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在重生的日子里-第1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锦姐儿嘉许了九春了,这个丫头做事灵活,虽然八卦了点,但是锦姐儿身边正需要一个这样的人才,帮她听多点,看多点。因此九春是个可造之材。
去楚王府,必须先去见楚王妃,楚王府建得十分恢宏,风格偏厚重,一看就是男人主导的世界。楚王妃住在正院,雕梁画柱,奇花异草,一入院子,便觉满院芬芳扑鼻,入到房中,只见楚王妃端坐在榻上,敏姐儿站在王妃身边,含笑望着锦姐儿。看见敏姐儿,锦姐儿才松了口气,她比较害怕见皇室的人,因为皇室掌握着绝对的权力,一个普通老百姓的生死在他们眼中实在是不值一提。
其实楚王妃是个十分不错的人。至少在锦姐儿看来,她还算和善,对待锦姐儿如同对待自己的亲戚一样。
楚王妃是当今太子太傅吕大人的嫡孙女,自幼被教养得很好,照锦姐儿看来,她就是一个非常典型的大家闺秀,把持王府事务,一切都是整整有条,对待丈夫的妾室的态度也十分典型。楚王妃的侧妃是皇帝定的,她以礼相待正常,但是其他姬妾,不只是别人送的,楚王主动纳的,还有楚王妃主动提楚王纳的。楚王妃简直就是古代贤妻良母的典型样板呀。
楚王妃其实长得极美,是那种书卷味十分浓的柔美,说话轻声慢语的,但是语气十分坚决,可见是一个有主见的人。坐在楚王妃的身边是一个年纪尚幼的贵妇,锦姐儿没有见过,所以不敢乱叫,只是上前恭敬地向楚王妃行了礼。楚王妃十分温柔地说,“敏妹妹今天一直都在念着你,你们姐妹俩下去好好聚聚吧。”敏姐儿笑容可掬地拉着锦姐儿退下。锦姐儿转身后,听见那个年少的贵妇说,“皇嫂,这位就是苏家的二小姐吗?”敏姐儿拉着锦姐儿走得极快,锦姐儿听不见楚王妃如何回答那个人。
回到敏姐儿住的院子,锦姐儿才敢轻声问,“刚才那个贵夫人是谁呢?我看她年纪挺轻的,她叫王妃皇嫂,是哪位公主呢?”锦姐儿似笑非笑地说,“那是安乐公主。”锦姐儿呆了呆,她还真是第一次看见宽哥儿的妻子安乐公主。
锦姐儿回想了下,刚才那个安乐公主,长相清丽,足见皇室血统还是容易出帅哥美女的。但是十分消瘦,只有紧闭的双唇,尖尖的下巴,坚定的眼神,可以看出她作为前庄王的女儿,能够存活至今,而且以前一直生活在深宫中,并不是一个只有良善软弱的人。
敏姐儿说,“安乐公主不是一个会随便为难人的人,你不必担心看见她。她跟王妃挺好的,所以经常来跟王妃说话。你可能没有留意,她带来的两个孩子,就是宽哥儿和许女官生的。”说到最后,敏姐儿的语气略带讥讽。
锦姐儿不想提扫兴的话题,就问敏姐儿生的孩子们都在哪里?说到自己的孩子,作为母亲自然兴致勃勃,敏姐儿果然转移了话题,滔滔不绝地说起了育儿经。锦姐儿含笑听着,偶尔插两句。
敏姐儿的两个儿子,年纪虽小,但是已经每天需要进学,不过他们如今还跟敏姐儿一起住在一个院子中。敏姐儿说了一通自己的儿子后,就问起锦姐儿的婚事。她已经知道锦姐儿跟周哥儿订亲。她以前也见过周哥儿,自然替锦姐儿高兴。
两姐妹说得高兴,敏姐儿就留锦姐儿一起吃午饭,饭后继续聊。敏姐儿的两个儿子回院子吃午饭。敏姐儿的大儿子叫玄哥儿,今年四岁,小儿子叫晨哥儿,今年二岁。看着走路还有点摇摇晃晃的晨哥儿,锦姐儿真是难以置信他已经开始跟着哥哥读书了。可能是她脸上的神色太过明显。敏姐儿笑着解释,晨哥儿只是喜欢跟着哥哥玩,他就是去凑数的。老师对他的要求就是,不要捣乱,倒没有严格要他一定要会读写什么。
