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中国笑林大全-第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赶快走。这姓张的富人就垂头丧气地出来了。实在是可笑!
——清·独逸窝退士《笑笑录》
布医
我的外祖父生病时,请了好多医生来看,但这些医生都是庸手。其中有个姓郑的,知名度很高而医术最差,把我外祖父的病给耽误了一个多月,病得更重了。
后来请陈修园来看病,他翻遍所有的旧处方,说:“病都被这些人给耽误了。”他在姓郑的处方上批道:“市医伎俩,大概相同。”
过了几天,那些医生见了陈修园的批字,都神情沮丧,唯独那个姓郑的说道:“陈某人凭什么呼我们这些人为布(市)医?”听的人都偷偷发笑,后来便把那个姓郑的称为“布医先生”了。
——清·独逸窝退士《笑笑录》
白字先生
有个训蒙先生好读白字。他与东家谈好了的:他当塾师,每年租谷三石,伙食四千。如果教一个白字,罚谷一石;教一句白字,罚钱二千。他到书馆后,有一天与东家在街上闲走,见石刻“泰山石敢当”,便误认“秦川右取当”。东家说:“全是白字,罚谷一石。”
回到书馆,教学生读《论语》,他把“曾子曰”读作“曹子曰”,“卿大夫”念为“乡(繁体为”鄉“)大夫”。东家说:“又是两个白字,三石租谷全罚,只剩伙食钱四串。”一天,他又将“季康子”读作“李麻子”,“王日叟”读作“王四嫂”。东家说:“此是白字两句,全年伙食四千,一并扣除。”先生无奈,作诗叹道:
三石租谷苦教徒,先被“秦川右”取乎。
一石输在“曹子曰”,一石送与“乡大夫”。
又作一首道:
四千伙食不为少,可惜四季全扣了;
二千赠与“李麻子”,二千给与“王四嫂”。
——清·小石道人《嘻谈录》
万字信
有个人写信,言语重复,烦烦琐琐,令人生厌。友人劝他说:
“您老兄的笔墨很好,唯有繁赘语应该去掉,今后写信,言简意赅就行了。”那人连声说:“好,好,听您的。”他后来又写信给这位朋友,信上说:
“前些时承蒙您的指教,使我很受感动,从此以后万不敢再絮絮叨叨,打扰您了。”
信上又在“万”字旁边加了一条注:
“这个‘万’字是‘方’字无点的那个‘万’字,是简笔的那个‘万’字。本想恭书草头大写的那个‘萬’字,因匆匆未及大写草头的那个‘萬’字,草草不恭,还请您恕罪。”
——清·小石道人《嘻谈录》
龟鹊结拜弟兄
喜鹊与乌龟结拜把子弟兄,喜鹊是把弟,乌龟是把兄。
一天,乌龟对喜鹊说:“我二人结成这样的莫逆之交,我想带你到水晶宫里看看龙门贝阙,奇珍异宝。”喜鹊说:“我也想带你到云霄殿,看看广寒宫、兜率宫,还有月亮姐姐嫦娥。”乌龟说:“那你就先带我上天,然后我再带你下海。”喜鹊应允,就让乌龟爬在它的背上,喜鹊双翅飞起。
这时偏偏遇到打弹弓的,开弓一弹,正打中乌龟盖,乌电翻身掉了下来。喜鹊不见了乌龟,飞来飞去到处找,找了半天,忽然看见乌龟掉在烟囱上,四脚悬空,在仰头观望呢。
喜鹊上前问道:“把兄受惊,你天也没上成,反在此悬空了半日,想必肚子早饿了。”
乌龟说:“我不饿,在此虽没有什么可吃,还有几口烟过瘾。”
——清·小石道人《嘻谈录》
五大天地
有个官员,嗜酒耽误政事,贪财残害百姓,老百姓对他十分怨恨。到了这个官员被解除职务的时候,老百姓送给他德政碑,上书“五大天地”。这个官员问:“这四个字是什么用意?令人不解。”老百姓齐声说道:
“你一到任时,金天银地;你在家里时,花天酒地;你坐堂办公时,昏天黑地;老百姓喊冤时,是恨天怨地;你如今卸任了,谢天谢地!”
