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伐-第13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螅闷渡刳前锩胙锉久沤桃澹渡恍氖谭穑辉刚慈鞘浪资欠牵忝淮鹩Γ裁辉俸褪κ辶担院蟮那樾尉筒恢懒恕!

释道安叙述的时候平静无波,末了他嘘了口气,放松地说道:“今日把这些陈年往事说出来,贫僧和往昔再没了牵扯,日后只一心研读佛理就是了。”

石青解开心中谜团,心情大好,扬声说道:“佛学出自西域,其中论述皆来自于当地民风习俗,与中原大为不同。大师若是埋首研读经义,忘却自身所在,所研经义只怕难以在中原大行。若是可以,可结合本土之儒、道教义,去其糟粕,吸其精华,开创一弘扬善良、宽容诸般美德之新教门。”

释道安闻言一怔,继而眼中清光一闪,欣喜道:“征北大将军此言大善,贫僧一直感觉经义中胡风太盛,若是照实诠释,只怕很难让中原善信完全信服。若是结合中原儒、道教义,必定能得天下善信推崇。”

释道安乃是中国佛教的奠基人,他把西域传过来的佛教经义与中国本土文化相结合,开创出一个崭新的从属于中国的佛教文化。历史上,这个创举是他独立完成的,不过,经石青一言提醒,他会少耗五年苦工。

第二十章 郗愔回转

释道安在军营住了一晚。

第二天一早,从石青那儿得到“绝不擅杀”的许诺后,释道安告辞而去。事实上,就算没有他的谏劝,石青也没打算再杀下去。威慑的目的已经达到,胡人汉化的程式该从杀戮转为安抚了。

石青和皇甫真一道送别释道安后,两人一边绕着大营散步,一边闲谈。

石青先开口说道:“楚季兄。与邺城、大晋、燕国三方相比,中原势力中并州最弱,暂时没有逐鹿天下的实力。但却是石某长久以来的心病。并州军走轵关或循太行径、白径南出,可居高临下直接冲击河内、枋头,若是冬日,更可渡过黄河冰面攻击豫司两州腹心;并州军走滏关、井径关东出可直接威胁邺城、襄国、常山郡。平日时候,并州军的威胁除了造就更多的破坏,未必能够致命。然而,在石某对阵慕容氏或荆州军之时,并州军若是突然发难,真的可能成为决定战局胜负的关键。”

皇甫真点点头,似乎深有同感。

石青继续道:“因此,石某有意抢先对并州动手,绝不能让这个隐患存在太久。”

皇甫真疑虑道:“并州险关要隘,易守难攻,没有十万以上人马难以成事。大将军想在眼下这般情况下攻伐并州只怕不易。”

“石某没准备多动刀兵,而是打算一计取之,促其内乱。”

“若能如此倒是最好,不知大将军打算如何着手?”

“石某在巨野泽梁山岛还关押着一个废人,眼下该是废物利用之时了。”

“废人?这是何人?”

“呵呵,此人乃是蒲洪之子,蒲健之弟蒲雄。”石青格格一笑,冷声说道:“除井径关外,对邺城有威胁的轵关、太行径、白径、滏关尽皆在并州上党郡界内。并州军主力北上太原防备鲜卑人、丁零人,眼下上党郡实力最大的两股力量一个是枋头氐人残余蒲健部,一个是无法回转豫州的张遇部。蒲健志达才疏,未必甘愿永为并州军附庸。张遇更是枭鸮之辈,为保持独大之位,此前一直不愿和嫡亲叔父张平合流,前番无奈之下这才退进上党,只怕他也不甘心成为张平附庸。”

皇甫真惊醒,恍然道:“大将军的意思是以蒲雄、韩氏为饵,钓蒲健、张遇这两条大鱼?”

