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汉飞虎-第5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哼,你还要老夫再等多久!”董卓怒道。

“这个……”李儒心中哀叹。

正在这个时候,门外传来报告声:“董大人,洛阳来信了!”

/////////////

东汉允州刺史部,陈留境内。

曹操刚刚收到程长风的来信,信中详细的告诉了他汉灵帝病重的消息,并请他做好准备,防止允州,以及附近的州郡军阀的动向。

曹操收到信后,非常重视,因为他也从中看到了动乱即将来临的征兆。

帮助程长风提防其他军阀的动向肯定是毋庸质疑的,关键是程长风在信中还提到,希望他能在汉灵帝去世前扩大地盘,打出一片自己的根据地。现在从时间上来看留给曹操的时间也就是不到一年,如何迅速扩张呢?

“各位,你们怎样看呢?”曹操召集来众将,把程长风的意思和众人说了。

“明公,我有一点不明。”一个年轻文士站了出来。

眼前这位相貌俊秀的年轻文士姓刘名晔字子扬,淮南成德人,乃汉光武帝的儿子阜陵王刘延的后代。刘晔从小就胆识过人,汝南名士许邵躲避战乱到扬州时就评价说刘晔有辅佐帝王的才能。刘晔能文能武,为人机巧,胆识过人,对于情报的收集,天下局势、敌情的分析,对手心理的掌握都有其过人之处,是三国时代最出色的情报参谋之一。

他是在程长风打败鲜卑后,闻得曹操的名声,才新近投靠曹操而来的。

“哦,是刘先生,请讲。”曹操客气道。

“这个,明公,卫国侯大人的建议虽然好,但有一点不可不察。”刘晔皱眉道。

“哪一点?”曹操问道。

“嗯,那就是让我们扩大地盘这一点。”刘晔道。

“此处有何不妥么?”曹操问,他开始只是觉得这一点在时间上太紧了些,并无不妥之处。

“这个,主要是因为明公现在身无官职,如果妄动,恐有人说明公意欲谋反。”刘晔分析道。

“哦,这个好办。”曹操笑了,他抖出程长风随信带来的一张委任书,原来程长风把曹操列为了自己幽州军的一部,让刘备以剿灭陈留境内的黄巾军余部为理由,从何进那里求来一张委任书,大概的意思就是委任曹操为允州军曹。至于原军曹,即刻调任洛阳大将军府听命。反正现在汉灵帝病重,调换一、两个州郡的军曹的权利,他何进还是有的。

“卫国侯大人想的的确周全,此计甚妙。”刘晔看了看那张委任书,忽然赞道。

“怎讲?”曹操问道。

“明公,你不是说迅速扩大实力很难么,但卫国侯大人此信中,其实已经教给您方法了。”刘晔笑道。

“哦,在哪里?”曹操有些疑惑。

“就在这里!”刘晔一指那委任书上的一句话。

曹操定睛去看,只见那上面写道:“因允州黄巾余孽生事……特委任前议郎曹操为允州司马军曹,带兵收剿!”

“哈哈,子扬聪慧,解决之道正在于此。”曹操抚掌笑道。

“正是,大人大可只剿不杀,收为己用,那黄巾军余部皆能征善战,若收取来,还怕实力不够么?”刘晔也笑道。

“嗯,就依刘先生,我即刻给我兄弟程云去信,呵呵,他做事想的的确周全,操自愧不如啊。”曹操笑道,然后布置下去不提。

////////////

东汉都城洛阳,西园军营内,大汉望乡侯,虎贲中郎将领西园军中军营校尉,正与除了已经变成白痴的蹇硕以外的其他六个校尉商议一些事情。

其实,面对这些分属不同势力的校尉,刘备很是头疼。虽然现在破虏将军,典军校尉鲍信已经成为了他坚定支持者,但其他五人校尉的态度却是模棱两可。

以刘备目前掌握的实力,尤其是张合带领那三千名飞虎军团的骑兵加入后,已经完全超越了这其他五个五校尉和起来的实力。但刘备现在并不想依靠武力解决问题,现在能多团结一份力量,对后面应对将要来临的更大挑战都是有好处的。

