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食王传-第22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船厂的安危,都是至关重要的。”后两个都是从七品上的翊麾校尉,也是跟着王霖泊一起到水军来的,算是王霖泊旧将,四人中,以媪利亮的衔最高,是正七品下的怀化中侯。
一听王霖泊这么个调派法,李世民就皱眉头了,为什么,就因为这四人的军衔都太低了,低到如果在陆军,除了媪利亮之外,剩下三人只够资格领兵六百的,只有媪利亮的领兵数才能到一千二,但都远远不够一艘楼船三千兵的数目。于是低声问了黄大几句,黄大也都一一作答。
然后李世民就对黄大使了个眼色,黄大脸色一喜,扯起嗓子就道:“诸位听真了,若是你们此次演练卓有成效,建安侯及军帅将会联名为尔等上表请功,不敢说每个都连升三级,但至少,多出几个游击将军是肯定有的。”
原来却是因为建州水军成军太过迅速,这些年的发展又超过了李世民的意料之外,当初李世民将建州水军交给王况,也不过是抱着当个试验田的想法,并没有限定说水军要招多少人,而大唐乃至于前朝除了大江大湖水军外,从没有成立过海上水军的先例,因此兵部也没有旧例可循,加上兵部那些官员见建州水军是归到建州镇将府的名下,一个是尚书长孙在当着建州镇将,二是理所当然的以为,一州镇军最多不过八千之数,那么你一个镇军名下的水军,顶了天你能有五千人马却是不错了。
因此,李世民以为兵部有行文,兵部以为皇帝有给建安侯定了数的,两下里一误会,后果就来了,水军人越招越多,但将领却是少得可怜,而且是军衔超级低,要不是前些年跟着黄大去东瀛干一票而提拔了不少人上来,现在王霖泊就该天天跑前跑后忙个半死了。所以也就有了一个从七品下的归德中侯就可以领一艘大楼船,行使本该是从六品上以上的归德副尉的权责这样的怪现象的出现。
第五百七十五章 谁主谁从
现在的建州水军就是如此的一个现状,近六万的人马,若是算上那些辅助兵和后勤的话,就差不多有十万人左右,这也是因为是水军,要是陆军,六万的兵,就得有十万的辅助兵,兵士要操练,自然洗衣喂马等等的杂活都要交由辅助兵来做,尤其是那些世族或士族子弟,一个人就带了三四个家丁来做他的辅助兵,普通的百姓当兵的,也就只能选那些服徭役的百姓人家来做自己的辅助兵,徭役有时间限制,所以,辅助兵的轮流更替也造就了寒门子弟在战力这个起跑线上就要低过富家子弟不少去,而通常呢,富家子弟里,又相对更爱惜自己的生命一些,富贵还没享受够呢,哪能就那么死去,所以,这就造成一种怪现象,一个是有战力的不出全力,而肯出全力的战力又被条件所限发挥不出来。
铠甲很重,靠自己是穿戴不起来的,必须至少有一个人从旁协助才行,当一穿上了铠甲,身手的灵活度就降低了许多,也是不大可能协助他人穿戴铠甲的,因此必须有辅助兵,辅助兵是不上阵杀敌的。而对于一些将校官来说,他们的铠甲的防护更严,重量也就更重(有人曾经复制出了唐时名铠,明光铠来,重达三十几公斤,这还是采用的后世优质钢材,甲片变薄的情况下,若要是以铁甲的话,起码上百斤都有。),因此一般来说,十万兵就至少要配十万的辅助兵,这就二十万出去了,那些号称雄兵百万的,都是噱头,哪有那么多的人来给你用?