——清·小石道人《嘻谈录》
蚊子结拜
城中的蚊子与乡下的蚊子结拜成拜把子弟兄,城蚊是把弟,乡蚊是把兄。
乡蚊对城蚊说:“你们城中那些达官贵人们,天天吃精食美味,把肌肤养得又嫩又肥,你可真有口福;我们乡下的农夫,成天吃糠咽菜,人长得皮粗肉瘦,我的日子可是过得挺清苦的。”城蚊说:“我在城中,天天吃宴会,吃那些肥的、甜的,早就吃腻了。”乡蚊说:“不如你先带我到城中尝尝那些大人的滋味,然后我再带你到城外遍尝乡中风味。”
城蚊应允,就把乡蚊带到大佛寺前,指着哼、哈二将说:“这就是大人,请快去吃吧。”乡蚊飞到哼、哈二将身上,用嘴钻了好久,然后埋怨道:“你们城中这大人倒真大,却舍不得给人吃,我使劲钻了半天,不但毫无滋味,而且连一点血也没有。”
——清·小石道人《嘻谈录》
七字左钩
有个官坐堂审案子,书吏呈上名单。这个官把名单上的“计开(繁体为”開“)二字读作”许闻“,用红笔一点,说:”带许闻。“差役禀告说:”不到。“官说:”要紧的人不到,我只好问第二个案子。“一看名单,也有”许闻“,又用红笔一点,说:”带许闻。“
差役又禀告说:“不到。”官生气地说:“多次点名不到,案案都有他的名字,这个人一定是个写状纸的人。”当堂出签,命令马上捉拿到案。官用红笔判签,将十七日的“七”字一钩,向左边钓去。书吏不敢明言,就禀告说:“笔毛不顺,老爷的钩子向左边去了。”官说:“你代我另写。”书吏因为签书总在次日,就判十八。官笑着说:“你又来考我了,打量我连八字都认不得呢!”
——清·小石道人《嘻谈录》
地皮刮到黄泉
人把贪官搜刮民脂民膏,叫做刮地皮。为官一任又一任,刮了又刮,一直刮到黄泉,甚至刮到地狱。
真有这么一个贪官,将要卸任了,整理行装的时候,连土地神像也装在箱子里。老百姓怨声载道,他临走的时候,没有一个人送他。
这贪官一个人走出城外,真是人稀路净。忽见路旁数人,都是弯腰驼背、面目狰狞的,他们在路旁摆上桌子,在桌子上摆上果盒,说是专为官送行的。贪官问他们是什么人,他们答道:
“我辈是地狱鬼卒,承蒙大老爷的高厚恩德,您做官刮地皮一直刮到黄泉,刮到地狱,使地狱里的鬼卒,得见阳世天日。为感谢您的大恩大德,我们专门为您送行来啦!”
——清·小石道人《嘻谈录》
叫他“亲爹”
有个人的官是花钱买来的,此人不大识字。一天,他坐堂问案,书吏呈上名单,上面开列原告、被告、证人三人,原告叫郁工耒,被告叫齐卞丢,证人叫新釜。
官拿笔点原告郁工来,误唤道:“都上来!”三个人就一齐上了堂。官怒,说:“本县叫原告一人,你们为什么全上来?”书吏在旁不好直说他念错了,就禀告说:“原告名字,另有念法,叫郁工耒,不叫‘都上来’。”官又点被告齐下去,误叫:“齐下去!”三个人又一齐退下去。官又怒,说:“本县叫被告一人,为什么又全下去?”书吏又禀道:“被告名字,也另有念法,叫齐卞丢,不叫‘齐下去’。”官说:“既然如此,证人的名字,你说该念什么?”书吏说:“叫新釜。”
官转怒而喜道:“我就估量他必定另有念法,不然我要叫他作‘亲爹’了。”
——清·小石道人《嘻谈录》
武官看戏
一武官与一文官同席看戏,看三国戏《七擒孟获》。武官说:“这孟获如此蛮野,不服王化,七擒七纵,还是不服。想不到孟子的后代,竟会有这样桀骜不驯的人。”周围人听了,都掩口而笑。文官说:“老兄说得对极了!你看这孔明,是孔子的后代,孔子的后代就比孟获强多了。”
——清·小石道人《嘻谈录》
京官悭吝
有个京官,极为悭吝。有一次他到部里办公事,吃点心的时候,跟班送上面茶一碗,这位官老爷吃了。跟班也要吃,他怕老爷不给钱,就当着众位老爷的面讨赏。京官老爷不好意思,勉强给了他十二文。
到办完公事坐车回家的路上,跟班打马走在前面。老爷在车上骂道:“好混帐的东西,你又不是我的长辈,为什么骑马走在我的前面?”
