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汉飞虎-第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术”传扬出去,否则必遭天谴。而且日常在外人面前,他们使用的还是平常的刀剑么的武器。至于这些武器,除了自己身上那把手枪,他全部交给了罗西保管。

眼见时光飞逝,转眼3个多月已经过去,现在已经到了光和6年(公元183年)的夏天。这一日,县衙内,程长风正和刘备谈古论今,由于程长风身具千年的学识,故而说起来颇有大彻大悟、一语中地的风范,这更叫下首聆听的刘备钦佩不已。

而罗西则和张飞站在院子里舞枪弄棒,好不快活。

这些日子,程长风在张飞这个武痴的影响下,日渐认识到武艺的重要。虽然他拥有一些超越这个时代的兵器,但要想在这人人自危的乱世存活下来,学习一点基本的枪棒功夫还是必须的,起码在反应上可以更快速一些,毕竟明枪好躲,暗箭难防。

更何况在中国古代,礼、乐、骑、射乃君子必学之术,就连普通的文人也能舞剑自乐。

而程长风的家乡东北吉林,胡子(土匪)纵横,民风彪悍,一些大户人家的子弟都和家中聘请的护院学习过一些粗浅的武术技巧,更是早早就学会了骑马,如果不是被日本鬼子害得家破人亡,现在兴许还身具不错的武功呢。

加上他天赋不错, 3个月下来,除了力量劲道上差了一些,竟然也把一杆长枪舞动的虎虎生风。

而罗西本就对神秘的中国功夫深感兴趣,见程长风和张飞习武,他看着眼馋,就也恳求张飞交他。起初刘备和张飞很是奇怪,因为在他们的印象中,胡人莫不是骑马打仗的好手,怎么还用汉人来交武功。

程长风无奈,只好以这个兄弟自幼随父经商,不曾习武掩饰过去。但这罗西和程长风不同,虽然会骑马放牧,但对于武功却是从未接触过,中国人习武讲究自小学起,像他这样的实在少有。

好在战场上拼命搏杀的技巧和真正的武功还是有所不同,更注重的是一种气势、一种大开大合、一往无前的气势。

而罗西人高大,天生孔武有力,又正当壮年,程长风索性根据罗西的特点为他挑选了一柄大斧(本来这个是程长风为徐晃准备的),张飞把自己家传的矛术中几招劈砍的招数教给他,他到刻苦,每天除了帮助程长风秘密训练加强排,空闲时间全部用在了和张飞切磋武艺上,到比程长风还用心武道。而罗西也因此和张飞的感情日益深厚,两人都是性格豪爽的汉子,到也有些相仿。

眼见罗西把一柄大斧轮动出黑风阵阵,程长风哑然失笑,他到想起一人——混世魔王程咬金。“难道程咬金是罗西的后代,但怎么和我一个姓?”程长风平时冷静无比,但却有这个毛病,那就是胡思乱想,天马行空。

第六章,涿县招贤(2)

