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在重生的日子里-第3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才放他到床上睡下。
浩哥儿还在那里努力跟周公打架,嘴里嘟囔着“娘亲,讲故事”,结果一头栽在枕上很快就进入了梦乡。好不容易安顿好了浩哥儿,苏锦唤了他身边那两个小厮到正屋,仔细询问浩哥儿这一天都干了些什么。
一虎和黑蛋努力回忆着大少爷这一整天的行程,“上午的时候,秦先生与少爷都在屋里头,我们隐约听到少爷是在跟着秦先生读书。依稀听见什么“人之初,性本善”。少爷跟小的说,秦先生还夸他了。“
苏锦忍不住微微笑,这三字经,自己从小就在浩哥儿耳边读了不知道多少遍,就算不会背下来,也会念下去的了。苏锦又问下午,浩哥儿去了哪里。
“大少爷下午跟着秦先生去了公孙家,少爷跟着秦先生见公孙家大老爷,我们站在书房外面,听不清里面说什么,但是公孙家大老爷很是喜欢大少爷,不只送了礼物给大少爷,还赏了几个钱给我们。”
苏锦记得公孙家重文轻财,导致家中剩下书香世家的空架子,实际上各房虽然都有产业,但是由于他们都不擅长经营产业,入不敷出,都需要靠着典当度日。也亏得他们家底子厚,要是普通家庭早就撑不下去了。
上次公孙氏还说起,他们家已经准备好分家,希望能减轻本家的压力,各房各户都轻装过日子,谁有能力的,就自己去努力挣下一笔家产去,没有能力的,只能继续没落下去了。
公孙氏的娘家是公孙家本家,一虎他们提到的公孙家大老爷其实就是公孙氏的爹爹。听说自从公孙氏嫁入首富孙家后,公孙本家有的子弟也开始跟着涉足商界,再加上公孙家一向阴盛阳衰,公孙氏本来就是一个巾帼不让须眉的人物,在她帮助下,公孙家本家也慢慢开始有了起色。
苏锦想起浩哥儿今日在公孙家轻易得的一本古籍,心中忍不住嘀咕,这公孙家估计值钱的东西还有不少,只是这些东西,对于他们来说宁愿送人,也不能明目张胆拿去卖,但是如果家道继续中落下去,也会拦不住有的不孝无能子孙,拿了这些值钱的古物去典当。
浩哥儿这么一个第一次见面的晚辈,他都能随手送出一本古籍,也算是十分大方了。看来公孙家聚不了财,跟他们家的老爷少爷们大手大脚还是很有关系的。上次听公孙氏说起自己的那个兄弟,从小就有散尽千金为朋友的胸襟,其实这种习惯也挺适合做生意的,所以他现在开始跟着孙家姐夫接触海航,听说孙家姐夫还挺看得起他的。
孙家是江南首富,家中子女也多,枝叶繁茂,孙家姐夫要在家族这么多人才中脱颖而出,也需要不少助力,自己小舅子如果能帮上忙,自然也是他乐于看见的。
如今的皇朝并没有下令海禁,因此民间的海上贸易十分发达,浙江至广州都是海上贸易的最繁华的地方,不少当地最有钱的商贾,家中主业都是海上贸易。
相比之下,官方的海上贸易反而衰微,苏锦特意研究过,觉得是朝廷的户部,并不是很重视这一块,可能也是因为沿海地带一直海盗和倭寇之患不断,朝廷的重点还是放在海防上面,至于官方海上贸易,只怕会有官员与海盗和倭寇勾结,妨碍了海防工作。
不过虽然朝廷很少介入海上贸易,但是对于涉足海上贸易的商人管理很严,赋税也高,而这一块都是归在当地海防总兵来统管,因此想想,许承周这个职位,经手的钱财还是很多的,并不只是打仗这么简单。这就要求沿海一带的总兵文武双全,如果只是一介武夫,只怕无法担此重任。前朝也有海盗和倭寇十分猖狂的时候,影响了海上的贸易,当时朝廷派了一个十分擅长打仗的将军来浙江,但是连续胜仗,顺利打压了当地海盗和倭寇之患后,很快就被调离了。