晨哥儿果然十分喜欢哥哥,拉着哥哥的衣角,跌跌撞撞地跟着。看见陌生的锦姐儿,他还把手塞进嘴中一边吃得欢,一边好奇地看着锦姐儿。
玄哥儿果然有做哥哥的风范,把晨哥儿的小手拉开,正色告诉他,这是手,不能吃的。晨哥儿讨好地看着哥哥笑了笑,就扑进敏姐儿的怀中,继续盯着锦姐儿看。
锦姐儿十分喜欢小大人似的玄哥儿和童稚的晨哥儿,拿了自己亲手绣的荷包,送给他们。玄哥儿一本正经地道谢了,晨哥儿拿在手上,放到嘴中咬了下,被敏姐儿抢救出来,挂在他腰带上。
敏姐儿教他们叫锦姐儿表姑姑,被两个孩子奶声奶气地叫着表姑姑,锦姐儿十分高兴。
午饭后,敏姐儿哄两个孩子午睡后,继续跟锦姐儿叙旧。由于锦姐儿来了,敏姐儿就留着晨哥儿,晨哥儿十分喜欢锦姐儿,便不跟着哥哥去,留在房里面,自己玩着玩具,一会拿一个玩具送给锦姐儿。每次锦姐儿都会亲他一口,把他乐得咯咯直笑。
“晨哥儿在笑什么呢?”,突然一个男子的声音响起,晨哥儿最先反应过来,跌跌撞撞地跑过去抱着那个男子的腿,大叫“爹爹,爹爹。”敏姐儿站起来笑着说,“叫父王。”那个男子明显就是楚王爷了。
第五十三章 相遇
第五十三章 相遇
楚王爷是一位有着皇家优良血统的帅哥,二十多岁的年纪正是风华正茂。锦姐儿瞄了一眼,就低眉敛目,恭恭敬敬跟在敏姐儿身后给王爷请安。楚王爷抱起晨哥儿,“今天你怎么不黏着你哥哥了?”晨哥儿奶声奶气地说,“表姑姑送了我荷包。”边说边拽起系在他腰上上的荷包,指给他父亲看。
敏姐儿带着锦姐儿给楚王行礼,锦姐儿笑着问,“王爷今天怎么这么早就回来了?”看来楚王爷对敏姐儿果然不错,楚王爷这么早就来她的院子,她一点也没有吃惊的样子。
楚王爷抱着晨哥儿坐下,敏姐儿亲自捧了茶给他。楚王爷说,“今天没有什么事,就早点过来了。这就是你经常提到的表妹吗?”敏姐儿向楚王爷介绍锦姐儿。楚王爷点头说,“我听说你跟许承周订亲了?”锦姐儿回答说,“是的,在江南的时候,我父母定下的。”
楚王爷似乎跟周哥儿挺熟的,“我跟他以前在一个书院呆过几年,他是一个很不错的人。”
锦姐儿心中一动,如果周哥儿跟楚王爷交好,也许对他未来在京城的官途有好处。但是如果亲近某个王爷,又担心将来朝代更替的时候,会因为站队问题惹来大祸。所以锦姐儿决定还是冷静处理比较好。
因此锦姐儿只是微笑,一副用心倾听的样子。敏姐儿十分聪颖,明白锦姐儿的担心,便推了推楚王爷,“王爷,妾身听姐姐说淑姐儿今天身体不是很舒服,不如你去姐姐那里看看淑姐儿吧。”
在后院中,如果女人很多,争宠难免,虽然敏姐儿表现得如此大度,但是锦姐儿不希望因为她,而导致敏姐儿要讲王爷推出去。所以她赶紧说,“表姐,天色不早了,我要回家了,改天再来跟晨哥儿玩吧。”
因为楚王爷在这里,敏姐儿也不勉强锦姐儿,就送锦姐儿出门,到了院门的时候,锦姐儿就说,“你让你身边的嬷嬷送我出去就可以了,王爷在这里呢,你还是陪着王爷吧。”敏姐儿脸色微红,点了点头,吩咐身边的周嬷嬷送锦姐儿,还叮嘱周嬷嬷一定要将锦姐儿送到苏府。
她们走到垂花门的时候,另外一条路走来一行人,周嬷嬷轻声地说,“好像是王妃身边的吕嬷嬷。”说罢,带着锦姐儿停下脚步,只见吕嬷嬷陪着安乐公主一行人走了过来。
