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清穿物语-第1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齐逸在一旁听的嘿嘿笑。
下午;梅兰妮带着物品和孩子来到教堂的时候;安托尼正坐在树阴下喝茶。
见到梅兰妮;他热情的招呼。林永青和乔制为他们端来了一些凳椅。安托尼请她坐下;为她倒了一杯茶。
安托尼的下午茶;和英国下午茶没得比。即没牛奶;也没糖和小点心;就是纯喝茶。而且还不是什么好茶。
梅兰妮把绣像和油画一起递给了他。安托尼接过来;先看了绣像;一时;他就不知用什么语言了。穷他一身;他尚未见到过如此精品。对照着原作;更是无话。他听说过东方世界的奇技;来到苏州;他也见到过一些刺绣。和欧洲的刺绣相比;那就是天工;而这件是天工中的天工。
他只是喃喃的说;〃Parfeite!Parfeite!〃(太精彩了。)
梅兰妮趁机问他的行期。
他说;〃现在有商船在广州;我原来还担心你绣不完;既然;你绣好了;那我过两天就可以动身去广州了。年底可以搭船回欧洲了。〃
梅兰妮说;〃听京城里的洋人说要在船上好几个月。〃
〃可不是。冬天的风朝欧洲吹;所以要快些。〃
梅兰妮拿出蓝花的包。〃这件东西;是在京城琉璃厂购得;我们全家送你作为临别礼物。希望你能喜欢。〃
安托尼接过去;打开蓝花包;取出木匣子;他看见木匣外画的棋盘;〃棋子?〃
梅兰妮点点头。
他打开一看。顿时无语了。这是今天的第二次惊喜。
意大利是世界上最早制造琉璃的国家。他们为了保密;把工匠们迁移到一个小岛上工作。而在他面前的琉璃象棋是他的国家目前都无法制造的。比他国家的琉璃器要好上很多很多。他见识过东方的瓷器;丝绸;今天;他又见识了东方的琉璃。
这里面有个误会;梅兰妮说琉璃厂是指那条街;而安托尼理解为一个做琉璃器的地方。
安托尼只是说;〃谢谢!谢谢!〃
梅兰妮微笑了;〃我还有一件事相求。〃
安托尼说;〃什么事?只要我能做到。〃
梅兰妮说;〃听说欧洲有一种火器;只这么大。〃她比划了一下;〃很厉害的。〃
安托尼说;〃夫人是想买枪吧?〃
梅兰妮赶紧点头;〃你也知道;我家孤儿寡母的;想弄两把防身。〃
安托尼沉吟着;〃买枪是件简单的事;只是要送过来;恐怕;要等待机会了。〃
〃等几年;也不要紧;那枪原本是用来防备的。〃说着;梅兰妮拿出小荷包。〃我知道;短枪是很昂贵的物件。大清朝的银票;你们那里也不好用。我这里有几颗宝石;你拿去做枪资。〃
安托尼倒出荷包里的宝石;他又惊呆了。他看过红宝石;蓝宝石;可是他是第一次看见猫眼石。
梅朵;边峰他们和安托尼也谈了一会;就不一一叙说了。
次日的下午;安托尼带着礼品来回访了。
华家的人正准备吃下午点心。见他带着一个大包;和两本书。知道他是回礼来了;便热情的邀请他坐下;一起用点心。
安托尼很少被邀请到本地人家中。所以;下午点心;对他来说也是第一次体验。他欣然入坐。
梅兰妮给每个人一小碗绿豆百合汤;每人前面放着一个小碟。放了两块绿豆糕。
安托尼对苏州人的生活雅致是有所耳闻的。眼前的这家人;就是例子。食品虽然简单;铺排很完整。碗;碟;瓷匙;虽不是官窑的产品;但也很精致。
其实;平时;梅兰妮并没有这么复杂;今天;正好;歇工;有了时间折腾。
安托尼第一次吃这样的食品;觉得很好吃;便问;这是什么东西。
梅朵取了一把绿豆给他看。又和他说了这种植物的种植方法。对于爱好植物的人士;还有什么话题比这更有趣。谈了好一会儿;他方想起了他来的目的。
