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明地师-第7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各位别急,不管今天这一仗打成什么样子,该分给各位的银子,庞某一分钱也不会少给。现在大家跟着我,一齐向东撤,前头有人接应咱们,胜败还未定呢。”庞登魁对众人喊道。

由于官军的援兵离得还远,土匪们的撤退显得比较从容,庞登魁知道这个时候是最不能慌乱的,因此亲自带人在后面压阵,缓缓地脱离与勘舆营的接触。

“苏千户,咱们追不追?”邓奎跑回土坡,向苏昊请示道。刚才这一战,他杀了好几名土匪,浑身都溅着土匪的血,却还有些意犹未尽。追击这种事情,是需要主将下决心的,所以邓奎需要跑回来请示一下。

“不能追。”徐光祖及时制止道,“咱们兵马少,只是靠着阵形才能立于不败之地。若是上前追击,阵形就乱,到时候山贼杀一个回马枪,咱们的损失就大了。”

“对啊,兵法云,穷寇勿追,归师勿遏,我等打败贼兵,已然是大功一件,万万不可一时冲动,功亏一匮啊。”田有年赶紧补充着徐光祖的意见,刚才这一阵,已经把他的胆子给吓破了。现在看土匪跑了,他哪里还敢让苏昊再去冒险。

“好吧。”苏昊点点头,对邓奎说道:“邓奎,追击的事情,就交给援军弟兄吧。你现在去清点一下咱们的损失,及时救治伤兵,待援军破敌之后,咱们再总结此役的得失。”

“得令!”邓奎答应着,跑下去忙碌去了。苏昊的这个决定,虽然让邓奎觉得有些遗憾,但他也承认,这样是更稳妥的。毕竟勘舆营以新兵为主,这一仗能打成这样已经不错了。

第240章 倭寇

土匪们从容不迫地向东撤退,直到他们的身影都快看不见了,几路增援的官兵才冲到了苏昊等人的面前。苏昊站在土坡上,清楚地看到率领这些官兵的,是两名骑着高头大马的军官,看那服色,应当都是千户品级。

两名千户抬头看到土坡上的一干官员,不约而同地勒住了缰绳。他们先是挥着鞭子向自己手下的官兵们下着命令:“顺着地上的痕迹,继续追击,勿使一名贼人脱逃!”随后便一夹马肚,驱马进了勘舆营的阵地,径向土坡上走来。邓奎等人见对方品级不低,自然也不便于阻拦。

苏昊等人迎上前去,两名军官跳下马来,同时向苏昊等人抱拳问安。

“河道总兵府千户胡开相,见过……这位就是苏主事吧?”一名军官在人群中扫视了一圈,准确无误地找到了苏昊。

“工部主事苏昊,见过胡千户。”苏昊抱拳还礼道。

“淮安卫千户钟大任,见过苏主事,见过田通判,见过徐叔。”另一名军官分别向苏昊这边的几个人都打了招呼。作为淮安卫的千户,他与田有年是见过面的,同时也认识徐光祖,因为徐光祖与淮安卫指挥使李世达是老熟人,连李世达对徐光祖都是以“徐叔”相称的。

众人互相以官场礼节打过了招呼,在这土坡之上,众人也找不到凳子坐,只能站成一圈,其中苏昊隐隐成了这一圈人中的主角。

单纯从品级上说,这几个人还真分不出高低。田有年是六品文官,胡开相和钟大任都是五品武官,在地位上是六品文官高于五品武官。苏昊身兼二职,文官的品级与田有年相同,武官的品级与胡、钟二人相同,两个身份加在一处,其他几人自然就得掂量掂量轻重了。

“苏主事,我等奉命前来增援,到的还不算晚吧?”胡开相问道,其实明眼人都能够看出他们是跚跚来迟,但他非要用这种口气来向苏昊询问。

事已至此,苏昊也没话可说了,他笑道:“不晚,不晚,胡千户和钟千户都是兵行神速,苏某感激不尽。”

“前几日接苏主事的密函,函中吩咐我们兄弟应对山贼取合围之势。不过,钟某与胡千户商量了一下,担心若是从敌后迂回,行程太远(文*冇*人-冇…书-屋-W-Γ-S-H-U),只怕苏主事这里顶不住,所以就没有遵苏主事的安排,还请苏主事见谅。”钟大任貌似谦恭地说道。

对于苏昊这样一个同僚,胡开相和钟大任都是很不以为然的。上司让他们前来配合苏昊行事,他们不得不来,但从内心来说,他们并不愿意与土匪打仗。因为打仗就意味着伤亡,伤亡就意味着抚恤,这些钱原本都是可以不花的,他们又何必为了苏昊的一时兴起而去浪费自己的钱财呢?

