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大宋帝国征服史-第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可怖的景象让周围的官军为之却步,这时城下适时的传来几声锣响,城上仅剩的十几名土兵如释重负,忙顺着搭在城头上的竹梯滑了下去,逃回本阵,走时还没忘把云梯一起捎上——如果留在城下,海盗们不介意丢根火把上去。
看着土兵们逃走,海盗们也无力追击。他们的箭矢早已用尽,而官军见城上开始捡拾刚射上城头的箭矢回射时,也很聪明地停止给他们提供弹药,转而直接登城。
两道竹排同时架在壕河上,百多名土兵踩着竹排冲到城墙下。没有弓箭,海盗们只能眼睁睁地看着他们把十几具云梯立起,并靠上城头。这种用粗麻绳穿在两个竹竿之间充当横杠的简易云梯,足以让人稳稳当当地攀上两丈高的城墙。
不过两刻钟,官军已经三次攻到城上,虽然海盗让他们留下了多一倍的尸体和再多一倍的伤员,但赵瑜身边仅剩的三十多名部下也大半带伤。他心中清楚,如果官军再来两次同等强度的攻击,他肯定撑不住了。
赵瑜向东边望去,不知派去东门、北门的人到了没有。战况如此不利,再让两队生力军无所事事地看守城门,无疑是自杀。赵瑜给那两座城门的守兵下了命令,命他们即刻前去支援赵文在镇鳌山口的战斗。两处敌军,先集中兵力解决其中一处是兵法正道。相比之下,与其添油似的来南门跟敌军主力对耗,不如先消灭那支人数较少的奇兵。
不过现在赵瑜已经开始怀疑自己命令的正确性,官军的攻击如此猛烈,以至于他不知道,他到底能不能撑到陈五、赵文他们赶来支援的时候了。
帮着把几个重伤的喽罗包扎了一下,略尽人事,赵瑜直起腰,喘了口气。城下吊着的倒霉鬼还在惨叫着,多许时间,音量也不见降低。海盗们只顾着把仍留在城上的官军伤兵逐个送走,却还没轮到照顾他。
‘属蟑螂的吧,命还真长。’赵瑜想着。他被聒噪的不行,弯腰拾起一杆落在地上的长枪,走到城墙边,用力向下搠了过去,结束了那个土兵的痛苦。
“终于清静了。”
赵瑜这样说着,也是这么想的,但壕河对面的官军却不打算配合他的希望。
号角声响起,又是一队官军扛着云梯冲了过来。
赵瑜苦笑,这种没有鼓、没有钲(注1),只能撵在蟊贼身后跑的地方杂牌,竟然把他逼入如此绝境,不知道是对方实力太强,还是自己太无能。
‘应该是后者吧!’赵瑜自虐地想着。
肖白朗走在队列前,身后跟着七十名巡检司土兵。他身上的鱼鳞甲光亮如新,身后的披风整洁舒展,腰背如手中的长枪般挺直,一步一步走得也极是沉稳,但他的脸上却不见早前的锐气。
前次攻城,投入进攻的官军人数是城上的两倍还多,但在城头上三上三下之后,贼寇仅仅少了三分之一,而官军这边却有了近六十人的伤亡,最后还不得不狼狈不堪的退回来。
败得如此之惨,指挥进攻的都头若不是已经战死在城上,肖白朗肯定会亲手把他搠死,用他的脑袋把王启年的嘴堵住。
肖白朗现在对那个什么都不懂、只知指手画脚的痨病鬼烦透了,仅有的一点敬意早抛到不知何处去。可他还必须忍着,忍着王启年指着他鼻子,忍着王启年对他乱喷口水,谁叫人家是文官,是新科进士,是忠献相公话里的好男儿(注2)。狄武襄当世武圣,照样被文官弄死(注3),他肖白朗区区一个三班奉职(注4),脸上刺字的赤老,哪里敢跟琼林宴中人放对。