他对梅兰妮说;他后天动身去广州。这盒子里是一套银制西餐刀叉具。送与梅兰妮作为临别礼品。并感谢华家对他的友好。他告诉梅朵如果想要什么;可以和林永青和乔制说;他已经吩咐过他们了。
梅兰妮按照欧美人的习惯;当着安托尼的面把礼品拆开。盒子里是十二人套的餐具。每套有大小四个叉;匙勺大大小小六个;刀两把:一把是割肉;一把是切面包的。还有六把大调羹和一把大叉和夹子。意大利的银制品还是很精致的。
梅兰妮说;她很喜欢。衷心感谢了安托尼。
书是给梅朵的。梅朵看了书名;也很感谢。
说了一会话;日头斜了;安托尼告辞而去。
两日后;安托尼去了广州。
华家的日子;照旧进行。
王重已经做了六千个蜂窝煤。秦炼;又买了一千斤的煤碎和炭粉。让王重继续做。现在;在秦炼的改进下;简易的制煤工具;好用多了;王重一天能做五百多个煤饼。
王重这些日子还要整理园地;草房的附近;杂草已经清理干净了。梅朵让王重翻了一块土地。种下了蚕豆。
梅兰妮有些奇怪;问梅朵为什么不多种几样过冬的菜。
梅朵笑道;〃你以为;什么土地都能种东西。荒地起马要养上三年才会有出产的。〃
齐逸最能举一反三;〃这就是开荒地能三;四年免税的原因。〃
整个九月;基本上没有下雨;可是;到了三十这天;开始下雨了;而且下了很大;整整下了两天;方停。
地上泥泞;下不去脚。梅兰妮觉得古代吧;人和自然贴的很近;刮风下雨对生活都有很大的影响。比如说;卖菜的少了;买菜也不容易。出门很不方便。不象后世有雨鞋。布鞋穿出去马上就泥了。梅兰妮不舍得布鞋;她只好穿草鞋;每次回来;都要洗脚。尽管有雨伞;但衣服也要湿一半。真的很不方便。所以梅兰妮很不喜欢雨天。
来到这里;并不是没有下过雨。那下的都是阵雨。停了雨;几个时辰;地也干了。像这样的大雨;还是第一次碰上。
通过了这次雨;梅兰妮开始对雨具注意了。她观察到;金伯出门时穿蓑衣;脚上是草鞋。她知道;这样;两手到能派用处。
早上;出门买菜时;她看到有的妇人穿一种木制厚底的麻;草编织的鞋;这种鞋子都很大;一看就是套在布鞋外穿的。梅兰妮想起上海人把雨鞋说成套鞋;出处就在这里。她后来知道;这叫草翁鞋。它的材料是就地取材;经济实惠。苏州城里的草翁鞋;自然是要精致许多。
梅兰妮知道;江南多雨;特别是春末夏初;还要有雨季。所以雨鞋是必需的。
由于地上还泥泞;梅兰妮一时无法出门。她在家里一边绣屏面;一边和孩子们闲话。她忧心忡忡地说;〃今年的冬天会很冷。〃
所有的人象看神棍似的看着她。
梅兰妮说;〃别看着我。苏州地方有个风俗;叫做;看五风信。就是以十月初的天气来推断本冬的冷暖。如果;天晴;代表暖冬。天雨;代表寒冬。这几天下大雨;按照这个习俗;不是说明;要有一个很冷的冬天?〃
楚源说;〃这种民间的传言;不信也罢。〃
梅朵不同意;〃当地人对气候的经验;不能轻易否定。这是劳动人民对气象的经验积累。〃
大家都知道;梅朵在研究古代气象。她从金伯那里学了不少;诸如;〃月晕午时风〃;〃早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很多有关气象的民谣。
她还虚心的跟着金伯学看云。她讲;这叫〃看云识天气〃。农业和气象有紧密的联系是众所周知的。农业在很大程度上是靠天吃饭的。现代社会里有气象局二十四小时提供服务。而在古代;这就要靠个人的经验了。
梅朵曾经玩笑的注解中国的〃天时地利人和〃。她说;〃这就是古代农业生产的高度概括;种地讲究;合适的气象---天时;适当的土地---地利;还要大家伙的齐心协力---人和。〃
