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市委书记的两规日子-第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江北分校在汉江最北的一个山角落,只有学前班、一年级、二年级三个班,学生总数不足50人。教师一共3 个,一个民办教师一个代课教师都是当地人,下午放学后,就杜赞之一个人呆在学校里了。学校没有厨房,杜赞之用三块砖头在宿舍门口上搭个灶,一煮就三年。宋双所在的卫生院比杜赞之的学校条件好一些,卫生院人多,有个饭堂。宋双每个星期都回家看她父母,然后到江北村来看他。有时,杜赞之就陪着宋双一起到她父母家去。宋双母亲问怎么找了个农村人。宋双不作任何解释。她是在感情和友谊最贫困的时候跟杜赞之偷吃的禁果,她能跟母亲说这些吗?宋双提出结婚,然后争取调到一起。母亲坚决反对,母亲说,没本事调到一起就别结婚,结了婚就得生孩子,到时怎么办?但宋双后来还是瞒着父母和杜赞之登记了。

接着下来是没完没了的打报告要求调动,没完没了跑教育局卫生局。教育局说让宋双调过来。卫生局说让杜赞之调过去。结果谁都没能调。杜赞之后来又退而求其次,要求乡教育组将他从江北村调到离圩镇近一点的学校。乡教育组长答应研究,但研究了几年,都没有结果。那个时候杜赞之对权力充满了向往也充满了仇恨,当时他的境况比农民还要差,他苦恼极了,经济上常常身无分文,他陪着宋双去她父母家,掏钱买东西的是宋双,小夫妻在学校过周末,掏钱买菜的也是宋双。姐姐杜赞英常常主动问他缺不缺钱花,他知道父母年老多病,生活费医药费全靠社赞英省吃俭用照顾,自己每月有工资没给钱父母已经心里惭愧,不到万不得已就很难向杜赞英伸得出手。

“又想当婊子又要立牌坊,我看你也合适。”宋双却奚落杜赞之说,“你的工资是几十块钱,我的工资也是几十块钱。你怎么就那么会花?”

杜赞之无话可说,男人花钱总比女人大方,几十块钱跟朋友吃两顿饭,还剩多少?

“自己还养不活自己,一旦有了孩子,真不知怎么过。”宋双又说。

杜赞之不知道宋双什么时候变得如此唠叨了,全然没有做少女时的含蓄和克制,是不是女人一旦嫁了人都这个样,他忍不住说了一句:“不知怎么过就不过好了。”

宋双突然认真起来,她瞪着杜赞之问:“你什么意思?”

杜赞之说:“我没有什么意思,你不是说不知怎么过吗?不知怎么过还过什么?”宋双见杜赞之真生气了,再也不说什么,但一个晚上不说话,第二天还是不开口。下午离开学校回她卫生院的时间比往常早些,杜赞之推出自行车要送她到公路上等班车,她不反对,但一路上还是一言不发,她上了班车时,杜赞之看到她用袖子拭眼泪。

下一个星期六,杜赞之像往常一样骑了自行车到公路边等,但没有接到宋双。这天晚上杜赞之一夜没睡好,第二天杜赞之找一位民办老师借了10元钱,没吃早饭就到公路上等车去了汉东卫生院。在开口问民办老师借钱的那一瞬,杜赞之对钱的意义的认识,从来没有那么刻骨铭心过。

宋双正在上班,她看到杜赞之时没有丝毫意外和惊喜,她从衣袋里掏出房间钥匙递给杜赞之,嘴里连半个字也不说。杜赞之打开宋双的房门就看饭堡,他知道她吃不惯饭堂的菜,常常自己煲东西吃,今天堡是空的,盆也是空的。他带着一种赎罪的心情,动手堡了稀饭,还到附近的菜场买了几样菜,将身上的钱都花完了。他单独呆在她房间里,看着她的内衣,女人的气息挑逗着他,动物的本能萌动起来折磨着他,他想,今天要好好跟她温存一番。尽管肚子很饿,但他没有自己先吃,一直等到宋双下班。他以为宋双回来看到他的表现会高兴,然后就投进他怀里发嗲,于是,他就先吃她。谁知她回到房里看到桌上摆满了菜,竟然问:“这是不是最后的午餐?”面色阴阴沉沉,没有半点幽默的意思。

杜赞之的心突然凉下来,他也没好气地说:“你真想分手是不是?”

