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宋帝国征服史-第12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赵武出兵是在十月十八,如今才过了一个月多一点,减去消息耽搁在路上和女真军行军打仗的时间,从宗翰接到完颜蒲家奴的求救信,到他出兵井陉,其间恐怕还不到十天。这么短的时间,备足十数万石的粮秣,对赵瑜的总参谋部来说都是很大的考验,而以女真人的后勤能力,简直是天方夜谭——所以这在时间上完全说不通!

“但真定府还是被攻下来了!没有足够的准备,他为何要攻城?在河北西路烧杀一番,逼赵武回军也就够了,何必攻打真定?又是怎么攻下的真定?”

赵瑜反问着,朱聪也是一时结舌。真定府已经不是当初被火药炸开后的残破城池,半年多来的整修至少将城防重新修葺。对于金人的炸药攻势,城内守军也不至于重蹈覆辙——火箭必然不会少,猛火油也准备了许多。就算没有野战军在城内,征发城中百姓,守上数日,静待援军,不该是难事——如果完颜宗翰派来的真的是偏师的话,攻下真定绝不会这般容易,届时驻扎在相州的骁骑二营赶来,攻城的女真军可就有全军覆没的危险!

到底是怎么一回事?所有人的心中都是转着一个疑问。

丁涛站在一众将领的最后一位,他从东京回来后,官位又涨了一级。离着将军只差一线,正在等着下去带兵,却正好给赵瑜抓了过来。他静静听了一阵,突然出言道:“也许完颜宗翰的行动并不是孤立的例子,如果将完颜蒲家奴在古北口的行动与他联系起来呢?那整件事应该都能解释得通了!”

赵瑜和朱聪都有些茫然,但两人自持身份不便发问,只有一个阶级低一点的高级参谋出言问道:“……此话何解?”

“很简单!”自信骄傲的青年校尉神采飞扬,目光灼灼,他朗声说道:“为何虎翼军攻打古北口不到三日,完颜蒲家奴就率援军赶到?当时我们是猜测他是为了提防赵威远的八万大军,才不得不将驻军的地点搬到古北口附近的北安州。但若是换个角度想,冬季战马膘肥体壮,正是一年中女真骑兵战力最强的时候。秋后出兵,才是符合北虏征战的惯例……”

朱聪眉头一挑:“难道宗翰和蒲家奴本就有出兵的打算?!”

丁涛重重的一点头:“对!不论是完颜宗翰还是完颜蒲家奴,他们也许早就准备在今冬出兵,故而粮草皆是备齐,而军队也转移到前线。所以虎翼一军一攻古北口,蒲家奴就能及时赶来救援。所以赵威远攻打军都、蒲阴二陉,而宗翰却没有在居庸、紫荆两处险关据守。无他,皆是准备出兵的缘故。

宗翰打算统兵东出河北或是南进中原,故而粮草和军力皆调离大同,南下进驻太原。而蒲家奴则是要牵制虎翼军,保护宗翰后路,所以必须驻兵古北口。但赵威远的行动却打乱了他们的计划。宗翰领军南下,大同周围兵力因此空虚,只能眼睁睁的看着居庸、紫荆二关失陷。古北口被攻打,完颜蒲家奴便陷入了被动,如今关口落入我军手中,他便再无南下可能——虽有滦河一路可行,但却要冒着被赵威远和陈骠骑东西夹击的风险!”

丁涛一口气解释了这么多,朱聪当然早就听得明白:“也就是说,完颜宗翰的这次行动,不过是一切计划失败后的无奈之举?”

“准备了许久却又无法作战,军心士气必然会低落。不出兵争战一番,获取一两个说得过去的胜利,日后宗翰他再难带兵。不过有赵威远在燕山虎视,蒲家奴又已无力牵制,宗翰却是不得不放弃更容易进兵的中原而选择了真定。

如果宗翰攻击中原,会有伪帝赵构从旁协助,而他攻打河北,却会遭到燕山和淮南两路驻军的南北合击。孰难孰易,不问可知。而宗翰如今舍易取难,自然定是无奈之举!”

