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明地师-第14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了,才有进一步行动的道理。”

程栋叹道:“改之兄,原来你说起仁义道德,远比小弟为甚。”

苏昊笑道:“我是假道学,怎么能和邦治的真道学相比?不过,不管是真假,邦治,你要记住一点,要想在当地长治久安,就必须善待这里的百姓。当然,善待不是纵容,如果有百姓觉得我们大明人好欺负,给鼻子上脸,邦治,你也得下得了狠心去惩治他们。”

程栋道:“改之兄放心吧,程栋已非吴下阿蒙,吕宋这边的民政事务,改之兄尽管交给程栋即可。”

苏昊道:“那好,咱们就这样说好了,我负责开拓,你负责维持,咱们尽快把吕宋变成大明的一块海外飞地。”

第419章 三大纪律

船队搭载的人员都登岸了,士兵和工匠们在文官的指挥下,迅速在岸边开辟出一块空地,搭建起了临时的营房。在营地四周,士兵们就地取材建成了十几个了望台,每个了望台上都有几名哨兵值勤,一旦发现有敌情,他们能够提前发出警报。

邓子龙是水师总兵,他原打算一直呆在船上指挥,无奈众人觉得他岁数太大,不宜过分劳累,一致要求他上岸,他只好把指挥权交给了郝彤,由郝彤带着水师的船在营地外的海上来回游弋,防范西班牙人从海上突然来袭。

邓奎和张云龙带着两路士兵追击逃走的西班牙人,足足跑到天黑,方才停步。克里斯托指挥的那一连西班牙士兵在逃跑时完全跑散了,掉队的士兵被明军打死了二三十人,还有十几人当了俘虏,余下的那些倒是仗着腿长和地形熟悉的优势,逃过了明军的追杀。

两路明军在一个小山坡上合兵一处,看看日头已经偏西,邓奎对张云龙说道:“老张,天快黑了,不能再追了吧?”

张云龙道:“怕啥,我看那些红夷也快跑不动了,或许再追一程,他们就全趴下了。”

邓奎摇摇头道:“咱们跑的路也够多了,将士们在海上颠簸多日,体力早就不行了,再这样追下去,说不定咱们的人先趴下了。”

张云龙回头看看自己的士兵,发现他们虽然脸上都带着兴奋之色,但仍掩饰不住深深的疲劳。他也是有带兵经验的人,知道士兵们的体力已经用到极限了。

“也罢,那就放过那些红夷吧。”张云龙点点头道。

邓奎道:“老张,你放心吧,跟着咱们总兵,不怕没好仗打。这些红夷也就是跑了眼前的一时,跑不了一世,迟早会成咱们碗里的菜的。”

张云龙哈哈笑道:“邓参将所言极是,跑了一天,倒也真饿了,咱们找个地方安营扎寨,做饭吃吧。”

山坡下就有一个小村子,此时正是做晚饭的时候,村子里炊烟袅袅。邓奎和张云龙带着队伍下了山坡,径直向那小村子走去。

“来兵了,来兵了!”

村子里的村民远远地就看到了这支几百人的队伍,他们用当地土话喊叫着,纷纷往屋子里跑,然后把房门严严实实地关起来。有些家里的大姑娘、小媳妇则赶紧弄点灶灰往脸上涂,生怕她们那几分姿色会招来祸事。西班牙人入侵吕宋之后,当地的官府都已经被打垮了,在外面游荡的武装力量,要么是西班牙殖民军,要么就是土匪,村民们都已经被坑苦了。

“注意军纪,不得骚扰百姓,不许调戏妇女,买卖要公平……”明军中的中小军官不住地向自己的士兵们叮嘱着。苏昊从勘舆营创立之初就立下了严格的军规,模仿的是三大纪律八项注意,这使得勘舆营转战南北时都能得到百姓的好评。

“村里有管事的人没有,我们是大明官兵,欲在此处借宿一晚,请村中管事出来答话。”勘舆营百总李康走进村子,对着那些紧闭的房门大声地吆喝着。

过了好一会,一个皮肤黝黑的中年汉子不知从哪钻了出来,他战战兢兢地来到李康面前,用嗑嗑巴巴的汉语说道:“本村里正林阿祥拜见官兵老爷,敢问老爷是从何而来?”

