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食王传-第8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正吃着,就听门外传来几声嘻嘻哈哈:“老神仙安好。”拿眼一瞧,哟呵,几个长安小霸王都来了,还有那个日间伺候在陛下身边的小黄门也在。
“你们几个小子,怎么进来的?某不是说了么,累,不见客。”孙思邈没好气,心下有点暗暗埋怨起林家来。
“老神仙,这是某家,嘻嘻。”小六子上前去,给孙思邈筛满了一瓯酒,陪笑道:“既然是某家,那怎么能算是客呢,日间,陛下是主,您是客,可这到了林家,某就是主,您是客了。”
“是哎是哎,小六子是主,某等也算是半个主人的,某等和二郎兄弟相称,二郎的家,可不就是某的家一般么?”尉迟保琳也是笑嘻嘻的。
“哦,这么说,你们和宣德郎还是兄弟了?奇了怪了,宣德郎如此人物,怎地会和你们这帮家伙称兄道弟起来?”
“这个老神仙您就有所不知了,二郎和谁都能称兄道弟,只要对了他脾气,管你是堂堂相公也好,贩夫走卒也罢,二郎才没那帮穷酸们一样的门户之见呢。”程处默撇撇嘴,这个老头,比起二郎来,差远了,竟然将什么门户之见,物以类聚的话搬了出来,合着某等就那么纨绔么?
“哟呵,这倒怪起某的不是来了,得,某错了,都坐下说说,这宣德郎究竟是什么样的人物?”
这一聊就聊到了半夜,几个家伙你一言我一语的,从王况当初是个小乞儿讲起,一直讲到了现下的投毒事件来,这其中,有部分是他们自己亲身参与的,有部分是在建安听来的,有部分呢,则是传言了。
“呵呵,不错,这宣德郎被称为星君下凡,某被人称为老神仙,倒是一对。”听到说建安乃至建州及附近地区的人都说王况是星君下凡,孙思邈打趣了一句,这被百姓如此的称道,那说明,这是百姓实打实的尊敬你了,爱戴你了,有这一点,足以说明这个王二郎值得自己专程跑那么一趟,帮他看看,到底得的是什么绝症,即便是自己也症不出来,可所谓当局者迷,旁观者清,说不定能帮他参详一二呢,这样的人才,可不能早夭哦,若不然,自己也没脸去见先人了。
一直聊到了最后,孙思邈注意到了一旁没怎么吭声的秦怀玉,这秦怀玉小时候多病,自己瞧过几次,也是他抱过的,自然有一分关爱在心里,就问:“怀玉儿这是怎么了?”普天之下,除了秦怀玉他老爹秦琼这么称呼他外,就只有孙思邈会这么称呼他。
秦怀玉倒没说话,而是从怀里掏出个小纸包,递给了孙思邈。
老药王一打开纸包,只一闻,再拿手指沾了点一捻,就大惊:“怀玉儿你这东西从何而来?怎地竟然知道磨成粉来?是哪位高人指点了的?”
程处默撇撇嘴:“还能哪位高人,除了二郎还能有谁?二郎说,此物名为三七,又名田七,是他指点了怀玉去六诏之地寻来的,说是疗伤圣品。”
“唉,某自叹不如啊,此物某寻了无数年,这才在去年寻到,没想到,宣德郎竟然远在中原,就能知道此物长于何处,该如何用。”孙思邈这下对王况的好奇心又强烈了几分,真真恨不得马上飞到建安去才好。要是自己当初在第一次听到有关宣德郎的传言,说是他调理好了皇后的病症,就即刻动身前来长安,那时候宣德郎还是在长安,的自己也就不必再费了那么大的气力去寻了(三七是什么时候开始用的,是不是孙药王发现的,灰雀不去查了,直接拉来了)。
秦怀玉一听孙思邈的话,分明这就真的是疗伤圣品来的,心中羞愧欲死,自己这是怎么了?竟然怀疑起二郎指点的药没效果来?难道说,阿爹的病痛,真的没办法了么?不然怎么用了这三七炖鸡汤,严格按二郎说的,一月食一只,怎么就不见好呢?他又哪里知道,王况何尝不是心里记挂着秦琼的“病情”呢?只不过王况记挂的是他的心病。
要不是林翰过来说是太晚了,莫要打搅了老神仙歇息,把程处默他们轰走,孙思邈还要拉着几个家伙继续聊天的,这个宣德郎王二郎,混身是个迷啊,王况的故事听得越多,他就越是看不透,思来想去,自己的老友里面,没有谁有这么大的能耐培养出这么出色的弟子啊,就是有,那有了弟子,自己能不知道么?
