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南宋浮生记-第5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一时间全体将军都做了这样的保证。只是光这样怎么行,是不是要出师有名才对。

他的脑里突然出现了一个东西:玉玺。

“郑夫人,你的玉玺在身边吗?”他小心的问道。

“在啊。”郑夫人,拿出了那个她用性命保护的玉玺。

那不过是个石头,翠绿的颜色,上面刻着 “承运天启”。

对就是它,眼里发着绿光。

第三十节 玉玺的召唤

这个玉玺果然引起了所有人的目光。这个所有人都想得到的东西的背后就是权力的碰撞,只有胜者才能一统天下。可是天下就是要靠这么一颗小小的玉石来做决定。这就是真实的历史,中国人的历史。

这个东西真的是好啊,一旦拥有了玉玺相当与就可以掌握了权力,也就是说皇帝若没有玉玺就不算是个真正的皇帝。但是怎么胡沙虎会这般的糊涂忘记了将这个玉玺收回去呢?但是郑心兰也不晓得是为何如此也就只能这样作罢,就权当做是送给他的一件礼物好了。

其实并不是胡沙虎粗心,是因为宫内的太监同情郑夫人,所以才有这样的结果。就在郑夫人被流放的时候,那个帮她装行李的小太监将玉玺塞进了包袱里,就这样神不知鬼不绝的出了宫了。天下的事还真的那料。

“想不到天下还有这样的好事,真的是帮助了我们”谷永宁高兴的笑了。

“这些都是大人福分,也是我等的幸运”下面的恭贺声不断。

正当谷永宁还在为此事高兴的时候,就听见有西京送来的书信。

西京,那就是仆散端那而了。想必他应该是知道了卫王遇害的消息了,此时来信绝对不简单。还好现在这些将领都还在一起,一旦有些新的动向也好有个应对的办法出来。

拿来信,拆开一看。果然不出所料。

“大人,这信上怎么说?”性急的林景衡很想知道此中的消息,自从他来到了海州之后也没有做过些事情,很是郁闷,所以对于信里的事情更加的感兴趣。

“哦。是这样的。仆散端已经联合了西北路大军正准备打着尊卫王讨国贼的旗号出兵呢。在信里,希望我们也能够出兵襄助。”谷永宁看了信大致的说了一下。

信中说的并不是只有这些,最关键的是愿意以中都一带为代价换他的出兵,这可是从来没有在军中提过的,原因很简单,如果说出来了的话,可能会影响整个战斗的进程。

“这样太好了,又有仗打了。”看见林景衡磨拳擦掌的样子甚是有趣。不过也是,自从金国暂停对海州的进攻后,所有人的心思似乎都停了下来,军队的操练上都松懈了许多。这次要不是因为准备再次的北伐,弄得整个军队又重新的操了一遍,把那些基层的士官可是累了个半死的。不过经过这样的特训,军队的战斗力是恢复了许多,特别是骑兵,自组建到现在都没有象样的参加过战斗,除了那一段东奔西走的岁月。

其实战斗的第一主力还是水军。现在的水军在经过这几次的大战后也是损失不小的。这一年来经过的休整还是没有恢复到当时的盛况,就算是加上了龙卫水师还是不够的。但是根据协议,只能出兵水上,那么水军就是重点了。这次林景衡是早就准备好了做先锋,看来是时候了。

当然也不是所有的人都是这样认为的。王渥倒是挺冷静的坐在那一言不语。

“仲泽,你的意见如何?”谷永宁看了看他,这个人算的上是一个智囊,他的话很有代表性的。

“大人,我看现在时机不对。”

“为何?”