洞烛千里的本事谁也没有,丁涛从手上仅有的残缺情报,推断出的结论肯定与真相有着相当的距离。但他一番推论,与眼前的事实却能吻合起来,堂中众人却也都确信了八九成。

“无奈之举吗?朕的真定,朕的子民,就是让女真人保持士气的工具?!”赵瑜心头怒起,女真已是苟延残喘,不思自缚来降,还敢再来捋他虎须,“是可忍,孰不可忍。朕以驱除金虏,吊民伐罪起兵,不能坐视完颜宗翰肆虐河北。而金虏意图趁冬时南下的图谋,更是其心可诛。如此贼寇,须当即剿除,也不能再等日后!”

不论对女真人军事计划的推测是否正确,赵瑜的反击从来都是从自身出发——以我为主——既然如今只有完颜宗翰杀了出来,那就先拿他开刀。

“隆冬进兵燕山以北当然对我军不利。但收复河东也应该差不多是时候了。本想等到春天金人马力不足的时候再出兵,可完颜宗翰都挑上了门,却也不能不给他个回应!让陆贾领军北上河北,先将宗翰逼回去,再趁势攻太原……他在淮南已经休息得够久了!”

“陛下!关西伪帝不可不防!”作战司的一个参谋出言提醒着,宗翰能出兵河北,赵构照样能出兵中原。两贼联手,仅仅是驻扎在东京城内的吕师囊部,根本不足以应对。

赵瑜皱眉,低头想了想:“荆湖的驻军可否出动?”

朱聪答道:“宣翼军必须留下来镇守夷陵和襄阳,两处都是扼守蜀中和关中的出口,不能轻动。不过岳飞的暂编靖安一军却已经完成了大半的任务,残余的一些湖盗已不足为虑。他们的八千人历经战火,战力已是不俗,可以先调他们北上。”

“岳飞吗?”赵瑜点了点头,凭岳飞的能力完全不需要担心,“就让他先去洛阳,粮草从东京转运。”

“山西表里河山,寨防坚固。赵威远自燕山攻大同,陆安北自河北攻太原。兵力仍是不足,最好还有一支军队从中原进攻!”

赵瑜微一斟酌,点了点头:“当是如此!虽然演习不错,但还是打仗更能锻炼军队,让野战军去好了!四个营一起,足以碾平所有的对手了!”

“不知陛下欲以何人领军?”朱聪问道。赵瑜望过去,只见他眼中尽是急切的神情。

赵瑜咧嘴一笑:“由朕亲征!”

第二十五章 天子(上)

会宁。

这座混同江边的新城。与大金同时兴起。旧年先帝阿骨打在此立毡帐,人称皇帝寨,其余大金勋臣的帐幕环绕周围,直铺出十里开去,这便是会宁之始。等到如今的皇帝吴乞买登基,仿宋人修宫室,建明德殿、乾元宫,将会宁州升为会宁府,又驱赶奴隶围城筑墙,会宁城也便初具规模。

这几年,在大金国中,会宁已有上京的称谓。虽尚未正式册名,但位次已在东京辽阳、西京大同,还有年初被南朝强占去的南京平州等京城之上。按常理,等宫室一旦整修完毕,也就到了册名定都的时候。不过这些礼法上的事务,如今也没人再有精力去打理。

此时此刻。会宁城中一片兵荒马乱,虽不是敌军来袭,但满城乱窜的骑兵,不断摇晃的旗帜,一声接一声的号角。却也跟敌军兵临城下没有多少差别。

只因皇帝要亲征!

大金国的第二任皇帝从自己的宫室中走了出来,黝黑的面貌、矮胖的身材,乍看上去与南朝的洪武皇帝有几分相像,或者说,与大宋太祖赵匡胤很是相似。在另一个世界,吴乞买的这幅外表,让他是大宋太祖转世的传言深入人心。不过这个创意已给赵瑜先抢了去,吴乞买也就只能委屈的做个常见的黑胖子了。

完颜吴乞买自登基以后,还是第一次穿上盔甲。旧时所用的甲胄已经完全不合身,而新造的盔甲一时还来不及完工,只能将一套鱼鳞重甲解开来披在身上,用皮带勉强绑好。皮带深深得勒进大金皇帝脂肪层中,吴乞买肥胖的身材仿佛被束成了一节节香肠。这一点就与赵瑜完全不同,赵瑜是壮,浑身都是辛苦锻炼出来的肌肉,而吴乞买却是虚胖。

