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在重生的日子里-第4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于是苏锦便与许承周商量着要不要换一处大一点的宅子,方便以后孩子们长大了娶亲生子。许承周虽然觉得现在设想两个男孩子娶亲生子,早了点,但是同意了苏锦的说法,便让刘管家留意京城有无地段不错,更大的宅子。
刘管家打听了半个月后,回禀说,“目前京城地少人多,地段好的宅子要么太大了,要么跟现在这处宅子差不多大,一时半会也找不到合适的,不过咱们家隔壁的余家最近要回老家,要把宅子卖了,不如我们买下来,打通了,这样又不用大动干戈搬家,又可以扩大一倍宅子。”
苏锦和许承周都觉得这个法子最好,隔壁余家的宅子跟许府格式大小都差不多,而且余家人都不错,只是余大人如今致仕了,儿子在老家附近当父母官,女儿也嫁到了外地,两个老人家也想落叶归根,便想着将京城的宅子卖了,回老家买些田地庄子养老。
苏锦和许承周意见一致后,立刻派了刘管家上门与余家的管家谈,余家一向与许家交好,见许家愿意出市价买下自己的宅子,虽然也有其他人家提出了更高的价钱,但是想着许大人如今官途亨通,将宅子卖给许府,也算是为自家孩子们结个良缘,于是两家很快就达成了协议,余家那处宅子正式在清明节前卖给了许家。
余家的人赶着在清明节前回老家,还能赶得上祭拜,所以三月的时候,苏锦就拿到新房子的地契。苏锦特意去余家看了一遍,又在心中盘算了一番,便决定,打通两家的花园,将花园扩大一倍,以后休闲娱乐的地方也多了很多。祠堂移到最西边的那处大院子。
两个宅子合并后,外院了多了一倍地方,可以隔出两个两进的院子,给浩哥儿和斌哥儿住;再隔出两个一进的院子作为外院的客院。在内院,隔出两个三进的院子,准备以后给浩哥儿、斌哥儿娶亲用。在后花园建造一个两进的院子,给朵姐儿住。内院还有两处客院,一处唱戏用的院子。
如此在心中有了个大体蓝图后,便让刘管家请了一位曾在工部做过的有名匠人帮忙做了设计图。打算过了清明后,就开始动工,争取秋天的时候能够完工。
第一百三十五章 绣庄
收费章节(16点)
第一百三十五章 绣庄
菁华公主得知消息后,兴致勃勃地带着霞姐儿上门来参观了一遍许府隔壁的宅子,“我们家羽哥儿最近被我父皇召进宫中读书,每天早出晚归的,瘦了整整一圈,偏偏我母妃说,男孩子就应该从小受点苦,以后长大了也多点防身的本事。”
苏锦觉得皇贵妃崔氏说得对,其实家世越好的孩子越要好好教养,不然极其容易养出纨绔子弟来,苏锦有时候都会担心自己的儿子长大后会不会成为那种眼高手低的人“我觉得皇贵妃娘娘她说得极对,孩子们总要长大,然后自己出门闯荡去的,不让他学多点本领只怕日后会吃更多的苦。”
菁华公主怅惘地说,“其实这些道理我也懂,但是自己的孩子,总想着把最好的东西给他,自然也看不得他受苦了。我就不相信,你们家浩哥儿年纪小小的,天天要一大早起来练武,你就不心疼。”
苏锦的确是心疼的,但是正因为自己是母亲的身份,就应该鼓励自己的孩子们说到做到,所以她每天都从饮食上尽量满足浩哥儿的营养需要和口味需求,但是从不会跟浩哥儿说,“如果觉得辛苦,咱们就不学了这个了”这种话。
许宅与新买到的宅子,已经在外院那里开了一个门口相连,方便出入,菁华公主跟着苏锦看了一圈新买的宅子后,喜滋滋地说,“如果两个宅子合并起来,你们家挺大的了,以后来你们家玩,有更多地方可以玩了,还可以让霞姐儿在你们家住上几天。”
苏锦哭笑不得,知道菁华公主还在算计着娃娃亲“这话说得,难道以前她要住下,我们还找不到厢房给她住吗?”
