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大明地师-第4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从后坐力的大小,也可以估计得出弹丸出膛的速度,感觉上,要击穿普通的盔甲应当是不在话下的。
“哈哈,小老儿初次放这支枪的时候,也差点拿不住枪呢。后来就学乖了,放枪的时候手上的力道稳一些,就没事了。”郝以宗在一旁说道。
“果然是好枪!”苏昊虽然手震得生疼,但还是欣喜万分。这支枪的性能,和后世的枪几乎没有什么区别,也许射程稍微近了一些,杀伤力也有所不足,但毕竟是一支能够藏在身上,而又随时能够击发的手枪了。有了这样一支枪,仓促遇敌的时候,他就能够随时拔枪自卫,不再是毫无还手之力的弱书生了。
“贤侄想让小老儿造的,可就是这样一杆枪?”郝以宗笑着问道,听苏昊赞扬枪好,他也颇为高兴,这么多天的努力,总算是没有白费了。
苏昊拼命点头道:“正是这样。郝伯父,造这样一支枪,需要多少时间?”
郝以宗道:“这第一支枪,造起来很慢,主要是很多东西小老儿自己也没摸着门道。现在这支枪造出来了,有了样子,再往下造,就容易了。若是找两个铁匠帮忙,加上小老儿我自己,三个人一天就能够造出一杆这样的枪来。”
“太好了!”苏昊道,“郝伯父,那就拜托你抓紧时间多造几支枪出来,除了小侄自用之外,还要给邓副总兵那边带几支去,这毕竟是涂文焕先生托付的事情。”
郝以宗一愣:“怎么,这么急,你们很快就要开拔了吗?”
苏昊点点头道:“应该是很快吧,兵部的公文随时都可能下达,我们还是宜早不宜迟吧。”
“没问题,小老儿一会就去安排,定不会误了贤侄的事情就是。”郝以宗说道。
三个人出了地窑,又回到郝以宗的房间里。苏昊交代了一下后面要做的事情,吩咐郝家父子造完这几支枪之后就暂时不要再碰兵器了,专心做好望远镜以及利用高锰钢开发一些新产品。郝以宗听说苏昊要去边关,可能一走就是一年半载,颇有些依依不舍的意思。他向苏昊表示,不管郝氏作坊挣了多少钱,他都会把苏昊应得的那一份分红提出来,按时送到苏家去。
“那就多谢郝伯父了。另外,我走之后,我母亲和妹妹还要在县城里生活,若是遇到什么麻烦的事情,还要请郝伯父和郝大哥帮衬一二。”苏昊说道。
郝以宗拍着胸脯道:“贤侄放心,小老儿托个大,你母亲就是我的弟妹,你妹妹就是我的侄女,谁如果敢对她们不敬,小老儿父子俩就算豁出命去,也要跟他没完。”
“呃……倒也没那么严重。”苏昊说道,“小侄这些日子会去拜访一下县里的各位官员,请他们也帮着关照一下小侄的家人。另外,小侄在村子里也有一些族人,他们也不会看着自家的亲戚受人欺负的。”
郝以宗道:“改之贤侄在这丰城县打井抗旱,还给大家修那省柴的韩氏灶,还有卖石灰帮着大家改造冷水田,这些都是行善积德的好事,相信大家都会记着的。所以,别说你走个一年半载,就是走个十年八载,你家里的人也不会有人敢欺负的。”
“那就……承伯父的吉言了。”苏昊讷讷地说道。说自己要一走就是十年八载,这算是吉言吗?