吕宋靠近中国东南沿海,长期以来都有闽、粤等省的穷人因生计问题而跑到吕宋去,还有一些中国海盗也以吕宋作为基地,所以吕宋人会说中国话的不少。这位林阿祥也不知道是华侨后裔还是原住民,至少是能够说几句汉语的。

李康道:“我们从大明而来。”

“哦,大明官兵……怎么会到吕宋来了?”林阿祥看着李康身上的服色,多少相信了几分,只是不明白明军为什么会出现在这里。

关于这个问题,在出发之前苏昊就已经向全军宣讲过了,李康照着标准答案回答道:“吕宋乃我大明属国,近闻有红夷在吕宋屠杀土人,我大明皇帝仁义,派我等前来驱除红夷,救吕宋土人于水火。”

“我等感谢大明皇帝!”林阿祥敷衍地道了声谢,然后继续说道,“不过,我们这个村子太小,贵军这么多人,只怕是住不下。要不,还请贵军往东行20里,那里有个大镇子,适合贵军驻扎。”

李康摆摆手道:“无妨,我们不会擅入民居,到村子里来,只是想请你们提供些柴草、水米,我们临走之时,定会按价付银两。”

“原来是这样……”林阿祥的眼睛转了几转,道:“此事待小人和村里的老人商量一下,再回复军爷,可否?”

李康道:“那你快去吧。”

林阿祥一溜烟地跑了,李康回去向邓奎和张云龙汇报,邓奎点点头道:“我们初来乍到,土人对我们不熟悉,有些担心也是难免。这样吧,咱们先在村外住下,等等那个叫林阿祥的人的消息。”

勘舆营士兵都是有野营经验的,而且也随身携带着简易帐篷。邓奎一声令下,士兵们便开始在村边清理场地,准备作为临时过夜的营地。村子里的村民一开始还藏头藏脑地看着,待发现这支军队并没有像西班牙人那样杀人放火,他们的胆子就大了起来,开始有一些人从屋子里出来,站在不远处围观。

看到村民们出来了,邓奎没有造次,而是派出了几名能说会道的士兵,前往围观者那里,去宣讲明军的政策。这些士兵也都是事先进行过专门培训的,知道该对陌生地方的百姓说些什么:

“各位不用怕,我们是大明官兵,是来帮助大家的。”

“我军有三大纪律,第一,我们不会打人骂人;第二,我们不调戏妇女……”

“来,小朋友,这里有糖吃……”

看到和颜悦色的士兵,尤其是看到他们同是亚洲人的长相,村民们逐渐放下了心里的担忧,有一些人从家里拿来了食物,试探着送给士兵们。士兵们自然是依照在国内的规矩,掏出铜钱作为购买食物的费用。收到钱,村民们的胆子就更大了,上前来攀谈的人越来越多,还有一些华侨则与士兵们聊起了家乡的事情。

过了一会,先前与李康对话的那个林阿祥出现了,身后还带着几名白胡子老头。老头们一开始还有些犹豫的样子,待看到村民们手上拿着的大明铜钱,他们的眼睛发亮了,脸上也多了几分庄严之色。

“老朽林通,敢问将军尊姓大名。”领头的一位老头被带到邓奎面前,老头矜持地向邓奎做着自我介绍,同时打听邓奎的姓名。

“哦,是林老丈,本将姓邓名奎,乃是大明总兵苏昊麾下的参将。”邓奎客客气气地向林通说道。

林通点点头,又问道:“你们既然是大明的军人,怎么会跑到我们吕宋来了?”

邓奎于是又把关于红夷人的话向林通说了一遍,林通道:“红夷在我吕宋作乱,大明官兵前来驱除红夷,自然是为我吕宋百姓造福。不过,老朽还是要提醒邓将军,吕宋虽是大明属国,却也是有王法的地方。邓将军还须对部下严加约束,不可滋生事端,否则,我们吕宋也是有衙门的。”

林通这话说得很有些不客气,邓奎脸色微微一变,说道:“林老丈此话是何意?”

