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这就是秦始皇-第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两个小孩比较投缘,在一起有说不完的话,再加上受教于同一个老师,所以他们几乎天天都在一起。由于嬴政在邯郸没有接受什么正统的教育,学习起来比较吃力,成蟜就当起了小老师,当哥哥有什么地方不懂,他就耐心地教,直到嬴政学会为止。
嬴政爱护弟弟,成蟜敬重兄长,比同母兄弟还要亲热,二人从来不吵架斗嘴,更没有动过打架的念头。
赵姬本来担心嬴政刚到秦国,会和其他的皇子很难相处,现在看来,她的担心是没有必要的。只要嬴政不出什么问题,她作为嬴政母亲的地位才会稳固。
虽然两兄弟亲如一人,可是子楚由于怀疑嬴政是吕不韦的儿子而更加偏爱成蟜。
本来按照常理,嬴政是长子,各方面都出类拔萃,无可挑剔。别人看来,准太子之位非嬴政莫属了。可嬴政从3岁起就与父亲分开了,赵姬也与子楚疏远了很多,感情也淡漠了。而成蟜从小在父亲身边长大,乖巧可爱,就是一个傻子也看得出来子楚对成蟜的疼爱比对嬴政的爱,多的不是一点半点。
这下可急坏了赵姬,万一子楚真的立成蟜为太子,那么,自己的春秋美梦就破灭了。她曾经想过要害死成蟜,为儿子除去这个对手,可两兄弟形影不离,使她无从下手,而且她也有些不忍心下手。
其实,子楚也在考虑同样的问题。成蟜天性软弱纯厚,不是治理天下的君王之材,而嬴政无论是性格还是才学,都不是一般人所能比的的,才10岁的孩子就已经具有帝王的风度和胸怀。虽然从私人感情来说他是想立成蟜为准太子,但从社稷的兴旺及国家的安定考虑,还是立嬴政为太子比较合适。
因为在这群英争雄的乱世,柔弱的君王只能任人宰割,可他实在是不愿意看到自己亲手把别人的孩子送上王座。
子楚矛盾重重,立准太子的事就这么耽搁了下来。
此刻,嬴政正沉浸在兄弟的亲情和孩童的嬉戏中,大人们的这种权力之争,对他来说,是那么遥远,好像就在天外一样。毕竟他失去童年的欢乐太久了,这种欢乐一旦被他抓住,他就是死也不松手,可生在帝王之家,这种欢乐又能维持多久呢?
嬴政对帝王家的明争暗斗还比较陌生,但上天既然注定让他成为千古一帝,那么他就逃脱不了为了权利的角逐,即使是亲兄弟,该出手时也要出手。霸气书库 电子书 分享网站
16。没有永远的赢家
安国君在位时间超短,他先服丧一年,然后正式即位。不知道是由于熬白了头才等到继位这一天兴奋过度,还是由于长期享受安乐,一旦管理国家就被冗繁的政务击倒,反正他登基还不到3天就猝然而死。
突如其来的变故把把子楚推到了历史的前台,成了历史上的秦庄襄王。这也来得太突然了,不过一切又那么顺理成章。
子楚继位后,自然要加封对自己登基有功的人,所以进行了一系列的封赏,尊华阳王后为太后,生母为夏太后,赵姬为王后。对先王功臣大加厚赏,并施行仁政,布惠于民。唯独没有马上立长子嬴政为太子。
值得一提的是吕不韦,这个对子楚有救命之恩的人,他当然没有忘记,不过,每当子楚看到吕不韦,他就会想到赵政,对吕不韦就会顿生厌恶之情。子楚在这种矛盾中煎熬,都快精神分裂了,不过,最后,他还是决定要重赏吕不韦,封他为丞相。
滴水之恩涌泉相报,这一直是秦庄王的信条,他不想因为吕不韦而破坏了自己的准则。
