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江山如此多骄-第1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一个多时辰跑下来,赵括觉得口干舌燥,旁人更是疲累的汗流浃背,拉车的马匹四条腿都打颤。

赵丹把弓箭收好,喘着粗气问道:“赵括,你不是说都安排好了吗?怎么连个狍子小鹿都没看到?”

赵括喝了口水,道:“太子稍安勿躁,猎物就在前面,我们最好天黑前再回去,免得旁人起疑……。”

赵丹一想也是这个道理,当他得知猎物是棕熊和豹子,乐的嘴巴都合不到一块儿了,想到能在众人面前风光无限,心里那个舒坦啊!

一道亮光闪过,赵括的眉头皱了一下,按照他和李牧的约定,如果有人隐匿行踪靠近他和赵丹,李牧就会用铜镜反射阳光通知他,这也是赵括决定天黑前回到主营地的原因,如果到了晚上,他和李牧的联系就不能如此紧密,难免给人可乘之机。

李牧一身紧扎装扮隐匿在树间,抽出一支利箭拉满弓,瞄准离他有将近百步距离的“猎物”,手一松,钛合金箭头的利箭电射而出,猎物没有发出一声声响便萎靡倒地。

李牧再次抽出利箭,对着箭头吹了口气,拉满弓对准第二个“猎物”,这次更是离谱,命中“猎物”咽喉后直接把“猎物”钉在了树干上,就那么直挺挺的死了。

李牧等了一会,确定没有危险后前去取利箭,和被他射死的人相比,利箭的价值要重要的多,他刚弯下腰要把死尸身上的利箭抽出来,就听见有脚步声传来,抬头发现是赵括,轻吁了口气,道:“没有其他人了。”

赵括点点头把两具死尸翻过来检查了一遍,没有特殊的发现,不知道这两个杀手是谁派来的,看他们所拿的武器,也都是弓射好手,可惜遇到了射术更加精湛的李牧,他们连拉弓的机会都没有就死翘翘了。

“箭头有毒,是蛇毒。”李牧拿过那些箭看了看,道:“只要被刺破一点皮肤就无药可救,这些人的手段真是毒辣,分明是要置公子于死地。”

赵括道:“他们的目标应该是太子,幸好有你这个狙击手在,否则难保不出纰漏啊!我们现在就去把那三个野兽射杀了,马上回营。”

赵括也不敢大意了,他不怕毒箭,赵丹就没那么好命,万一真中了毒箭无药可救,局面会变的复杂无比,这不是赵括所希望的,他不希望改变以赵丹为主线的赵国历史,因为那会让他无所适从。

第四十五章 高标准马屁

天黑前,前去行猎的各路人马先后回到主营地,纷纷向赵王汇报行猎所得,其中三波人最为扎眼,平阳君赵豹猎得小兽无数以及一头八百斤的野猪;平原君赵胜也收获了一头棕熊和一头麋鹿;太子赵丹猎得两头棕熊一头花豹,为此次行猎所得之首。

赵括睁大双眼看着被抬上来的猎物,暗忖如果赵胜和赵豹没有耍花招,猎物真是山中所得,这马服山中还真是有材料啊!回头也捉头野猪尝尝什么味道,听说野猪肉很香的。

赵王万万没有想到赵丹会猎取到三头大型野兽,这让他心怀大慰,转念一想就明白了其中的原因,太子赵丹的弓马功夫赵王知道的很清楚,看来这次行猎的功劳都是赵括的,也只有武艺出众的赵括才能猎取到如此多的大型野兽。赵王虽然没猜对,但也相差无几了。

赵王在众人面前把赵丹好好夸赞了一番,太子的面子他这个做父亲的还是要帮衬的,再说赵括身为臣子理应为太子效力,如果君臣相得,功劳算谁的并不重要,不过赵王还是给了赵括一个特别的眼神,表示自己已经知道了事情的大概。

赵括被赵王的眼神吓了一跳,还以为弄虚作假的事情穿帮了,等了一会见赵王没有特别的吩咐,仍旧按照传统给赵丹戴上了象征荣誉的插着野鸡尾羽的帽子,这才放心,如果让赵王觉得他是一个工于心计,善耍小聪明的人,那就大大不妙了。