“不错。石某正是此意。”石青停下脚步,侧过身面对皇甫真道:“石某有意通过蒲雄、韩氏两条线,或明或暗与蒲健、张遇建立联系,或促其二人联手,或任两人分别施为,或高官厚禄许以重诺,或挑动是非助长其私欲。无论如何,只要把张平之子张沈赶出上党郡,让上党郡无能为患便算功成。”

皇甫真颌首附和道:“若是如此,倒是大有可为。”

“石某有意借重楚季兄大才,坐镇邺城督办策划此事。不知楚季兄肯否?”石青凝神注目皇甫真道:“监察院采风司正是经办此事的最佳助力,石某会向采风司从事伍慈伍行云另行下令,楚季兄有何需要直接交待伍行云就是,必能办得妥帖。”

“啊!?”皇甫真身子一震,惊愕地瞪向石青,过了好一阵,他才感觉到失态,自失一笑道:“大将军每每行事太过出人意料,皇甫真失礼了。不过……大将军把如此重任交给属下,当真放心么?不怕属下趁机潜回燕国么?”

“遣回燕国?哈哈哈——楚季兄在说笑话么?”仰面欢笑了一阵,石青颇有意味地问道:“楚季兄。以君观之,燕国和邺城孰胜孰败,孰优孰劣?”

皇甫真沉吟着回答道:“这个不好说……没有大晋朝廷和并州军鼎立襄助,若即刻较量输赢,燕国与邺城当是五五之数,难言胜负。若是三年后较量,燕国必败。中原的潜力不是辽西能够比拟的。”

石青微笑着继续追问。“楚季兄。以君观之,天下之人谁最有可能混同四海?”

皇甫真更加谨慎了,一字一顿地斟酌道:“石赵崩溃,中原无主,如此纷乱的局面下,大晋犹自不能一统天下,衰亡之势已难挽回,天下有志之士只怕对此心知肚明。张重华偏安西凉,心志与大晋司马氏无二,可略过不论。并州张平中人之姿,或可为一方土豪,若是出太行争霸天下,实乃自取灭亡。说到底,这天下该当是燕王慕容俊和大将军专享之物,至于谁胜谁败么……归根结底还是时势。燕王若是给了中原恢复元气之机,天下必将是大将军的。”

“楚季兄以为燕王会不会给石某喘息之机呢?”石青兴致盎然地问。

皇甫真默然思索半晌,最终艰难地点点头。

“果然是英雄所见略同。”

石青哈哈大笑,意气风发地说道:“楚季兄,实话说罢,论心胸气度,慕容氏根本不配做天下之主。眼睛看多远,人类才能走多远。二十年不到,慕容氏由塞外一鲜卑部落,击高句丽,破扶余、灭宇文鲜卑,一统辽东辽西,看似战功赫赫,其实已尽其心胸极致。石虎亡故,石赵摇摇欲坠,燕国上下对进兵南下犹豫不绝,争吵不休;冉闵、石祗争战,中原一片纷乱,大好时机面前,慕容氏依然拥兵幽州,美其名曰坐等时机,以至大好时机白白流失。此何故也?实因慕容氏乃化外之民,对中原上朝充满畏惧,心怀小富即安之思,对他们来说,能崛起塞外实乃上天恩赐,兼并幽州已是意外之恩,一统天下的目标实在太大,乃是奢望。对他们来说,有所进取固然不错,保住所有更为重要。楚季兄,你说,这等心胸焉能为天下之主!”

随着石青的话语连珠价道出,皇甫真脸色阴晴不定转换的越来越快,似乎在记忆中搜寻印证。待石青说罢,他猛然击掌,大呼道:“果然如此,慕容兄弟除了一个慕容霸敢拼敢闯,其他无不是老成谨慎之辈,原来早早就打起了守成的主意!”

“慕容氏若不是守成为要,两年前鼓勇南下,必是雷霆犁穴,横扫中原,哪还有如今石某的份。”

石青呵呵一笑,扬眉说道:“石某虽然年龄不长,却早已走遍五湖四海,踏遍名山大川。心中的天下岂是他慕容氏可以比拟的!楚季兄不是等闲之人,心中自有定见。石某不信,以楚季兄之智,会轻易背叛邺城再度投奔燕国。”

皇甫真闻言,神色猛然一肃。抖抖袍袖,恭敬行礼道:“士为知己者死。得大将军信重,皇甫真唯以死效命耳。”

石青伸手相扶,淳淳说道:“楚季兄勿须赘述,君之心意石某自知。这就收拾收拾回转邺城吧,上党郡这个隐患交给楚季兄了。”

“是。”

两人结束谈心回到营地。皇甫真收拾了简单的行囊,在一什卫士的护送下转回邺城。

皇甫真走后,石青独自坐在帅帐,静心思索与党郡相关的事宜。只是没多久,帐幔哗地一声被掀开,一个削瘦的身影冲了进来。

“大将军。好消息!”