菁华公主撇了撇嘴,“我们霞姐儿要住,肯定要住三进的客院了。”苏锦笑着说,“我家就算扩建了,也没有三进的客院呢。”
菁华公主勉为其难的说,那如果是在后花园中的,二进的院子也可以勉强接受吧。朵姐儿好奇地问,“公主姨姨,你要来我们家住吗?你们家不是比我们家更大吗?”
菁华公主捏了捏朵姐儿肉呼呼的脸蛋,“如果公主姨姨来你们家住,你欢迎吗?”朵姐儿纠结了半天,才回答,“娘亲说我会有自己的院子,如果您来我们家主,我就把我的院子让给你住吧。”
这一番话,把菁华公主高兴得立刻抱起朵姐儿说,“真是乖乖不得了,干脆以后做我们家媳妇好了。”说完便往苏锦挤眉弄眼的。
苏锦瞪了她一眼,示意她不要再乱说了。又怕朵姐儿这个好奇宝宝,真的会继续就着“媳妇”这个话题问下去,便赶紧把话题岔开了,“秋水山庄那边,我想把它改成一个绣庄。”
菁华公主十分惊讶,“啊?现在生意不好做吗?为什么要改为绣庄呢?绣庄也用不了这么大的地方呢。”
苏锦笑着说,“山庄的生意挺好的,但是我早已经让叶管事暂时停止再接订单了。我是觉得把庄子租给别人总是意义不大,而且自己家的人想进去都不是那么方便了。我手头有几个手艺不错的绣娘,只留在家中针线房中,有点可惜了。我打算让人去江南招募一些绣娘过来,把秋水山庄弄成绣庄,一来可以卖绣品,二来可以开个绣校。”
菁华公主越听越感兴趣,“听起来挺有意思的,一定要算我一份,特别是这个绣校,我更加有兴趣了,要是父皇、母妃知道了,准会赞我一回,不再说我整天无所事事乱逛了。”
苏锦正有拉着菁华公主一起做的意思,有了她撑腰,到时候同行即使有所不满也不敢使什么阴招。
如今不论南北,绣校还没有,但是日后不排除触觉灵敏的商人会有跟风之作。苏锦之前已经做过调查,如今京城出名的绣品铺子也有十间八间,其中有两间是有绣庄在背后供货的,但是这两间绣庄都只是供货用,不是绣校。在苏锦设想中,秋水山庄足够大,一部分拿来做绣庄的供货点,一部分拿来做绣技学院,这样只要对绣花感兴趣的任何人都可以去绣庄学习或者干活。
其实民间有许多绣技出众的人,被埋没着,只要苏锦的绣庄提供这么一个平台,所有绣娘都可以凭借自己的手艺在绣庄干活,出色者就有机会成为绣庄学院的先生,地位得到提高,而且再也不用每日辛苦做绣品。
有钱人家的女儿可以送到绣庄学习各种绣技,平常人家,甚至贫穷人家的女儿,如果交得起学费,也可以入学院学习;如果交不起学费,也可以去学习,但是学成后,必须替绣庄工作至少五年,这个概念有点像现代的贷款读书,没有钱还贷款的,就必须留在绣庄干活几年来作为学费了。
菁华公主听了这个设想后,思考了一会,便从东家的角度提出疑问,“如果别人也开了绣技学院,高薪把我们的先生们挖走,该怎么办呢?你可别太指望我这个公主身份呀,商人无利而不往,到时候如果真的有人这么做了,我又不能见一个杀一个的。”
苏锦笑道,“不用这么血腥的法子,我们有两个法子,一个是跟绣娘签活契,一签至少十年,成为学院的先生,至少签十五年,如果十五年期满继续留在绣庄,只要她不主动提出离开,绣庄可以继续与她续约,并且可以在她年老体弱的时候侍养她。但是如果她约满后选择离开,或者中途要求赎身解约,以后绣庄不会再接纳她。”
苏锦补充说,“当然男的也可以,只要绣技出众。”
菁华公主奇道,“还会有男的吗?”