虽然程长风还没有告诉刘备董卓的事情,但刘备却知道大哥信中提到的挑战绝对不会是和几个外戚、士大夫、甚至宦官集团斗争这么简单。

“诸位,今日我找各位来,一不为军事,二不为当今天子的病体。我这里只想何各位将军,我大汉的忠良,说几句体己话。”刘备决定打开天窗说亮话,有时候开门见山,单刀直如,比那掩掩藏藏更得人心。

果然,刘备此话一出口,除了鲍信以外的其他个校尉都是一楞,然后陷入了思索状态。

“我知道各位都是我大汉忠良的后代,像赵将军那是赵公甫十二代孙子,有名的良臣后代。”刘备一指议郎,助军左校尉赵融道。赵融立刻面露喜色。

“像鲍信兄,令尊大人鲍丹是我朝的肱骨之臣。”刘备微笑着向鲍信,鲍信微笑致敬。

就这样,刘备挨个把这六个西园军的父辈们赞颂了一番,实在父辈上没什么成绩的,也要赞美他本人青出于蓝胜于蓝,光宗耀祖。

这番话说下来,西园六校尉人人面带喜色。谁不想听好话,尤其是像刘备这般不留痕迹,从长辈入手的赞美,不但不给人阿谀奉承的感觉,反而分外舒坦。

其实,刘备说这番话,别无其他,目的,就是为了拉近与几人的关系。

果然,这些校尉们愈发的感觉刘备为人好,是真好,不是假好。

“各位都是忠良后代,世代食我大汉俸禄,应心存报国之心。”刘备眼见这话说的差不多了,一改口风。

“这是自然,我等即为朝廷重臣,自当以国家大义为重。”鲍信表态支持刘备。

“其实,我不知道各位想过没有,什么才算国家大义?”刘备忽然接着鲍信的话问道。

“为天子尽忠,为黎民造福,此皆为国家大义。”一直不说话的议郎,助军右校尉冯芳突然道。

“嗯冯校尉说的很对。”刘备赞赏道,“但说的并不全面。”

“还请刘大人赐教。”冯芳恭敬道。

“记得我在幽州时,卫国侯大人曾说‘家国天下,诸事烦琐,若寻其大义,一为民族,二为国家,三为百姓,四为天子。’各位大人可能觉得卫国侯这话奇怪,我当时亦不得其解。可是,后来,当我看见我大汉大好儿郎,为了抵抗鲜卑异族,不顾性命,不顾安危,我忽然明白,他们不是为自己,也不是为天子,他们只为这国家和民族,也就是说——他们才是心存大意!”刘备说道,四周忽然变得安静下来,所有的人都沉默了。

“各位大人可曾想过,现在我们在做什么?在无尽的内斗!就拿前朝大将军窦武来说,他是外戚,但他可是彻底决断我大汉匈奴威胁之人啊!他死之后,鲜卑崛起,我辈谁人可当?当然,他贪赃妄法,不尊天子,固然该死!那么现在呢?当今天子病危,宦官乱政,可是我心疼的看见我们当中的各位,却还在各自为着自己的利益,自己集团的利益去争夺,而全无这个国家,还有我们大汉民族的安危!”刘备这话说的十分激烈,这些校尉却无言反驳。的确,他们平日里谁不以忠臣自居,可那会想到自己这样其实是在内耗呢?

“我是卫国侯的兄弟不假,我是天子的堂弟也不假,但我,更是大汉的子民。你们看卫国侯为了我们大汉,甘愿面对鲜卑,带领我大汉热血男儿杀敌破虏!再看看那些所谓的我朝重臣,他们又干了些什么?每天勾心斗角,好不快活!难道你们跟随他们一起做这样的事情,也是为我国家大义么?”刘备的话说到这里已经完全谈开了,众人皆面有愧色,一时满座无语。