苏昊前几日写信给他们,让他们在战斗打起来之后,派兵向敌后迂回,给土匪包一个饺子。胡开相和钟大任都明白,这是一个非常不错的策略,即使不能全歼土匪,至少也能让土匪遭受惨重损失。但他们并不想接受这个安排,因为困兽犹斗,土匪一旦被包围了,必然要拼命,届时他们的军士就会有大量的伤亡。在他们看来,能够把土匪赶走就足够了,有什么必要非去拼命呢?

苏昊不过也只是一个千户而已,这个千户是京里直接任命的,与河道总兵府、淮安卫,都没有任何关系。不管苏昊有什么来头,或者日后有什么远大的前程,胡开相和钟大任都不需要在意,大家面子上过得去就行了。

在这样的思想指导下,他们便采取了一面攻击的策略,大军看起来声势极大,但只限于把土匪吓跑,并不打算与土匪真正交锋。当然,这种想法只能藏在他们心里,当着苏昊的面,他们是必须要说些漂亮话的。

“我说钟大任,像你们这样,能追上土匪吗?你的兵都没吃早饭是不是?”徐光祖实在忍不住了,指着正在追击土匪的淮安卫士兵,向钟大任说道。

钟大任不在乎苏昊,对于这个徐光祖却是有几分畏惧的。因为徐光祖与李世达常在一起喝酒,而且口无遮拦,如果日后在李世达面前说自己一些坏话,自己就麻烦了。

“这个嘛,徐叔所言甚是,这些兔崽子,老子……啊不,我是说我不亲自去催,他们就不肯出力。苏主事、田通判、徐叔,你们慢聊,钟某亲率大兵追击土匪去。”

钟大任说着,牵着自己的马退后几步,翻身上马,真的跑到队伍中带人追击去了。胡开相向苏昊等人客套了几句,也起身回自己队伍去了。两个千户营的兵马,像过蝗虫一样,浩浩荡荡向东而去,踩出了满天尘土。

“唉,我大明官兵,都是这个样子。若是戚军门在世,早就斩了这几个家伙的狗头了。”徐光祖叹着气说道。其实,军队中的这种情况,他是非常清楚的,他只是觉得让苏昊看了笑话,自己脸上有些挂不住而已。他说的戚军门,自然是指已故的名将戚继光,此人是素以带兵严格而著称的。

苏昊也摇了摇头,说道:“也可以理解吧,军队没有魂了,还谈什么战斗力。”

有两个千户去追击土匪,也就没勘舆营什么事了。邓奎过来向苏昊汇报说,刚才这一仗,勘舆营阵亡了6人,重伤十几人,轻伤也有几十人。苏昊点点头,接受了这个结果。正如邓奎所说,要让部队形成战斗力,就必须通过实战,而实战就不可避免要有伤亡。用土匪那边的伤亡情况来对比,勘舆营这一仗,算是打得不错了。

“让军医抓紧救治伤兵,余下的人埋锅做饭。”苏昊吩咐道。

“还有,不要大意,要防止山贼折返回来。”徐光祖补充道。

其实刚才这一仗,也算不上什么恶战。勘舆营每次只有七八个小组,约摸四分之一的兵力在外围作战,其余的人只是在后面据守。前方和后方的人马不断轮换,每名士兵真正对敌的时间不过是半个时辰的样子。

饶是如此,战斗结束之后,众人还是有一种死里逃生的感觉,可不是吗,实际上也有6名士兵在作战中阵亡了。老兵们看到这个场景,多少还能淡定一些,新兵们看着刚才还和自己打闹的袍泽转眼就与自己阴阳两隔,都有些伤感和后怕。