但是秦国规定无功的人是不能封爵位的,因此,众人对秦庄王的这一做法不太赞同。秦庄王为了说得过去,就让吕不韦去解决那个名存实亡的周天子。因为东周君不审时度势,虽然自己朝不保夕,却还与诸侯秘密协商,准备联合攻秦。结果,吕不韦很轻松地把东周领土尽收入秦国的版图,只留下阳人一地,赐给即位周君作祭祀的封邑,这样,周王朝彻底从版图中消失了,吕不韦便很稳当地当了秦国的丞相。
吕不韦的投资终于有了这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回报,他满脸都是胜利和得意的笑容。
庄王在赵国当质子时,就抱定谋求天下和平的决心,但等即位后,他才明白形势逼人,秦国已经成为天下的公敌。
既然不能和,打个痛快岂不快哉。况且吕不韦那么轻易就把周朝给灭了,看来秦国真的很强大,六国不足为惧。
于是,初次尝到胜利的滋味的秦庄王就把谋求天下和平的事情丢到了脑后。可见,人是很贪婪的,当你很弱小时,极力想和平,而当你真正强大时,你的脑海里便没有了和平这两个字,甚至压根儿就不知道和平这两个字怎么写。
霸气书库(www。87book。com)好看的txt电子书
在人的潜意识里,都有强盗逻辑,此刻的秦庄王便把其他国家看成了肥肉,而自己就扮演了一个屠夫的角色。
于是,庄王在当年就下令攻击韩国。韩国战败,献出成皋,巩城之地。庄王二年再派蒙骜攻赵,平定太原。三年,蒙骜攻魏国、赵国,连占三十七城。王齮的军队攻下上党,合置为太原郡。
能取得这样辉煌的战果,当然离不开能征善战的将军。
蒙骜是秦国的名将,官位和爵位达到上卿。他是秦国蒙氏家族的开创者,为蒙氏家族在秦国的立足开创了非常好的基础。他的儿子蒙武、孙子蒙恬、蒙毅等都相继为将,显然都与蒙骜的战功分不开的。蒙骜仅在被史书记载的九年里,几乎每年都作为主将带兵出征,总共攻克七十多座城池,这在秦国历史上也不多见。
手下有这样的强将给自己开疆拓土,扩大疆域,秦庄王自然高兴得合不拢嘴。可他的高兴劲头还没过,噩运就来了。
毕竟,人不可能处处走运,尤其在瞬息万变的战场。
三个月后,魏将信陵君无忌率领燕、赵、韩、楚、魏五国兵攻击秦军,结果,秦军遭到致命的打击,节节败退,所有征服的土地又全部丢失了。尝到胜利的果实后又被群殴,这其中到底是什么滋味只有秦庄王自己慢慢品尝了。
真是竹篮打水一场空,这打仗真是和赌博一样,没有永远的赢家。霸气书库 www。87book。com
17。临终托孤
军事和外交都比较失败的庄王想在后宫得到一些安慰,可后宫同样让他不得安宁。
庄王来到华阳太后住的长乐宫,可长乐宫的气氛并不谐调,因为夏太后和赵姬也在这里。三个女人一台戏,何况是三个非常女人凑到一起,肯定没有什么好事。
果不其然,华阳太后开口就提了一件庄王最不想听到的事情。
华阳太后说:“楚儿,娘让你来是询问一下有关立嗣的事。”
庄王看看赵姬的脸色,就明白了七八分,又是赵姬在怂恿太后逼他立嗣,便推辞道:“儿臣刚过而立之年,精力旺盛,等到两位王子长大几岁后,再说立嗣的事也不迟。”
华阳太后不高兴了,嘟囔道:“你继承王位已经三年了,每当提到立嗣的事情,你就推脱。按照我嬴秦祖制,君王登上王位就应该确立太子之位。当初,你初登王位时,就推说两个王子年幼,暂时不立太子。这一晃三年过去了,嬴政与成蝺都满十岁,你还再三推辞立嗣,到底为什么呢?”