奖赏过后是盛大的篝火晚宴,赵武灵王在发起胡服骑射的同时,也融合了胡人粗犷彪悍的文化内涵,男人围着燃起的篝火喝酒吃肉,女人围着篝火载歌载舞,气氛热烈的不得了,身在其中想不热闹都不行。

赵丹已经喝了一瓮酒,今天是属于他的日子,最近一段时间就属今天最让他高兴,赵王的夸奖更是让他飘飘然,从赵王眼中他看到了一个父亲对儿子的欣赏,这些理由都促使他大碗喝酒,大块吃肉,同时也没忘出了力气的赵括,拉着赵括同他一块饮酒作乐。

赵括陪着赵丹吃喝了一会便借故离开了,他还有极其重要的事情要做,事关几个月来的辛苦准备,半点马虎不得。

“二公子,什么时候放出来?”毛遂见赵括走进营帐,起身问道:“萤虫和飞蛾一样喜欢火光,而且又死了不少,能完成那副图案吗?”

赵括道:“那些萤虫饿了那么久,一放出来还不得填饱肚子啊!你现在就去把萤虫都放出来,记住,手脚干净些,千万别让人瞧出破绽。”赵括嘴上这么说,心里其实很紧张,要是没有一个好的开端,接下来的计划将会更加艰涩难行。

赵括悬着心盯着马服山上,直到山上出现了预期的景象,他的心才放下。

“天呐!那是什么?你们快看……。”

随着一个女人的尖叫,越来越多人的目光被马服山上的异像吸引了,除了篝火发出的劈啪劈啪的声响外,没有人说一句话。

马服山上出现了一大片的萤光,幽蓝色的光亮汇聚在一起有三丈方圆,就像是在山上出现了一个巨大的月亮,慢慢的,萤光开始有了变化,随着萤光的涌动,组成了一个大大的赵字,情景蔚为壮观。

事情很快就惊动了赵王,赵王活了这么大年岁都没有见过如此奇景,不禁看的津津有味,不用赵括提醒,那些喜欢拍马屁的人纷纷替赵王歌功颂德起来,三言五语就把赵王吹捧的神清气爽,眉开眼笑,真的认为自己功盖三皇五帝,乃千古第一明君。

赵胜看着马服山上的奇景,觉得有些不可思议,马上命心腹之人上山查看究竟。赵豹倒是没那么多想法,反倒有些配合赵括,来到赵王近前道:“大王,如此祥瑞出现,乃大赵之福也,古人有云,天降祥瑞,地必应焉,大王不妨留意各地消息,不日必有所应之事传来。”

赵括真想好好谢谢赵豹,他还琢磨着该怎么说呢!想说的话就都被赵豹说了,马上附和道:“武王伐纣,鲤鱼自上其船,天降如此祥瑞,证明大赵国运昌隆,大王乃天选之明君……。”

赵王此时感觉浑身的骨头节都冒着凉风,惬意的不得了,尤其是赵括的话更是让他受用,把他比做伐纣的武王,那他岂是要开创文王武王的不世基业,这样有水平的马屁比那些直来直去的吹捧强多了。

赵括往左右看了看,人们的反应说明他的造势是成功的,只要这两天抓紧时间把纸张造出来,一切就圆满了,看着山坡上萤火虫组成的赵字越来越清晰,赵括的嘴角也跟着翘了起来。

毛遂完成任务后来到赵括身边,低声道:“二公子,有人上山刺探,幸好我们转移的快,否则就露馅了。”

赵括哦了一声,道:“没出问题就好,事后就算他们发现地上有人为的痕迹也不要紧,主要的东西都被萤虫吃掉了,就是怀疑也拿不出证据来,再说这个时候谁敢跟赵王唱反调啊!”

毛遂呵呵笑道:“二公子真是好算计,就算有心人知道那是我们弄的,也不敢言明,如果敢提出来,赵王第一个不答应,实在是高明啊!”毛遂对赵括玩的这一手佩服的五体投地。

赵括深吸了口气,道:“我们去后山看看粉子成形没有,这么好的形势,千万别浪费了。”赵括说着和毛遂骑马前往后山,山后的隐蔽处搭建了十几间房屋,房子里排满了大号的陶缸,陶缸内泡着莲藕和菱角。

赵括叫毛遂把灯拨亮,拿了根棍子在陶缸内搅了搅,发现缸里面已经沉积了半缸的泥状淀粉,心中非常高兴,有了这些淀粉才能造出白晶晶的纸张,这是真正画龙点睛的所在,容不得出半点差错呀!