吃饭的时候,苏昊与徐光祖一道,端着碗在各组之间来回走,时不时夸奖一下某位士兵的英勇表现,或者安抚一下那些受了伤的人。队伍的情绪逐渐稳定下来,开始有一些人说起了打仗时候的笑话,欢笑声在营地中弥漫开来。

“这些兔崽子不错。”徐光祖满意地对苏昊说道,“再打几仗,就都成老兵了。”

“老兵又如何,胡开相、钟大任他们带的也是老兵,比你更老的都有,我看也就是一群废物。”苏昊不客气地说道。

徐光祖道:“这都是卫所兵,你如果见过边军就知道了,尤其是戚军门的部下,还有辽东李总兵的部下,那精气神,远不是卫所兵能比的。”

“我这一营兵,能和他们比吗?”苏昊问道。

徐光祖看了看众人,说道:“样子倒是有点样子了,这得归功于改之你,在队伍里扶正气、杀邪气,官兵同欲,方能所向无敌。不过嘛,这气势上还差一些,主要是仗打得少,缺点杀气。”

“这太平盛世,你让我上哪找仗给他们打?”苏昊不愤地反驳道。

话刚说到此,在东边的远处,突然传来了一阵喧哗,像是潮水来袭一般。苏昊和徐光祖原本是席地而坐的,听到这声音,两个人下意识地都站了起来。一名斥候飞跑着冲到他们面前,大声报告道:“不好了,不好了,苏千户,刚才追击山贼的官兵全败退下来了!”

“什么!”苏昊和徐光祖都惊呆了。两个千户营,足足2000多人马,追击800山贼,居然会败退下来,难道山贼在前方设了埋伏?从常理上说,土匪不怕官兵,但也不会与官兵死磕,伏击2000名官兵,这得是多大规模的一支土匪,难道他们想造反不成?

“全体都有,列阵!不管发生什么情况,没有命令之前,不得后退半步!”徐光祖对着勘舆营大声吼道。

勘舆营士兵们不知发生了什么事情,但几个月来的训练养成了他们服从命令的习惯。他们把饭碗一扔,抄起兵刃,迅速进入了防御位置。这一回,他们没有团成一团,而是列成了一条横线,正迎着前面的官兵败退下来的方向。

官兵越跑越近了,这一回他们可不像追击土匪时候那样迈着方步,而是一个个跑得比兔子还要快,只恨爹娘少生了几条腿。从望远镜里,苏昊和徐光祖能够看到,那2000多官兵前后拉开了足有一里地的距离。跟在他们后面的,是一群手持长刀的人,这些人凶悍无比,被他们追上的官兵几乎没有还手之力,往往在一刀之内就身首异处了。

“这是哪来的山贼,竟然如此凶猛!”苏昊惊道。

徐光祖大变,嘴里吐出了两个字:“倭寇!”

第241章 誓死不退

苏昊和徐光祖都不知道,曾奉先在联合豪强地主出资请土匪前来诛杀苏昊一行的时候,也曾想到了土匪是否能够敌得过官兵的问题。他明白,这件事要么不办,要办就必须成功,否则,遭遇袭击的苏昊势必会以雷霆之势予以报复,届时曾奉先以及所有参与此事的地主都会死无葬身之地。

出于这样的想法,在与庞登魁联络之后,曾奉先又去找了另外一股势力,那就是盘踞在盐城海滨的倭寇。

盐城县濒临海边的地区,是大片的盐碱滩涂,这些地方无法耕种,只能生长芦苇,所以很少有人会到这一带来活动。不知从什么时候起,有一支倭寇来到了这里,在芦苇荡中建立了一个营地,并屡屡从此处出发,前去骚扰周边府县的百姓。

淮安府上下的官吏们都知道这支倭寇的存在,但大家都讳莫如深,不向上级提起。也许是出于兔子不吃窝边草的想法,这支倭寇在淮安本地作恶并不多,偶尔袭扰一下盐城县下面的一些乡村,抢点粮食,或者掳掠几个女子,这样的事情在其他地方也是经常发生的,当地官员又有何必要去追根究底呢?

