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刺刀1937-第14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街嗟氖虑椋渌囊桓琶挥锌凇
带着一肚子疑惑,随戴笠来到了军统总部,戴笠失宜下面人回避,带他进了自己的办公室前,却没有进去,而是低声在郑永耳边说道:“快进去吧,总裁正在里面等着你呢。”
郑永吃了一惊,赶紧正了正军装,推开门轻轻走了进去,一眼就看到蒋介石正捧着一本书坐在那看着。
“报告总裁,第三战区郑永到!”
“坐吧,不要有那么多的礼数。”蒋介石挥了挥手,脸上笑容可掬:“一路上辛苦了,要不要休息一下?”
“不用,总裁,郑永不用休息!”郑永大声回答道。
“好,年轻人,精力充沛,好得很。”蒋介石微微笑着,让自己的爱将坐了下来:“这次让你回来,为的什么你心里也清楚得很,说说你的想法吧。”
早在来的路上就已经想好了应该怎么说,郑永不暇思索地说道:“总裁,方震先生曾经说过一句话,‘胜也好,败也好,就是不要同它讲和’,郑永以为这句话已经很好的说明了应该如何对待两国关系。
倭人狼子野心,久欲谋吞我国,如果不是到了迫不得已的情况,其是不会主动和我们和谈的。三次‘近卫声明’已经很好地说明了这一点。此时倭寇在中国战场进展不顺,处处碰壁,其精锐师团屡遭重创,这也是他们现在这么做的原因所在。
我们需要休息,倭人一样需要休息调整,以便重新部署兵力再次发动战争。这不过是倭人一贯喜欢使用的伎俩而已。因此郑永认为两过之间绝对没有任何讲和的余地,也绝对没有任何讲和的可能。眼下我们所做的一切,都不过是在为军事服务罢了……”
“你讲的,正是我所想的。”蒋介石指了指郑永,又点了下自己:“那些倭人可笑得很,居然要让我把自己的大将交给他们。当时我听了之后,很想问问他们,是不是可以把松井石根也交给我们审问。恒渊,倭人处心积虑的要得到你,在战场上他们无法得到的东西,在其它方面,要小心倭人狗急跳墙……”
“请总裁放心,我会小心从事的。”郑永淡淡说道。
蒋介石微微沉吟了一下:“既然倭人想要得到你,那么我就派你和他们谈,你动身来之前,拍来的电报中所陈述的事,我以为很好,都可以照着去做。但要注意一下方式。自从南京保卫战结束之后,敌我都遇到了很大的损失,相比之下,还是我们的困难要多一些。
关于军事方面。你第三战区苦战恶战无数,部队减员严重,国民最精锐部队,你的老底子111师从军官到士兵也换了大半,苦得很,累得很。不过不是没有收获,除了连续歼灭倭寇几个师团外,战线也稳定住了,你对国家是有大功的。
我已经仔细考虑过了你的建议,在适当的时候,适当的地点,可以再发动一次大型会战。战前准备的问题,政府正在和美国人秘密商量军援问题,相信年内会有结果,兼之这段时间正在和倭国政府‘谈判’,能够为你,为政府争取到一段相对平稳的时间……”
稍稍停顿了下,蒋介石又说道:“我看来中日之间的战争,必须遵循以下几个原则。其一,日军企图消灭中国军主力,结束战局。中国军必须力求战而不决;其二,在未来可能到来的会战中,我认为只以全部兵力的百分之六十进行消耗作战,保留百分之四十兵力,作日后继续坚持持久战的基础……”
郑永心里有些欣慰,方震先生的持久战理论已经深入人心,这已经成为了抗战如何打法,如何取得胜利的一种理念,就连国民政府的最高权利掌握者,说到抗战时也经常会把“持久战”这三个字挂在嘴边。
接着蒋介石又对目前战争说了一些自己的看法,郑永一一听着,没有轻易发表自己的意见。这时蒋介石忽然话锋一转:“你和第九战区是怎么回事啊?陈诚把状子告到我这来了。”