安乐公主的身后,有两个仆人,手中抱着两个孩子。经过锦姐儿身边的时候,安乐公主停下脚步,“听说你跟许家的大少爷订亲了?恭喜你了。”锦姐儿笑着行礼,“多谢公主。”安乐公主轻笑一声,将一个荷包递过来,“我很喜欢你,这是见面礼,你拿着。等你结婚的时候,我再送上更好的。”
上位的人的心思最难揣测了,虽然锦姐儿跟安乐公主并无什么纠葛,但是难保他们心中那么多曲曲折折的九九,所以锦姐儿态度放得很低,接过礼物,再躬身行了个谢礼。
安乐公主不再说什么,率先出了垂花门,锦姐儿打量了下那两个孩子,一个男孩,一个女孩,两个都长得较像宽哥儿。锦姐儿暗暗松了口气,跟在公主身边长大,如果长得像他们的母亲,只怕公主心中会不快。
坐着马车,出了楚王府,锦姐儿不敢怠慢周嬷嬷,就跟周嬷嬷聊着一些琐事。突然前面传来骚乱声,周嬷嬷皱了皱眉头,马车刚出王府的门口,就发生事情,是哪个人胆子这么大?周嬷嬷沉声问,“外面发生了什么事?”
跟着周嬷嬷一起送锦姐儿回府的还有王府的人,有一个人在马车外说,“有一个女的当街拦下安乐公主的马车。”锦姐儿十分好奇,撩起马车门帘的一角,往前看去,只见前面公主的马车已经停下,有一个女子的声音隐隐约约地传来,“公主,让我陪着你回府吧。”这个声音好熟悉,但是锦姐儿一时想不起来这是谁的声音。
公主并不出声,只听见公主身边的嬷嬷的声音,“许女官不在驸马府服侍驸马爷,跑到楚王府门口做什么?你的职责是好好照顾驸马爷,公主身边有老奴照顾了。”
锦姐儿大惊,难道拦下公主马车的就是许真真?她也胆子太大了吧。虽然说安乐公主不得圣宠,但是毕竟是皇室的人,如此轻慢公主,皇室的人哪里能放过她?”
只听见许真真还一字一句地说,“我是听了驸马爷的吩咐,知道公主今天外出,所以特意派了我过来服侍公主回府,公主身边有嬷嬷照顾,不如就让我去服侍小郡王和小郡主吧。”
锦姐儿摇了摇头,这个许真真,只怕是因为想自己的孩子,所以想方设法去见见孩子。但是平时安乐公主深居简出,她又不能进公主府,所以想着在路上拦下。但是公主之威,哪里容许侵犯,这个许真真看来真是被宽哥儿纵坏了。
果然公主身边的嬷嬷不再多言,直接让保护公主的护院将许真真架起来,然后公主的马车直接回府了。许真真被两个大男人捉住,嘴巴也被堵上,气得眼睛冒火,但是毫无办法。锦姐儿跟着公主的马车经过的时候,特意看了看许真真,只见她被两个男的按住,动不了,也出不了声,周围的百姓指指点点。锦姐儿叹了口气。不再理会,径直回家了。
过了几天果然听说,太后娘娘派了个嬷嬷去驸马府训斥了许真真一顿,还撤了她女官的身份,如今她只能无名无分地留在驸马府。就算宽哥儿为了她,不顾公主的颜面,将许真真抬为妾室,没有皇家的许可,许真真不管生多少个孩子,公主都可以抱走,所以想想也挺悲催的。等到她人老珠黄的时候,只要公主那边塞几个青春貌美的过来,就算宽哥儿多爱她,也保不住不会出轨。毕竟宽哥儿是古代人,不是现代人。就算是现代人,也会有二奶,何况古代人?
第五十四章 流言
第五十四章 流言
过完腊八节,京城不知道何时开始出了一股流言,传言说当今太子爷之所以生不出儿子,是因为他喜欢男宠。流言还说的具体,说太子殿下有一个山庄,养了无数个小倌,就连朝中稍微貌美的年轻官员都是太子殿下的入幕之宾。京城的人都在猜测哪个年轻俊美的官员是,弄得这些官员不得不告病,窝在家中,不敢外出,就怕哪天遇上太子爷,说了几句话,就被冠上了yin*当今太子的罪名,这可是杀头的罪呀。谁不知道当今皇上最恨喜欢男色的男人呢?