建州水军的马少,他们的战斗本来就是以水上战斗为主,铠甲的防护也不用需要像陆军那样的厚重,只要能防得住箭射就差不多了,因此倒可以两人甚至更多人共用一两个辅助兵,所以水军的辅助兵就要比陆军少得多。
而这六万人马里,除了火长伍长不缺外,有资格自领一营的中级军官还不到十个,更多的都是那些刚入品,只能领一队两火人的刚入品的军官,还都是从以前的火长升上来的,就是一个典型的兵多将少。
所以李世民才皱眉,所以才有了黄大那一声。
如果放在以前,建州水军的几万人马,足以威胁到大唐的一地之安危,足以让朝中的许多相公心生忌惮,就是并州总管李世勣,一个堂堂的英国公,其麾下人马也不过四万之众而已,这次和回鹘干起来,还是朝廷下的旨意,令周围的军马统一归英国公统帅,这也才凑起了十万兵马,而王霖泊,不过是一个从小小四品将军而已,在军官里面,勉强是个刚入流的上层军官,竟然就有了六万兵马,还有二十艘楼船,虽然这其中有六艘是明年要归到徐国绪统领的出海舰队里去的,还有四艘是作为定期航船的备用船只的,但就只十艘楼船,已经是超越了有史以来最为强大的曾经的大江水军。
但现在不一样,首先水军怎么打,也威胁不到长安,没有马匹,没有步兵应该有的装备,水军拥有的只是适应水战的装备,在水上,或许十万陆军也干不过水军,但在陆地上,这六万水军,有东山和西山羽林这两营就足够对付了,更何况还有千牛卫,还有持金吾和金吾卫呢?因此李世民一点也不担心水军的强大会动摇到他的根基,要真能动摇而且想动摇,当初黄大杀到东瀛后,就赖在那不走了,知道有建南这么个地方,水军自己派人去占领了等等,朝廷也是莫可奈何的。
陆军之将到了水军来,也只能是从头来过,从小校干起,这一点李世民倒不糊涂。与其从陆军上调了那些不熟悉水战的将领过来,还不若就在水军中培养呢,因此他就有了让这些将领名正言顺的可以领一营的想法,中层将领多几个有什么?他只要管好王况和王霖泊就够了,王况么,这个不消停的家伙不会有二心,不然也不会提出将建州水军一分为二甚至一分为三的意见了,这个可以放心;王霖泊么,他的根基是在太原呢,而且水军里建安兵最是多,只要王况同意,他一道旨意,就可以轻轻松松的夺了王霖泊的兵权而不会引起兵士哗变。
众将领正交头接耳的小声议论着为什么要往唐林多派兵,往吕宋少派兵的原因,在他们看来,将来剿灭海贼就是在建南一带,因此往建南多派兵是理所当然的,没想到王况却是给出了这么个截然不同的提法,他们又哪里知道,李大胆出事的地方,离建南还远着呢,演练也不可能拉到那么远去,首先是建南军不可能离开吕宋群岛,怎么运送?吕宋群岛之间距离近,还可以征用渔船和海客的商船用上一天半天的运过去,但大巽他群岛离吕宋可有一两千里,这就有点困难了。
其次是如果拉到那里去演练,搞不好会打草惊蛇,那些海贼王况是知道的,有商船来就是海贼,没船来就是土著人,没亲眼见到他们打劫,你还真看不出来他们是海贼,只是李大胆并着三百健卒,怎么就会招惹上他们了?这是王况百思不得其解的地方,一切的答案,只能等李大胆醒转过来后才能知道了。
黄大这一声演练回来后就有可能升一级两级的话,是一石激起千层浪,大家嗡的一声就炸了锅了,又都很是怀疑的面面相觑,黄将军怎么转了性了?以前他除了对兵士对大伙和气外,一般都是绝对不谈这类升官之类的话题的,今天不光谈了,而且一开口就是许诺,难道,日头真从西边出来了?就有两三个校尉溜了出去看了看天色,不能呀,日头还不好端端的挂在天上,这不就是个正常的午后时间么?