第九十八章,江东猛虎

PS:新书明日(5月13日)正式上传,暂名《汉兵》,希望还在的读者一定去支持啊!我的群:2523218

江东,荆州长沙郡,深秋的天气潮湿而阴冷,湘江之水临城而过,江水浩荡,烟波万里。正是江左英杰藏龙卧虎之地。

长沙郡郡太守府内,青砖黑瓦的书房间,一个身穿青色长袍的中年男子面窗而立。

窗旁,一株芭蕉正伸展着宽大肥厚而略有些发黄的叶子,在这深秋的湿润空气里微微颤动着,而几滴露水正顺着它的纹脉,慢慢滴落在窗前的一块青石之上,那水滴矣遇到青石,就颓然而止,然后破裂开来,水花四溅,而那青石之上已经因为水滴常年的侵蚀,出现了一个浅浅的窝坑。

那中年男子专著的看着那露水在叶脉间的流淌、滴落,神色凝重,仿佛那是世间最有意义的事情一般认真。

他那张威武的国字脸上,双目炯炯,而乌黑的眉毛和鼻下那一横的胡子更给他凭添了几分彪悍之气。

他那不算高大,但却十分魁梧的身躯亦是一动不动,就那样站在窗前,任时间默默流逝。这一刻,他的眼前之有这水滴,这叶脉,还有远处那细不可闻的江水拍岸……

寂寥清秋,英雄惆怅,湘水迢迢,只望洛阳。

“父亲!”一声清朗的叫声打断了这中年男子的思绪,听道这声音,他严肃的脸上慢慢浮现出一丝笑容,然后他转过头去,就看见了一个与他眉目有几分相似,但却更加高大英挺,面色冷漠的英俊少年。

“伯符,你来了。”中年人眼看自己的儿子长得如此英雄不凡,器宇轩昂,脸上笑意更浓,原来此人正是东汉乌程侯,长沙太守孙坚孙文台,而那神情冷漠的少年却是他的大儿子孙策孙伯符。

孙氏家族是江东的名门望族,孙坚因其少时英勇,加上手下能人颇多,人称江东猛虎。

“是,父亲大人叫儿来有何吩咐?”见到孙坚的笑容,孙策神色却是如常,也不见有什么情感的起伏。

“伯符,我前些日叫你看的我们孙家祖传的《孙子兵法》一书,你可曾读懂?”孙坚招手,叫孙策一同来窗前战立,关心的询问道。

“已经看过,也略有心得。”孙策恭敬的回答孙坚道。

“哦,那你说给为父听听,都有何心得?”孙坚一听,很高兴,立刻考教孙策。

“那书上说‘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不可不察也。’但儿看后,觉得真若行军打仗之时,兵无形,水无势,怎可拘泥于书中言论,否则不就如那纸上谈兵的赵括一般愚蠢了么?所以我以为真正兵法乃是无法可依,全凭己心掌握。”孙策恭敬道。

“唔,不错,伯符,你领悟的不错!”孙坚十分高兴,拍了拍孙策的那宽厚的肩膀表示赞许。

“多谢父亲夸奖!”能得到父亲赞扬,冷漠如孙策也十分高兴,因为孙坚平日里见人虽然总是面带微笑,但却极少正面去赞美谁,他也只听过孙坚说那卫国侯程云不拘泥于小节,将来定非池中之物,而这样的赞美,已经是他说出的最高级的赞扬了。

“那我问你,你看这窗前芭蕉,芭蕉之上露水滴落,坠于青石,又有何感悟……”孙坚很满意孙策刚才的回答,但还想考教一下他,因而继续问道。

“这个……”望着眼前似乎平淡无奇的景物,孙策眉头轻卷,虽然不明白父亲问自己这些干什么,但孙策想了想,还是据实回答道:“眼前露水虽然弱小,但不惧艰险,就可水滴石穿,这说明为人打仗也要如此,面对凶猛敌人,万不能后退,而且不可留情,要痛下狠手,百战不殆……”