早就有了心理准备,郑永没有半分犹豫说道:“这只是一些误会而已。当时我第三战区军事物资被劫,事关抗战大业,郑永心里上火,就派了一支部队清剿,所以和陈长官之间或许造成了一些不必要的误解。眼下物资悉数夺回,郑永会当面向陈长官负荆请罪的……”
“负荆请罪没这个必要,我已经帮你们当了和事老了。”蒋介石微笑着说道:“恒渊那,你少年得志,意气风发,这是好事,但有的时候也会变成坏事,要和前辈搞好关系,将来说不定就有什么事情仰仗他们。你是知道的,有时候政府也不太好插手一些纠纷。灵活点,聪明的协调好友邻战区的关系……”
“是,郑永以后会遵照总裁训令。”郑永知道这事已经揭过去了。
“还有一个事,我也不知道应不应该和你说。”蒋介石面色沉了下来:“我刚得到美国方面的情报,日前美国秘密抓获了一些倭国间谍,从缴获的情报来看,倭国已经派出了一支精干队伍前往美国,目的嘛,我想你心里也能猜到,是针对你那两位正在美国进行游说的夫人去的……”
郑永微微点了点头,这方面他也得到了一些情报,不过这是由日本国内直接实施的计划,具体细节如何他并不清楚。
不过孔令仪是蒋介石最喜欢的外甥女,而且她还肩负着为中国争取美国帮助的重任,相信蒋介石一定有所安排了。
自己也已经抽调了一部分人手,紧急赶赴美国,配合早已在美国的特工,保护自己家人安全。想来有了这些安排,也不至于会出什么问题……
门轻轻的被敲响了,进来的人将一份文件放到了蒋介石的面前,接着又轻手轻脚的离开了办公室。
蒋介石看了一会,脸上露出了欣喜的神色:“好得很,倭国和俄国人干起来了。”
郑永不用看就知道想来是俄国和倭国的“诺门坎事件”爆发了。
倭国《帝国国防方针》早把苏联列为了第一敌对国,并悄悄着手战争准备。随后日本制定了或北进苏联、或南下南洋的《国策基准》,紧接着又与德国签订了《德日关于共产国际的协定》。
极为亢奋的日本认为有纳粹德国在欧洲帮忙,可以放手在远东大干一场了。
民国二十八年远东红军第五十七军更换完新装备开入蒙古。作战对象直指海拉尔的日军第二十三师团。
个师团以好战和擅长进攻而著名,师团长小松原长期为日本驻苏联大使馆的武官,是日本陆军中为数不多的“苏联通”。
开战伊始,东京认为“大清洗运动”后的苏军已不足为虑,狂妄地宣称日军一个师团可以对付苏军三个师。关东军各部队好战情绪被激发起来,据战后日军心理机构调查表明:“几乎所有参战的日本士兵都热切盼望与苏军交手,90%以上的军官对苏军情况一无所知,却毫无理由地轻视对手。”
当时日军整个处在一种病态的亢奋中,蠢蠢欲动。
在诺门坎开战之前,当时德国派有军事观察团随行。日本有意在此战重显日俄战争的辉煌,打通“北进”路线,同时给德国留下深刻印象,故日本派出参战的是精锐中的精锐,关东军的小松原二十三师团、“甲午战争”和“日俄战争”的双料王牌第七师团和全日本唯一的坦克师第一坦克师。
战争开始之前倭国就让德国观察团“印象深刻”,在德国军事观察团发给柏林电报中写道:“……小松原非常坚信他的师团能击溃朱可夫的三个师……
……日军的战前训练令所有在场的德国军官非常目瞪口呆,日军居然主要练习白刃战和冲锋,大多数军官认为日本还以为是在日俄战争时代……
……日军的坦克……很难称之为坦克,且全国只有一个坦克师,战斗力难以想象……”
但是狂妄的日军根本没有注意到这一些,尤其是小松原坚定不移地认为:“苏俄经过‘大清洗运动’后,一大批有经验的军官被斯大林砍下了脑袋,而他们的士兵正处于一种军心涣散的状态中,二十三师团完全有能力凭借着一己之力,击败我们对面的所有俄国人安置在那里的军队。
我的二十三师团已经做好了充分的开战准备,现在就在等待着一个机会的到来,我相信这个机会很快就会来到,为了天皇陛下,为了帝国荣耀,我会握紧铁拳,恨恨的把那些狂妄的俄国人揍倒在我的脚下!”