王况和王霖泊对视了一眼,又不约而同的将目光转向了李世民,李世民微微的点了点头,二人这才开口道:“不错,如是大家能齐心协力,为我大唐开辟一个新的演兵之法而集聚经验,某等必定为诸位上保,陛下圣明,当能记下诸位此行之功。”
王况又补充了一句:“若还有大功,别说游击将军,就是你们想当上王将军目下的归德将军,也不是不可能的。”这下就更是炸了锅去,额滴娘咧个乖乖,归德将军啊,从三品下啊,这是多少人梦寐以求也求不来的品级啊,有人尤自不信,使劲的搓了搓耳朵,钱存中更是不堪,他捅了捅媪利亮:“中侯,你让某家拧一下,看是不是真的?”
“干嘛要某家给你拧?你要不信就自个拧自个去!”媪利亮才不上当,使劲的拍了一下钱存中偷偷伸过来想拧他的手,钱存中被这一拍,疼的一呲牙:“呀,是真的。”他们二人都是寒门出身,媪利亮因为是黄大救了他一次,所以对建安子弟多有好感,因此在水军里,虽然他的品级比所有建安出身的子弟都高,但平时也从不拿品级来压人,和建安子弟的关系很是融洽。
不过,媪利亮的心思显然不在升官上,他还关心着另一件事情,虽然明知道那个秦郎君来历非同小可,但也壮起胆来,问了一句:“敢问军帅,这去吕宋,是要以水军为主呢,还是建南军为主?演练时是谁听谁的啊?要是让某听建南军的,某宁可扒了这身官袍也是不干的。”
王霖泊一听,脸涨得通红,好么,你这是让某在圣人面前下不来台是么?前面才刚免了你的责罚,现在又出来跳脚想撂挑子了?当下一声怒喝:“拿下,打他十五军棍再说。”说到底,还是舍不得重罚,本来太原王家就对武家封了国公,而王家任是什么也没捞着而对武家人颇有不满的,凭什么,都是一样的从龙之功,就你得了国公,我们什么也没?还不是你们会讨好圣人么?因此,他打心底里也是偏向自己的爱将的。
左右亲兵不由分说,将媪利亮拖了出去,不大一会工夫,大账外就响起了噼啪声和亲兵的报数声:“一,二,三,四……”,十五军棍很快打完,不多时,媪利亮竟然不用人搀扶就自己走了进来,虽然是一瘸一拐的,但走得还很稳,这让李世民的眼睛眯了一下,他的眼睛也毒,而且他站的地方就是大账中间,正对门的,门外打军棍他也扭头去看了,那可真是打,十五军棍打到后来,都带起了血珠,在那日头的映射下,红得扎人眼。而这个媪中侯竟然没事人一样的自己走了进来,端的是个硬汉子,难怪当初敢以一介寒门小将对抗堂堂应国公。
这下不能再让黄大出面了,想了想,就把徐国绪扯了下,徐国绪在他身边多年,他的一个手势一个眼神,徐国绪都能心领神会。徐国绪被李世民扯了一下,就清了清嗓子:“依某看哪,小应国公虽然是建南军统领,可他也有日常事物需要处理,这演练之事,还是以水军为主,某家虽然不懂兵,但圣人的行兵思路,倒也揣摩得出一二,要是圣人在的话,恐怕还是会指定以水军为主,建南军为辅。某家瞧着这位,是媪中侯是吧?嗯,是个汉子,可以当得此次演练的调度,王将军莫怪,某家也就只这么一说,一切还是你自己来定夺。嘿嘿,大家伙也莫要怪某家以寺人身份来指手画脚的,某这是给个意见,给个意见。”
武士彟死后,武元庆和武元爽都没能袭了应国公之位,私下里,徐国绪是叫武元庆兄弟为武夫的,但现在李世民当面,他就叫一声小应国公了。
第五百七十六章 水军的广大前景
若是没有皇帝授意,徐国绪敢乱说么?徐国绪既然说出来,那么这就是皇帝的意思不假了,王霖泊其实也不喜欢自己的兵交给别人指挥的,换谁都不乐意呀。
媪利亮还没转过弯来,他盯着徐国绪嘟囔:“你当然可以说说而已,可建南军会听你的么?别说是你,就连王将军的话,他们也不听的,估计也就建安侯的话可能管用些,最好还是圣人在此,直接一道旨意下去得了,真真闹心。”他这话说得在理,虽然现在王霖泊的品级比武元庆要高不少,可建南军并不属于建州水军系列,而是独立成军的,听王霖泊的,那就是卖他个面子,不卖面子的话,你说东我偏往西,你能怎么着?