据野史传闻,前庄王就是一个男女通吃的人,他得势的时候曾经侮辱过当今皇上,所以皇上对这种行文的人打击十分严厉。他已经明令禁止官员养男宠,找青楼小倌。这个禁令十分光明正大,说的是为了繁衍生息着想,要知道经过战争的洗礼,国家人口严重不足,更何况一直没有儿子的太子?
当这个流言传到九五之尊的耳朵中时候,皇帝当场大怒,杖毙了宫女太监十余个,只因追寻宫中流言源头。其实这个流言已经在民间传遍,只是没有人敢跟皇帝提起这个,也许是某个阴谋家利用了宫女和太监,将这个消息传到皇帝耳中,皇上果然雷霆大怒,但是大怒过后,埋下了怀疑的种子,皇帝悄悄让心腹大臣收集民间的各种流言以及暗访证据。
皇后在宫中心急如焚,但是偏偏东宫太子最近只要一出现在皇帝面前,皇帝就会情绪失控,所以太子也不敢轻易入宫,皇后在此敏感关头也不敢轻而易举,就怕对手在暗处盯着她的一举一动,如果她慌张了,说不定就被对手掌握住把柄。
宫中的这种紧张气氛并没有影响到锦姐儿,听闻这个流言,锦姐儿只是嗤之一笑。哪个达官贵人没有这样那样的癖好?何况是太子?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多少人阿谀奉承呀?不长歪那是奇葩了。何况从来从小当太子,父皇又青春年壮的,只怕这个太子地位比较尴尬。
不过这些,锦姐儿都无暇去管,因为有一个人回京城了,还给锦姐儿递贴,邀请她去玩。这个人就是周哥儿的姑姑。周哥儿的姑姑闺名叫秦桑,是个巾帼不让须眉的女子。她的第一段婚姻也算轰轰烈烈,结果惨淡收场,但是她并没有让自己吃亏,现在她改嫁给福建总兵赵同。赵同其实是秦桑的表哥,秦桑年轻时候,跟赵同感情十分亲厚。但是赵同当时身份不够娶秦国公府的嫡女,所以秦桑嫁了他人,赵同娶了其他人。秦桑出嫁后,婚姻一直不幸福,赵同嫡妻难产死后,一直不肯续弦,终于等到秦桑下定决心和离,再次以福建总兵的身份去求亲,这次秦国公和老夫人都同意,相反是秦桑,费了赵同一番功夫才同意嫁给他。
为了爱女,秦国公特意进宫求了恩旨,让自己的女儿可以随夫上任。这次除夕,赵同特意陪同秦桑回家过年。不过赵家在京城也买了宅子,所以秦桑邀请锦姐儿年后去赵府玩。
锦姐儿知道周哥儿十分敬重姑姑,而且她自己也十分仰慕秦桑的所作所为,在古代中,她也算是有勇有谋的奇女子了。如今她的儿子即使在外任官,但是依然掌控了京城的昭勇将军府,她的女儿嫁得也不错。她多年的情敌如今已经被驱逐出昭勇将军家,她的前夫失了圣心,本来想通过续弦来稳固自己的地位,哪知道娶了一个母老虎,虽然前夫这个续弦彪悍,但是秦桑也不担心,因为自己的儿子已经长大成人,娶妻生子,自己也出息,再加上嫡长子的身份十分牢固。
锦姐儿回了帖,表示初六会去赵府拜访。苏老夫人知道锦姐儿要去拜访未来夫婿的姑姑后,亲自去锦姐儿的院子,给锦姐儿挑选了衣服和首饰。经过第一次退亲事件,苏府上上下下都对锦姐儿这次的订亲十分郑重,生怕又发生啥变化,这样他们家这个二小姐就很难出嫁了。
锦姐儿反而最轻松,她与周哥儿每个月都有书信来往,虽然都是说自己身边发生的各种琐事,但是每次看对方的信,都有一种自己被关心着的信任感,周哥儿其实跟锦姐儿提过自己的这个姑姑,聪颖大气,只需要平常心对待她就行了,她最恨矫情的人和事。锦姐儿一直十分想见她,只是以前她婚姻不大幸福,深居简出,所以一直没有正式相处过。
