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二爷传奇-第5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老公,明天我就回去。”

“那倒不必。郑芙和古丽不是给你三天独占的时间吗?难道你想放弃?”

“哼,她们只给三天时间,亏她们能说得出口。”

“秦文,对内和对外不能使用相同的手段,对内部需要健全的机制以防范恶性变化,关键的还是要处理好各方面的利益。如果只考虑自己的利益,别人的利益都不考虑,这样的政权不得人心,不能得到大多数人的拥护,是不能长久稳定的。”

“老公,对自己人的事情太复杂了。”

“所以你在领导小组要发挥大家的智慧,集体讨论悬疑问题,这样不仅有利于解决疑难问题,也是凝聚人心,协调各方面利益,搞好各种关系。”

习荏和郑蓉到北平时都没有谈及贾迩冶要远征的事情,她俩都不知道这个情况。秦文只来过一次,但她不停地催促习荏和郑蓉轮流往北平跑。秦文在对贾迩冶施美人计,想用美人拴住贾迩冶,打消远游的念头。贾迩冶最喜欢秦文对他施美人计,对美人来者不拒,幸福地被美人俘虏。但是远游的意志是不会消失的。就在贾迩冶快乐地做俘虏的这些日子里,南方战场发生了重大变化。

六月上旬,南方爆发了一场大战。当时向西撤退的元军集团分布在湘乡、衡阳、醴陵三角地区,重兵聚集湘潭,大有北上攻击潭州(长沙)之势。无忌的部队已经占领潭州,兵力分布在浏阳至宁乡一线,二千水军在湘江配合无忌部队的主力行动。直属一团和三团从武昌路转战洞庭湖以西,在沅江以北扫荡元军地方势力,当时常德路、澧州路、辰州路和沅州路属湖北道管辖,四个府(路)的总人口为二百五十万,多集中在澧水和沅水下游地区,人口接近武昌路和岳州路总人口的二倍。二千水军进入沅江,防止元军渡江经宜都北上川东,尽管那条道路十分艰难,那也不得不防。而尾随元军的范广师进驻萍乡,陆战二团和二千水军驻扎袁州(宜春),西去的关隘之地老关仍然掌握在元军手中。直属五团和警卫二团正在赣北荡涤元廷势力残余,配合文官安定后方。

六月初二,元军突然兵出老关,六万兵力包围萍乡,一万轻骑突袭宜春。陆战二团除了侦察部队皆是步兵,无法与元军轻骑在野外作战,林冲锋只有坚守城池。负责向宜春运输囤积粮食的一千水军得到陆战二团侦察部队快骑的报警,丢弃了运输途中的十万斤粮食,二百余人进入城池,约八百人退往袁水上船,躲避元军轻骑。元军骑兵缴获粮食后从新占领无兵据守的分宜。林冲锋守城歼敌的美梦落空,只能在城墙上看着元军骑兵自由奔驰而无可奈何。

当晚,杨无过在南昌得到报告,和戴钟商议之后警卫二团连夜发兵,进占新余。并传令分散的直属五团,就近向万载集结。同时联络党宁师,请求派兵增援,当时荣广野帅该师的骑兵团和炮兵部队驻扎抚州一带新解放的地区。

初三,分宜的元军分兵五千进占万载,于此同时直属五团的三个营和一半炮兵已至万载城下。杨无过的将令是直属五团集结万载,刘芒不敢不进城,当即下令轰开城门,三个营的兵力冲入城中。元军屁股还没坐稳,就仓皇逃往分宜。元军对敌军的骑兵战力早有耳闻,所惧者手铳也。刘芒不依不饶,追击三十余里,歼敌一千有余。当夜直属五团齐聚万载,新余和万载之间密切联络,约定翌日清晨直属五团从万载出发,党宁师的骑兵团和警卫二团从新余出发,同时从北面和东面攻打分宜。