苏锦笑了,“天下之大无奇不有。如果真是有这样的男人,又不被社会认可的,我们收留他们,他们一定会用心回报的。你别忘记了,在技艺方面男的往往比女的更加优秀,比如说琴师、画家、厨师,这些都是男的大家多。”
菁华公主想了想,觉得苏锦说得对,便佩服道,“我看你越来越有商人的味道了。看来跟你一块做,是对的。”
苏锦继续跟她讨论,“到时候我七你三,绣庄的事务我们可以商量,但是遇到重大决定,如果我们意见不统一,我说了算,不然争吵不休于事无益。”
菁华公主乐得做甩手掌柜,“行,需要我做什么就跟我说。”
苏锦盘算了下,“具体章程等我慢慢定下再给你看,大概就是需要你投入一些钱,然后定期露面下,再有就是你帮忙找从宫中出来的擅长绣技的人,我打算让他们来坐镇绣庄,这些会长期需要。”
菁华公主点了点头,“这些都好办,我保证定期将这些人带到你面前,让你挑选。”
两人说好就开始行动了,菁华公主入宫去找皇贵妃和太子妃,跟她们说好,如果宫中有绣技出色的宫女被放出去,要先让人通知她一声。
皇贵妃和太子妃都觉得这个主意不错,其实被宫中放出去的宫女,将来的生计问题并不是十分乐观的,如果多了这么一条路,也算是全了皇宫的贤名。
苏锦则派了陆庆家的去秋水山庄,与叶管家一起整理山庄出租的收尾事宜,等待清明节后,有空之后,苏锦再做具体的安排。
清明节的时候许承周特意请了三日假,回家拜祭母亲秦氏。
第一天上午许承周带着浩哥儿、斌哥儿在家中祠堂,苏锦带着朵姐儿在祠堂外面做了简单的祭拜。中午吃完午饭后,为了赶时间,带上孩子们坐马车直奔京郊的庄子。虽然这处庄子比较靠近京城,但是也一直走到掌灯时分,他们才能到达庄子。
第二天天未亮,苏锦就起来让厨房做好拜祭用的酒菜,然后带着孩子们一起吃了早饭后,就准备出发了,这时候还没有到亥时。
其实去秦氏坟前并不是很远,坐马车到山脚下后,大家一起步行上山,年纪最小的斌哥儿,被许承周抱在怀中。
到秦氏坟前的时候,刚好赶在吉时前。斌哥儿是第一次参加这样的活动,略显笨拙地跟着哥哥姐姐们一起做着跪拜的动作。
秦氏坟旁是许二老爷的衣冠冢,许承周在秦氏坟前跪了许久,苏锦带着三个孩子在旁边等他。
下山的时候已经是未初,虽然带了干粮和水,但是因为太累,大家都只是随意吃了点,回到庄子的时候,树儿已经让下人准备了热饭热菜,三个孩子饿坏了,把肚子都吃得滚圆滚圆的,把衣裳一换,连澡也不洗了,直接呼呼大睡。幸好之前由于担心赶路太累,所以早就计划一家人在庄子上住多一晚,再回京城。
第三天许承周需要赶回西山大营,一路上送了苏锦他们一直到京城城门那里,才调转马头,快马加鞭回大营。
如此匆匆忙忙,过了清明节后,苏锦带着孩子们,两个先生一起去了秋水别院,还带上了那年从江南买回来的曹绣娘。这几年,曹绣娘培养了好几个绣技出色的弟子,苏锦打算让她们先将绣庄组建起来,苏锦在京城本来也有店铺,她打算将其中一家占地最大的店改为“秋水绣庄”,专门卖绣庄自己设计自己绣制的绣品,大部分绣娘在秋水山庄中工作,小部分绣娘在京城工作。
至于秋水山庄,会正式分成两部分,一部分是绣庄,一部分是绣校。绣庄就安置在山庄前面几个院子中,绣校就安排在山庄后面的几个院子中。第一批绣庄的绣娘,会交给曹绣娘来负责;第一批绣校的先生,会由菁华公主安排的已经出宫的宫女组成,绣院的束脩参考谨习书院和慎思书院来设置,但是为了迎合各个不同阶层的人家的需求,规划中,世家的女儿和普通人家的女儿住的院子是不同的,跟着学习的先生也是不同的,当然先生的本事都是一样的。绣庄和绣校的名字暂时定为秋水绣庄和秋水绣校,沿用了秋水山庄的名字。
很快菁华公主也带着霞姐儿来到西山别院,苏锦知道菁华公主十分宝贝她的儿子,便奇道,“你们家羽哥儿,不过来呀,你真狠心把他扔到宫中了?”