第142章 程仪这个巫婆
苏昊的老娘杨根娣可没有郝以宗那样想得开,苏昊回到家里,刚刚对母亲说了自己要去云南的事情,老太太就眼泪一把、鼻涕一把地哭开了,哭得苏昊手足无措:
“妈,你哭个啥?我不过是送这些士卒到边关去,到那就回来了,前后也不过就是半年时间嘛。”
“昊儿啊,你哪走过那么远的路啊。你看,你去趟罗山都被强人伤了,我听人说,这云南是在天边上,离着我们这里有十万八千里路呢,半年哪能走得回来。”杨根娣絮絮叨叨地说道。
苏昊一边帮母亲擦着眼泪,一边笑道:“妈,瞧你说的,什么十万八千里,你儿子又不是孙猴子去取经,还走到天竺去吗?云南离我们这里,也就是区区4000里路而已。”
“4000里还少了?”杨根娣道,“这一天走40里,也得走100天才能走到呢。”真看不出来,这个农村妇女的除法还做得挺好的。
“呃……母亲圣明。”苏昊说道,“不过,我打听了一下,我们可能会从长江坐船,溯江而上,也许不用100天就能到了。”
“4000里路啊,这一路上你也不认识,万一再遇到强人可怎么办啊。”杨根娣道。
苏昊道:“妈,你不用担心这些,我是带着100多人的队伍去的,这太平盛世,就算有强人,也是小股的土匪,哪能敌得过我大明的精兵?你看郝彤、邓奎他们,不就是在江西和云南之间来来往往吗,人家也没说就怕什么强人的。”
“可是你回来怎么办?你那可就是一个人了。”杨根娣又问道,在涉及到儿子安全的问题上,她可不是那么好蒙骗的。
苏昊被母亲的急智给逗笑了:“妈,你可想得真多。我替邓副总兵送人过去,他能不管我回来的事情吗?再说,给我下文的是兵部,没准兵部是想让你儿子立个功劳,然后升你儿子的官呢。到时候我弄一个实职的千总,正五品的大官,还能一个人走路?”
“真的?你说的也对。”杨根娣的注意力被当官的事情给吸引住了,想到儿子到县城来不过半年时间,就已经成了县衙里的师爷,以及军队里的正六品百户,她觉得儿子此去云南,当个千户回来也不是不可能的事情。儿子说得对,连一个七品的知县出门都是前呼后拥的,一个正五品的千户,还能一个人走路?
“儿啊,你到那边关去,可千万别逞能。打仗的事情,都是那些粗人做的,你是个秀才,就在后面摇摇羽毛扇子,当个军师就好了。”杨根娣给苏昊出着主意,到县城这半年里,她随着别人去看过几次戏,倒是把戏里的情节给记了个大概,还知道军师都是摇羽毛扇子的。
“人家邓副总兵那里,有自己的军师,用不着我去摇扇子。我就是去做客的,就算我想去打仗,人家也不会让我上阵的,怕我丢人。你看看邓奎、郝彤他们多好的武功,邓副总兵还能看得上我?”苏昊自贬着,以宽母亲的心。
杨根娣想了想,觉得苏昊所言颇有道理,一颗心也就放下了。她说道:“儿啊,你是什么时候走,我得赶紧找裁缝给你做几身衣裳,这出门在外的,穿得邋遢了惹人笑话。”
苏昊道:“妈,这事还不急呢,兵部的公文还不知道什么时候下来,就算公文下来了,也得让士卒准备几天才能开拔,哪有那么急的事情。”
“真的不急?”杨根娣问道。
苏昊道:“不急,我琢磨着,起码也得等上个把月时间吧。”
“个把月时间,那不是快要过年了?”杨根娣道。
苏昊道:“这倒是,没准兵部是让我们过了年再开拔呢。”
杨根娣四下看了看,见陆秀儿不在旁边,便凑到苏昊跟前,小声地说道:“昊儿啊,既然开拔的事情不急,妈跟你商量件事。”
“什么事啊,这么神秘?”苏昊奇怪地问道。
杨根娣道:“儿啊,上次韩知县请方师爷来给韩小姐提亲的事情,你还记得吧?”
苏昊心里一动,点头道:“记得啊。”
杨根娣道:“这件事啊,我这个当妈的也是左右为难。要说起来吧,倩儿这个姑娘,我也挺喜欢的,大户人家出来的,知书达礼,走出去确实像我儿的佳配的样子……”
“等等,妈,你不会是想劝我娶韩小姐吧?”苏昊问道。
杨根娣点点头道:“妈就是这个意思啊。”
“可是,你也知道的,她是个官宦人家的女孩子,不可能嫁给我这个白丁当妾的,我不就是因为这个原因才拒绝她的吗?”苏昊说道。
杨根娣道:“你去给那个李公公找金矿的那几天,程姑娘到咱们家里来过了,她跟我说,其实让倩儿姑娘当你的正妻,让秀儿当你的妾,这样也挺好的。其实像咱们乡下小户人家的女儿,当妻当妾的也无所谓。就算秀儿当的是妾,有妈给她撑腰,谁敢欺负她?”