跟班赶紧勒住马,来到车旁。老爷又骂道:“你又不是我的同辈,为什么骑马和我并行?”
跟班赶紧勒马,来到车后。老爷又骂道:“你在车后扬起尘土,扬了一车,可恶已极!”
跟班下马请示道:“老爷,到底叫小的在哪里骑?”老爷说:“你骑不骑,我不管。你只要把十二文面茶钱还给我,你爱怎么骑就怎么骑!”
——清·小石道人《嘻谈录》
富家傻子
有个富翁,靠刻雹残忍、吝啬起家,家中已积攒起数万资财;但他为富不仁,更加吝啬,更加锱铢必较了。人们都很怨恨他,诅咒他,说:“此等人,钱财来得不光明正大,必定还会胡乱地花掉,咱就等着瞧吧,一定会有报应!”富翁听说,对大伙非常愤恨,但又无计可施。
富翁有个儿子,已长大成人,却是个傻子,又最奢侈,花钱无数。富翁教导儿子说:“你已成人,还分不清黍子、麦子,我想让家里人带你出门走走,看看物力艰难,试试东西贵贱。”
傻子欣然同意。富翁就让家童带他出门。
出得城来,走进山中,看见石匠正在那里凿石,已凿成大小石狮子两个。傻子看见石狮子,非常喜爱,一定要买,忙问:“价钱多少?”石匠认得是富家傻子,就诓骗他说:“小狮子要银三千,大狮子要银五千。”傻子说:“要钱不多,快给我抬家去。”石匠先将小石狮送到家中。
傻子回家,见到父亲,高兴地对他说:“我买便宜回来了。”父亲问买了什么,傻子便叫人把石狮子抬进。父亲问多少钱,傻子说:“价值三千。”父亲大怒,骂道:“你用这么贵的价,买这样的无用的东西,真是个败家子,怪不得人们说我总有报应。”傻子鼓掌大笑道:“我告诉你吧,这不过是个小报应,还有一个大报应在后头呢。”
——清·小石道人《嘻谈录》
曰饼
一食品店中秋节出卖月饼,招牌上错写成“曰饼”。有个人指着“曰”字说:“你把‘月’字写成白字了。”店主说:
“你别骗我了,‘白’字还有一撇哩。”
——清·游戏主人《笑林广记》
有理
有个官最贪。一天,他要审案子,传来诉讼双方对簿公堂。事先,原告送给官五十金;被告听说后,又加倍贿官,送给官一百金。到了审案子的时候,官不问情由,抽签投下,令打原告。原告用手做了五个数的手势,对官说:“小的是有理的。”官也把手掌翻下去,说:“奴才你讲,有理?”又把手掌仰起来,说:“他比你更有理哩!”