“今卫王新丧,此乃金国的内事不关我外人之事。如若我等首先挑起争端,那么很可能会导致双方在战场上在道义上发生改变。如果我们等西北路联军和山东大名府联军和胡沙虎军队交锋后再次出兵,这就又不一样了。我军的实力在于水面,而陆上的战斗还没有交手过,现在我们应该稍微的等待一下才好。”

王渥的考虑果然是不一样。因为仆散端和胡沙虎所争执的是谁作为金国的正主,而谷永宁他们和金国所争夺的是中都的控制权,虽然两个人都是站在一个战壕里,但是出发点却是不同的。如果海州军先进攻,并且顺利的拿下中都,那么就会造成一种外邦的侵略战,这当中的损失可不是他所负担的起的。如果是西北军和金军交战在先,而海州军后入,那么就是一种国内战争的延续,中都的得失不过是利益的交换,对于人民内部的反弹势必要小的很多,也为日后的长期执政留下一个良好的基础。

更重要的是,所有的人都会将齐军看做是仆散端的盟军,攻下了中都而又让出中都这个是时候的分赃,即使金国人强烈的反对,在强大的军事介入下也只是将这样的愤怒投射到仆散端那里,对于自己是只有好处的。

“仲泽考虑果然深远。”谷永宁不禁的称赞起来,想不到收了一个王渥甚至是多了一个手臂。可是象这样的人才在金国不知被埋没了有多少。看见王渥让他想起了在台湾一起出生入死的曹豳、陶羡他们等人。如果没有他们如此细致的照顾着台湾这个大后方,他们在前方会这样的顺利吗?

但是现在箭以上弦。战争一触及发。但是手上还有多少的军力呢?

海州的军队经过这段时间的整顿,除了在辽东的忠孝军外,大致的细分为六部。

孟珙的忠顺军马步军3万。驻防莒州。

余潇东海舰队2万。驻防东海,登州刘公岛。

原铁瓦军本部1万和海州驻军整编的山东军1万5千人驻守海州和沭阳。

王居安的东海舰队一部和龙卫水军由林景衡节制共一万人驻守莱州新港和崂山。

回胡军一万人在密州和沂州驻防。

还有台湾水军后改编成步军8000人作为将军府兵马。

细数一下才发现这短短的两年的时间从最开始的3万人已经发展到了有10万大军,这还不包括有辽东3万和台湾的2万部队。这真的可以算的是上一次重大的进步。但是这远远不够的。要知道在古代战争中绝对是人肉绞杀战,拼到最后就是拼谁的人多。这十万人看上去很多,但到时真的能够作战的也许就只有3万人不到了。再加上从台湾能抽调的军队的话也不过4万人。这些人够吗?

这还哪里谈的上去攻打中都呢。

是不是可以考虑借兵。

借谁的兵?

谷永宁将目光投向了山东的东北角。

红袄军!

对就是他。要不是当时台湾水军的拼死保护下会有他们今天吗?再说了要不是和仆散端签定了个协定,这个时候他们就等着破城吧。但是由谁去借呢,要借多少呢?

“还是我去吧。”王居安站了起来。其实他是最合适的人选,不管是在李全那,还是在杨安儿那都欠了他不少的人情。这也是到了该还债的时候了。这些红袄军虽然战斗力比较弱,但是毕竟是友军还能够保证一定的安全性。谷永宁点了点头。默认了。

“记得,这一件事情一定要小心。这些红袄军可不是这么好惹的,再说了杨安儿是个有野心的家伙,我怕他会有其他的想法的。只要让他们能接过密州和沂州的防务,将孟珙的忠顺军换防出来大抵上就够了,还有就是要加上在莱州和刘公岛的海防。这一次水军是关键。”之所以这么小心的求证的原因就是这些红袄军可不是善男信女,他们很有可能就会反叛的,先把事情说明白以后会有更大的好处的。

“放心吧,大人。”王居安安慰着说“只要我能活着从他那里出来就可以借的到兵。不过我有一个请求,到时候,不管如何请大人给我一个自行处决的权力,只要我们能做的自然都可以和他交换。”

