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重生农家女-第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作者:爱丽丝十九
重生 第一章 一天
太阳一如往日一般,缓缓的爬上了天空,将整个袁家村渡上了一层金橘色…
“嫂子,嫂子,午上了,娘让你赶紧赶紧给爹和弟弟送饭去”屋外传来袁大姐喊声,阳光透过窗棂,映照着屋中的人影。
“哎,我这就去。”李月兰手中的针不由抖了一下,将错勾的线拆了回去,方扬声答道。
李月兰放下手中缝了大半的衣服,起身往外走去。
出了门,见袁大姐已经回了屋,便径直走到厨房,将早已做好的饭菜分拨好,放进旁边的篮子,盖上棉布,以防散了热气,抬脚往大门走去。
“嫂子,娘说让你别忘了送完饭去隔壁李大娘家去一趟,把咱家的梭子那回来,都借了三天了,也不见还来,娘等着织新布呢。”袁大姐突然从屋中走出,追着李月兰来到门前,叮嘱道。
“哎”李月兰回头对着袁大姐点头一笑,示意明白,便转身打开大门提着篮子走了出去。
李月兰步履很快的走在乡间的小路上,她知道她接着还有很多的活要干。李月兰抬头看着正对头上的太阳,紧了紧衣领,虽只是刚入了十月的天,她仍然感觉不太到对着自己的太阳温度,而风,却让她真切的觉得刺骨非常。
在地头上,李月兰花了一点时间才找到自家的田地,看着弯腰割麦的公公和小弟,不知怎么,她似乎被风迷了眼睛。
招呼公公和小弟来吃饭,看着他们捧着个土瓷碗香喷喷的巴拉起来,那股狼吞虎咽的劲儿,让李月兰觉得那碗里乘的似乎是山珍海味而不只些土豆野菜。一瞬间,似乎时空转换了方向,眼前的一幕似乎与京城那满桌的珍馐佳肴,华服锦衣端坐的老爷太太所重合。
正愣神着,就听见,一阵碗筷声响,原来在李月兰怔楞的时候,父子两已经把饭吃完,并将碗筷放进了篮子。
就听公公挥挥手说了句:“快回家吃饭去吧。”小弟嘟囔了句“有劳嫂子。”便跑开了。一霎那,李月兰觉得眼眶有点泛红。
送完了饭,李月兰转身去了隔壁的李家按她婆婆的吩咐讨回梭子,看着李大娘那不情愿的眼神,虽是什么都没说,也令李月兰尴尬异常。其实李月兰也明白,这村里的人大多朴实,最多只是爱占些小便宜,这李大娘就是各种翘楚,和自己那个婆母有的一拼。要说她们有多大的坏心,那倒是冤枉,可斤斤计较,邻里间的家长里短,周遭这十来户可还真没人敌得过她俩。可偏偏这两个人住在了各自隔壁,这见天的斗两回,吵两嘴那可是平常事儿。
李月兰在心里默默叹了一口气,似乎无论怎么训练,她总是不太擅长和人说话,处事也很难做到八面玲珑,所以通常婆母对于这种人情来往都不太会让自己出面,不知怎么今天婆母竟然让自己来讨要东西。
从李大娘那不情愿的手中接过梭子,轻声道了句谢,也顾不得听李大娘嘴里嘟嘟囔囔说着小气的话语,抬脚便回了家。将梭子送到婆婆的房间,听婆婆训了一会儿话,又将婆婆处的的破旧衣服拿回了屋,准备晚上再继续她的缝补。