——清·游戏主人《笑林广记》
取金
有个官派差役拿着朱票到金铺取赤金二锭,铺主亲自送来,当堂要钱。官问这二锭赤金值多少钱,铺主说:“平价该若干,今是老爷取用,只拿半价的钱就行了。”官看了看左右手下人,说:“那就拿一锭金还给他。”发金后,铺主不走,仍在等着拿钱。官说:“钱已经还给你了,还等什么!”铺主说:“并没有给我钱啊!”官怒道:“刁奴才,你说卖给我只须半价,我才拿出一锭还你,已经抵了一半的价钱,本县不曾亏了你,如再胡搅蛮缠,就马上把你撵出去。”
——清·游戏主人《笑林广记》
斋戒库
有个监生姓齐,家里很富,但不识字。一天,太守写了一张票子,要差役去买鸡二只、兔一只,差役不识票子上的字,央求齐监生给看看,齐监生说:“买鸡二只、免(兔)一只。”差役一听,买二只,免一只,不就是一只吗?所以他只买了一只鸡回来交差。
太守怒道:“票子上写的是买鸡二只、兔一只,为什么只交一只鸡?”差役就说这是齐监生给念的票子,太守就把齐监生传来询问。齐监生来后,恰巧太守有公干,就叫齐监生暂时到斋戒库里等候他。
齐监生进了库,见碑上有“斋戒”二字,误认作他父亲齐成的姓名,睁大眼睛大为惊诧,接着就悲痛地哭了起来。别人问他为什么哭,他说:“先人的灵座,不知是什么人给设在这里,睹物思亲,倍感伤情,怎么能不哭呢?”
——清·游戏主人《笑林广记》
田主见鸡
有个富人把多余的田数亩,租给一个叫张三的人耕种,但是要租给他,每亩地得交一只鸡。张三把鸡藏在背后,田主没有看到,以为张三不给他鸡,于是就用吟诗的声调吟道:“此田不与张三种。”张三忙把鸡献出来。田主又叹道:“不与张三却与谁?”张三说:“您开始说不给我,后来又给我,这是为什么?”田主说:“开始是无稽(鸡)之谈,后来是见机(鸡)行事嘛!”
——清·游戏主人《笑林广记》
醉酒
有个教师设馆教学生,学生问“《大学》之道”怎么讲,教师回答不出,便假装醉酒,说:“你偏偏在我醉的时候来问。”回到家,他把学生问他的事给妻子说了。妻子说:“《大学》是书名,‘之道’是书中讲的道理。”丈夫点点头,表示记住了。
第二天,教师对他的学生说:“你真不懂事,昨天偏乘我醉的时候来问我,今天我醒酒了偏又不来问,这是为什么?你昨天问我什么来?”学生说:“问的是‘《大学》之道’怎么讲。”教师就把妻子教给他的话给学生讲了,学生又问:“‘在明明德’怎么讲?”教师又回答不出,这回他立即抱住头说:“先不要问,我的酒还没醒过来呢。”
——清·游戏主人《笑林广记》
夫妻画像
有个画肖像的,生意清淡,有人劝他把自己夫妻的行乐图画一幅贴出来,以广招徕,这样找他画像的人可能就多了。
画像师就照这个人的建议办了。
一天,画像师的岳父来看望他们,见贴着一幅男女同坐的画像,就问女婿:“这个女的是谁?”女婿答:“就是您闺女。”
岳父又问:“我闺女为什么同这个面生人坐在一起?”
——清·游戏主人《笑林广记》
胡须最像
有个画像师给人刚画完一张肖像,就给那人说:“您把这张像拿到人多的地方问问,看画得像不像?”那人说:“好吧。”他向碰见的第一个人问道:“你看这幅像,哪一处最像我?”答道:“方巾最像。”他向碰见的第二个人也这么问,那人说:“衣服最像。”等碰见第三个人,画师暗中对那人说:“方巾衣服,都有人说过,您不要再说了,您只说说形体像不像?”第三个人端详了半天,说:“胡须最像。”
——清·游戏主人《笑林广记》
活千年
一个门客对贵人说:“我昨夜做了个梦,梦见您活了一千年。”贵人说:“梦见生,就得死,这个梦可是不祥啊!”门客急忙改口道:“啐!我说错了,我昨晚的梦,正是梦见您死了一千年。”
——清·游戏主人《笑林广记》
收骨头
书馆的童仆抱怨主人每顿饭都吃得干干净净,碗里只剩下啃得干干净净的骨头,就对天祷告说:“我衷心祝愿我的主人活一百岁,小的活一百零一岁。”主人问他为什么这样说,他答道:“小人多活一岁,好收拾您的骨头啊!”