郗超风风火火地闯进帅营,雀跃道:“父亲大人来信说,江东士人对捐献钱粮迎归传国玉玺一事极为踊跃,大户人家有捐万石者,小户人家有捐斗米者,朝廷在豫州、会稽、京口、广陵等地设立征募捐献司,半月不到,已得十几万石粮粟,四五万匹丝绢布帛;初二日,第一批三十五艘粮船载运五万石粟米已经过了羊市,由淮河进入颖水向北而来。”

“哦?初二进的颖水?今日初七,哎呀,四天时间差不多到阳翟了。”

石青掐指一算,通地一下蹦起来,连声叫道:“何三娃。快去传令——命令全军即刻集结,多带车辆挑担,准备到阳翟转运粮粟。”

最挂念最揪心的一件事得到了解决,由不得石青不兴奋。石青和大晋朝廷商定,用三十万石粮粟、十万匹布帛换取传国玉玺,三十万石粮粟足以让邺城熬到夏收。一块石头换来几十万条性命实在太划算了。

“大将军。建康不缺船,仅秦淮河上每天就有成千上万条,朝廷为何不调派百八十艘船把募捐到的十余万石粮粟一起运来,却只先运五万石呢?”郗超笑嘻嘻地冒出来一句话。

“景兴。想考校你家将军么?走,边走边说——”

石青呵呵一笑,大步出了帅帐,来到黑雪面前一边整顿马鞍,一边对郗超说道:“大晋先送五万石粮粟只是做出了同意交换的姿态,接下来需要一手交钱一手交货,传国玉玺南下,其他粮粟才会北上。呵呵,是不是这样?”

“大将军果然睿智。”郗超收起笑容,正色道:“此事是父亲大人经办的,父亲对朝廷忠心耿耿,做事力求稳妥,肯定会想出这些主意。大将军万勿见怪。”

正在勒马肚的手停了下来,石青转向郗超,也复正容道:“景兴。你后悔吗?为了石某背叛朝廷背叛家族,论起来可算是不忠不孝呢。”

“嗤——”

郗超噗哧一笑,道:“大将军不会这么迂吧。朝廷是什么?司马氏吗?这一家在八王之乱后就该完了,只不过上天以前没安排真正的天子,暂由他家继续代行天子之令。现今大将军出来了,司马氏一家也该到头了。郗超之举正是顺应天意,何来不忠之说。至于不孝,呵呵,以后大将军登基称帝,郗超没有功劳也有苦劳,郗家不说因此名满天下,想来不会很差,那时候,父亲大人只会说郗超眼光精准,哪会以不孝见责。”

“哈哈哈——”郗超一席话逗得石青大笑连声,笑了一阵,他心中越发畅快,一闪眼看见祖凤牵着白夜过来,当下叫道:“凤儿,好久没有试试脚力了,我们赛一程如何?”

“嗯。好!”祖凤脆脆地应了一声,身子跟着一动,转眼间便稳稳端坐于战马之上。

石青哈哈一笑,也不和祖凤争胜,踩着马镫从容不迫地上了战马。刚刚坐定,他便看见祖凤身子一晃,随即腰背前俯,喉中呕呕连声。当即驱马过去下意思地问道:“凤儿。怎么啦?”

“咳——”祖凤咳了一声,扬着略显苍白的脸庞困惑地说道:“不知道怎么回事,突然有点恶心想吐。”

“恶心想吐?”脑中电光一闪,石青想起一事,默默一算时间,倒是刚好。当下顿时开心地笑了起来。

“石青哥哥!你——”祖凤怪他没心没肺,狠狠嗔了一眼。

“凤儿,是好事……”石青俯身过去,贴在祖凤耳边道:“你可能怀孕了。”

“啊——”

祖凤轻呼一声,原本苍白的脸庞倏地一下变得绯红,身子紧跟着颤栗起来。“真的吗?石青哥哥……”声音如蚁一般,却能让人感受到其中浓浓的惊喜。

“嗯。应该是的。”