看大家争论的这么爽,索性提前再更新一章,哈哈,大家继续砸票啊,不用管我的死活了:)哈哈……

~~~~~~~~

程长风独自一人在那里胡思乱想不提,刘备眼见面前的大哥一会沉思、一会微笑,心想这大哥莫有什么毛病才好?但也不敢打搅,正在这时,门外守门的兵卒突然来报,说外边有一自称王烈的中年文士前来拜访。

“王烈……”程长风搜索了记忆中的汉末英雄人物,一时想不起有过这么一个人才,但他对人接待物,不论身份贵贱,一概平而待之,既然有人求见,而且自己还有空闲,当即就命士兵把那自称王烈的文士带进内堂回话。

不一会,一个身穿粗布麻衣,头带竹冠的文士打扮的中年男人昂首走了进来。

一进屋,他便扫了一眼屋内的几个人,然后微微点了点头,那意思好象在说:“嗯,长的还算顺眼,可以谈谈……”

“谁是程云?”那男子看着相貌清瘦,眉眼平凡,但目光炯炯,说起话来也底气十足。

“你这人好无礼,怎敢直呼我大哥之名!”张飞很是敬重程长风,可这个男人进来就像一个贩子在挑选货物一般扫视众人,然后又直呼大哥姓名,语气还很轻佻,实在太过无礼了。

“四弟稍安……”程长风对这个男子的第一印象总还算不错——孤傲,因为他也是个骨子里很傲气的人,只不过生活的磨练让他学会隐忍罢了。而且本就不在乎古代这些繁缛的礼节,所以并不在意这男子话语中的冲撞。

“这位先生,在下就是本县县令程云。先生如不弃,叫我长风即可。”程长风人才清秀、风liu,行为上更是端正、谨慎,说出的这番话叫人无可挑剔。

“就算你是本县县令又待怎样?难道想制我个大不敬之罪么?”堂下男子却并不领情,仍旧冷冰冰的说。

“这个吊人。”张飞心下暗骂,但碍于程长风的面子却不好发作。

“先生高雅,云自不敢加害,只是斗胆问一句,先生可为君子?”程长风微微一笑,用眼神示意罗西按住快要进入暴走状态的张飞。

“我自幼秉承夫子学道,如今四十有三,行事端谨,可勘为君子。”王烈不知中套,洋洋得意道。

“但不知这位大人以为,何为君子,君子何为?”眼看程长风一副原来你也不过尔尔的表情,完全照搬刚才自己的无礼,王烈顿感羞耻恼怒,转而反问。

“君子懂礼识贤,予人如‘清水过石石自平’,其刚在内不在外!而君子所为更应上报国家,下报黎民,以人为师,谦逊有礼,好学不殆,以人为善,所谓:‘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先生敢当君子乎?”程长风知道对付这种自命不凡的儒生必须从他最得意的方面打垮他,这和战争是一个道理,这样才能最大的摧毁他的自信,然后收复他。

所谓驯人如驯马,正是如此。

程长风说道最后,索性长身而起,越说越激昂,越说越逼近王烈,反观王烈,汗水淋漓而下,脸色涨得猪肝一样……

“罢、罢、罢,我王彦方今是自取其辱,告辞!”王烈眼见刘备、张飞等人面露讥诮之色,老脸红的跟猪肝一样,转身就要告辞。

“慢着!”程长风忽然叫住了他。

“程县令想要怎样?真要制我个大不敬之罪么?”与刚刚几乎相同的问话,但语气间却已是大为萧瑟落寞。

“先生刚才说自己叫什么?”程长风的脑袋中忽然蹦出一个人来。

“王烈,王彦方。今才不如君,愿受大人处置。”王烈瞬间又恢复了几分傲骨。

“王烈,王彦方!”程长风终于知道眼前这个男子是谁了。

王烈,字彦方,平原县(今山东平原)人。生于永和六年(公元141年),卒于建安二十二年(公元218年)。王烈少时师从陈骞,闻名遐尔。董卓作乱时避乱辽东,并多次拒绝曹操的聘请。七十八岁时病死于辽东。

这是一个在《三国演义》里被忽略的人物,但却绝对是个人才啊!他的师傅陈骞也是一个响当当的人物,程长风记得自己读唐朝房玄龄等著的列传中记载陈骞得事迹说:咸宁初,迁太尉,转大司马。骞因入朝,言于帝曰:“胡烈、牵弘皆勇而无谋,强于自用,非绥边之材,将为国耻。愿陛下详之。”时弘为扬州刺史,不承顺骞命。帝以为不协相构,于是征弘,既至,寻复以为凉州刺史。骞窃叹息,以为必败。二人后果失羌戎之和,皆被寇丧没,征讨连岁,仅而得定,帝乃悔之。

从这一件事情上就可以看处陈骞这个人识人的眼光何其敏锐,实在是洞察时世,而王烈身为他的学生,可以说是三国时期隐居山野之人中的大贤之一,在朝野上下,颇有名声。这正是程长风他急需的人才。

“先生切莫误会,小子无礼,不知先生大名,方才以言语唐突,该死、该死。”说完,程长风急步下塌,连鞋子都顾不得穿上,上前一把捧住王烈的手臂,然后一恭到底。

“这……大人万万不可……”王烈没想到会是这样的结果,忙扶起行礼的程长风。

看着程长风求贤若渴的眼神,王烈半响才道:“烈本山野闲散之士,偶闻大人在此招贤纳士,烈行走于此地街衡,见往来市民多有富足之色,因此兴致所到,冒然求见,今一见大人,与大人论道,烈深感自身鄙薄,惭愧万分,怎敢受此大礼。”王烈激动的快哭出来的模样。但别看他激动,说起话来还文诌诌的叫人头大。

“先生此言差矣,方才所谈言语,乃处世之虚掩之辞,先生所学皆治国、齐家、平天下,乃经天纬地之才。所以,若论诡言狡辩,先生不如我,若为天下之策,我不及先生万一!所以,还请先生不要推辞,早晚赐教,云愿伺先生左右。”程长风一番真挚话语叫王烈浑身激动的都颤抖起来。

“蒙大人如此厚爱,烈愿为之肝脑涂地,在所不惜!”王烈“唰”的跪到在地,心悦诚服。

“先生不必多礼,我最不喜欢别人叫我大人,先生比我年长,叫我长风即可。”程长风扶起王烈道。

“君子礼法不可废,大人万勿推辞。”王烈拒绝道,程长风苦笑,看来在汉朝,这尊卑之俗想马上改变的确很难啊。

“这位先生好麻烦,我都叫得我家哥哥长风,你有何不敢叫。”张飞一直在听王烈说话,知道这王烈是个书呆子,有些迂腐自傲而已,这个时候也不生气了。

“小将军勿怪,这大不相同,你与大人是兄弟,自然叫得,我与大人却是上下有列,怎可乱叫……”王烈认真的给张飞解释着,张飞瞪着好大的眼睛,不明所以。

“哈哈,今得先生,如得腾空之云翼!来,今夜我设宴款待先生,为先生接风洗尘!”程长风欢喜异常,说话更是豪气干云。几位兄弟和王烈看到也是暗自点头。

第七章,把酒论道

再爽一章,不爽不要钱,但推荐的票票是必须留下的,HOHO:)另外下章将有一个大虾出场,有奖竞猜下,猜对下周加精奖励:)