话归主题;冬天的寒冷;是要直接影响华家人的生活的;这问题他们不得不考虑。
首先;是取暖的材料。房间里不能用煤。那样会煤气中毒的;现代社会;这是一个家喻户晓的常识。想学西方人用木头烧壁炉;这也是不可能的。因为苏州地区基本上没有这样的木头可供燃烧。当地的农家;大多用稻草和棉花杆烧火;穷点的人家;很少有取暖设施。富有的人家用炭取暖。苏州的炭都是几百里地运来的;那价钱当然就很贵。
楚源说;〃从前;北方很多人家是用煤取暖的;就是要用一种煤炉。有管道通向外面。〃
秦炼手托腮;寻思了一会儿;〃我记得;有一年参观乔家大院;他们的取暖炉是一种德国制造的铁炉;当时;我还觉的那炉设计很合理;特意多看了几眼;我想;我们应该能复制出来的。我们在房间里安装了;用它来取暖。〃
梅兰妮说;〃别的都好说;安全第一。〃
秦炼说;〃这事交给我办;我来想办法。〃
边峰力挺秦炼;〃大哥办事;我最放心。〃
036 双面绣
初五这天;天气放晴;地面上也干了。
梅兰妮的两幅屏面也绣好了。在秦炼的帮助下;安装好了台屏。
楚濂看时;国画的水墨深浅;丰润;色彩的明暗;浓淡;表现的很完美。小昆虫的细致生动。那些诗用的是行书;字的大小;布白;虚实;粗细;折转;牵丝;勾挑;枯润变化一一表现出来,字画俱好;绣更是上品。把那画意表现的淋漓尽致。那两方印;绣得极佳。更不用说是双面绣了。这年代;双面绣还未问世;绝对很有世价。
台屏用玻璃装置;更是让它富丽。&里贾蓉向凤姐借玻璃屏风请客显摆。可见那时是件稀罕物件。这时被蝴蝶效应了。玻璃没有那么稀罕了。可是;玻璃屏风还是少见。
华家一干人是第一次见梅兰妮绣双面绣。这个比后世的旅游商品;不知要好多少倍了。
梅兰妮把两件双面绣玻璃台屏包好。
楚濂的蜡染画也画好了;这次他没有打稿;在纸上略比划了几笔;就直接在布上画了。梅兰妮担心;万一又有人把蜡染屏面截了去。连个底稿都没有。楚濂拍胸保证;画稿都记在这里了。
梅兰妮另外用布把它们包了。梅兰妮做了一个大布包;把两样东西放如包里。
楚源拿出两个小木匣;每件只不过三寸长;一寸半宽。
梅兰妮知道;每件里面蓝色的丝绒;衬着六颗猫眼石。
梅兰妮把小木匣放入包底;带着边峰和三胞胎雇了小船;沿河北去到阊门方向去了。
先到了阊门大街皋桥下船;皋桥跨架在学士河上;连接阊门大街;相传;汉议郎皋伯通居于此;因而得名。几个人进了桥东侧的无箴绣坊。
边峰来过;三胞胎是第一次来。他们打量着绣坊;见临街的窗上镶嵌着玻璃。所以;室内光线很好。货架上放着绣品。有帐围;有衣边;有方绣。等等;就像繁花盛开。
陈掌柜一眼就见到了梅兰妮;热情的迎了出来。〃华家娘子;有日子没见了。近日家里可都平安?〃把梅兰妮往次间里让。
梅兰妮满面春风;〃陈掌柜安好。〃
边峰见陈掌柜如此态度;知道那些缂丝定是让他赚着了。
陈掌柜见了几个小孩;便道;〃这便是几个小公子了;华家娘子好福气;小公子个个精神。〃
这话倒也不假;一个多月来;梅兰妮合理安排饮食;几个小孩日见玉润。皮色也白里透红。
陈掌柜问;〃今日;可又有缂丝作品?自从;本店卖出缂丝作品;常有人来问讯。我这里正盼着呢。〃
梅兰妮说;〃今天;我来是想卖两件绣品的。只是;这绣品与寻常的不同;还需要掌柜的掌掌眼。〃梅兰妮边说边结开包袱。
〃华家娘子;既如此说;我---;这就是?〃陈掌柜看了两件台屏;一时无语;只是拿起来细看。
看了半晌;才说;〃华家娘子娘家原是姓梅。这绣倒是韩希孟一派;近百年来;倒是没见过如此的精品。〃
三胞胎心里说;你还没见过玛利亚。特瑞莎肖像!