“先生,明天把缸里白色的粉子都捞出来,天气好的话全都晒干,这些粉子估计能够我们一年之用,明年造纸厂肯定要扩大规模,到时候还得让先生辛苦一趟。”赵括道:“粉子的事情一定要做好保密工作,今年实在太仓促了,明年收购的时候,运输的时候,都要加倍小心。”

毛遂点头称是,道:“二公子放心,就是这次我也是七拐八拐才回来的,莲藕和菱角都是分开收购,而且警告当地人,如果泄露出去,以后就不再收购了,明年我会更小心,同时加大收购量,囤积个三五年的用量,就不担心粉子的秘密泄露出去了。”

毛遂的干练让赵括很欣赏,如果再多几个毛遂这样的帮手,他就不必事事亲历亲为,省出的那些时间足够他逍遥快活,总之还是那句话,不管是什么世纪,人才总是最贵,上哪去找几个像样的人才呢?赵括觉得这是个很尖锐的问题。

第四十六章 吕不韦的精彩表演

“赵括非常人也。”吕不韦拿起纸张左看右看,得出了这么个结论,他之前和郭纵盯着各个造纸作坊,自认没有落下一道工序,可到头来却没有看到纸张是如何变成白色的,和他之前设想的黄色纸张不同,他现在手里拿的纸张不但洁白如雪,而且摸起来光滑的很,用之取代竹简锦帛,不禁让人心疼。

莫傲给吕不韦磨墨,此时的墨水虽然达不到松烟墨的水准,但是书写起来同样流畅。

吕不韦用毛笔蘸好墨汁,将赵括交给他的一篇《王颂》誊写在纸张,一边抄写一边咂咂不已,道:“这篇文章真可谓文采飞扬,拍马屁不着痕迹,不管哪个君王看到都会打心里舒坦,也不知道赵括是哪里抄来的。”

莫傲自问写不出如此文章,甚是动容,以往对赵括的印象是聪明,武艺高强,现在看来绝对是低估了赵括,那小子根本就是文武全才,他此时不禁怀疑吕不韦的想法是不是错的,他们是否应该和郭纵一样,轻太子重赵括,因为这个赵括实在太让人匪夷所思了,简直就是一个鬼才。

吕不韦誊写好《王颂》,道:“走吧,拿上一卷纸,咱们去献宝,这白晶晶的纸片换来的可是黄灿灿的金子啊!”

吕不韦当初对赵括的计划只是欣赏,如今却有些佩服了,事情发展到现在,其实已经完全成功了,只要赵王看到纸张,绝对会大呼过瘾。

马服山行猎已经结束了好几天,赵王左等右等也没等来赵国发生的祥瑞之事,倒也有凑趣拍马屁之流说什么枯井突然井水自满,天象大利于赵等等虚无缥缈的祥瑞,这在赵王看来根本就不值一提,算不得祥瑞,数天以来他嘴上不说什么,心中却甚是郁闷。

赵亮在一旁看到赵王眉头深锁,心中也埋怨那些文武大臣们不懂事,难道就不会找些稀奇古怪的玩意哄哄大王吗?他正这么想着,一个小太监跑进来,道:“大王,有卫人吕不韦声称要献宝。”

赵王哦了一声,道:“卫人?献宝?”赵王一时还没把祥瑞和献宝联系起来,因此兴致不高,直到一旁的赵亮提醒,这才有所悟,忙叫赵亮将吕不韦叫上来,看看吕不韦献的是什么宝,是不是祥瑞。

吕不韦时常和太子赵丹厮混在一起,但却没有进过王宫,一路走来不免左右观看,等他来到大殿看到一人坐在上首,忙跪倒在地,道:“阳翟吕不韦跪拜大王。”

赵王倒是沉得住气,让吕不韦起来后问道:“你是卫人,如何到邯郸来向寡人献宝啊?其中有什么因由不成?”