作为大金皇帝,都勃极烈,吴乞买的任务是合理分配抢掠来的财货子女,征伐之事自有宗望、宗翰这一等宗室名将处置。而他不用亲自出阵,光凭身份便能拿到最大的一份战利品。就算是阿骨打在位的时候,吴乞买也多是留在后方署理国政,等着前方的捷报。以用兵能力,他只能算是中等偏下,但眼下的天下局势,已容不得他再留在安全的后方。

在侍卫的帮助下,完颜吴乞买辛苦的爬到战马的背上,一番动作。让他坐上马鞍后,不由得喘息起来。而披挂了几十斤重甲的沉甸甸的一坨肉给压着,高大雄壮的天子坐骑,也不满的从鼻子里喷着热气,希希的哀叫。

“陛下!”今次要随行出征两名宗室大将,完颜斡鲁、完颜阇母各自驭马靠了过来。

斡鲁瘦了,阇母胖了,不过有一点相同的地方,就是脸上都有着酒色过度的青黑眼圈,眼眶中也是泛着浑黄。而不用照一照从旅顺以千金购来的东海造玻璃镜,吴乞买也知道自己的脸色,与他们是一般模样。

南朝的美人,比起五大三粗的女真婆娘强出不啻百倍。会宁城中的女真勋贵们每日沉醉在温柔乡中,身边醇酒美人,早忘记了完颜斜也的下场,全不在意时事变迁——洪武天子的根基日益稳固,大金已危在旦夕。直到前日,完颜蒲家奴的一封求救信,才将他们从醉生梦死中惊醒。

赵武挥军强攻古北口,意图切断西北西南二路与本部的联系。

听到这一句,完颜吴乞买几乎要魂飞魄散。完颜宗翰手上的军力差不多是大金国总兵力的四成。一旦中京道失陷,五万多女真铁骑,八万余异族仆从,就成了在暴风雨中摇摇欲坠的孤岛,随时都可能被南朝的大军所淹没。届时,就算宗翰打算从更北面的上京道绕个圈子回来,也要看占据了中京道的赵武答不答应。

幸亏蒲家奴提前预计到现在的情况,才勉强保住古北口没有被南蛮子一举攻占。但蒲家奴的求救信中,已经很明确的表示他根本无力保住古北口,仅仅能拖延一下时间。

战情迫在眉睫,在白山黑水间,与酷烈的天地之威斗争了上千年的女真人,心中的那股子悍勇顿时爆发出来。金国朝堂没有繁文缛节,没有官僚拖沓,当吴乞买决定领军亲征,一个个将帅也都站了出来。

会宁城远在极北,并不需要担心敌军,留下一千部众守卫,其余六万。同时,以再次南下攻宋的名义,吴起买的招兵令也传遍了左近千里内所有的生女真部落。这些还未完全融合进大金国中的部落,不像南方的熟女真,从上到下并没有多少见识。在他们眼中,部落里会跳大神的萨满就是天底下最有见识最为聪明的人。对他们来说,南朝就是个可以任意劫掠的肥羊,只要躲着东海军走,来回一趟,就可让举族老小开开心心的过上数个丰年。

完颜部的勃极烈们也都看着他们这一点,才大着胆子来诓骗。冲杀在前。消耗敌军的炮灰,什么时候都是少不了的。等到了辽阳,命他们去中京道。不走古北口,从燕山山脉中找其他的路放着他们南下,与南蛮子的大军死拼。成也罢,不成也罢,在各大勃极烈看来,能起到一点骚扰作用便是完成了他们最大的用处。若是在这过程中,南朝的两个镇守北方的大将军只要露出一点破绽,勃极烈们是绝对不会放过。

大金国的生死存亡,国祚存续,就在此一举。无论吴乞买,还是其他女真贵胄,心中都已有了这个认识。大金与大宋的仇怨,倾尽五湖四海之水,也难以洗清。如今的南朝已经不同于赵佶、赵桓两个软蛋皇帝在位时的大宋,立国以来从无一败的洪武皇帝没有可能在胜势下反而退让一步。

完颜部上下绝不会对赵瑜保有幻想。吴乞买想和谈,勃极烈们也想保住如今的安逸富贵。但他们清楚,要想在和平安定中享受荣华富贵,就必须让赵瑜明白,只靠着他手上军力,绝不可能征服女真!