“好吧。那自己小心一点。”谷永宁心里却是有点担心。这次借兵不过是要扩大一点自己的影响力,最后的决战还是要靠自己的子弟兵的,这个杨安儿可不是省油的灯只怕这一次会有大的麻烦。其实呢,他最担心的还不是红袄军,毕竟这些农民军自己对他还是有好处的,而宋廷倒不一样了,他们的军队在连州布防很多,有想北上的迹象。沐阳方面的压力似乎很大。这样是不是可以考虑让仆散安贞来帮助自己守后门?这可是个大胆的想法,不知道会不会如愿。

当手中的一切都准备好了之后,谷永宁决定这一次要亲自出马,毕竟这次要对付的可是当今世上拥有最强大的防御工事的中都城。当然了这次他也有个小小的要求,那就是将所有的军队都要披白纱。这就表明了他们是来替卫王讨回血债的,而不是为了复仇的。这个是很关键的,一旦走错了就会陷入更大的灾难。

中都城注定要变成旋涡的中心。

所有的人都在被野心所渲染,但有一个人的手段已经达到了。

郑夫人独自一个人在房间里面哭泣。

“卫王陛下,仆散丞相真的要来为你报仇了。你的孩子,瑞儿还活着,你该安心了,不管怎么样都要为你讨一个公道回来。”

她的手上,那个玉玺,还在。上面的绿色中带着浓烈的鲜红。

第三十一节 西北联军

其实;谷永宁对于王渥此去借兵并没有多少的想法;所谓借兵并不是要带兵进入中都;更多的是要担当起防卫的功效。此时的山东地界本已经没有他所要担心的军事冲突了,倒是南方的宋军可是他的麻烦。这个问题是困扰了很久的。

“大人,要是真的宋军来袭这如何是好?”王渥和他的想法一样,最担心就是在楚州的刘倬大军,此人虽然没有什么兵法,但是对于时事的洞悉能力可是很强的,在历史,他曾经有过这样的作为,在红袄军没有归建的时候突然的发动了袭击导致在海州的红袄军全数被歼灭的战绩。这也表明了此人手下的军队也不是支弱旅。可惜这样的军队只用在了镇压本来可以归降的红袄军身上,在对付金人却是一点办法也没有。

“那你知道宋军最怕谁?”

“仆散安贞吧。”

“那仆散安贞最近吃的败仗最多的在那里?”

“这还用说,肯定是我们这里了”谷永宁的眼里露出了满意的眼神,他似乎已经知道了解决的办法了。

“那大人何不用仆散军来制衡宋军?”

但是对于谷永宁来说什么是已夷制夷他是最明白不过的了:宋军最怕的不是海州的军队,因为这些军队不过是宋朝的叛徒人人得而诛之,但是金军就不一样了,史弥远可以说是这个世界上最害怕金国的一个丞相了,虽然如今的大金国已不复当年的雄心壮志了,就连守成也算不得,可是他照样害怕的要死,毕竟他的前一个丞相韩佗胄就是因为北伐而被断送了自己的性命。他这个人有个毛病,只要韩佗胄支持的他都反对,久而久之就变成了为了反对而反对,这样的结果就是让他自己落到了自己编制的一个圆圈里走不出来了。

想明白了这些,自然就有了对策的。

“仲泽,你得跑一趟仆散安贞的军营,告诉他。我愿意让出沐阳县。”对着耳朵悄悄地送上了些耳语。王渥很快的就明白了当中的意思,不住的微笑点头。

“大人果然高明,那我马上就出发。我想仆散安贞肯定也是会同意的。”

“越快越好。”谷永宁催促着,他知道留给他的时间也已经不多了。此时,西北联军也应该成军出发了吧,心里想到。只要西北联军发动以后,他就可以趁机起兵西渡渤海进入中都的咽喉地带,这样一来所有的事情都可以解决了。想到这心里是一阵的畅快。

