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在重生的日子里-第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这个案桌很大,众人围在桌子旁边,苏老夫人坐在中间,瑜哥儿将画展开,“我们先看这一幅,这幅画是书院的俯瞰图,是我专门爬到后山看了画下来的。”

谨习书院很大,占了山边很大的面积,依次是讲堂区、学员起居处、先生们起居处,靠近后山那一片就成了骑射练习区。

接着大家看了每个分区的具体画,敏姐儿忍不住问,“女子书院是不是也差不多是这样子呢?”

瑜哥儿想了想,“我听说比我们书院还要大,旁边还有个大湖,慎思学院的先生都是每人一个院子的,我们书院的先生虽然也是每个人

一个院子,但是据说先生住的院子面积不如她们的大,不过我也没有去过,等敏表妹去了,也画几幅画回来给我们看看。”

敏姐儿连忙应下,锦姐儿赶紧截着说,“敏表姐画的,也归我。”

大家哄堂大笑,锦姐儿一本正经地说,“这些画,我都要挂在书房中。”

苏夫人抱着锦姐儿说,“书院虽然好,不过京郊也不是没有比它们更好的庄子,下次带我们的锦姐儿去见识见识,免得对着书院就满足。”

锦姐儿跺了跺脚,“书院跟庄子有什么可比的地方呢?”

苏夫人正色说,“京郊有些庄子是有钱都买不下来的,有一个秋水山庄,娘亲年轻的时候去过,春天的时候,整座山开满了桃花、樱花、梨花、李花,漂亮的不得了。从山上还有溪流留下,到山脚附近形成瀑布,瀑布底下有水潭,住在那里才是好玩的呢。冬天的时候,那里还有温泉”

锦姐儿一听说有温泉,眼睛都亮了几度,“娘亲,是不是你上次说的,是你年轻时候一个闺蜜家中的山庄呀?”

苏夫人笑着说,“你倒记得牢,以后有机会带你们去见识下,也不知道还有没有这个机会呢。”

锦姐儿心想,难道我的八卦杂志又可以多一桩轶事了?只是不知道以前这些事情拿来八卦行不行。不管如何,一定要找机会把这个庄子的主人的八卦打听一番。

赏完书院的风景格局后,大家有对着瑜哥儿画的人物像评论一番,大家都批评瑜哥儿怎么可以这么敷衍,把每个人物的模样都画得差不多呢?除了衣服的颜色样式有区别而已。瑜哥儿则偷笑,那些都是男子们,怎么能随便画来给闺阁小姐看呢。玉姐儿她们听了,不敢吱声了,赶紧转去玩游戏。

一起又玩了几轮游戏,午宴就摆在湖边了。今年的月饼有锦姐儿牛刀小试的梅花型月饼,馅用的正宗的白莲蓉,这也是锦姐儿在前世最喜欢吃的月饼。还有栗子馅的月饼,也是她的最爱。大家试吃了她做的月饼后,都大赞一番。苏夫人还兴奋地装起几匣子月饼,让送到楚府和周府。

午宴后,大家都在湖边的水榭里面午睡。可能是从前天瑾哥儿的归来一直兴奋到现在,大家这一觉都睡得很沉,等到了下午,分了两船,到湖中戏水去了。湖里面的荷花已经谢了大部分,但是船行其中,大家还是兴致勃勃的。锦姐儿甚至觉得,应该找机会试试还会不会泅水,如果不会一定要学习。

回到岸上,就是赏菊花的时候,苏老夫人让每个孩子都对菊花交一个功课,画画也行,写诗歌也行,讲故事也行,只要跟菊花有关就算过关。苏大哥吟了一首诗,苏二哥画了一幅画,敏表姐弹了一个曲,玉姐儿背了一首赋,庆哥儿也背了一段文,锦姐儿砌了个花茶。锦姐儿砌的花茶,就是菊花枸杞茶,放了江南的菊花、西边来的枸杞、再加点冰糖、甘草,润而不燥。