林通道:“你们是不请自来的,有些丑话我们自然要说在前面。若是你们侵扰了我们吕宋百姓,我们就要请衙门出面,把你们赶出去了。”

“你……”没等邓奎说什么,一旁的亲兵已经听不下去了。一名亲兵眼睛一瞪,手就已经按到了刀柄上,只是邓奎还没有发话,他一时不便发作。

邓奎脸上的肌肉抽搐了几下,迟疑片刻,说道:“林老丈此言,邓某记住了。邓某定会严加约束部下,定不会给村民带来什么麻烦就是。”

“那就好,大军远道而来,我们村贫穷,也没什么劳军之物,这十几个鸡蛋,就请邓将军收下吧。”林通得意地说着,向后面招了招手,一名侍女模样的柴火妞走上前来,递过一小篮鸡蛋,里面的数目还真的就只有十几个,而且个头也比鸽子蛋大不了多少。

邓奎哈哈一笑,对亲兵摆摆手,示意他们收下,然后向那林通拱拱手道:“邓某谢过林老丈了,有什么其他事情,还请随时赐教。”

林通牛烘烘地离开了,邓奎脸上带着笑意,一直看着林通走远,这才把脸沉了下来。

“参将,干嘛对这老东西这么客气?”身边那名按着刀的亲兵终于忍不住了,对邓奎问道。

邓奎呸了一口,道:“老子是不想坏了总兵的事,才忍着没收拾这老家伙。来人,马上回去给苏总兵和李先生送信,跟他们说这边的情况,请他们定夺。”

“得令!”那名亲兵答应一声,带着几个人飞快地返回海岸边的大营去了。

邓奎又向其他的亲兵下令道:“传令,在总兵的命令到达之前,任何人不许与村民发生冲突,把营区给我看好了,也别让人趁乱偷了咱们的营。”

第420章 老虎不发威

一夜太平无事。村子里的村民在勘舆营的营地外看了一阵子热闹,终于敌不过困乏,就都回去睡觉去了。勘舆营士兵严密地看守着营地,没有让任何可疑的人靠近半步。

次日上午,约莫相当于后世九、十点钟的光景,村外的小路上闹闹哄哄地来了一群人。负责警卫的士兵上前与那些人交涉了几句,便飞跑着来到中军帐,向邓奎和张云龙报告道:

“报邓参将、张游击,外头来了一伙人,领头的一个,自称是本地的什么县官。”

“县官?”邓奎和张云龙互相对视了一眼,都觉得有些不可思议。不是说西班牙人占领了吕宋,已经把当地的政权给摧毁了吗,怎么又冒出来一个县官呢?在西班牙人占领吕宋之前,吕宋是大明的属国,许多规制都是模仿大明的,倒也的确有县官这一说法。

张云龙问道:“他们有没有说到这里来干什么的?”

哨兵道:“说了,他们说是来见我们的将军的,说有事相商。”

张云龙看了邓奎一眼,然后点点头道:“那就请他们进来吧。”

哨兵迟疑了一下,问道:“张游击,需要搜他们的身吗?”

张云龙笑道:“不必了。既然他自称是县官,那就给他留点面子,你们带他进来就是了,谅他也伤害不了邓参将和本将。”

哨兵答应一声,退了出去,过了一会,就带着一位面黄肌瘦、身穿褪了色的官袍的吕宋人进来了。哨兵用手一指邓奎和张云龙,对那吕宋人说道:“陈县官,这二位就是我家邓参将和张游击,有什么话,你就跟他们说吧。”

邓奎和张云龙端坐在上首的位置上,一声不吭。那陈县官站在下首,踌躇了一阵,这才拱手向邓奎和张云龙行了个礼,说道:“本地县令陈贵奇,拜见邓将军、张将军。”

邓奎抬抬手,说道:“陈县令免礼,来人啊,看座。”

说是看座,其实也就是军中携带的小马扎而已。陈贵奇看到邓奎和张云龙坐的也是可折叠的帆布椅子,也就不挑剔什么了,他敛了敛衣服,在小马扎上坐下,然后说道:“本县令听闻大明官兵来到本县县境,特来询问,贵军到本地,有何公干。”

