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白甲苍髯 第四部-第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政事还是依靠江仲逸居多。〃
〃那便好。〃北辰胤听完但是微微颔首,没有多余的关照。这边元凰已经拿起筷子准备开始,望了北辰胤一眼,又突然将筷子放回桌上:〃你的脸色不好方才书房里坐在灯下,朕都没有留意。〃
〃是吗?〃北辰胤似乎未曾察觉不适,略微讶异地挑起眉毛,随口应道:〃大约是连日赶路,有些疲惫罢了。〃
〃你才说冰风岭上下寒热迥异,一日之内往返,莫不是染了感冒风寒。〃元凰顾自皱起眉头,提起筷着轻敲了一下碗沿:〃明日叫吴一针去王府替你瞧瞧。〃
〃不妨事。〃北辰胤笑道:〃旅途劳累是常有的事,何必如此小题大做。〃
〃明日叫吴一针去府上。〃元凰仍旧低头盯着瓷碗,不看北辰胤,将话重复一遍,没有征求另一个人同意的意思:〃让他开些调养方子,也是好的。〃
这句话的语气与其说是一种关心,无如说是一种不容违抗的命令姿态,北辰胤听完没有再次坚持,元凰也便把视线移回到桌上琳琅满目的珐琅瓷器:〃朕想着请你赴宴,才突然发现连你的口味喜好都不清楚。所以每样备了一点,不算多。〃
桌面上的食物根本不是两个人能够吃完的分量,但以皇家设宴的规格来说,着实算不上奢侈,放眼看去确也都是诸如口蘑鸡、八宝鸭、鹿筋拆肉等等宫里常吃的菜肴,没有珍禽异兽。元凰自己先尝了一口鸡肉,见北辰胤没有动筷,在旁边絮絮说道:〃这些东西看着寻常,御膳房里做得熟手,反是正宗入味,倒比那些稀奇古怪的野味好吃。本来这个季节正是吃蟹的时候,我怕你下午入宫来,赶早叫他们做了,现在放冷了又热,味道腥了不好,就没让端来。〃
北辰胤明白元凰的一片好意,一面听他说话,一面拿了筷子一样样仔细品尝,等听到元凰解释认真为何没有螃蟹,忍不住笑出来:〃不讲究那么多。〃
〃这点讲究,当然是要的。〃元凰说,拿筷子指向桌子中间放着的一尾清蒸鱼:〃论滋补本是富春江的鲫鱼好,可惜现下时节不衬。北疆白鱼汤汁胶白稠厚,色如嫩玉,但朕嫌吃着腻口,想你也不会喜欢。淞江鲈鱼正趁时节,不过听御膳房的人说,送入宫里时候已不剩几尾活的,所幸养到今日还有一条没死,赶紧叫他们下了锅。清蒸总是鲜鱼合适,不过方才一同放的冷了,只怕横竖有些腥气。〃
〃皇上嘴挑,我倒觉不出来。〃北辰胤想了想道:〃皇上平日忙得没时间休息,却为了一顿饭这样费神。。。。。。此番厚意,我感念在心。〃
北辰胤话到一半时候元凰以为他要责怪,抬起头来打算说几句推脱之词,不料他后面柔声接着的竟是这样一句感谢。他没有按照惯例以〃臣〃自称,而是用了一个〃我〃字,使得本来普通的例行道谢瞬间变得坦诚真挚,夹带着元凰以为他永远都不肯表露在外的深沉情感。元凰没有等来意想之中的说教,反而有些不知所措,他赶紧把目光从北辰胤脸上移开,胡乱飘荡着寻找着目标,最终落上了摆在桌边的酒壶,才暗自松了一口气:〃还有新酿的桂花酒,怎么就忘了。〃
〃今秋这样的天气,桂花似乎也开得晚。〃北辰胤道,意识到方才的举动似乎让元凰一下子变得紧张尴尬:〃本以为宫中赶不及酿酒。〃
〃酿的不多。〃元凰仿佛受了夸奖,有些得意似的弯起眼睛。他的眉眼本来带着少年王者特有的慑人英气,一笑开来便立时柔和许多,盈盈脉脉的,倒比窗外院中的银桂更飘香几分:〃不只是酒,还有现做的桂花点心,一会儿你便知了。〃