想当初许承周的前任姑丈,原镇守浙江海防的昭勇将军邱仲,也是文武双全的人才,可惜心术不正,后来被拉下马降了职。邱仲当时管理十分专权独断,敛财得厉害,导致后来朝廷虽然还是将管理海上贸易商人的大权放在总兵手中,但是也开始尝试将一部分权力分到了当地文官中,甚至增设了一个职位,从京城直接拨一个官员过来监督这块,这个官员属于户部直接管理,与总兵、当地知府三足鼎立,互相制衡。
话虽如此,但是总兵这个职位在这一块上面还是拥有很大的话语权,苏锦在杭州城中住下来后,就经常接到这些商人太太们的邀约,苏锦不敢给自己的夫君带来麻烦,对于这种邀约都是敬辞不去的。除非是在其他场合巧遇了这些商人太太,这个时候苏锦通常也不会再摆出高姿态,反而十分温和地对待她们,价值不大的礼物可以收,但是价值超过一百两的礼物,她都是直接回绝的。久而久之,江南一带便有了传言,说是这一任的浙江总兵夫人十分知书达礼,总兵大人是个好官。
苏锦听了,只是一笑置之,在官场上混,虽然不能太过清高,但是只要立身正,也不怕影子斜,再怎么说许承周和自己在京城都是有一定的背景,来到江南这边,虽然不怕当地的地头蛇,但是如果能巧妙点处理好财物这一块的事情,相信对于许承周将来的仕途还是大大有利的。说句不好听的,不知道有多少对眼睛盯着他们夫妻俩呢。
浙江的军力主要集中在海防上,许承周经常需要去海边的军营巡防,有时候一去就是大半个月,真正留在杭州的日子不足三分之一。如果海边有发生海盗打劫事件,或者倭寇扰民事件,有时候许承周还会联系一两个月不在家。
苏锦也问过许承周,以前是在榆林从军,之后一直都在京城,怎么就对水军也熟悉了呢?许承周笑着回答,“从小外祖父让我的学的兵法和练兵方法,对阵方法,都有水军的呢。可能是祖父当时想着我总要回江南这边,或者有机会接触这块,现在想想外祖父真是有先见之明呀。”
浩哥儿和朵姐儿从小都习惯了父亲经常不在家,反而很欣喜于每次许承周回家带回来的礼物。苏锦也已经习惯了这种日子,反正他是去军营,也不是去那种风花雪月的地方。事实上许承周现在官职也算颇大,在浙江也不会存在什么上峰送妾室的情况,至于下属送的,那就好办了,想推脱就推脱,不需要任何理由。
虽然许承周没有说过这些事情,但是跟在许承周身边的大勇,是以前在苏锦身边服侍的茉莉的丈夫,茉莉虽然现在没有在苏锦身边近身服侍,但是也跟着大勇来了杭州,在总兵府针线房做管事妈妈,有时候会来跟苏锦说说八卦事。据她说,给许承周送美人的下属多着呢,高矮胖瘦的都送过了,只是许承周从来不接受,外面都在传言,苏锦是个悍妇,所以许总兵一点也不敢收了外面的美人。
苏锦听得哭笑不得,真是躺着都能中枪呀。不过在古代,如果你不做悍妇,就得做怨妇了。那还不如做悍妇呢。
许承周不在家的时候,除了熟悉的人相邀,苏锦一般都是乖乖待在家里,教养子女。但是甄氏、张氏、公孙氏她们有时候会过来找苏锦说话,或者约苏锦出门玩。
甄氏听见了传言后,就特意上门来把苏锦上下打量了一番,然后打趣说,“我今日也见识了一番杭州城最有名的悍妇了。”把苏锦噎得说不出话来。偏偏朵姐儿在旁边笑嘻嘻,好像在为她娘亲加油一般。
张氏则是一脸担忧地来探望苏锦,她担心这个名声对苏锦不好,苏锦反过来安慰她,“名声这个东西很虚的,就算人人都说我是悍妇,又怎么样?在这里,我还悍得起。”张氏彻底无语,不过想来也是,在江南,苏锦的身份在内院女眷中算十分高的身份地位了,谁还能因此训斥她不成。等回了京城,都是熟人,谁会相信这些个传言呢?说不准还能传出一段夫妻情深的佳话来。