“哦,我们是来打红夷人的。”邓奎轻描淡写地答道。

“请问,是谁让你们来的?”陈贵奇又问道。

类似这样的问题,邓奎已经不是第一次回答了。他把出兵的事情含糊其辞地又向陈贵奇说了一遍,大致就是说西班牙人在吕宋制造了血案,吕宋本地的官员前往大明求助,所以大明才向吕宋出兵。

“原来如此。”陈贵奇点点头,“贵军远来不易,不过,既然到了吕宋的地面,就是遵守吕宋的法制。贵军到本县来,却不向本县官衙报备,这是有违规制的。”

“你们还有县衙?”张云龙好奇地问道,“我不是听说红夷人来了之后,你们这些衙门都被红夷人关掉了吗?”

陈贵奇脸上红一阵青一阵,哑了一小会,才说道:“张将军此言是从何说起,本县虽然受了一些红夷的……干扰,可是本县令还在,如何能说衙门被关掉了呢?张将军请看,这是本县令的大印,有大印在,就说明衙门还在。”

说着,他从怀里掏出一枚鸡蛋大小的印章,炫耀似地向张云龙晃了一下。旁边的亲兵看了看邓奎和张云龙的意思,见他们并没有想把印章接过去验看的意思,也就没有搭理陈贵奇了。

“哦,如此说来,陈县令一直都在位……不知道陈县令的这个县令,是谁封的。”邓奎问道。

陈贵奇骄傲地答道:“此乃我吕宋王所封。”

张云龙道:“据某家所知,吕宋王早在我朝隆庆年间就已经兵败……驾崩了,迄今已有20多年,陈县令莫非是20多年前的县令。”

“正是如此。”陈贵奇答道。

“好吧,陈县令,你的身份我们不怀疑,你就说说,你到我军大营来,有何贵干吧。”邓奎懒得再和这个家伙费口舌了,他直截了当地问道。

陈贵奇道:“按照规制,贵军进入我县县境,必须向县衙报备,同时缴纳安民费用。若贵军在我县境内宿营,踩踏了青苗,还要缴纳青苗补偿费用。刚才本县令进来的时候,看到你们的士兵在用砍下来的树枝生火做饭,这砍树的事情,是需要经县衙许可的,否则的话……”

“也要赔钱,是吗?”张云龙替他说出来了。

“然也。”陈贵奇居然还拽了一句文,估计在吕宋当县官也是要读点经书的,所以他多少有点文化功底。

邓奎差点让陈贵奇给气笑了,莫非担心自己处置不当会给苏昊的战略带来一些不利影响,他当时就想让人把陈贵奇拖出去暴打一顿了。别说这是在异域,就算是在大明境内,一个小县官也不敢在他面前这样拽,参将是相当于四品的武职,一个小小的七品县官敢这样肆无忌惮?

正在邓奎不知该如何对付这个家伙之际,营帐外传来了一声通报:“程都事到!”

“太好了,程栋这个小家伙来了。”邓奎眼睛一亮,对外面喊道:“快快有请。”

门帘一挑,程栋快步走了进来,拱手向邓奎和张云龙施礼道:“程栋拜见邓将军、张将军!”

“邦治,不必客气,快快请坐。”张云龙站起身,指了指自己身边的一把帆布椅,给程栋让着座。

程栋的身份是都察院都事,不过是七品衔,但他是苏昊的小舅子,这一层身份就足够让邓、张二人对他客气有加了。程仪久在勘舆营,颇有一些人缘,在各种场合也都会拜托众人多照看照看她的弟弟,这也是邓奎和张云龙对程栋另眼相看的一个原因。

程栋向张云龙道了谢,在张云龙身边坐下。他看了看坐在下首的陈贵奇,对张云龙问道:“张将军,这位是……”

“他声称自己是本地的县令。”张云龙说道。

“胡说八道!”程栋毫不客气地说道,“苏总兵说过,此地乃是西班牙人的殖民地,官员都是西班牙人,哪有吕宋本地人当什么县令的道理。”