宋双说:“你不是说过不下去就不过吗?”

杜赞之说:“你不是说不知道怎么过吗?”

宋双眼睛又红起来。

杜赞之此时不知哪来一种男子汉大丈夫的气概,他说:“夫妻本是同林鸟,大难临头各自飞。我们现在无非是穷一点,还不至于挨饿,离大难临头还远着呢,就那么悲观。先吃饭,我想你今天也还没吃早餐,有什么想法,我们吃饱了再说。”

他们吃过饭之后并没有再说什么,后来宋双说要上班去了,他也没有吃她的心情,便郁郁地回了学校。此后很长一段时间,杜赞之和宋双之间都没法找回从前那种感觉,杜赞之无法相信,夫妻之间的几句不愉快的话已形成一堵又高又厚的墙横在他们中间。杜赞之不止一次想:离婚吧,这样的日子再过下去还有什么意思?但不知不觉中,宋双怀上了杜克。注意力集中到儿子身上后,沉积在他们夫妻间的冷漠才慢慢淡化。

杜克出世不久,宋双的同学苏丽来看她,闲话间苏丽说可以帮一下,看能不能让宋双调到汉江乡来。杜赞之以为苏丽只是说说而已,也不记在心上。谁知苏丽是认真的。不到一个月,宋双就调到汉江乡卫生院了。宋双调到汉江乡后常常值夜班。有天晚上,农村送来一位休克的妇女,宋双为她细心做了检查,诊断为宫外孕,及时向市医院报告并要求派来救护车接到市医院抢救。这位妇女是乡党委副书记尚维有的姑姑。尚维有知道这事对宋双感激不尽。下学期开学,杜赞之即调进乡政府做资料员。

尚维有的姑姑是一个重感情知恩图报的农村妇女,康复后偶尔到杜赞之家坐坐,手上还常常带着礼物,“救命恩人”这句话总挂在嘴上,说得宋双很不好意思。杜赞之干乡资料员不久,乡书记调走了,尚维有做了乡书记。杜赞之在宋双的鼓动下,经常给尚维有家送点东西,比如小孩喜欢的玩具,或者土特产,两家的关系越来越好。第二年乡党委换届,杜赞之被列人了考核名单。换届选举结束,杜赞之以乡宣传委员的身份分管全乡文教卫生。由于尚维有对杜赞之的信任,也由于分管文教卫生城建工作的副书记与尚维有隔阂日渐加深,杜赞之的权力不断增大,乡里的重大工作尚维有都在班子会议上宣布让杜赞之具体抓。

乡里的一条主要街道破烂不堪,路面上常有积水,居民怨气冲天。杜赞之建议尚维有下决心整治一下。尚维有想想,也认为是一件好事,他问:“修这段路少说也要几十万,哪里找钱?”杜赞之建议发动居民捐一点,乡里拨一点,再想办法到市里要一点。

包工头们知道乡里要修路,纷纷找尚维有要工程做。尚维有含含糊糊有意无意地对杜赞之说,有一个姓边的,市里有个领导跟他提过,但不知行不行,可以了解一下。姓边的就是边皂德,跟尚维有打招呼的市领导就是梅初山。当初梅初山和尚维哪会想得到,后来他们两个竟一起共事,而且不欢而散。

杜赞之将工程给了边皂德。很快,街道工程动工,居民一面康慨解囊给乡里捐资,一面为尚维有歌功颂德,说尚维有做的是德政工程,解决了历届领导无法解决的老大难问题。

一天晚上,边皂德来到杜赞之家,杜赞之见到他心里就不高兴,这个家伙把工程要到手马上就转给了别人,工程做到一半才露面,好在工程质量杜赞之管得紧,没有出什么问题。

“施工队也是我公司的人,只是独立核算。”边皂德向杜赞之解释着,将一个装得鼓鼓的牛皮信封放在茶几底下。杜赞之拿起来看看,吓了一跳,里面是两大捆10元纸币。当时的2000元对很多人来说都不是小数目,杜赞之更觉得是天文数字,他和宋双的工资加起来一年也不足1000元。杜赞之塞还边皂德,边皂德反而开他玩笑:“你是不是嫌少?”