~~~~~~~~~~~~~~~~~~~~~~~~

在王烈投奔程长风后,附近的在野人士一看王烈如此名声都为程长风所服,于是或在王烈的举荐下,或自报家门,前来投附。其中有涿郡人氏刘放,投来后被程长风任命为县府主薄。

最让程长风高兴的是竟然找到了三国后期蜀汉著名的将领李严。

李严,字正方,南阳郡(今河南南阳)人。李严少有才干,初为刘璋部下,后来投奔刘备,出任辅国大将军、尚书令。刘禅继位之后出任中都护,与诸葛亮一起管理国事。历任光禄勋、骠骑将军,晋封都乡侯,代理丞相公务,此时改名李平。诸葛亮出兵祁山期间,李严负责催办军粮。因连降大雨无法供给军粮,便请诸葛亮回师。此后又称诸葛亮故意回师,想为自己开脱罪责,后被诸葛亮查明真相,奏请刘禅将李严废为平民。

李严其时在家读书,光和5年开始外出游学,那时他才不过16岁,李严少有大志,游学期间向北而来,乃是为探触鲜卑动向,将来好报效国家。他经过涿郡的时候,正看到程长风发布的招贤纳士的公告,当读到:“愿为吾大汉黎民百姓,为吾锦绣河山,为吾中华国家,甘洒热血”的时候,心有所动,但又不知这位程县令为人到底如何,于是亲自走访涿县民间,眼见众百姓对这个程大人交口称赞,于是登门拜访。