“我当然是本地县令了!”陈贵奇急眼了,从怀里把刚刚收回去的印章又拿出来了,在手上晃着,对程栋说道:“这是本县令的大印,不信你可以看看。”

“是吗?”程栋笑笑,向旁边邓奎的亲兵做了个手势。亲兵走上前,从陈贵奇手里把印章拿过来,递到了程栋的手上。

程栋接过印章,随意地看了看,然后往身边一放,说道:“这位县令大人,你的印章是真是假,本都事不知道,也没兴趣知道。不过,本都事可以告诉你,吕宋从今以后归我大明管辖了,吕宋王颁发的大印已经不管用了。”

“什么?”陈贵奇瞪大了眼睛,“你们大明想侵吞我们吕宋吗?”

程栋笑道:“什么叫侵吞啊,只是代管罢了。红夷人占了吕宋这么多年,搞得吕宋满目疮痍,我们大明作为吕宋的宗主国,理当代为管辖一下。”

陈贵奇站起身来,怒道:“你们这就是想侵吞我们吕宋,此乃不义之举,你们就不怕我们吕宋几百万百姓反抗吗?”

程栋道:“这就奇怪了,红夷占了吕宋岛,也不见你们反抗。我们大明赶跑红夷,还吕宋以朗朗乾坤,吕宋百姓凭什么反抗?”

“你们这是不义之举,我们吕宋百姓是绝对不会答应的,天下人也会谴责你们大明的!”陈贵奇大声说道。

在陈贵奇的印象中,大明是一个非常讲礼义的国家。在以往,大明与吕宋之间也经常会有一些往来,比如吕宋人到大明去做生意,或者大明的人跑到吕宋当了华侨。在与大明官方进行各种交涉的过程中,吕宋官员知道大明的官员一向是非常隐忍的,凡事都是以和为贵,这也是陈贵奇敢于在邓奎等人面前造次的原因。

听说明军要接管吕宋,陈贵奇第一个反应就是反对。他并不反对明军来把西班牙人赶走,但依他的想法,明军把西班牙人赶走之后,也应当撤离,吕宋还得交给他们这些旧官吏管辖。程栋说大明要接管吕宋,这相当于动了吕宋官员的奶酪,他自然是下意识地要抗议了。

“这人失心疯了,邓将军,让人带他出去凉快凉快吧。”程栋扭头对邓奎说道。

邓奎问道:“邦治,这可是苏总兵的意思?”

依着邓奎的脾气,他早就想把陈贵奇撵出去了,程栋的要求,其实是正合他意的。但邓奎不清楚程栋此举是他自己的少年心性,还是得到了苏昊批准的。这种出国打仗的事情,政策把握方面非常敏感,邓奎现在也是身居高位,自然不敢随意行事。

程栋微微点点头,道:“邓将军放心,程某是得了苏总兵和李副都的授意,专程来处理这些事情的。苏总兵说了,这边的事情,由程某全权处置即可。”

“好!”邓奎心情大好,他朗声向外面喊了一句:“来人,请陈县令出去凉快凉快!”

几名士兵应声而到,一下子就把陈贵奇给控制住了。领头的那名小旗官向邓奎请示道:“参将,该怎么凉快,还请参将示下。”

邓奎假意斥道:“这种事,还需要问吗?你们看什么地方风最大,就让陈县令去吹吹好了。”

“得令!”士兵们心领神会,拖着陈贵奇就往外走。

“你们不能这样,陈某是朝廷命官!你们不能这样对待我……”陈贵奇没想到事情会发生这样的逆转,他大声地喊叫着,试图挽回一些什么。

勘舆营的士兵都是训练有素的,一个个体格强壮,几个人拖这么一个骨瘦如柴的县令,简直就像老鹰捉小鸡一样轻松。陈贵奇的叫嚣还没停下,人就已经被拖出了营帐。小旗官左右看看,又抬头向上看了看,说道:“来啊,参将有令,请陈县令到最凉快的地方呆着。某家看这棵树顶上最是凉快,那就请陈县令上树吧。”