小六子是有自己的屋子的,自然是回自己屋去歇了,程处默几个呢,以前是常来林家的,自然也有给他们备了专门的房间留着,所以倒也是不用担心几个小公爷住得惯住不惯的问题,反正宵禁时间早过,虽然凭了身份,还是可以回家的,但是犯不着被人抓了把柄,他们可是知道,如今朝中大佬们心中肯定是酸溜溜得不行的。
程处默他们其实就是陪了秦怀玉来的,程家,尉迟家,李家日间里派管家想去接孙思邈,也是为了秦琼,就是长孙家房家等人派人,也都存了些个帮秦琼问药的心思在里面,没办法,秦琼能文能武,平日里也少言语,几乎不得罪人,是个栋梁,这样的人,看着他日渐消瘦,度人虑己,几个大佬心中都不是很好过。
因此上,大家派人来,几乎都是有那么一点点的小算盘,老神仙你挑来挑去,这么多家,总归是有很大可能落到某等中的一家的,那就行了,遍天撒网,一把捞鱼,胜算还是不小的,没想到半路杀出个林家来,把老神仙截了去。
等到得了秦怀玉畅通无阻的进了林家,这些个老家伙们才放下一半心来,打算着,第二日抬也要把秦琼给抬进林府去给老神仙瞧瞧。
次日一早,孙思邈醒来,隐隐的觉察出了身体和往日的一点点不同,虽然只有一丝丝,放在旁人身上,那是没任何异常的,可他为医多年,对自己身体的感觉自是敏锐异常,心下叹:“果真是个能抗病的好东西。”(虫草有没这么神奇,灰雀不知,大家只当是本文YY好了)
今日是常朝,上午,李世民是要和臣子们讨论朝政的,因此孙思邈梳洗完,吃完早点,也没急着进宫里去,而是陪着林老太爷和专程呆在家里的林翰聊起了天,他想通过他们再了解了解下王况这个人。自然,几个小家伙都被他轰到了一边去。
一直到了午后,他这才进了宫去,说那被宣德郎称为冬虫夏草的物事,确实是有抗病效果的,皇后吃了不妨事,只是要记得,凡事不可过,适可而止就是。
又向李世民借了几个羽林军驾车护卫,说第二日就要直奔建安,看看宣德郎究竟得的是什么样个绝症,他这不说还好,一说出来,旁边的长孙皇后就想起了王况的好来,直道:“烦劳老神仙了,那是个好孩子,请老神仙多费神些。”
“便是皇后不说,某也会尽心的,如此人物,若是有个三长两短,怕是家师在九泉之下也饶不了某的。”
李世民也觉得自家当皇帝的,似乎有些对不住王况,一挥手,叫小六子:“去通知下徐吃货,让他在库里瞧瞧,有什么个滋补的好东西,捎带着让老神仙给王二郎带去。”小六子自是欢天喜地的应了去了。
于祁中心里那个后悔啊,怎么自己竟然不和阿爹商量,就做出了这么大的事来,这下怎么办才好?谁知道那个土包子竟然能得陛下如此的重视?谁知道那个土包子竟然那么得百姓拥护?那个土包子有什么好的?文不能文武不能武?