程长风一见这面目英俊,一脸正气的少年将军,就眼睛一亮,当听此人自报家门后,立刻知道,自己拣到宝了。

这李严本是刘璋属下,估计就是在幽州游学的时候被刘焉拉进伙的,如今正好便宜了半路杀出的程长风,先下手为强,后下手遭殃。

虽然李严后期在行为上颇有污点,但其心却正,其行却端,文武双全,年轻时更是少年有为,是程长风夜读三国时十分喜爱的一员将领。

在考核了李严几个关于行军打仗的问题后,程长风更加肯定此人就是那个蜀汉后期少有的可以治军的大将李严李正方。当即,程长风任命李严为飞虎军二营营长。

当然,李严此时无论是武艺和谋略都还略显稚嫩,但程长风相信在自己这个未来师傅的教导或者说诱导下,他会成长为一个优秀的将领的。

当然,现在留给程长风的时间已经不多了,明年,也就是公元184年(中平元年)2月,动乱整个华夏的黄巾军就要揭竿而起,到时候,自己真能力挽狂澜么?

即使自己打压下了这次动摇汉朝统治的农民起义,那么这样腐朽落后的封建制度不改变的话,怕也是没什么用的,等到自己死了,中国还是要落后,要挨打,所以,必须建立起一个可以确保汉民族强盛千年、万年的制度!看来自己面对的问题还很多啊,任重道远——程长风忽然想起这个词,又哑然失笑,自己还没老,怎么变得如此多愁善感起来。

“大哥有什么心事么?”一把温和的声音响在耳边,不用回头,程长风也知道是自己的结拜兄弟刘备来了。

“正想找你,来,咱们一起喝几杯。”程长风觉得心中有些压抑发泄不出,于是拽住刘备。

“三弟可知天下百姓为何而苦?”两人分宾主落座,程长风忽然问道。

“嗯,宦官专权,外戚干政,圣上无法明辩,百姓所以忧苦。”刘备想了想道。

“兄弟只看其表,未见其里啊!”程长风一听暗道我就知道你会这么为皇帝开脱,但为了引刘备跟随自己的思路,也不点破,故意重重的叹息了一声。

“大哥为何这样说?”刘备迷惑了。

“其时,百姓之苦,在弊政!如我大汉,贪官横行,用人不明,所制制度多为苛政,不管年成如何,税收却是一年重过一年,结果无论怎样,百姓都吃不饱饭。”程长风看了一眼刘备,看他陷入了沉思。

“你看庙堂之上过的是锦衣玉食的生活,再看庙堂之下,黎民百姓若遇灾荒之年连米糠都不能饱食。居无定所,食无三餐,无温无饱,怎能不苦!这难道不是我大汉朝堂之上某人的错误?”程长风越说越激动,说道最后拳头狠狠的擂在了面前的案几上。

“大哥所言,不无道理,可我以为这都是因为当今天子为奸臣所蒙蔽,所以才施政不清所治。更何况,我等既为臣民,怎可非议今上?”刘备虽然觉得程长风说的有道理,而且他得家境也不是很好,自然知道平民的疾苦,但从小接受的儒家教育,却让他下意识的为这种制度辩驳着。

“三弟差矣!‘民为上;社稷次之;君为轻。’大贤孟子都已经说的明明白白,民为上啊!你深明孔孟,怎如此糊涂?而天子为何会被奸臣蒙蔽,兄弟为何就能看清是非曲折原委?这样说你难道比天子更圣明?或者说,是天子本人的问题?”程长风抓住根本不放。

“大哥不可说此大不敬的话,当今天子乃我大汉正统血脉,非备所能及也,只是一时被蒙蔽罢了?”刘备大惊,激动道。

“三弟休慌,你我兄弟不分彼此,此间闲话无妨,呵呵。”程长风忙起身安慰,看刘备缓和下来,才接着说:

“其实,玄德,你想过么,这大汉的江山是怎样来的?”程长风决定换个思路去诱导(或者就算拐带吧)自己这个“小弟”。

“当然,是高祖斩白蛇,举义旗,带领天下英杰建立的。”刘备自豪的说,毕竟他也算是高祖的亲戚。

“可是,兄弟,那汉朝以前的秦朝就不是我汉民正统了么?你先不要着急辩驳,你可以说秦朝是西北虎狼,那周朝呢?再往上说,商、夏,直至尧舜呢?”程长风的话一时让刘备找不出反驳的理由。