士兵们此前也是窝了一肚子的火,现在有了这样的机会,哪会放过。几个人走上前来,用绳子把陈贵奇捆成了一个粽子,然后把绳子往高处的树杈上一甩,再一拉绳头,陈贵奇就晃晃悠悠地被吊到了半天上。

“救命啊!”陈贵奇人被捆上了,嘴巴却没有被堵上,到了这个时候,他也只有像杀猪一样地喊救命了。

第421章 接管县衙

看到陈贵奇被士兵们拖出来吊到树上,跟着陈贵奇一起来到明军兵营的几个差役都吓懵了。他们转身刚想跑,就听到旁边明军士兵的大声警告,紧接着,十几支燧发枪齐齐地对准了他们的前心和后背,让他们感觉到一阵阵寒意。

“别放铳,大明军爷饶命。”差役们扑通扑通地全跪下了,他们再迟钝,也知道自己惹了惹不起的人,慢说吕宋早已被灭国,就算是当年,大明官兵也不是吕宋人能够惹得起的。

一伙差役被明军士兵们捆上手脚,押进了邓奎、张云龙的中军大帐。没等用刑,其中有几个会说汉语的就把陈贵奇的底细向邓奎和张云龙交代了个一清二楚。

原来,陈贵奇还的确是本地的县令,当然,那是在1571年吕宋王被西班牙人灭掉之前的事情。在那之后,陈贵奇逃回了乡下,靠着当年当县令的时候置下的几百亩土地过日子,算是个逍遥的小地主。

昨日,有关明军入境的消息经林家村的人报到了陈贵奇那里,报信的人告诉陈贵奇,这支明军十分仁义,不但没有劫掠村民,而且还公平买卖,对村民很是客气。

听到这个消息,陈贵奇便动了心。以他的老经验,知道大明是个非常讲礼义的国家,用“严以律己、宽以待人”来形容也是毫不过分的。明军因何事来到吕宋,陈贵奇弄不明白,但他想到,如果明军赶走了西班牙人,那么势必要重建当地的政权,他这个过期的县令是不是就可以重温辉煌了?

这种念头在陈贵奇的心里一旦萌生出来,就变得无法遏止。他马上派家人去找来旧日的几名差役,又换上了皱皱巴巴的旧官袍,然后就跑来以地方官的身份与邓奎他们交涉了。邓奎最初的客气,让陈贵奇坚定了明军好欺负的观念,这才给鼻子上脸,越说越是嚣张。他没有想到的是,突然闯进来的一个小年轻居然不按常理出牌,直接就下令把他给吊起来了。

后面这些,自然是邓奎、程栋等根据那几名差役的供述脑补出来的,不过与陈贵奇的真实想法相差无几。早在郑和下西洋的时候,大明就执行了一条宣抚怀柔的政策,让海外各国在感受到大明的善意的同时,还产生了大明迂腐可欺的感觉,陈贵奇有这样的想法,并不算是什么例外。

“你们过去都是跟着陈县令当差役的?”程栋问道。

“是的,是的!”几名差役点头不迭。

“那么,你们对本县的境况都了解吗?”程栋又问道。

差役道:“我们对本县十分熟悉。”

程栋点点头,道:“好,那我告诉你们,现在本官临时兼任本县的县令,你们这就带本官去县城,收回原来的县衙,召回过去的差役。另外,马上晓谕各村的村长,说本县已经归大明管辖了,只要大家服从大明的律令,本官必定让他们过上像大明百姓那样的富裕生活。”

“可是……”一名差役迟疑道,“大人,县城里还有红夷人。”

“这事交给本将了。”邓奎大大咧咧地说道,“县城有多少红夷人,住在何处,你们都给本将说明白,本将这就派人去把他们的脑袋砍下来。”

“是是是……小人马上就给大将军说明白。”差役们被邓奎的大话吓住了,赶紧答应。

几名差役被带出去,自有斟舆营的下层军官去向他们了解本地西班牙人的驻防情况。邓奎扭头对程栋笑道:“邦治,你真的要在此处当县令?你姐夫怎么舍得让你屈尊当个小小的县令呢?”