庄王真是有口难言,他总不能说嬴政不是自己的亲生儿子吧,家丑不可外扬,何况这不是一般的家丑,如果让世人知道,他不光颜面无光,这大秦的社稷也会被动摇的。
庄王正在想如何推脱这件事时,他的亲娘亲——夏太后就替他说话了:“姐姐的心情可以理解,可是立嗣一事关系到江山社稷的根本,楚儿想多花些时间观察两个王孙,这也可以理解吧。”
庄王也趁机说道:“正是,正是,儿臣因为东征兵败心绪不佳,这件事往后再做打算吧。”
“难道楚儿想违背祖制吗?赶快立嗣,否则修怪我无情。另外,我认为成蝺虽然仁厚,但太过柔弱,刚强不足,你可以考虑一下嬴政。”华阳太后说完,拂袖而去。
夏太后摇了摇头,对庄王苦笑一下,也走了。
赵姬满脸堆笑,想说什么,可是庄王轻哼一声,把她甩在后面,自己独自走出了宫殿。
不久,庄王在内外交困中病倒了,而且病得很严重,没多久就变得奄奄一息了。
庄王躺在病床上,那张他父亲临终躺的床上,他自知大限已到,但是不甘心。祖父活了75岁,父亲虽然只在位三天便撒手人寰,却也活了54岁,自己才35岁,正年富力强,很多事情还等着自己去做,尤其是秦军新败,还没有雪耻复仇,就这样走了,实在是死不瞑目。
三年前,在同一间寝室内,他接受遗命,现在要趁还清醒的时候,他要将遗命交代给自己的儿子。
赵姬坐在床边服侍着他,华阳太后也在,她和夏太后坐在屋子的中央,自始至终没说一句话。倒是夏太后哭得伤心,毕竟,这白发人送黑发人的事情,任何人都会伤心的。
嬴政和成蟜也都跪在床前,哽咽着不敢哭出声。
吕不韦站在远处,脸上没有任何表情,谁也看不透此刻的他到底在想什么。蒙骜等大将也是一脸严肃,随时等候命令。
庄王强打精神,要王后赵姬把他扶着坐起来,他看着众人说道:“马上下诏书,向国人宣布立嬴政为太子。”
这就意味着下一个君主就是嬴政了,这个决定在大家的意料之中,不仅符合秦立长子为太子的祖训,而且嬴政是储君的最佳人选。
吕不韦终于松了一口气,古人还禅让呢,何况别人都不知道嬴政不是他庄王的亲儿子。
庄王做这个决定却不是那么容易的,如果在和平时期,他会毫不犹豫地立成蟜为太子。可在这非常时期,一个柔弱的君主不仅会给自己带来杀身之祸,而且也会给自己的子民带来灾难。他不希望强大的秦国因为自己的错误决定而毁于一旦,更不希望自己的爱子成蟜成为乱世的牺牲品。出于对成蟜的疼爱,他只有立嬴政为太子了。
庄王深情地抚摸着嬴政的头说:“这屋子里的人都是你的前辈,你要好好听他们的话。在举行冠礼以前,跟老师的学习不能间断,宫内的事多听你母后的话,不要自作主张,国事就让吕相国多为你操心。军事方面,蒙骜等将军都是不凡的将材,并且一心为国,值得交托。”
此刻的嬴政也知道这个和自己没有相处太多时间的父亲就要离开人世了,心中自然也是酸楚万分,再听到庄王这么一说,早已是泪流满面。
“父王放心,孩儿都记下了。”
庄王说的话太多,已经开始气喘吁吁了,他深吸了一口气又对蒙骜说 :“蒙将军,上次战败,罪不在你,是寡人错估了国力。今后你要尽心辅佐新主,他年纪太小,军国大事还望你和吕相国多费心思。”
“臣遵命!”蒙骜含泪叩首回应。
庄王转脸看着成蟜,心里有很多话要跟他说却说不出口,这个儿子是自己看着长大的,他想给他一个美好的未来,可生在帝王之家,就好像是身处战场一样,前途充满了太多的未知,稍不留神,就会有血光之灾。