好事接二连三到来,石青飘飘然,有些眩晕,他竭力压制着兴奋,柔声说道:“凤儿,你不要骑马,我让三娃子弄辆车来。还有,这段时间不要剧烈动作,要注意休养和饮食,多吃好东西……”一边说着,石青跃下战马,扶祖凤下了白夜。

“嗯。好,凤儿知道……”祖凤垂头应承,也不知是害羞还是兴奋,耳垂、脖颈尽皆是浓郁的绯红。

何三娃临时拼出一辆马拉大车,石青扶着祖凤上车坐下。恰好王龛集结罢队伍过来请示是否开拔。

五万整编新军和王朗的关中人马把全豫州分割成豫西北、豫西、豫东、豫中四个区块。石青、王朗、孙威、丁析各自负责一个区块。为防止胡人逃窜或与大晋方面勾连,豫南之地没有安置胡人。石青负责豫西北区块麾下除了三千亲卫骑就是王龛统带的一万五整编新军。

石青说了声“出发”,一万八千人随即循路向东南阳翟而去。

阳翟是颍川郡治所,是颖水上游最后可以通行货船的区段,在大运河没有开通的时代,阳翟是从长江出发的大晋粮船北上能够到达的最靠近黄河的渡口。鉴于需要赈济的地区主要是豫州和黄河以北的枋头、乐陵、渤海等地,阳翟便成了大晋粮粟交割首选之地。

阳翟距离嵩高约莫七八十里,一万八千人马上午出发,天黑后又赶了一个多时辰的夜路,亥初时分抵达阳翟对面的颖水北岸。随后接到郗愔送来的消息,言道粮船距离阳翟还有一夜航程,明日清晨可到。石青遂命令大军就地扎营休息,冬日水寒,士卒禁受不住,只能等大晋船队到来后借用粮船架设浮桥。

十二月初八辰初时分,郗愔率大晋船队准时抵达阳翟,粮船在对岸渡口泊下后,他乘一艘小舟来北岸见石青。见面叙过礼后,郗愔说道:“大将军。冬日苦寒,船工不愿北上,是以……”

石青一笑道:“郗大人勿须多说,这就和石某一起回邺城取传国玉玺吧。不知朝廷是否特地安排了‘迎玺使’没?是否准备的有回归仪式?”

石青如此痛快,郗愔乐的哈哈一笑,道:“朝廷安排扬州殷刺史为‘迎玺使’,殷刺史在羊市准备好了仪式。至于传国玉玺在中原的南下行程则是民王和大将军该当操心之事,朝廷不会过问……。”

顿了一顿,郗愔又道:“从邺城到羊市很有一段路程,有这段时间筹措,传国玉玺抵达羊市之时,朝廷后续的船队也该抵到淮河啦。”

“是应该到了。”石青饶有意味地看向郗愔,正巧郗愔也看过来,两人目光一碰,相视一笑,一切了然于心。

羊市就是双方钱货交割的地点。

过了一会儿,石青开口道:“想来皇上和朝廷诸公盼玉玺南归如久旱盼甘霖,我等该当体谅江东父老之心,早早护送玉玺南下才是,郗大人,要不我等这就启程回邺城奉迎玉玺,转运粮草之事交给王龛和景兴处理?”

郗愔喜道:“大将军如此体恤皇上心思,真乃忠臣良将,如此最好不过。”

两人一个急着把天命所归的象征献给建康朝廷,一个急等着拿粮粟赈济救人,都不愿有半点耽搁,各自安排了善后事宜,就急匆匆联袂北上。

第二十一章 不怕死的女人

亲卫骑留在阳翟(今河南禹州市)由郗超统带,帮助王龛部转运粮粟。石青携了祖凤、何三娃等二十骑亲卫和郗愔一路轻车简从,于十二月十六回到邺城。

甫一进城,右长史王亮便领着一位英气勃勃的中年文士迎了上来。留守冀州的王亮在邺城出现原本让石青有些意外,待眼光落到另一人身上时,他马上明白是怎么回事了。另外那人他见过两面有点印象,乃是燕国河间郡太守封裕。

果然不出所料,王亮上来禀道:“大将军。燕国南下拜偈朝廷使者皇甫真以及朝廷并州宣诏使谢攸在回转幽州时双双离奇失踪,燕王遣河间郡太守封大人前来邺城追查此事。”

“嗯!竟有此事?”