正如他之所愿那样,这个“小小的机会”很快就来到了……
第四百八十七章 本部秘书
“你认为日本和俄国开战,哪一个会取胜?”
浓重的奉化口音再次在郑永耳边响起,几乎没有任何思索脱口而出:“苏联,一定是苏联能打赢,而且必定是大胜!”
蒋介石沉默了下,他没有想到自己的爱将这么快就那么肯定的回答,他下意识的摸了一下下巴:“为什么?”
“和中国相比的话,那么倭国的实力毫无疑问在我们之上,但是如何和苏联相比,无论在哪方面都无法相提并论。”郑永平静地说道:“初期或许倭国会占一些便宜,但一旦等到俄国真的大举反击,那么日本将一败涂地,和俄国打日本根本就是以卵击石!”
蒋介石频频点头,神情间也显得有些兴奋:“那么说,俄国就有和日本全面开战的可能了!”
“也不会。”微微摇了摇头,郑永说道:“我认为这不过是倭岛一次试探性的进攻,在遭遇到惨败之后,他们必然会转而求和。而俄国为了自身的利益,以及德国人的压力,也一定会很乐意和倭岛媾和。
不光仅仅如此,在俄国和倭岛达成协议之后,之前对我们的军事援助势必也会因此而停止。总裁,我认为在诺门坎一打响之后,我们就应该放弃苏联继续援助的幻想。苏联绝对不是中国的朋友……”
“是啊,苏联不是中国的朋友……”蒋介石沉吟着:“现在的中国其实并没有太多的朋友,我们的底子薄弱,生产出来的武器根本无法满足战场上的消耗,迫使我们不得不把眼光更多的放到其它国家上。今天苏联,明天美国,一旦他们停止援助了就等于掐住了我们的脖子……”
郑永微微笑了一下,总裁其实心里比任何人都更加清楚地意识到了这点。
但现在暂时还没有很多的解决办法,或许以后有一天会做到不再依靠其它国家的帮助中国自己就能办到一切的……
“日本人不是想要你的脑袋吗?那我就派你担任和日本人谈判的代表团团长!”蒋介石忽然接连冷笑了几声:“我要让你这个让倭寇头疼的人,亲自站在他们面前,继续让他们头疼去。不管倭人提出什么样的条件,一条都不要答应他们。蒋百里说的好啊,‘就是不要和他和谈!’你要记得,这次并不是和倭人和谈,而是据理力争争取更多同期国内,不给倭人任何把柄和借口!”
“是,总裁,郑永必然不辜负总裁期望!”
郑永的声说着站了起来。
送走了蒋介石,又和戴笠聊了会军统和战统之间的合作,以及出现的一些问题。戴笠对郑永在美国的家人还是相当关心的,并且告诉郑永自己也派了一部分人去美国,以保护郑永家人安全,毕竟,一旦出事的话谁都负不起这个责任。
中统的徐恩曾这段时候似乎老实了不少,不过在戴笠看来这只是表面上的现象而已。以徐恩曾的个性来说,绝不会因此而善罢甘休的。
现在军统和战统已经成为了实际上的盟友,双方共同进退,情报互享,起码目前看起来绝对亲密无间。
但没有永远的敌人,没有永远的朋友,这一点郑永还是牢牢记得的。
“戴局长,可以吃饭了。”这时候一个四十岁左右的人走了进来。
“齐五,你来得正好,这位就是大名鼎鼎的第三战区最高司令长官,国民政府一级上将郑永郑司令长官。以前你还没有调来本部,没有机会见过郑司令。”戴笠站起了身,指了指那个进来的人说道:“恒渊老弟,这位是才从西安行营调任局本部秘书的毛人凤,本来考入了黄埔四期,后来因病休学了……”
毛人凤,这个人就是毛人凤吗?