“呃……”苏昊无语了,程仪这个老巫婆,还真有几分煽动能力,短短几天时间居然就把自己的老娘给说得改变主意了。当初自己拒绝方孟缙提亲的时候,老娘可是对自己颇为赞赏的。唉,说起来,还是这种等级观念在作祟,杨根娣始终把自己放在一个低人一等的平头百姓的位置上,看着知县就觉得是了不起的大官了。
“秀儿是怎么想的?”苏昊问道。
杨根娣道:“秀儿害羞,她哪会直接跟我说愿意不愿意的。不过,我听程姑娘说,秀儿私下里倒是松了口,说只要你对她好,当妻当妾,她都不争的。”
“嗯,我知道了。”苏昊应道。他能够猜测得出,陆秀儿所以会松口,应当也是程仪在其中做了工作的缘故。程仪肯定吓唬了陆秀儿,说苏昊未来会当大官,陆秀儿若为正妻,就要频繁地在公开场合里抛头露面,以陆秀儿的性格,对于这样的事情肯定是心存怯意的。这样一来,程仪稍稍挑唆几句,陆秀儿就心甘情愿地同意把自己降到妾的位子上去了。
这样一个结果,出乎苏昊的意料,但却是他乐于看到的。要说他对韩倩没有好感,那是不可能的事情。他此前如此坚决地拒绝,只是担心伤了陆秀儿的心而已。如果陆秀儿愿意退出,母亲也能够接受,那么这个妻妾之争的矛盾也就解决了。能够左拥右抱两个美女,这样的好事苏昊又有什么理由不接受呢?
“这么说,我不在家的这几天,你们就已经把我的婚事都给决定了?”苏昊笑着问道。
杨根娣瞪了他一眼,说道:“你不在家,我们谁敢定你的事情?这不是等着你回来,才跟你商量吗?”
“呃,这种事,你们看着定了就行了,这父母之命不可违嘛。”苏昊嘻皮笑脸地说道,有这样一个结果,他当然愿意听从母亲的安排了。
杨根娣正色道:“昊儿啊,你现在是有官身的人了,我这个当妈的可不敢替你做主。怎么样,你觉得妈这样安排合适不合适?”
“等我和秀儿谈一谈再说吧。”苏昊道,“怎么也得她自己愿意,我才能这样做。我是不在乎谁为妻、谁为妾,但谁知道她是怎么想的呢?”
“我琢磨着,你既然不着急走,那我们就抓紧时间去向韩知县提亲,然后下聘。趁你没走之前,咱们就把亲事给办了,这样大家都省心了,你看怎么样?”杨根娣说道。陆秀儿的态度,其实她已经清楚了,她现在最着急的是赶紧把韩倩的事情搞掂,晚了没准就有变化了。
“等等,妈,我觉得此事还有些破绽啊。”苏昊说道。
杨根娣一愣:“什么破绽?”
苏昊道:“咱们倒是想通了,愿意接纳韩小姐。可是当初咱们可是回绝过的,现在回过头去上门提亲,这韩知县能痛痛快快答应吗?”
“这……”杨根娣也傻眼了,可不是吗,人家当初是上赶着过来提亲,被苏昊泼了一瓢冷水。现在好了,自己这边回过头去想跟人家结亲了,人家不得卖卖关子?
“昊儿啊,依你之见,咱们该怎么办呢?”杨根娣问道。
苏昊叹了口气,说道:“此事只能是从长计议了,等儿去找一趟方师爷,托他探探韩知县的口风。这官宦人家都是很看重面子的,没准韩知县早把我恨得入了骨,打死也不愿意把女儿嫁给我呢。”
“都怪你,什么事都这么性急!”杨根娣抱怨道,“你当初就不能缓一点,别把话说得那么绝?你这样一说,我倒想起来了,这韩知县乐不乐意,是一码事。这韩小姐自己,没准在心里也恼着你呢。事到如今,说不定你想娶,人家还不想嫁呢。”
“这也没准。”苏昊挠着头皮道,“这样吧,韩小姐那边,我还是托那个老巫婆去问问吧,她擅长问这种事情?”