没想到分宜的元军当天夜里连夜跑了,初四上午三支部队在分宜扑了个空,于是部队继续向宜春进军,与陆战二团汇合。在宜春杨无过召集荣广野和四个团级部队的军头们商议如何救援被围困的范广师。杨无过的意思是集中兵力打一面之敌,歼灭一面之敌就可以解围萍乡,其它方面余敌撤退时再追击捞点油水就可以了。

刘芒说干脆反包围元军围城部队,与范广来个内外夹击,彻底消灭这支元军,还说他的直属五团可以独挡两面。副团长朱大昌说他带三个营和一半炮兵打萍乡西面,连带老关也拔掉。其他将领认为我军兵力算上二千水军才一万三千余,一口吃掉元军六万人马的可能性不大,何况从分宜逃走的九千元军骑兵也可能加入了围城部队,如果老关的元军出兵参战,我军有可能吃大亏。

戴钟在这一伙军头中最年轻,他的团级部队只有三个营,一千五百余兵力,比一般的团少一千兵力,比直属团少二千兵力,虽然平时和杨无过没大没小的,这时却也十分谨慎的不太说话。杨无过想起宝兄弟跟他说过制定作战计划多听戴钟的意见,于是询问戴钟有何主意。戴钟提出的方案有些折中,陆战二团和警卫二团攻打东面,直属五团和荣广野副师长率领的骑兵团分别攻打南面和北面,只要战斗一打响,城里的范广师必定也会出击,将大部分元军歼灭是有可能的。

这个方案得到广泛认同,杨无过采纳了,心想宝兄弟说得没错,戴钟果然是个鬼灵精。林冲锋说水军船只可以达到芦溪镇,水军也可以参战,将水军的六十门炸药包抛射器从船上拆下来加强火力。杨无过同意动用水军的炸药包抛射器,考虑到船只运动速度缓慢,决定各部队连夜行动,水陆部队齐头并进。下午部队休息,装作按兵不动的样子。

初五中午时部队达到芦溪,侦察部队报告围困萍乡的元军正在向西撤退,城东方面的元军已经完全撤离。杨无过当即命令骑兵部队立即追歼敌军,三支骑兵部队分成两股,分别向城南方向和城北方向冲击。

这几天被围在萍乡城里的范广十分沉着,每天都盼望着元军攻城。范广坚信他的部队能比大兴的守城部队干得更好,元军没有急于攻城,范广耐心地等待。初五这天的上午,参谋报告元军的营盘有动静了,范广、叶涛和和萧德海着实高兴了一阵子,都认为打个漂亮的防守反击战的机会终于来了。几个军头跑到城西的城墙上亲自观察元军,城西的元军数量最多,有三万兵力。

几个军头观察了一阵子感觉不对,元军确实出营列阵,但是迟迟不见攻城的迹象,架势似乎是防守而不是进攻,元军远在弓弩射程之外,甚至也在小型迫击炮的射程之外。这时传来城东的报告,那里的元军分成两股向城南和城北运动。

范广对叶涛和萧德海说元军这是搞得什么鬼?元军在撤退?还没攻城就撤退了?好歹也要攻一下子吧?要不然辛辛苦苦跑来干什么?叶涛说管它搞什么鬼,我带领骑兵团出东门,在元军后面打一下,看他有什么鬼名堂。萧德海说骑兵团做好出城打元军屁股的准备,将两个大炮连的四十门大型迫击炮都集中在城西,直接打击元军主力。

范广开心地大笑,“好,就照你们说的方案办,骑兵团准备出击,赶快把大炮都集中到这里来。Tmd,忍了这么些日子,以为老子是病猫啊。大炮开兮轰他娘的。”

第三卷 天翻地覆 第三章 突飞猛进(九)