北辰胤本要说吃不了这许多东西,转念想到这是元凰用心筹备的晚膳,无论如何都不舍得扫了他的兴,于是也望住元凰的眼睛淡淡笑开,等他献宝似地拿出糕点来。等到大半个时辰之后糕点果然摆上了桌,北辰胤才发现事情远不像他想象的那么简单。宫人们撤去菜盘,先是恭恭敬敬地奉上一小盘桂花米糕、一小盘桂花芋头,分置桌面两侧,单空出桌心空荡荡的一块。北辰胤正觉得疑惑,便见一人颤巍巍地端进一只雕花银盘,上面宝塔似的搭迭出一座月饼山,垫底的月饼大如葵花,最上头只有两片指甲大小。端着银盘的宫人一步三停,旁边还跟着两人张开双臂护在左右,好不容易将银盘放上桌面,发出一声闷响,三名宫人已是汗流浃背。月饼一共堆了七层,比成|人坐直还高,挡住了桌上两人交汇的视线。北辰胤哭笑不得地转头看向元凰,见他饶有兴致仰头望着面前的宝塔,似乎很是满意。
中秋之夜在乾清宫御案上码出〃月饼山〃,本是北嵎宫里的古旧风俗。顶端最小的月饼大如孩童掌心,谓之〃桃顶〃,下头最大的月饼阔如银盆,谓之〃玉座〃,由几人合力堆栈而成,要求不偏不倚稳如苍松。中秋宫宴之后,皇帝会用最大的月饼行赏,或是整块赏给御前大臣,或是切成几块分赏众人。这一奖赏习俗自古流传,年年如一,准备起来颇耗人力,又没有太多实质意义,自北辰胤的父亲元昭帝当政初年开始,便逐渐为君王弃用,便是北辰胤也只在儿时见过一次蔚为壮观的厚实饼山。如今元凰一时兴起,从书中翻出旧典如法炮制,只把比例缩小了数倍,将原来蠢笨的月饼山改良得玲珑可爱,再细看压在底下的〃玉座〃月饼,虽比原先小了一大圈,精致程度一点儿不输,外层是花叶蓓蕾,第二层画着良田沃土,第三层照例是八宝图案,围着最里层流彩纷呈的广寒宫阙,中有仙兔捣药,灵芝瑞草。 趁北辰胤细细打量的当口,元凰已摘下桃顶,示意北辰胤摊开手掌,将小巧月饼放在他的手指尖上:〃这是用茶末桃肉混做的馅,吃着不腻,你试试看。〃
北辰胤夹起月饼放入口中,一面笑道:〃旧时宫里的规矩你原知道不少。〃
〃皇城里的那些玩意儿,兔儿爷,羊皮灯,月光马儿,朕也都知道。〃元凰闷闷道,拉下脸来:〃以前江修告诉朕的,朕一样都没有玩过。〃
〃我也不曾试过。〃北辰胤安慰他道:〃生在皇家,从来如此。〃
〃真的?〃元凰站起来,高兴地搭上北辰胤的手臂,牵起一个早有预谋的狡黠笑容:〃那就请并肩王,今夜陪朕放一次江灯吧。〃
北辰胤抬头注视着兴致勃勃的元凰,有些无奈地发现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拒绝他已成了一件近乎不可能的事情。
北嵎南方百姓世代依水而居,素有中秋节在江上漂放浮灯的风俗,据说最初是为了讨好河神,以保来年无旱无涝。浮灯以精雕细镂的纤薄羊皮缝成,约有手掌大小,四壁用五彩颜色绘上各种吉祥图案,或是用红墨写上祝福祈愿,中间点起蜡烛,在中秋节的夜里人手一盏,放入江中顺流而下。薄如草纸的羊皮灯被烛光一照便成了半透明的橘红色,隐约映出四面的图画文字倒影在江面之上,好像朝阳一样罩着茸茸光边,又像是用冰凌雕成的一般剔透雪亮,所以北嵎有些地方将这些羊皮浮灯称作为〃小冰灯〃,也有地方根据颜色将其称作〃一点红〃。这一风俗后来逐渐传至皇都,各户争相仿效,始为盛行。以往在皇城时候,每至中秋夜半,便能见宫外金水河上灯烛华晖,万盏冰灯浮满水面,灿如繁星,竟夕而止,是为皇城一绝。元凰不曾亲身参与,但也见过几次这般壮丽景象,至今记忆犹新。他同北辰胤换了便服,不带随从,一路行至环绕赤城的赤水河畔,见到河面上黑洞洞的一片寂静,万里无尘,在河心随波漂着一轮滟滟圆月,好似从天空拽下的一段画布。今日正是中秋前夜,尚没到放花灯的时候,河岸边见不到行人,连卖灯的都走得干净,早早赶回家中做过节准备。只剩一位老人家弯着腰慢腾腾地收拾摊子,正要打烊。