吕不韦早有所对,道:“卫国湮灭久矣!不韦周游列国低买高卖倒也赚取了些金钱,但常感自己是无根之人,水上之浮萍,很想找个地方安家,某日行至邯郸,不禁为邯郸之繁荣所惊,住了月余,才知晓普天之下,唯赵王所治之国堪称繁盛,不韦正苦于不得在赵国安家,不料梦中有神人相语,赠不韦一宝,令不韦进献赵王,以图立家……。”

“宝物现在何处?”赵王见吕不韦言之凿凿,不像是在胡编,马上想要看看神人转赠的是什么宝物。

吕不韦不慌不忙的在怀里拿出一个锦盒,举过头顶道:“请大王过目。”一旁的赵亮快走几步接过锦盒送到赵王面前。

赵王心跳加速打开锦盒,发现里面防着他从未见过的东西,经过吕不韦的指点后将折好的纸张打开,发现是一篇文章,大致的浏览了一下文章,赵王心气顺了不少,直到这时他才发现文章既不是写在锦帛上也不是刻在简牍上,难道这就是神人转赠的宝物?

吕不韦察言观色,见赵王似有所悟,忙道:“神人有言,大王为国事操劳,每日阅读简牍上百斤,劳心劳力,令不韦转赠纸张代替简牍,一则可以让大王阅读起来轻便,减轻大王的辛劳,二则纸张可以大力推广普及,传颂大王的文成武德……。”

赵王摸了摸纸张,道:“你是说还有很多这样的……纸张?”对这个词,赵王甚是陌生。

吕不韦忙让赵亮去殿外把莫傲叫上来,呈给赵王整整一卷纸张,一张纸看起来不怎么起眼,整整一卷纸看起来就有点让人震撼了,赵王也不例外,尤其是想到日后不必每天翻看笨重的简牍,想到纸张可以把他的王者威仪传播到四海,雄心壮志瞬时膨胀起来。

吕不韦时刻捕捉着赵王脸上的变化,见赵王把纸张放下了,道:“大王,这纸张制造之术,不韦蒙神人相受,时刻惦记着神人的话,因此想在赵国开设造纸作坊,让赵人摆脱简牍的笨重,请大王恩准。”

“好,好,甚好。”赵王还害怕纸张用完了就没有了,听到吕不韦这么说,长出了口气,道:“从即日开始,各地上奏皆载于纸张之上,不知纸张可够用否?”

吕不韦等的就是赵王的这句话,答道:“大王放心,纸张制造之术不韦已得精髓,完全可以满足大王的需求,不韦还有一个不情之请,请大王恩准。”

赵王听到纸张多的很,已经很高兴了,道:“有什么要求尽管说。”

“请求大王将纸张传播之权授予不韦,不韦一定担当起为大王称颂之责。”这是赵括特意叮嘱吕不韦的事情,所谓纸张传播之权,其实变相的就是文化的发行权,纸张可以装订成书,散播话语,掌握这一利器,对赵括来说至关重要,大则可以左右国之喉舌,小则可以为自己歌功颂德,能不紧紧抓在手里吗!

赵王对纸张以及书籍的作用还不清楚,吕不韦的这个请求马上恩准了,他只关心纸张能不能够用,能不能传颂他的功德,其余的都不在他的考虑之列,在吕不韦的帮衬下,赵王写了一道旨意,大意是赵国在一年内禁用简牍,各地奏事已经记载在简牍上的典籍全部用纸张代替,涉及造纸诸事皆有吕不韦负责云云。

吕不韦出了王宫,情不自禁的仰天长啸起来,一旁的莫傲抽了口气,道:“一切尽在赵括的掌握之中,不简单啊!”

虽然对赵括的先见之明已经有了免疫,吕不韦还是赞叹道:“从今以后,纸张专利尽在赵括手中矣!只要他一日把持着造纸之秘,就一日掌握着暴利,这个买卖,赚死啦!”