回到屋中,将衣服放在炕上,转身去了厨房。将锅里饭拨了两勺,就着几口咸菜,站在锅边就将饭吃完了。虽然饭已经不热了,但李月兰依旧吃的很香。吃完后拿起抹布,迅速的收拾起灶边和吃过的碗筷。少了点热水,浸了布子,锅边碗筷擦拭干净。干完这些,就这锅边喝了口水,接着就将剩下的水投入手边的茶壶里,给婆婆送了去。接着又回到厨房开始准备一家人的晚饭。看着灶上已炖上的玉米面儿,李月兰开始熟练的将手中的野菜处理干净,扔进锅里。接着将早晨发好的面团揉成长条,切成馒头,放入蒸笼开始蒸馒头。等做好这一切,李月兰又将里屋和外院的地扫干净。便去了后院开始为还没成熟的青菜除除草,给鸡栏中的鸡喂喂食。
似乎李月兰的一天就是如此的忙忙碌碌,知道日头落西,袁老头和袁二才归了家,一家人拾掇拾掇,吃了饭,便各自归了屋。
李玉兰将热水打好送到婆母屋中后,便回到了卧室。忙了一天的李月兰并不急着继续每日的缝补,而是坐在窗边愣起了神。
李月兰并不明白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因为明明记得自己已经死在了那萧冷孤寂的偏院中,怎么再睁开眼,自己就回到了十五年前的袁家村呢?她还能清楚的感受到死前那清冷的绝望,满心的仇怨,更加清楚记得在她死前,那个人还是没有再来看她一眼。
她知道,在她死的那刻,或许那个人正搂着他的娇妻美妾在把酒饮欢,或许那个人正抱着那个女人的孩子,一家共享天伦。李月兰甚至在想,或许在她听到自己死讯的那一刻,也只是认为死了一个无关紧要的人罢了,不会有任何感伤。
所以她怨,她恨。因为她是他原配的发妻,为了他等待三年,侍候公婆,辛苦劳作,最后落得个被逼为他纳妾的下场;为了他生儿育女,忍受十月怀胎之痛,最后落得个子死女亡,自己也失去了作为母亲的资格。
可是这一切的一切,都不曾让曾经的她有过一丝愤恨。毕竟,当他功成名就时,婆母拿着门第和官面来逼她为丈夫纳妾,她虽觉得委屈,但由他一旁的体贴安慰,让她觉得,只要他心中有她,一辈子能疼她爱她,就算多出几个女人,也不过是为了更好的伺候他。
当儿子女儿相继死去,她是怨过上天不仁,可是子女皆是恰逢奇祸,那是命,那么她也只能认命。
而失去做母亲的资格,她是为了保护她的丈夫,所以她虽然难过,可是看着他完整无恙的站在她面前时,她仍觉得有一丝庆幸,因为伤的不是他。看着因为她昏迷不醒便一直陪着她而泛着血丝的双眼,虽然他什么都没对她说,只是紧紧地握着她的手,她觉得那一刻很幸福。
可是,从什么时候一切都变了呢?是的,从那个女人的出现开始,他们的生活开始翻天覆地的变化。在那个女人还没出现在他们的生活中时,不,应该说那个女人还没对她露出獠牙时,他无论再怎么忙,都一定会抽空陪她吃一顿饭,或者看着她轻撤罗丝,与她轻声低语。
可是当那个女人来了之后,吃饭,说话似乎成为他们之间的奢侈,她的天真无知把他一步步推向那个女人的怀抱,伪装的大度最终让自己嫉妒成狂。他看她的眼神从最初的专注温柔渐渐的变得魂不守舍,惶恐忐忑,最终转向了冰冷无情。
李月兰还记得往日她的生辰总是他们两个一块儿过,那是他对她的承诺,可不知从哪一次起,她的生辰变得只有她一个人过。第一次,她还能看见他歉疚的眼神,接连几天的小心翼翼。所以虽然心有不满,她还是在他的体贴中原谅了他。可接着,有了第一次便有了第二次,第三次…直到她临死的那一年,他已经整整十年没有再陪她过过生辰,而她也在没有在他的眼睛里看到她的身影。