初六的时候,锦姐儿带着随身服侍的人,坐马车到赵府去,京城中大雪纷飞,沿途屋舍覆盖着白雪,屋檐滴着冰凌,整个京城有一种厚重的宁静感。赵府离苏府不是太远,半个时辰就到了。由于他们长年不在京城,所以只是买了一处四进宅子,这个宅子虽然地方不大,但是处于京城达官贵人较为集中的地段,能在这个地段买下宅子,已经是财力不错的家庭了。赵同的嫡妻给他留下了一个遗腹子,如今也有十五岁了,听说明年就要娶亲了,如今也跟着回京城过年。
入了赵家,锦姐儿觉得此间布置虽然简单,但是处处可见匠心独具,来到正房,发现里面人还还挺多的。赵同的儿子在,秦桑的儿子、女儿,还有他们的各自的子女都在。锦姐儿与众人互相见礼后,秦桑给他们都做了介绍。锦姐儿发现除了赵家未来姑丈不在外,其他赵家和秦桑的直系亲属都到场了。秦桑笑着说,大家很快就是一家人了,趁机互相认识下,以后等他们夫妻俩离京后,小辈们也能自己互相来往走亲戚了。
赵同的儿子赵明辉是个翩翩美少年,可能因为长期居住在福建,很少来京城,所以显得比较羞涩,他跟秦桑挺熟的,可见秦桑这个继母当得不错。秦桑的儿子虽然只大赵同三岁,但是明显已经是一位熟男,他的妻子和儿子都在;秦桑的女儿也带着自己的丈夫来探访自己的母亲。相信这个年过得,赵府绝对要比昭勇将军府热闹得多。因为昭勇将军并没有回京城过年,他的续弦、美妾、庶子庶女都不在京城。
第五十五章 热闹
第五十五章 热闹
年初十的时候,楚侯府举办大型家宴,邀请亲戚们参加,苏夫人今年不在京城,苏家这边只有锦姐儿适合代表参加,虽然锦姐儿十分不愿意去,但是毕竟是外祖父家,所以还是收拾妥当去参加。
年初二的时候,锦姐儿也去了楚侯府,但是那天是不会遇到宽哥儿的,所以无所谓,但是初十的家宴,宽哥儿是一定会参加的,安乐公主也会到场,如果宽哥儿还是那样耳根子软,估计那个许真真也会出现,想想那个场面,锦姐儿就头大。所以她拉着二嫂一起去。至于侄子侄女,锦姐儿没有打算带去,外祖父家人口太多了,还是别让孩子们去掺和太多了,自己就是一个活生生的例子呀。
既然要去参加家宴,就不好意思太过迟到,因此,吃过早饭,锦姐儿和邓氏就直接坐车去楚侯府了。入到厅堂中,发现宽哥儿那一家还没有到,锦姐儿松了一口气,带着邓氏去拜见外祖母、几位舅母。五舅母身后站着两个姨娘模样的女子,长相都甚为美貌。锦姐儿不禁多看了几眼。其中一个赫然就是沈荷,不过她现在瘦了不少,显得有点老相,只是底子还在,化了浓艳的妆,乍一眼看去还是一个美人儿。锦姐儿想,五舅母生了一个女儿后,直到前年才生下嫡子,看来沈荷是最近才被接回府中的,在佛堂待了那么多年,整个人都变了。另外一个应该是五舅母做主替五舅舅纳的美妾。娇妻美妾都有了,以前的情人也被放出来了,五舅舅肯定觉得一切都完满了,但是这一切只怕不是沈荷所思所想的。不过照锦姐儿看过去,五舅母也不是一个任人欺负的人。沈荷要想兴风作浪,极难了。
一家人,虽然各自有各自的心思,但是说说笑笑,倒也乐也融融。直到宽哥儿一家出现为止,当宽哥儿和安乐公主带着两个孩子走进厅堂的时候,所有人安静了一瞬。锦姐儿飞快地梭了一眼那一行人,果然看见跟在最后的就是许真真。这一行人是这样排列的。宽哥儿和安乐公主走在最前面,两个乳母抱着两个孩子跟在后面,安乐公主身边服侍的人跟在后面,最后才是许真真,孤零零地走在最后。
当宽哥儿和安乐公主带着家人给老夫人行礼的时候,老夫人并没有像对待其他亲人那样,亲昵地抱抱那两个小孩,相反,只是冷淡地给了写礼物两个小辈。宽哥儿和安乐公主坐着他们的席位上,许真真和其他仆人行礼后需要撤出厅堂,到其他厢房等待自己的主人召唤,许真真频频回头看自己的那两个孩子,奈何公主身边的嬷嬷们都是十分粗壮的,被拉着下去了。