孙策每说出一句话,孙坚那本来满是笑意的脸色就变得沉重几分,那注视着孙坚的瞳孔也是越来越小,直到最后,忽然悠悠长叹一声,竟然过头去,不再看孙策。

“父亲为何发叹?”孙策奇怪道。

“伯符,你知道我最担心什么吗?”孙坚问道。

“孩儿愚顿,有所不知。”孙策见父亲脸色凝重,也是愈发的恭敬,你看他平日冷漠骄傲,但其实是非常怕他父亲的。

“我最担心的不是他事、也不是他人,而是伯符你啊!”孙坚的话叫孙策一惊,大惊之余,立刻“扑通”跪倒在地,失声痛哭道:“父亲,孩儿不孝,但不知哪里惹得父亲如此生气,请父亲指教,策自当改过更新。”

“伯符,你起来,记得,今后不可随意再向人下跪,我孙家男儿皆是有骨气之辈,为父本就喜欢你这份如我一般的刚烈,但伯符,你可知道,为父担心的却也正是这个啊!”孙坚扶起孙策,巍然长叹道。

“父亲难道现在不喜欢策儿如此么,难道刚烈处世不对么?”孙策插了插眼泪,问道。

“不是,我虽爱你刚烈,但伯符,你可知道刚而易折的道理?”孙坚郑重道。

“这……”孙策何尝不知道自己的性格,除了自己的父母,根本容不得别人提出反对,甚至是善意的劝解,尤其是他看不上上的人和物,他更是报着一种除之而后快的心理。为此,他已经得罪不少人了,若不是因为他父亲孙坚江东猛虎的名气,怕早就有仇家杀上门来了。

“刚才我问你见那水滴于石有何感想,你那话若是换一个性格软弱之人来达,为父反而要赞赏你处世坚决,有恒心志气,因为那种水滴石穿,正是变得坚持不懈的表达。”孙坚慢慢道。

“那为何儿这般说就不可……”孙策还是不理解。

“但伯符你不同,你的性格已经很是刚烈,而且遇事有时候常意气用事,而不管外因如何,这样的性格又怎能行走天下呢?窝以前一直以为你长大些就会好,所以对你这性情也是太过纵容,但你若一直这样,早晚要折在别人手里。所以,今日见你如此,为父实在伤心,与其让你折于他人之手,莫若今天我就折了你!”孙坚说道这,语气都有些冰冷了。

“父亲……”孙策惭愧低头。

“策儿,从今天起,你要给我老实呆在家中,闭门修身养性,改改你这臭脾气,而且我听朱然说,你在幽州相中一员武将,怕求之不得,竟然起了绑架人家老母亲的心思,这种龌龊卑鄙之事非我孙家儿男所为,万不可再有!”孙坚怒道。

“你真应该跟那卫国侯学学,他不过二十六、七的年纪,就能率兵抵抗鲜卑,且励精图治,兴旺州郡,等你到二十七岁,可会有此成就!难道还像今日这般性如烈火,遇事就要硬冲猛打不成?就算你是天下第一,还不能事事如意,何况你这次去幽州比赛,也见了不少高手,也知道了人外有人,怎还能如此呢?”孙坚一番苦心说教,但他若知道自己信服,叫儿子学习的卫国侯程长风正是绑架人家亲人,诓骗人才的老手,怕是要气吐血的。当然这是飞虎军内部的高级机密,不足为外人道矣。

“策儿知道错了。”听得孙坚如此严厉的批评,孙策脸色一会红一会白,羞臊不已。

“好了,我这几日内可能要带人去洛阳走一趟,你就老实按我说的去做,回来后再检查你的功课!”孙坚恢复了平静道。

“父亲,孩儿有一问想知道。”孙策忽然问道。

“你问吧。”孙坚其实是爱极孙策,才会说出刚才那般重话。

“父亲从那青石滴水看出什么?”孙策想问的就是这个。

“不查敌情,以卵击石,自命不凡,分身碎骨!”孙坚冷冷道,每说出一词,孙策脸色都是一变。

“好了,你下去吧。”孙坚一挥手。

“孩儿告退!”孙策惭愧离去。

“唉……伯符,希望你能理解为父苦心才好!”孙坚在心里长叹一声,又面向了窗外的芭蕉,江东秋风萧瑟,却不知那北地寒秋的洛阳,又是怎样一番模样。

恰这时,一滴露水滴下,落于青石,水滴四溅,粉身碎骨……

//////////////

凉州刺史部,董卓正在刺史府的大殿内对李儒横眉竖目。李儒吓得正不知如何辩解,战战兢兢。这个时候:

“董大人,洛阳来信了!”门外的军汉汇报道。

这一声对于站在那里,在董卓的怒意中,已经开始浑身颤栗的李儒来说,就有如情人的腻语一般动听,这个时候他浑身已经都是汗水淋漓,可见在董卓的淫威之下,即使是他的亲信也是活得如此之累。

“可救了我的命了……”李儒在心里暗自叹息,偷眼去看一脸阴沉表情的董卓,却见他毫无表示。

“大人,洛阳来信拉。”李儒轻声提醒道。

“叫人呈上来。”董卓翻着白眼看了李儒一眼。

董卓凝神在座位上看信,李儒站在下边的台阶下,心下惶恐,生怕在信里,何进拒绝董卓进京的要求,那么作为这个主意始作俑者的的自己,到时候小命可就不保了。

“李儒!”董卓看完信,忽然大叫道,这一声,把李儒吓得腿一软,差点直接摔了个跟头。他以为下一刻自己就要被推出门外,斩首了呢。

“你自己看看这封信,然后告诉我你的答案。”说完董卓把手中写在白绢上的信笺甩给了李儒,李儒偷眼去看董卓,从他的面色上也看不出是喜是怒,但他越是这样李儒就越心惊。

李儒颤抖着手打开那信笺,先快速扫了一遍大概意思,等到弄明白后,禁不住轻声“啊”了一声。

信是来自洛阳的。也是邀请董卓进京城的。

但写信的人却不是大将军何进,而是那十常侍之首——大太监,张让!

信中张让请董卓做豪准备,在汉灵帝一旦驾崩后,就即刻带兵进京,帮助其剿灭祸患朝廷的外戚何进(看来奸臣也是要把别人当祸患国家之人的)。并许诺事成之后他将向新皇帝保举董卓接替何进为大将军。他希望董卓早做决断,到时候他在洛阳内做接应,理应外合,大事可成。

“李儒,你怎么看这张让的来信?”董卓看李儒看完了信,问道。

“却不知此信真假如何?”李儒问。

“这个,看字迹,的确是张让的手笔。”董卓一直与张让有书信来往,勾结不法,因此是认得张让的书信的。

“哦,既如此,我以为,此事可行。”李儒看完信后已经没有刚才的慌乱,恢复了自信道。【小说下载网﹕。。】

“为何?”董卓不管李儒有没有自信,只想立刻知道答案。

“大人请想,这张让之所以主动找上我们,必定是与天子立嗣的问题有关。据我所知,现在他们宦官黄门蹇硕虽然是那西园军的统帅,但想来也只是空有虚名,因此他们在与大将军何进的争斗中,在兵权上一定是落了下风,这才想依靠我们的实力,所以此事当无诈也。而我西凉大军一旦进京,又有何人能敌?所以,其实与张让结盟将比与大将军何进结盟让我们获得更多的利益,毕竟到时候张让更好为我们所制!”李儒分析道。

“那李先生的意思是?”董卓心情变好,语气缓和了不少。

“大人当立刻回信,答应那张让的要求,确定我们的盟友关系。等到天子一旦驾崩,我们接倒张让的消息后,第一时间内就起兵,到时候,不出两月,我们西凉大军兵至洛阳城下,天下还不是大人的囊中之物!”李儒的分析叫董卓心花怒放。

那董卓也不再板着脸了,而是满脸堆笑,得意的晃动着脑袋,随着李儒的话而逐渐加大频率,直到最后李儒说天下将是他囊中之物,董卓本想站起来的,奈何身躯实在肥胖沉重,一时起不得,只好用手去扶面前的几案,但那想到,用力过猛,竟然直接把面前的几案给压塌了。

“这个……”董卓兴奋的神情一沉。李儒一看,大叫不妙,立刻道:

“恭喜主公,贺喜主公,压塌此几,当有那洛阳天子之几来替换!正所谓应时而断,应势而换啊!”李儒这马屁拍得实在是高明,董卓心里这个得意,哈哈大笑。

“好了,就依你,我立刻给那张让回信,现在我们就开始准备!”