他没想到事情的发展竟然到了如此的地步,如今是进也进不得,退也退不得,继续干下去?现在都戒备森严了,建安小食的掌柜也学精明了,再没人会怀疑到是建安小食有问题了。
跑路了事?可自己这一跑,不就等于告诉了天下人,告诉了陛下说,自己就是那个幕后指使之人?天下之大,或许是可以找到自己的容身之地,可从此以后,也就只能隐姓埋名的苟且偷生了。
自首?哼,男子汉大丈夫,不到万不得已,决不走那一步去,这事情还没个结果呢,谁说就一定能查到自己头上来?再说了,再说了,自己可不是真正的……
只要让某熬过十年,十年,某就会让你王家小儿尝尝,什么叫挫骨扬灰,你一个土包子,竟然让某在大庭广众之下受那般的屈辱,此仇不报,某誓不为人。自始至终,于祁中就根本没把原因引到自己身上去,全是一味的赖到王况的头上,赖到建安人头上了。
他也没打算和自己老爹商量,自己老爹也是不知道自己所做的一切,哼,哼,等到功成名就的那一天,再让阿爹您瞧个好,您儿子也不是那般的四体不勤,只知道一味读死书之人。只要能熬得这一关过去,到时候,便是咱于家飞黄腾达之时。
于祁中并没有后悔多久,就又开始对以后憧憬了起来,越是对以后憧憬,他心中对王况的恼怒,对建安人的恼怒就更甚一分。要不是王况,要不是建安人,自己根本不需要像如今这般的小心翼翼,夹紧了尾巴。
王况并不知道于祁中的想法,他也不想知道,不需要知道,在得到黄大回来禀报事情经过后,他点点头,赞道:“还是大郎心思细密,想得周全,况险些就酿了大错了。”
黄大是一直呆在洛阳,暗中看着那小乞儿兄弟俩上了魏小五准备的来建安的马车,又一直等到流言扩散开来后,没发现有谁注意到调查流言的来源,这才动身回建安来的,他只身骑马,比起马车来又快了许多,路上追赶上马车,他也只是暗中和驾车人打个招呼,并没和那兄弟俩见面,就直接走了。
凡事还是小心点为好,自己性命不足惜,小东家可是心有天下百姓之人,可不能出了半点的马虎。
知道有这么个和自己当初兄弟俩遭遇相似的小乞儿,王况也是很感兴趣,不过,如今事情没个完,可不能就这么让兄弟俩抛头露面,好在陈大他们虽然是编了私兵,暂时还是住在王村,有陈大他们在,交代一声,这兄弟俩在建安的消息就不会走露,也更安全,黄大暂时也还不宜以真面目与这兄弟俩见面,所以就安排了人手,迎上马车,让其直接送那兄弟俩在王村先安顿下来。
这时候已经是七月末,慎家传来消息,说是今年按小东家的法子,深耕密种的水稻长势喜人,到秋后,铁打的是大丰收了,这让王况也舒了一口气,他并不懂农耕,但好歹没吃过猪肉,也是见过猪跑路的,从小在农村长大,后世水稻的疏密与现在的区别,这还是能看出来的,只不过他没想到的是,自己当初只提了一句,慎家人竟然就全这么做了,搞得他有段时间一直是很不安的,现在得了确切消息,心自然也就放下来了。
不光是这个好消息,还有那些种在田埂边的米仁,长得也是不错,算是额外收成了,按王况估计,现在的慎家,可能到了秋收后,恐怕就将成了唐兴首富了。
深耕密作的实验,暂时看来是成功的,但是真正的成功,还是要等到秋收后,等到稻子收割进仓了,那才是实打实的,等到了明年,有了慎家的榜样摆在那里,在全建州推广深耕密种就不是什么难事,和黄良商量了下,打算在慎家收割的那天,召集了全州的大户人家,一起去观看,用实际效果来说服他们。
若是全州都能推广,那么后年,全州的农税收入必定能增加不少,离中州就又近了一步,百姓的口袋也更家的充实,有钱了,就会去消费,这是个良性循环,这么循环下去,中州是几乎落了一半到口袋里了。