元凰走过去,问他买了两盏小冰灯,老人看他们的穿著打扮知道是官宦人家子弟,特意挑了两盏绘笔细致地递给元凰。卖江灯的摊子通常配有笔墨,好让客人临时在羊皮上填字作画,老人将笔蘸好墨水交到元凰手里,笑操着赤城口音说道:〃客人介是寻对地方的来,远近十几家摊子里头,就我介里的墨水顶好。〃
其实街边摊头上用的砚台再好,同宫里御用的文墨相比也差得远了,元凰笑笑应了一声,向老人说道:〃借笔一用〃,提着毛笔江灯走去北辰胤的身边,在老人听不到的地方问他道:〃写些什么好呢?〃
〃随你喜欢罢。〃北辰胤道:〃素来听说女求貌似嫦娥,男求蟾宫折桂,这两样你都用不着。〃
〃江山社稷之类的,前几日祭月典礼上都求过了。〃元凰道,苦拧起眉头,一幅绞尽脑汁的样子:〃今天要求些别的。〃
北辰胤不去接话,只在旁边静静看着元凰三分真七分假的苦恼模样。元凰也不着急,拿起笔在羊皮灯上再三凌空比划,不时抬头看看北辰胤,无声地埋怨他不肯出谋划策。河畔微风吹过,带着林木芬芳,贯入空心的羊皮灯里,发出〃括括〃轻响,连同城内打更的声音一道,盖住了秋虫的鸣叫。这时候有两三个晚归的孩子一手抱着泥塑的兔儿爷,一手提着小灯笼,蹦蹦跳跳从他们身边经过,小跑着笑嘻嘻地念道:〃月宫符,画成玉兔月里居;月宫饼,制出银蟾月符影。蟾兔一对映紫微,紫微星出保太平。太平兴旺佑合家,合家康健接宗支。。。。。。〃,还没等念完就被不远处的一个妇人声音愤然打断:〃啥个时辰的来,还闹了那么欢!〃
元凰同北辰胤相视一笑,突然有了主意:〃有了,那就写合家康健好了你来写罢。〃北辰胤顺从地接过笔,将羊皮灯托在掌中,借着月光凑近眼睛,小心翼翼地在空白处添了〃合家康健〃四个蝇头小字。元凰拿过写好的江灯看看,低头想了一会儿,举起毛笔在另一盏灯上写了〃岁岁相见〃,凑到嘴边吹干墨迹,才转身将毛笔还了老人,请他把灯心点亮,又给他一些碎钱算作答谢。
北辰胤见元凰捧灯走来,问他是否要将灯拿回宫里等到明天。元凰摇摇头,笑眯眯地弯腰蹲下身子放下一盏,一面说道:〃我们今夜放。这样子让河神最先看到我们的灯,不是很好吗?〃
北辰胤依着他,也蹲下身来将灯放入赤水河中。两盏小冰灯随着水流迅速远去,不一会儿就变成了江上沉浮着的两个小红点,随着波浪一时紧聚,一时分离,有数次几几被水波掀翻,又奇迹似的露出水面,碰撞颠簸着,好像两颗搏动的心。
元凰立在岸边伸长脖子望着,直到那两个小红点模糊一处,消失在视线尽头,才遗憾地轻叹一声,转头问北辰胤道:〃明年还来吗?〃
北辰胤想也不想,微笑答道:〃自是奉陪。〃
元凰点点头,轻声说道〃回去吧〃,便同北辰胤离开了河岸,不急不缓地向城门走去。两人并肩走过宫灯高悬的漫漫长街,垂在身侧的手指偶然彼此触碰,映入眼帘的是赤城万家灯火辉煌,巍峨皇宫耸立中央,开就银花千树。
彼时月儿正明,繁华正盛,夜也正长。
十 砗磲