“狗日的文官。”他咕哝着,第一个踏上竹排浮桥。
几个海盗趴在城头上张望着,其中一个向下吐着口水,其他几个则把长矛用力掷下,试图给正在过河的官军造成一点麻烦。肖白朗长枪一荡,奔着他而来的长矛就滴溜溜的落进河里。身后的土兵看得齐叫了声好,肖巡检却连眼皮也没抬。长矛重心太过靠后,若是当标枪使,半点威力也无。
薄底快靴踩在河对岸的泥土上,两丈高的城墙遮住了肖白朗全部的视野。停住脚,右手微一用力,长枪枪尾就牢牢地夯进土中。他抬起头,看着城上。
城头上冒出了一溜脑袋,所有人的视线都聚在肖白朗的身上。他的鱼鳞甲太过扎眼,以至于被人一看,便能知道他的身份。城上几只手对着他指指点点,肖白朗甚至听到有人提到他的名字。在昌国巡检司干了七八年,肖巡检的一杆大枪在两浙外海还是有些名气。
衣甲鲜明的肖白朗成了众矢之的,城头甩下的东西,多半冲着他而来。拔出长枪,把有威胁的飞斧、长矛全数扫开,肖巡检盯着城头上探出半个身子的海盗们。如果有弓箭在此,就可以把五六丈外的这些家伙,像夜间睡在树上的野鸡一样挨个地射下来。
可惜的是,由于不想让城上把射上去的箭再射回来,土兵们把弓箭都留在了后面。至于弩弓,虽然射出的短矢不惧被再利用,但三姑寨中所有的军弩,自被知县章渝借去之后,就再也没消息。
挥手让部下把云梯架起,肖白朗又骂着,这次声音大了点:“狗日的文官!”
申时六刻。
镇鳌山下木栅的豁口前,一个海盗正在冬日寒风中,咽下最后一口气。四肢上的伤口还在向外挤出仅剩的一点鲜血,但被长箭贯入的胸口已经停止的鼓动。惨白的脸上有着不甘和恐惧,失去焦距的双眼如鱼般的凸着,却已看不见不断跨过他身体的脚步。
赵文满口苦水,他们早用光了手中的箭矢,连官军射过来的箭也都捡起射回去了,可就这样,还是没能阻止官军把鹿角破坏掉。站在前面的几个海盗,还想用原本用来挡箭的门板把豁口再堵上,可官军的枪手只把长枪往前一送,便连门带人扎个对穿。
前进的障碍一去,土兵们就像闻到臭肉的苍蝇,拼命地从两丈宽的豁口处挤了进来。长枪和利斧齐头并进,海盗们却节节后退。偶尔有一个喽罗奋起全力,大吼着冲上去,砍死一名土兵,但下一刻,他不是被长枪刺穿腹部,就是被利斧砍开锁骨。如果他有幸躲开这两样攻击,那接下来奔雷般的一箭,就会钻进他的心窝。
‘这样下去不行!’赵文咬着牙,从下唇生生扯下一块肉。
把嘴里的鲜血一口吞下,赵文打了个呼哨。他身边还能排成阵列的十来个海盗从腰间拔出一柄小斧——他们平常修理船只和打赌时常用这个——听着号子,齐齐向豁口处投了过去。十几柄飞斧大半命中了目标,刚冲进来的土兵一下死伤了七八个,官军的攻势也为之一滞。
赵文趁机带众冲上前去,板斧一阵乱砍,把官军又生生逼回栅栏外。一个海盗杀得性起,越过赵文,追着出了栅栏。他狂笑着一抡大斧,把一名刀盾手连人带盾劈成两段。提起滴着血的板斧,他冲着四散逃开的土兵得意的一声嘶吼。就在这时,一支利箭毒蛇般窜进他张开的大嘴,又从颈后探出头来。
滴着血的三棱钢簇正正对着赵文的双眼。他惊得脸色苍白,忙扶住尸体,不让它倒下。躲在尸体后面,赵文甚至不敢探出头去看看那个射术出神入化的官军军头。海盗们多半死于这把弓箭,而唯一能跟这个神射手对抗的人却不在这里。
赵文心里大骂着只射了几箭就不知去向的兄弟:‘那猢狲,到底耍去哪儿了?!’