“所以说,朝代更替乃天道循环,玄德也是圣人子弟,当知尧舜之时实行的是什么制度,有德者为王,而不是血统啊?古之圣贤都是这样做的,难道当今的天子可比尧舜么?”程长风说完,巍然一笑,也不多言,转身离去,剩下一个跪坐在地上思索的刘备。

程长风看了一眼在那里沉思苦想德刘备,他知道自己这个兄弟现在是满脑袋忠君爱民的思想,如果这个时候把自己的那些自由、平等、民主观点说出来,自己这个兄弟立刻会把自己当怪物看的。所以,只能一步步引导,一步步进行思想改造。

正想着,院子里传来几声大嗓门,程长风不用看,就知道是罗西和张飞,这两人现在真可谓是焦不离孟,孟不离焦。

推门一见到程长风,张飞大喊道:“大哥,今天县里无事么?”

“嗯,四弟有何事?”程长风很是喜欢这个憨直的张飞,在自己那个年代,自己身在异乡,除了罗西,就难得有什么可以交心的朋友,所以才会在平常摆出一副拒人于千里之外的冷漠的面孔,其实在骨子里,程长风是一个极热心的人,尤其是对朋友。

“既无事,为什么不去找老张喝酒,两位哥哥却躲在这里偷喝,好不快活。”张飞不满的说,满嘴的大胡子都一动一动的。

“是啊,程,你和三弟就差找几个舞娘了吧……”罗西酸酸的说。

“呵呵,两位兄弟说的对,是我疏忽了,慢待了两位,那咱们就出去走走,然后找一家好酒店一起喝他几碗!”程长风也是酒中君子,那有不去之理。

“好酒店到有一家,我带大哥去。”张飞一听,满脸笑意,好象有些什么喜事要宣告一般,罗西也是一脸得意,弄的城长风摸不到头脑。

“程,叫上刘一起去啊。”罗西看了看后边,没见道刘备。

“他正想问题呢,不要打搅他了。”程长风笑了笑。

“想什么问题?”罗西奇怪道。

“自由、民主、平等!”程长风用英文道。

“天啊,刘备他懂英文?”罗西也用英文惊叹道。

“他不懂英文,我是信口说出的。”程长风一听知道罗西误会了,但误会已成,反而不好解释,他尴尬的看了看正向这里咧嘴傻笑不知所云的张飞。

“大哥、二哥,你们在说什么鸟语?”张飞瞪大了眼睛,他也算是饱读过诗书的人,但硬是不明白这两位哥哥叽里咕噜的说什么。

“呃,说的是胡人之语,四弟不学也罢。”程长风汗颜。

“哦,那就算了,走,两位哥哥,一起喝酒去。”张飞也不纠缠,早有兵卒牵过马来,几人上马,张飞带头而去。

其时正是光和6年(公元183年)8月,盛夏炎炎,策马奔走在临街的柳荫里,微风抚面而来,几人近似沉醉。一种少年游侠的味道在程长风的心中油然而生。

第八章,黄巾张角

当当当,上章问题答案揭晓,我很痛心,真的很痛心,因为你们都猜错了,所以我可以节省一大把精华了。HOHO……开玩笑的,下周精华照常发放:)这里有两个问题和大家说:其一,刘备在我心中就是个仁德之人,所以野心论对我的备备是免疫的。其二,有读者说我运输机带回那么多武器,是不是要凭这个争天下啊,我可以告诉大家,肯定不是,这个只是个爽的理由,但不是建立堂堂大汉帝国的根本:)