中都,我终于可以来了。这样的感动是很久没有过的了。

而此时的西京里正是热闹的很,那些百姓们几乎每天都能看到有各地的军队集结在此,数量众多也是出乎了所有人的想象。平日里,这些官爷一个个都凶的很这会怎么如此的开心。不少百姓都在议论着这个事情。

“我说老张,这个年头还真有趣。你看见了没有,这么多的军队怎么一下子就集结到这里来了。呵呵,我看是有点来头了。”

“你只管喝你的茶,操这份心干嘛,”坐在小茶馆里的两人正说的起劲“我看这西京留守大人还真的不一般,听说他还将皇子搬到咱这里了,当然是要来这么多的护卫了。”

“原来是这样啊。”

这被坐在一边的完颜权听进去了。他是仆散端的护卫长,此刻他是在监视着城里的一些动向。毕竟这些进城的军队都是一方的霸主,想要在这个时候闹出些名堂也是说不定的。关注这些人的动向也是为了自己的利益着想。不想这些百姓们倒是传言很多。他听了后,心里一阵的欢喜。这个目的达到了。

他们都是听说了皇上被害一事,自起义军纷纷归到了仆散端的大旗之下,一时间军队总数已经超过了20万人。这可不是个小数目,要知道金国的主力都在辽东,要想拼凑一支这样旁大的军队也不是很容易的事情。

这些起兵的将领有。

上沙燕部吴僧哥。武卫军都统石列鹤寿。宣德州刺使粘哥贞。泰定军节度使申爱。

镇防军忙哥。彰德军节度使纳合蒲刺。平凉治中王晦。这些可都是大金国的忠贞之士,在金国将倾的此时都挺身而出,真的是大金的勇士。当然这些人都是有自己的政治目的的,在西北的军队都是边防军,没有什么真正的实权的,但是一旦这次成功了的话,那自己就是成了军中最重要的力量了,这也是仆散端所给他们的许愿的。

对着这样的一份名单,仆散端是幸福的,因为这些都是在历史上忠勇之士,不是贪生怕死之人。但是他也是烦恼的。原本他以为按照他个人的力量是可以招徕更多的有实力的军队加入的可惜的是这些人都没有来。但是就这样也是足够了。因为他本来就没有想过要用西北的军团来和胡沙虎决战,他要的是谷永宁的军队来做最后的一击。

这样的两虎相斗的场面一定是很有趣的,毕竟只有消耗了谷永宁的精锐部队,这样他才会少一个劲敌,虽然要为了这个劲敌付出一个中都城作为代价,似乎也有点多了,但是只要是自己的朋友总比多个敌人要来的好的吧,说不定这个谷永宁一但占领了中都,就成了蒙古人攻击的第一道防线,对于金国来说还是要好一点的。、

众诸侯亦陆续皆至,各自安营下寨,连接二百余里。端乃宰牛杀马,大会诸侯,商议进兵之策。

上沙燕部吴僧哥首先发言:“我们聚集在这里不是去游山玩水,是要推翻这胡沙虎叛军的占领和弑君之罪。这军队里是要得有个头的,我看我们也要选个盟主你们看如何呀。只要盟主一定,我们听从号令,就可以所向无敌了。”下面的首领都四顾相看,心里都有点小小的盘算。这次起兵也不为了什么,就为了能在这样的乱世里混口饭吃,或者说要混的更大的官来做做。

“我看这个盟主就有左丞相来担任好了。仆散家门多故吏,又是朝野德高望重之人,我等品秩有差不能胜任,望大人不要推脱。”说话的是王晦,他可是个明白人,比起这些女真人来说,他一个汉人能够做到这样的官位也是不太容易的。其实他一早就看出来了这个吴僧哥不过是仆散端丢出的一个饵罢了,他真正所想的是利用这个盟主的位置在朝廷中获得更大的权力。可是按理说他已经位极人臣了难道他也有跟胡沙虎一样的野心,或者是更大?