莫傲笑道:“东翁不必感慨,这造纸厂也有您的利益,可以预见,东翁将来必然富可敌国。”

吕不韦摇摇头,道:“固然有利可图,可这一切都被赵括攥在手里,一旦我们跟赵括有了嫌隙,他想踢走我们易如反掌,不把造纸之秘掌握在自己手里,我睡觉都不会安稳,你好好的谋划一下,造纸之秘必须要弄到。”

莫傲点头道:“东翁放心,莫傲一直把这件事放在心上,不过赵括已经有所防范,短时间内警惕性很高,此事还得从长计议,另外也需要时间寻找赵括的弱点,只有找到了赵括的弱点才能打开突破口。”

吕不韦皱了皱眉头,道:“有这么麻烦吗?只差最后的两道工序而已,再说,赵括有弱点和造纸之谜有关联吗?”

莫傲郑重的点点头,道:“我们不知道纸张是如何变白的,这个秘密只有赵括知道,赵括肯定不会说,那么只能旁敲侧击,抓住了赵括的弱点就有希望敲开秘密之门,再说了,难道东翁不想掌握赵括这个人吗?将赵括掌握在手中,其余的不就都解决了吗!”

第四十七章 最信任的人

用春风得意来诠释赵括此时的心情恰到好处,尽管现在已经是深秋时节,可心头那股暖意令赵括浑身舒坦,看什么都觉得心情舒畅,直觉得这个世界真是太美好了。

远远的看着毛遂打马奔来,赵括的嘴角不禁微翘,喊道:“慢着点,你那身子骨可别闪着。”

毛遂来到赵括近前勒住缰绳,翻身下马道:“二公子,我回来了,事情都办妥了,张弥见过纸张当即就带我觐见韩王,韩王答应我们可以在韩国设立造纸厂,我按照二公子的吩咐,把造纸厂的地址选在了离楚国比较近的地方。”

“先生办的好,这一趟辛苦了,小别胜新婚,小芳盼先生是望眼欲穿,快回去看看吧!”赵括笑着说道。

毛遂如今已经不是初尝女人滋味的菜鸟,但是对小芳的感情非常特别,这或许就是第一次定律吧!听了赵括的话,毛遂脸色微红,刚想走,想起了一件事,道:“二公子,张弥让我转交一封信,我险些忘了。”

赵括拿过书信,道:“脑瓜子都转的挺快的,刚把纸张样品送过去就用上了。”打开书信看了看,由于韩国的文字和赵国的文字有些差异,赵括看的非常吃力,但是大概意思看懂了。

张弥的意思是希望和赵括合伙垄断纸张在韩国的制贩,由赵括的造纸厂负责造纸,张弥负责出售,利益所得四六分成,赵括拿六成,这个建议非常有诱惑力,赵括觉得没有拒绝的理由。

“先生怎么看?”赵括问毛遂,同时把书信递了过去。

毛遂并没有看过书信的内容,看了一遍,道:“二公子,张弥的提议看似利益丰厚,不过风险也很大,张家是韩国的大贵族没错,势力也算庞大,可是再大也大不过天,王族就是韩国的天,一旦出现变故,吃亏的是我们。”

赵括站在历史的制高点知道毛遂分析的事情并没有出现,张姓直到韩国灭亡前仍旧是韩国的一大势力集团,汉初三杰之一的张良就出自韩国张家,可是他认为毛遂的分析也有道理,凡事就应该预先有所准备,“先生说的有道理,这样吧!在韩国的造纸厂所产出的纸张全部卖给张弥,至于卖多少价格,张弥自己去定吧!”

毛遂点头道:“如此甚好,出厂的价格由我们定,可以确保利益恒稳,即使韩国有什么人事上的变动,大不了我们换一个代理人。”

“对,代理人这个主意很好,我之前还在头痛怎么在其他六国开展生意,现在好了,只要在各国寻找代理人,把纸张批发给他们,造纸厂可就是日进斗金啦!”战国时代,各国之间的壁垒很严重,想要打破这个壁垒并不容易,经过毛遂的提醒,赵括想到了可以扩大经营规模的法子,那就是发展各国的代理商,这个便捷奏效的办法在后世的时候已经很成熟了。

黎姬进来的时候毛遂刚走,她把滚烫的茶水放到赵括面前,道:“公子,用茶。”