许府那边虽然经常以许老太太的名义来邀苏锦带着孩子们回许府玩,苏锦基本是找了理由推脱,被邀了三至五次后才会答应一次。有时候许二太太也会派身边的管事妈妈来传话,苏锦基本都是直接婉拒的。
许二太太因此恨得牙痒痒,偏偏她又不占着理,江南人人都知道她不是许承周的生母,而且许承周的生母早亡,还是由于她的关系,许承周和苏锦对她在明面上还是恭敬有礼的,但是并不亲昵。
人人都可以理解这种疏离的,怎么说许承周都是许家二房元妻生的嫡长子,地位之尊是许二太太这个继室都比不上的。
相反,许二太太作为继室,未嫁入的时候就已经跟人家丈夫有了首尾,甚至可以说是逼死了人家的生母,后来抢夺了人家的第一任未婚妻,现在还想逞婆婆威风,来对付便宜儿媳妇,这世间哪里有那么好的事情呀。
苏锦虽然每次都不会应邀,但是每次都会送了回礼给许二太太,因此在外人眼中,苏锦已经做得很好了。如果她真的跟许二太太亲热万分,相信许总兵也会不满自己妻子这般行为的。
许二太太的娘家钱家虽然也是江南的世家,但是早已没落,比公孙家还要穷困,平日里都需要许二太太的接济才能度日。
钱家看见许承周官职大,家中也富裕,而且暗中揣度这位总兵怎么不可能是绝对的清官,就算不介入官商勾结中,那些大商贾送礼,一向都是大方得吓人,因此在钱家的人眼中,总兵府一定有着很多很多财富。
钱家什么都不多,钱不多,产业不多,男嗣不多,但是女儿多,而且相貌都不错,因此钱家与许二太太碰头密议了几次,就送了两个庶女进许府,说是陪伴孀居的许二太太。
这两位钱小姐,苏锦都见过。许二太太特意带了她们去许老太太房中,虽然这三人极力想讨好许老太太,但是许老太太是人精,如何不知她们的打算,对她们始终面上淡淡的,绝对不会主动请她们到自己院子来坐,她们去了,也不大理会。
两位钱小姐看见苏锦,都想亲近,但是苏锦到了许府后,基本就是你不动她,她绝对懒得动一下的人,你动了她,她也装着没有看见的那种人。
她们又想从朵姐儿和浩哥儿那里入手,偏偏朵姐儿和浩哥儿都被苏锦和秦嬷嬷再三教导过了,进了许府,就得紧紧跟在苏锦身边,寸步不离,东西也不能乱吃乱喝的。
许承周在杭州的时候,许二太太也邀请了几次他们回许府二房,但是许承周每次都推却了。苏锦只是闲坐一旁看戏。没有主角,这戏该怎么唱下去呢。特别是这个男主角还经常不在杭州城。
因此苏锦也没有摆太多精神在许二太太的阴谋阳谋上,说到底,都已经是两家人,等日后许承周正式开宗立祠后,在家中,苏锦就是地位最高的老祖宗了,她还用怕谁呢。
这些日子以来,自从跟着秦先生启蒙后,浩哥儿懂事了不少,虽然平时玩惯了的他无法一下子完全收了性子,每天还是要蹦跶着去玩半天。
见他年纪始终还小,所以苏锦也不想太拘着他,只是让他上午在身边读书写字,下午自由玩耍。等许承周找好了武学师傅,只怕以后浩哥儿就完全没有时间玩耍了。
第一百一十五章 学武
收费章节(16点)
第一百一十五章 学武
自从收了浩哥儿为徒弟后,秦先生回杭州城的机会也多了,虽然苏锦不知道是不是为了浩哥儿的原因,但是只要秦先生在城中的日子里,都会一大早便把浩哥儿送过去,一般秦先生会在午饭或晚饭后把他送回来。
苏锦每次都会问浩哥儿这一天都做了些什么。浩哥儿是个性子活泼的人,每次回到家都是憋了一肚子的话要跟娘亲分享,这个时候他就会把所有他觉得有趣的事情都回忆一遍。朵姐儿坐在苏锦旁边听得认真,她还不懂事,常常是听见哥哥说到今天吃了什么好吃的,或者今天得了什么好玩的,就会大声宣告,“我也要。”