石青蹙紧眉头,威严地哼了一声,质问王亮道:“眼下的匪徒越发胆大,竟敢打劫朝廷宣诏使。快说,皇甫真大人和谢攸大人是在哪里出的事?本将军这就带兵前去围剿。”

“哎呀!宣诏使出事了?在哪出的事?大将军快快遣兵解救。”郗愔手足无措地插话进来,他和谢攸私交甚笃,一听对方失踪马上慌了神。

“大将军。不能出兵啊,朝廷宣诏使出事之地并非我军辖下啊。”

王亮苦着脸,无奈地摊摊手道:“十月初八,皇甫真大人和朝廷宣诏使谢攸大人经过南皮北上,进入燕军下辖。南皮太守保存有两位大人留下的过关凭证,城内数万军民百姓差不多都见到他们往北去了,哪知道以后就没了踪影。”

“啊?是这样?”石青愣了一下,遗憾地说道:“既然是燕国下辖,我军就不能轻易越界进入,剿匪之事只能由燕军单独完成了。”

“石大将军,此事未必如此简单……”

封裕终于冲了出来,他早就认定此事是邺城所为,只是郗愔的表现太真实,让他忍不住踌躇了片刻。“……石大将军。经过春夏之变,幽、冀两州交界处早就没了盗匪,何况皇甫真、谢攸两位大人还有百十护卫随行,岂是小股盗匪能够劫持的?封裕斗胆说句实话,幽冀交界处,除非民军出手,两位大人再不可能有事。”

郗愔闻言,双目猛然一张,诧异地瞪向石青。

“民军?民军已归属朝廷。怎么会对自己人出手?”石青大惑不解地看着封裕,封裕嘴巴一动,正想说什么,石青摇摇头,忽然道:“封太守这话不对。幽冀交界处不仅民军有能力劫持两位大人,另有一支人马能够更容易‘劫持’两位大人,那就是……燕军!”

重重吐出“燕军”二字,石青双目如电,倏地刺向封裕,厉声喝道:“燕国不会是贼喊捉贼,故意栽赃陷害以挑拨民王和朝廷的关系吧!哼——中原与朝廷临近,更方便和朝廷联系,燕王是不是妒忌民王和朝廷关系密切。故此设陷坑害!嗯——”

石青字字诛心,但所言之事却极可能发生。郗愔霍然转首瞪向封裕,但见封裕身子战栗,四肢发抖,竟是气得说不出话。

“王长史。追查谢攸大人行踪一事交给汝,汝循着谢攸大人北上方向沿路追查,即便对手再狡猾,也可能会留下些蛛丝马迹。另外,多找当地民众询问,最好找到看到谢攸大人进入幽州的证人,免得有人狡辩。”

石青淡淡地瞟了封裕一眼,冷笑道:“至于那个皇甫真就不用追查了,人家不定正呆在燕王府快活呢。”

“属下明白。大将军请放心,属下一定会追查下去的。”王亮恭敬地应承下来。

郗愔瞅瞅浑身哆嗦,面色煞白的封裕,再瞅瞅义正言辞的石青,一时间不知道该相信哪个了。

“郗大人,此事有王长史处置即可,我等快些进王府找民王商议正事要紧,不要再为此耗神。”说罢,石青再没望封裕一眼,伸手肃清懵懵懂懂的郗愔一道前往皇城。

来到金明门前。从左右斜刺蹿出两人,左边的是伍慈,他只向石青招呼行礼。“大将军。好久不见,想死伍慈了。正巧伍慈有事回禀,大将军可否找个地方坐下容伍慈详细道来?”左边来人是荀羡,他先向石青行礼,然后又和郗愔亲热地见礼寒暄。

石青向荀羡点头示意,闪眼间觉得对方似乎消瘦许多,容颜很是憔悴,便慰勉道:“令则这段时间是否过于操劳了,精神不怎么好呢,要注意休养啊。”

荀羡脸色猛然一僵,稍倾回道:“谢大将军体恤,荀羡倒是没怎么操劳,只是睡不好觉,是以精神差了些。”

“从军中出来的大多有这毛病,注意放松精神,慢慢就好了。”石青寒暄了一句,随后对郗愔道:“郗大人,你和令则叙会儿话,石某去去就来。”微一示意,他便带着祖凤、何三娃向监察院采风司的方向走过去。

石青甫一离开,荀羡右手一探,紧紧握住郗愔左手,一边将他向僻静处拉,一边急吼吼地低声嚷道:“郗大人。朝廷准备怎么换取传国玉玺?粮粟送抵中原没有?老天,这可万万不能啊!”