——清·游戏主人《笑林广记》
牛联宗
牛郎让牛驮上一千万文金钱,送到斗牛宫去交纳,牛却突然驮着这些钱逃跑了,从天上逃到了人间。
牛觉得自己长得丑陋,没法在人世间出头露面,又觉得自己背上驮的钱不少,靠这些钱不难与豪门贵族结成宗族关系,只要依附上权贵,自己就可以光宗耀祖,在乡邻面前也可以夸耀一番了。
牛想到这里,就前往东海拜见麒麟,想和麒麟攀结同族。麒麟说:“你没听说吧?‘麒之趾,振振公子’,‘麟之角,振振公族’,我们的脚,都是诸侯的儿子;我们的角,都是诸侯的同族。我们这么有地位、有身份的家族,怎么能够容忍像你这样的只能以头拱墙的愚蠢的东西混进来呢?”就把牛训斥了一通撵走了。
牛又跑到西域去拜见青狮子,还没来得及通报姓名,狮子见牛的形状丑陋不堪,就不耐烦,大吼了一声,吓得牛拉了一地屎,赶快逃跑了。
牛逃到荒野,不知该上哪里去。忽然想起过去的老朋友长耳公——驴,因过去有些交情,就去求驴帮助。驴说:“南山有个金钱豹,虽然它假借名义隐居避害,但它的交游很广,你可以去投奔它,我愿意介绍你们认识。”
驴和牛就一起到南山,见到了金钱豹,驴向金钱豹极力称赞牛的诚实、牛的长处。豹一开始很瞧不上牛,拒绝与牛联结同宗,后来看见牛背上驮着那么多钱,就笑着说:“我看您背上驮有金钱,咱们还可以联宗;我们家族之所以叫金钱豹,就是因为我们背上有金钱的图案;你的背上虽然没有金钱图案,但我可以想办法,给你弄上。”于是就把牛驮的金钱取下来,分开牛身上的毛,把金钱和牛毛编织在一起,这样牛身上叮当当的全是金钱,色彩斑斓,金光闪烁,和普通的牛就大不一样了。这就与那些用钱买官、顿时变换头衔的人没有什么两样了。驴对牛看了一会儿,笑着说:“毫不悭吝地把钱拿出来,这样一妆饰就俊俏了,就是再熟悉的人来,能听出您的声音,也认不出您是谁了。”驴说完就告别走了。
豹从此把牛认成同族,而牛自以为联上金钱豹一族也就摇头摆尾,自以为了不起了。才不过十来天,牛身上的金钱全脱落光了,皮毛又成了老样子。豹一看,气不打一处来,说:“看你这样的丑态,别玷污了我们的豪华家族。”说完就大声吼叫着把牛赶走了。
牛走投无路,最后还是回到斗牛宫。牛郎见牛跑回来,钱都弄光了,就用鞭子打牛的背,质问它把金钱都弄到哪里去了,牛便把经过原原本本地告诉给了牛郎。牛郎说:“畜牲,你太愚蠢了,它们那些畜类之所以愿意与你联宗,是因为你有金钱,一旦金钱没有了,它们还能认你这种在泥水路途中出力的东西为它们的同宗吗?”说完,就把牛鼻子用铁环穿上,把牛拴在了栏圈后面。从此,人们把拴牛的栏圈叫做牛圈。
——清·程世爵《笑林广记》
魂摆阔气
有个人家里很穷,但最喜欢装腔作势摆阔气。一天,家里来了客人,但没有人送茶——他家这么穷,根本就雇不起仆人,当然没人送茶。他就大声呼唤:“倒茶来!”一连喊几声也没人送茶。他的妻子无可奈何,只得亲自送茶出来。他见是妻子出来送茶,觉得大折脸面,就大声喝道:“你男人哪里去了?”妻子答道:“出差去了。”又问:“为什么还不回来?”答道:“人没回来,魂已回来了。”又问:“魂在哪里?”妻子说:“在那里坐着胡吹穷唠装阔气呢!”