所以,她恨,不仅很那个负心的男人,夺情的女人,更恨自己曾经的懦弱自欺欺人,恨自己一味的退让不知争取。所以,最终她失了心,失了家,更失了一条命。可是,不知道是上天的玩笑还是一时的差错,她睁开了眼,却回到了十五年前。是的,十五年前,对于她而言,多么讽刺的数字。倘若,真是上天的眷顾,为什么让她回到十五年前,十五年前的她已经嫁给了他,而且也快等了他三年,而对于现在的她而言,此刻再让他摆脱和他的纠缠,已然太难。
她还记得,自己是袁家村李老秀才的女儿,父亲一生汲与学问,从来不过问家中营利之事,李月兰想他这辈子能跟他进棺材的大概也只有那份他自称的文人风骨,可惜在别人看来,不过是一身的酸腐,尤其在她那个贪财的娘的眼中。
为了家中生计,她娘将她嫁给了同村的泥瓦匠袁老头家的大儿子,省下了一年房屋翻新的钱。李月兰虽不是什么名门闺秀,可也在秀才爹那儿习了两天的字,自知忠孝礼仪,女戒女则。虽然袁家大儿她从未见过,但有道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再听得同村相知皆夸那袁家大儿懂礼守节,勤劳肯干,就是有点老实木讷,但人倒是不坏,所以她便允了婚事。
谁知,成亲当日,刚刚拜完堂,县里便开始抓兵丁,要求每家都要出个男丁入伍。
无奈新郎洞房都没入,便直接去了战场。由于李月兰家只她一个女儿,她的秀才老爹也只能被抓壮丁上了战场。
所以他和她唯一的接触,便是她站在新房里,他站在新房外,她对他的盈盈一拜,他对她施以一礼。她托他照顾老父,战场上刀剑无眼,万望珍重。他对她满怀愧疚,拜托她照顾老父老母,幼第幼妹。
从此,天涯相隔,不曾谋面。匆匆一转三年过,除了两年前的一封家书寄回了一封休书,让她可以不必再等他,另行婚配,再无音讯。
可是当年的她又怎会悔婚另嫁,她虽非贞洁烈妇,可也知道从一而终,所以不管周遭所劝,母亲强求,一心待在他家,像他当年拜托的那样,上伺候公婆,下照顾弟妹,将他的家操持的井井有条,不曾有过一句怨,不曾喊过一声累。现在想来,真不知道自己当时熬过这漫长的等待,繁重的劳务是为了什么。
倘若这是早几年,或许李月兰就可以拒绝嫁入袁家,从此无论贫穷低贱,还是富贵荣华,他和她皆不再有相干。可是,现在米已成粥,她已经进了他家,容不得她反悔。
更何况她知道再过不久他就将回来,带给她如上世一般的幸福,甜蜜,磨难,痛苦。
看着桌上油灯中忽明忽暗的火焰,她暗下眼神,心中下定决心。接着,她又拿起了床上的衣服,开始她的缝补。
重生 第二章 归来
今天是正月初八,各家还在为着新年忙活着,袁家当然也不例外。可是李月兰却显得有些心不在焉,明明知道今天的活儿比往常的还有多谢,但她总是集中不了精神。
因为李月兰请楚的记得,正和年正月初八,是他,回来的日子。
李月兰坐在灶旁的凳子上,等着水开后,将面条下进去,望着锅里燃起的袅袅白烟,李月兰不自觉的想到了当年的今天。那日,自己也是像今天一般,伺候公婆早饭,喂了鸡鸭,做好了一应农事,吃完饭婆婆和大姐去了山上拜蚕神庙,公公待着老二去串门子,留下她看家。自己闲下无事,便去了袁大姐的屋子拿了络子回屋帮着打,不知道什么时候,他便出现了在她的面前,大家都回来了,一家人围着他,哭着,笑着,跟着忙前忙后,一会儿说瘦了,一会儿说高了,一会儿说黑了。而她,拿着络子站在一旁,就像个局外人,在这个住了三年的屋子里显得那么格格不入,显得那么陌生。