“巫婆?”杨根娣纳闷道。
苏昊笑了:“不就是那个程仪吗,自己还是个没出阁的姑娘,折腾这些八卦事情倒挺能耐的。这么有能耐的人,就不能想办法把自己嫁出去?”
第143章 兵部主事
从方孟缙和程仪那边传回来的消息,都让苏昊觉得郁闷无比。
苏昊先找了方孟缙,向他暗示说自己有意接受韩倩为正妻。方孟缙对此先是不置可否,第二天才回来告诉苏昊,说韩知县对此前的事情颇为恼火,暂时不想谈这桩婚事。
“方师爷,这个‘暂时’是什么意思啊?”苏昊抓住了方孟缙话语中的破绽,追问道。
方孟缙呵呵冷笑道:“改之,你如此聪明之人,还参不透韩知县话里的玄机吗?”
“参不透。”苏昊老老实实地回答道,这些附庸风雅的读书人一个个都喜欢玩点玄机,自己作为一个理工男,哪有这个能耐去参透。
方孟缙道:“韩小姐一事,是你不仁在前,你就得让他人不义。韩知县没有一口回绝于你,是出于爱惜你这个人才。至于你是不是人才,就看你这一次去边关,有何建树了。”
韩文的态度是如此,从程仪那边传过来的韩倩的意思,就更让苏昊看不懂了。据程仪说,她去告诉韩倩这件事的时候,韩倩只是默默流泪,却一句话也不肯说。程仪分析说,定是此前苏昊拒绝韩文提亲的事情,伤了韩倩的心,要让女孩子忘掉这件事,恐怕只能是等待一段时间才行了。
说来说去,结论是一样的,那就是杨根娣幻想的在苏昊去云南之前就办婚事的方案,算是告吹了。这对于苏昊来说,倒也是一个解脱,他始终还是觉得自己未满18岁,不到能够结婚的年龄。现在韩文、韩倩都不想马上答应这桩婚事,杨根娣再着急,也是白搭了。
余下的日子里,苏昊也没闲着。其实他自从穿越过来之后,一直都是非常忙碌的,现在知道自己马上要奉调去云南,他就更忙了,想着要在离开之前,把一些重要的事情都安顿好。
第一件事当然就是修水库的事情。南昌知府范涞也是个干实事的人,在收到丰城县呈报的材料之后,毫不耽搁,就上报了江西布政司。布政司和南昌府派出专人,亲赴丰城县的罗山地区考察,听取了苏昊和马玉做的关于修建水库问题的汇报,认定方案可行。此后不久,由布政司和南昌府联合筹措的5万两银子就拨付到了丰城县衙。
银子一到位,水库的建设就启动了。冬季是农闲时节,正适宜征调劳役。一万多青壮年从全县各乡被征调到了罗山,开始了轰轰烈烈的冬修水利运动。县衙里三分之一的吏役都被派往现场指挥,马玉等一干书院生员更是没日没夜地耗在工地上,负责全面的技术指导。
苏昊作为水库的倡导者,在工程刚刚启动的那段时间里,忙得不亦乐乎,待到水库建设基本走上正轨之后,他才稍微轻松了一些,能够去办点自己的事情了。
苏昊忙活的第二件事,则是苏氏商行的业务事项。
在宣风乡开掘的几个煤硐都已经挖到含煤层,每天都有几万斤煤炭从地下被挖出来。这些煤炭中的一部分被用于烧制石灰、水泥等产品,另外一部分则被卖给城乡居民作为燃料使用。
苏小虎带着人在南昌开办了一家煤行,专门销售苏氏商行出产的原煤和蜂窝煤。由于苏氏商行的煤炭产量大,煤质也好,苏小虎的煤行很快就垄断了南昌市的煤炭供应,一些小官吏、小富豪要想买煤的时候,都得去找苏小虎开后门,给他说一些好话了。
除了煤炭之外,苏氏商行还对外销售磷矿粉、琉璃器皿、高锰钢的菜刀等在当年堪称高科技的产品。为了避免高锰钢的事情传出去给自己带来麻烦,这个词被严格控制在苏氏商行的内部,对外只是说这是一种比较好的钢材,打造出来的菜刀、农具等比其他人家要耐用得多,当然,价格也是颇为可观的。