不怪荀羡着急上火,上月末,他怀揣着天大机密从蠡县回到邺城,然后发现自己陷入和戴施一样无人可用、无人商量的困境。北上士人荀蕤、郗愔回转江东,谢石和户曹的人一道去了中山国安置幽州南迁民众,郗超、王羲之、郗昙随石青去了豫州帮办胡人汉化事宜;身边的亲卫、仆人尽皆是邺城方面提供的,不能放心任用。诺达的一个邺城,荀羡竟是找不到一个可以商量、帮忙的对象。

荀羡有心潜回江东,向朝廷告密,可又担心打草惊蛇,若是石青因此生疑而拒绝前往江东,戴施的计策就难以凑效了。

就在这种痛苦的煎熬之中,郗愔回来了。荀羡见到救星,什么都顾不得了,拉着错愕不已的郗愔来到偏僻的树荫下,连声说道:“方回兄,石青暗中遣人劫持了燕王使节皇甫真和朝廷并州宣诏使谢攸大人,他不是诚心归降,实是迫不得已之权宜之计,为的是从江东换取中原过冬之粮粟布帛啊……”

荀羡一连串言语把郗愔惊得魂飞魄散,目瞪口呆,讷讷半天,终于憋出一句话。“令则!这些……你是如何得知的!”

荀羡急得不耐烦地叫道:“方回兄,你先别问其中究竟,快说,粮粟送到没?要是已经送来那可全完了。”

郗愔哆哆嗦嗦地回道。“啊,这个……只送了五万石,其余的等玉玺到了才会开船。”

“那就好。还有得救……”荀羡抹了一把脸,当即镇静下来,把在蠡县的见闻和戴施的计策一一道了出来。

“石青!他……他好大胆——”郗愔也从惊骇中慢慢回过神来,思虑了一阵问道:“令则,你说该怎么办?”

荀羡沉吟道:“既然殷渊源在羊市,这件事就好办多了。这样——方回兄想办法让石青随你一道南下羊市,交割传国玉玺。荀羡以清点徐州、豫州在册青壮的名义先行南下,找机会悄悄去一趟羊市,和殷渊源商量,找个借口让石青作为献玺使南下建康敬献玉玺,只要粮船在手,不怕他不就范。方回兄以为如何?”

郗愔点头道:“看似可行。传国玉玺非同小可,且有二三十万石粮粟需要在羊市交割。也许勿须郗愔谏劝,石青自己就会亲自去羊市。只不知他是否会南下建康?”

“方回兄放心,荀羡了解石青的性子,粮粟是他的命根子,只要朝廷和殷渊源坚持,就算明知有危险,他依旧会去闯一闯。何况他不知道我等的打算。只要方回兄不露出破绽,石青一定会去的!”

荀羡咬咬牙,肯定地说。

郗愔点点头,没再说话。

荀羡沉声道:“此事就这样定了,方回兄保重,荀羡这就回行营收拾文案,然后便即出城南下。”说罢,从郗愔一揖手,飘然而去。

……

石青、祖凤进了监察院采风司行署,在伍慈的引领下来到一个僻静的小院,刚刚跨进院门,皇甫真从小院雅室闪身而出,远远招呼道:“属下皇甫真见过大将军,见过夫人。”

石青摆了摆手示意免礼,一边跨步迈进雅室径直到上首坐下,一边问道:“楚季兄也刚回来吧,可曾开始着手?”

“属下不敢耽搁大将军大事,自受命后,星夜兼程,三天前就回邺城了。”

“哦?这么快!”