她还记得,他对她说的第一句话,便是:“辛苦了,月兰。”当时自己看着他明亮的双眼,她是万般感觉涌上心头,鼻头,酸酸的。他,记得她的名字,他对她说,辛苦了。他知道她这三年的辛苦,三年的坚持,三年的委屈。顿时,让她的心,涨的满满的。似乎一切的等待有了意义,人生有了价值。现在想来,那可能不过就是一句客套的话,一句对她三年的付出的一句简单客套。
可当时的她,却怎么都看不清。不知觉间,白烟熏红了她的眼睛,李月兰回过神来,打开锅盖,锅里水烟滚滚,赶忙将手边的面条下进锅中,拿起木筷搅散开来,盖上锅盖,闷了一会儿,打开锅盖,将面条挑进兑好面汤的碗里,将手边的青菜下水焯了一下,放在面上,边闷了灶,端起面,向堂屋走去。
刚进堂屋,看到袁老头和袁老太太已经坐在桌上了,李月兰连忙快走了几步,将面碗端到桌上,再端到婆公婆母的跟前,唤了一句“爹,娘,早。”逢正月里,袁老太太也难得的将笑容挂了满脸,让李月兰把袁大姐和袁二唤进来赶紧吃早饭,便端着面碗吃起来。李月兰刚要往外走,就见袁大姐和袁二走了进来,唤了句“嫂子”,走到桌前向二老道了声早,便开始吃了起来。李月兰又去了趟厨房将昨日剩下的小菜端出来,接着便坐在袁大姐旁边;端起了碗。
刚吃两口,就听见婆婆说话:“媳妇,今天我和大大姐要去山上拜蚕神,今日是蚕过年,家中不可动针线,你公公和老二下午要去村中串串,你一人在家要好好看家,我们大概酉时之前回来。”
“要备晚饭吗?”李月兰抬头问道。
“就备些烙饼啥的,指不定也会回来吃,就算在外吃过了,那东西也搁不坏。”袁老头擦了把嘴说道。
“你吃完没有?”袁老头问向袁二,见袁二点点头,便招呼他往外走去。
袁老太见袁老头走了,便对着袁大姐说:“让你昨天准备的东西都备下了吗?”
袁大姐一边吃一边不耐烦的道:“备下了,备下了,就你事儿多,东西就放在我屋呢,急什么。”
“你这个死妮子,今天拜蚕神,可不能马虎,让蚕神保佑你心灵手巧,才能找个好婆家。”袁老太一脸恨铁不成钢的说。袁大姐不以为然的撇撇嘴,不满的用眼瞥了瞥李月兰,撂下碗便回屋了。
袁老太见袁大姐如此,一脸恼怒,对着李月兰说:“媳妇,你说说,这死丫头怎么这样,没法管了,没法管了,当初就该嫁了她去。”
“你嫁啊,你嫁啊,要不是你,我早嫁出去了。”袁大姐翻帘出来吼了一句,转头瞪了李月兰一眼;啐了一口“扫把星!”便缩回去了。
袁老太一边嘟囔着‘这个没脸皮的死丫头’一边推了碗向袁大姐屋里走去。
不提袁老太如何劝的袁大姐,总之她俩在屋里待了一会儿便出门了。这厢李月兰洗了碗筷,想着也没什么事,便将烙饼烙好,又将昨日剩的猪大骨放入锅中,煮了一锅肉汤。然后将家中打算了干净,喂了鸡鸭,忙到午上。李月兰配着肉汤,卷了烙饼,简单吃了中饭便回了自己屋里。
看着左右也没什么事儿,李月兰边靠在床边想起了袁大姐。她知道袁大姐不喜欢她,而这不喜欢一直持续到袁大姐的出嫁,问其缘由,李月兰却显得很是无辜。