3—9

萧德海看着元军两翼的骑兵部队感觉很不爽,他对炮兵参谋说命令炮兵先轰骑兵,于是一百二十发炮弹分三个波次砸向元军右翼的骑兵。范广用望远镜欣赏着硝烟尘雾中翻飞的肢体,大喊“擦得爽,再来。”萧德海闻言摇头,这老东西自从摸了个色目美女之后就越来越不正经了,当初他在摸美女之前竟然跑到参谋部向马夫头马金贵请教诀窍,而且是拉着马金贵帮他摸的。以后范广经常在师部当着许多大小参谋赞叹色目美女的妙处,参谋们背地里都称他为老不正经,如此雅号早已传遍各部队的参谋人员和参谋部。那些参谋们可是经常联络走动的啊,参谋部就是各种流言的集散中心。

第二轮三个波次一百二十发炮弹砸向元军左翼的骑兵,范广将望远镜转移了方向,嘴里又在大喊,“好啊,左一下,右一下,爽啊。”第三轮的炮弹打击的是元军正中的一个步兵方队,而且是最远的一个方队。范广这次喊出来的声音异常兴奋,“啊,打到底了。干,轰死她。”周围的参谋和警卫人员有人忍不住笑出声来,萧德海叹气,“唉,老东西还是进士出身呢。是不是人越老就越不正经了?”第四轮炮击一点章法也没有,为自由射击,打击的目标取决于各炮手的随机选择。这时范广喊出来的声音是“哇,YD啊,到处乱射。”

叶涛在第一轮炮声响起之时率领骑兵团出城,绕向城北方向追击正在交替掩护撤退的元军。多年来叶涛一直向往能够指挥一个骑兵团,始终没有如愿,没想到突然调到范广师任副师长,官大了,胡作非为的机会就多了,率领骑兵团出击的机会他是绝不会放弃的。刚才在城墙上他用望远镜看见东面尘土飞扬,观察兵报告说看见了直属五团的团旗。那面团旗是全军最有名的一面旌旗,青色的背景里有一只张牙舞爪的大虫。其实团旗上绣上老虎的部队并非只有直属五团,从直属一团至直属五团,再加上警卫一团和警卫二团,这七个团级部队的旌旗都有一只造型相同的老虎,只是背景颜色不同,分别是赤橙黄绿青蓝紫七色。刘芒团的团旗最有名的原因是老虎身上多了一个裸体女人,不是骑在虎背上的,而是挂在虎腹,四肢攀附虎身。这面旌旗是非法的,平时并不打出来,只是在战时替换正规的团旗,这样平时并不产生不良影响,战时更能激发士气。当然,这只是刘芒团的见解。不少人对这面团旗有意见,但是贾迩冶不表态

和直属团不同,这几年由于部队扩张速度太快,普通的骑兵团并不是人人都装备转轮手枪,但是叶涛将范广师的两个小炮连都带出来出击了。炮管三十五毫米长的小型迫击炮就座放在马鞍前部特制的支架上,炮手可以在马上射击。一门小炮是三个人,两个弹药手除了携带弹药之外,在马上射击时还负责帮助炮手控制马匹和掩护炮手。元军步兵队形遭到八十门小炮的蹂躏,大盾和长枪大戟毫无防范能力,硝烟尘土中肢体和兵器飞舞起伏。再近一些,弩箭和手榴弹像密集的蝗虫飞向敌阵。敌阵崩溃,部队开始冲击,仍然是手榴弹开道。

刘芒团杀向城南,还在元军弓弩射程之外,团属的小炮连就开始炮轰敌阵,三轮炮击之后,硝烟弥漫,部队就开始冲击。部队没有冲入敌阵,而是冲向元军的右翼,边打边走,直接向城西穿插,将敌军留给后续的部队。城西的元军已经被炮火打击的混乱不堪,刘芒团在那面很有特色的团旗指引下插到元军后方,截断了元军的退路。警卫二团和荣广野率领的骑兵团在城北方向干了相同的事情,根本不管不顾正在被叶涛率领的骑兵团蹂躏的元军,直接杀向城北元军的左翼。

范广见援军来了,而且冲入了敌阵,急令该师的四个步兵团全部出击。等到陆战二团和二千水军赶到战场时只起到收容俘虏的作用。五千元军骑兵在被截断退路之前逃走了,其余全部被歼灭,其中将近四万被俘。