梅兰妮谦虚地;〃这只是小品。是双面绣。〃
陈掌柜把台屏翻过来;果然。
这画稿只是小品。但刺绣把国画的技法淋漓尽致的表现了。绣坊里的绣品;只是绣。这两幅是画。虽说;也偶尔有绣画作品问世;多数看上去象年画。这两件虽小;但文人画的情趣;思想;尽有表现。凭着多年的经验;陈掌柜知道遇上了大家。
方想开口问价;只听得店中伙计叫道;〃掌柜的;贝勒爷又来了。〃
陈掌柜听得;放下绣品;准备迎出去。
只听得一人说着京腔;〃什么叫做又来了。爷有那么不受待见吗。〃边说;边进了此间;〃掌柜的;我要的东西你找着了吗?哟!掌柜的!你有了好货也不和我说。〃说完;他走近桌子;自拿起一件绣品细看起来;〃好;好。〃
梅兰妮等人打量这此人;身穿团福蓝缎长袍;头戴瓜皮小帽。长的和帅实在搭不上边。想来;满人奉行满汉不通婚;满人长的实在不怎么办样。所以;尽管他们入关已经一百多年;像貌没有改良;依然小鼻小眼;尖嘴猴腮的。而且;个头也不高大。按现代标准;还未到一米七十。年龄在二十上下。梅兰妮知道;这就是贝勒爷了。
跟着他进来的管事模样的人;见梅兰妮坐在那里;便喝道;〃没有规矩;见着了贝勒爷也不知起身行礼。〃
梅兰妮方不情愿的站了起来。心里很不高兴。你说这是什么世道;来了个猪小辫;就得起立。
那贝勒拿着台屏爱不释手。对陈掌柜;〃你这老不修;有了这等好货也不报与我知。难不成;眼里真没了我不成?〃
陈掌柜陪着小心;〃贝勒爷见笑了;这台屏是刚到绣坊;我才看着;还未买下。这些是这位娘子的。〃
贝勒爷这才抬眼看了梅兰妮一眼。这一看;他眼睛就象是钉住了。梅兰妮微低着头。心中很不舒服。
那贝勒盯着梅兰妮;〃说说;多少钱;爷买下了。〃
昨晚开家庭会议的时候;为这台屏定价;大家都认为三百两较合适。
此时梅兰妮听得贝勒问;心里正恼怒;存心要加价;〃只怕是价值不菲。〃
那巴子果然上当;〃爷什么没有;只是有钱。只要你敢报价;也就没有应不了的。〃
边峰在梅兰妮的左臂上划了1200;梅兰妮看了那贝勒一眼;〃也不算高;只不过是每架屏一千二百两银。〃
那跟班吸了口冷气;想要说什么。被贝勒打断;〃富平;付钱。〃
富平很不情愿;但贝勒口气坚决;大有不蒸馒头蒸口气的气势。他只得付了银票给梅兰妮。梅兰妮接过银票;不慌不忙地数清了。放入一个荷包中。对陈掌柜说;〃日后再见了;多谢关照。〃
贝勒说;〃这位妇人;这些是你绣的?下回绣了直接送到我府上;我定给你好价钱。〃
梅兰妮说;〃不敢高攀。〃带着儿子们出去了;把那荷包交给了边峰。
他们听的那富平说;〃真没规矩。〃
贝勒说;〃这等井市人家讲什么规矩礼仪。〃
〃爷;这也忒贵了。〃
贝勒说;〃你懂什么。太后千秋节;送二百两的礼值当;还是送一千二百两的礼值当?〃
梅兰妮一行人沿着阊门大街朝东行来。边峰特地看了看后面有没尾巴。对梅兰妮说;〃我原本是说两件一千二百两。〃
梅兰妮笑道;〃我以为你的意思是一件一千二百呢。不过那个巴子不斩他;就太对不住他了。〃