在戴笠摔死戴山后,谁来领导当时世界上规模最大的特工系统之一国民党军事委员会调查统计局?貌不惊人、才不压众的毛人凤经过一番角逐继承了戴笠的衣钵。
有人说毛人凤既不是黄埔军校出身,更不是军统初创时的成员,外勤没有当过站长,内勤没有当过处长,其出任军统头目实属偶然。
有人说毛人凤靠的是和戴笠同学、同乡而且沾亲带故,其发迹完全是依靠戴笠的提携。
但这些都错了,毛人凤做官秘诀全在“忍、等、狠”三字。
人说毛人凤属龟的,取的就是他能倔能伸的性格。别人当众搧他耳光,毛人凤也能够微笑自若……
“郑司令长官,久仰大名,久仰大名。”毛人凤热情地迎了上来,伸出手来似乎想和郑永握手,可是伸到一半却又停在了那里,好像觉得自己的身份不配和郑永握手一样。
郑永心里冷笑了下,这人演戏也算演足了。他主动伸出手来和毛人凤轻轻握了一下:“这次来到重庆,麻烦毛秘书的地方还很多。”
“郑司令太客气了,太客气了。”毛人凤谦卑地笑着,接着转向戴笠说道:“戴局长,你说今天有贵客要来我就把酒席订在了临仙楼,不过准备的酒菜不多,现在郑司令长官来了,要不我再去重新准备一下?”
“郑司令长官不是外人,说句笑话他是看着军统成立成长的,饭菜随便一点没有关系。”戴笠不经意间随口一句就表明了自己和郑永非同寻常的关系:“这个,齐五,将来你和郑司令长官多多走动走动,一会也一齐来陪着吃点吧。”
“不敢,不敢,也就是为郑司令长官倒酒而已。”毛人凤的口气愈发的谦卑了起来……
……
进了临仙楼靠窗的雅间后,郑永一个人怔在了那里,雅间里早就坐了个人:黄羽欣!
黄羽欣看到郑永进来,也呆在了那里。
一段时候没有见到黄羽欣,整个人都清瘦了不少,不过看来伤完全好了,在重庆日子也过得不错,整个人看起来非常精神,气色也比在第三战区的时候好得太多。
“你,你什么时候回重庆的?”黄羽欣抿着嘴说道:“毛秘书今天派人来找到我,说戴局长有事找我,我就来了,没有想到……”
“没有想到在这遇到了恒渊老弟。”戴笠哈哈笑着招呼大家坐了下来,赞许的对毛人凤点了点头:“齐五,这次做得不错!”