完颜阇母在马上向着吴乞买行礼:“陛下!臣的部众都已集结完毕,只等陛下一声令下。便可直趋南下!”

完颜斡鲁也跟上去说道:“陛下,臣也已准备完毕,还请陛下下令!”

阇母是吴乞买的亲弟,斡鲁也是阿舍勃极烈,两人身份尊贵,直接唤吴乞买的名字,在女真人的习俗中却也理所当然。不过吴乞买喜欢南朝的这等称呼,而与他同为勃极烈的贵胄们也无所谓在口头上多让一点。

吴乞买点了点头,虽然阇母、斡鲁两人都在女人肚皮上折腾了一年,但能力还未衰退,锐气犹在。

再一低头。看了看过来送行的长子宗罄。今日全师南下,留守会宁的就是宗罄。“蒲鲁虎,会宁就交给你了!”

完颜宗罄恭声道:“有儿臣在,会宁必不至有失。此去南方,儿臣祝父皇旗开得胜,马到功成!”

宗罄善颂善祷,吴乞买听得顺耳。笑了笑,弯下腰贴着宗罄耳朵:“小心那班汉人!!”

无论契丹、渤海还是奚人,大金国中所有的异族军队,都会随之南下。但属于汉人的军队几乎没有,汉人臣子善于治国而不擅军事,大都是留在会宁,如今南朝势大,吴乞买担心着他们会不会有人趁机谋叛。

宗罄眨了眨眼睛,他身后就是汉臣之首的杨朴,也难怪吴乞买会想起说这些,又刻意了压低声音。他又是一躬身:“儿臣明白!”

一切都交代了,吴乞买踩着马镫站直了身子,提着马缰小小的转了圈子。环视一通聚集在周围、直至会宁城内外的数万族中儿郎。黑压压的一片,看不见头,看不见尾。浩如烟海的军势,就是大金持之立国的根本所在,有他们在身边,又怕得谁来!?

长长的青牛号角呜呜的吹响,混入极北雪原刮来的寒风中,将金白色的龙旗高高鼓起。大金皇帝的军旗在凌冽的寒风猎猎飞扬。

无数蹄声踏破了白山黑水间的平静,一道洪流滚滚南下,开赴即将爆发的战场!

※※※

中京应天府。

道边的榆柳,如值守森严的守卫,一个个从窗口中闪过。高高的汴河河堤,就在左近不远处,但冬日冻结的河道,也不见春夏时林立的桅杆。赵瑜领军北行,也是过了洪泽湖,到了宿州便下船,改为陆行。

舒舒服服的半躺在疾驰的四轮马车中,四周檀香缭绕。温暖如春,赵瑜的双眼半睁半闭,也是昏昏欲睡。这应该是他最后一次出战了。如果此战顺利将大同、太原收复,无论关西的赵构还是辽东的吴乞买,无法再互相联系,为对方牵制兵力。到了明年,就是一个个逐个击破,一统天下了。

赵瑜身处的马车,由国中最出色大车工匠精心打造。长一丈半,宽也有八尺,高大坚固。轮毂和车轴皆是精钢铸成,由软钢制成减震系统将剧烈的颠簸化为轻轻摇晃。坚实的檀木和钢铁制成车厢骨架和底盘,而车厢厢壁内外都是软木,内外装饰奢华,不过中间却还夹有一层铁板,用来防箭防弹。

这辆专用于长途旅行的车辇,不同于四面透风、只用明黄帷幕笼罩的玉辂。车窗一尺见方,镶在上面大块的双侧透明玻璃,将深冬的寒流挡在了车外。这车窗玻璃虽尚带着一点绿色,但晶莹透亮的模样,已经是国中的玻璃作坊最高的成就。不仅是玻璃,无论是精钢轮毂还是车轴,又或是减震系统内的弹簧,都是代表了大宋最高水准的工业产品。如今,也只有赵瑜才能享受得到。