走了一段路;见到一家珠宝店;梅兰妮等人进去了。店家见客进来;热情接待。
梅兰妮先挑选了两对米粒大的珍珠耳环。用了五百文。真是很贵啊。梅兰妮心痛着。
然后;她要求见掌柜。掌柜见到梅兰妮自然问她有何事。
梅兰妮说;有祖传的珠宝;想要出手。想先请行家掌眼。
当那掌柜的看到那六颗猫眼石;拿出;对着阳光看了又看。又一颗颗仔细看了。并没有评价;而是问梅兰妮想要多少银。梅兰妮开价五千;讨价还价后;以四千两成交。
梅兰妮数清了银票;交给了边峰;带着孩子们出去了。掌柜送了出来;并关照;如果还有宝石出售;一定先来他们的店里。
有了第一次的经验;第二次猫眼石出售的就熟练了。比第一家多卖了三百银。
出来后;几个人都很兴奋。尤其是楚氏兄弟;第一次亲眼看见自己的作品卖的好价钱。
为了庆祝;他们在琼芝斋卖了松子糖;和一些苏州腌制的果脯:糖莲子;糖杨梅;李盐饼。在十里香买了些糕点。
见到鞋店;梅兰妮想起雨天的雨鞋;就进去张望;出来是拿了一双大人的;两双小人的草翁鞋。
梅兰妮不敢带小孩在外面吃饭。别的不说;那碗筷的清洁就很成问题。这年头从不讲碗筷消毒之事。
他们今天最后的任务是找家染坊;把蜡画布染了。
好在苏州城里染坊多。此时的染坊分成大行邱和小行邱;大行邱以染成批匹布为主;小行邱却是染各类衣服;小面料;等为主。走了几家染坊。发现;每家染坊都有自己的特别颜色。有的是红;有的是兰;也有的是有好几种颜色。
几人走至接驾桥边;见一家挂着‘沁润‘招牌的染坊;门面并不大;是一家小行邱。和其他染坊一般;也是用硬木做成高高的柜台。
在苏州开染房有很多是皖南人;这家的老板正用皖南话在数落着一个伙计;〃。。。。。。这下子好;青绿色都变成了黄不黄;绿不绿的;这整十斤丝;赔出去是大数;这两个月都白做。〃
梅兰妮等人进门;他也没注意;还在气愤的数说。
梅兰妮听着老板的唠叨;想了想;心里有了计较。
染店老板看见;一年轻妇人;带着几个差不多大小的男孩进来。打量着这行人;老板有些吃不准他们的身份。他们都穿布衣;可气质非同寻常。
梅兰妮身穿靛蓝长衣;下穿靛蓝印花的六片喇叭裙;头巾与裙子同一花色;鞋子与上衣同一颜色。这妇人身形苗条;相貌如花。气态大方。看她身边的三个小男孩;外衣和长裤皆是藏青色;而衬衫是淡蓝棉稠;三人一样装扮;四;五岁的儿童;并不怕生;另一个穿灰黑两色相拼的衣裤。着跟在母亲身边;悠然而行。
染店老板脸上换上了笑容;〃这位娘子;想染些什么?〃
梅兰妮从容的侧了身;答道;〃我有一些蜡画布;想染成靛蓝色。需要几天?〃
〃一般需要十五天。〃
梅兰妮拿出蜡画布交给染店老板。老板接过去;仔细验看。见是没什么破损;方收下了。记了帐;拿出一对竹牌;一块系在布上;一块交给了梅兰妮。讲好十五天后取货。到时候;交付三百二十文。
梅兰妮收好了竹牌;问道;〃方才我进来时听见老板抱怨丝染坏了;能不能让我看看?〃
染坊老板心想快些处理了那些丝。就取出一缟丝;递给梅兰妮。