程栋矜持地一笑,道:“邓将军笑话了,不过,苏总兵和李副都的意思,的确不是让程栋在此处当个县令。栋还想向邓将军借几个得力之人,以便分派到周边各县去任县令一职。至于栋自己嘛,李副都说了,如果差事办得好,他保举栋当吕宋岛的副总督。”

邓奎笑道:“哈哈哈哈,邓某早就看出来了,邦治不是笼中之物,这个副总督,我看邦治是当定了。没啥说的,只要邦治开口,邓某要人给人,要钱……邓某帮你抢去。”

“多谢邓将军。”程栋向邓奎道了谢,先告辞出去了。

“邓参将,我看这程邦治,比过去可懂事多了。”一直在旁边没有说话的张云龙小声地向邓奎嘀咕道。

邓奎道:“云龙何出此言?”

张云龙道:“原来这小子酸不可闻,张口闭口都是圣贤文章,像这种把番邦县令吊起来示众的事情,慢说他做不出来,就算是看见了,只怕也要唧唧歪歪地说半天,说不定还要因为这件事把咱们总兵给参了。现在可好,他自己做得比咱们这些丘八还狠。”

邓奎道:“原来你是说这事。这小子到县里去当了两年知县,多少知道了一些民间疾苦,自然就不再抱着过去那套东西了。你看咱们李先生,那学问不是比这毛孩子强得多,也没见李先生如何泛酸味呢。”

张云龙赞同道:“是啊,可见读书真的会把人读傻,还是像咱这样的大老粗,看事情更明白一些。”

不提邓奎和张云龙如何在背后议论程栋,程栋离开邓奎的营帐之后,便招呼了一队士兵,押着陈贵奇和其他那些差役,向着县城而去。

县城里原本驻扎着一小队西班牙士兵,头一天克里斯托那一连人逃跑的时候,也有人从县城路过,把大队明军已经登陆的消息传到了县城,结果县城里的西班牙人担心受到攻击,也连夜逃走了。程栋等人进城的时候,没有受到任何阻碍,顺顺当当地来到了原来的县衙。

吕宋的县衙与大明的县衙自然是无法同日而语的,不过就是前后两进的一个小院子而已,公堂的面积也很可怜。西班牙人占领期间,把县衙改造成了他们的行政中心,所以房屋、家具等都没有受到损坏。

程栋进了县衙,在公堂上坐下,对着带来的士兵们吩咐道:“来人,把陈贵奇捆到县衙门口示众,你们再派几个人在旁边看着,有过来围观的百姓,就向他们宣讲一下。”

“宣讲何事?还请程都事示下。”士兵中的小旗官石显贵请示道。

程栋道:“就告诉大家,陈贵奇胆敢冒犯大明天威,已经被我大明总督下令拘捕了,在此示众三日,随后就要押回大明去受审。各村各坊的百姓,要尽快推举出村长和坊长,接受本县令的指挥。不服指挥者,就等着随陈贵奇一起去大明领刑。”

“得令!”石显贵高兴地答应一声,带着人跑出去执行命令去了。勘舆营平常有三大纪律约束着,士兵们不敢滋扰百姓,但遇到这种奉命虐人的事情,大家还是兴致极高的。

看到过去的县令被捆在衙门外示众,县城里的百姓都被惊动了,一些城外的农民听到消息,也赶到城里来看热闹。一时间,县衙门口就挤得水泄不通,大家都在离着勘舆营士兵十几步远的地方站着,又想了解一些情况,又不敢凑得太近。

“各位乡亲,本官是奉大明皇帝圣旨,到吕宋来解救大家的。”程栋从县衙里走出来,站在一块大石头上,对着周围的百姓大声地说道。

百姓一开始还在七嘴八舌地议论着眼前的事情,看到县衙里出来一个明朝官员,一下子都静了下来,开始侧耳倾听程栋的演讲。人群中懂得汉语的有四五成,他们便纷纷地给身边那些不懂汉语的同伴做起了同声传译。

“大明皇帝知道大家受红夷欺凌,生活艰苦,为此夜不能寐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