原本,她嫁给袁家大郎之后便应是袁大姐出嫁,人家都订好了,只等着李月兰过门,便接着办喜事。可没成想,李月兰过门当日朝廷便起了战祸,征了壮丁,好好地婚礼弄成了半吊子。而袁大姐的婆家就应着这个当口,提说虽先说好的办完袁老大的亲事再办袁大姐的,袁老大的亲事没成,这袁大姐的亲事理应等袁家大郎亲事办完再议。可这四里八乡的,没谁家的亲事是哥哥不娶妹妹便不能嫁的,便打算赶紧把婚事办了。袁家原本想着也是这个理儿,便答应了。谁知后来袁老太打听之下得知,袁大姐婆家这次也被征了壮丁,家里只剩下和袁大姐议亲的那位了,原本那家打算让大儿子跟着商队学做生意,衙门商队都打通了路子,花了不少钱,可谁知大儿子现如今上了战场,所以只能让小儿子去了,又是费了很多功夫。这袁老太当时一听便恼火异常,原来这家小儿子已经跟着商队走了,袁大姐嫁过去可是要守几年活寡的,袁老太认为这亲事儿本就只是嘴上议议,两家还没下聘,再者,袁大姐还小,不忍心这么小就过去伺候公婆,便反口了。谁知那家也是个炮仗脾气,把这事儿搅得四里八乡的都知道了,袁老头把袁老太一顿好骂,这亲事最后黄了,可袁大姐的名声也完了。也使得袁大姐都二八年华了,还待在家中,无人问津。
也不知怎么的,袁大姐便认为这是李月兰给她招来的,她认为如果不是李月兰这个扫把星进门,她哥也不会成亲当日上了战场,还害得她现在仍然小姑独处,所以对这着李月兰,袁大姐总是鼻子不是鼻子,眼睛不是眼睛的。
李月兰明白,这不过是袁大姐被母亲左右的委屈无法宣泄的转嫁罢了,只不过自己倒霉的在那个正好的时机,正好的地方,成为了那个出气筒。想到上辈子,和袁大姐的关系也一直很是僵化,原本袁大姐出嫁后,与她的芥蒂变小了很多,可自己上辈子不太会说话处事,让袁大姐原来的一些愧疚求和之心彻底消失殆尽,而在那个女人的两方撺掇下,她和袁大姐之间便有了不可调和的矛盾。让很是心疼妹妹由于自己原因待字闺中多年的袁大郎与她之间产生了裂痕,渐渐越走越远。
现在想来,也不过是几句隐含的挑拨之语,自己便傻傻的上了当,成了别人的跳脚板。在偏院的十年,李月兰总是一遍又一遍的想着过往,很多很是明显的破绽都渐渐浮出水面,她怨恨着,诅咒着,可直到死前的那一刻,她才想起那个女人在她搬进偏院的那天和她说的话,她说:“倘若您和将军之间真是牢不可破,那么妾身就是机关算尽也无可奈何。”那时听,不过觉得是句炫耀之言,临终想来,其实那个女人说的很对,她只是使了些手段,让他和她之间的矛盾逐渐显露出来罢了,她和他娘之间的,她和他妹妹之间的,她和他之间的。相爱是两个人的事,可相守却是一群人的事,可惜当年她的眼中除了爱他便装不下其他,最终在这场角力中出了局,最终落得个孤凉凄惨而死的下场。现在,明明已是绝望,老天偏偏又给她重来的十五年,这一次,自己能幸福吗?而即将回来的他,会是自己的良人吗?
李月兰看了看日头,走到了梳妆台前,拿起胭脂,开始梳妆。摸着匣中的几朵绢花,这还是她娘给备下的嫁妆。
上辈子一直埋怨着母亲嫁她的草率,甚至后来怨恨她娘将她嫁给了他,一遍又一遍的陷入无望的如果。
理所当然的,在她最富足的时候,从来没有想过再去看一眼家中老母,对着那迂腐的父亲的态度都比对着狠心的母亲强,而那零星的几份嫁妆,更是入不了她的眼。
可当时过境迁,自己下堂之后,只有老母前来探望,在那人面前苦苦哀求,省吃俭用的想着法子递点东西给她,而彼时的她,已是狼狈落魄异常。
那一刻,她才看见母亲势力背后的委屈,刻薄之下的爱。
现在,看到匣子中的绢花,才猛然想起,如今的绢花是多么的难得,几朵不甚精致的绢花,大概要母亲熬上很多的日日夜夜,打络子,纳鞋底,才能在城里的大家店里买上几朵。轻抚着丝滑的表面,李月兰霎时间有点想回家看看,自己回来的这些日子,也没有去看看她,连着上辈子,娘俩也有七八年未见。刚起身,想起上辈子老母临行前的泪眼彷徨,李月兰按下了心思。