他摸着成蟜的头迟疑了很久,最后才艰难地说:“成蟜封长安君,交夏太后抚养。仍然跟着老师完成学业。按秦律,虽宗室公子,无军功也不得封,朕这是权宜之计,蒙将军,有机会可让长安君补立军功,请你记住了。”
“遵命。”蒙骜再次叩首。
庄王又对嬴政说:“先王交代过,虎贲军的小将王翦可用,你要记住这个人。还有,赵高的先父赵升有恩于我,你要他进宫长留在你身边。”
这句好意的话毁了赵高一生,这表示他要被阉割,在宫中任职。多年以后,也正是赵高这个人毁了秦国的大好河山,加速了秦王朝的灭亡。
“好吧,大家都退下吧 。”
庄王疲惫地躺了下去,谁知这一躺就再也没有起来。霸气书库 电子书 分享网站
18。傀儡帝王
公元前247年五月,秦庄王驾崩,谥号为庄襄王。
庄王去世后,嫡长子嬴政终于走到了历史的前沿,成为了秦国的新任国君,此时他才13岁。
根据庄王的遗嘱,立赵姬为太后,封王弟成蟜为长安君,暂不赴封地,在夏太后宫中抚养。拜吕不韦为相国,封为文信侯。
秦朝官制,丞相可以设两人,但是,相国只能设一人,相国的地位明显高于丞相。之所以将吕不韦改丞相为相国,主要是因为嬴政即位时刚刚13岁,无法亲掌朝政,秦国内政外交全靠吕不韦打理。由于这层关系,所以嬴政就像齐桓公尊称管仲一样尊称吕不韦为“仲父”。
吕不韦的“奇货可居”终于赚的盆满钵满,如今大权在握,他可以按照自己的计划,逐步推动统一天下的行动,建立自己的商业帝国,为此他采取了一系列经济和政治措施:
1。廉价收购秦军新占领的土地。
2。利用权势和资本,大量控制巴蜀的矿产。
3。日益扩大原来的珠宝、木材、食盐等生意
4。广招门客,笼络有识之士。
5。改善军队的赏罚制度,建立阵亡伤残的抚恤制度。
6。改善国内的税赋制度。除了王田以外,任何用地都得缴税。
吕不韦以非凡的才能和超人的智慧,使秦国日益强大,朝中的大臣对他佩服得五体投地,不少人也渐渐地成了他的心腹。
不仅朝中有心腹,他的门客也一度达到三千多人,他还组织门客编写了著名的《吕氏春秋》,还将书刊布在咸阳的城门,上面悬挂着一千金的赏金,遍请诸侯各国的游士宾客,如果有人能增删一字,就给予一千金的奖励。
咸阳的民众大多不识字,就是识字的有谁愿意去为了一千金得罪权势显赫的吕不韦呢?所以《吕氏春秋》像圣书一样被捧到了和吕不韦一样高的地位。
至于朝政方面,基本上是由吕不韦全权负责,嬴政和摆设没什么区别。每晚,吕不韦将各部大臣的奏章批阅好,便呈给嬴政加盖玉玺大印即可,有时他也会大致解说一下批复的理由,这要看心情如何了,但大多数都是在嬴政面前走个过场而已。第二天早朝时,他把奏章发还给大臣们,准不准的理由,简单的由嬴政说几句,复杂的则由吕不韦亲自来解释。
在召开御前会议时,虽然嬴政坐在主位,但会议的进行完全由吕不韦主持,大臣们热议一番后,需要下结论了,吕不韦点头,嬴政就说可以,吕不韦摇头,嬴政就说再议。
此时的吕不韦掌握了秦国至高无上的权力,呼风唤雨,为所欲为。嬴政在他的眼里,只不过是一个孩子,一个傀儡,一个帝王的象征而已。
嬴政对这种傀儡的滋味当然非常厌恶,他担心这样下去,别说管理朝政的经验学不到,就连说话也成问题了,但他又对目前的状况无可奈何。吕不韦也看得出嬴政不愿意被自己操纵,就装着表面上鼓励他多用心学习,以便早日亲政。至于该怎么做,他当然无所顾忌,照做不误。