苏老夫人点了“状元”,把赏赐给了苏二哥的菊花图,又大大鼓励了一番锦姐儿对厨艺的追求。大家热热闹闹地直到月上中天,夜深露重,才各自散了。

第十章 楚府

第十章 楚府

中秋节过后,苏夫人一边安排给大家做新衣裳,一边安排准备回楚候府探望自己的父亲和哥哥弟弟们。对此锦姐儿表示了极大的兴趣,

上次去外公家目睹了一起八卦事件,这次去不知道能否看到上次事件的男女主角。

自从上次去外公家后,虽然到场的有很多府千金,但是锦姐儿年纪太小了,大家都还不把她放在眼里,反倒是姐姐玉姐儿交了几个手帕交,她们还互相通信来。这次除了三个哥哥和姐姐都一起过去外,敏表姐也要一起去。

更加让锦姐儿高兴的是,自己的娘亲还跟姨妈约好,同一天回娘家。姨妈家的大表哥也回来了,也就是说,自己到时候可以见到素未谋面的大表哥。作为一个小孩子,见的长辈越多,意味着收到的礼物也越多,锦姐儿兴奋地又把自己的那些宝贝儿通通拿出来看一次,才依依不舍地放回原位。身边的丫鬟婆子们都喜气洋洋地偷笑。

鉴于自己的目标是成为低调的千金小姐,虽然锦姐儿平时努力学多点知识,但是那是为了在古代防身用的,要知道万一有一天自己忍受不了婚姻生活,和离了,那可是要能够独立生活的。

起床后,沐浴更衣梳妆,由于今天是很正式的出门拜访,锦姐儿便由得身边的丫鬟把自己好好打扮了一番。不过锦姐儿坚决拒绝了在脸上涂抹化妆品的计划,梳妆完毕,锦姐儿照了照镜子,好一个福娃呀。本来就婴儿胖的她,更加圆滚滚了。不过婴儿肥是锦姐儿最喜欢的,所以她很满意地最后检视了一番。头上还是两个小鬟髻,装饰了两个金光闪闪的扁簪;耳边垂下的头发,用红色的绳子绑着,后面的头发拢成一扎,只在头绳上面别了一个金色的蝴蝶。穿着一件鹅黄色的缎子衣裳,粉嫩粉嫩的,上到苏夫人,下到玉姐儿,都掐了她脸蛋一把,只有庆哥儿不敢上前掐她。

到了外公家,先去拜见外婆、舅妈、表哥表弟表姐表妹们,锦姐儿特别看了几眼自己那个周府表哥文哥儿。他站在武哥儿旁边,比武哥儿要高出一个头,五官偏像姨妈,文质彬彬,很像是从江南水乡走出来的人。

再去外公的书房拜见外公和舅舅们。楚侯爷五十多岁了,由于长年在边关,满面风霜,但是看得出来身体还是很好。大舅舅也有三十多岁了,是个美髯男子,与外公有六分相似,只是更加年轻。四舅舅二十多岁,还没有留胡须,锦姐儿看见了眼睛一亮,真是好相貌,正值华年,意气风发,锦姐儿已经在幻想四舅舅鲜衣怒马的样子。

二舅舅、三舅舅、五舅舅锦姐儿都见过了,但是从军队中锻炼出来的两位舅舅已经登上了锦姐儿在古代见过的美男子排行榜中。

孩子们逐一上前给外公和舅舅们请安,可能是年纪大了,而且一直在边关看到的都是粗糙的人物,锦姐儿的外公十分喜欢这几个外孙,特别是最小的外孙女,小粉团似的,锦姐儿就被外公抱在怀里说话。

“锦姐儿喜欢什么?外公送给你。”

“我想学骑马,外公,你送一匹小野马给我吧。”

“你现在才这么一点大,还不能学骑马,不过外公和舅舅都可以带着你骑马。等你大一点,外公就送你一匹小马,一定是千里马那种,到时候外公亲自教你骑马。”

“外公,你还回边关不?”

“外公老了,不回了。以后就是你舅舅和你哥哥过去了。”

“外公,我想去边关玩。”

“好,等你学会骑马了,我们到时候一起去边关探望你舅舅和你哥哥去。”

苏夫人忍不住嗔道,“爹爹,锦姐儿是女娃娃,你可别宠得她像个野小子那样。”

“我们家的孩子就缺点冲劲,锦姐儿这样最好了。”