王晦不自觉的瞄了一眼仆散端。此人坐的镇定没有露一点的窃喜,真的是个老狐狸。在场的这些人也都是在刀上滚过来的,在政治上面倒是差了许多,要不然也怎么只有个节度使的官。心里不免得暗暗吃惊。

果然不出所料,仆散端在推脱了几次以后就接下了这个盟主的大任。次日登台拜相,歃血为盟,在场的人的各个群情激昂,看来效果是达到了。

这些军队虽然说出发点都有所不同,但是毕竟都在一条船上了,自然都是以仆散端为首。很快的西北联军就拼凑起来了浩浩荡荡的开赴中都去了。

居庸关,中都的第一道防线。那里的地势只能用险峻来形容,真的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真的不知道当时的蒙古人是用了什么样的办法让这个天下第二雄关打开了他的门户。只是现在,西北联军倒是遇上了麻烦。

“居庸关在幽州之北,最为深阻,号天下四塞之一。大山中断,两岸峡束,石路盘肠,萦带隙罅。南曰南口,北曰北口。及出北口,则左转上谷之右,并长岭而西,阴烟枯沙,遗镞朽骨,凄风惨日,自为一天,中原能守则为阳国北门,中原失守则为阴国南门。故自

汉唐以来,尝宿重兵以谨管钥。”王晦文诌诌的讲了一大堆的话,下面的这些将领大多都没有读过书,自然是听的头大不已。

“我说,子明兄,你能不能说的简单一写,老哥哥们没读过些鸟书,听不懂这些的,你就说说那边有那些门,那些寨,好让我们攻进去杀个痛快。”说话的是纳合蒲刺,作为猛安人从小就不看书的,光练了一身的膀子,长这么大个倒是个脑袋简单的家伙。

王晦白了他一眼,继续说:“进中都一共有五处可以选择,分别是居庸关、北古口、金坡、榆关和松亭。当中除居庸关外其他的地方都难以行走。只有这里可以。”

“你的意思只有拿下居庸关才能进中都。”

“是的”王晦心里一宽,终于有人能听的懂了。

“那谁愿做先锋前往居庸关?”仆散端发了话。

下面一片的寂静。心里叹了口气,这些人都只是徒有其名而已。

突然站了一个人出来。走向前来对着总人说。“末将愿往。”

一看,原来是完颜纲。



第三十二节 居庸关(上)

说话的是完颜纲,对于这样的问题他也是想了很多的。毕竟自己作为一个战败者,要想在联军中树立自己的声誉就要做的更加的谨慎。他不想在这里失去他的地位,作为一个将军,他宁愿死在战场上,而不是在这里苟且的活着。

对于完颜纲能站出来,仆散端倒是没有什么意外的。要知道现在守居庸关的正是高琪的属下建威军所部。这新仇旧恨让他的心里是极度的愤怒,如果不能在这里树立自己的威风的话,自己很可能就这样的垮了。

他还有一个小小的私心,这个完颜纲也算是个英雄,当时招他回来就是要建立自己清流的名气,但是这些都是表面的,更重要的是完颜纲虽然在缙山输了,但是他在中都府路的名声还在的,到时登高一呼也许能带来更大的好处。

“好。就你去。”仆散端赞许了一下。但是心里也有点担心。这时的完颜纲手中并没有这样多的军队,能不能担任这样的重任。虽然不过是打个头阵,但是也会影响整个联军的士气的,在这个关键的时刻是要人做这样的牺牲的。

“完颜兄弟果然是好汉,你手下有多少兵马?”申爱也站了起来对完颜纲提了一个非常敏感的问题。因为都知道这居庸关决不是轻易就能拿下来的,没有强大的军团作战是绝对不要想能过的去居庸关的。再说了这样的状况并不是他在开始前所能接受的。

完颜纲笑了笑说:“末将手下只有百余骑。不过都是精锐之师。”

下面的人都面面相嘘。这么少的军队如何作战。难道这个居庸关就这样的弱吗?