在这辆大车周围,身穿玄色军袍,头戴簪缨钢盔的近卫军骑兵,前后左右牢牢护卫着。不仅赵瑜的座驾,跟随他一起北上的臣子们的车辆,也同样被近卫军所保护。

与赵瑜同行的,不仅是计划中的四支野战营的两万大军,还包括了近卫一营。留在南京城中的主力,也只剩近卫二营的三千人。不过还有江南东路的州郡兵护持,倒也不需要担心——无人敢在此时作乱。

自前日赵瑜决定亲征,赵文和陈正汇为首的文武两班重臣,没有少给他苦谏。尤其是陈正汇,跺脚谏言的时候,连口水喷到赵瑜脸上。但赵瑜却是坚持到底,将南京城招旧例交给太子监国,由陈正汇辅政,自己却带着大半个枢密院和参谋部一起北行。

赵瑜是不得不亲自领军。

眼下的大宋军事部署,将整个野战军系统全盘散在外围。宣翼军分散在淮南、荆湖,虎翼军被赵武带走,北方军则在陈伍手中,剩下的野战四营再被人统领出去,赵瑜身边可以信重的战力就只剩两个近卫营了。

虽然赵瑜可以确信,他麾下数十万大军没人敢对他刀枪相向。就算有人煽动了帐下部众,但只要他这个皇帝往阵前一站,被鼓动的官兵全都得跪下来山呼万岁。赵瑜有这个自信,汉初刘邦巡幸云梦,韩信虽手中仍握有大军,却也不得不老老实实的来孤身参拜。开国之君的积威绝不是那些长在深宫妇人之手的皇帝能比得上的。

可是赵瑜是天性谨慎,无论如何他都不会将手中的最后一支机动力量交给臣子来掌握。但此时此刻,若要统领大军,从功绩和资历上能镇得住野战四营的,却只有朱聪一个人选。

赵瑜麾下虽然从不缺乏优秀的指挥官,但方面之臣的数量却屈指可数,有过独立指挥大军经验的将领并不多。赵武算一个、陈伍算一个,郭立、陆贾也都能算上一个。而率领靖安军团在荆湖剿寇的岳飞,能力虽是毋庸置疑,但资历和战绩远远不足,最多只能算四分之一个。至于其他将领,都是跟在主帅身后作战,根本没有统帅大军的经验。

说实话,若以战事次数论,自古以来,历朝历代开国,以赵瑜的洪武朝为最少——这也是赵瑜拥有历史经验的结果。靠着对时局走向的完美把握,赵瑜的战略规划让人叹为观止,每次都瞅准时机出兵,以歼灭敌军为最高目标,几次下来,天下大势便集于一身——不过因这个缘故,历练出来的大将,数量却也不会太多。

当然,赵武在南洋的几年征战要排除在外。不然若是将那等武装游行都计算在内,单单他一人,就能占去了洪武朝总战事数量的九成还多。

对于朱聪,他自投效以来,为人兢兢业业,办事也是妥当,从无半丝错漏。若赵瑜有什么失政之处,他也会直言不讳的加以谏言。都是一个贤臣忠良的样子。但不知为何,赵瑜总是对他提防一手。

细细想来,也许是因为都是海寇出身的缘故。残忍、狡诈是海寇们的特点,在海上,与天斗,与海斗,还要与人斗,从无半点仁义可讲。若是一起搏杀出来的自家兄弟,当然可以信重,但朱聪当年陷了赵武一手,给赵瑜留下的印象太过深刻,总是不自觉的加以警惕,兵权也便从未交给他一次。也因此在没有其他可以信重的大将的情况下,赵瑜宁可亲自领军,也不会将兵权交给朱聪来调派。

或许这么做会很伤朱聪的心,但赵瑜却绝不会冒这个风险。就像他今次的亲征一样。所谓的亲征,也仅仅是个名义上的说法。到了赵瑜这个地位,当然不可能直接上战场,更不可能插手战术指挥。有完备的参谋体系在,却也没那个必要。其实赵瑜也只是坐镇于后方,给前线将士鼓鼓劲罢了——毕竟,如今已不是当年那个筚路蓝缕、开创基业的时候。以帝王之尊,领军上阵,只会显得国家制度不全,而无益于君王的名声。