锦姐儿十分得意地看着娘亲,苏夫人哭笑不得,只好按下不提了。

站在旁边的五舅舅怎么看都是一副花花公子的样子,锦姐儿很好奇他如今的婚事谈到了哪家的闺女,所以她时不时就看一会小舅舅。

楚侯爷早就发现她的小动作了,自己这个最小的儿子也是最不成器的,从小就不知道像谁,正事从来都不干,如今大了也是文不行武不行,庶务也管不了。听说还闹出桃色事件,毁了一门好端端的亲事。他自己很少待在家里,这个孩子的母亲原来是边关那边的人,怀孕生子后才被接回府中。那个小妾当初要死要活不肯让儿子跟着夫人养,结果偏偏把自己的儿子养成了废物一个。夫人一定是不高兴自己当初答应让小妾养儿子,所以这么多年来对这个孩子的教养不闻不问,虽然也是锦衣玉食地养着,但是与之前四个儿子和三个女儿相比,他除了容貌相似之外,性子根本没有一点像楚侯府的人。如今都十八岁了。这次回来还是把他绑到瑾习书院好好读几年书,娶个好妻子,也算对得住他了。

楚五爷心中很是忐忑,他从小就害怕这个极少看见的爹爹,这次楚侯爷回来,听闻他之前的事情,已经罚他跪了一天祠堂,直到现在,膝盖动起来还是刺痛的。沈荷入门后,还没有圆房,已经被送到翠堂庵中楚侯府专门设的佛堂中,要等他以后娶妻生子后才能出来。偏偏楚老夫人说前一桩婚事被他搅和后,暂时不宜继续议亲,要缓两三年再议,照这样看,沈荷她是必须在庵中住上五六年了。他心中对沈荷又是担心又是愧疚,但是偏偏庵中规矩很大,苏老夫人安排的人守得也严,他一直无法与沈荷取得联系,只能干着急。本来他想着等爹爹回来了,求一求爹爹,也许爹爹能放沈荷回来。结果爹爹一回来就让他跪祠堂,让他看见就胆战心惊的,哪里还敢提放沈荷回来的事情。

锦姐儿不知道这两父子心中转的那些主意。事实上,上次那个小屁孩楚宽已经找上门来,要拉锦姐儿去玩。锦姐儿一副恨铁不成钢的样子说,“我是女孩,你是男孩,有啥好一起玩的,男女授受不亲,你还是跟你的哥哥弟弟们玩吧。”

旁边的大人看她煞有其事地说着一本正经的话,都哈哈大笑。楚宽很是委屈地看着她,“姐姐们都不愿意跟我玩,弟弟们都是小娃娃。

我们一起去放风筝吧,我做了一只很大很大的大鸟纸鸢,还有一个小舅舅做的美人纸鸢。”

锦姐儿往舅舅和外公那边扫了一眼,之间小舅舅摸了摸鼻子往后缩了缩,外公直接皱起眉头了。她忍不住扑哧一声笑了,“宽表哥很厉害呀,走,我们玩去。”再让他说下去,估计外公要开始打人了。

到了后花园,才放一会功夫,表姐们和姐姐也来了,估计都是被大人打发到后花园自己玩去,大人们说大人们的事情了。

上次小姐们太多,锦姐儿没有跟表姐们好好套套近乎,这次机会难得,锦姐儿跟每个表姐都说了会话。颖姐儿作为嫡出长女,已经说了一门极好的亲事,现在就等着明年春天及笄后出嫁了。筱姐儿今年也13岁了,也说了亲事。玥姐儿、佳姐儿、清姐儿三个还没有定亲事。还有几个表哥表弟,锦姐儿见的机会少,不大熟悉。

吃完午饭后,苏夫人和周夫人都决定带着大家继续在娘家玩,在娘家吃完晚饭再回家。因此锦姐儿她们就跟着大人们在后花园玩耍,颖姐儿和玉姐儿在湖边石桌上下棋,筱姐儿在旁边观棋,玥姐儿捧着一本书在看,佳姐儿和清姐儿在钓鱼。锦姐儿带着宽哥儿在画画,两个小孩子玩得衣服上脸上都是墨汁,还是不亦乐乎。