“还有我的2000步军也要做先锋。”站在仆散端后面的那个小子也跳了出来。看的身影也不过17、8岁,但是身材健硕,很是英武。

“这位小英雄是。”申爱指了指身后的那个年轻人。

“这个是我的副将,也是完颜将军的儿子,叫完颜权。”仆散端有点点的尴尬,但是也知道权的心是怎么想的,也就父子情深。完颜纲看了看儿子也没有说话。仔细的一看两个人还是很相象的,都是直肠子,不过都有骨气的。

“哈哈,果然是父子情深。好好。”申爱大笑着,在他看来这两个人都是个非常可爱的人“如果完颜兄弟不嫌弃的话,那么我泰定军完全支持将军。只要将军需要尽管在我泰定军中挑人。我的军队别的没有就是这攻城的武器多的很,想必将军是明白的〃奇…_…書……*……网…QISuu。cOm〃,攻打城关没有这些武器可是不行的啊”

“多谢申大人。”完颜纲,拜谢道。“那我就借2000人。当然,那些攻城器械自然也要借的了。我等本是马军,不善攻坚这样的作战可是要将军多多提携才是。”

“果然是名将。这个不多,”申爱转了身,从身后的侍卫手上拿过了一虎符交给了完颜纲。“拿去。只要你喜欢尽管挑去。”拿了这个虎符转身就出去了。

“丞相,我。”完颜权欲言又止,对于刚才的冲动他有了一点的失言了。可是仆散端倒是善意的点了点头。

“去吧,该做你应该做的事情。”说完,完颜权也高兴的跟了出去。

“这个人是一个英雄。”看着远去的身影,不禁赞叹了一句。

“不是一个。是所有的人。”不知道为何,王晦冷不丁的冒了一句,让在场的所有的人都有点触景。看着他们的背影,想象着正在要到来的激烈的战斗,心中总是有点担心,毕竟这样的战斗是从来没有打过的。

同室操戈,也许是获得权力最重要的一种手段,但这样做却是要用多数人的血来堆建一个属于自己的丰碑,心里总是有点落寞。

这一次的战斗是生死的搏斗没有人想到如何活着离开这里,但是只要做一个好的终止也是好的。但是他们不知道,这个居庸关真的是盘亘在他们面前的一座大山。

“父亲,我们现在要做什么?”站在一旁的完颜权,看着他的父亲,正在整理着战马的戎装,看其他的军士也在做着准备。身后,除了马军和步军外还有的是大量的攻城器械。这些在西京是不多见的。这些器械都是从泰定军中挑选出来的。可以想象,这些军队早就作好攻城的准备。只不过西京的部队只是做个样子而已的。

这一次的作战马军是没有机会的,他最多也就是要在这样的战斗中起搬运的作用,不过所有的军士还是在仔细的装备着自己的东西。毕竟这样的机会不是很多的。

“做你自己的事情去,把战马收拾好。战场上是用不到他的。”完颜纲的回答永远是这样的短暂,毕竟这也是他一向的做法。当然作为他的儿子是很了解自己的父亲的。这个前锋官不过是要当炮灰而已。

默默的走开,将自己的心爱之物放在了战马上,随手只带上了两把大刀,在战场上还是刀比较好用。

“权儿,你害怕吗?”完颜纲突然间柔声的问着完颜权。这么多年来,他对于自己的儿子都是严厉有加,很少有这样的关怀。奇書网但是大概这也是儿子第一次上阵作战的原因,也就多问了一些。

完颜权看着他的父亲,摇了摇头说“只要是父亲要做的,我都一定努力的去做,不会让父亲大人丢脸的。”

完颜纲似乎很满意的点了点头“真的长大了。”