董卓现在开始祈祷,祈祷汉灵帝赶快驾崩,他好能顺利进京。

////////////

洛阳城里,那大太监张让的日子并不好过,不但要抵挡来自各方的压力与质疑,还要时刻应对着自己阵营内的抱怨之声。现在另几个太监赵盅、张胜等,已经对张让拖沓的处事手段表示了不满。

而自从汉灵帝病倒后,他就被当朝的窦太后找去了一次,窦太后求他想办法为王贵人的儿子刘协继承皇位出把力。其实就是窦太后不找张让,张让也要扶持刘协即位的。因为他们宦官与外戚积怨已久,让何进的外甥刘辩当了皇帝,何皇后一成太后,那还有他的好么?

但张让也很苦恼,因为他虽然在汉灵帝面前说的上话,汉灵帝对他的要求也几乎是百依百顺,但他手里却并不兵权。而没有兵权,在这样的乱世里,汉灵帝一去,他拿什么跟人斗?

张让本来把希望寄托在黄门蹇硕统帅的那些西园军上,但那想到,这蹇硕竟然被人打成了白痴,送回宫来,而没有兵权的情况下,他也只好选择忍气吞声,这更让赵忠等人对他不满。万般无奈下,他只好想到了求助外部的势力,而首选当然就是那些通过贿赂他而买到官位的人。

本来程长风在他心中是个不错的人选,能文能武,但程长风跟朝内各方势力似乎都有瓜葛,这样的背景叫张让很不放心。

所以,在这种情况下,张让选择了董卓,这个自己一手把他推上凉州刺史宝座的男人。而且董卓不像程长风那般,对他不冷不热,每年,董卓都会很主动的给他送上千两黄金。

所以,才有了他给董卓的那封信。

现在,张让期盼的就是董卓快些回信,快些发兵,好一举荡平何进的势力,他到没想过,董卓一来,还能留得他在么?

//////////////

时间回到数日前,也就是老贼董卓接到张让来信之前的几日。

幽州之内,程长风向众人说出了自己对付董卓的计策。

“董卓为人残暴,但却阴险多疑。因此颇不好欺骗,因此我推断他若不接到朝中内应之人的答复,定不肯贸然兵进洛阳。不过此人并非没有缺点,那就是他颇好大喜功,以利诱之,其心自动。”程长风给众将分析道。

“那大人以何利趋之?”田丰问。

“那董卓早就心怀异心,一心想做九五之尊,所以动其心者莫过当今天子之位。”程长风笑道。

“可天子并未去世啊?”田丰更加奇道。

“是没有去世,可是某人已经等不及了!”程长风忽然冷冷道。

“谁?”众人都是一惊,暗想难道有人要着急篡位不成,这等大事,怎么却无人知道?

“太监张让!”程长风怒道。

“他不过是一阉人,怎敢如此,即使如此,他也手无兵权啊?”田丰道。

“是无兵权,但他与那有狼子野心的人交往就足够了。”程长丰道。

“大人的意思是他勾连了董卓?”田丰虽然猜到,却一点也不惊讶,他在朝为官时,买卖官职已经成风,尤其是外地,交给十常侍金子,都能换来个官衔,想那董卓无德之辈,大概早就和张让有勾结了。

“正是,他派去给董卓送信之人,正好遇到了张合将军,张合将军他们本来是要分散进洛阳,在城外偶然遇到那几人,原本只是想捆住他,不让我军进京的消息走漏出去,但那曾想,却从他们身上搜出了张让邀请董卓进京的信笺,他们飞鸽将这事报与我了。”程长风道。