不急,不能急,这重来的一生,她会有很多的时间好好孝敬母亲,不能再让那个佝偻的背影再在自己眼前卑躬屈膝,潦倒残生。
李月兰拿起了胭脂画笔,开始慢慢描绘起来。从前李月兰总是认为,妻子当贤,虽也是爱美天性,可总是舍不得将那些银钱浪费在自己身上,她也一直认为丈夫也是如此想的,因为他总是木讷少言,她便觉得他不是那流于表面之人。
可当那些花枝招展的女人一个个出现在面前,他虽是依旧守礼木讷,可她依旧不会忽视丈夫的眼光暗地里的一霎欣赏。
所以,今生她要重新开始,便要从自己开始。
那些自己曾经不在意的,忽视的,都要一一重视起来。
最后将发辫绑了个榴花髻,插上一朵淡紫色的山茶绢花,配了一套蓝色的对襟长裙,外罩着橘色的小马甲,对着铜镜李月兰打量了一番,点了点头,然后便坐下开始打络子。
打着打着,随着太阳的逐渐西落,李月兰的心便开始七上八下的,原来平心静气有时也是那么艰难。看着频频打错的络子,李月兰最终将其放进了篮子,起身出了屋。
看着满天的红霞,估摸着袁老头他们也快要回来了,便去厨房将肉汤热了热,想了一会儿,又倒了些面粉活好了面,才出了厨房。想着厨房的热水不多,李月兰便来到水缸前打算再少些水,正当她舀完了水,打算将舀子放进水缸的时候,外面响起了一阵陌生的敲门声,水舀发出‘砰’的一声落地的声音。
重生 第三章 相见
叩叩叩…叩叩…’
听着轻缓的敲门声,李月兰下意识的抿了抿唇,她不太确定此时站在门外的是不是那个人。
一步,两步,三步…
李月兰从没想过前院的范围是那么大,大的似乎让她怎么都走不到大门口。冷静,冷静,她不断地和自己说要冷静,就算是那个人又如何,现在是十五年前,一切还什么都没发生,他甚至都没有看过自己的容颜。
可是,身体的颤抖似乎无法停止,那是她爱了一辈子的男人,那更是她前生绝望的根源。
五步,六步…终于李月兰走到了门前。门口依旧想着节奏性的敲门声,似乎来人并没有因为迟迟未开的门而有一点着急。李月兰伸出依旧在颤抖的双手,抚上门栓,闭上眼睛,深深吐了一口气,拉开了大门。
门外,站着一个高壮的男人,身后跟着一匹老马,担着一副行李。一身青衣短打,上面又不上补丁。头上扎着一个发髻,并没有其他什么装饰。皮肤黝黑,高挺的鼻梁上一双微微泛着血丝的眼睛,在一对剑眉的映衬下,似乎散发着淡淡忧虑。他似乎没有料到是一名年轻的女子打开了家门,一脸怔楞的望着李月兰;迟疑了一会儿,道:“这儿是袁忠家吗?”
李月兰记得袁忠是公公的名字,望着眼前的男人,点了点头。对面的男人疑惑的看了看李月兰,过了一会儿像是恍然大悟一般,接着便满脸通红的低下头,顿了一会,带着八分把握两分踟蹰,低声问道:“那…那请问姑娘是…”
李月兰望着眼前红着脸低着头轻声问自己的男人,往日的相处似乎又出现在眼前。这个男人似乎天生便学不来拐弯抹角,无论什么样的情绪他总是表现的异常分明。相逢时他的低语安慰,怀孕时她的欣喜若狂,遇上意外时他的悲痛伤怀,背判之后的忐忑不安,被人蒙蔽后的厌恶失望。欢喜的,悲伤地,愤怒的,男人一幕幕的表情在李月兰的眼前不断回放,最终定格在了眼前这张泛着红微低的脸。
李月兰回过神来,稳了稳心神,答道:“我是这家的大儿媳妇,你是谁?”