梅兰妮接过来;凑着窗光;仔细看了看;〃这颜色太老气了;我买丝是想给我儿子们织冬衣。这颜色;儿童穿太老气。〃
〃男孩皮实;若是嫩的颜色;恐怕经不起他们折磨。〃
梅兰妮踌躇不定。染店老板又说;〃若你能买十斤这色的丝;我便宜的卖与你;如何?〃
梅兰妮问;〃多少钱一斤?〃
〃这是上好的湖州纬丝;市价是一两一斤;不算染色的钱;就按丝价算可好?〃
〃可以验一验色吗?〃
〃这边请;〃老板让人把丝摊在铺板上;梅兰妮看去;色彩倒是一致;梅兰妮点点头;老板让人把丝包起来。
出了染坊门;几人有些兴奋;梅兰妮抱着一包丝;〃我打算用这颜色;和黑色把那幅狩猎图缂丝出来。〃
齐逸说;〃这个想法正不错。〃
梅兰妮继续道;〃一幅图用不了这些丝;最好;再另画一幅差不多的狩猎图。〃
楚濂说;〃还可以缂丝耕织图。〃
几个人说着。一阵风吹过;梅兰妮说;〃这好象是羊的膻气。〃
楚濂说;〃可不是吗?那有一家皮毛店。〃
等他们从这家皮毛店出来;梅兰妮手里又多了包二十斤重的原毛;梅兰妮实在拿不动了;雇了两头毛驴做脚力。让两个孩子一头驴;载上丝;毛;沿着卧龙街朝南行来。到了乐桥;那里有丝店;梅兰妮进去买了十斤本白色经丝。五斤黑色纬丝;一并带了回去。
037 建房大计
吃了午饭;梅兰妮让大家进屋去午休。三胞胎你一言我一语的讲述上午的见闻;很是兴奋。倒底还是幼儿;上午走了那些路;还是乏了;半个钟后;就入睡了。
下午;边峰特特的出去了一次;大家都知道他去丐帮了。
梅兰妮取出珍珠米给梅朵戴上;梅朵有些不愿意。
梅兰妮教育道;〃你看看周围的女孩子家;哪个不是穿耳戴耳环的。女人不戴耳环的;在这个世界里几乎没有。你的耳朵上也是早早的穿上了耳洞。我知道你是不喜爱这些;可是;在这个世界里;想混下去;总得要做些伪装的。要和环境保持一致。变色龙都知道这个道理;何况人呢。〃
梅兰妮取下梅朵耳洞里的茶叶杆;用烈酒搽了耳垂。把珍珠米穿了耳洞。梅朵并没感到有什么不适;方接受了。
晚上;例行的家庭会议。梅兰妮拿出银票;和大家一起算家庭收入。光今天的两笔收入;2400加上8300。就有10700两。加上原来的1200。共是11900。
大家都很开心;他们成了‘万元户‘了。齐逸说;〃应该叫做万两户。〃
梅兰妮说;〃言归正传。这里面要扣除一百两;下次交给绣坊的陈老板。〃
看见大家脸上的疑惑;梅兰妮道;〃按照本地的中介费;我们应该出百分之三的收入给中介。那是七十二两。这次交易;虽然没有中介;毕竟是在人家的地盘上。所以照规矩;我们是要把这钱送去的。想到以后;这家绣坊能成为我们的代销处。我们和他们的关系还是要搞好的。所以;给一百两;表示我们并不仅仅当他们中介。〃
一干人同意了这个提议。
秦炼问;〃那以后是和他们做买断;还是做代售?〃
梅兰妮说;〃让他们代售。如果他们不同意;我们就找另一家绣坊。现在我们也是小有名气了。反正;我们不能让自己吃亏了。〃
楚源说;〃那总得让他们也有得赚;他们才会乐意。〃
梅兰妮说;〃要比拟一下后世的商品价。〃