吕不韦知道嬴政不可能永远甘心做摆设,总有一天会长大成人,到那时,他还会按照自己的意愿去办事吗?吕不韦隐隐感觉到了一种危机感。不行,这个问题太严重了,必须尽快解决。
要想永远控制一个人,最好就是控制他的思想,进而才能控制他的行动。
想到这里,吕不韦决定以传授知识为名派一个人到秦王嬴政身边,对他耳濡目染。说到底就是他决定给嬴政洗脑,让嬴政要永远跟着自己的步子走。
那么,在自己三千多门客中,到底该派谁去呢?一个影响嬴政一生的人物出场了,他就是李斯。
19。不做吃屎的老鼠
李斯,字通古,秦代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和书法家。战国末年楚国上蔡(今河南上蔡西南)人。年轻时做过掌管文书的小吏,生活温饱,本来可以平平淡淡地过完一生,可他生性不甘寂寞,对眼前的生活并不满意。
一次,他在厕所见到老鼠吃人粪,一见到人和狗,老鼠就被吓跑了。后来,他在仓库里看到老鼠很自在地偷吃粮食,也没人去管。于是,他发出了感慨:“人之贤不肖,譬如鼠矣,在所自处耳!”这就是说,一个人要想在社会上出人头地,就应该像粮仓里的老鼠一样,才能为所欲为,尽情享受。
可见,在战国人人争名逐利的情况下,李斯也不甘寂寞,想干出一番事业来。为了达到飞黄腾达的目的,李斯便辞去小吏,到齐国求学,拜荀卿为师。
荀卿是当时著名的儒学大师,他是打着孔子的旗号讲学的,但是,他不像孟子那样墨守成规,而是从当时的政治形势出发,对孔子的儒学进行了发挥和改造,因而很适合新兴地主阶级的需要。荀子的思想很接近法家的主张,研究如何治理国家的学问,即所谓的“帝王之术”。
在荀子那里,李斯不仅学到了“帝王之术”,还遇到了他一生的同窗敌人——韩非子。
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李斯对“帝王之术”已经烂熟于心了。学以致用,否则满肚子的墨水有什么用。满腹经纶的李斯便开始考虑用武之地了。经过对各国情况的分析和比较,他最终选中了秦国。
在临行前,身为老师的荀子自然要关心一番,问道:“你还有很多东西要学,为什么要急于去秦国呢?”
李斯回答:“活到老,学到老,我到秦国后,可以继续学习。而干事业都有一个时机问题,机遇不是随随便便就会出现的,如果没有抓住摆在面前的机遇,也许这辈子都会碌碌无为。现在各国都在争雄,这正是立功成名的好机会。秦国雄心勃勃,想一统天下,学生到那里就可以大干一场。所以,我要到秦国去。”
人生在世,卑贱是最大的耻辱,穷困是莫大的悲哀。试问,谁愿意一辈子穷困,一辈子抬不起头呢?如果一个人总是处在卑贱穷困的地位,那会令世人讥笑的。不爱名利,无所作为,也并不是读书人的想法,更不是李斯的想法。
当时,六国都比较弱,相比较而言,秦国是最强大的。可虽说六国弱小,还不至于弱得没有一点翻本的机会;秦国强大,也不敢冒险以一挑六。一般人通常会这样想:宁为鸡头,不为牛尾。六国弱小,正是用人之际,这一去,还不弄个大干部当当。秦国强大,能人也多啊,位子却有限,别说当大官了,不被淹没在人流之中就烧高香了。李斯不是一般人,所以也有自己另类的想法。他不做鸡头,也不为牛尾,他要做就做牛头。他要向世人证明,在弱者中间,他是强者,在强者中间,他是更强者。