王霖泊就冲着钱存中使了个眼色,钱存中得了令,绕到还一直嘀咕个不停的媪利亮身后,对着他的腿弯就是一脚,媪利亮一个没提防,加上本身屁股和大腿上就有伤,被这一脚踢得两腿一弯,卟通一下就跪到了地上,李世民还能忍得住,但站在他身边的李治小子就忍不住了,噗哧一声就笑了出来,扯了扯王况的袖袍:“先生,怎么他们都学会了您那一招?”
徐国绪撇了撇嘴:“小郎君您是不知道,建安子弟那帮兔崽子当年在童子军里,可没少挨踢,二郎说什么是训练他们的下盘,结果好么,建安子弟个个都学会了用这招来捉弄人,要是谁不提防下,保证中招,不过也怪了,经过这么折腾几年下来,建安子弟现在站得那叫一个麻溜直,不信您偷偷的去踢两个试看看。”
“胡闹。”李世民喝住听了徐国绪的教唆就想偷溜去试验的李治,也乘机的利用李治上前一步将王况和自己挡住了的机会,从自己的袖袍里掏了一块事物塞到王况的手上。
王况接了过来一瞧,就道:“媪中侯你也不要怕建南军不听令,喏,某这有块临行前陛下给的玉佩,你持此佩,建南军自当听你号令。”
这是一块黄玉佩,和田黄不同,田黄此时并没有被归到玉这一类中去,而只是当做印石,所不同的是这样的印石太过昂贵,不是一般人能用得起的。而黄玉也分几种,有明黄的,也有淡黄的,深黄的,除了皇家,其他人都不允许用明黄色的黄玉,可以说,明黄色的黄玉就是皇家专用,代表的是一种权威。当然也不是天下所有的明黄色的东西都是皇家专用,这天底下,明黄色的东西多了去了,要是这个也不让用,那个也不让用,估计天下一半的人都要被砍了脑袋了,哪家盖房子能不用到石头?石头里,明黄色的可不少。朝廷律法所规定的皇家专用,不过就是纸,丝,布,玉,木这几样而已,其他的倒没那么多限制,真要限制的话,许多铜器,都不能用了,就连钱币也是不能流通了。
王况眼下手中的就是一块明黄色的黄玉佩,上面还雕了条五爪盘龙,张牙舞爪的甚是威武。递到媪利亮手中的时候,王霖泊盯着看,他的喉节不由得上下滑动了一下,心道:媪利亮这小子可真福气,这就被圣人瞧上了,得,既然如此,某也大方一回,于是喝道:
“媪利亮,从即日起,某委你为假归德郎将,演练的两路人马,东面一支由你全权负责,归来后,某再上奏天子,由陛下定夺你的品衔。”归德郎将是从五品下,和如今的武元庆是不相上下,差不了几级,虽然带个假字,也就是“代”的意思,并没有得到朝廷的正式承认,但多了一块皇帝的玉佩,武元庆却是不能再对媪利亮以品级来压了,反而要听媪利亮的调遣。
大家的眼光都炽热的盯着媪,看着他从王况的手中,不情不愿的接过玉佩,大帐里顿时是“骨嘟,骨嘟”的咽口水声此起彼伏。小子,你还不知足?有这么块玉佩在手,你到建南去怕谁来着?