菁华公主无奈地说,“那小子现在主意大了,说是要跟着太傅上课,死活不肯跟我来这边,驸马他留在京城看着他呢。”
苏锦啧啧称奇,“你们家驸马爷可真好,主动请缨看着孩子了。”
菁华公主眨巴眨巴眼睛,“你知道的,说是驸马爷,实际上没啥事做,幸亏他也是那种耐得住的性格,如果是另外一个宽哥儿,我可消受不起。”
宽哥儿可以说是京城驸马爷中最另类的一个了,先别说他跟公主不亲近,他与公主连个嫡出的孩子都没有,当然皇家对此也是十分欢迎,所以还不曾在子嗣方面给他任何压力,再加上楚侯府那边应该也是从政治因素出发,警戒过他,所以他与安乐公主可以说是相敬如冰的夫妻典范。
如今宽哥儿又有外室和私生子,自从他手头现银变得紧张后,现在又折腾着做生意赚钱,但是他的产业都被他爹爹或者他妻子控制着,只靠着朝廷的俸禄,实在是杯水车薪,一来没有本钱,二来别人也欺负他,所以也只是穷折腾,所以说安乐公主是所有公主中嫁得最不如意的一个。
菁华公主性格也是十分爽利,跟着苏锦在秋水山庄一边逛一边说着绣庄的规划的同时,京城那边也同时找到了好几位之前被放出宫中,后来没有再出嫁,如今也是艰难度日的旧宫女。菁华公主让人将她们送到秋水山庄。
苏锦和菁华公主亲自见了她们,发现她们都是三十多岁的女子,相貌中等,仅可称得上是清秀,但是毕竟是从宫中出来的,看得出来规矩极严,不管是穿着打扮还是举止言行都比一般的绣娘出色很多。
苏锦让她们各自在半个时辰内,做一个绣品出来,不愧是从宫中出来的,不只花样子十分巧美,绣工也是特别严谨,缺的只是民间绣娘那种飞扬的灵巧。不过苏锦相信,不同风格的绣娘才是整个绣庄和学院的最大财富。
第一百三十六章新事业
收费章节(16点)
第一百三十六章新事业
不得不承认菁华公主身边的嬷嬷眼光还是挺毒的,经她们的手挑出来的这几个旧宫女,依苏锦看来,她们的绣技都各自有各自的擅长之处,反正绣庄现在还只是创业之初急需人才,最后苏锦决定将她们全部留下。
苏锦直白地将各种条件摆出来,问这些旧宫女,如果是这些条件,她们是否愿意留在绣庄做绣娘或者先生。
这些女子离开皇宫,其实虽然说有了自由,但是除了那么一点点积蓄,从今之后一分一毫的开销都需要靠自己双手来赚取。她们从宫中出来后,年纪大了,姿色也不是十分出众,要正正经经嫁人都不容易,如果给小户人家做妾,她们又不愿意,大户人家又看不上她们,可以说是古代大龄剩女,高不成低不就。
当然她们可以做回老本行,但是京城那些世家人家虽然会请绣娘,有这方面需求的人家毕竟有限,而且竞岗激烈,不是每个人都有机会的。大部分人都是在一些家境不大宽裕的家庭,过着定期坐馆的生活,赚的钱不多,如果遇上自己长期生病,常常会就此断了收入。
如今能够在风景这么美丽的绣庄中生活,吃住都包了,每月的月钱还算合理,最重要的是,如果自己愿意,可以在这里平静过完后半生,这对于在外面自己讨生活有了更多的安全感。所以毫不犹豫地,她们每个人都选择留下听凭安排。
为了这门新生意,苏锦重新安排了手下的人,她让叶管事做新店铺大掌柜,曹绣娘专门管店铺的绣品。又从家中择了一位二等管事派去打理西山那边秋水山庄中绣庄和绣校的事务,又从旧宫女中挑了两位最为稳重的出来主管绣庄的出品和绣校的人员管理。