两人寒暄两句,皇甫真很快把话题引到正事上。“大将军,回到邺城之后,属下即刻请伍行云大人派人押解蒲雄来邺城,然后联络了秘书监赵韶大人,请他安排属下悄悄会晤张举夫人韩氏。”

石青点点头,凝神静听。

皇甫真啧啧两声,声音抬高了一些说道:“属下会晤韩氏时,直接点明了她的真实身份,原本以为能逼她就范,哪知这女人不仅嘴紧,没对属下说一个字;心也铁着呢,对属下的要挟完全不在意,摆出一副任意处置的模样。啧啧……真是难缠的很,属下见了她两次,竟是不知道应该如何下手……”

“唔?”石青闻言不由得皱起了眉头,韩氏若不合作,策反张遇可就不大容易,仅凭蒲雄那条线,把握可就小多了。

皇甫真又是为难地啧啧嘴,说道:“这女人倔得很,看样子宁死也不愿低头,偏偏属下还不能对她用强,听说因朝中诸臣公反对,民王没能立她为王妃,因此心中愧疚,越发宠爱她了。这个,不知她是不是因为这才……”

石青一拍案,怒道:“这女人真是不知死活。让赵大人安排一下,石某亲自去会一会,她若倚仗民王宠爱肆无忌惮,那就是自寻死路。”

第二十二章 辣手未摧花

何三娃送祖凤回祖胤家休养,石青命伍慈传信赵韶、赵诲,让兄弟俩找机会安排自己单独会晤韩氏。诸般事了,他便会合了郗愔来到秘书监请见民王麻秋。

秘书监主管刘群进宫走了一趟又很快回转,言道民王麻秋在东阁设午宴款待石青、郗愔,并请刘征、郎辏Я轿徽裨褐鞴芟嗯悖谘缦渖烫志聪状耒糁隆

刘群引领着石青、郗愔进皇宫来到东阁,麻秋在赵韶的陪同下迎了出来。石青抢上两步,拜偈道:“参见父王,好久不见,父王身子安好?”

“好!寡人很好。哈哈——”麻秋哈哈大笑,亲自上前搀扶,随后对行礼的郗愔摆手一示意,挽了石青左臂,两人并肩进了东阁。

赵韶亦步亦趋地跟在石青身后,作揖拱手道:“赵韶见过征北大将军。”石青冲他点点头,却对麻秋说道:“父王。向朝廷敬献传国玉玺一事非同小可,不仅涉及朝廷数十万粮粟厚赐,还涉及朝廷的尊荣体面,不可不慎。儿臣以为,当由儿臣代替父王护送玉玺南下,以此向朝廷表达父王之耿耿忠心。”

落在后面的郗愔听到这话,内心一阵轻松,欣然间向麻秋看去,但见麻秋毫不在意地点头附和道:“也好。这段时间你正好在豫州,可顺便做了这个差事。本王才懒得去应酬这些。”

说话间众人进入东阁按序落下座来,过了一会儿,刘征、郎辏Я嵌粒肓跞骸③瓙帜阋谎晕乙挥锾教制鹁聪子耒粜枰囊钦坛绦颉U陨刂富庸瞬疾松暇疲榍锖褪嘁槐咭疲槐呔蔡谌艘槁邸

饮了几杯酒后,赵诲站在东阁外悄悄向石青示意,他站的位置很巧妙,正好能让石青看到,坐在上首的麻秋却看不到。

“父王失陪。儿臣离开一会儿。”石青离席而起,向麻秋做了个小解的姿势,然后谢绝麻秋为他指使引路宫人,独直出了东阁。

赵诲连忙上来见礼,小声说道:“大将军,韩氏在南台别野。”

石青一挥手。“嗯!在前带路——”

麻秋喜欢皇宫南台的雄峻,时常流连于此。为了方便,他命宫人在南台下收拾了一栋小院作为歇息之处,小院叫做南台别野,韩氏也相跟着到了南台别野。

赵诲先前已有安排,早早把宫人侍女打发到远处。不仅如此,他还十分识趣,一到别野便停住脚步,站在院门一侧望风等候。

石青二话不说,推开虚掩的院门,跨步进了别野。

北风呼啸,阴云低垂,空旷萧瑟的别野内,一个身着素白的拖地长裙的女子背对院门方向默默伫立。听见声响,轻绸摇曳之中,女子缓缓地转过身,宁静地看向石青。女子瓜子脸庞,很有些娇俏模样,也许是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