当晚发现了一个情况,歼灭的这股元军兵员基本上都是南方汉人,蒙古人、色目人甚至北方汉人都很少。萧德海认为元军的这次行动很可能是一次掩护主力部队继续逃跑的行动,既迟滞我军追击,又甩掉步兵累赘。范广建议立即与开合的部队联络,如果能够判明元军在大规模撤退,部队应当大胆追击,消灭其后卫部队。当晚杨无过向浏阳派出侦察部队和参谋人员联络开合集团。

就在六万元军包围萍乡、一万轻骑奔袭宜春并且占领分宜的那一天,开合集团的侦察兵发现大量元军在湘江河道中拆除自己建造的栅栏,同时打造木筏,那些密集的栅栏和木桩在河道中足有三里长。开合的部队赶忙加固了己方建造的栅栏,并且加大防御纵深,在湘江中布置第二道和第三道防线,准备节节抗击元军顺江而下的进攻,二千水军的七十门炸药包抛射器严阵以待,分布在浏阳、长沙、宁乡一带的陆地部队做好应对元军大举进攻的一切准备,并且联络直属一团和三团参加大规模军事行动。

初六天还未亮,武小松从浏阳派人赶往长沙,给开合传达了杨无过的通报,元军可能要跑。开合召集参谋人员研究这个可能性,得出结论:如果元军要跑,拆除栅栏打造木筏的目的应当是将木筏用于逃跑的行动,那么就不可能继续西逃进入贵州,而是沿着湘江南逃,通过灵渠进入广西。灵渠是连接长江水系和珠江水系的人工河道,长达七十余里,始建于秦朝。吃水深的大船不能通过灵渠,但是平底小船和木筏正是航行的交通工具。

初六上午,直属五团和警卫二团对老关做了试探性进攻,结果刚打了几炮守军就投降了,守军只有一千。以后的四天时间里,杨无过指挥部队往西打,开合指挥部队往南打,最后两支大部队在衡阳会师。随后清点战果,总共八天的时间里共歼灭十三万元军,约二十万元军从初二开始就先后逃往广西。歼灭的元军包括将近十万俘虏,元军搞了个以进为退,丢卒保车的把戏。

杨无过本来的任务并不是追击元军,范广师的的任务是追至江西境外就可以了,而开合的任务是往西追击,现在元军南逃广西。大家的任务都与参谋部下达的任务不合,只能派人到建康请示了,武小松和萧德海两位参谋长亲自跑了一趟。与此同时,开合集团的一个师和两千水军开进零陵和全州,建立进军广西的前进基地。

两位参谋长返回后范广师返回江西,部队升格为集团军,瞎两个师级部队和一个直属团,共二万三千余兵力。一个师进军赣南,师部驻扎赣州,威胁广东方向,并且负责保护赣南即将恢复的钨矿开采。其余部队分散驻扎赣北重要城池,总部驻扎南昌。

开合集团增加一个师级部队,总部驻扎长沙,一个师驻扎零陵和全州,威胁广西方向。一个师驻扎郴州和耒阳,威胁广东方向。还有一个师驻扎麻阳和怀化,准备进军贵州。

陆战二团扩编为陆战二师,全师移住江陵、宜都和宜昌。赣江中的水军减至五百,沅江中的水军也减至五百,都是承担军用物资的运输任务,不再装备炸药包抛射器。湘江中的水军增加至三千,炸药包抛射器增至一百。其余水军船只和长江中的武装商船开往江陵、宜都和宜昌。内河水军和陆战二师的总部设在江陵。

三个直属团协助荡涤江西和湖南全境的元廷势力残余,七月底前返回北平。各部队就地修整,抽调人员作为地方治安部队的骨干,剩余的俘虏分批分散释放。这些俘虏的绝大多数都是湖南、江西和广东的汉人。