不过,未来对付小日本的话,嘿嘿,到有可能使用哦:)好了,话多了点,各位继续爽吧:)今天晚上12点我要冲新书榜,不用我多说吧?到时候用票砸死我吧,最好把你们的兄弟啊、马甲啊都找来,那我才高兴呢!!!

~~~~~~~~~~~~~~~~~~~~~~~~~~~~~~

“大哥当政数月,我涿县已与往日大不相同,百姓安乐,商家富足,大哥真是个好官啊。”张飞的赞美叫程长风很高兴,自己这个四弟是不做伪的人,他的赞美可是真金实料。

走在涿县的街道里,眼见来往行人面有喜色,商家四处林立,程长风也是微微得意。毕竟他不是搞政治出身,完全是凭借一腔热血来改造这个时代,实现理想。眼见这涿县在自己的治理下井井有条,怎不高兴。

来往的行人有认识程长风的都侧立一旁,恭敬的向几人行礼,程长风施政深得民心,在春荒的时候更是鼓动各大世家出资买粮分发给平民,因此这涿县上下无不称赞程长风的好处。

但程长风知道这样凭借大户的力量施舍终究不是长久之计,而且军队要想壮大,政策要想推广,都需要大量金钱的支持,所以,程长风一直在思索着一个生财的好办法。

“大哥,到了,这里就是涿县最好的酒楼了。”张飞打断了程长风的思绪,程长风偏身下马,把缰绳交给酒楼的小厮,抬眼向酒楼看去。

这是个二层的木制小楼,雕梁画栋,黑色的牌匾悬挂在正门上方,几个遒劲有力的金色大字——长风酒家,在阳光下熠熠生辉。

“这是什么?”程长风愕然。

“程大人,恭喜恭喜啊。”王烈和简雍不知道什么时候从酒楼里走了出来,一起向程长风鞠躬行礼。

“程,这是张四弟出资,以你的名义投资建造的酒楼,是咱们飞虎军重要的收支来源啊,在我的管理下已经成为涿县最大的酒楼了。”罗西见程长风一头雾水,得意的解释到。

“哦,可是他们怎么能?”程长风一指王烈、简雍。

中国自古轻商重农,商人的地位极其卑微,读书人更是看不起商人,但如今王烈和简雍却在这里相迎,难道他们没有这个偏见么?

“他们,他们本来是很反对以你的名义开酒楼的,但我和他们说,你的志向不在一县一城,而在天下,任何行为都是为了将来的目标,而现在这个酒楼是为飞虎军筹集军费的,再加上,我允许他们入股参加酒楼的经营,还在这里弄了个文人的沙龙,他们喝酒吟诗,还有钱拿,这就是所谓的利益最大化,有便宜占也就不反对了。”罗西的话差点叫程长风惊掉大牙。

“乖乖,这样连蒙带虎,这个罗西还真有一套,竟然还弄出个诗歌沙龙来,呵呵,有意思。”见自己的兄弟们能这样为自己分忧,程长风更觉前途光明无限,大笑几声,进入了酒楼。

酒楼分两层,一层是个大的厅堂,多是市井平民,贩夫走卒之流,二层则是雅间和“涿县文人沙龙”的所在。

程长风几人上了二楼,找了个临窗的雅间,酒菜很快上桌,这厨子本是张飞家的主灶,,几道小菜做的到是十分可口,兄弟几个和王烈、简雍吃的大快朵颐,酒过三巡,菜过五味。程长风借着酒劲凭窗而望,但见小小的涿县尽收眼底,身下街道如衡,房屋如棋,行人如织,一派繁荣景象。再想到刚刚罗西对自己所言“志向不在一县一城,而在天下……”程长风豪气顿生,拿起酒碗道:

“各位都是世之豪杰,却跟随云曲居小小涿县,云自惭愧,惟有奋发图强,上报苍天,下报黎民百姓,更要带各位兄弟闯出一片广阔天地,方不负大丈夫之志!”说完,把手中之酒一干而净。

座下众人忙起身相陪,都是激动异常。

这边话音刚落,却听得有人再雅间外拍手笑道:“好个程县令,志向高远,话语隐含云龙之志啊,哈、哈、哈。”

几人大惊。

********

“你是何人,敢在门外窥探我兄弟谈话?”张飞起身,一把拉开门帘。

门外,一个身穿葛衣,批散着头发的中年男子傲然而立,只见他身高不过七尺,却偏有一股迫人的气势,脸颊瘦削,隆鼻深目,目光中神采飞扬。