几个年纪小点的表哥表弟也在,不过他们一直在外面跑来跑去,只有宽哥儿十分喜欢粘着锦姐儿。

大人们就坐在水榭里面喝果酒,东家长西家短,偶尔抬头看看自家的孩子在干什么,气氛很是温馨热闹。只有周夫人时不时走到锦姐儿他们旁边,指导他们画画。

苏夫人这次回娘家,也是想探探消息,因为她也要开始给自己的两个儿子和玉姐儿说亲事了。庆哥儿和锦姐儿都还小,还可以放一放。

她正在问颖姐儿说的婆家那边的人口。颖姐儿的未婚夫是京城五大世家之一的令狐家的嫡出二公子,虽然嫁过去不是主持中馈的大媳妇,但是令狐二公子十分优秀,如今已经是五品官员,将来分家,也是要做当家主母的,而且大媳妇责任更大,做二媳妇更轻松一点。不说别的,如果令狐二公子外放,作为妻子也是可以跟着过去的。

苏夫人想了解下令狐家的嫡出二女儿。瑾哥儿今年虽然十四岁了,但是一直还没有说亲事,依赖因为他十一岁的时候就跟着外公去边关;二来,白云寺的大师也说过他不宜早定亲,说他罡气太重,宜晚谈婚论嫁。而且瑾哥儿是练武的人,武功大成之前都必须保持童子之身,所以苏夫人也一直抱着观望的态度。这次她是听说令狐家嫡出二女儿,今年10岁,很慧秀得体,不论年纪和出身都很适合,但是她没有见过,想看看自己娘亲和嫂嫂们有没有好的女儿家介绍。

第十一章 九月

第十一章 九月

九月的时候,苏府发生了很多事。热热闹闹的,锦姐儿过得很是快活。

苏夫人似乎卯足劲要给儿子说好亲事,出门见了很多家夫人,有的是直接登门拜访的,有的是约好一同去寺庙上香见面的。锦姐儿虽然不是每次都跟着出门,但是心情还是受到了影响,学什么都快很多,被先生、师傅称赞了很多次。

看了一轮后,苏夫人似乎锁定目标了。不过这不是苏夫人跟锦姐儿说,是锦姐儿自己猜度出来的。苏夫人登门拜访和在寺庙偶遇了同一家闺女的几率很少,锦姐儿很快就打听出来,只有两家闺女有这个殊荣。一个是令狐家,另外一个则是近期回京述职的扬州知府家。

京城世家令狐家,锦姐儿不是很陌生;不过扬州知府就比较陌生,她使人打听了下。原来这个扬州知府黄寅,也是不简单的人物。黄家是江西当地的名门,祖上也有人在京城当过高官,至今京城还有他们家族的房子。黄寅的叔叔就是京城当今的顺天府府尹。这扬州知府回京述职,既不是住族里的房子,也不是住叔叔家,反而住在自己在京城购买的房子中。

锦姐儿暗暗咋舌,如果哥哥娶了黄家的女儿,也不错,地方官有地方官的好处。京城的世家姻亲错综复杂,生出来的孩子只怕不够聪明,一个在北边长大,一个在南边长大,在现代就是混血儿了。再说,黄家在江南和江西都有人脉,以后哥哥要是娶了黄家女儿,我以后要是有机会去南边出游,也方便呢。

且不管锦姐儿如何天马行空地想着。正房里的苏夫人也很是头大,两家的闺女、父母,她都见过了,都很难取舍。令狐家的女儿,世家出身,修养相貌堪称良配,管家能力应该也不差;但是黄家的女儿也是大方爽朗,自幼跟着父亲转了几个任职的地方,见识自然不是京城小姐们能比的。苏夫人身边的霖娘劝她与老爷商量,“夫人何不跟老爷好好合计合计?”苏夫人想想有道理,“嗯,说不定老爷心中有别的考量,还是问问老爷的意思吧。”

等到晚上,苏老爷回房歇息的时候,苏夫人把两家的情况都摆明了。苏老爷一向很尊重妻子在内院的权力,不过自己嫡长子的亲事,关系到苏家以后的兴衰,因此,他慎重了考虑后,跟苏夫人说,“优先考虑黄家吧,令狐家虽然在京城叶茂根深,但是我们两家都在京城,万一以后皇家那边有啥事,容易牵扯。黄家在南边,黄府尹又是皇上的人,对瑾哥儿来说,还是黄家好点。”

苏夫人终于放心了,“妾身明天就让我姐姐帮忙去黄家问个准音。要是准了,再安排娘亲和黄家小姐见见。不过我猜黄家小姐的脾性肯定与娘亲相投的,怎么说,娘亲也是南边长大的呢。”