秦炼聚着眉;〃出厂价一般是市场价的五分之三。市场价里包括运输费;场地租用费。员工操作费。〃
梅兰妮说;〃我们让给他们五分之一;应该是合理价。〃
前世齐逸的哥哥开过古玩店;齐逸说;〃参照我们哥几个曾给我大哥供货的情况来看。百分之二十是可以的了。〃
这样;大家讲定了绣品的出售价。梅兰妮过问煤炉制做的价钱和情况。
秦炼说;〃成本不超过六两银。主要是技术方面有些难题。那个铁匠根本就是个学徒工的水平;力气倒是有一把;但实在是没脑子。我这些日子和二弟去考察了其他的铁匠铺。发现;这个时代的铁制品的水平其实蛮高的。他唯一的优点就是能按照我的意图做。〃
边峰说;〃有这样一个优点已经是可以的了。在那个铁匠铺里你当老大。上次我听他叫你师傅的。〃
楚源说;〃二哥;你的那起小弟们如今怎么样了?〃
这是第一次在家庭会议上提到;边峰的丐帮同志们。
梅兰妮也停下了针线活;笑眯眯地看着边峰;等着他的回答。
边峰的大眼睛;一闪一闪地;并不在意他们的调侃;〃我打算收编他们。一来;目前我们的居住条件不好。二来;那些个;我还要挑一挑。所以;在建造房子时;要考虑我的小弟们的住处哦。〃
说到建房之事;大家都兴奋了。开始时;他们没有足够的资金;所以不做梦想。而今;有了积累。开始设想自己的房子了。
梅朵说;〃别的还将就了。抽水马桶一定要有。〃
齐逸说;〃做马桶其实倒不难;用模子翻就行了。问题是哪里能弄到做瓷的材料。〃
边峰说;〃浙江省就有好些地方曾经烧瓷窑。金华地区肯定有相应的瓷土。〃
梅兰妮说;〃宜兴也有小窑。造房子;要备木料;砖瓦;玻璃;水泥;房子外面要不起眼。里面要舒适。〃
秦炼说;〃木柱可以用水泥柱代替。里面的钢筋我想办法。〃
梅兰妮说;〃我可不喜欢几进几开间的结构;我喜欢洋房结构。〃
楚源说;〃贝聿铭设计的香山宾馆;可以借鉴。〃
梅朵说;〃建德的习习山庄;也能参考。〃
秦炼说;〃房子的进水;排水系统是很重要。〃
梅兰妮说;〃能不能做一个沼气系统;可以处理粪便;又可以当燃料。〃
秦炼说;〃目前;我们还不具备这个条件。〃
几个人你一言;我一语的;说得热闹。浑忘了时间;直听到远处敲了三更;方知时间不早。这才睡了。
后来的几日;梅兰妮每天早上除了清洗羽毛;还要清洗原毛;有太阳的日子就晒;这次的洗毛水是楚源配制的;洗出的毛很柔软蓬松。
上午齐逸给了梅兰妮两幅画;一幅是锦鲤鱼。一幅是株盛开的蕙兰。上面的诗句是苏轼的;〃本是王者香;托根在空谷。先春发丛花;鲜枝如新沐。〃而锦鲤鱼那幅画却还没写上诗句。
梅兰妮问;〃为什么;没写锦鲤鱼的诗?〃
齐逸说;〃这正是我要与你商量的。〃
梅兰妮说;〃别和我商量;我可不懂湿啊干的。〃
梅朵说;〃你说出来;让我听听?〃
齐逸说;〃一是;郑板桥的诗句‘水仙欲乘锦鲤去;一夜芙蕖红泪多。‘另一是;唐人陆氏的‘淌若成龙去;还施润物功。‘你说哪联好?〃
梅朵苦思起来。
梅兰妮说;〃前面那句好。〃
梅朵说;〃你不是不懂诗吗?〃