慎家采用新的耕作法将要获得大丰收的消息在建州官员中流传了开来,这让不少官员喜上眉梢。
并不是所有官员都赞同发展商业的,这些人受的教育里,都是以农为本,农是国之基础,社稷安稳的保证,所以,即便是以前建安的商业大繁荣,他们也不是很看好前景,如今好不容易有了个农的,自然是欢喜的。
对王况来说,好消息不止这一个,还有许多,比如说柰果树长得都很不错了,各地的辣椒都已经收获了不少了,甚至有的农户开始收起青辣椒炒菜吃了,唐兴人几乎家家都种起了桂花,也有人开始试着去九江寻了瓷土回来烧瓷了等等。
尤其让王况高兴的是,慎家在几年前种下的花梨,基本都已经成活,而且在慎家的带动下,许多人听说是小东家喜欢的树,都开始种了起来,不管花梨是要一百年还是两百年才能成材,至少,以后花梨不会再那么少了。
花梨木在后世,几乎已经绝种,这是王况的一个心病,他家以前有不少花梨,但都被浪费了,最后只剩得了一段两米来长,碗口粗的料,一直也没舍得用掉,如果现在开始,家家户户都养成了习惯种花梨,那么后世,花梨恐怕就不会再那么珍贵了,好东西,那就是要走进寻常百姓家的。
不管怎么说,这一年,如果没有中毒事件,应该算是王况开心的一年,自己定下的目标基本都已经完成,而且有些还是超额完成,眼见离中州是越来越近,大家心里都是欢喜的。
不管怎么说,这一年,如果没有中毒事件,应该算是王况开心的一年,自己定下的目标基本都已经完成,而且有些还是超额完成,眼见离中州是越来越近,大家心里都是欢喜的。
还有一件,那就是王况也不好意思说的,陈丫儿近些日子总是呕吐,没什么食欲,若是自己的妻子,王况自然是敢大张旗鼓的请了郎中来确认下是不是有喜了,可这是嫂嫂,王况就不大好说了,也暗示了王凌几次,可王凌楞是没反应过来,问了陈丫儿后,陈丫儿也只说是不是最近太闲了的缘故,说人不能闲,这一闲下来,自然就没了饭量。
自打梅兰竹菊四个丫环进了王家后,陈丫儿手中的活就越发的少了起来,本来王况还打算让这四个丫环干些细活,粗活等以后陈丫儿适应了当大少奶奶的日子了,再或是买或是签下几个来,哪知道这四个丫环或许就是跟着裴翠云粗手粗脚的,倒是自动的抢着干了起粗活来,王况看了只能无奈的笑,什么样的主人,就能培养出什么样的丫环来。
就说林颖芝罢,性子是要强的,连带着,连小疲q也是很要强起来,就连在晚上做运动的时候,明明已经是累得不行了,却还是要继续,还言词凿凿的:“姑爷都不觉得累,奴奴也不累,再说,再说,就是累,奴奴也是欢喜得紧呢。”
第二百一十四章 闺房之乐
自洞房之日起,除了偶尔不方便的日子,小疲q,小娘子和王况三人都是同床而眠,两个丫头要是谁不方便了,就跑到小床上去睡,省得王况有时候睡梦中也动手动脚的。
王况比较好色,这点他自己都不得不承认,有时侯早上醒来,明明自己昨晚并没动俩丫头的,怎么醒来了却发现小王况被温润包裹着躲在小娘子或是小疲q的“家”里?开始他还怀疑是俩丫头不老实,但后来有一次自己半夜醒来也是如此,而俩丫头却是要么背对着他屁股紧贴着自己,要么是面对着,将一条腿盘在他腰上睡得死死的,这才怀疑问题出在自己的身上。
相比之于小疲q对运动的坚持,小娘子则干脆得多,累了,就四肢一伸,嘟囔一声:“累死了,要去了,要去了。”然后就把王况往小疲q身上推。