赵武将从居庸关而攻,陆贾会从女真人窜出来的井陉反击回去。而赵瑜给野战四营定下的进攻路线,却是走得南方的白陉、太行陉一线。如此一来,就要经过东京。

赵瑜便是打算在东京城坐镇,自他登基以来,将东京的治理交给了弟弟赵琦,却只派了吕师囊一部来镇守。他这个洪武皇帝却尚未来过东京一次,太庙在此,招礼法也该来拜祭一下。更重要的,也是震慑也许还未归心的中原士民。

车轮粼粼。

两万多精锐在汴河畔的官道上全速疾行。带起的尘土遮天蔽日,将一层黄云镀上天空。

不论是赵瑜的近卫军,还是野战军,在没有扩充副营和补充营的情况下,所有的士兵都能坐上马车,靠着配属营中的大车来机动。

一日行军接近四个时辰,前进六十到七十里,维持十天不变。这个速度,就算是北方蛮族的骑兵也只能在短时间内胜过。

赵瑜半睡半醒之间,一行大军已经绕过了应天府。就在天色将晚,西面漫天红光的时候,一个侍卫轻轻敲响了赵瑜的车窗,“陛下!已经到了开封府地界了!”

第二十六章 天子(中)

东京开封府。

大清早。东面的天色刚刚发白,开封城东新宋门内的一家小酒店便打开了大门。

把一条条门板收到屋后,招牌挂在门头,店主苗老四亲自拿着抹布将店内的几张桌案擦得油光发亮。小小的酒店白墙青砖,一尘不染。这是他几十年来养成的习惯。就算是金人占城的那些日子,或是过年时的那几日,苗老四都是在关上大门的小酒店里擦着桌案。

不过今日,苗老四的浑家李氏却从后院出来,看着苗老四忙得一头大汗,撇着一张血盆大口,声如洪钟:“擦什么擦,擦得再亮,也不见着有客人上门!”

苗老四是入赘女婿,在家中地位不高,又畏妻如虎的性子,小心陪笑道:“俺这不是为了迎客人才擦嘛?店子不干净,有客人都会给吓跑掉,又有谁会上门?”

李氏又是一阵吼:“京中的狗官们都跑到西面和南面去了,整日又不见人入城来,哪还有什么客人。房主又不降租钱,再开下去。全家老小都得跟你这窝囊废喝西北风去!”

旧日东京,在京中的官员足有数万之多,他们的亲眷仆役加起来近二十万,而各地来京城做生意、浑江湖的更是不知凡几。身在百万人口的大都会从来不愁没客人上门。但如今东京城造了兵火,赵瑜在南方又称帝。原本就受了重创,皇帝和官员还不回来坐镇,四方宾客再也不至东京。不过一年,东京的繁华已经不及往昔的三成,眼见着就败落了下去,李家酒肆当然就不会有什么生意可言。

不论斗嘴还是动手,苗老四都不是身材和嘴巴皆是他两倍宽度的李氏的对手。他张张嘴,却不知该说什么好。却听着门外突然车轮滚滚,马蹄声声,好大的一阵声势。

苗老四和李氏循声出了店门,从巷口望出去,只见巷口外的南门大街上,车马一批批的走过,半日也不见结束。也不知有多少辆大车,多少马匹向东而行,从新宋门出了东京城。

苗老四和李氏面面相觑。这一队人马少说也有数千人,那么多大车,也不知载了多少官人。

“究竟是出了何事?”心中的疑惑不禁喃喃出口。

“你二位还不知道啊!”一个声音在苗家夫妻的身后冒起,“是南面的新官家回东京来了!”

苗老四和李氏猛然回头,却见是隔壁茶肆的店主站在身后。

“新官家要回东京了?!”李氏惊喜着大叫。

茶肆店主捂着耳朵退后一步,笑道:“苗家嫂子,你这嗓门俺可受不了!”

若在往日李氏早就骂上去了,但现在她却忘了要生气。直追问道:“这事真的假的?”

茶肆店主将胸口一挺,自豪的说道:“俺小舅子的内弟他爹!如今就在开封府当差,他说的话岂会有假。那一队车马,就是赵大王出城迎接官家的车队!”