杜赞之说:“这怎么行?”

边皂德说:“这怎么不行?你帮了我,我只是表示点心意,以后需要杜委员你关照的地方还多呢。”

杜赞之胡诌道:“要谢你谢尚书记,尚书记认为你守信用,工程质量好才给你做的。”

边皂德说:“尚书记的你别管,这是给你的,你要看得起我你就听我的。”

“看得起我就听我的”,这等于说:你不听我的就看不起我,或者说,你不收我的钱就看不起我。这是一种怎样的逻辑,杜赞之不懂。杜赞之还是想将钱塞还边皂德,但边皂德动作很快,站起来出门走了,这种事又不好在路上追人家。

那阵子,杜克还小,花钱很厉害,农村家里父母都有病,尤其是母亲,天天要吃药。宋双父母这边经济状况也越来越差,杜赞之偶尔得表示一下。而他还是跟过去一样囊中羞涩。但无论如何,杜赞之觉得这笔钱还是要还边皂德。杜赞之还不了解他,对这种人不提防着点不行,拿了他的钱,就得向着他,他偷工减料你说起来心也虚,万一出什么事,自己这辈子就完了。杜赞之读了这么多年书,其中已读出男人失败的两大陷阱:女人和金钱。

“找个机会再还给他。”杜赞之想。

几天之后杜赞之看到边皂德从尚维有那里出来,就将边皂德叫到自己家,再次将钱塞还他。但边皂德还是那个意思:你是不是看不起我?他说:“尚书记都相信我,你怎么不相信我!”

杜赞之仔细品味这句话:尚书记都相信我,你怎么不相信我?这也是个问题。很多事往往是连在一起的,大家坐在汽车上,都说要停下来方便方便,惟独你自己说不用方便,别浪费时间不让停,你就成了众矢之的。尚书记点的边皂德,尚书记跟边皂德关系肯定不一般,既然如此,他得罪了边皂德不就是得罪了尚书记?现在他又那么缺钱,一个人给另一个人东西,你说给了我说没有得到,就是万一边皂德自己讲出来,他不承认,谁能将他怎么样?

想是这么想,但心里总不踏实,工程质量管起来也不是很理直气壮了。当然,别人送的钱花起来心不疼,才两个月,2000块钱就用完了。

春节前,路修好了。验收过后,边皂德又来到杜赞之家,再将一个信封扔到茶几底下,说是让杜赞之买年货。这次杜赞之没有半点推辞的意思,他满意地说:“工程质量不错。”但连他自己也不知道是满意工程质量还是满意信封袋里的人民币。

边皂德说:“以后有机会,杜委员还得关照。”

“再说吧。”杜赞之说,他已经学会了官腔。边皂德离去后,他一边数钱一边想,这受贿就像女人跟男人上床一样,第一次总提心吊胆,又想又害怕,但到了第二次,就只有快乐的份了。

杜赞之的宣传委员刚干一年,市里一纸公文,他就成了副书记,不久,尚维有做了市委副书记,他就接了班。那时,杜赞之经常下乡,他总喜欢住到汉岭村的老支书记家。老支书卢森是抗美援朝志愿军。

汉岭村有一片农田在二级公路的边上,杜赞之让卢森将这块田搞成领导的试验田,镇里给农民补贴肥料。卢森将试验田搞出来,省、地区、市、镇四级领导的名字都给写上了,领导们一个个高兴得从上面跑下来看,然后开大会,请杜赞之介绍经验,杜赞之的名字一下子在全省出了名。杜赞之在汉江的一言一行后来被记者加以提高美化,写成一篇2000多字的报道登在省报头条位置,在汉州市产生了很大的反响。