发展到后来,倭寇甚至还会到县城或者镇上去闲逛,买东西、下馆子、逛窑子之类,周围的人都知道他们是倭寇,但衙役、官兵都不去招惹他们,大家相安无事、相敬如宾。

曾奉先担心庞登魁无法消灭苏昊的队伍,灵机一动,便想起了海边的这群倭寇。与大明官兵相比,倭寇的战斗力是惊人的,几十名倭寇追着几百名大明官兵满处跑的事情,在各地都时有发生。曾奉先相信,如果他能够把倭寇请出来,那么这一仗就稳操胜券了。

当然,曾奉先也知道,要请倭寇帮自己打仗,花费远比请庞登魁要大得多。而且,与倭寇合作,颇有些养蛊的意思,惹上身了,以后就很难摆脱了。倭寇在盐城建窝点,偶尔会派人到周围的豪强地主那里索要一些保护费,这些豪强地主除了给钱之外,并不与他们发展什么更亲密的关系,也是担心与他们靠得太近会有麻烦。

这一次,曾奉先是已经走投无路了,明知勾结倭寇是饮鸩止渴的事情,他还是毫不犹豫地端起了这杯毒酒。

藏身于盐城的这支倭寇,匪首名叫池田次郎。曾奉先托人与池田次郎取得了联系,先付了1000两银子的定金,请他们在庞登魁这帮人的背后埋伏。双方约定,如果庞登魁打败了官兵,那么池田次郎他们就不用出手,这1000两就算是跑腿费。如果庞登魁他们失手了,就会向池田次郎埋伏的这个方向败退,把官兵引过来,再由池田次郎带倭寇伏击官兵,事后按倭寇杀死官兵的数量付酬,每名官兵折20两银子。

事实表明,曾奉先的谨慎是没有错的,庞登魁果然失手了。他按照约定,带着土匪向倭寇埋伏的方向逃跑,胡开相和钟大任二人率领官兵随后追赶,正撞进了倭寇的埋伏圈里。

说起来也是奇葩的事情,池田次郎带领的倭寇,不过只有100多人,但甫一现身,就把两个千户营的官兵吓得魂飞魄散。胡开相和钟大任勉强指挥着士兵与倭寇战了一会,吓破了胆子的明军士兵根本没什么斗志,被倭寇杀掉了几十人之后,就全线崩溃了,胡开相和钟大任带头逃跑,其余士兵就跟在主将的身后,没命地狂奔。

池田次郎记得与庞登魁的约定,知道杀的官兵越多,就能够拿到越多的银子,所以便号令手下发起追击。庞登魁见倭寇得手,精神振奋,带领土匪回过身来,也开始向明军追去。

这就是徐光祖和苏昊在土坡上看到的场景,一看明军后面那些匪徒的装束和长刀,徐光祖就认出来了,这些人就是肆虐沿海地区的倭寇。

“这个曾奉先,居然敢勾结倭寇,这可是当千刀万剐的大罪!”苏昊恨恨地说道。

“苏主事,此事日后再议,咱们还是赶紧撤吧!”田有年一听说有倭寇,肚腿子就开始抽筋了,连忙拽着苏昊的衣襟劝告道。

苏昊扭头看着徐光祖,问道:“徐叔,你觉得咱们当如何做?”

徐光祖面无表情,看着苏昊答道:“苏主事,你是主将,你说当撤,老夫就随你撤。你想战,老夫这条命就交给你了,陪你一起战个痛快。”

苏昊道:“徐叔,战与不战,取决于我们能不能战胜。如果是必败,我也不会拿将士的命去赌气。如果有胜算,为什么不战!”

徐光祖道:“胜与不胜,取决于主将敢不敢战。不过是区区百十个倭寇,咱们加上河道、淮安卫的兵马,足足有2000余人,这样的仗都打不胜,还算什么男人?”