要是不累呢,则四肢就像八爪鱼一样,紧紧的缠住王况,王况动,她也动,不光嘴巴动,舌头动,腰在动,就下面也是一收一放的,把个小王况箍住放开,又箍住又放开,不像小疲q一样全是被动的承受。
而且,王况惊喜的发现,随着运动次数的增加,小娘子竟然自己也能想出些花样来,几乎王况后世从五元一片十元一片的塑料老师那学会的,她竟然都能想了出来。
小疲q年纪虽然小,但身上该丰满的也是不逊色于小娘子,该窄的地方,也是能让小王况一进去就一个激灵。虽然她是被动承受,对王况来说,却又是别有一番滋味。
这就是性福啊。
如今王家的管家就是李管事,现在该叫李管家了。自从陈丫儿将家里的权力全交给小娘子后,小娘子也是学了王况的做法,就两个字,放权。不是什么大事,她就都不过问,让李管家做主。李管家自然也是知道小娘子脾气的,什么小事就自己做了主,处事来比起原来孙铭前派给王况的管家果断了许多,这让原对李管家顶了位子心里有些不舒服的老管家,也不得不佩服起来,大户人家出来的就是大户人家出来的。
林颖芝也是很尊重陈丫儿这个嫂嫂的,要有什么大的变动,都去找嫂嫂商量着来,开始的时候,陈丫儿并不知道小娘子的为人如何,还是很小心的避免提意见的,但到后来,见小娘子并没有什么大户人家娘子的骄横,而且也是很尊重她这个嫂嫂,渐渐的也会提出自己的见解了。
与其说这个家里面是小娘子当家,还不如说是小娘子挂了个当家的名头,妯娌俩商量着来,甚至于,偶尔三丫头跑来玩,也会被她们俩逮了来参谋参谋,说是,这家以后也有三丫头一份,要听听她的意见。三丫头还只是个没长大的孩子,哪里能给出什么好建议,反而是被这妯娌俩闹了个面红耳赤的跑了。
七月的骄阳似火一般的烤得人头晕,不光屋外热,屋里热,就是躲在了树荫下,也是直冒汗,还好时不时的能吹来一阵江风,要不王况就都宁愿整天的泡在水里了。
陈丫儿的呕吐反应终于引起了重视,这还得归功于丑丑,丑丑年纪大了,可还是会时不时的拱到他娘怀里要奶吃,这个在闽越一地很是正常,许多人家的孩子,到了十岁上下了,还会赖在阿娘怀里吃奶。
可能是有一次丑丑正好吃完奶回来,趴在陈丫儿腿上玩的时候,奶香让陈丫儿起了反应,当场就吐了起来,本来她自从被王况发现会吐之后,基本都是要么强忍着,要么跑到没人的地方去吐的,这次只有个丑丑在身边,也就没避着。
哪曾想,丑丑鬼灵精怪的,却是跑到陈丫儿她老母亲那去说了:“阿太,阿太,姐姐吐得厉害。”
整个王家里,丑丑叫人全是乱叫的,比如叫王况王冼为哥哥,叫王凌和黄大是叔,叫小娘子和陈丫儿是姐姐,反正全由着他的性子,王况发现,但凡一脸严肃的,都会被丑丑往高了叫,要是总能笑嘻嘻的陪他玩的,都被他叫成同辈的哥哥姐姐。整个的辈份全是乱了套的。
王五家的也是改了几次,怎么也改不过来,直到王况说,小孩子么,爱怎么叫就怎么叫,只是个叫法而已,长大了,自然就懂事了,能改了过来。这才就都由着丑丑乱叫了。
一听说是吐了,老太太是过来人,自然就知道了是怎么回事,本来她眼睛不好,看东西都只能是个模糊的影子,这还是搬到王家后,日子好了,营养跟上了才有的,要以前,根本就是两眼一抹黑,什么也见不着。眼睛不好,所以许多事她也就看不到,现在丑丑一说,她就赶快的让王凌去请了郎中来。
郎中一诊断,自然是抱拳向王凌道喜,说是已经有两个月了,这让王凌欢喜得当着王况和小娘子及郎中等人的面,一把就将陈丫儿抱起转了一圈,然后叭叽在她脸上狠狠的亲了一下,亲得陈丫儿是羞红了脸,举起粉拳捶着王凌的胸:“也不嫌害臊,那么多人呢。”