媪利亮还待要说话,被钱存中生拉硬拽的拽出了大账,王霖泊又道:“都散了罢,下去准备,半个时辰后大军开拔。”众将哄的一声,就急急忙忙的都散了。
刚刚李世民就听了王况说的演练之事,也知道水军的集结号是早上才吹响的,现在见王霖泊真个要马上开拔,就来了兴趣。
来什么兴趣?当然是开拔速度的兴趣,但凡是军队开拔,如果说只有几百几千人的,准备个半天那是够了,可这是足足五万人的大军,其他先不说,光是给养的准备就要费上好一翻工夫,没个三天五天的,又怎么能准备个妥当的?
将领们都散了个干净,王霖泊又将自己的亲兵们都赶得远远的去了,这才上来给李世民正式见礼。听李世民开口问道为何能有这么快的开拔速度,就道:“陛下,咱们水军可不比陆军,需要有粮草调拨的,水军有大楼船,平日里存粮早就在楼船上的米仓里,而菜蔬之类的,海上行船,也没处补充去,所以大多都以豆芽替代菜蔬,至于说鱼类,海上随时碰到渔船,随时采买了就是,反正对渔民来说,载了回来也是卖,在海上也是卖,没什么不同。且每艘大楼船上都有艨艟和捕鱼的工具,每天利用停船休整的其间来捕鱼,也将将够用,再加上沿途采买的,这就菜也有了,比陆军吃得可要好不少,顿顿有鱼。”
王霖泊很是自豪,他不能不自豪,对比于陆军来说,水军从朝廷上得到的军费开支等等还要不如,要不是因为水军不用养马匹,从而将兵部按六千陆军标准拨付给的军费里多出的马匹用来支付军晌,再加上建州衙门和福州衙门又有补贴,还有渔民们时不时的抬些海获来,水军哪能有现在这样的规模?当然了,楼船的建造是朝廷全额支付的费用,这个不能算到水军的军费里去。就是在这样的条件下,他还能让兵士们顿顿有鱼吃,比起陆军可是强过许多,而这也恰恰是水军吸引人的主要原因之一。
事实上,现在的水军里,大部分都还没有正式的军籍,唐时的军籍和以后的军籍不同,这时候的军籍还是个地位的象征,大体上,唐时的社会地位排列,就是以士,兵,农,工,商这样的排列方式的,最高为士,这一阶层包括了为官为吏和读书人,接下来就是兵,其次才是农,农之下是工匠,排于最末的就是商。当然这是王况来之前的排位,现在经过十来年的发展,商和匠的位置已经上来了,和农并列了,只有兵,依旧是排在农之前的。
李世民是不来不知道,一来一看就吓一跳,他没想到被他当作试验田看的水军能有如此的规模,同时也让他看到了水军的巨大潜力,其他不论,如果能将大江水军重新组建起来,联合了海上水军,那么大军的调拨就要快速得多,而且也省钱省物得多,打个比方,如果想将关中一带的军队调到河北去,走陆路就要带上许多的辎重粮草,速度慢不说,沿途还要引起民众无端的猜疑,还要沿途的征调粮草,对地方的财政也是一大负担。
而若是用了水军调拨,那么这一路上的所吃就几乎可以省了大半下来,只要备上米就够了,菜蔬有豆芽代替,还有鱼可吃,不光速度快,还省钱,省了骡马和民夫徭役,省下来的徭役就可以投入到比如驰道比如水利的开发上去。从水上行军,至少可以省下一半的速度,如此一来,在对付高句丽上,大唐就占尽了天时,人和当然不用说,本来就有人和,那么天时加人和对上高句丽的地利,三个条件,大唐就占了两个。
也不对,地利上大唐至少也要占一半,高句丽可没水军,更没有大唐这样的大楼船,如果海陆联合演练成功的话,那么对付高句丽就可以东南西四个方向同时进攻,高句丽若败了,只能往北的苦寒地带去,可本身高句丽就身处苦寒,再往北去,他们还有活路么?