锦姐儿舒了一口气,她就怕许真真当场闹了开来,自己也尴尬。但是看来安乐公主虽然不得圣宠,但是对付丈夫和情敌还是有一套的。锦姐儿放下心后,只专心跟邓氏一起与几个长辈说话。
说话间,难免会提及锦姐儿的婚事,毕竟周哥儿和锦姐儿订亲的消息,并没有瞒着众人。几个长辈难免好奇细节。锦姐儿只说是父母订下的,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细节她也说不出什么,然后装出羞涩的样子,不肯细说。
老夫人听着也说,”周哥儿是个好的,这桩婚事极好。”说到锦姐儿的婚事,宽哥儿那边开始有点不安了。安乐公主一付入定的样子,没有参与,只是偶尔逗逗两个孩子。这个话题的确有点尴尬,楚三夫人赶紧把话题扯到别的地方去了。
饭后,锦姐儿和邓氏找了个需要回家照顾老小的借口,早早就辞别了。老夫人挂念远在江南的苏夫人,自然舍不得外孙女这么早就走,但是屋里这么多人,要说什么都不大合适。锦姐儿便与邓氏借口服侍老夫人睡午觉,就去了老夫人的院子。锦姐儿和邓氏与楚太夫人絮絮叨叨了大半个时辰后,太夫人终于熬不住,睡着了。锦姐儿和邓氏却毫无睡意,趁机告辞了。
快到垂花门的时候,突然有一个人从假山后面钻出来,拦住锦姐儿。定睛一看,居然是许真真。锦姐儿突然好想骂人呀,你要缠就缠宽哥儿去呀,老来找我,这是什么事呀?
许真真一直待在驸马府,虽然说服了宽哥儿支持她在京城开店,但是她今天还是第一次听说锦姐儿和周哥儿订亲了。她想着周哥儿是她哥哥,锦姐儿以后就是她嫂嫂,理所当然要帮她的忙了。所以特意守在垂花门附近,果然看见锦姐儿。
锦姐儿垂下眼帘,平静了一下心情,再次抬眼的时候,已经是一脸无波,也不说话,只是看着许真真。锦姐儿在榆林的时候也问过周哥儿,怎么看待许真真。周哥儿说过,虽有兄妹之名,实无兄妹之情。两人也曾经想过,日后许真真在驸马府过得不如意,等周哥儿回京城后,可能回来找周哥儿。锦姐儿问过,如果许真真像离开宽哥儿,周哥儿会不会允许许真真住在他们未来的家中。周哥儿当时这么说的,“她既然跟了驸马爷,就是驸马爷的人了。如果真的出了事情,我会派人送她回江南,如果她不愿意,只能送她入庵堂了。”锦姐儿那时就放下心来,她可不希望嫁了后,许真真作为小姑跟自己住在一块。
锦姐儿不说话,邓氏也不想掺和,跟着不说话。许真真等了一会,看见两人都不搭理她,就着急了。“苏小姐,我哥哥跟你订亲了?”锦姐儿点点头,“我跟周哥儿的事情是父母定下的。”许真真急步上前想抓住锦姐儿的手臂,锦姐儿轻巧地避开,退了几步,“有什么事情,你说吧。”
许真真讪讪地说,“既然你是我未来的嫂嫂,帮我想个法子吧,我想跟我的孩子一起。”锦姐儿说,“我还没有嫁人呢,还不是你嫂嫂,另外,你们家的事情,应该找驸马爷或者公主做主,我是外人,断然没有插手的道理。”说完,锦姐儿就拉着邓氏往门外走。许真真还想继续阻拦,太夫人房里的刘嬷嬷赶紧拦了,吩咐人把许真真带回公主带来的仆人那里。锦姐儿也不管后面什么声音,拉着邓氏,径直走了。只听见许真真隐约的声音,“等我哥哥来了京城,我要告诉我哥哥去。。。。。。”邓氏一脸担忧地看着锦姐儿,锦姐儿甜甜一笑,“二嫂请放心,她的娘亲并不是周哥儿的生母。”锦姐儿说得并不详细,但是邓氏也是大家出身,意领神会,便放下心来。
第五十六章 始乱
第五十六章 始乱