苏老爷见苏夫人说得稳妥,很是赞赏,又见苏夫人因为兴奋而绯红的脸颊,不觉想起年轻时候琴瑟和鸣的各种好处,当晚与苏夫人歇下后各种缠绵不提。

第二天,锦姐儿给父母请安的时候,发现娘亲似乎年轻了几岁,父亲也是,两人之间亲密的气氛隐约可见。锦姐儿抿了嘴偷笑。

大家到了苏老夫人那边给两老请安的时候,苏夫人单独留下,跟苏老夫人嘀咕了半天,然后又出门去了周府,知道下午申时才回家。

与此同时,跟苏夫人一样马不停蹄地准备考试的齐敏,也是忙得两耳不闻窗外事。虽然她对自己的本事很有信心,奈何前世都没有试过这种考试,还是十分紧张。知道锦姐儿和玉姐儿给她做了几次模拟考试,她才慢慢心定了。

入学考试的日期定在九月十六日,从早晨到傍晚,共要考五门功课,琴棋书画和一门临时确定的功课。每门功课都有三位先生或师傅把关,有三门功课过关及可以入女子书院,每门功课只要有两个先生或师傅通过,就可以过关。

九月十六日,苏府特别忙碌,苏夫人忙着与苏老夫人去慈恩寺相看未来媳妇/孙媳妇;瑾哥儿兄妹则担负起接送敏姐儿去参加考试的重任。

参加入学考试,只要人到场就可以了,所有工具都是考场提供。为了给先生们好的印象,锦姐儿建议敏表姐穿戴素净一点,首饰方面画龙点睛即可。因此敏表姐穿着明亮粉蓝色的褙子,月白色长裙,浓黑的头发梳了垂挂髻,只点缀了两个蝴蝶点翠发簪,手上带了一串东珠手链,皎洁的珠子在袖子掩映下时隐时现,低调中自然有着一番轻盈灵动。

入学考试的地点是城中的雨霞馆,这里是女子书院在京城中的物业,除了每年一次的入学考试在此举办外,书院中的学员和先生,如果

因事在京城逗留,在京城又没有家的,可以在雨霞馆暂住。

锦姐儿还是第一次来到雨霞馆,这时送女儿过来考试的马车络绎不绝,苏府的马车还是等了一盏茶功夫才到了大门口,锦姐儿、玉姐儿

陪着敏姐儿到大门口递了帖子,签了自己的名字,就有一个婆子带敏姐儿进去,锦姐儿和玉姐儿只能在门口看了看,便被赶着回自家马车了,笑话,后面还有很多马车等着排队呢。

上了马车后,锦姐儿对哥哥姐姐说,“真想进去玩下呀。”

瑜哥儿说,“等考试之后,雨霞馆空闲了,再找姨妈带你进去逛逛得了。”

锦姐儿眼睛一亮,“二哥,你们瑾习书院在京城的青林馆好玩不?”

瑜哥儿瞪了锦姐儿一眼,“那里面都是男孩子,你一个女孩子,去那里做甚么?”

锦姐儿才不怕呢,“二哥,我到时候穿着男孩子的衣服,梳着男孩子的头发,谁知道我是女孩子呀。”

瑜哥儿打量了下妹妹,“嗯,至多他们会吃惊,哪里来的胖小子,长得又胖又像女孩子。”

锦姐儿也不介意,咯咯笑了,“本姑娘胖点才可爱,你们是不懂的了。”

下午苏夫人和苏老夫人回家的时候,锦姐儿留意看了下她们的脸色,都有点喜不自胜的感觉,锦姐儿就意味深长地看着瑾哥儿说,“大哥哥,娘亲和祖母很高兴的样子哦。”

苏老夫人忍不住笑呵呵,“这孩子,鬼精灵一个。”

苏夫人虚扶着老夫人,“可不是呢,锦姐儿,别打趣你大哥了,我们买了好吃的点心回来,赶紧拿去分了吧。”

到了晚上的时候,锦姐儿粘着苏夫人,一定要她讲讲未来大嫂的事情。苏夫人拧不过她,只好抱着她细细说了。

本来苏夫人很看好令狐家的那位小姐,殊不知杀出了黄家这匹黑马。相比之下,反而觉得黄小姐更加大气,更适合做苏府的长孙媳妇。黄家小姐是黄寅的嫡出大女儿,在黄家族里这一支排行第六,又称黄六小姐。这位黄小姐跟敏姐儿差不多大,跟京城小姐不大一样,不过是极好的女孩。