荣广野带着部队回归建制,回去后党宁师和姜才师分别从饶州和温州出发,从两个方向进军福州。这两只部队的任务是解放福建全境,到广东境内与陆战一团及海洋水军会师。

杨无过和警卫二团在六月下旬返回北平,贾迩冶给杨无过接风洗尘。“大哥,你们打得很漂亮啊,不算地方部队,元军主力部队就被你们歼灭了十三万啊。”

“唉,什么主力部队,真正的主力都跑了,元军的大家伙一个都没捞着。元军好像是利用这些汉军步兵迟滞我军的追击,顺便扔掉大包袱。”

“这也很好啊,反正是元军的实力大大地削弱了。”

“呃,宝兄弟,参谋部不是预测元军向西逃吗,怎么最后变成向南逃往广西了?”

“大哥,那是预测嘛,他们也不是元军的统帅,元军究竟是怎样打算的,只有元军自己知道。现在逃走的元军和阿里海牙的部队会合了,由此可见元军的逃跑路线很可能是阿里海牙策划的。”

“宝兄弟,现在参谋部的打算是什么?为什么不乘胜追击呢?”

“大哥,新解放的地盘需要巩固,建立新政权,扩编的部队需要时间训练和等待制式武器装备。今年南方只要拿下福建,并且从东面进入广东就可以了。明年从东面和北面同时进军广东,然后还是从东面和北面进军广西,开合分出一支部队同时进军贵州,广西的元军还能往哪里逃?”

“嗯,只能西逃云南或者南逃安南。”

“是啊,大哥,如果数十万元军逃亡安南,那不是很有趣吗。广东解放后元军的水军失去了陆地的依托恐怕也只能逃亡安南了。如果元军逃往云南,只有扔下水军不管了,可见元军最终逃往安南的可能性大呀。”

“噢,宝兄弟是想让元军到安南打头阵?”

“是啊,大哥,阿里海牙去开路总比我们自己去开路强吧。”

第三卷 天翻地覆 第三章 突飞猛进(十)

3—10

七月下旬,直属一团、三团和五团陆续返回北平,随后,文天祥也返回北平。贾迩冶带领直属二团、四团、两个警卫团以及运输营越过燕山到草原去。古丽也随队出征,免得她每天闲得没事到处乱串。

古丽随队出征还真有用处,她很容易地就能和部落牧民混得很熟悉。贾迩冶打定主意到西方大草原时将古丽也带去。有古丽同行当然还有别的好处,贾迩冶用不着当几个月的光棍。

这一趟到草原走的路线和去年一样,但是今年基本上没有打仗。去年搞的打贵族分牛马羊运动果然深入人心,有些贵族搞反攻倒算被翻身的牧民自己组织起来打跑了,翻身的牧民不仅分掉了这些贵族的财产,也分掉了他们的女人。有些贵族反攻倒算成功,带着部落逃跑了,但是其中的部落民也脱离部落跑掉不少。人的本质都是不想当奴隶的,奴隶一旦发现原来自己是可以不做奴隶的,继续心甘情愿地做奴隶是不可能的。

部队用带去的各种物资换取牧民的羊毛和羊皮,攒多了就送往北平,然后船运到建康的羊毛纺织厂和皮革厂。另外还换取了不少羊,当作军粮吃掉了。当时一口铁锅在草原上可以换十只羊,而后勤部生产的一口铁锅的成本相当于北平一条羊腿的钱。如果商人进入草原贸易,搞起竞争来,实际上对牧民是有好处的。贾迩冶打算让商人进入草原腹地与牧民贸易,刚开始时可以跟着部队一道进去。

贾迩冶和两个警卫团到十一月底才返回北平,其它部队运输羊毛和羊皮已经先后提前回到北平,但是于辉和时移一直跟随贾迩冶走到石勒喀河与建河的交汇处。从明年开始,将保持二个营驻守开平,直属二团和四团各派出一个营执行这个任务。两个直属团的部队都要轮换执行这个任务,二个月一轮换,同时作为拉练和在草原上作战的训练。燕山里放马牧羊的后勤部队将长期驻守开平,部队每年秋天深入草原与牧民交换物资。贾迩冶打算使用二个直属团的兵力防卫北平及其周边地区,并经营草原,加强草原与内地的往来关系和经济联系。

贾迩冶回到北平后亲自写了一个经营草原的计划,其中规定了一些特殊政策,文件发往建康的领导小组,再转发到政府和参谋部。文天祥看到这份文件后有些疑惑,“呃,小贾,这份文件和现行的政策有些不一致啊。为什么不派文官在草原搞吏治呢?”