赵武就在镇鳌山上。出了守门土兵的小屋,他绕了个圈子,出了观音庙的后门,加入陈五一行。留在赵文身边只会被当箭靶子,哪比得上背后砍人的痛快。
他和陈五带着一队从山林中缓缓的摸到官军的背后,虽然期间惊起了几只鸦雀,却幸运地没有引起官军的注意。
十几个海盗伏在官道两旁,借着灌木丛的遮挡,一步步向前蹭去。带刺的荆条在赵武脸上划出道道红印,可他恍若不觉。他的双眼紧盯着有些眼熟的官军军头。那个持弓的背影离他只剩五十步,如果神臂弓还在身边,一箭就可以把他解决。
五十步的距离只要两三次呼吸就可以冲过,但赵武觉再得潜近点更好些。官军的注意力都放在前面。城中海盗突然加入的两支生力军让他们无暇他顾。
看着前面仅剩三十多人的官军队伍渐渐陷入混乱,看着那名神射手连射数人却仍压不住阵脚,赵武知道机会来了。他刚站起身,身后的陈五已经当先冲了出去。
赵武紧跟在陈五之后疾步冲锋,几十步的路程转眼少了一半。站在最后面的几名土兵这时才惊讶地转过头来,是城中海盗的欢呼声提醒了他们。看着他们惊骇欲绝的脸,赵武得意地举起了斧头。
本来因死伤众多,战局不利,官军已是难以为继,现在再被前后夹击,官军的士气瞬间崩溃。失去战意的一众土兵前后无路,只能拼死逃进山道两旁的竹签地里。一时之间,十丈宽的竹签地中,都是被扎穿了脚板的土兵的惨呼声。这些土兵,要么脚伤倒地,全身被刺出无数个窟窿,要么又爬上山道,被赶上砍死。几个心存侥幸的土兵,丢下刀枪,跪地求饶,却让怨气深重的海盗一斧劈开脑壳。
只有几个土兵护着他们的头领还在奋战,但这些反抗却是毫无意义。海盗们一拥而上,赵武冲在最前。接连劈飞两个小卒,正正的与那军头打个照面。四眼相对,他终于想起了那人的身份:“原来是费都头。”
“赵武!”费立国大吼一声,弃弓拔刀,“果然是你杀了我兄弟!”
赵武挥斧过去,被费立国持刀架住。金铁相交,一声脆响。“都头说的谁啊?爷爷杀得人多了,可记不得。”他故意道。
费立国用力把赵武格开,避过周围乘隙砍来的两把斧头,“我兄弟对你这畜生照顾有加,想不到竟是养了一头狼!”他再想挥刀冲上去,却被从后而来的利斧砍开了背后的纸甲和肋骨。
站在扑到在地的费立国身前,赵武哈哈大笑:“清理茅厕叫照顾,洗衣做饭叫照顾。与其被照顾做这等腌臜活计,爷爷倒愿巡山守夜呢!”手起斧落,把费立国的头颅砍了下来。
抓着发髻,赵武把首级提起,盯着不肯瞑目的那对眼,“在你看来是照顾,但在俺眼里却是羞辱。”
申时七刻。
当陈五一众赶来支援,南门上的战斗就接近了尾声。
前一刻,巡检肖白朗当先登城,一杆大枪舞处,海盗们非死即伤,赵瑜虽然还能勉强维持战线,但已接近山穷水尽;可后一刻,陈五等人的出现却让局势完全扭转。
看到枪尖上费立国的首级,土兵们士气大损,而赵武拼着左手的伤势,抵近一箭,洞穿了肖白朗的鱼鳞甲,则更让城上官军忙不迭地跳城而逃。
这一仗却就这么胜了。
赵瑜随意的坐在地上,让喽罗清洗包扎他腿上的伤口。他左腿外侧的这道伤,长近尺,深半寸,却仅仅是被肖白朗的枪刃擦过。那种鬼神一般的枪法,赵瑜到现在还心有余悸。
‘不愧是东海上有名的好汉,’赵瑜看着仰天躺在雉堞上的肖白朗,叹了口气,“真真可惜了。”
肖白朗的上半身倒悬在城头外,一根雕翎箭在胸口晃着,虽然此时还没断气,但插在下身处,把他钉在城头上的那根长枪却是赵瑜送给他的致命伤。
赵瑜扶着喽罗的肩膀走过去,他想听听差点把他逼入绝境的对手还有什么遗言。
走到城墙边,却见肖白朗的眼睛直勾勾地看着远处,赵瑜顺着望去,只看到一辆小车越走越远,顺着官道,直向南边的舟山渡而去。
‘是逃兵吗?’赵瑜想着。
这时,他听到肖白朗在咽气前,说了最后一句话:“狗日的文官……”