沉吟半响,李世民让王霖泊抓紧时间拟好一个奏折,等他跟了王况从船厂出来后给他带回长安去,水军有什么要求,尽管提,不敢保证全部满足,但是可以保证尽可能的满足。
王霖泊哪还有不愿意的,本来他一直以为自己的正四品上,从三品下的归德将军的衔起码还得熬个几年才能正式的成为从三品下的(说到这里解释下,五品是一个坎,六品想到五品很难,同样的,三品也是一个坎,在正四品上想升到从三品下的时候,一般都是职务先上去,等考课合格之后,才能正式的成为从三品下,这也就是前文里为什么有的地方说王霖泊是四品,有时说他是三品的原因,因为底层的兵士并不明白这其中的先后和窍门。)
第五百七十七章 可可呼脱力
而等李世民从船厂出来,他就更加坚定了要大力发展水军,尤其是海洋水军的念头了,大楼船的大已经超乎了他的想象,他甚至怀疑这么大的东西能不能开得动,直到他在船厂里看到水军的二十艘大大小小的楼船开拔,这才知道自己不是在做梦,这一切都是真的,真真切切的就发生在他的治下,那楼船的速度,用斩风破浪来形容也不为过。
而同时,因为水军的开拔,引来岸上的人群阵阵喝彩及海上的其他大小船只上的人死命的挥动双臂为大唐的楼船而欢呼之时,李世民身为这一片土地的君王,其自豪感也是油然而生,他的自豪感比起那些民众的自豪感可要强烈得多,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李世民可是自认是大唐的一家之长的,他怎么能不自豪?有这么雄厚的身家,如何不自豪?
楼船上的淡水收集设备和海水淡化设备,还有那昨天被孙老那帮老头子拆得七零八落,今天又重新的组装了起来架在甲板上试验的太阳灶,以及楼船顶上的虽然不大,但却是可以补充兵士们的菜蔬给养的苗圃,底层那一排排的皮带传送机构,这让李世民对格物又有了新的认识,他真真切切的感受到,格物并非是士大夫们所不屑的奇巧淫技,而是可以转化为实实在在的存在。
当然,作为带兵出身的李世民,也免不了有许老头他们曾经的想法,想着是不是可以用太阳灶的原理造出一种神兵利器,御敌于十里甚至百里之外。虽然也被王况的一句不可能做到而浇了一盆冷水,但他此行可谓收获颇丰,王况说不可能,那自然就是不可能的,所以李世民也没像许老头他们那样存着要试一试的想法,但是水军的巨大作用,却已经是明明白白的摆在他的眼前。
李治小子自从上了船就更是兴奋,撇开了李世民而独自一人爬上爬下的,而楼船上的工匠们昨天就知道了徐国绪和王况,现在他们带人上来,自然也就任由着李治这个还没脱了稚气的少年郎这里蹿蹿,那里摸摸的。而李世民也放心,在这楼船上,李治小子也是安全得很,因此并没有对他有多大的约束。
“为何要让兵士们带了女眷上船?”李世民倒是对这个理解不了,在看过那一间间正在改着的以后准备给一对夫妇分配一个的房间后,就问了起来。
这还真没法解释,能说自己是处于人性化的考虑么?这么说来,反而显得皇帝不够人性化了?不过王况也不是没有做准备的,他拿了一只碳笔来,就在甲板上将他脑海里的世界地图画了个大致的轮廓。
“陛下请看,这是我大唐,这是高句丽,这是安息,这是大食,这是天竺,这是东瀛,这是建南,这是建东。”这些在李世民书房里的舆图上都有,王况一指,李世民就明白过来了,但他随即又指着澳州大陆和美洲大陆及非洲大陆问:
“这些又是哪些国家?有如此广袤的土地么?”这不可能嘛,大唐不就是天下的中心么?大唐不是占据了天下大半的土地么?怎么在这个图上却只有这么一点点?这一刻,李世民说不恼怒那是假的,但因为是王况画的图,之前王况在他书房里舆图上添的几个地方,如今都已经证实是存在,并且大多也被大唐纳入了疆域之中了,所以,再是恼怒,他也不会迁怒到王况身上去,相反的,这时候的好奇心还要强过恼怒心更多不少。