王凌哈哈大笑:“哪里顾得那么多,欢喜都来不及了,你莫动,某抱你去歇着。”说完,也不管陈丫儿如何挣扎,抱着她回房内去了。
看着王凌夫妻俩的背影,小娘子眼睛都要滴出水来,拉了拉王况的袍袖,王况嘿嘿一笑,赶紧的打发走郎中,也带了小娘子和小疲q回房去了。
才进房门,小娘子和小疲q俩就一左一右的扑到了王况怀里,小疲q是没说话,只拿了眼,巴巴的看着王况,一双小手却是不老实了起来,摸着摸着,就摸到了王况袍子里面。
“二郎,奴奴好生羡慕嫂嫂。”小娘子红着脸,眯着眼,抬头看着王况,却觉得有些异常,拿眼一看,原来是小疲q正气喘咻咻的半跪在了地上,头埋进了王况的丝袍里一下一下的动着。
“是也想要孩子了罢,简单啊,咱们这就造人。”王况被小疲q的主动早就燎起了火,反手一撩,双手一左一右一扯就将两个小丫头的襦裙束带给扯了下来,襦裙自然是应声落地……
人的想法是随时会变的,一个人,很难做到自始至终长期坚持同一个想法。
以前,王况一直以自己年纪小,小娘子年纪比自己更小为由,不想那么早要孩子,但这想法在洞房夜要了小疲q后,就悄然的发生了改变,闺房之乐可是会上瘾的,如此美妙的上瘾,怎么能轻易的“戒”了呢?
现在的社会背景就是如此,十三四岁结婚,十五六岁就当爹当娘,到了三十出头,一般人就成了阿公阿太了,若是你结婚几年了,还没个子女,旁人就会议论纷纷,说什么的都会有了。
王况今年已经十七岁了,确切的说,再过一两个月,就十八岁了,该束冠了。本来按王况的想法,是要以自己穿越来的那一天当生日的,但偏生,王凌却是记得王况现在这付身子的生日,说是九月初三日。
王凌能记得的原因很简单,说是王况出生那天,正好天空中出现了七道彩虹(如果有1987年夏天的一个傍晚,在浦城的书友,应该能记得,那一年,天空中就出现了七道彩虹,引起围观,还有1992年夏天,有天凌晨,大概三四点的时候,流星雨落下得如雨点般密集,这些景象,比起现在网络上被多人围观的视频壮观多了。),也正是因为这七道彩虹的缘故,王况在村里面基本上没有大人会责备他什么,哪怕是王况欺负了某人,将某人打了,村中长辈也只会责备那个被打的孩子。
恰恰是如此,王况在村里面非常自由,要约谁出来玩,那家的父母也就会让孩子放下手中的活,陪王况一起玩,屠村的那天,王冼就是这么被王况给带着出去的。
“如今看来,那七道彩虹,真真应验了啊,二郎你如今的成就,村中父老想必也能含笑了。”王凌经常如是说。
十八岁了,小娘子也有十六了,就是小疲q小了些,才十四岁。王况也想通了,十六岁,如果怀上孩子,那当娘也是要十七岁,身子骨其实正是最适合生育的时候,这时候韧带软,生了孩子基本都会是顺利的。
至于后世提倡的晚育,那都是带着政治目的的,是为所谓的人口计划服务的,按王况理解,应该是违反了人的生理规律的,你没看见,那些个难产的里面,有几个是年轻的?基本上,从能适合生育算起,年龄越小的,小孩子顺产的概率就更高。二十四五岁以下生育的,基本就没什么难产的情况出现。
倒是小疲q,王况会比较小心谨慎的算计着日子,尽量的避免她现在怀孕,至少也得过个一两年吧。而且,现在的继承,都是长子嫡子继承,等到小娘子生了第二胎,两个孩子里面,总归是有一半的机会是有个儿子的,然后再让小疲q怀上,这能避免以后可能出现的家庭矛盾。
小疲q还小,现在是看不出来有什么野心,对王况和小娘子是百依百顺,但是很难保,万一她先于小娘子产下一子,这想法就会变了,虽然王况对所谓嫡生不嫡生是毫不在意,对他来说,都是自己的亲骨肉,没什么区别,但是社会现实就是如此,能避免麻烦就尽量避免就是。