锦姐儿很替大哥哥高兴。她算了算,等这位未来嫂嫂及笄也是五六年后了,那个时候大哥哥快20岁了,武功总能大成了吧。那个时候她自己也差不多10岁了,啊,在古代不想长大呀,如果永远都是出嫁前的千金小姐待遇多好呀。

苏夫人摩挲了下小女儿的脸蛋,丝毫不知道自己这个女儿已经想到了未来出嫁的事情。

等过了几天,放了小定,瑾哥儿的婚事也算是敲定了。瑾哥儿过年后,还是跟舅舅回边关,等武功大成了再回家准备结婚的事情。舅舅已经保证,18岁准能放他回家。

到了九月底,敏表姐的成绩也出来了,不负众望地考入了慎思书院。苏夫人特别办了个家宴庆贺。敏表姐也是年后就要搬到书院吃住了,照苏夫人说,如果等她到了15岁,还没有被皇室挑中,苏夫人就会帮她定一门亲事。不过锦姐儿私下觉得以敏表姐的资质,入皇家做个女官是可能的,只是不知道她的造化能否再大些。如今皇上快五十岁了。太子早有太子妃,但是太子妾的位置还是有点大把的,何况还有几个小皇子至今未婚的呢。

其实锦姐儿也拿不准敏表姐的想法,她总觉得敏表姐这人有点深,不是深沉的深,事实上,与敏表姐相处,如沐春风,很舒服,只是她太有自己的主意了,别说锦姐儿,连苏夫人都吃不准。

不过苏夫人还是找机会单独跟敏姐儿谈了下。把这个未来的情况跟她如实说了,如果敏姐儿一心入宫,苏夫人这边也会想法相助,如果敏姐儿不想入宫,那么苏夫人也会尽早帮她留意合适的亲事。敏姐儿思索了半天,才说了一句,“能进宫做女官就好了。”苏夫人拍了拍她的手,“只要你努力,表婶相信你一定可以做到的。只是皇宫里面十分凶险。。。。。。”

锦姐儿回握了苏夫人的手,“表婶,谢谢你,我知道,但是我不甘心就这么嫁人了。”

第十二章 元宵

第十二章 元宵

难得一家人齐齐整整,一起过年,锦姐儿只觉得这个年过的嗖快。特别是进入十二月,先生们都放假了,锦姐儿除了每天坚持做功课外,就是找哥哥们讲故事。大哥哥讲边关轶事,二哥哥讲书院的同学先生们的趣事。锦姐儿长了个心眼,把哥哥们讲的故事都记录下来,

再加上之前听别的夫人讲的,自己娘亲讲的一些八卦事情,都以匿名的方式重新包装,成了一本短篇故事集,美其名曰“古今奇谈”。薄薄的,但是很有成就感。

故事集里面有沈荷和楚潮生还有陈小姐的那段轶事,有苏夫人闺蜜的一段往事,还有从苏老夫人口中挖到的故事,再加上敏姐儿也贡献了一个,家里的仆人们也贡献了好多个,最后加上哥哥们讲的,刚好凑够25个小故事。锦姐儿将真名隐去,将一些朝代、风俗也隐去,读起来也不会太与现实一一挂钩,才心满意足地收藏起来。只等合适的机会找个书局商量印刷和售卖的事情。

等过了年,大家都在盼着元宵节看花灯。往年锦姐儿她们都因为年纪小等缘故无法出门看花灯,今年有两位哥哥护航,家里人总算答应

元宵节一起出门看花灯。其实灯市中,各家各府都占了一个摊位,摆放自家做的花灯,这还是开国皇帝定下来的规矩,就算皇家也在灯市有一个摊位呢。这大概就是朴素的“普天同庆”的心愿吧。

因此今年孩子们对自己家的花灯特别上了心思,皇室还会派出赏灯队伍,给各府的花灯打分,最佳的那家可以得到赏赐,所以每年各家都卯足心思准备花灯。往年苏府都是中规中矩,今年孩子们齐聚一块,自然生出不服的心思,经常一起嘀咕怎么在花灯上出奇巧思。

瑾哥儿提议做各种武器样式花灯,被大家以大好佳节,何必杀气腾腾否决了。瑜哥儿自告奋勇把花灯字谜包揽了。敏姐儿和玉姐儿琢磨着用什么做字谜礼品。庆哥儿则兴致勃勃地动手开始做花灯了。锦姐儿了看了好几天大家忙活,就跟苏夫人提议,“听说今年皇太后65岁了,不如我们家的花灯以佛经里面的故事为主题吧,佛经故事的字谜,佛经里面提到的事物花灯,礼品也跟佛经有关,好不好?”