赵括吹了吹热气,喝了一口满嘴的苦涩滋味,这个时代的茶只是粗略的加工了一下,极品茶很少,放下茶杯问道:“我大哥呢?老头子还没让他出屋走动吗?我看他好的差不多了。”

黎姬走到赵括的身后揉捏着赵括的双肩,道:“君上正在大公子房内呢!大公子已经可以下床走动了。”[汶网//。。]

赵括也是最近才开始关心长兄赵平,俗话说上阵父子兵,打虎亲兄弟,如果让赵括选择信任的人,首选的人就是老爹赵奢和长兄赵平,这个时代,是血缘关系至上的时代,放着赵平而不用,根本就是赵括的损失。

“我也应该过去看看了。”赵括说完脸皮微微发烫,自从成为赵平的弟弟后,他还没跟赵平正式见过面,这个弟弟做的真是太失败了。

黎姬见赵括起身而去,心情不禁落寞不已,原本赵括对她还色嘻嘻的动手动脚,可这几天不知为什么,赵括严肃了很多,也不再多看她几眼了,难道自己变丑了?黎姬不由自主的捏了捏脸蛋。

赵括走进赵平的房间,房间里的药味刺激的他险些打喷嚏,赵奢坐在床榻上正跟赵平聊着什么,看到赵括进来,点点头,道:“括儿来啦!平儿的伤势已经好了很多,你要经常过来陪陪他,这样他恢复的还会快一些。”

赵括点头称是,道:“父亲放心,大哥的伤势时刻都放在我心上,我已经向太子殿下恳求了,希望能讨来一些好药材来为大哥补补身体,大哥,最近感觉怎么样?”赵括一边说一遍打量赵平,发现对方的脸型和自己的脸型有些相似,眼睛更大一些,嘴唇也厚一点,不过脸上还有些瘀伤,气色很差。

赵平挣扎着坐起来,道:“好多了,已经能走动了。”赵平的心情有点复杂,激动占了六分,纳闷占了两分,还有一分自卑和一分希翼,他和赵括从小到大时常在一起,却没想到这个弟弟不但在兵法上有所造诣,个人武艺也是他这个大哥不能望项背的,尤其是听说弟弟为了他,单枪匹马挑了赵墨行馆,他还以为自己听错了呢!

赵奢见二人兄友弟恭,道:“你们兄弟同心,为父甚是高兴,赵家将来还是要靠你们兄弟支撑,要记住兄弟同心,其力断金,不管到什么时候,靠得住的还是亲兄弟,别人终究是外人。”

“父亲说的是,我正有件事要和您还有大哥商量……。”赵括把造纸厂的事情和盘托出,面对无需置疑的人,这些事没什么可隐瞒的。

赵平一直躺在床榻上,对外面的事知道的不多,赵奢则不一样,这几天有关纸张的传闻甚嚣尘上,不禁一脸怪怪的表情看着赵括,声调古怪道:“你再说一遍,纸张是你造出来的?难道不是那个吕不韦梦中得神人相授吗?”得知真实内幕的赵奢有点傻了。

赵括又把他的营销策略讲了一遍,道:“父亲,这件事不得不如此,如果不让吕不韦出面,难免不把我暴露在台前,那样对我,对您都不太好,我们还是闷声发大财吧!”

“嗯!出头的椽子先烂,你能这么想,甚好。”赵奢对儿子的心计非常欣赏,小小年纪就懂得趋利避害,这不容易办到,换做其他公子哥如果做出赵括这般事业,恐怕早就嚷嚷的天下皆知了。

第四十八章 大的小弟弟

赵平被纸张勾起了兴趣,让赵括拿一张来看看,当他看到既轻又薄还雪白的纸张,顿时被吸引住了,尤其是看到赵括在纸上笔走龙蛇又写又画,看的眼睛都直了,嘴巴张开口水滴答滴答往下淌。

赵奢同样目瞪口呆,因为赵括又写又画的东西让他捕捉到些什么,看到赵括放下笔将墨迹吹干,问道:“括儿,你画的这些是什么?似乎跟马匹有关。”赵奢有些吃不准。

“父亲英明,这些确实是马具,这是改良的马鞍,这是马蹬,这块是马蹄铁……。”赵括仔细的给赵奢讲解这些马具的作用,这本来是他早就想跟赵奢谈及的事情,后来因为和赵奢赌气加上琐事繁多就疏忽了,今天趁这个机会一股脑的摊在父兄面前。