“好,既是如此,那我下决心了,战!”苏昊斩钉截铁地说道。

其实,在苏昊的心里,原本就是打算与倭寇一战的。他手上有200多士兵,虽然多数人训练的时间不长,但抵抗100多人的倭寇,也不见得就会不敌。最关键的是,他的手上还有燧发枪和手雷这两件利器,在这个时代属于绝对的先进武器。

在此前对付庞登魁等土匪的时候,苏昊没有把这些武器拿出来用,因为邓奎说过,打土匪的目的在于练兵,如果动用了这些火器,练兵的效果就达不到了。现在,面对着穷凶极恶的倭寇,也到了动用这些大杀器的时候了。

在苏昊计算自己这方战斗力的时候,是直接把河道和淮安卫的那些兵马当成空气的,这些废柴士兵只能打顺风仗,一遇强敌就全垮了。

听到苏昊的话,徐光祖哈哈大笑起来:“好,小子可造,我老徐没看错人。苏主事,你就站这别动,看老夫如何把这些倭寇打个落花流水。”

苏昊道:“徐叔,我身为勘舆营主将,面对倭寇,岂有龟缩之理。这一仗,我会与所有士兵一道冲锋,断不能让倭寇把我中华儿郎看扁了!”

苏昊要亲临一线,像田有年这样的文官肯定是没法跟着的。苏昊叫来几名士兵,让他们保护着田有年、周汝员等没有战斗力的人员撤到后方几里开外去观战,并交代万一前线出现变故,他们就可以先行撤退,不必等候自己。

田有年半推半就地上了小轿,对苏昊说了无数祝福和钦佩的话,随后就匆匆离去了。苏昊与徐光祖二人下了土坡,来到了士兵中间。苏昊大声地对士兵们喊道:“兄弟们,我告诉大家,前面的官兵败退下来了,追击他们的是倭寇,大家怕不怕!”

“啊!是倭寇!”

苏昊的话音落下,士兵们便躁动起来,老兵们多少还镇定一些,许多新兵脸上都露出惶恐的神色,还有的人索性就开始回头张望,打算逃命了。淮安这个地方靠近海边,经常受倭寇袭扰,军队和百姓都是谈倭色变。勘舆营的新兵都是在当地招收的,听到倭寇二字,本能地就感到害怕。

“混账东西!倭寇怎么啦,倭寇也是两只手、一个脑袋,不比我们大明人多一个脑袋。平日里抢饭吃的时候,也不见你们谁少吃一碗,听见倭寇二字,你们就把蛋蛋都吓掉了!”邓奎站出来,对着士兵们怒目而视,大声地训斥开了。

苏昊拔出自己的佩刀,高高举起,对着众人说道:“谁害怕的,现在就可以逃命。只有觉得自己还有蛋蛋的,就跟着本千户在此诛杀倭寇。不管最后剩下多少人,本千户誓死不退!”

“末将愿随千户,誓死不退!”何本澄首先应和,从士兵群中走出来,大声喊道。

“我熊老二也不退,倭寇怎么啦,老子未必就怕了他们!”傻大个熊民范也跟着喊道。

有了两个带头的,其余的老兵也都反应过来了,不管内心对于倭寇是否恐惧,自家的千户已经发话了,他们岂能认怂?苏昊带来的老兵都是江西人,没有接触过倭寇这种生物,对于倭寇的恐惧感多少都是来自于传言。苏昊站在他们面前,一脸从容淡定,这给了他们以充分的信心。

倭寇怎么了,播州杨氏的土兵也被传得神乎其神的,最后不也被我们千户给灭了。我们千户是谁,那是有通天本领的地师,他都不怕,我们怕个鸟!

想明白了这点,老兵们便齐声呐喊起来:

“对,一命换一命,不信这些倭寇就有九条命!”

“老子这条命早就交给千户了,跟着千户,誓死不退!”

“诛杀倭寇!”

“誓死不退!”

老兵们这一通喊,新兵的脸上也有些挂不住了:都是七尺高的汉子,人家江西兵有胆子,我们淮安兵难道就是怂蛋吗?远处正在败退下来的那些卫所兵,已经把淮安汉子的脸都丢尽了,如果我们这些人再软了,日后还抬得起头吗?

“誓死不退,诛杀倭寇!”

由一而十,由十而百,全体勘舆营的士兵一起喊了起来。那些跟着勘舆营去打官司的农民们也被感染了,他们捡起先前土匪们遗落的武器,加入了勘舆营的队伍,跟着士兵们一起喊起了口号。

前方,河道兵和卫所兵像退潮一般地涌过来了。

第242章 好汉

“倭寇来了!”