在人才济济的秦国,要想出人头地,首先要立足,找个好的靠山显得至关重要。李斯此番不远万里来到秦国,目的很明确,就是要跻身在秦国朝堂之上,做人中龙凤。可自己身份低微,要想实现这么大的理想,没有中间的踏板,很难一步登天。
当下,秦国的大权都掌握在吕不韦手中,如果能成为他眼中的红人,那么,实现理想的日子就指日可待了。
经过一番深思熟虑,李斯最后决定投身在权倾一时的吕不韦门下,做了三千门客中的一员。一切都和李斯预想的一样,由于他才华出众,又是荀子的徒弟,很符合吕不韦儒家思想的口味,所以很快就得到了器重,成为了吕不韦的心腹。
更让李斯想不到的好事还在后面,不久,他便以老师的身份出现在了嬴政的面前。
20。有关“天下”的话题
嬴政也不是三岁的小孩,对于吕不韦派来的人,他自然十分小心谨慎地对待。
李斯除了兴奋,倒没没感觉有什么不妥,做帝王的老师,这是他梦寐以求的事情,自己所学的“帝王之术”终于可以派上用场了。仅仅两年多时间就得到了大展拳脚的机会,这是他万万没有想到的。
这正应了那句俗话:机遇只垂青于有准备的人。所以,一切看着又是那么理所当然。
吕不韦提前就和嬴政打了招呼:为了大秦的将来,要派一位老师教帝王之术。对于这样的安排,嬴政很讨厌,自己身边已经布满了吕不韦的眼线,再多一个又有什么关系呢,但,对这个即将到来的所谓的“老师”却充满了厌恶之情。
李斯低着头,几乎不敢去看嬴政的容颜。
“抬起头来。”嬴政的话语间存满了蔑视。
十六岁的嬴政已经身高八尺多,英俊冷漠的脸庞上,不带丝毫稚气。再加上王者的衣冠,一种盛气凌人的王者风范咄咄逼人。
李斯第一次面见大秦帝王,就被嬴政的气势所折服,五体投地膜拜在嬴政脚下。如果这样的人都不能一统天下,天下就没有第二个人可以担当这个重任了,李斯为自己当初选择来秦国发展而暗自庆幸,更为自己能跟着这样的老大闯天下而骄傲万分。
霸气书库(Www。87book。Com)好看的txt电子书
在空旷又肃穆的正殿内,只有李斯和嬴政两个人。这里的每一块砖,每一片瓦,每一根柱,每一道梁,都代表着秦国的尊严和权力。在这样庄严的地方,便不自觉地让人心生敬畏。
嬴政冷着脸看着面前瘦弱且外貌没有丝毫特征的男子,直言道:“听说先生曾经是相国的门客。”
语气平淡而自然,让人感觉不出任何的感情倾向。
李斯赶紧回答道:“臣做相国的门客已经有两年多了,但臣日思夜想的都是大秦的未来而不是相国的个人利益。如今身为郎官,甘愿为大王肝脑涂地,万死不辞。”
哼,冠冕堂皇的话谁不会说,干脆承认是眼线不就得了,还披上虚伪的外衣,恶心。不过,现在还不是时候反击,只能忍耐等待。自己现在还要依靠相国,他派来的人,还是不为难为好。对吕不韦只能纵容佯从,绝不能轻易暴露自己要对付吕不韦的意图。
嬴政思虑一番后,继续说:“寡人还没有成年,国事全靠相国辅佐,先生身为相国的门客,其实也算是在为国效力了。”
这话明显是假话套话,句句都暗藏机锋,有试探的意思。李斯是何等聪明的人,这种君臣间的争斗,他自然也了然于胸,但最好的反应就是装作对此一无所知。因为一旦捅破了这层窗户纸,就会招来杀身之祸。
“相国只是相国,王才是国。为王效力,才是为国家效力。君臣是不能混淆的。”
李斯不愧是李斯,只要是他认准的,就绝不更改,他这样继续表明自己的立场,就是希望能赢得嬴政的信任。他既然把赌注押在了嬴政身上,就会义无反顾地走下去,绝不回头。
嬴政仔细端详着眼前的这个貌不惊人的人,心想,自己现在缺少心腹,如果能把眼前的这个人从相国那边拉过来,也未尝不是一件好事。