梅兰妮说;〃我是不懂啊;可我知道;前面一联的字多。字多值钱。〃
齐逸和梅朵失笑了。
梅兰妮把那方画着蕙兰的湖蓝色的透纱;绷紧在绷架上。齐逸自去在锦鲤鱼画上题诗句。
江南的十月素有小阳春之称。这个时节;家家户户也很忙碌;主要是做过冬的准备。
这时节的青菜;罗卜都便宜;所以很多人家大量买进;腌制起来;准备冬天吃。梅兰妮觉得多吃腌制品对身体没好处。如果;不储备一些菜;到了冬天;肯定要没菜吃。所以;她还是觉的应该备些腌菜。她在水月庵打工的时候;曾储备过夏菜;主要是把菜切小了;日头里晒干;然后加少许的盐;把干菜掅紧在坛子里;用小竹棍别在坛口;把坛子倒扣在水盘里;水漠过坛口。密封保存到冬天。可秋天的菜的腌制;梅兰妮可是一窍不通。
这天;她去金家拜访;进了竹门;就见金姆正在院里做腌菜。她见梅兰妮来;显得很高兴。
〃华家娘子;稀客;进屋去坐吧。〃说着;起身;要洗手。
梅兰妮忙制住了她;〃金家阿姆;不用客气。我今天就是为了做腌菜的事情过来请教的。〃
金姆笑道;〃这不是什么难事;放盐腌就是了。〃
梅兰妮见她正把青菜摊在芦杆帘上晒。便问;‘阿姆;你这是在做啥?〃
金姆说;〃准备腌咸菜啊。〃
梅兰妮说;〃腌咸菜原来要先晒干啊?〃
金姆奇怪道;〃你们家过去不腌咸菜?〃
梅兰妮赫颜了;不但她们家过去吃咸菜是买的;她那一帮聪明的孩子们;也不知道如何腌咸菜的。〃当姑娘的时光;家里都是娘亲做;后来嫁去北方;他们家不腌菜。所以;我是真不知道怎么做。特特地过来;向你请教呢。〃
金姆这才知道梅兰妮不是谦虚;而是真不懂。便细细的告诉她;如何先要风干菜;如何放盐揉搓。如何进缸压重。
梅兰妮专心的听;默默记住。
金姆又指着院子里的菜;告诉她什么菜怎样腌。菜的腌制方法是大同小异的;所以;梅兰妮知道一种菜的腌制;其他菜就没什么问题了。
梅兰妮知道现在的青菜是二文一斤。便问金姆;〃阿姆啊;你们的青菜怎么卖?〃
金姆说;〃我们总是按市价;这两天是二文一斤。你要的话;我让老头子给你挑一担过去。这几天叫青菜的人家很多。这不老头子挑菜送到对过沈家;那家人多;叫了两担。〃
梅兰妮说;〃我只要半担就有了;我第一次做;少做些;省得糟蹋了东西。〃
金姆说;〃别担心;糟蹋不了;我过去帮你做。〃
梅兰妮心想;一百斤咸菜!开玩笑;一个冬天吃下来;她家的小孩全变咸的了。忙拒绝;〃我家孩子小;多吃咸菜不好。阿姆你们冬天种什么菜?〃
金姆讲;〃这青菜收了后;翻地就种塔棵菜和碎叶。那边还有罗卜;大白菜;雪里红;蔓青。〃
前面讲的菜;梅兰妮听得懂;后两种;她就不知是什么了。〃这样吧;我买半担青菜;十斤雪里红;十斤罗卜;十斤芥菜。等你家大白菜熟了;告诉我;我倒要买一担。冬天我还是要多买你家的新鲜菜。〃
和金姆算了钱;金姆照例客气地一番推托。
梅兰妮说;〃很不用这样;亲兄弟明算帐才是长久相处之道。〃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