“文大人,牧民逐水草而居,居无定所而且十分分散,派遣文官管理多有不便。将来人口多了,形成固定的居民点再派文官吧。而且主要的官员中必须有草原上各民族的知识分子作为部落民族的代表。文大人,我给牧民自治组织都发了一面旌旗,大组织用大旗子,小组织用小旗子,每四年换新旗。以后牧民自治组织的代表来换旗子,一定要好吃好住招待他们,平等待人。如果人口增多了,就给他们换大旗子。如果我不在北平,这件事文大人一定要亲自过问,也让耶律大人参与这件事情。如果牧民自治组织之间有纠纷杀伐,北平的军队要去公正维护和平,对叛乱则动用武力平息。”

“呃,不派官员如何税收呢?汉人务农、做工和经商都是要纳税的,牧民为什么就不纳税呢?这很不公平嘛。”

“通过贸易赚些钱就行了,从商人那里征税还不是一样吗?”剪刀差赚的更多啊。

“现在是军队和牧民做买卖,都督打算以后让商人做这个生意吗?”

“是啊,现在让军队做这个买卖是不得已而为之,将来毛线衣服和皮革衣服时尚起来,商人见有利可图,才会挤进这行生意,那时部队就可以渐渐地退出了。文大人,你有没有做这生意的兴趣?做生意才能发大财啊。”

“啊?我从来没做过生意,不过如果这个生意真能发财的话,我倒可以介绍给亲朋好友做做。”

“文大人,你放心的动员你的亲朋好友做吧,我保证这行生意能赚钱,明天我送给你一件毛线衣,你就知道此言非虚了。文大人,我建议你也入股做这个生意,本钱我借给你,但是你自己不要在生意上浪费时间和精力,国家大事需要大人操心啊。耶律大人肯定有钱,不妨你们都在一起入股参与这个生意,有钱大家赚,利益一致才能心齐啊。这样吧,明天我将我身上穿的毛衣送给耶律大人,我想他也会对羊毛生意有兴趣的。”贾迩冶不希望政治掌握在地主阶级的手里,实际上一直在努力悄悄地削弱大地主阶级的势力,但是期望培养商人,培养工商资本家。

过年前贾迩冶回到了建康,第二天就去访问徐大锤,看望东山庄园的老工人们。实际上最迫切想看的是看看徐大锤搞的蒸汽机。徐大锤搞得确实不错,他也很得意,“迩冶,现在有三台蒸汽机了,一台比一台好,功率越来越大,就是烧锅炉太热了。你看现在是冬天,烧锅炉的工人都快赤膊了,到夏天还得了啊。需要改进的地方太多啊。”

“安全,能不能在研制新机器的时候将旧型号卖掉,民间使用的多了,进步的速度一定能够加快,还会催生各种专门用途的新机器。”

“现在才三台蒸汽机,要用来研制新的蒸汽机型号,要造新机器,还要造武器,自己都不够用。噢,迩冶,我给你看一样东西,保证你喜欢。”

贾迩冶见到的是一把手枪,样式十分熟悉,但是枪管有二十厘米长。“啊,安全,这是驳壳枪啊。”贾迩冶爱不释手。

“呵呵,有转轮手枪和步枪的基础,这枪不难造。怎么样?满意吗?”

“满意,满意。弹匣装弹二十发吧。”

“有十发和二十发两种。迩冶,枪管是有膛线的,射程和威力比转轮手枪强多了。你看枪管是不是长了些?”