“我不知道自己还是不是杜赞之了。”他对宋双说。

“看来报纸都是那么一回事。”宋双说。

第二年,杜赞之即被提拔为副市长。

杜赞之做副市长没几天,苏丽打来电话,跟宋双说要带她的丈夫来认识杜赞之。宋双曾跟杜赞之说过,苏丽这几年过得不如意,她丈夫老是不回家,夫妻关系已经名存实亡。杜赞之从来看不起欺负老婆的男人,故意躲在房间里看书。苏丽和她丈夫来了宋双就热情接待。那时杜赞之一家住市人民医院的宿舍,才二室一厅。杜赞之让苏丽他们坐了一会才从房里走出来。

“市长。”苏丽的丈夫马上从沙发上站起,恭敬地叫道。

杜赞之觉得这叫法很不舒服,明明是副市长,竟将关键字省掉了。“坐吧。”杜赞之说,他觉得这个男人曾经在那里见过,但一时又想不起来。

“边皂德说他早就认识你了。”苏丽说。

杜赞之突然想起来了,多年前他在乡里做宣传委员时,给他送钱的那个包工头就是眼前这个胖乎乎的男人。杜赞之有点感慨,生活真是条链,把看来不相干的人连起来,荣辱与共。如果当初他对那个包工头有什么不恭,那他今天怎么面对苏丽?

此时的边皂德已非昔日能比,人长胖了,经济实力宏厚了,政治背景也有了,他已是汉州的头号大款,市政协委员。

苏而说:“他一天到晚总是那么忙。”

“我早听说有这么个老板,只是不知道是你的先生。”杜赞之说。他没有提从前的事,边皂德也没有提,这就是默契了。

“早想来拜访,只是没有合适的机会。”边皂德说。

苏丽说:“市长忙,不轻易敢打扰。”

忙什么呢?杜赞之觉得当副职最潇洒,尤其是副市长,上有正市长下有主任局长,做多做少往往凭着自己的兴趣,最多开开会讲讲话,而开会讲话也有人给你准备,到时照念就行了。他认为现在的领导要说忙都在瞎忙。

“宋双常提起你。”杜赞之对苏丽说。

宋双动动边皂德提上来的两个纸箱说:“十几年的同学了,还客气什么,你看,又是螃蟹又是香烟。”

苏丽说:“这可不是我送的,边皂德说他第一次来,哪能两手空空?”

螃蟹是儿子杜克最爱吃的海鲜,香烟是进口的希尔顿,宋双父亲酷爱的品牌。“有谁送一箱烟的,我又不开批发行?”杜赞之看着香烟带点责备的口气说。对这位曾在他们最艰难的时候鼎力相助的苏丽,杜赞之永远心存感激,而眼前这位边皂德多年前又跟他打过交道,说白了还给过好处,几句话之后气氛就好起来了。

边皂德说:“都是自己的,又不是什么好东西。”

杜赞之开玩笑说:“这些烟肯定来路不正,现在缉私一天比一天紧,不知你是怎么进的货!”

边皂德也跟着傻傻地笑:“我都是接人家的二手货,但有时连带了也不免有人去问货是哪里来的。你现在分管公安了,今后还得多关照呢。”

杜赞之望向苏丽,将话题引到她身上:“其实我早知道你先生有本事了,生女怕嫁错郎,你可是嫁了个好丈夫啊。”杜赞之有意识地给边皂德一点暗示,让他以后多关心她。

苏丽望着宋双说:“杜赞之。”刚出口忙又要收回:“该叫市长,我当初跟边皂德谈恋爱,宋双第一个知道,宋双当时说我有眼力,我还捏了她鼻子。”

宋双马上说:“现在怎么样,不错吧?”心里想,边皂德本事倒是有,但欺负老婆的男人算什么东西?

边皂德说:“你才有眼力呢,杜市长明年当书记,后年是专员省长了。”

宋双说:“其实干什么都无所谓,只要日子过得开心就行。”

“杜市长,听说公安局有一辆奔驰要卖,不知有没有这回事?”边皂德问。

杜赞之说:“上面发了文件,党政机关的超标小汽车一律处理。”

边皂德说:“不知价钱怎么定,如果合适,我想买过来。”

“价钱肯定不高,现在全国都处理超标车,谁要得了那么多!”杜赞之说。他觉得上面这一做法实在不明智,他认为要么当初不让买回来,现在既然已经买回来了,却要人家统统处理,这一买一卖国家将损失多少钱?