元凰在中秋前夜对北辰胤身体的担心并非完全多余,翌日吴一针把脉之后,果然说脉象沉弱,右大于左,是受风邪侵体之兆,染了风寒。所幸病势轻微没有大碍,吴一针于是开了几副温和方子,让王府下人配来服用。北辰胤不曾把此事放在心上,元凰将吴一针招来细细询问一番过后,也将悬着的心思暂时放下。此后数月,北辰胤身体始终没能好全,不过倒也没有加剧的趋势,只是偶然发作寒热头痛,服药即愈。吴一针说是近年操劳不及调养所致,北辰胤则说是早年伤寒时落下的旧症,由来已久。 元凰知道自己十四岁秋狝的当口北辰胤生过一场大病以致数日不朝,长孙太后还托了玉阶飞前去看望,只是不曾听说那次生病留下了宿疾,觉得北辰胤是为了让他安心而编了谎话。他拿这话前去询问,北辰胤并不正面回答,只说既已过年不惑,偶有小病小痛总是在所难免。元凰抿起嘴不说话,拿出十四岁那年练弓的执着劲儿来细细端详着北辰胤,肃然说道:〃你还一点儿都不老。〃
〃鬓如霜雪,怎么还不老。〃北辰胤摇头笑道:〃这也没有什么,人人皆是如此。〃
〃朕非是故意讨好。〃元凰认真解释道:〃朕幼时见你,确实不记得生有白发。少年时候第一次见你鬓角染霜,便是在宫里靶场,那株大树下头。从那以后,你就再未变过朕十年前在靶场上看你,也是这般模样。〃
北辰胤不过随口说了句玩笑话,便引来元凰这一番追本溯源的解释,神情严肃得好像是在堂上议政,定要分出青红皂白。北辰胤暗想别家孩子都是幼时百般讨好家长,长成之后同父母日渐疏离;而元凰正与别人相反,少年时候在他面前颇为拘谨内向,长大以后倒是卸去了拘束,忽然间嘴甜了不少。他同眉姬甫一相识便结为夫妻,万般怜爱欢喜都生成在初见瞬间,顺理成章;而元凰对他的感情,则是日复一日的沉淀起思恋向往而不自知,一朝拨开云雾得见青天,积聚许久的浓郁爱慕便如暴雨惊雷般当头泼下,浇得人彻骨生凉。北辰胤没有过元凰的经历,当然也不会明白元凰方才所说的确句句都是真情实感。其实许多人在情窦初开的少年时候都曾有过相似的感受,觉得在他们心里总有那么特殊的一个人,这一辈子都只得两种模样,一种是在被自己爱上之前,另一种则是在被自己爱上之后。这种不含杂质的天真感情好比是人生过客,终会在日后生活里被种种不如意抹杀干净,偶有几人能将其护在心头直至弱冠成年,或是依旧涉世未深,或是堪堪情难自己。
此后数月里,元凰有意安排,想让北辰胤多些时间休息,但往往不过是在嘴上嘱咐,从来得不到实行。朝政军务都缺不了北辰胤坐镇,元凰也每日忙得分身乏术, 纵然有江仲逸同神堪鬼斋可堪重任,又有郢书在旁方便行事,但毕竟只得两三助力而已,难持大局。今岁各处秋粮欠收,农人无钱置办年货,再加冬季无事可做躲在家中炕上,闲聊起来难免对朝廷有些推诿抱怨。元凰复辟之初为了安抚民心,不得已延续了北辰凤先颁布的利民税令,实行轻徭薄赋,自然无法充实国库。如今天灾不断,乡间民怨蓬勃又起,莫说平常农家尚不至温饱不济,无需朝廷放粮,便是元凰想要拨款赈灾,一时间也周转不及。他本想着只要撑过今年,待来年开春气候转暖景况便会慢慢好转,殊不料到失了龙气庇佑的北嵎祸不单行,在难得一见的旱秋之后,又迎来数十年不逢的严冬气候。
临近中秋时分大家还在抱怨天气炎热,转眼到了立冬一日骤寒,气温就好像扔进池子里的铁块似的一沉到底,让人措手不及,家家户户都忙不迭地赶添冬衣,市面上的丝棉毛皮价格翻了三倍。小寒之后,便是位于南方的赤城也时断时续地飘起雪花。城里的孩童们第一次见雪,兴奋地奔出屋子来,在街口跑来跑去,因为裹得厚实,摔倒在地上也不觉得疼,小脸冻得红彤彤冷冰冰的,直被大人拽着才肯回家。年长的老人们则没有这样的幸运,经不起气候的反复无常,有些体弱气虚的撑不到过年便驾鹤西去,家财万贯也买不来一朝添岁。这样的事情每年都在发生,在元皇三年的冬天更为常见,好在赤城破天荒的笼罩在一片瑞雪之中,使门前的挂着惨白丧仪不显得那么刺目。