郑永多看了毛人凤几眼,这个人的心思实在太深了。
刚才在军统总部的时候,从毛人凤的表现来看,他好像根本不知道郑永会来,其实他早就已经知道郑永到了重庆并且今天会和戴笠一起用饭。
他也了解到了自己和黄羽欣的特殊关系,特意把黄羽欣安排到了临仙楼,只轻描淡写的一下就必定能让郑永对他好感大增,对将来的仕途必然大有帮助。
毛人凤这个时候不过是个小人物而已,所唯一依仗的不过是和戴笠是同乡兼同学而已。如果能因此而攀附上了郑永这棵大树,那只有用前程无量才能形容了……
不过他千算万算还是没有算到一样,那就是面前的郑永来自于很多年后,对于现在的这个“无名小卒”是个什么样的人实在是太了解了。
的确没有安排什么太多的菜,只简单的几样当地特色,虽然简单,但却做得非常精致,戴笠显然大是满意,举起筷子殷勤地说道:“恒渊老弟,战乱时期,国家经济困难,只能勉强准备几样简陋之菜招待贵客了。”
郑永客套了几声,夹了一筷子菜放到了黄羽欣的碗里:“每次来重庆总要来打雨农兄的秋风,实在过意不去。等将来有机会了去我的司令部,我一定亲自下厨弄几样菜。雨农兄,兄弟我的手艺还是不错的……”
戴笠笑了起来:“早听说过你的手艺了,那次来重庆和周副部长一起下厨,听说就弄了两碗面条出来……”
郑永大笑起来,想来是自己的勤务兵多嘴,把这事捅了出去。
忽然想到了什么面色一下阴沉了下来。
“恒渊老弟,咱们的交情不必说了,有些话别人说不出来,可我不怕你不开心。”戴笠帮着郑永杯子里倒满了酒,放下酒壶说道:“听说你和那边的几个人关系都不错,老头子也知道这件事了。你恒渊老弟胸襟坦荡,老头子又对你信任得很,当然不至于会有什么问题。可你千万要提防小人,古人说得好,三人成虎啊,咱们中国自古以来,唯有小人是最难防的……”
郑永点了点头,这些事情他都心里有数。
援助新四军武器弹药,以及与周恩来先生的几次谈话,自己都原原本本的汇报了蒋介石,蒋介石甚至还对自己说过以后这些小事没有必要事事汇报了。
可“三人成虎”这句话一点没错,毕竟还有很多别有用心的人会借此大做文章。
“好了,不说了,不说了。”戴笠笑着举起了杯子:“来来,恒渊老弟,黄护士长,你们这是小别……不是,不是,该罚,该罚,我说错话了,你们这是久别重逢,理当喝上一杯!”
郑永苦笑着看着对方,举起杯子喝了一杯。
再看向黄羽欣的时候,发现黄羽欣的面孔红了一下,举杯轻轻抿了一口,接着放了下来,一句话也不说,神色倒好像又恢复了自然……
第四百八十八章 上校与学生
不时的有游行队伍从临仙楼下经过,大多是些热血学子。
学生们喊着激亢高昂的口号,挥动着手里的小小旗帜,举着大大横幅,情绪激奋,有的人因为太激动而面色通红,这其中甚至包括了很多的女学生。
黄羽欣出神地看着外面,在这一瞬间她似乎又回到了在沈阳的时候。
那时的她岂不和这些学生一样年轻,也同样的充满了激情?更重要的,是她在那里遇到了郑永……
她已经二十六岁,就快二十七了,按理说孩子都已经一大群了,可至今她还是单身一人。因为在她的心里已经有了人,一个值得自己用一生去等待的人。
尽管这个男人无法给她什么承诺,在这样的特定环境下也无法娶她,可黄羽欣一点也不后悔,她坚信早晚有一天自己等待的那个时刻一定会来到的。
“同学们,同学们!”
一个响亮的声音在下面响起,吸引了雅间内几个人的注意力,向下看去,是一个十八九岁的学生正站在一辆汽车上大声说着:“我们的首都已经沦陷,我们的国家正在战火之中,但我们的部队在哪里?为什么不反击?我们还有几百万的军队,为什么迟迟不对倭寇发起致命一击?
是我们不如倭寇?不,我们拥有着大量忠诚勇敢的士兵,我们可以用我们的胸膛和热血去和倭寇拼命!
第三战区在哪?郑永在哪?为什么听任我们的首都沦陷?为什么不战斗到最后一个士兵也战死在南京为止?那是最光荣的死法,那是最值得我们尊敬的死法!
起来,全中国真心抗日的民众!起来,我们勇敢的军队!!起来,第三战区和几百万的士兵!!!为了我们的国家,去夺回我们的首都!!!
郑永这时在哪里?他是在那沉默着,还是为了维护自己‘不败’的声誉?我们需要的是一个为了民族慷慨死节的将军,而不是一个躲在后面,已经不愿意打仗的‘战神’!”