“那大人怎样?是否篡改了信笺内容,或者销毁?”田丰问。

“没有,我将信原样飞鸽传回了俊义那里,叫他派人假冒张让亲随,把信给董卓送去。”程长风笑道

“大人难道这是要引蛇出洞么?”田丰想了半刻道。

“正是,元皓可有了破贼之策。”程长风这个时候已经恢复了平静,故意问。

“大人要除董卓,事在一人!”田丰道。

“谁?”程长风笑问。

“大将军何进!”田丰充满信心道。

“哦,为何是他?元皓可有解释。”程长风脸上笑容愈发灿烂,任谁这个时候都看出来,田丰这是说到他心里去了。

“大人,那何进与十常侍本是对头,而张让勾结董卓,定是为了对付何进,我在洛阳期间,知道他们二人对立的原因是为皇帝立子嗣问题,他们两人,何进支持自己的妹妹何皇后的儿子刘辨为帝,而张让却支持刘协。所以,如今张让定是觉得自己手中无兵,对付不了何进,才去寻求董卓帮助的,可恨这宦官误国啊,引董卓如引虎狼!”田丰分析到这里,愤恨道。

“那元皓的意思是?”程长风忙问。

“所以,针对于此,大人可以谴说客去见何进,以董卓勾结十常侍,这也是事实,想那董卓在黄巾之乱时,作战不利,就是通过贿赂张让,才保住了职位,不但免于处罚,还升迁到了凉州刺史的宝座,而此次张让勾结董卓进京,图谋不轨,证据确凿!对了,大人派人送给董卓的信虽然是让他带兵进京,但一定不是原本吧?呵呵……”田丰笑道,他是十分了解程长风这种做假、捏住别人尾巴不放的本事的。

程长风嘿嘿一乐,点头默认,一副“这都被你猜倒了”的臭模样。

“然后,让那说客,说动何进对付董卓。一旦说动何进下决心对付董卓,事情就成功了一半。然后秘密埋伏重兵在京城周围,下旨招董卓进京。待其到来,可令其只身进城。以董卓之多疑,必然不肯。此时就可以宣称董卓谋反,尽起伏兵,将其剿灭于城下。”田丰侃侃而谈,众人闻听不住点头赞许。

“大人还可同时命马腾起兵,抄了董卓的老巢。如此董卓的势力就土崩瓦解,灰飞湮灭了。”见众人点头,田丰也有几分得意。

“呵呵,元皓之计甚得我心,我这就给洛阳的玄德去信,把张让那证据也给他,派他去联系何进。咱们这边却也要做一件事。”程长风笑道。

“什么事?”田丰奇道。

“当然是再写一封信给董老贼,叫他再等几日,天子不去,他发兵是谋反,我发兵却也是谋反,所以先稳住他再说,至于我们这边,也要开始准备了。”程长风道。

“何时兵发洛阳?”田丰忽道。

“少则三月,多则半年!”程长风知道历史上汉灵帝是在中平六年末才驾崩的。但现在看来,历史因为自己的插入,改动颇大,所以他才会对刘备说出一切已经不再飞虎军掌控的话来,只盼望汉灵帝晚去几月,他好能做出万全准备。

“所以,我还想派平之进京走一趟,去给天子看病,尽量拖延一下他的生命……”程长风看了一眼余扬,缓缓道:“但此事颇为凶险,现在的洛阳犹如虎口,不知道平之敢去否?”

“呵呵,程大哥不必激我,我去是为大哥,不为其他。”余扬点头应允。

“好,那我派文丑护送你去!”程长风道。

“嗯,大人放心,有我老文在,保管余小兄弟无忧!”文丑知道余扬是飞虎军的重要人员,而且此去事关重大,他见程长风能把这么重要的任务交给自己,因此十分感激程长风的信任。

“你们两个都要给我活着回来!”程长风叮嘱道。

“大哥(大人)放心,我等即刻出发,各位大人,余扬(文丑)去矣!”说完,两人出去挑选了几个飞虎军骑兵,飞奔洛阳而去。

这边,程长风布置好一起,也立刻飞鸽传书于刘备、张合,让他们尽早做出准备。一旦接到董卓回信,立刻去向何进告发,此时,就等董贼自投罗网。

//////

“此次洛阳之行,凶险万分,希望将军早去早回!”江东,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