如此几次后,浩哥儿便把朵姐儿的话记在心上,每次出去,都要从外面买点好吃的好玩的,回来送给朵姐儿。兄妹感情好得很。把秦先生的女儿羡慕得不得了,一心希望秦夫人可以生个小dd,以后她也可以对这个弟弟这么好。
不知道是不是真的因为那个平安符的原因,秦夫人多年后,终于再度被查出有喜。这个消息把整个秦府都惊动了,秦老夫人,亲自派人去太明湖畔,将秦夫人和霞光小姐接回杭州城。后来又担心未足三个月会有滑胎危险,就留了两个妈妈和一个大夫在秦夫人身边,等她过了三个月后再派最稳的马车,将她们接回秦府养胎。
秦先生最近减少了回杭州城的机会,专心陪着秦夫人,听说他已经跟书院递了申请,三个月后陪着秦夫人回杭州城,等到孩子生下来再回书院讲授。
书院那边的人也知道秦先生盼望这个孩子盼了好多年,便计划到时候让秦先生在杭州城的书院中心讲授,帮助书院筛选更多优质的学员。
因此浩哥儿最近比较少需要出门,但是再过一段时间,等秦夫人回到杭州,就需要每天都去秦先生那边,除了节日外,每个月都会有至少六天的沐休时间,在苏锦看来,这个安排还不算很辛苦。
秦夫人一直觉得是浩哥儿、朵姐儿和苏锦送的那个平安符带来的好运,为此十分感激,时不时会督促自家夫君回杭州城尽力教导浩哥儿,回到杭州城养胎后,还经常把霞光送到总兵府,陪朵姐儿玩。
苏锦也是投桃报李的人,想着秦夫人到时候在家中坐胎十分无聊,便时不时带着朵姐儿去秦府探望秦夫人。
自从进入冬天以来,海防的事务减少了,许承周留在家中的时间增多了。按照计划,除了过年前和过年后都需要巡防慰问外,其他时间他都可以留在杭州城中。
苏锦私底下问过许承周,那些大商贾给他送了钱,他都是怎么处理的。许承周呵呵直笑,一开始还以军事机密为由,不肯开口。苏锦嗤之以鼻,“呸,啥军事机密呢,我这不是担心你吗,赶紧老实交代,是不是拿了那些钱去学别人家,养了外室?”
许承周最怕苏锦提这个话题,他担心苏锦听了外面的流言,会想东想西,就赶紧澄清说,“绝对没有,我有你一个就够了。”
然后许承周细细给苏锦解释,“他们送的东西,我都收了,不过实际上不是我收的。这次从京城下来,我特意跟太子殿下借了一个幕僚,这些东西都交给他记录管理。得来的这些钱,我们拿出三分之一来给大营的将士们,过年的时候发的红包,三分之一拿来训练水军,三分之一孝敬给朝廷,对外只说是水军不只是打仗,平时将士们自食其力,还能赚点钱。”
苏锦听得入迷,这倒是一个好法子,至少不用担心以后有人弹劾许承周贪墨。“那你真的一点都没有拿?”
许承周在床上舒展了腰腿,“你家相公是这么没用的人吗?还得靠这些伎俩来敛财?我们家的产业这么多,你家相公又善于打理,钱财本来就不缺,要那么多做什么?以后朵姐儿出嫁,我们给她多点私房钱,至于浩哥儿,好男儿志在四方,就算白手起家,靠着自己能力挣下万贯家财,那才是我的好儿子呢。”
苏锦深以为然,终于放下了心来。又问,“你们水军平时自食其力,都做了什么活呀?”
许承周闲闲地说,“耕地种田,种菜,打理产业,跟着做做海上贸易,我们可以做的事情很多,所以这些帐都不难做的,只要朝廷知道实情就可以了。”
苏锦想到自己在前世打工的时候也是如此,只要你上司知道你在做什么,就可以了。其实道理是一样的。
苏锦担心那些大商贾送了礼物和钱财上来,必定是有所求,如果无法满足他们,会不会惹来麻烦?