也就在这段时间里,由陈观鱼和罗余庆共同研制的黄色炸药试验成功了。这是一种利用木屑和硅藻土吸收硝化甘油而制成的炸药,平时的性能非常稳定,能够经得起正常的碰撞。但在用导火索引燃后,则会发生剧烈的爆炸,威力胜过传统的黑火药数倍。
黄色炸药开发出来之后,苏昊卖了一些给水库工地,用于开山采石,另外的一些,则委托郝氏父子制作成了易于携带和引爆的手雷,用于自己防身。模仿后世手雷的引爆方式,苏昊让郝以宗在手雷上设计了一个燧发装置,只要在硬的东西上一磕,就能够打出火星,引燃导火索。而在平常,这个燧发装置是用销子锁定的,无论如何摔打也不会导致误炸。
燧发枪的制造也十分顺利,苏昊一共让郝以宗父子造了20支燧发枪,又制造了一大批油纸包的子弹,把自己和几名亲随武装了起来。郝彤、邓奎拿到了其中的6支枪,这算是苏昊完成了涂文焕当初托付的事情。
时间像飞一般地过去,快到年根的时候,兵部的公文终于到来了。与公文一起到的,还有一位兵部的主事,名叫陈道。江西都司专门派了一名姓钟的指挥佥事,陪同陈道一起来到丰城,向苏昊宣读命令。
命令里那些套话自不必提,核心的内容苏昊倒是听懂了,那就是要求勘舆营在五日内完成一切准备工作,然后离开丰城,开赴云南听用。命令中特别说明,有关行军路线、沿途补给等问题,皆由兵部主事陈道负责,勘舆营自百户苏昊以降,皆听陈道差遣。
“陈主事,你莫非要随着属下一道前往云南?”
送走钟佥事之后,苏昊诧异地对留下来的陈道问道。
陈道是个笑呵呵的中年胖子,长着一身好膘。听到苏昊的问话,他先是摆摆手道:“苏百户客气了,苏百户是六品,陈道也是六品,你我品级相同,这属下一说,可万万不可再提了。”
“呃……陈主事是兵部的主事,岂可与我这样一个普通百户平级相称?这岂不是太失礼了?”苏昊说道。
“唉,什么兵部主事,我也就是在兵部混混日子的。”陈道说道,“这样吧,我年龄痴长几岁,就托个大,苏百户称我一句陈兄即可。至于我称呼苏百户嘛……不知苏百户可有表字否?”
“小弟有个表字,叫作改之。”苏昊说道。
“嗯,那我就称你一句改之贤弟,你看如何?”陈道说道。
苏昊拱手道:“陈兄平易近人,昊佩服之至,称呼之事,就依陈兄吧。”
叙完了双方的称谓,陈道说道:“这一次,兵部派我来传令,其实主要是让我陪着各位一同前往云南。说什么负责,那都是虚的,我就是替各位探探路、安排安排沿途驿站的接待什么的,把你们平安送到云南,我就可以交差了。”
“这一路上有陈兄掌舵,小弟就踏实了。”苏昊说道。他当然不相信陈道的角色会是像他自己说的那样简单,但陈道不肯直说,苏昊也不就便多问了。
当天晚上,苏昊在丰城县城最好的馆子里摆了一桌酒席,招待陈道和他的两名随从。陪同的人中除了郝彤和邓奎之外,还有知县韩文以及师爷方孟缙。陈道这个六品与苏昊的六品可是完全两码事,作为一名六品京官,韩文是得上赶着来巴结的。
酒桌上的气氛非常融洽,陈道是一个很随和也很风趣的人,由于久在京城,多少沾染了一些京城人的贫嘴,说起一些有关朝廷的段子时也是肆无忌惮。韩文作为一个地方官,哪敢这样放肆,只能在一旁陪着笑脸,不敢说得太多。
酒足菜饱,苏昊、韩文一同恭送陈道一行到公馆去休息,出来的时候,韩文与苏昊走在一起,他对苏昊问道:“改之,你这件事怎么越闹越大了,这兵部调动一个百户营,还值得专门派一名主事来陪同吗?”