对于许真真来说,在江南许家大女儿的身上复生是一件幸运的事情。特别是宽哥儿到了京城后,换到现代,宽哥儿就是那又红又专的京城高干子弟了,长相、身世、钱财样样都凌驾于江南那些人家的男孩子。许真真心动了,她想尽办法接近宽哥儿,用自己多了一世的见识来吸引他,果然让他也喜欢上自己。
许真真知道宽哥儿在京城有未婚夫,而且还是青梅竹马。但是她不在意,这种古代闺秀一点也没有味道,自己只要抓住宽哥儿的心就行了。后来宽哥儿要回京,她偷偷跟着,等宽哥儿发现后,也无可奈何,又急着赶路,就带着她一路北上。她可不想做那个王宝钏,如果放任宽哥儿自己回京,只怕等他娶妻生子后,若干年后才记得自己,这样太危险了。要做就要做妻子,她可不想做妾室,这也是她这世的娘亲经常教育她的。
来到京城后的生活并不是她想象的顺利。虽然之前住进了楚侯府,然后也顺利让宽哥儿的婚约黄了,但是可惜宽哥儿换了婚约,女主角依然还不是她。而这个新的女主角是高不可攀的。
幸好宽哥儿不喜欢公主,而且并没有住在公主府,宽哥儿为她求来了恩典,她当上了女官,而且住进了驸马府,驸马府中的女主人只有她一个,本来过得也十分顺遂,但是自从她生了孩子后,才知道悲剧开始了。她先后生了两个孩子都被公主抱走了。她想见一面都不能,更别说抱一抱自己的孩子了。虽然她也不是那么在乎小宝宝,但是一想到自己和宽哥儿的孩子被那个女人霸占,她就忍不住妒忌。
为了宽慰她,宽哥儿拿出了自己的私房钱,让她在京城开了一家酒楼,她想让自己名满京都,这样也许公主也无法再轻易欺侮她。她似乎成功了,京城那个不知道许真真呢?但是她依然是驸马府一位名分不显的女子,京城各个世家对她并不欢迎,她的酒楼接待也就是那些对她好奇的男人,真正的达官贵人并不多见。不过转机似乎出现了。
有一天,她在自己的酒楼看见了太子殿下,她跟着宽哥儿出去应酬的时候,远远见过一次太子,她心中狂喜,如果得到太子的帮助,或者自己可以得到一个平妻的身份,可以拿回自己的孩子,到时候公主住在公主府,她和宽哥儿住在驸马府,关了门,她就是唯一的妻子了。
那时候,关于太子殿下的流言满京城都在议论,真真也听说过,她想着太子殿下被皇帝斥责,心情一定是很不好的,她可以想法开解下太子,让太子注意到自己。为此,许真真做了很多准备,终于在太子再次出现在酒楼的时候,吸引了太子的眼光。太子经常到酒楼的消息,真真也想法放了出去,果然吸引了更多人来酒楼,因为她与太子的关系,驸马府的仆人对她更加好了。只可恨公主府那边还是对她不理不睬,不管她怎么求见,公主都根本没有露面。
自从那次她半路拦住公主的马车,希望可以利用大庭广众的舆论,让公主答应自己见见孩子们,但是依然未果,还惹来皇室的责骂,自己的女官身份都被撤销了。
江南的父母还不知道自己的情况,还写信来说要送弟弟们来京城读书,要来京城买宅子,如果让他们知道自己在驸马府什么名分都没有,孩子也被别人抱走养了,父母该多么失望呀。
虽然锦姐儿不喜欢自己,自己抢夺过她的未婚夫,但是她如今已经是哥哥的未婚妻,维护自己的小姑是应分的事情,因此过年的时候,宽哥儿要带着公主回楚侯府参加家宴,她恳求宽哥儿带自己同去,宽哥儿十分为难,因为公主和楚家都不喜欢许真真,到时候带她去,又有一番吵闹。许真真放低自己的态度,声称自己作为奴婢身份跟着去,一定不会生事。到了楚侯府,果然成功拦到锦姐儿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