许承周老神在在地说,“你就放心吧,你家相公早就跟东宫的幕僚商量好了,收了他们的东西的时候,我们就已经说得很明白,只要是合法合理的,就有可能。实在过分的要求,我们肯定会当场就驳斥了。不过这些大商贾也不是傻的,他们都精着呢,一般都会先送礼,在提要求,那我们更好办了,能办的,给他们办了,不能办了,给他们说明白为何办不了,应该怎么做会更好,这些大商贾求的不过是个利益,只要不过分,大家都能满意的。”
很多人都知道许总兵在为他长子找合适的武术师傅,纷纷做了推荐,但是许承周都不大满意,苏锦问他,他只是说,“江南这些武术师傅,都不够霸气,我可不希望我儿子被养得阴柔。再看看吧。实在不行就让外祖父在京城或者让你哥哥在榆林找一个好了。”
最后还是扬州张家给他们推荐了龙师傅。龙师傅是扬州人,但是早年就跟着父母去了甘肃,父亲一开始是做镖师的,靠着一身武艺走天涯,后来伤了腿,就留在兰州开镖局,镖局中也招揽了不少当地武术师傅在镖局中帮忙。龙师傅从小就跟了好几个师傅学习,武艺高强,曾经投军,后来父母去世后,有遗愿要回扬州落叶归根。龙师傅就扶灵回扬州。
甘肃总兵家的孩子也曾经跟龙师傅学过武艺,所以较为熟悉其人。龙师傅回扬州的时候,曹张氏给了一张帖子他,让他到了扬州,有事情可以去找她娘家张家,并托他带了一些东西回娘家。
张家看着龙师傅挺合适,听靠谱,就写信去甘肃问张氏,关于龙师傅的背景,并询问,如果推荐给许承周的长子做武术师傅,是否合适。
张氏很快就回信了,她力赞了龙师傅一番,张家这才敢正式向许承周推荐了龙师傅。
许承周去见了龙师傅后,苏锦问他,“这个如何?既然在西北待过,又在军营中待过,相信身上一定有你欣赏的特质吧。”
许承周点了点头,“看着还不错,先让他试试吧,反正浩哥儿好小,就算虚岁也不过五岁,慢慢来练吧。”
苏锦不忘提醒他,“让龙师傅注意劳逸结合,浩哥儿满打满到这世上才四年多,小胳膊小腿的,要是弄伤了,我可是要心疼的。”
于是许承周择了个吉日,带着浩哥儿拜了龙师傅为师。留了龙师傅住在总兵府外院,还配了两个小厮服侍他。每月月钱十两,年底还有红包拿,龙师傅在总兵府包吃包住,一年四季的衣裳也有,基本没有什么花钱的地方,一年下来至少也能挣一百二十两,他对这个待遇还是挺满意。
苏锦还特意让身边的管事妈妈去打听了龙师傅的私生活,得知他有一个妻子,但是可能之前龙师傅从军,很少回家,所以一直无子,如今跟着龙师傅回到扬州。苏锦还特意让人问龙师傅,如果接他妻子跟他一起生活,他觉得如何。
龙师傅其实也不想跟自己的妻子两地分离,得到主人家的首肯,欢天喜地接了妻子到杭州一起生活。
浩哥儿年纪还小,所以龙师傅只是教他扎马步和练气,其他都还不涉及。浩哥儿这个年纪还比较好动浮躁,每天回来都会抱怨练武功太无聊了。
苏锦给他讲了很多故事,让他明白一个道理,“打基础是很机械的事情,虽然很枯燥,但是如果基础打好了,以后学东西就是事半功倍,你是想现在辛苦一点,还是以后辛苦一辈子呢?”