苏昊道:“学生初见这陈主事时,也是惊诧莫名,可是想了半天,也想不出其中的缘由。陈主管自己也不肯讲出来,所以学生只能是静观其变了。”
韩文道:“以本县的经验来看,此事必有蹊跷,改之,你此行可要千万小心,把你往日的脾气收起一些,莫要让陈主事对你生出嫌恶之意。”
苏昊问道:“县尊,你是觉得,这个陈主事是兵部派来考校于我的?”'。。'
韩文摇摇头道:“我倒觉得不像,你虽有些才华,却也不值得兵部专程派人前来考校。也可能兵部原本是要派陈主事去云南巡视边关,正赶上你这件事,两下里正好搭伴前往。我等想得太多,倒反而是误入歧途了。”
“嗯,这个可能性倒是挺大的。”苏昊应道。
说完这个,两个人都沉默了下来,好一会,苏昊才说道:“县尊,学生不日就要前往云南,以往学生年幼无知,做了一些让县尊不悦之事,还请县尊见谅。”
韩文扭头看看苏昊,脸上绽出了一丝笑意。他拍了拍苏昊的肩膀,道:“改之,此去云南,还望早去早回。要知道,有人惦记着你呢。”
“县尊的叮嘱,改之铭记于心。”苏昊恭恭敬敬地答道。
第144章 开拔
五天的准备时间匆匆而过,终于到了开拔的日子了。
110名勘舆营士兵排着整齐的队伍,在郝彤和邓奎的率领下,站在丰城东门外接受着县城百姓的检阅。经过半年时间的训练,这些农家孩子已经成长成为纪律严明的正规军士兵,仅仅是顶盔贯甲地往那一站,就给人一种威风凛凛的感觉。
与普通的大明军队不同,勘舆营的装备数量更多,除了武器和帐篷等物之外,他们还要携带大量的测绘仪器,这些仪器如今都装在一旁停着的几辆大车上。这些大车以及车夫都是苏昊雇下的,他们将随着勘舆营一起到云南去,走这一趟的脚钱,自然是非常可观的。
除了装仪器的大车之外,还有两辆车上支着布篷子,一看就是用来坐人的。这一刻,这两辆车的旁边围了一群老妈子,正和车里的人哭哭啼啼地分别。原来,这车里坐的,是10名擅长于绣图的绣娘,她们也要随着勘舆营前往云南。与车夫们不同,这些绣娘这一去轻易就不会回来了,她们未来的命运只能是嫁给军营中的军人,成为随军家属。
为了招募这些绣娘,苏昊花了一大笔钱,这些钱足够把这些绣娘买下来搁到家里当奴婢了。出来当绣娘的女孩子,也都是家境不太宽裕的人家,有人愿意花钱招募,那些女孩子的父母自然是乐意的。至于说未来这些女孩子只能远嫁到边关去,这就不是家长关心的事情了,反正女大不中留,嫁给谁又不是嫁呢?
最初听说苏昊要带10名绣娘一同上路的时候,陈道大为不满,差点就要给苏昊上一堂大明的军纪课了。不过,当他看到绣娘们绣出来的地图后,就不再吭声了,这种绣图的工作只能由女性来完成,所以这些绣娘其实已经是勘舆营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了。
“我大明军中向来并无女兵,改之老弟这是要打破我们的规矩了。”陈道苦笑道。
苏昊道:“陈兄所言差矣,据小弟所知,我大明军中不但有女兵,好像还有女将军吧?”