“这里,这里,还有这里,这些地方的绝大部分地区或许有人住,但都不是国家,充其量不过是蛮族部落而已,只要我大唐有足够雄厚的实力,随时可以将其纳入版图。”王况指了指澳州以及大巽他群岛和非洲大陆以及后世的西伯利亚地区。
“此处璃称其为大巽群岛,也就是李大胆和三百建南健卒探查的地方,这里,某称为爪洼岛,也就是璃怀疑矮人所在之处,某推测李大胆遇害也就在这一带,等将海贼剿灭了,这一大块地方,自然也就是我大唐属地,因此先不管他。”王况将大巽他群岛画了个圈。他没说大巽他群岛而是说大巽群岛,那是因为巽是九宫十八卦之一,而整个大巽他群岛的排列方式,和巽卦有点类似,所以这么解释说得通,但是对爪洼,他就一时间没有合适的名称来替代了,但显然,李世民并没有在意这一点,本来么,名字又代表不了什么。
“此处璃称其为澳洲大陆,其面积和现在的大唐相当,此处只有土著蛮人,且有不少是和建东的图家一样,都是春秋先秦之前从这个东治港出发的我华夏儿郎的后代,这里地广人稀,但铁矿含量丰沛,若得了这一块地方,则我大唐所用铁可保千年无忧。”能不无忧么,那可是世界三大铁矿所在之一,而且,澳洲多宝石,但王况不知道所在,也就没说,他知道,对李世民来说,金银铜铁和土地远比宝石重要得多。
“此处两块,璃称为美洲大陆,北部一块的南边,或许有一个没落了的帝国存在,其人口在百万上下,多金;南部一块的中西部,也有一个帝国主存在,人口也在百万上下,不过陛下可放心,他们的兵器原始得很,大多是石矢铜刀,他们还没能彻底掌握冶铁之术,北边那个没落的帝国也是如此,只要有万来兵,我大唐就可以将这两个连在一起的陆地收入馕中。”当初殖民者只凭了几百的兵就征服了整个美洲大陆,虽然他们用的是火器,但那也是原始的火器,而大唐虽然没有火器,但是一万的精兵过去,也不是那些土著能扛得住的。
顿了顿,王况有点不好意思:“最重要的是,这里,有璃想要的东西。”王况指了指南北美大陆之间相连的一块狭长地带,也就是赤道附近。
“什么东西让王二郎你如此上心?非要鼓动朕派了船队出海去?”李世民这下好奇心被高高的吊了起来,什么东西,能让王况费尽心机的也要去得到?难道是仙家丹药?神树仙草?虽然他一直诏令不让朝廷众臣再谈论什么长生不死药之类的,但并不代表他心里不向往。之所以不让人谈,是不想因此而步了始皇帝和前晋前隋的下场,但真的有这么样的可以让人长生不老的东西,他能不动心?
“是一种果子,这个果子的果实并不是长在树枝上,而是长在树干上,一个约莫有两个拳头并起来那么大,纺锤形,若是璃没记错的话,这果实当地人称为可可呼脱力,此物虽然不是神丹妙药,但加工后却是璃最为向往的美食之一,人若常食,可强身健体,抵御百病。”巧克力有提高人体免疫力的功效,不要说吃,就是每天闻一闻巧克力的味道,都能将人体的免疫力提高一些,王况这么说不是没有道理的,他也知道,这一点对李世民的诱惑绝对不小,谁不想自己一辈子百病无侵的?若是百病无侵,自然寿命也就会延长许多,但是巧克力的作用毕竟不可能神奇到那样的高度,可若是和其他方法结合起来呢?效果肯定是有的。
再说了,谁知道自己能活多久?没人能知道,也只有在临近死亡了,这才会感觉到自己时日无多。那么巧克力到底有没效果,也就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
“嗌?小东家,您说的是不是这个?”王况正说着,身后传来一声惊异的话语,回过头去看,原来是图虎,也不知道他什么时候上了船来,正从他的胸前掏出一个布兜,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