元皇三年十二月,西佛国边境知府八百里加急报来军情,西北十酋新任族长楚王孙亲率十二万大兵围境,侵入西佛国,意欲挥军南下北嵎腹地,其势直至京都赤城。三九天气里,传令军士浑身大汗淋漓气喘如牛,骑乘军马累得倒毙殿前。元凰接过奏报面色沉缓,殿上百官一反常态地没有彼此以目示意,甚至不见几个胆小的官员哆嗦抽气。大家默默静立着僵如石柱手足无措,竟都是震惊大过害怕。
若论军事力量、地形优劣,西佛国边境一带历来都是北嵎防卫最为薄弱的所在。西佛国东接北嵎,西连西北十酋,四面皆是坦荡通途,一览无余,国内没有建城蓄兵,也不曾筑有战壕工事。北嵎同西佛国接壤处只设有一处大城,为方便两地商贾往来所建,同时负责安排北嵎皇家每年礼佛参拜的行程仪仗,城中有守军数千,仅为缉盗安民之用,若有正式战事,根本不堪一击。北嵎先祖当初做下如此安排,非是国中兵力不够,而是知道在西佛国边境开设关卡哨所纯是多此一举。周遭邻国皆是活佛的虔诚信徒,视西佛国如人间圣土,无论如何都不敢出兵亵渎。北嵎建国以来大小战役不下百次,别处边境的城池堡垒都是历经烽火伤痕累累,唯独从没有敌军动过取道西佛国的念头。是以西佛国边境虽然防备不足,却反是最让北嵎天子放心的地方。当年北辰胤领兵平乱迎战四族,也不曾担心西北十酋会趁火打劫攻下佛国。如今活佛圆寂,鎏法天宫名存实亡,西佛国对周遭国家的束缚亦不复当初,然而习惯将那里当作兵燮净土的北嵎官员们,一时之间仍无法接受十酋族长居然进军佛国的消息,便是入朝不久的江仲逸也以为自己听错了,愣怔半晌才回过神来,左右悄然打量一番,见身旁同僚依旧个个呆若木鸡。
直坐在龙椅上的元皇皇帝在臣子们静默的当口,低下头去细读了那份匆忙草就的军情题本。他将头垂得太低,以致皇冠前的玉藻挂下来拂过他捏着奏报的拇指,好像没有化开的雪晶一样透出冰凉。他从玉藻底端的空隙望出去,满堂朝臣好像秋天麦田里没被及时收割的庄稼似的刺眼,直挺挺地抬头看向他的位置,眼睛泥塑般的没有神气,寻不到目光在哪儿。他觉得自己重新回到了被逼验血的皇城太和殿上,所有人都在看他,又没有一个人真正看到了他。他不说话,等待传令军士的喘息逐渐平复,开口问道:〃你离开时候,十酋军队到了何处?〃
〃就在西佛国边境。〃军士上气不接下气地答道:〃末将奉命传信赤城,另有人去近处军营求救。〃
〃离西佛国最近的屯兵之处便是萧宇镇守之西豳边城,他可派兵来援?〃
〃末将不知。〃军士低头叩首:〃末将启程时,尚未见萧将军来。〃
〃朕知道了。从西佛国边境南下,若是一路畅通无阻,短则两日,长则四日,便到赤城。若无萧宇率军驰援,赤城此时只怕已闻见硝烟。〃元凰颔首沉吟着把推断说完,让百官暂且心安,将看完的奏报交于当殿太监,清清嗓子,抬头把目光投回殿上:〃众卿以为如何?〃
对于任何一位稍有经验的大臣来说,皇帝的这个问题毫无悬念可言,果然片刻之后同他们所预料期望的那样,北辰胤跨步出列,沉声禀道:〃臣愿领兵前往。〃他话音才落,便有另一名年轻将领出列高声奏道:〃臣愿随往。〃正是当年元凰假意认父之时,借故软禁于皇城的神武侯副将夜非。元凰逼走北辰胤后,为防变数不肯将夜非放回边关,又在杀死凤先重登帝位不久将他官复原职,此后留在赤城听用。夜非在边关多年,习惯了金戈铁马,留在赤城只恨英雄无用武之地,先前就曾数次请调边关,因为种种原因未能成行。元凰先前听到北辰胤主动请战似乎并不高兴,即便隔着垂琉也能让人猜出他是拧着眉头,直至夜非自告奋勇,他才将脸微微侧开一点,刻意不去看殿下垂首请命的二人。