他看着营寨外的天空,一丝的黑云从南边飘了过来。

“出发吧。”再也不回头。

军队出了营寨。

前面就是那居庸关。一座重要的关口。燕都地处雄要,北倚山险,南压区夏,若坐堂隍,俯视庭宇,本地所生,人马勇劲。燕盖京都之选首也,况今又有宫阙井邑之繁丽,仓府武库之充实,百官家属皆处其内,非同曩曰之陪京。居庸、古北、松亭、榆林等关,东西千里,山峻相连,近在都畿,易于据守,皇天本以限中外,开大金万世之基而设也。这是世宗时梁襄说的一段话,现在看起来是正确的,毕竟作为中都的西北的屏障,一但居庸关丢了,那么就是一场灾难。但是,问题是现在这个重要的关口是掌握在叛军的手上。

在居庸关,建威军营地。

“将军,前面发现有大批的敌军。”一个士兵跑上了瓮城对正在观察敌情的春山。这个时候他们已经很紧张了。这个居庸关虽然说是有两千人的守备,但是这些人的能力上来说也不算是正规军,这是只是春山所带的建威军500轻骑赶到这里参战而已。这些人多数都是骑兵出身,对于守城也不是特别的清楚。

“上烽火。”春山果断的说,此时他想的是如何才能守住这里,因为丢了居庸关一切都完了。但是这烽火一点就让对手知道了自己的处境了是不是会更加的危险?但已经管不了这么多了。点了再说了。

烽火很快的就点燃了,一时间搞的整个战场上的人很紧张。

“父亲,那边点烽火了。”完颜权也紧张的看着这样的场面。作为前锋军最重要的就是要打出气势,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持续的压力,这个居庸关是个雄关,但是不保证雄关一定不会被攻下来的。

这烽火在完颜纲看来确实是一种毒药,当时他就是见到了这样的烽火而毁掉了自己的缙山军,看看身边的将士,目光中都能看的出一种愤怒和无奈。

信念是个很重要的东西。愤怒也是很好的东西。

“不要管这些东西。”完颜纲叱呵了一声“东西准备好了没有。”

“准备好了。”

“那就开始吧。”一个命令下达了。

只见在战场上出现了许多的抛石车。这些都是泰定军的最常见的配置。长期的和西夏做斗争必须要有点技术上的储备的。这抛石车就是一种攻城的时候的好武器。

只见一排的巨石在士兵的拖曳下被高高的抛起。狠狠的砸在居庸关的城墙上一个小小的缺口就出现了。这些抛石车也是他们的军中的威力最大的武器,要知道这些玩意的最远的射程都在400步以上。完颜纲笑了,就不信在这么猛烈的攻击下还能守的住。

疯狂的抛石比赛似乎没有停止的意味,居庸关的方向迎来了更加猛烈的石头。

站在瓮城上的春山倒是不担心这个抛石车的威力。因为见多了这样的玩意也就不怕了。

“所有的军队撤出瓮城,回内城去!”

这绝对是个聪明的做法。因为居庸关外早已经埋了大量的铁蒺藜,而且六道大门都已经被铁水给浇死了。唯一的一条路就是从城墙上爬上来。而现在看来这么高的城墙想正面的突破几乎是不可能的。

很快的在瓮城的军队都快速的退了下去,一时间攻守似乎换了一个方向。

完颜纲当然知道这里面的内涵。只是冷笑了一下。

“准备上冲车。”

这又是什么玩意?

第三十三节 居庸关(中)

对面的是天下第一雄关居庸关来说,完颜纲的这点兵力开来不过是开胃碟而已,当日,蒙古铁骑5万人也不过是被逼的绕关多日而不得转向而偷得此关。可是所幸的是自从蒙古人攻打居庸关之后这里就没有重新的修缮,现在还能看的见一些当时留下的伤痕。

但就是这样的居庸关在完颜纲看来还是这样的强大的,根本没有什么好的办法来对付的,更何况在建威军的帮助下更是难做。

虽然长城足够的长,但是不能保证每一个地方都是完整的,更何况是在这样的战争情况下,大家连自己的命都顾不过来了,更惶论长城呢?这防御的工事是用来抵抗北方的蒙古人的,但是蒙古人现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