“女将军?改之所谓何人啊?”陈道诧异地问道。
“我记得……”苏昊挠挠头皮,他印象中好像明朝应当有个什么女将军的,可是仓促之间,却又想不起来了。
陈道倒是替他说出来了:“改之所言,不是蒙古土默特部的三娘子吧?几年前,皇上册封她为忠顺夫人,要说女将军,也就只能算她了。不过,她可不是咱们明军的将军。”
“我记得不是。”苏昊说道,“嗯嗯,也许是我记错了吧。”
“定然是改之记错了。”陈道说道。
那些家住得比较近的士兵的家属也都跑来送别了,不过按着军规,郝彤和邓奎没有让他们靠近队伍,只是让他们站得远远地,看着队伍中自己的子弟。士兵们没有像绣娘们那样啼哭,他们一个个心里都对未来充满了期盼,想着早日赶到边关,去建功立业,以便混个一官半职回来光宗耀祖。
知县韩文带着县丞、主簿等官员也都露面了,韩文还对着全体勘舆营士兵念了一篇词藻极其华丽的骈文,大致意思是勉励士兵们到边关去英勇杀敌,为家乡父老争光。苏昊代表勘舆营向韩文表示了决心,又带领勘舆营的士兵们喊了一番口号,随后便下令全军开拔。
按着兵部的指令,勘舆营将先坐船沿赣江前往九江,从九江换船,溯长江而上,前往四川,再转往云南。据郝彤告诉苏昊,从四川沪州到云南曲靖之间,有一条通道,他自己是曾经走过的。到了曲靖,再经云南府、楚雄府、大理府、永昌府,就可以到腾冲一带了。
队伍离开县城东门,浩浩荡荡前往江边去坐船。一路上百姓夹道相送,不时可以听到呼儿唤兄的声音。县城里的富户们还买来了鞭炮燃放,这其中自然很大程度是出于给苏昊的面子。
陈道和苏昊两个人骑在马上,并辔而行。跟在他们身后、没有与士卒们走在一起的,另有三人,其中两人是陈道从北京带来的随从,另外一位,则是苏昊的幕僚陈观鱼。
此去云南,路途遥远,情况复杂,苏昊担心自己应付不了各种事情,所以便把陈观鱼给带上了。陈观鱼光棍一条,无牵无挂,倒也不在乎苏昊把他带到哪去。这个老神棍本事极大,这么一会工夫,他就已经与陈道的两名随从打得火热了。
陈道骑在马上,看着勘舆营的士兵们,感慨地对苏昊说道:“改之老弟,愚兄我在兵部的时候,就曾听江西都司报告说,你这支勘舆营训练有素,堪称精兵。今日一见,方才知道江西都司所言不虚。像这些士卒这样的体魄和纪律,只有在边军中主将的亲兵队里才能看到啊。”
苏昊道:“陈兄过奖了。不过,这支队伍的训练,小弟倒是的确下了一些功夫。勘舆营的差事,都是要在崇山峻岭间完成的,若是士卒的体力不堪,怕是难以应付。所以,勘舆营的膳食一向都非常讲究,士卒们体魄健壮,与此是有些关系的。”
陈道说道:“我大明军官,若都能像改之一样带兵,那些倭寇蛮夷,岂能是对手?”
苏昊道:“古人说,养兵千日,用兵一时,所以这兵都是养出来的。如果没有大把大把的银子扔下去,只怕是很培养出精锐的士兵啊。”
陈道对于苏昊的话大为赞同,他叹道:“改之一语中的啊,我大明军队日渐衰落,全是因为没有钱来养兵的缘故。户部能够拨付的银两本来就不多,再加上各级官员上下其手,最后能够落到士兵头上的,就只够填饱肚子了,哪还有力气练什么武艺。这样的军队拉出去,对付零星的土匪还勉强够用,对付蒙古人、倭寇,可就远远不及了。”
“所以,要想强兵,必先富国,这是一个最朴素的道理了。”苏昊说道。
“改之果然大才,的确是这个道理啊。”陈道说道。
两人正聊得投机,苏昊忽听得路边有人在喊他:“哥,哥,昊哥!”
苏昊在马上扭头一看,只见陆秀儿拉着程仪站在围观的人群中,正向他挥手呢。苏昊看看陈道,征询他的意见,陈道笑道:“改之是不是这几日一直忙于公务,还没有与家人道别。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