〃并肩王,〃他缓缓开口,呼吸在空中凝成白气,被垂琉打散了拼接不出形状:〃朕只怕,是调虎离山之计。〃
〃便是有意调虎离山,十二万大军直逼西佛国边境,总是亲眼所见。〃北辰胤道:〃边境若失,赤城难守。臣请三万兵马,即日开拔,其余禁军依旧驻守赤城,皇上当可无忧。〃
殿上众人正与元凰担心同样的问题,听北辰胤报出人数,都悄悄松下一口气。赤城常驻军队十万有余,三万尚不到半数,对护城军力的确没有太大影响。元凰重复了一遍〃三万。。。。。。〃,没有再说话,右手握住龙椅扶手前端,低头思考着什么,看动作随时都会从椅上起身。殿外呼啸的风声传进来,仿佛能听到战马嘶鸣,就在朝臣们以为皇帝会应允并肩王的要求,或者将兵马数目增加到五万左右的时候,元凰徒然将手抽离龙椅放回膝上,迅速抬起眼睛,漫不经心似的淡淡吐出了两个不合时宜的字:〃退朝。〃
说完这句话,他不等朝臣们反应过来就起身拂袖而去,临行前丢下一句:〃传旨兵部点兵。并肩王,你同夜非御书房里候驾。〃
北辰胤同夜非齐声答了一个〃是〃字,前后离开了太和殿。朝上其他人左右看顾,对视几眼,确定皇帝的确打算依照并肩王的意思出兵,也纷纷退出了朝堂,不明白皇上初得消息的时候如此镇定,为什么在事情解决之后突然就像失了耐性似的,连话都懒得再说一句,匆匆甩袖离去。回府琢磨再三之后,他们才豁然开窍,自以为明白了皇帝不安心思的来源。西北十酋号称兵力十二万,又是先发制人,有备而来;北嵎兵力亏欠,且没有雪地行军作战的经验,即便是未尝一败的并肩王,此时也无法给人以完胜的信心。更何况时至今日,所有人都心照不宣地明白当年太傅玉阶飞用生命换来的并非是龙脉的移动重建,而只不过是元皇帝一个蒙蔽社稷的弥天大谎,龙脉早已舍弃了北嵎的窃位者,并正给偏离轨道的国家带来毁灭性的打击。只不过纵然看到了真相,如今除了北辰胤父子之外,已再无北辰氏族人流亡在外,众人便是心中不服,也推举不出更为合适的皇帝人选。元皇皇帝再是大气沉稳,毕竟还是个二十多岁的年轻人,他比任何人都清楚龙气既丧,北嵎朝不保夕,会在朝堂上按捺不住勃然变色,也是在所难免。
在书房议定出兵计划以后,夜非先行告退,去城外整点兵马。元凰将北辰胤留了下来,换去了朝服同他相对而坐,让宫人泡茶端上。开春的新茶在锡罐里存放数月已是苦味大过清香,元凰啜了一口便放下茶盏,明知道北辰胤明日就要领军出征,偏偏想不出话说。他六岁那年随父皇送过北辰胤一次,彼时北辰胤是去戍边而非征战,还跟他拉勾约定要尽早相见,虽然在他小小的心里不太相信北辰胤所说的〃尽快〃,却也知道皇叔定会回来。他还记得那时候听说了三皇叔是同神武侯对调职务,于是变着法子打听起神武侯的身体状况,希望他早点儿康复痊愈,好去边关换回皇叔;有时又会突然想到神武侯是在边关多年才染病上身,下意识将边关想象成脏乱不堪的坏地方,不由记挂起北辰胤的身体,怕他也在那里病倒。等到元凰登基初年,他又送过北辰胤一次。彼时他方知真实身世,对北辰胤的心思琢磨不透,一时觉得北辰胤对他不计回报真心关爱,一时以为自己只不过是那人皇权道路上的踏脚砖石。他尽力要装出冷漠不屑,执意不肯去城外践行,只为了不让另一个人看穿他的深深依恋。那时候元凰知道北辰胤出征四族势在必得,没有太过担心他的福祸安危,反是一味苦恼挣扎着该如何同他相处,最后狠下决心想要一了百了。