男人猛然抬起头,一脸欣喜的看着李月兰,一副紧张不知所措的样子;“我…我…我是…我是…”一句话在喉咙间打了好几个来回,也没有说出口。
男人搓了搓下摆,像是定了定神,吸了一口气,对李月兰道:“我是袁子忠。”男人顿了顿,看着李月兰低着头没什么反应,接着道:“呵呵,我爹是袁忠,我…我…我是这家的大儿子。”
李月兰低着头,似乎依旧没什么反应。
虽然她很清楚她此刻的表情应该流露出惊讶或是羞涩的神色,但现在她只能低下头暗暗压下那从心底涌起的无可抑制的怨恨。
袁子忠也只能尴尬的站在门外,低着头,偷偷打量着这个未曾谋面的媳妇儿。由于李月兰先前的一番打扮,在袁子忠的眼中,只觉得这位只闻其声未见过其人的妻子煞是好看,在蓝色长裙的衬托下,李月兰显得很是修长,橘色的小马甲微微勾勒出李月兰紧致的线条,头上的紫色绢花又显出李月兰的一点温婉,在夕阳夕照下,低垂的额头和衣下落出的细长脖颈在明暗的光线阴影下,透着一股水润羞涩的感觉。
正在袁子忠偷偷打量李月兰的时候,李月兰终于有了动作,她向一旁迈了一步,对着袁子忠福了福,低声道:“夫君请先进屋吧。”
袁子忠也回过了神,羞涩的对着李月兰点了点头,牵着马进了院子。
李月兰转身走到水缸前,将刚刚摔落在地的水舀捡了起来,重新向桶中舀满了水,拎起水桶向厨房走去。没等李月兰走两步,她突然觉得手中一轻,抬头便看到不知什么时候走到她面前的袁子忠将她手中的水桶接了过去,拎进了厨房。
李月兰默了默,抬脚跟了进去,见袁子忠已经将水桶放在了灶边,正回头向她看来,局促的说道:“咳,我看这挺重的,以后这种重活我来做,你别插手。”
李月兰没有做声,尴尬似乎又开始在两人之间蔓延。
“你…”“你…”两人同时道。“你先说…”“你先说…”两人又同时道。不由得,两人对视而笑。李月兰先回过神,对着袁子忠道:“你先去堂屋歇歇,我跟你烧点热水,你洗洗。”袁子忠摆摆手道:“不用不用,哪那么麻烦,我自己来就行了。”
李月兰笑了笑,接着道:“听我的,等会儿爹娘他们就回来了,我看你也赶路赶累了,先去歇歇,我一会儿就好。”袁子忠听着李月兰说着‘爹娘’,不知怎的心里泛着甜蜜,便对着李月兰傻傻的点了点头,应了一声想堂屋走去。
李月兰看着已经出去的袁子忠,转眼看了看灶边已经摆放好的水桶,吐了一口气,将水倒入了锅中。又将中午的肉汤热了热,成了一碗,将一旁的面团拿了出来,三两下拉出一把面条,接着站在一旁等着水开。
袁子忠一人回了堂屋,心思却不住的飘向厨房,烦躁的在屋中踱了踱步,望着厨房像是还没好的样子,便转身进了属于他的新房。原本,袁家只有里外三间内室,连着堂屋的东边那间是袁老头夫妇两的卧室,西边的两间,分别是自己和小弟住一间,袁大姐住一间。后来由于自己成了亲,袁家二老便在后院又起了一间屋子,留作新房。这件新房,袁子忠从没进去过,建成没多久自己变成亲了,原本想着婚后能和自己的妻子一起住在新房中,谁知一纸征召让他一走就是三年。
转出堂屋,看到印象中贴着喜字的新房如今已是没了当日热闹的痕迹,抬手抚上房门,耳边似乎能回想起她临别的珍重。推开门,屋里景象便落入了袁子忠的眼里。屋内全然一派女儿家的置办,槐木雕的梳妆台,台上零星放着些女儿家用的胭脂绢花,屋内的桌上放着两件还没绣好的绣样,木质的衣柜箱子靠墙放着,上面打着一间粉色长裙,床上的被褥被人叠得整整齐齐,挂着白色的麻布帐子。袁子忠从没进过如此女儿气息的闺房,就连他妹妹袁大姐的屋子也是凌乱粗犷的,看着眼前的摆设,袁子忠仿佛又看到了刚刚李月兰的轻言浅笑,傻傻的抓了抓头,他红着脸便退回了堂屋。
袁子忠刚刚在桌旁坐下,就见李月兰打帘进来,走到他面前,将手里的木盆放在一旁的凳子上,向他笑了笑,说道:“你先洗洗,我去给你端碗面来,你一定饿了。”说完便转身走了出去,袁子忠看着李月兰的背影,傻傻笑了一笑,便拿起木盆上的布子擦洗起来,温热的水让他赶了许久路积累的疲惫一下得到了舒缓。
刚将手臂擦拭干净,李月兰便撩了帘子端着碗面进了屋来,李月兰将面碗放在桌上,说道:“你先凑合垫垫,一会儿爹娘他们回来了,灶上还有烙饼和肉汤,到时再吃些。”
袁子忠看了看桌上飘着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