注1:所谓击鼓进军,鸣金(钲)收兵。在战场上,鼓和钲都是必备工具。没有这两样东西,自然是上不得战场的非正规部队。
注2:忠献相公:即韩琦。其‘相三朝,立二帝’,两朝顾命定策元勋,谥忠献。
韩琦知定州时,狄青为总管。一日,韩琦因故欲杀狄青旧部焦用。狄青为其求情:“焦用有军功,乃好男儿。”韩琦却道:“东华门外以状元唱出者方为好男儿,焦用不过一武夫尔!”当狄青面,便斩了焦用。
注3:狄青因平侬智高之乱升枢密使,随即被文臣群起而攻。所谓‘狗头生角’、‘家宅发光’,言其‘有大可疑者’(秦桧的‘莫须有’其实跟这句话一脉相承)。遂出贬陈州,半年后,即忧惧而死,时年四十九。
注4:三班奉职:小使臣的倒数第二级,从九品。
第十一章 夜谈(上)
夕阳终于没入西南方的海中,天空上现出蓝色和紫色的交融。城中寂静一片,半点炊烟也无。
走出县衙,赵瑜的心情阴郁无比。三十五具尸体排满了整座大堂,十五六个重伤员在寅宾馆中惨呼呻吟,而今日之战最大的功臣——张承业也刚刚咽下最后一口气。
‘伤亡近半呐!’赵瑜想着。如果把他这样还能勉强行动的轻伤员算进去,伤亡率其实已超过八成。而伤亡人数如此之多,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战术上的失误。如果不是一开始就拥有城防上的优势,如果不是张承业抢先点起报信的烽火,如果不是赵文在山口处指挥得当,这一仗他必输无疑。
今次参与奇袭的一百二十人,个个都是浪港寨中的精锐。一下损失了一半,对寨中战力的影响极大。不过赢了就是赢了,旁人只会看见赵家二郎百人夺城的光荣,却不会在意区区几十人的伤亡。
“只死了三十五个喽罗就换了一座县城,这买卖实在太划算了。”每个人都会这么说,而赵瑜——其实也是这么想的。
长舒一口气,心中的郁结随着空中凝成的白雾一齐飘散,他蹒跚的向钟鼓楼走去。
钟鼓楼前,赵武向赵瑜、陈五汇报今日的战果。
低头看着手上的单子,赵武念着:“南门城楼和西北山口的两处都收拾干净。总共发现九十三具官军尸首,其中就有巡检肖白朗和两个都头的,除此之外还有一个副都头,两名烽火台烽帅,七个虞侯、押官等小头领。”
“你确定?”赵瑜问着,如果赵武说得是真的,那三姑寨领头的几乎都在这里了。
赵武肯定道:“俺找了三个土兵,让他们分开了辨认。每一个军头的尸首都确认无误。”
赵瑜很满意,赞道:“做得周全。继续说罢。”
赵武看看小单子,抬头又道:“完好的长枪二十七把,大斧……”
“等等!”赵瑜突然出声打断,问道:“伤兵呢?官军逃得那么急,应该没来得及把伤兵一起带走吧?”
“没有伤兵,”赵武摇摇头。
陈五不信:“怎么可能没有?前面还看得有好些个。”
“原本也许有,但现在没有。”
“都杀了?!”赵瑜突然皱眉,“谁让你们杀的!”
“兄弟们都杀红眼了,留不住手。”见赵瑜不快,赵武急忙辩解,他惴惴不安地问:“是不是俺哪里做错了?”
赵瑜叹了口气,道:“算了,不怨你们。是我没知会到。”见陈五、赵武二人有些疑惑,他解释着:“那些土兵都是乡里乡亲,战时搏命那是没话可说,但战后一个活口不留,回到乡中见到亲戚邻里,面上怎生过得去。”
听得赵瑜这么一说,陈赵二人恍然。所谓土兵就是乡土之兵,都是在本地招募的。三姑寨的土兵就跟浪港寨的海盗一样,皆是昌国土生土长,两边的人有很多都能曲里拐弯攀上亲的。如果把他们赶尽杀绝的事传出去,对浪港寨的名声殊为不利。
赵瑜又叹了口气,道:“此事绝不可宣扬,让下面的兄弟都把嘴闭紧啰。还有,把土兵们的尸首都收敛好,明日请三叔念卷经,做个道场,超度一下。无论如何,面子上一定要做得漂亮!”