消息的来源分明,李氏信了九成,双手合十仰天祝祷,“阿弥陀佛,官家这一回来,生意就要好做了。”

手一放,低下头又发作苗老四,道:“你这夯货,还不快回去擦桌子。店里不干净,哪个客人敢上门?!”

声如雷鸣,不知惊起了多少鸟兽!

※※※

赵琦掀开车帘,向外张望了一下,也不知从哪里传来的声音,连他的耳朵都震得嗡嗡在叫。

放下车帘,又坐直了身子。他一年来的际遇,跌宕起伏。从瀛侯到陛下,再从陛下到现在的大王,身份的起落。犹如在行走在山巅与渊谷。如此经历,早已做到了宠辱不惊。幽深的双瞳,始终都是定如止水。也许还没有赵瑜久居上位而养成的不怒自威的气质,但深沉如许,却自有一份威严,“大王!还是让车队再快一些罢,要在午时前赶到陈留,时间还是很仓促!”

“好!就让他们再快一点!”

侧坐在赵琦的对面,是他如今最信重的臣子,本是被派来监视赵琦,后来去阴差阳错变成了他手下大将的高明光。赵琦退位后,被赵瑜封做瀛王。而高明光也封了上大夫,以奖励他历年来立下的功劳。

不过高明光曾是中郎将的身份,又是衢山时代的老资格,以他的资历才能,再在军中打熬几年,封个男爵不在话下。如今的上大夫之爵,可以说是低了许多。还有高明光的弟弟,辽东房主事高明辉也被调回参谋部,整理起架阁库中的档案来。辽东是前线要地,主持辽东房,那也是有机会被分封的身份!

接连少了两个封爵,高家的损失可谓惨重。不过私下里,赵琦已经将以分封后的相国之位许给了高明光,同时还应允将自己的国土分出一部分,作为高家的世袭封地。

已经成了赵琦的封臣,高明光已是死心塌地地为赵琦做事。有他这个才智能力皆是出众的贤才在身边,赵琦做着东京留守也顺当了许多。

车窗外透进来的光线倏暗倏明,车轮碾地也从清亮变成了沉闷。“出城了!”赵琦轻轻的念叨。自从迎接过吕师囊率部抵京,他已经有很长一段时间没有出城去了。

掀开车帘,冬日的寒风便立刻充满了车厢中的狭小空间。赵琦眯起眼,看了看自己车驾前后的车辆,跟随他一起出城五十里迎接天子龙驾的,几乎有着东京城内的所有大小官员。

高明光也随之望去,紧跟在后面的一辆马车,是知开封府赵鼎的车驾。他便笑道:“今天出来,满城的官吏都是一般惴惴不安的模样。官家此来,虽名为亲征,但实际上应该也不会去前线,多半是留在东京城内——坐镇后方。官家的脾气他们摸不清楚,心中也不知转了多少圈,生怕哪里出了差错。也就赵府尹安之如素,没有半点慌乱!”

“赵元镇才具非常,宰相之才……可惜不能为我所用啊!”赵琦轻轻叹道。在他称帝的那段时日,除了高明光,也就赵鼎的作用最大。可惜赵鼎无意出海,赵琦几次试探,都没能让他答应一起去东瀛。

“赵府尹却又宰相气度,器识非等闲可比。东京城中那么些官吏,也就他一人堪称大才。”

“算了!”赵琦哈哈一笑:“赵鼎要做二哥的臣子就让他做好了。等谢了罪,我俩就可以将身上的担子都卸下。日后便浮海而去。在东瀛做个逍遥王公了!”

※※※

赵瑜昨日在雍丘住了一夜,车驾离东京城也只有百余里,前军此时已到陈留等候,以他的速度,傍晚的时候就能抵达陈留。

御用马车稳稳的行驶在官道上,离着黄河越来越近,道左的汴河堤坝也越发的高大。汴河引黄河水入渠,连着泥沙一起放了进来,日积月累,在东京附近,是名副其实的屋上行船。

赵瑜望着堤岸上高得出奇的株株垂柳。笑道:“若是春夏时节,只要在汴河上决个口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