左小将军去了西北后,被封为护西大将军,统管甘肃宁夏的军事和与外族军事联合的事务,家眷府邸设在兰州。左夫人去了西北后,虽然西北不及京城繁华,但是一则左家的军队力量都在那里,左小将军做事更加如鱼得水;二则左夫人更加喜欢西北的感觉,所以她似乎精力比在京城时候更加旺盛,每月与苏锦都有书信来往。
左夫人有时候会在信中与苏锦讨论下西北的风光,菁华公主看后十分羡慕,一个劲儿地说,日后等两个孩子长大嫁娶生子后,就与驸马一起去游历天下。听得苏锦心中一动,菁华公主也是个人精,看出苏锦心中意动,便添油加醋,陈说一番大家结伴同行的好处,苏锦笑而不语,被逼急了,只好说,到时候再说吧,十多年后的事情了。
左夫人听闻苏锦她们要弄个绣庄和绣校,特意让留在京城的管事拿了两千两银票给苏锦,说是要算她一份,这是她这一份的本钱。
菁华公主也给了两千两银票,许承周知道后,担心苏锦本钱不够,拿了五千两银票给苏锦。苏锦本来就有店铺,干脆花钱将店铺后面的那个宅子也买下来,反正也会有小部分绣娘和店铺的人需要地方住,以及刺绣也需要工作坊。
秋水绣庄在端午节前开张了,虽然苏锦并没有刻意宣传,但是京城不少人家都知道秋水山庄的大名,得知秋水绣庄与秋水山庄的关系后,很多人都冲着秋水山庄出品的这个名气而去。
更有不少贵妇人知道菁华公主也是绣庄的老板之一后,就算了为了公主的面子,也十分积极地支持绣庄生意。
宫中内务府在菁华公主帮忙搭线下,也时不时丢一些小单给秋水绣庄做,导致在短短两三个月内,秋水绣庄已经成为京城最为炙手可热的绣品店铺了。
对于新店开业,苏锦主要把精力放在绣品的筹备上,她特意准备了南北最流行的绣品,南有曹绣娘和刚从江南招募来的其他绣娘在负责,北有从宫中出来的绣娘以及从山东请回来的绣娘在负责。刺绣的花样子,苏锦还亲自审阅,有时候也会带着朵姐儿画一些花样交给绣庄的绣娘跟进。朵姐儿年纪虽小,但是画出来的花样也颇有童趣,正好适合拿来做一些孩子们的绣品。
六月的时候,绣庄的生意逐渐走上轨道,而且有着大掌柜和其他人看着,苏锦也重新将时间花在教养三个孩子上,这时候左夫人的来信中有两件事引起了苏锦的注意,第一件是说她带着孩子们回娘家的事情。
左夫人的娘家徐家是当地望族,也算是书香世家,虽然世代少出京官,但是家教是出了名的好,从左夫人行事作派的爽朗大方理性可见一斑。
左夫人提及自己回家后见到娘家兄弟的孩子们,其中特别提到她五弟那房。左夫人出嫁的时候,她五弟还只是一个七八岁的,天天拉着她的衣角抹鼻子不肯让她离开的小男孩,如今她出嫁十一年后终于有机会回娘家,她的五弟都已经娶妻生子了,娶的妻子是甘肃天水明家的六小姐,同时也是明家嫡出的女儿。如今还生下了一个宝贝儿子和一个宝贝女儿。
甘肃明家,苏锦是接触过的,当时跟着曹张氏去到兰州后,也曾经去甘肃一些有名的景点玩过,当时跟着曹家的人去别人家作客的时候,认识了明家二夫人、三夫人及明家的几个女儿。
左夫人的同胞弟弟的媳妇就是当日让苏锦留下深刻印象的是明家二小姐的同胞妹妹,明家二小姐虽然不是明家最年长的女儿,但是她是嫡出的大女儿。
明家大小姐是庶出的,虽然明家大小姐端庄大方,知书达礼。但是明二小姐活泼开朗,思维敏捷,更让苏锦所喜欢。当时跟在明二小姐身边的一个五六岁左右的女孩子就是明家六小姐,小小年纪玉雪可爱,跟她姐姐一样的性格,相信长大后也会是一个十分出色的姑娘。
当时苏锦就在心中暗自惊叹,这天地间有多少钟灵神秀,造就了这么多美丽的女子。