边皂德说:“杜市长如果方便就帮我问一下,我担心要买的人多轮不到我。”

“价钱你自己去谈。”杜赞之说,“我可以跟他们局长说一下,同等条件优先卖给你应该没有问题。”

其实边皂德要买公安这辆车根本不用找杜赞之,跟杜赞之提这事主要是试探杜赞之肯不肯帮他。杜赞之没有想到边皂德这个意图,他想既然要卖,卖给谁不是卖,当晚就给公安局局长董为打了电话。

“我们准备公开拍卖,谁出价高就卖给谁。”董为说。

“有这个必要吗?”杜赞之说,“这样声张好不好?如果价格相差不是很大,内部处理就算了,这又不是什么光彩的事。你们权衡利弊自己考虑吧。”

边皂德最后以两辆普通旧日本本田雅阁兑下了公安局的豪华奔驰,为了感谢杜赞之,边皂德给杜赞之家送来两台马来西亚组装的三凌空调。杜赞之不在家,宋双说要问过杜赞之才行。电话问杜赞之,杜赞之觉得那时在自己宿舍装空调还有点刺眼,说让他拉回去,心里却想,怎么不送钱?宋双对边皂德说得很委婉:“杜赞之说暂时不装,需要再说吧。”边皂德却不肯将空调带走。后来,杜赞之让工人装到宋双父母家去了。

杜赞之私下算了一笔数,两辆本田价值总共不到50万元,而奔驰是前两个月才花120 万元买的,差价超过70万,而边皂德送他的两台空调不到2 万元,这种买卖太合算了。从这件事开始,边皂德每次给他送东西,杜赞之都觉得理所当然受之无愧了。

第七章

边皂德的父亲是一个小乡镇食品站的屠宰工,那时,剡猪佬、医生和汽车司机都是令人羡慕的职业,边皂德父亲从食品站领出猪肉,然后一家人卖,母亲、大哥、大姐都是卖猪肉高手。边皂德小学读到四年级,便不肯去学校,他父亲说:“不读就不读吧,反正猪肉摊人手也不够。”大哥大姐相继成家独立门户后,边皂德也不愿整天听父母亲唠叨了,便自己另开一摊。边皂德卖肉的手段非同一般,他的刀工非常好,你指着哪个地方要半斤肉,他一刀砍下一块3 两多一点的,然后迅速给你准确地补上一块次肉,当你制止他说不要那么多了(实际是不想要那块次肉)的时候,他已经用水草将好肉次肉捆起来递给你,还嬉皮笑脸说:“多就多一点给你吧,老顾客。”就这样,整个猪都能按好肉价卖出,200 斤的肉至少可以卖出205 斤。曾有人说他捆猪肉的水草大多,将水草当猪肉卖了。他说:“谁卖猪肉不捆水草,不捆稳点你走到半路丢了谁赔?”也有人说:“我是买猪肝你怎么给我搭猪头肉?”他说。‘你能养出个没有头的猪吗?“

有天他进汉州城,几个朋友让他请客,他问吃什么,朋友说到狗肉街吃狗肉吧。狗肉街原来叫爱卫路,是一条几米宽的小巷,弯去曲来很有曲径通幽的味道,巷子两边全部是狗肉摊。因此爱卫路就成了狗肉街。汉州的狗肉闻名省内外,而狗肉街的狗肉是汉州狗肉的精品。