男子身后还站着两人,看模样也是身具武艺,当是这男子的随从保镖。

“好一个得道仙人。”程长风自不相信有鬼佛神仙,但还是忍不住暗赞这人的气势。

“不知先生何人,为何在此听我等兄弟交谈?”程长风对此人很有好感,很有礼貌的询问。

“程先生,我乃姓张名角,字破天,号‘太平道人’,巨鹿郡人士,这厢有礼了。”中年男子也是彬彬有礼,微鞠一躬。

“什么?你是张角?”罗西先惊叫起来,一旁的程长风强忍住冲过去的动作,脸色上却已是数变,眼前这人,就是数月后将引发汉朝巨变的张角,别人也许不知,但他从小就在家中苦读二十四史,却是对那段已经发生过的历史知道的一清二楚:

《后汉书》记载说:“初.巨鹿张角自际‘大贤良师’,奉事黄老道,畜养弟子,跪拜首过。符水咒说以疗病,病者颇愈,百姓信向之。角因遣弟子八人,位于四方,以善道教化天下,转相进惑。十余年间。徒众数十万,连结郡自青、徐、幽、冀、荆、扬、究、皮八州之人,莫不毕应。遂置三十六方。方犹将军号也。大方万余人,小方六七干人,各立渠帅。”这是历史上准备最持久、计划最周密、动员最广泛的一次起义,它发生在一千八百年之前,堪称一大奇迹。张角为以后的民变和暴动提供了一个启示;在最初的淮备阶段,宗教往往是最好的保护色和胶合剂。

而《三国演义》中则记载的更为玄幻:“时巨鹿郡有兄弟三人,一名张角,一名张宝,一名张梁。那张角本是个不第秀才,因入山采药,遇一老人,碧眼童颜,手执藜杖,唤角至一洞中,以天书三卷授之,曰:“此名太平要术,汝得之,当代天宣化,普救世人;若萌异心,必获恶报。”角拜问姓名。老人曰:“吾乃南华老仙也。”言讫,化阵清风而去。角得此书,晓夜攻习,能呼风唤雨,号为“太平道人”。中平元年正月内,疫气流行,张角散施符水,为人治病,自称“大贤良师”。角有徒弟五百余人,云游四方,皆能书符念咒。次后徒众日多,角乃立三十六方,大方万余人,薪六七千,各立渠帅,称为将军;讹言:“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令人各以白土书“甲子”二字于家中大门上。青、幽、徐、冀、荆、扬、兖、豫八州之人,家家侍奉大贤良师张角名字。角遣其党马元义,暗赍金帛,结交中涓封谞,以为内应。角与二弟商议曰:“至难得者,民心也。今民心已顺,若不乘势取天下,诚为可惜。”遂一面私造黄旗,约期举事;一面使弟子唐周,驰书报封谞。唐周乃径赴省中告变。帝召大将军何进调兵擒马元义,斩之;次收封谞等一干人下狱。张角闻知事露,星夜举兵,自称“天公将军”,张宝称“地公将军”,张梁称“人公将军”。申言于众曰:“今汉运将终,大圣人出。汝等皆宜顺天从正,以乐太平。”四方百姓,裹黄巾从张角反者四五十万。贼势浩大,官军望风而靡。“

在当年,每当读到这里,程长风都要在脑海里想象一下这个在中国历史上赫赫有名,却记载甚少的“天公将军”的神伟模样。虽然他引发了后面几十年的动乱时代,而且程长风也不相信他会什么奇能异术,多半是障眼法之类的技术罢了,但张角在他的心中的确是一个顶天立地的大英雄。

“你是张角,有何为证?”王烈忽然插话。

“难道王烈也知道他?”程长风一想,马上释然,这张角早在几年前就应该开始散施符水,为人治病,广收门徒了,自然会被这些士人所知。

“我之名讳有何仿冒,如不信,角自去也。”说完,又施一礼,长歌顿起:“风起云涌,幻得剑影寒星繁,弹指傲笑,挑尽魔霸还青天。生死莫逆,情深意笃义金兰,誓盟同心,联剑归融花香漫。“

“好歌,先生慢走。” 程长风眼看这自称张角的人要走,忙出声阻止。

“程,你拦这个强盗头子做什么?”罗西总算从初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