苏老夫人听说了,就找来苏夫人,“锦姐儿那个提议挺好的,咱们家不求什么赏赐,不过是个好彩头,大家新的一年都好。”

老夫人一锤定音,孩子们纷纷出点子,热闹非凡。好不容易等到元宵那天,大家早早吃了晚饭,一起出门了。苏老夫人年纪大了,就不出去凑热闹。苏夫人在家里陪着她打牌说笑话。

瑾哥儿、瑜哥儿带着三个弟妹和表妹出门,带了十几个护院,还有丫鬟婆子。到了灯市,他们先去自家的摊位欣赏一番自己的杰作们,然后又找到外公家位置,没有遇到表兄表妹表弟表姐们,就一行人一路逛过去了。

锦姐儿还是第一次在古代真是接触灯市,玉姐儿、敏姐儿、庆哥儿也是;只有瑾哥儿和瑜哥儿都是长期在外面居住的人,不是第一次逛灯市。由于锦姐儿她们还小,而且又是女孩子,当灯市人渐渐多起来的时候,瑾哥儿便带着她们到一间看上去挺高级的茶馆,瑾哥儿已经预定了靠近街边二楼的雅间。大家可以一边喝茶吃点心一边在窗边看楼下的灯市,还可以眺望远处的景象。

可能由于这家茶馆地理位置很好,又是走高档路线,今晚预定了这里雅间的都是各府的人。很快就有熟悉的人找上门来了。先是周府的表哥们,后面还跟着很多位男孩女孩,听介绍是秦国公家的,锦姐儿之前见过的许少爷也在其中。秦国公府这么多房人,今晚出来玩的多数是男孩子,只有两位小姐跟着,一个年纪跟玉姐儿差不多,一个年纪比锦姐儿大点。

文哥儿给大家做了介绍。还专门把秦国公府的两位小姐引到锦姐儿她们面前,大点的女孩是秦国公府的三小姐,是大房的嫡出女儿;小点的女孩是四小姐,是二房的嫡出女儿。听她们的意思,家中还有几位庶出的姐妹,不过今晚只有她们两个可以跟着哥哥们出门玩。锦姐儿猜度秦国公府内部应该有点乱,嫡庶斗争应该很厉害。

果然男孩子那边也全是嫡出的,庶出的几个听说并不跟他们一起逛。虽然本朝对女人的限制没有那么严格,贵族女孩在大街逛,也是会有的事情,但是如果年纪超过8岁,贵族女孩上街基本都要带着帷帽。今晚是特殊的情况,只是在街上可以随意逛的还多是锦姐儿这种稚龄女孩。像玉姐儿、敏姐儿,年纪大了,为了避免在人群中被推撞到,都只能坐在雅间看风景,等人少点的时候再坐车回家。

表哥和秦国公府的人稍坐了一会,到了全城放烟火的时候,就告别回到他们预定的雅间去。秦国公府的几个嫡出公子,从表面看来还是挺风度翩翩,守礼文雅。刚才听介绍,年纪最大的那个应该就是国公府世子的嫡长子了。

刚才跟表哥和秦国公府的人寒暄了一番,大家都挂心着窗外的灯市,赶紧依在窗前看烟火。正在这时,又有人闯进来,瑾哥儿想着,外面守着门的仆人应该不会如此轻易随便放人进来,回头一看,居然是四舅舅、五舅舅和楚侯府家的孩子们。锦姐儿他们很喜欢四舅舅,烟火也不看了,围着四舅舅说话。楚宽那个家伙也跟着出来了,一个劲地磨着要出去逛灯市。四舅舅就拉着锦姐儿,“锦姐儿也跟我们一起出去玩吧,跟着四舅舅,不用害怕。”

锦姐儿很是兴奋,四舅舅武艺高强,跟着他自然放心,最重要是可以近距离去逛古代的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