——清·程世爵《笑林广记》
秀才怕考
有个秀才怕岁考,一听说学台已经来到,惊慌失措,脸都变了颜色,急急忙忙赶去接学台。见了轿夫,他就抱怨轿夫道:“你个轿夫奴才,轿夫奴才,你为什么把一个学台抬了来?吓得我魂飞天外。哪一世我做轿夫,你做秀才,我也把学台给你抬了来,看你魂儿在不在?”
——清·程世爵《笑林广记》
诙谐类
说明
诙谐是以风趣的谈吐戏谑调笑的意思。
选在这部分的笑话,大致分成两种。一种是故事的主人公是善谐谑调笑的人物。有些故事是记录古
代俳优的言行的。俳优在我国古代,是一种较为特殊的职业,常以表演谐戏、滑稽为业,而且历代皇帝身边常有优人。这就使得他们的诙谐言行能被记录、流传下来。下面所选的笑话中,北齐高帝时的石动筩、唐懿宗时的李可及、唐明皇时的黄幡绰等等都是这
类人。
除了俳优之外,另有朝臣、官员、文人和其他各种人物等,也以其诙谐的言行,被写进了笑话当中。
另一种情况是,作品中的人物并不一定善调笑
诙谐,但故事本身却具有引人发笑的特性,很适于人们讲述调笑。
诙谐与其他几类往往并没有严格的界限。例如,调笑诙谐的语言常常就是幽默滑稽的,这就使得有些材料放在“诙谐”类、“幽默”类或“滑稽”类都未尝不可。再比如,调笑诙谐的言行有时也起到嘲笑或讥刺某种现象的作用,这就又使“诙谐”类与“嘲讽”类不容易绝然分开。对这些现象,我们根据原文材料的侧重点不同,尽量给以适当的归类。但不尽完善的地方肯定还很多,希望读者提出批评。
歪讲经义
北齐高祖高欢曾于佛教大斋日设聚会,当时有一高僧大德法师在会上讲经,与会者对佛经有疑滞者,都当场提问,法师当场解答,引经据典,言议深奥。有个叫石动筩(tǒng)的优人最后提问,对法师说:“且问一个小问题:佛常骑什么?”
法师答道:“或坐千叶莲花,或乘六牙白象。”
动筩说:“法师全不读佛经,竟连佛所乘骑之物都不知道?”
法师马上反问道:“施主读佛经,你说佛骑什么?”
动筩回答:“佛骑牛。”
法师问:“有何根据?”
动筩答道:“佛经上说:‘世尊甚奇特。’‘特’不就是小牛的意思吗?”在座者听了此言,皆哄堂大笑。
——旧题隋·侯白《启颜录》
天姓什么
北齐高祖又曾聚集儒生讨论儒家经典,众人论辩经义,十分热烈。石动筩最后到场,问一个在场的博士官:“先生,天姓什么?”
博士答道:“天姓高。”
动筩说:“皇上姓高,天必姓高,你这是因袭前人的说法,算不上新义。经书上自有天姓,先生可以引用儒经之文,不须借用旧说。”
博士问:“不知哪部经书上讲过天姓?”
动筩道:“看来先生全不读经,连《孝经》也未见过。天本来姓‘也’。先生难道没见到《孝经》上说:‘父子之道,天性也。’这岂不是天的姓?”
——旧题隋·侯白《启颜录》
佛生日还是日生佛
世传佛祖释迦牟尼诞生于四月八日,北齐高祖曾于这一天设斋会讲经,优人石动筩当时也在座。会上有位大德法师在高座上讲论,有些人与他辩论经义,争执不下。石动筩便问法师:“今天是什么日子?”
法师答道:“是佛生日。”
动筩立即接过话头说:“既然是佛生的日,那么日即是佛的儿了。”
法师马上改口说:“今日生佛。”
动筩又接着说:“既然是日生的佛,那么佛是日的儿子!”