浩哥儿对算术还是挺喜欢的,在心中仔细算了算,龙师傅说,这样的日子估计持续两三年,但是一辈子那是好几十年了,当然是前者好了,于是就不再闹腾,每天乖乖按照龙师傅说的练习。只是回到苏锦身边,就忍不住撒娇,要吃这个要吃那个。
苏锦不禁莞尔,想起自己以前大学军训时候,饭量也是特别好,一回到食堂看见这个菜想吃,那个菜也想吃,就算是简单的馒头也觉得很香甜。浩哥儿有好胃口,苏锦自然不吝好好喂饱他,每天也想法做些新菜式给他吃。
浩哥儿饭量一增,朵姐儿以哥哥为马首是瞻,跟着也多吃了小半碗米饭,乐得曾妈妈每天都跟苏锦赞朵姐儿懂事。
如此过了一段日子,就到了十二月。家家户户开始准备过腊八节。龙师傅已经跟浩哥儿说好了,过了腊八节就可以放假,等元宵节后再上学,不过浩哥儿每天都要坚持蹲马步和打坐练气,还特意让管事妈妈转告苏锦,让苏锦每天监督浩哥儿坚持练习。
苏锦力邀龙师傅一家留在杭州过腊八节,她带着家中的仆妇,亲自做了腊八粥,江南人喜吃甜的,但是苏锦爱吃咸的,所以特意做了两种腊八粥,都装好了,分别送给许府、秦府、公孙府,再送了些给甄氏、张氏。
【文】龙师傅和他妻子也是爱吃咸的,苏锦让浩哥儿亲自带着仆妇小厮,给他师傅送去。浩哥儿还问,要不要之后也亲自送腊八粥给秦先生。
【人】苏锦本来是计划派身边的管事妈妈送去的,但是浩哥儿这么一问,倒也觉得这是个不错的主意,就让浩哥儿送完腊八粥给龙师傅后,再跟着秦嬷嬷一起,去秦府,把腊八粥送给秦先生。
【书】秦夫人本来爱吃甜的,但是不知道为何,自从有孕后,就不爱吃甜的,转为爱吃咸的,浩哥儿送去的腊八粥,就有咸味道的,她很爱吃,吃完了,还觉得意犹未尽,秦先生爱妻心切,亲自来总兵府,再要了一些拿回去给秦夫人吃。
【屋】苏锦还给他写了一份咸味腊八粥的烹饪方法,让他回家后交给厨房的管事妈妈,照着做。还承诺多写几个孕期适合的菜谱给秦先生。
过了腊八节,龙师傅带着妻子回扬州过年。秦先生那边也给浩哥儿放了假。苏锦每天亲自监督浩哥儿在家里自己学习,每天一大早起来扎马步,然后打坐练气;沐浴更衣后,自己写一百个大字,抄一篇小楷字的文章。下午的时候大声读书半个时辰,然后再打坐练气,之后就可以自由玩。等睡前,再练习打坐练气,再睡下。
朵姐儿天天跟着浩哥儿身后,苏锦担心她影响了浩哥儿做功课,就把她拘在身边,有的时候教她配色,有的时候教她画画,有的时候讲故事给她听。浩哥儿大声读书的时候,她让朵姐儿在一旁听,听多了,朵姐儿也能背上一两句,把许承周喜得抱起她就往半空中抛。
一边抛,还一边赞朵姐儿,“果然是我的好女儿,这么聪明伶俐。”朵姐儿笑得像朵小花一样,还一个劲叫爹爹继续抛。
苏锦赶紧拦住,“多危险呀,那是我教得好,也不看看她的娘亲是谁。”许承周就对着朵姐儿说,“你母亲亲生气了,我们改天再玩。”
朵姐儿也把手指放在嘴边,做出了嘘的姿势,“我们改天再玩。”
被彻底无视的苏锦不禁既好笑又好气。把朵姐儿交给曾妈妈,“陪小姐回房休息,今天就罚她没有故事听。”
结果浩哥儿去安慰妹妹,把他以前从苏锦这里听的故事,说一遍给朵姐儿听。两兄妹吱吱喳喳半天,把苏锦呱噪得心烦了,就走进去,把浩哥儿拎出来。
第一百一十六章过年
收费章节(16点)
第一百一十六章过年
腊八节之后,许府就有管事妈妈过来问苏锦他们几时回许府过年。苏锦便与许承周商量,许承周说,“咱们已经是分家出来单过了,过年前你给他们送些年礼,我们年后初三再一起回去看看我祖母和我继母吧。”
许承周不愿意叫许二太太做母亲,每次提到她都是称呼她为继母。苏锦一开始的时候也不知道应该怎么称呼自己相公的这个继母,后来干脆每次见面都囫囵将就就过去了。比如说,如果见面请安,本来应该说“给母亲请安”,她干脆就说,“给您请安了。”平时说话,尽量如果需要提及母亲二字,都尽量避免,都是用您她或者二太太来表示。
许府派过来的管事妈妈听了答复,有点为难的样子。苏锦便挑了挑眉,“怎么了?是不是有什么不妥的地方?”