“你干脆出来这里租个小店卖狗肉算了,肯定比你现在卖猪肉强,我们以后吃狗肉也方便。”几杯下肚后朋友跟他开玩笑说。想不到这句本来玩笑的话却真的促使边皂德开了狗肉店。

市卫生学校的大门口正对着狗肉街,卫校有两个女学生经常到边皂德店里买狗肉,一个高大丰满,有几分动人,另一个个子也不矮,只是单薄些。她们两个人要了半斤狗肉,吃完后就两个人抢着付钱,互不相让。边皂德在一旁看着觉得有意思,他搭话说:“要是不分输赢干脆都别给了。”说着望着那个丰满的女孩。丰满的女孩有点不好意思,脸上红红的说:“是不是真的?”边皂德说:“半斤狗肉算什么,你们走吧。”向她摆手让她们走。单薄的女孩不吭声,丰满的女孩说:“那我们走了。”做出要走的样子。边皂德说:“什么时候想吃还可以再来,我还请你们。”丰满的女孩说:“谢谢。”挽着单薄女孩的手离去了。

两个女孩子走后,店里来了两个干部模样的人,其中一个拿起一块狗肉闻了闻。如果是平时,边皂德可要发火了,好好的狗肉闻什么?可今天边皂德心里高兴,他还想着那两个女学生。

“给你试一试。”边皂德用刀割一块上好的递过去,“我现在做的几乎都是回头客,凡来过我这里的客哪里都不去了。”

两个于部模样的人就坐下来。吃完后,那个闻狗肉的小个子还多要了一块给那高个子带回去。从此,他们两人经常光顾边皂德的狗肉店。边皂德后来才知道,他们两人是市政府的,高个子还是副市长梅初山。此后,梅初山每到边皂德店里吃狗肉,都得到边皂德的特别关照。有时甚至还送一块狗肚肉给他带回家去,日子一长,边皂德就跟他结成狗肉朋友了。

而那两个女孩子也偶尔到边皂德狗肉店吃一次狗肉,有时是炒菜吃饭,边皂德总是慷慨待之。突然有一天,边皂德对那个丰满的女孩说,晚上我请你看电影。女孩没意见,但她没有自己一个人跟边皂德去,而是带上单薄女孩。

再后来,边皂德要丰满女孩单独到他店里来。边皂德早想向她提出跟她确定恋爱关系,但一直没有勇气,这件事在心里一直折磨着他,他感到很苦恼。这天,他故意多喝了几两酒,以酒壮胆,他决定跟她直说了。丰满女孩来了,她问他有什么事。边皂德说:“我要娶你做老婆。”丰满女孩一听,以为边皂德是开玩笑。她定了定神,说:“我不喜欢开这种玩笑。”边皂德说:“谁开玩笑,我是说真的。”女孩说:“这怎么可能?”边皂德说:“怎么不可能?”女孩转身就走。边皂德的脑袋已被酒精冲成了酒糟,昏了,他说:“如果你不嫁给我,我就先杀了你,再杀你全家。”

女孩吓得眼泪籁籁而下,两腿发抖。

边皂德看到女孩害怕的样子,心里暗暗高兴,他本来只是想吓吓她,如果她不愿意,他也不至于真杀她全家。他说:“你回去想想再来告诉我吧。”

第二天,女孩自己来到边皂德的店里,低着头不说话。边皂德问她是不是同意了。女孩反问他:“你为什么要我嫁给你?”边皂德说:“因为我爱上你了。”女孩说:“但我不爱你。”边皂德说:“你不爱我也没关系,只要你嫁给我就行了。”女孩问:“我吃了你多少狗肉,花了你多少钱,加倍还你还不行吗?”边皂德说:“我不要钱,我只要你。”女孩想想也通了,其实只要往好里想,她觉得边皂德也不差,他虽个头矮点,但人长得不算丑,也会赚钱,对她花钱挺大方。如果不答应嫁他,说不定他真的要杀她也不奇怪。她想,算了吧,这也许是命中注定的事。女孩虽然常跟边皂德在一起玩,但边皂德要动她,她始终不同意,三八线防守非常严密,她说没正式结婚她不会同意他乱来的。她又说,除非她毕业了,他们结婚了,否则他休想动她。她是想留着退路,看看以后的情况。边皂德见她答应嫁给他了,心里高兴,不动就不动吧,反正迟早都是他的人,也不在乎今天明天。

丰满女孩毕业时,卫生局说她是共青团员,要到艰苦的地方去,将她分配到一个新成立的乡卫生院,介绍信已经开出来了。她找到局长说她不想到乡卫生院去。局长说,谁也不想到乡卫生院去。她说:“我父母都在城里,我要照顾父母。”局长说:“你有父母,别人没有父母吗?”她说:“我男朋友在城里,现在去了将来又要调一次。”局长说:“别说还没结婚,结了婚还要调下去呢,大家都想留在城市,谁到乡镇去?你还是共青团员呢!”