李斯见秦王不说话,便接着说:“凡是成就一番事业的人,都能善于抓住稍纵即逝的机遇。过去秦穆公时,秦国虽然很强,但没有完成统一大业,原因是时机还不成熟。自秦孝公以来,周天子力量衰落下来,各诸侯国之间连年战争,秦国才乘机强大起来。现在秦国的力量已经足够强大,大王又贤德有为,消灭六国如同扫除灶上的灰尘那样容易,这是完成帝业、统一天下的最好时机,大王千万不能错过啊。”
一统天下是任何一个君王都梦寐以求的事情,嬴政也是日思夜想。可现在内有太后,外有吕不韦,嬴政其实就是一个傀儡君王,怎么去实现天下一统的梦想呢?不过至少有人提到了这个问题,嬴政很开心,开始对眼前的这个人越来越感兴趣了。
就这样,一个十六岁的少年和一个三十三的壮年,跨越了十七年的代沟,找到了共同的话题:天下。
“既然这样,怎么来一统天下呢?”嬴政来了兴趣。
“以臣之见,大王应该悄悄地派遣谋士,用金银财宝来游说诸侯,离间六国,使他们不能团结一心抗秦,从而为秦国逐一消灭六国创造条件。”李斯说。
嬴政不屑地说:“这是离间计,历代先王已经用过多次,没有什么稀奇的,你就不能来点新鲜的?”
李斯从容地说:“离间之计,是没什么稀奇的。但同样的一柄剑,可以披荆斩棘,也可以在百万军中直取将军首级。剑是同一把剑,用法不同,就会收到不同的效果。前人用离间计,只是为了解燃眉之急。臣所献离间计,却如天网恢恢,疏而不漏。如果大王能用臣的计策,用钱财来收买诸侯名士,愿意降秦的,就留下他们;不从的,就刺杀了他们。五年或十年后,他们就没有了战斗力,自然会不攻自破。”
离间计常见,但站在如此高的高度,来大规模、大范围的离间,让六个国家个个都患上精神分裂,上下离心,内部瓦解,确实是头一回听说。
嬴政感觉和李斯的交谈不仅很愉快,而且如醍醐灌顶一般。从来没有人对久居深宫的嬴政说过这些内容。宦官宫女只知道阿谀奉承,官员大臣只知道毕恭毕敬。在他们眼中,自己只是一个王而已,一个还没有亲政的王,和秦国历代的王没有区别,甚至和六国的王也没什么两样。别人在他面前只要表现出足够的尊敬就OK了。但是,在嬴政心中,他不仅仅渴望听话的臣民,更需要耳提面命的老师。毕竟,自己只有十六岁,需要学习,更需指导。
如今,遇见了李斯,是他的万幸,更是大秦的万幸。
他第一次感到自己与六国的王不一样,和古往今来的王也不一样,自己是统一天下的王,王中之王。这种感觉恰恰是李斯给的,既然感觉不一样,就要做的不一样,统一天下的种子在这一刻便深埋在了嬴政心中。
嬴政开始对眼前的这个人刮目相看了。
“先生的见解让寡人茅塞顿开,受益匪浅,愿拜先生为长史,常听先生教诲。”
李斯拜道:“谢大王赏赐,臣有一事相求,希望大王恩准。”
“什么事啊?”
“臣孤身在咸阳,妻儿还在楚国上蔡,已经有三年没有见面了。臣想将妻儿接到咸阳,从此为秦人,不为楚人。”
李斯做了两年多的门客,大半年的郎官,一直都没有把老婆孩子接到咸阳来,说明他存在投机心理,做两手准备。现在,他张罗着把老婆孩子都接过来,表明了他要真正在咸阳安家落户,全心为嬴政效力。其实,李斯把老婆孩子接过来,既有享受天伦的意思,也有将他们作为人质的用意,以便取得嬴政更多的信任。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