对方讪讪笑着说,“夫人,老太太天天念着,想让你们回家过年呢。”
苏锦很不耐烦这些仆妇,一个个自以为是,眼睛都长到额头上的,“你照实跟老太太回话吧,我过几天会带着少爷小姐去给老太太、太太们送年礼的,到时候,老太太有什么话都可以直接跟我说了。”
对方见苏锦面露不耐之色,也不敢多说,本来她还受了许二太太身边的妈**几个钱,让她想法劝说许承周、苏锦回府过年的。她当时心中就嘀咕,平日里互不来往的人,怎么最近这么主动示好呢。看来跟内院那两个妖妖娆娆的女子有关,说是侄女,怎么一点也没有小姐闺秀的风度和做派呢?
其实钱家两位小姐也是十分冤枉,钱家家境一般,家中庶女也多,这些庶女养来就是为了卖几个钱的,为了能入殷实人家,个个都使尽浑身讨好嫡母和父亲,自小受到的教养都是打扮自己,讨好别人,所以那两个钱家小姐,如今虽然到了自己姑母身边,吃穿都比以前好了很多,但是依旧改不了以前的习惯,看见许府的少爷、老爷,就会忍不住尽力展露自己的风情。
前段时间,二少爷就跟钱家六小姐好上了,钱家六小姐比钱家七小姐长得还好看,本来许二太太对她寄予厚望,哪里知道又让自己儿子被染指了。这件事把许二太太气得半死,本来想直接将钱家六小姐直接退回钱家,那位钱家六小姐也是精乖,表面上不敢反抗,背地里让身边的丫鬟去请二少爷,后来二少爷亲自讨要,许二太太冷静下来,也想着自己侄女,给了自己儿子也好,至少如果媳妇范氏不听话,以后有的是机会拿捏她。于是就做主将其中一个钱家小姐给了二少爷做姨娘,如今在府中人人叫她钱姨娘。许二太太从自己娘家再挑了一个相貌出众的庶女进府。家中的仆人都在暗暗猜测,下一个爬上少爷们的床的是哪一个钱家小姐。
许老太太本来十分不满这件事,但是她也不想管,免得外面传出苛待她这个守寡的媳妇。
范氏则是已经对自己的夫君和婆婆,完全没有期待,多一个妾室和少一个妾室都没有关系了。她只一心养育自己的儿子。不过范氏也不是好欺负的,不管二少爷有多少妾室,她依然能稳稳把持好院子中的规矩,那些姨娘也翻不了风浪。
而且范氏毕竟是知府嫡女,二少爷和许二太太也不敢过于欺负她,因此许家二房的内院,许二太太虽然可以塞人进儿子房中,但是手却伸不进去把持一切,家中忠于范氏的仆人也不少,毕竟许二太太为人小气,哪里肯为了仆人花钱?范氏则不同,她嫁妆丰厚,而且打理经营有道,平时对仆人也较为大方。
且说那个管事妈妈回许府禀事后,许老太太只是叹息一声,并没有太过介怀,毕竟这个孙子已经分家出去了,除夕不回去过年也是可以理解的。
许二太太则心急如焚,她已经打听明白,这过年的前后,许承周留在家里的时间最多,等过了年,他就要去巡防,到时候想再找机会让自己侄女在他面前晃,就难了。她已经有点偏执了,一心想将自己侄女塞进许承周后院,然后将许承周后院闹得翻天覆地。
其实许二太太身边的妈妈也劝过她,“大少爷从小在京城长大,他夫人又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