“如果这样,以后谁还入团?”女孩问。

“如果不达到一定的思想境界,不入就不入吧。”局长说,“也不是每个人都可以入的。”

晚上,女孩和边皂德在公园里散步,她没精打采。边皂德问她:“能不能让卫生局收回介绍信?”她说:“听说介绍信一开出,谁说也没用了,最起码也得先去报到上班一段时间才能调出来。”边皂德说:“让我试试看。”第二天晚上,边皂德去了梅初山家。梅初山还没回来,夫人曹捷热情接待了他。他说:“今天杀了条好狗,给市长送点狗肉来。”说着还从衣袋里掏出一捆纸币放在茶几上,“平时给市长加点菜。”夫人激动得手忙脚乱,一会给边皂德削苹果,一会给边皂德添茶水。边皂德随便说一会闲话,就提出告辞。曹捷仿佛得了边皂德的钱就这样让他走不好意思,在边皂德临出门时间:“有什么事要办的你尽管说,到时我跟老梅说一声。”边皂德故意犹豫一下,又折回客厅,有点不好意思地说:“我女朋友卫校毕业,她不想到乡下卫生院去。”

曹捷说:“你怎么不早说,卫校生分配介绍信都开出去了。”

边皂德说:“我不了解情况,你跟市长说说,不行就算了。”

两天后,丰满女孩接到卫生局的电话,说局长找她,让她去一下。她不知道局长找她有什么事,有点担心。到了局长室才知道局长对她非常客气,仿佛局长已经不是昨天的局长,她也不是昨天的她了。局长说:“你的事我们重新做了研究,同意你留在城里,今天请你来是想征求你的意见,到哪家医院。”她—点不客气说:“就到中医院吧。”“我也是这个想法。中医院工作量不大,也相对干净些。”她想,共青团员怎么又可以到工作量不大相对干净的地方去了?心里憋着笑。局长说完写了一张纸条给她,让她找政工股长。从卫生局出来,她回家里洗了个澡,她对家里人说,她今晚跟同学到汉南去玩,如果太晚了就不回来了。然后就直接到边皂德租的客房去。边皂德在城里一间私人旅社包了一间房,基本上都住在市里。她毕业分配,边皂德一直冷眼观望,他想如果行动得早她不一定领他的情,力挽狂澜才显示他的能耐。他知道她的心仅仅靠钱征服不了。

丰满女孩敲门时,边皂德正躺在床上吸烟。门响了许久,边皂德才起来开门。她今天面若桃花,娇羞可人,不像往日总爱摆小姐谱,边皂德开了门她走进去平静得像个新娘,边皂德反而觉得奇怪了,他问:“你今天怎么了?”她对他嫣然一笑说:“我不是好好的吗,哪里不对了?”边皂德已经不能自持,他冲动地抱住她。令边皂德意外的是,她今天软软的没有反抗的意思,边皂德得寸进尺,捧着她的脸吻。她此时也抱紧了他。

“你找过我们局长了?”她在边皂德脱她衣服时间。

边皂德反问:“我干嘛要找你们局长?”

她说:“他今天找我了,问我到哪家医院去。”

边皂德说:“这样我就能天天见到你了。”

跟着下来,丰满女孩就进入一种状态:痛并快乐着。这丰满女孩就是宋双的同学苏丽。而那个陪苏而吃狗肉的单薄女孩就是宋双。

边皂德的狗肉生意没做多久,一张假币彻底改变了他的命运。一天,边皂德拿着当天的狗肉钱去银行存时,营业员拣出一张10元钞说是假币。边皂德看不出那张被说成假币的10钱到底跟其它有什么差别,但他没有办法。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