如今元凰第三次送他出城,两人之间终于算是开诚布公无所隐瞒,元凰却深知战局险恶危如累卵,再也没有往日候他凯旋还朝的笃定悠闲。他沉默半天,把茶盏放在桌上用手指转着圈儿,北辰胤在旁边看着,也没有要告辞的意思。元凰一不留神打翻了茶盏,眼看着瓷盏咕溜溜打着转儿滑出了桌沿,浑然未觉热水溢了一桌,弄湿了他的暖褂。北辰胤见元凰迟迟没有动作,赶紧伸手接住落到一半的瓷杯放回桌面。元凰被瓷木相碰的声音蓦然震醒,脱口而出道:〃以前我跟你说不记得六岁那年送你时的样子。。。。。。那是骗你的。〃
〃是吗?〃北辰胤笑道:〃你那天的模样,我也是记得的。〃
〃。。。。。。明日清晨,我去城外送你。〃元凰又沉默一会儿,憋出这一句话,顿了一下,转开头去:〃路滑霜重,行军多加小心。你的身体。。。。。。也多加小心。〃
〃我自有分寸。〃北辰胤颔首道;〃夜鸮我带走一半,另一半留在赤城。夜鸮部队同禁卫军各有优劣,皇上可见机调遣。〃
〃夜鸮你都带走吧他们常年随你左右,差遣起来更为得心应手。〃元凰道:〃赤城这里,可以依靠狄。他颇通兵法,又是朕的亲信。〃
元凰口中的狄,便是当年那名在他授意下挟持长孙太后的竞技场斗者。他感激元凰将他救出苦海,甘效犬马之劳,元凰见他初通文墨又心思细密,便将他留在军中,慢慢提升至现今的禁卫统领。北辰胤想将一半夜鸮留在城中,不是看轻禁卫军的战力,而是担心元凰在军中缺乏亲信易生变故。元凰明白他的顾虑,所以将狄搬出说话,北辰胤同狄并不相熟,听元凰对他如此信任,也便不再多言。
两人然后又坐了片刻,元凰大约是觉得冷了,起身把窗户留着的缝隙合上,没有传唤宫人,而是蹲下身子亲自动手将地上的炭火盆挑旺了一点。〃活佛圆寂后,朕早知西佛国边境要出事。。。。。。只是一直拖着不及举措,让他们抢了先。〃他一边挑拨着盆里炭火,借着热气搓了搓手,一边低声轻叹,声音里带着不自觉的惴惴:〃楚王孙那样诡异的功夫,再多士兵也不是他的对手。。。。。。〃
〃两军相交毕竟不是江湖比斗,一个人的力量也是有限得很。以一当百、当千或可,以一当万总归勉强。〃北辰胤知道他对当日西佛国内,前去接应的整队禁卫军士瞬间金封的惨状心有余悸,柔声开解他道:〃若楚王孙真有那般神力,直接单枪匹马灭了北嵎便是,何必如此大费周章。〃
〃他要灭我北嵎,好让龙气冲出地脉。〃元凰在北辰胤低沉的声音中冷静下来,分析战局时候的嗓音变得稳温文和缓:〃敌众我寡,若是战况不利,不必死守前线。退守赤城,未必就是死地。〃
〃两军交战,难以多寡论输赢。〃北辰胤说完这句话,又点头答应道:〃皇上的意思我明白,若非万不得已,必不会枉送了性命。〃
〃到了万不得已,也不准送了性命。〃元凰挑起半边眉毛,冷冷纠正他道,面色一下子寒了数分,见北辰胤一怔之后点头不语,自觉语气失了分寸,方才还气势万钧地紧盯着对方,此时讪讪地移开眼睛去,回复到开始时候似有千言万语却又无话可说的窘况,低头喃喃道:〃那你早些回府休息,明日还要起早。〃
〃皇上,〃北辰胤站起身来作出告辞的姿势,一面轻声嘱咐道:〃皇上之能堪比北嵎历代明君,留在赤城定能独撑大局。臣此去别无顾虑,只还有一句话要说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