“快逃命啊!”

“好多好多倭寇,成千上万!”

成群的溃兵一边号叫着,一边向勘舆营的队列跑来。勘舆营的士兵手挺长矛,迎着这些溃兵跑来的方向,雪亮的矛尖提醒着这些人从长矛的间隙间跑过,不能冲散了勘舆营的阵容。

在勘舆营防线的后面,苏昊令人打起了几面红旗,又让十几名手持鬼头刀的士兵大声地对溃兵们发布命令:“都到红旗后面列队,不许跑,再跑一步就格杀勿论!”

一匹战马嘶叫着跑了过来,骑在马上的正是淮安卫的千户钟大任。徐光祖远远看见了他,手持一根长矛,迎了上去,喝道:“姓钟的,站住!”

“吁!”钟大任手忙脚乱地勒住马缰绳,气喘吁吁地对徐光祖喊道:“徐叔,倭寇上来了,快跑吧,再不跑就来不及了。”

“你个混账东西,快收拢队伍,随我迎战倭寇!”徐光祖怒道。

“这这这……他们是倭寇!”钟大任急赤白脸地说道,“他们杀人如麻啊。”

徐光祖以矛相指,道:“小子,你下不下来!”

“徐叔,得罪了,小将先走一步!”钟大任自知与徐光祖无法沟通,再听到身后都是惊叫声,哪里还敢停留。他一拨缰绳,就想催马快跑。

“混账,还想跑!”徐光祖怒不可遏,抡起长矛,从侧面结结实实地给了钟大任一下。钟大任哪里料到徐光祖会动蛮的,在马上坐立不住,扑通就栽下来了。他的脑袋着了地,一只脚还挂在蹬上。徐光祖索性挥长矛又拍了一下,把钟大任那只脚从马蹬上拍下去,然后看也不看钟大任一眼,抓起马缰绳,自己跃上了马背。

“姓徐的,你个老东西,你他娘的想干什么!”钟大任急了眼了,这马可是他用来逃命的坐骑,怎么能让徐光祖抢走。再说,徐光祖口口声声让他留下来御敌,难道是想自己夺马逃命不成?生死攸关之际,他也顾不上考虑徐光祖与自家上司是什么交情,一句脏话就脱口而出了。

徐光祖没有理会钟大任,他双腿一夹马肚,催动马匹迎着溃兵便冲过去了。他一边跑,一边用长矛的杆子抽打着逃命的士兵,大声喊道:“你们这些混蛋,不许再跑,都到前面的红旗下去集合,违命者斩!”

与徐光祖一样,苏昊和邓奎也分别从溃兵中抢到了两匹马,然后向前冲去,对着溃兵拼命地喊话。站在后面的勘舆营士兵脚底下踩得稳稳的,矛头放平,大声地复述着主将的命令,让溃兵逐渐地平静下来。

军队的溃逃,其实是一种集体癔症的表现。一个人的恐惧会传染给其他人,当多数人都在逃命的时候,恐惧就会被反复地放大,以至于让身陷其中的人都分不清什么是真实、什么是幻觉。

苏昊、徐光祖等人逆着溃兵向前冲,加上勘舆营士兵稳稳地扎住阵脚,这些举动都给溃兵的心里注入了一些理智。他们从勘舆营队列的间隙穿过去,感觉到背后有人在替他们防御的时候,脑子开始渐渐恢复理智了。站定在红旗之下的士兵越来越多,有些已经跑远的士兵也折过头来,将信将疑地回到红旗的下面。

钟大任被几个亲兵扶着,一拐一瘸地走到红旗下。有亲兵把自己的马匹牵过来,对钟大任说道:“千户,你骑我的马走吧。”

“呃……算了吧。”钟大任犹豫了片刻,终于还是站住了。临阵溃逃,在明军中是很重的罪名。如果大家都逃命,也就无所谓了,毕竟法不责众。现在苏昊带着兵在抵抗,而且徐光祖也对自己撂下了狠话,在这个时候如果再逃,日后就不好交代了。

再说,苏昊等人已经冲到前面去了,就算他们挡不住倭寇,至少也可以为自己赢得逃跑的时间吧,自己何不留下来看看呢。

“钟千户,你受伤了?”胡开相骑着马跑到钟大任的面前,看着他灰头土脸的样子,不禁关切地问道。

“呃……是受了点小伤。”钟大任没好意思说自己是被徐光祖用长矛揍下来了,只好支吾过去。

胡开相扭头看看后面,又看看正在红旗下收拢溃兵的勘舆营士兵,小声地问道:“钟千户,这个苏千户是什么意思,难道他想凭自己区区200人挡住倭寇?”