同学们,公民们,让我们一起去第三战区,去见郑永,去见那里的将军和士兵,告诉他们,如果他们不愿意反击,那么我们就用我们的胸膛和生命去和倭寇拼命……”
雅间里的人豁然变色,戴笠阴沉着脸说道:“去查查那是什么大学的学生!必要的时候给抓起来审问出幕后主使?”
“不必。”郑永摆了下手。
事情有些奇怪,在大后方忽然出现出了这种论调。
是日本人在那捣鬼,还是别有用心之人的挑唆?或者只是一个无知热血的学生,发出的完全稚嫩的声音?
不过从他刚才说的话里,远远不是一个无知学生能够说的,那些话好像经过了精心准备,完全就是针对郑永和他的第三战区去的……
前线战局多变,后方的情况也同样错综复杂。
在这里就和在上海一样,各种各样的势力都在频繁活动着。而这一次,不仅仅是想打压郑永的声望那么简单……
“同学,你是哪一个学校的?”
这时候又一个声音响起,向下看去的时候,是一个断了一条腿的伤残军人,而且居然还是一个国军上校。
那个学生响亮地说道:“你不要管我是哪一个学校的,我只是一个爱国的有良知的青年!”
上校在别人的帮助下,吃力地爬上了汽车顶部,那个学生原本想要阻止,但被上校看了一眼却又停止了动作。
刚才还嘈杂不已的声音一下安静了下来,上校的声音不大但却能让所有的人都听清楚:“我就是从南京撤退下来的,我的这条腿也是在南京时候丢的。不错,南京是沦陷了,但那并不是丢人的事,相反我们为此而自豪!
同学们,市民们,你们知道在南京我们杀了多少鬼子吗?我们在南京保卫战前后,一共杀了三万八千多鬼子,打伤三万余人,近七万鬼子倒在了南京城的内外。然后我们撤退了,我们做到了我们能做到的一切。
同学们,市民们,你们又知道我们在南京蒙受了多少牺牲吗?
在南京保卫战爆发前,我们在南京总计有十一万大军,但当最后一名士兵撤离的时候,我们阵亡整整六万三千人,伤残一万八千人,六万多兄弟倒在了南京啊……”
底下一片寂静,刚才那些还在高呼着口号的学生们都在那静静地听着,没有什么能比这个前线下来的军官的话更有说服力了。
上校轻轻地叹了口气,说道:“我是156师的,我们的参谋长姚中英就在南京殉国,当时我就在参谋长的身边,我亲眼看着子弹打进了他的身体。全师从参谋长到下面普通的士兵,活下来的没有几个,像我这样的已经算非常幸运了。
萧山令、高致嵩、易安华……这些高级将领们一个接着一个倒下了。
刚才那位同学问,为什么我们听任自己的首都沦陷呢?可是我可以骄傲地告诉每一个人,我们没有,我们一直战斗到了最后,我们为了自己的首都始终都在拼命!
我们打到了弹尽粮绝,打到了战无可战的情况下,这才被迫撤离。难道真的要十万大军一个活的也没有这才叫勇敢吗?
同学们,市民们,为了保卫南京,保卫我们首都,那么多的高级军官战死,就连我们第三战区的总参谋长蒋百里都活活的累死了!
累死的,他是被活活累死的啊……”
他的声音有些哽咽,底下一些感情脆弱的女学生也发出了低低的抽泣。
上校擦了一下自己红红的眼睛,调整了一下自己的学生:“那位同学说我们为什么不反击,为什么不夺回我们的首都?还在质问我们的总指挥。可是我想告诉这位同学,你错了,因为你从来不知道战争是什么。
战争不是凭着一腔热血就能够获胜的。战争是一个巨大的绞肉机,不管投下去多少人,一下就会消失得无影无踪。
永远不要怀疑总指挥抗战的决心,永远不要怀疑士兵们抗战的勇气。我已经再也上不了战场了,可是我能用一个老兵的名誉向你们保证,反击会到来的,首都一定能够夺回来的!