一想到明家两位小姐生养的子女,苏锦就忍不住真的开始替自家的孩子开始操心终身大事了,不如就替儿子找个那样的媳妇吧,或者给自己女儿找个那样的婆家好了。
苏锦便回信问左夫人是否知道明家二小姐嫁到哪里了?左夫人很快回信说,她会找机会问问五弟媳,不过很有可能五弟一家年底会进京,到时候她会让五弟媳去拜见苏锦,到时候苏锦可以跟她共叙往事的。
另外一件事说的是,令狐家的二公子不知为何要去西域一趟,路经兰州的时候,拿着令狐将军的拜帖去见了左将军和左夫人。左夫人心中十分疑惑,听说这令狐二公子文武双全,令狐家的人希望他参加科举,可以在文官这条路上走得远些,而今年秋天是三年一度的秋闱,怎么令狐二公子不好好回到京城准备考试呢?
令狐家的事情,苏锦也是有所耳闻的,令狐大公子是令狐二夫人的亲生儿子,从小就生得十分神勇,喜欢舞刀弄枪,令狐二老爷也一直悉心培养这个大儿子,想来他应该会子继父业,走上从军的道路。令狐家二房的未来应该主要是靠他来支撑了。
令狐二公子虽然也会武艺,但是更加喜欢读书,从小就不大喜欢战场,令狐二老爷也十分宠他,便给他请了名师,准备让二儿子在科举这条路上走得更远。
左夫人的疑问,令狐二公子不在家中好好读书,怎么跑到离辽东十万八千里的西北,还要去西域呢?其实苏锦心中隐约可以猜到答案,估计是令狐二公子奉了父命去找楚翘嫆,只是不知道令狐二公子是否已经知道自己的亲生母亲是另有其人呢?
其实过年的时候,苏锦是见过令狐二公子的,他奉了父命,送年礼回令狐家,又各自送了年礼给令狐二老爷的好友家中,奇怪的是,居然也有苏府和许府的份。
见到令狐二公子的时候,苏锦忍不住问他,他**对他可好?令狐二公子一笑,脸颊两边都有梨涡,十分肖像楚翘嫆,他的回答彬彬有礼,“母亲对我们一向都好。”
令狐二老爷其实也算是十分专情的人了,除了令狐二夫人外,并没有纳妾,身边的几个子女,除了令狐二公子外,其余都是令狐二夫人所出。
苏锦不知道令狐二老爷是如何对令狐二夫人解释令狐二公子的来历的,但是从令狐二公子的教养看来,也不像是被棒杀或者被捧杀的人。令狐二夫人真的如此心胸宽广,愿意帮情敌养儿子?
这些内情,苏锦又不好意思跟左夫人详细说明,只好回信表达了自己同样的疑惑。左夫人又回信说,她有闺蜜如今嫁到辽东,她已经去信问她的闺蜜,看看对方在辽东有无听闻什么事情吧。
苏锦看了左夫人的回信后忍俊不住,女人果然还是有八卦的基因的,不管是什么样的贵夫人。苏锦之前给左夫人的回信中,提到自己曾经见过她的五弟媳,还表达了自己对明家小姐的好感。
七月的时候,左夫人来信说,她的五弟秋天如果考中举人,就会进京准备第二年的会试,到时候她弟媳妇也会带着孩子们跟着上京,一来陪着丈夫一起,二来也是想着走走亲戚。苏锦决定到时候如果左夫人弟媳真的带着孩子上京了,一定要去拜访下。又说左老夫人去信抱怨了二房的那些事儿,让苏锦方便的时候去开解下她二弟妹。左夫人的原话是,二弟妹其实人也不坏,只是人太天真不谙世事了,偏偏二弟又宠着她。
左家二房最近的确有点乱,不知道金姨娘用了什么方法,居然让左家二爷将她接回二房院子来住,左家二太太天天在家里闹,康哥儿在生母和嫡母之间十分为难,左家二爷干脆将康哥儿放到左老夫人身边养,还难得地吼了左二太太一句,“有本事,你自己生个儿子出来,不然对着康哥儿哭什么呢?”