两人低头应道:“诺!”
抬起头,赵武小心地问道:“二郎,那些官吏的首级都在城中挂着。是不是也要……”
“用不着!”赵瑜断然道:“贪官污吏就算杀得再多,也只有人拍手叫好,没人会怪罪。多挂他们几天,等他们喂饱了乌鸦再放下来!”
“知道了。”赵武道。他停了停,见赵瑜没有其他吩咐,就又问道:“二郎,这单子我还继续念?”
赵瑜抬头看看天色,天狼星已在天顶闪耀,酉时将尽。“算了,剩下的明天再说。”
夜已深,人未眠。
八角白纱罩笼着一座小烛台,昏黄的烛光透过薄纱勉强驱走半个房间的黑暗。借着这一点微光,赵瑜眯着眼吃力地在一本小册子上写着。
烛光摇曳,黑影也跟着在纸页上舞着。赵瑜坚持了半晌,终于还是放弃了。丢下毛笔,收起册子,揉揉酸疼胀痛的眼睛,他又开始怀念起前世的玲琅满目的灯具。白炽灯、荧光灯、节能灯,不论哪一种,都比标准一烛光的蜡烛要强!
护着腿上伤势,赵瑜慢慢站起身,扶着桌案挪到窗边。伸手推开紧闭的窗子,冬夜的海风就卷了进来。这风冰冷湿润,还带着点咸腥味,却无比清新,房间内因劣质蜡烛而变得烟熏火燎的气息立刻一扫而空。他深吸了一口,忍不住打了个寒战,精神也为之一振。
哐。哐。踢门声突然响起。
“二郎。”门外传来赵文的声音。
“进来。”
赵瑜回过头去,赵文抱了一堆簿子走了进来。这些书册堆得老高,摇摇欲坠,赵文不得不把下巴压在最上面,好把簿子卡住。
“这是什么?”赵瑜惊讶地问道。
“就是二郎你叫俺找的户口簿册啊。”赵文说着,把这些簿册一股脑地丢桌案上,顿时就扑起一蓬灰尘。
“手轻一点。”赵瑜皱着鼻子,手在脸前扇着。
赵文干笑了两声,忙打理起乱作一团的桌案。
放下手,赵瑜看着桌案上隆起一堆的小山,问道:“怎么这么多?”
赵文一边把簿子堆放整齐,一边笑道:“不多。这才是五等丁产簿。户贴、田契的册子更多,都放在架阁中没拿过来。”
说着,他抬起头,窃笑着:“二郎,你真的要把这么多都看完?”
“看他个鸟!”赵瑜没好气道,“明天把那个赃官找过来。他能贪那么多,户籍上肯定没少下功夫!”