三人在房中是一直折腾到夜幕降临,到了吃饭点了这才出来,小疲q是最惨的,腿软得都走不动道了,一瘸一拐的。小娘子好些,但也是要扶墙好一会儿这才适应过来。这俩丫头被王况耕耘了一下午,脸色滋润得恍如刚从水中冒起的小荷叶。
第二百一十五章 池州人古怪的捕鱼
越是远离了长安,孙思邈就对王况越是好奇。
他想不明白的是,明明从长安到建安,是个苦差,自己也已经跟陛下说得很明白,这去建安,是要越快到越好,一个是他觉得王况的“病情”,既然是绝症,那是越早诊治越好的;另一个是这是夏天,是冷热病的高发季节,尤其是大江两岸的州县,每年夏秋都要因为这个而死不少人,如果能早一天得到治疗冷热病的法子,早一天的返回大江两岸,那么今年就可以少死不少人。
他也是听到过李世民的吩咐的,一路上要马不停蹄的走,遇到有阻拦的,直接拿出诏书喝斥下去。
长途跋涉万里,绝对是个苦差,可他没想到,随着带领去军营挑选随行军士的小校尉进到军营后,一听说是去建安,竟然有不少人为了争到去建安的名额而吵得面红耳赤的。难道说,现时大唐的军士都已经修炼得堪比圣人了,如此的高风亮节?有苦有难争着去承担?
惊奇的还在后头,出发后,这些个军士马夫,基本上都不喜欢去驿站吃,也不喜欢去市镇上的食肆吃,都是到了点,找个僻静的野外荒地埋锅造饭,在孙思邈看来,这些个军士哪里像是可以冲锋陷阵的悍兵,更像是伙夫,个个都能做得一手好吃的,什么竹筒饭,叫化鸡,烤鱼,烤肉,几乎人人都会那么一两手,就连给他准备的素食那也是丰盛得很。
问过才知道,这些军士里,大多都是去过建安的,而且有的还是去过几次的,他们说,这些可都是从宣德郎手中学来的,并不无得意的炫耀,现在,只要他们身上带了火镰,那想饿到他们,是千难万难,这天下万物,有多少可以吃的,他们不知道,可他们知道,身边的许多东西,随手整整,就是美味,要荤有荤,要素有素。
有的军士还当场示范,只见他拿了根树枝,将一头削尖,找了块土三撅两撅的刨开,然后手一扒拉,就给他从土里掏出了一条拇指粗的白色虫子来(这是知了的幼虫,知了幼虫要在土中生活好几年,然后才出土蜕茧,活过一个夏天就死了),用根小竹签一穿,水一淋干净,在火上一烤,抹点油洒点盐,就送到嘴里吃的津津有味起来。
孙思邈是道家人,可他身为医者,要尝百草,有时侯连虫也是要尝的,所以,道家戒律对他而言,无所谓遵守不遵守,只不过是能不破就不破就是了,但是常年在外,有时侯找吃的,那也难免偶尔的尝一尝荤。
这一路来,也有那第一次跟了徐国绪去招王况的军士在里面,跟孙思邈绘声绘色的讲当初宣德郎是如何如何的把个悟能行者训的哑口无言,如今悟能行者是拜了宣德郎为师的,只不过是宣德郎不认他这个徒弟罢了,又说,打那以后,悟能行者已经不戒荤腥了,都是有什么就吃什么。
再想问什么,那军士就说不出所以然来了,只说是宣德郎将天下万物分为了动物和植物,人是动物,菜蔬花草是植物。为什么这么分,理由是什么,依据是什么,这些军士都说不上来。他们只是从字面上理解,需要植于土中的为植物,其他的就是动物,按这么分去套的话,倒是基本没错。
因此,孙药王也难得的第一次在食物丰盛的时候开始尝起了荤来,这让他的随从倍感惊异。
到了池州,这些个军士就在船头上打出了一面旗子,旗子是用一块白葛布胡乱的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