左二太太当场哭得昏厥过去,左二爷心中十分后悔,留在正房哄了左二太太好几天,才稍微消停了些。
按道理说,苏锦是不大想去左家趟这遭浑水的,但是左老夫人知道苏锦与左夫人一向亲近,自己又不耐烦与二媳妇说道理,二媳妇在京城也没有什么相熟的朋友,而且左夫人也回信说了,有事情可以让苏锦帮忙,只好派了身边的管事妈妈请苏锦去劝说下左二太太。
自己好友的长辈既然出声让自己出面,苏锦只好择了个较为空闲的日子去了左家。她先去见了左老夫人,顺便提了句,如果左夫人的弟弟一家子来京城了,麻烦通知下她,因为她想见见左夫人的弟媳妇。
左老夫人对自己大儿媳妇是十分满意的,顺带的也十分喜欢大儿媳妇的娘家人,她手里拿着一串佛珠,连声阿弥陀佛,口中祝愿徐家五爷顺利通过乡试,能来京城参加会试,“她们徐家的孩子都是极好的,就是我们家二媳妇,最是小家子气,偏偏我那儿子又被她降住了。”
苏锦想着自己去劝说,也不能两眼一抹黑,就过去乱说话了。便委婉问究竟发生了什么事情让左二太太发狂。
左老夫人叹了口气,“说起来也是我的责任,我是看那金姨娘年纪轻轻,只能一直跟着我身边,服侍我这个老婆子,自己的亲生儿子也不能多点接触,那天我让金姨娘去服侍我那喝醉酒的儿子,结果金姨娘果然是个好生养的,就这么一次又怀上了。二媳妇天天霸占着老2,也不能生出一个孩子来。我便让老2把金姨娘领回去,好好养胎。我怕二媳妇使坏,耽误了老2的子嗣,又派了身边一个妈妈去服侍金姨娘,又让老2好好约束他媳妇,不要让他媳妇去闹金姨娘,就让金姨娘安心养胎好了。”
第一百三十七章和事人
收费章节(16点)
第一百三十七章和事人
左老夫人说,“我们两个老人家还能活多久呢,不就是惦记着他膝下只有一个儿子,希望他能有多几个子女,将来也有个依靠。结果二媳妇就是个扶不上墙的,天天让人对着金姨娘指桑骂槐的,金姨娘心中不安,才回去几天,就瘦了一圈,她身边妈妈担心,就来回禀我,我就骂了老2一顿,让他去瞧瞧金姨娘。
老2去瞧了金姨娘,可能是看见人家好好一个人,没几天就被折磨得瘦了,脸色也不好。便说了我那金贵的二媳妇几句,结果就三天两头闹得不得了。我是一听见她的消息就头疼了。
我也老了,也不怕丢脸,让你帮忙劝劝,我去劝她,她只会觉得我偏心自己娘家的人,说不通。”
苏锦心中暗叹一口气,看来左老夫人是真的心淡了,寻常人家,如果遇到这种妻妾之争的事情,一般都会内部解决了算了,怎么会找外人来掺和呢。她便回答说,“我与左二太太也不熟悉,姑且一试吧。”
左老夫人想着自己大儿媳妇对许夫人赞誉甚高,在临走的时候还特意嘱咐过自己,如果家里面二媳妇闹得实在太过了,自己不方便出面调停,可以让许夫人或者菁华公主来帮忙。
自己大儿媳妇当时是这样说的,“许夫人和菁华公主都是口风很密的人,您也不用担心丢脸,咱们家这点事情,京城的人都知道了的,二弟妹的性格,我们都知道。许夫人和菁华公主都是聪明人,知道怎么劝她的。等我走后,不要断了与她们的来往,如果家里面有什么事情,可以找她们帮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