“是长了些,不适合情报人员使用。但是非常适合骑兵使用啊。一个骑兵团要是人人都配这种枪,可以在几万人的敌军中来来回回的冲杀几趟啊。安全,你能不能在半年时间里造出三千把来?我到中亚草原去只要带上两个警卫团的三千人马,就可以想打到哪里都没问题。如果能够将三个直属团腾出来,南方的元军就可以早点解决。”

“半年三千可以办到,但是别的的事情恐怕都得停下来。迩冶,这是消声器,侦察兵应当用得着吧?”

“那当然,太好了。嗯,这些都归我了。”

“拿去吧,知道你爱玩枪。迩冶,这枪扣一下扳机只能打一发,我还想将自动枪的机构搞出来,到时候你恐怕又要喜新厌旧了。”

“呵呵。安全,我们试枪去。”

“你自己去试吧,参数我早就有了。你以为别人都像你爱玩玩具啊。”

过年期间贾迩冶频繁地访问徐大锤和吴公公,三个人关起门来商讨究竟用什么体制建立政权为好。吴公公仍然主张搞君主制,贾迩冶还是反对搞君主制,但是贾迩冶说不清楚不搞君主制则应当搞什么体制,所以理直气壮的是吴公公,而且吴公公说现在能当皇帝而不出问题的就是贾迩冶。徐大锤听的多,说的少,不过还是他的一席话为三人找到了新思路。

“呃,志薄的主张是为了近期的稳定,而迩冶的主张是为了长远的稳定。志薄说的不是没道理,现在迩冶当皇帝确实能够统一社会的意志,免得别人心存当皇帝的幻想,天下不太平。但是迩冶考虑的是我们这代人死了以后的事情,是为了社会的长久稳定和不断发展。近期不稳定是不行的,我们死了以后再走回头路也不是我们希望的,否则我们不就是白忙了一场吗?我们从后世而来,具有后世的知识,这是极大的优势。后世的政治体制多种多样,其中有一种君主立宪制,你们看能不能用这种形式?”

三个人反复讨论,最后采纳了徐大锤的主意,但是有些改变。三人决定先搞议会,对外就说是建立言官的专门机构,以便于旧官员接受。议会分上院和下院,上院的正式称谓是“立法院”,下院的正式称谓是“议政院”。二月份召集各路神仙组建第一届议政院,三月份组建第一届立法院。议政院的成员来自于文武高官和社会各界的代表,甚至包括宋廷和元廷的部分贵族。立法院的成员都是议政院成员的核心人物。两院的具体工作置于领导小组的领导之下,具体工作由徐大锤和秦文主持,两人分别主持立法院和议政院的常设机构的日常工作。宋廷、元廷的丞相级人物和太学生都在两院的核心人物之中。

春天的两院会议将定国号为“大中华国”,名义上有个皇帝,但是正式称谓是“大元首”。贾迩冶为第一任终生大元首,以后不世袭,后任的大元首也不是终生制,而是五年一任,一人只能任两任。这些暂时不公布,过几年或十几二十年后再公布。大元首的接班人由最高领导小组决定产生并进入领导小组长期培养,文天祥和李庭芝将进入领导小组,该机构将有个正式名称——“政治局”。

后来贾迩冶召集政治局第一次会议,提出应当有个国旗,秦文说那就搞个五星红旗吧。秦文还画出了个样子,吴公公和徐大锤都举双手赞成。文天祥和李庭芝都认为秦文很有学问,他们搬出《史记·;天宫书》,上有“五星分天之中,积于东方,中国利”之说。于是五星红旗定了下来,取义是“五星出东方利中国。”造山曰:既然穿越了,肯定要抢先注册的。有意见尽管砸砖头吧。

在这次会议上规定攻破大都推翻元廷的那一年为中华元年,现在是中华三年。

【全书终】

更多精彩,更多好书,尽在小说下载网—http://。。
返回目录 上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