“大概是这个意思吧。”钟大任点头道,“我看他夺了我亲兵的马,冲到前面去了。”

“真是初生牛犊不怕虎!”胡开相道,“刚才山贼没奈他何,他以为倭寇也是那么好对付的?”

“胡千户,咱们怎么办?”钟大任问道。

胡开相皱了皱眉头,道:“这个二百五这样一搞,倒是弄得咱们不好办了。钟千户,你的打算呢?”

钟大任道:“我也觉得他是想把咱们都坑了。不过,他不退,咱们也不好独自撤退。要不,咱们留下来看看也可。”

“好吧,我去收拢我的队伍,钟千户也多当心,不要逞强。”胡开相说道。

河道和淮安卫两边的兵,逃跑的时候全混在一处了,现在趁着歇息之机,各个百户、总旗、小旗等都在招呼自己的人马,逐渐恢复建制。士兵们平时缺乏训练,突然来这样一场长跑,一个个都累得嘴歪眼邪,有的一屁股坐在地上,谁也拉不起来。有的则拄着长矛呼呼地吐着白沫,像是濒死的鱼儿一般。

再说苏昊、徐光祖等人,纵马向前跑了一段,溃兵的大部队都已经跑过去了,前面便是追击过来的倭寇。苏昊发现,在倭寇前面,有几十名明军没有盲目地溃逃,而是且战且退,其中一名穿百户服色的军官手持长矛,在最后压阵,不时回过头来给追上前的倭寇以迎面一击,逼着倭寇不得不放慢脚步。

“好武艺!”邓奎在马上赞了一声。

“是条汉子!”徐光祖也称赞道。

说话间,已经有两名倭寇追上了那名百户,那百户停下脚步,回身抡矛横扫。两名倭寇同时挺刀还击,一名明军士兵见状,连忙上前助战,双方交换了几个回合。眼看后面更多的倭寇就要赶上来,那名百户有些着急,长矛舞动得更加猛烈起来。

“兄弟勿慌,邓某前来助你!”

邓奎大吼一声,策马上前,手中的大刀抡开了,向着两名倭寇的头顶劈去。两名倭寇听得风声不对,赶紧举刀相格。只听咔嚓咔嚓两声,两柄日本武士刀同时被邓奎劈断,两名倭寇吓得掉头就跑。

趁这会工夫,那几十名明军已经跑到了苏昊等人的面前,那名百户是最后赶到的,他忙里偷闲地向苏昊拱手行礼,道:“淮安卫百户张云龙谢将军援手,将军快快离开,张某愿作殿后。”

“好汉子,带上你的人赶紧撤吧,我们替你们殿后。”苏昊说道。

张云龙也不是矫情之人,他见苏昊等人是逆着自己的方向而来,知道他们原本就是来帮忙的,自己再说什么客气话反而多余了。他招呼起自己的手下,一齐向前跑去。苏昊和徐光祖拨回马头,跟在他们的身后,提着大刀的邓奎则落在最后保驾。

倭寇们一路追击明军,也已经跑了三四里路,队形全部拉开了。看到邓奎的气势威武,加上有宝刀在手,三三两两的倭寇也不敢追上来挑衅,只能隔开十几步,小心翼翼地追击,苏昊等人这才得已有惊无险地退回了本阵。

“敢问,将军可是勘舆营苏千户?”张云龙站定之后,向苏昊行了一个正式的军礼,询问道。他不认识苏昊,但出来之前就知道此行的任务是援助勘舆营,而勘舆营的千户是姓苏的。

“某家正是苏昊。”苏昊答道。

“云龙与众兄弟谢过苏千户救命之恩。”张云龙说道。

“谢苏千户救命之恩。”张云龙的手下也一齐说道。见邓奎策马回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