“知道了。”赵文笑着应道。他整理好簿册,又不知从哪儿找了块布,擦起桌案上的灰来。
站了一阵,左腿上的伤口又开始痛了。赵瑜不敢吃力,踉跄着想坐回位子上,赵文忙过来帮手。
被扶着坐了下来,赵瑜隔着裤管,抚摸着腿上裹了一圈又一圈的绷带。指尖顺着伤口划过,能明显的感觉到隔上几分(注1)就有一个凸起。几十个凸起缀满了一尺长的伤口,有点像摸到鱼骨的感觉。
“缝伤口的桑皮线(注2)还是太粗,”赵瑜后悔道,“应该买些细点的。”
“伤口又裂了?”赵文担心道。
赵瑜摇头,“哪有那么容易裂。你在城上不是没看到,给我缝伤口的猴崽子把吃奶的力气都拿出来了。是够卖力的,就是没用对地方。”
当时给他缝合伤口的喽罗粗手笨脚。拈起针线,如同挥斧伐木,大开大阖;打起绳结,仿佛桅顶绑帆,只恐不紧。一通折磨,把赵瑜痛得死去活来。偏偏他还要维护首领的脸面,不得叫痛,嘴角硬是一抽一抽地勉强笑着。恐怖的笑容反而更把那喽罗吓得手忙脚乱,连番出错,最后还是赵文赶来帮忙,才终于把赵瑜从庸医手中救了出来。
赵瑜后怕的摇着头,“幸好只是皮肉伤,要是伤到筋骨,凭那个江湖郎中怕是救不回来。”
赵文笑着劝解道:“毕竟是个新丁,只拿死鱼练过手。下次换个在活人身上练过的。”
“驴子训的再好都还是驴子,还能变成马?得找些名医来。”
“这个……”赵文迟疑着,赵瑜的要求有些难度。
看到赵文的表情,赵瑜也知道自己的要求过分了,他想了想:“那就在处州找些绣工来当先生好了。不用他们教怎么绣鸳鸯,只要能学着把伤口缝整齐了就行。”
“二郎,”赵文的脸一下耷拉下来,“你不会真心要这么做罢。日后出门,碰到捞海的打招呼:‘喂,这几月买卖做得如何?’我们可就只能说:‘嗨,别提了。这几月就帮象山寨的当家娘子绣了块芙蓉手帕,不知何时才能把生意做到府城里呢。’”
赵瑜听得噗哧一笑,笑骂道:“你这小子,要是给陈家大娘听到,看你舌头保不保得住?”
收起笑,他正经道:“这事我再想想罢……不过,我浪港寨势力越来越大,船渐多、人也多,疫病什么的也就跟着多了。这随船郎中的事要尽快做起来……还有战场救护,外伤的包扎、缝合,每个人都要懂,保命的手艺再难也要学。”
“二郎说的是。”赵文附和着,他拿起笔,在书堆中找着纸,打算把赵瑜说的记下来。这是他一直以来的习惯。
赵瑜来自后世,虽然学识算不上渊博,但千年后的头脑和宋代的现实碰撞后,总会产生许多新奇的点子。所以一旦赵瑜有什么新想法,都会立刻记录在案,有价值的就想办法推行,暂时没有可行性的便留档待查。自三年前,赵瑜找了个借口开始教赵文赵武识字,这记录的工作就交给二人处理。几年下来,早已形成了默契。
注1:中国古代长度单位。1寸=10分。
注2:桑皮线:中国古代手术缝合线。《资治通鉴》卷二〇五《则天顺圣皇后中之上》中有记载。
第十二章 夜谈(下)
赵文找了半天,却找出了赵瑜刚用过的小册子。他翻了翻,看到最新的一页上墨迹淋漓。他念着上面的标题:“‘昌国之战的教训和失误’?这是什么?”
他问道。
“战后的总结。”烛花爆了几声,火苗一阵乱晃。赵瑜拿起烛台上的纱罩,打算把多余的烛芯剪掉。
“为什么是‘教训和失误’呢?这仗不是赢了吗?”赵文问着。他伸手拢着火,以防赵瑜手中的剪刀不小心把烛火熄灭。
“好了。”剪去长长一截烧焦的烛芯,火光又亮了起来。重新盖上纱罩,赵瑜盯着赵文,道:“胜利只是结果,不代表过程中没有犯错。难道你真的认为这一仗我们一点失误都没有?”
“呃……”赵文迟疑着,最终他点了点头,“确是有许多地方做错了。”
“说说看,看你能说得几条来。”赵瑜鼓励着。赵文赵武二人是他除自己以外最信任的人,为培养他俩成为自己得力助手,赵瑜一向不遗余力。
“一是守备上,兵力四散于城门,如果早前先把几道城门都用砖石堵住,至少可以把东门和北门的两队守兵收拢到预备队中。当官军奇兵攻击山口时不至于如此狼狈。”
赵瑜摇头:“一个上午的时间,就凭百人之力能把四门堵上?别忘了,前夜我们一宿未眠。不趁上午空闲轮班将息,等官军杀来的时候,连举斧头的力气都不会有。今日官军会败,也多半是因为他们急行军而来,却不休整就大举进攻。虽然一鼓登城,但终究气力不继。所谓强弩之末不能穿鲁缟是也。”
赵瑜长篇大论的反驳,但赵文却胸有成竹的模样。他们三人讨论问题,互相辩难习以为常。他说道:“可以征发民伕,城内四五百户人家,每家征一人,只需半个时辰就可以拆掉几家房屋,把城门堵上。而且这四五百人,不但可以做工,还可以帮忙守城。”
赵瑜点头又摇头:“前对后错。没有征发民伕把城门堵上,是我的疏忽。但说到用他们助力守城,那还是算了。大敌当前,这些人我连竹竿都不敢给他们拿。为什么开战前我要请三叔去杀人,为什么我要把大小官吏砍了脑袋传首城中,就是防着被人背后捅刀。”
赵文点头称是,忙着把赵瑜的话记下。写完抬头,他问道:“二郎,刚才俺说的算一条吧?”