——旧题隋·侯白《启颜录》
胡须与鼻子
隋朝初年有贾元逊、王威德,二人都善机辩。他们原本不相识,只相互知道名字,却没有机会见面。贾元逊长着一脸络腮胡子,而王威德鼻子又长又大。有一次,一个人置酒请客,同时请了他二人,他们在酒宴上相遇,各问知姓名,这才相识。座中众客及主人知道他二人善调笑,便请他们说笑话。王威德便抢先说:
“千张黑毛羊皮,只裁一双袜。”
众人问道:“剩下那么多羊皮,打算干什么用?”
威德答道:“拟作元逊颊!”
元逊知道这是取笑自己腮上胡须多,便应声说道:
“千丈黄杨木,只为做个梳。”
众人又问:“剩下的木头做什么?”
元逊答道:“拟作威德篦(鼻)子!”满座哄堂大笑。
——旧题隋·侯白《启颜录》
用人名字作游戏
北齐人徐之才善开玩笑。有一次他宴请宾客,有个叫卢元明的在座。徐之才便拿“元明”二家开玩笑说:“去头则是兀明,出颈则是无明,减半则是无日,变声则是无盲。”
——旧题隋·侯白《启颜录》
王、甘二姓互嘲
唐朝人甘洽与王仙客友善,二人便以对方的姓互相开玩笑。甘洽说:“王,算来你该姓田;为你脸肥大,抽去你两边。”王仙客应声答道:“甘,算来你该姓丹;为你头不曲,回脚向上安。”
——旧题隋·侯白《启颜录》
玩笑诗
有个叫高敖曹的人曾作《杂诗》三首。其一云:
冢子地握槊,星宿天围棋;
开门屋张口,卷席床剥皮。
其二云:
相送重相送,相送至桥头;
培堆两眼泪,难按满胸愁。
其三云:
桃生毛弹子,瓠长棒槌儿;
墙欹壁亚肚,河冻水生皮。
——旧题隋·侯白《启颜录》
学鸡叫
唐朝人崔思海口吃,经常与表弟杜延业相互开玩笑。有一次,杜延业对崔思海说:“我让你学鸡叫,只要我一问你话,你必须用鸡叫回答我。”旁人听了这话说:“他的口应须是自由的,怎能听你随意摆布?他若不肯叫,你又能怎样?”杜延业说:“我能让他叫。”于是与旁人一起共找崔思海试验,并约好打赌。杜延业握了一把谷,来到崔思海面前问:
“这是什么?”
崔思海答道:
“谷谷……谷。”
旁人大笑。
——旧题隋·侯白《启颜录》
利用方音开玩笑
隋人侯白、杨素二人友善。杨素是关中人,侯白是山东人。杨素常想用玩笑难住侯白,使他无话可辩。当时,关中方音说“水”为“霸”,而山东话把“拿去”说成“携刀去”。
杨素曾对侯白说:
“山东人确实多仁义,向他借一样东西,会得到两样。”
侯白问:“怎么会得两样?”杨素答道:
“有人问一个山东人借弓,山东人说:‘携刀去。’不只是弓,连刀都给了,岂不是两样?”
侯白应声说道:
“关中人也很聪明,问他一件事,他能告诉你两件。”
杨素问:“何以见得?”侯白说:
“近来有人问一个关中人:‘最近下雨多,谓水涨了没有?’关中人答:‘灞涨。’不仅渭水,连灞水都知道,岂不是两件?”
——旧题隋·侯白《启颜录》
胜古人一倍
北齐高祖曾读《文逊,读到晋人郭璞的《游仙诗》,连连叹息称妙。优人石动筩见状说:“这诗有什么好?若让臣作,能胜他一倍。”
高祖听了不高兴,说:“你是什么人?竟夸口作诗能胜郭璞一倍,岂不该死。”动筩马上说:“您现在就让我作,如果不能胜他一倍,臣甘心受死。”
高祖即令石动筩作诗,动筩说: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