我一直为自己是第三战区的一员而感到骄傲,我一直为有幸在‘战神’的指挥下作战而感到自豪,我一直坚信第三战区在总指挥的领导下一定能取得最后胜利……”
他缓缓的从衣服里摸出了一样东西,只剩下一条腿的他站立起来有些不稳,但他没有要人帮忙。
他展开的是一面军旗,已经被战火烧得只剩下一半的军旗,他无限爱惜地将这面军旗高高地举了起来。
底下的听众响起了掌声,一阵高过一阵!然后,那些学生们带头高呼起来口号,呼声响彻云霄,他们在那一声接着一声到呼喊:“郑永!郑永!!郑永!!!第三战区!第三战区!!第三战区!!!”
上校骄傲地笑了,他为自己是第三战区的一员骄傲地笑了……
就在这个时候,忽然响起了一声枪声。
那个上校在车顶上踉跄了一下,然后从车上滚了下来……
呼喊声蓦然停了下来,所有的人都被这一突发状况惊呆了。
他们慢慢的围了上去,他们看到那个上校还在笑着,但笑容已经永远凝固在了他的面上,那面军旗却依然牢牢抓在他的手中,这是他的荣誉,这是军人崇高的象征……
许久,不知是谁带的头,上校的遗体被抬了起来……
几名学生抬着上校,默默地向前走了,无数的学生和市民就这么静悄悄地跟在他们身后……
上校没有死在战场上,却死在了卑劣无耻的暗杀上!
但他没有白死,他让民众们从一个老兵的嘴里,更加真切地了解到在前线发生了什么,更加真实地知道士兵们是如何为了国家和民族舍生忘死搏杀的!
他用自己的生命,告诉了所有人一个真实的故事!
上校的遗体被民众们轮流抬着,几乎走遍了整个重庆。至于是谁暗杀他的,反而没有人去注意。这是一次拙劣的暗杀,这样的暗杀反而更加擦亮了民众们的眼睛。
那些嫉恨第三战区和郑永的人害怕了,他们甚至害怕一个断了腿的人!
他们竭力想往第三战区和郑永身上泼脏水,但结果却反而更加增加了第三战区和郑永的声望。
也许当那颗致命的子弹发出之后,那些阴谋家们正在惶恐不安的盘算着应该如何隐藏事情的真相,应该如何掩饰好自己。但他们忽然发现,没有人关注他们做了什么,他们不过是历史前进的车轮中一颗最不起眼的尘埃!
就算他们像个小丑一样上蹿下跳,竭力想让他注意到自己,可没有人愿意去多看他们一眼。
“我的人,绝对不能够白白死去!”
郑永冷冰冰说出这话的时候,眼中杀气腾腾:“查出是谁做的,我不能让一个爱国军人,就这么倒在了一颗卑鄙的子弹下。我第三战区只有死在鬼子刺刀下的士兵,没有倒在暗杀下的军官,这次我一定要一查到底……”
第四百八十九章 谈判之后发制人
蒋介石出人意料的安排的确大大出乎日本人的预想。
他们本老提出要严惩第三战区最高司令长官郑永,但没有想到现在郑永反而成为了中国政府谈判代表团的团长。
这已经表明出了中国政府在对待谈判问题上的强硬态度。
尽管日本人的谈判代表吉村次郎一再提出抗议,但中国政府一概置之不理。
随后也许是吉村次郎得到了某种指示,态度发生了一些改变,有保留的接受与以郑永为团长的中国代表团进行谈判。
这已经足够了……
发生在重庆的这次谈判史称“强硬派对强硬派的对话”。
毫无疑问的是,吉村次郎也是个不折不扣的军国主义者,始终对中国充满了臆想,而这次他面临着一个真正的对手,一个甚至比他更强硬的,中国第三战区的最高军事长官!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