几日还好好的,怎么几天不见,反而又病成了这样。”
大姨娘勉强笑着,眼里却渐渐涌出泪珠来:“我倒不妨事的,姑奶奶怎么样?宁家人对你好不好?”
书香鼻子微酸,眼圈也红了起来:“姨娘好好养着吧,我好得很。”
大姨娘这是心疼书香出嫁,又担心书香嫁过去受委屈,本就病着的身子才越发沉重了起来。
听了书香的话。大姨娘才露出放心的笑容来,眼睛却不自觉地向门口瞟去:“姑爷今天也回来了吧?”
书香知道大姨娘很想看看宁致远,可是大姨娘病着出不去,宁致远又不能进内院来。
书香握住大姨娘的手。低声将宁致远的样貌性情说了,大姨娘关切地问道:“……那姑爷身边的丫环,你有什么打算?”
大姨娘做了一辈子姨娘,最是知道其中的利害关系,很担心书香降服不了宁致远身边有头脸的大丫环。
书香微笑着示意大姨娘放心:“他是有分寸的。”
大姨娘看着书香还带着些稚嫩的脸庞,担忧地说道:“姑奶奶可不能掉以轻心,这男人的心啊,最是不定性。何况那两个丫环在他身边时间长了,可比姑奶奶知道姑爷的心思。”
大姨娘想起沈万宏来,这样清廉诚实的人,家里还有大太太那样刻薄的妻子,不也是又娶了六个姨娘,何况宁致远还这样年轻。
书香说道:“姨娘难道对我也不放心。”说着笑了起来。
大姨娘想了想,书香毕竟是太后亲自指给宁致远的,想来宁致远碍着这层关系,也不敢乱来。这才稍稍放下心来。
书香安慰了大姨娘好一会儿,小丫环来催书香:“七姑爷在前院等着七姑奶奶呢!”
书香有些不舍地起身,又嘱咐小荷好好照看大姨娘,这才出了房。
宁致远坐在前厅喝茶,见书香出来便站起身来,书香勉强地露出一个笑容来:“让二爷久等了。”
宁致远敏感地察觉到书香的低落,想起方才丫环说书香去看了大姨娘,难道是大姨娘那边出了什么事?
书香打发婆子去安排回去的事,宁致远见书香似乎不想说,又是在沈府,便也不方便问。
少顷婆子便来回话:“七姑爷,七姑奶奶,车马已经备好了。”
书香点点头,忽然想起一件事来,忙叫那婆子回来,递给她一锭银子:“我回来地匆忙,没顾得上。你拿着去给大姨娘买些果子和糕点送去。大姨娘喜欢吃雪山梅和栗子糕。”
宁致远在身旁看着书香愁忧满面的样子。
书香是庶出,这个大姨娘应该是书香的亲生姨娘吧?只是,书香为什么会是一副心事重重的样子?
*
书香和宁致远给老夫人行礼:“祖母。”
老夫人说道:“回来了,家里都好吧?”
书香恭谨地回话:“多谢祖母关心,家里都好。”
宁致远看了书香一眼。长长的睫毛盖住了眼睛,看不清神色。
当真是一切都好吗?若是如此出门的时候为何一直心神不宁。
老夫人倒像是不大在意这些,说了会儿家常话就说道:“这几天热得很,我吩咐厨房做了百合莲子甜汤,去去暑气。晚上你们都留在这儿用饭吧。”
书香笑着应了。
老夫人这是想让书香认认宁家的人。
宁府虽然三个房头一起过活,好在人丁却不多。大房的靖远侯宁致达和三爷宁致连,大小姐宁若云已经出嫁了,二小姐宁若霞书香是见过的。二房除了宁致远便只有一个三小姐宁若莲。三房那边是四爷宁致选和五小姐宁若薇。
四个兄弟中只有宁致达和宁致远成了家,宁少夫香还没有见过。
书香一边思量着一边笑着向老夫人告退:“还要去娘那里。”
从娘家回门回来,自然也该去二太太那里禀一声儿,老夫人点点头。
这个二孙媳妇果然是个懂礼数的。
二太太正在房里和一个打扮齐整的婆子说话,那婆子见书香进了房忙笑道:“二奶奶。”
书香见这婆子举止打扮不俗,便知道是二太太身边得脸的人,只是不知怎么称呼,二太太说道:“这是曹义家的。”
书香便笑着点头回礼:“曹妈妈。”
曹妈妈心头一喜,这个新二奶奶倒是和气的。
书香让锦瑟将山参蜜浆拿上来:“给娘滋补身子的。”
二太太笑道:“难为你们还惦记着我。”叫过丫环来收了进去,又细细地问起沈老太太的身子来:“听说沈老太太腿脚不大好。”
书香答道:“最近天气热,倒还不妨事。”
一副小心翼翼的样子,二太太见了心【文。】里有些感叹,到底是【人。】庶出,行事总是恭【书。】顺的样子。想到这里【屋。】便更亲切了:“……房里有什么事只管过来和我说。”
书香忙笑道:“谢谢娘,倒也没什么。”
说了会儿闲话,便有小丫环过来请二太太和书香等人过去:“老夫人那边要传饭了。”
二太太带着书香去了老夫人那里。
书香进房与众人见了礼,见宁若霞,宁若莲已经到了。西边窗下坐着一个低着头的女孩子,看身量像是十二三岁的样子。书香进房她只是抬头看了一眼,见书香看过来就急忙低下了头。
这位就是宁若薇了吧?
书香正思量着,一个身着宝蓝古香缎衣的少年上前来施礼:“二嫂。”
书香刚要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