赵奢按在纸上的手有些颤抖,武将的直觉告诉他赵括所说的功能是真实的,那么这些横空出世的马具将会改变骑兵的命运,骑兵将会成为最有战斗力的兵种,作为领兵打仗的将军,赵奢激动的嘴唇都跟着抖动起来,直到赵括也把手按在了纸上。

“父亲,这些东西绝对不能泄露出去,就连大王都不能告诉,这是我们赵家保命的本钱……。”赵括不知道能否说服赵奢。

赵奢是一个名将,渴望着率领万千虎狼之士横扫战场,他清楚的知道一旦这些马具把战马武装起来,两万骑兵就可以在平原战场上所向披靡,这极其具有诱惑性,可赵括的话也让他心神一震,他抬头直视赵括,道:“括儿,这就是你的想法?”

赵括见赵奢没有变脸,心下一松,道:“父亲,我是大赵儿郎,当然希望赵国强大起来,重现当年武灵王胡服骑射的赫赫威势,但是我首先是一个人,一个上有父母下有牵挂的人,赵国的形势错综复杂,这一点父亲也清楚,想要保命就必须要有本钱,本钱是什么?是强大的实力,有实力才能有力量保护自己,保护自己身边的人,为国尽忠首先要有个尺度,连自己的安危都无法保证,有后顾之忧,还怎么尽心尽力为国效命呢?父亲难道希望您在前线厮杀,而自己的妻儿老小暴露在赤裸裸的危险当中吗?不管父亲高兴不高兴,我的原则是宁我负天下人,不可天下人负我,连赵王也不例外。”赵括的最后这句说的很重,震的赵奢和赵平耳膜嗡嗡作响。

赵奢直愣愣的看着赵括,最后叹息一声道:“没想到,括儿居然有这种想法,看来真的是成人了,知道该为什么而权衡利弊,这真是一点都不像我,为父无法反驳你,马具之事也会依着你,但是为父要告诉你一点,绝对不可以对赵国不忠,为父当年逃亡燕国,在上谷郡做郡守,得知赵王一声召唤,立即挂印归赵,我是大赵男儿,生为大赵人,死为大赵鬼,你能明白吗?”

赵括微笑道:“父亲放心,您的话我记在心里了。”嘴上这么说,心中想的却是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那是找死。

赵平不是驽钝之人,见父亲和弟弟的对话完毕了,看着那张纸,道:“父亲,弟弟,这些东西在哪?能给我看看吗?”

赵括看看赵奢,又看看赵平,道:“父亲,让大哥带个三五百人不成问题吧?马服山下那片土地很适合练兵,关键的是,造纸的绝密技术就藏在马服山上,没有大哥在那驻守,我的心里不踏实。”

赵平是个喜欢舞刀弄枪的人,否则也不会在街上生事被人打成重伤,听了赵括的话,不待赵奢答应,点头道:“好,我去。”一想到可以在马服山上领着数百人厮杀对练,他的心就不争气的蹦跶起来。

赵奢把画有马具的纸张折好,道:“你们哥俩自己商量吧!括儿,造纸厂的事虽然重要,但是你的职责也不要忘了,身为大赵郎中令,整天的在宫外晃荡,会让人说闲话。”

“父亲教训的是,造纸厂的事已经告一段落,从今儿晚上开始,我就进宫去职守。”赵括等赵奢走了,坐到赵平的床榻前,道:“大哥,等你伤好了,咱们就去马服山,不过有句话弟弟必须说在前面。”

赵平道:“弟弟有什么话尽管说,大哥的脑袋转弯比较慢,你可得说的清楚点。”

赵括觉得赵平这个哥哥还挺有意思,道:“大哥,做弟弟的不应该对哥哥指手画脚,我就厚着脸皮说了,马服山上的事必须要听我的,我说怎么干就得怎么干,能行吗?”

赵平还以为赵括要说什么紧要事呢!一听是这么回事,笑道:“弟弟,你就把我当成一个小兵,该怎么指挥就怎么指挥,别看我是你大哥,可这个家,将来还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