赵瑜笑道:“当然算。第二条呢?”
“第二条是没带弓弩。守山口的时候,俺就觉得弓箭实在太少了,二十张弓,四百支箭,转眼就没了。要是我们事先带了……”
赵瑜抬手打断,“这条不算。虽然把希望寄托在县中武库上,最后闹出乱子,是我的责任。但没带弓弩上岛却是无可奈何的。难道你忘了,为什么这一仗我们只能用斧头?五哥的朴刀,我的铁棍为什么都没能带上岛?”
听赵瑜这么一问,赵文一拍脑袋,“啊,我怎么忘了。”腊月之时,岛上监察一向严密。这次袭城百人,都是分散了上岛,刀枪弓弩这等扎眼的东西根本不能随身带着。只有斧头,遇到巡检,修船砍柴都是理由。
他搔搔头,不好意思道:“那这条不算,第三……第二条,就是把宝都压在西门上。官军不打西门,转攻南门,让我们措手不及。好不容易征来的油,一滴都没用上。”
赵瑜摇头:“这条是我跟你说的,不是你自己想的。”
赵文不满:“只要对了就应该算罢?”
“好吧,算一条。”
“两条了!”赵文声音有些雀跃,如同受到夸奖的孩童。不过这也没错,虽然同年,但赵瑜教他们读书识字,还着力提携他俩,对赵文赵武来说,赵瑜确是如同师长一般。
赵瑜微笑点头,“嗯,两条!第三条呢?”
“第三条……第三条……”赵文抬眼看看赵瑜,略一迟疑,还是说了,“第三条就是二郎让张三哥守烽火台一事,如果不是张三哥自行主张,烟火信号是放不起来的,到时必败无疑。”上山搜寻张承业是赵文亲自做的,在找到他时,也发现了火盆、蓑衣还有他在草窝中潜伏的痕迹,凭这些证据,赵文就把当时的情形推断得七七八八。
提到那个已经死去的亲随,赵瑜也是有些黯然。他手下能有自我决断能力的聪明人也就聊聊数人,少了这么一个他都心痛不已。“是我的错,要不是山上那把火,我们就完了。说起来,我真欠了承业兄弟一条命。”赵瑜承认,“不仅如此。虽然我把承业兄弟派去就是以防被人偷袭,但当官军出现在官道上的时候,我还是把他和山后的事忘得一干二净。‘临到大事有静气’,离这样的境界,我还差得远呐……”
听到赵瑜心伤自责,赵文不知是劝慰还是附和,只好保持沉默。
感慨了一会儿,赵瑜回复过来,他说道:“已经三条了,还有第四条吗?”
“第四条……第四条……”念了半天,赵文还是没想出第四条失误。他摇摇头,承认自己失败。“小的不算,能影响战局的应该就这三条吧?”他问道。
“我有第四条。”赵瑜道。他轻轻叩着桌案,“这一仗,还在谋划时就错了。”
“怎么会?”赵文不相信。“有问题的应该是下午时的战斗,夜袭夺城这么顺利,怎么可能会有错。”
“我说的不是夜袭计划,是援兵方案。”
“是因为援兵来的迟吗?”赵文不太确定的问着。昨夜夺城,而援兵要明日才到,的确是迟些,“但大伯手下几十条大船,太显眼了,不可能离岛太近。从最近的安全地点收到我们的消息,再赶来支援,一天半已是最快速度了。”
“显眼又如何?就算几十条大船在舟山渡外留上一天,也不会立时被当成意图谋反。如果在我们偷袭县城时,就开始强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