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腹黑侯爷,嫡妻威武!-第5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柴曜勉强对来宾们笑了笑:“各位,今天慢待了!改日再去饭馆请大家喝酒赔罪!”深深的一鞠躬,心里涌起一阵又一阵悲凉和痛苦,以及深深的羞辱。

今日之辱,是他自找的!过去的他,原来是那么的愚昧,错把豺狼当亲人!只是啊,那是他的母亲,是他的兄长,是他的骨肉至亲。他做梦也没有想到,正是自己的亲人,一直以来,都在他带的背后向他捅刀子!

那刀子,过去是捅在妻子儿女的身上;如今,又捅在了他的心口!撕心裂肺,痛入骨髓的疼痛,都快要将他淹没了!

阿娘啊,阿娘,你好狠的心啊!

大哥、二哥、四哥,五弟哪里对不起你们了?!

父亲,你什么都好,就是太软弱了,太纵容阿娘了!什么时候,您才会成为儿子的倚靠?!

安静,我的好妻子,为夫对不起你啊!这一辈子,我要如何做,才可能补偿你,才可以求得你的原谅?

杏儿啊,我可怜的孩子,父亲错了,父亲对不起你啊!还有桃儿、梨儿、达儿、安儿,父亲没脸见你们了!日后,要多多保重,对阿娘好一点!

一口鲜血,喷涌而出,落在了雪白的墙上,是那么的触目惊心!

第171章 成长

杏儿收到燕无影的书信,说柴曜在战场上过于“英勇”,看他那疯狂的样子,似乎是不想活了,给人一种故意折磨自己,并有意要去寻死的感觉。

杏儿叹了口气,把信给了柴五娘:“阿娘,这是师傅的来信,提到了父亲的情况。”

便宜父亲幡然悔悟了,站在儿女的立场上,为桃儿、梨儿、达儿和安儿考虑,杏儿决定不去怨恨他。日后,到底要不要原谅他,看情况再说。总之,一要跟随阿娘的意愿,二要看柴曜是否真心改过,值不值得阿娘接纳他!儿杏寻要勇。

十天前,杏儿收到了沈捷和燕无影的书信,得知柴曜知道了真相之后,后悔得肠子的青了,又吐了几大口的鲜血,一病不起。他还非常坚决的赶走了那个女人,又不再愚孝,对姜氏心生了深深的失望和埋怨。对柴荣和柴富,心里有了刻骨的仇恨,不再将这两人视为兄弟了!

柴曜也给家里来了一封书信,厚厚的,长达十几页纸。为了防止收不到,柴曜特意将书信邮寄到了隔壁县的一个属下的家里,托那属下的弟弟送来靠山屯,亲自送到了杏儿的手中。

在信中,柴曜不住的向柴五娘跟五个儿女忏悔,请求他们原谅。随信送来的,还有他卖了那座宅子得来的一百五十两银子,以及他请画师为他画的一幅画像。一袭军官制服的他,ying侹俊朗,但是眉宇之间却有着浓浓的忧愁。

看了信,见了画像,柴五娘就大哭特哭了一场。

对柴曜这个男人,她还是很有感情的,也是深爱他的。当年,她身无分文,只带着一个小小的破包袱嫁给他,他却没有一丝一毫的嫌弃。对她疼爱有加,关怀备至,姜氏给了他什么好吃的他对偷偷的留下来给她。如果不是有一个极品婆婆和极品妯娌大伯的话,如果一成亲就分家了的话,那么她和柴曜的小日子,应该会过得很不错。

之前,她确实恨过他,被他伤透了心。可是,他向她低头了,跟她忏悔了,她的心里又涌动着思念,如那夏日里的烈日,萦绕在心头,一片火热!只是,这份思念,是如此的苦涩:这份爱,是如此的悲凉,如此的不堪。那种令人痛不欲生的羞辱啊,哪里可以忘得掉?即便是再火热的爱,再深切的思念,也无法抹去啊!

安静的心里,纠结到了极点!是原谅他?还是不原谅?是原谅他,重新接纳他?还是只是原谅他,但是日后两人再无瓜葛?安静很用力的思考着,这十多年以来,她第一次面对这样艰难的抉择!

杏儿抱着阿娘,用手轻轻的拍着她的后背,柔声细语的安慰道:“阿娘,不要太难过了!一切就顺其自然,咱们要往前看,过去的事情就让它过去吧!我们五姐弟都长大了,可以照顾阿娘,可以让阿娘过上幸福的生活了!想一想三年前,那是啥样的苦日子?那个时候,阿娘无论如何也想不到,女儿可以凭借着自己的能力,成为身份高贵的郡主吧?”

柴五娘泪如雨下。

杏儿淡淡的笑着,语气坚定明朗:“阿娘,您要相信女儿,也相信您自己,咱们家的日子只会越过越好!那休书您不必太在意了,姜家的媳妇,没有那么大的吸引力!柴五娘的名头,不要也罢!从这一刻开始,阿娘就恢复自己的姓名,姓安名静!”14967626

其实,杏儿真心的认为,收到休书反而是件好事。日后遇到了好男人,也可以再嫁,不用勉强自己,可以彻底的忘记过去的痛苦和哀伤。只是,她不能决定阿娘的人生,也不想将自己的意志强加在阿娘的身上。最终何去何从,还是要由阿娘自己来做出选择。

安静哭过之后,沉思良久,作于做出了决定。对上杏儿期待又担忧的眼神,她表现出的冷静和决然,让杏儿很是意外,她淡淡的说道:“给你爹爹写信,让他保重自己的身体,不要让你们姐弟几个没有父亲!”顿了顿,又补充了一句:“至于收回休书的事情,你跟他说,覆水难收!休书既然给了我,那就没有收回的道理,再说柴家的媳妇,我也实在是不想做了!这么多年了,实在是厌倦了,也害怕了!”

杏儿勾起唇角,眸子里闪过讶异,她还没有来得及回答,阿娘沉着冷静的声音再一次响起。

“杏儿,好孩子,不要为阿娘担心!阿娘想明白了,人要活得有尊严,哪怕是再在乎你父亲,阿娘也不能连自己的尊严和人格都抛弃!休书都收到了,阿娘就断不能就这样原谅他,更不能就这样重新的接纳他!从今往后,阿娘为你们五姐妹活着,也为自己活着,好好的活着!要比任何的人,都活得有尊严,有人格,比任何的人都活得幸福快乐!”

这一番话,落在杏儿五姐弟的耳中,是那么的震撼人心!桃儿几个也就罢了,反正杏儿的心里激情奔涌,暖流阵阵,说不出的痛快酣畅!倒不是觉得柴曜被阿娘放弃了,是什么大喜事,而是为阿娘的这份觉悟,这种自信和自强而感到欣慰和喜悦!

此时此刻的阿娘,浑身上下都散发着一种自信的美丽,一种坚强的光彩,杏儿知道,痛哭过后,伤悲过后的阿娘,从这一刻起重生了,脱胎换骨了!

她的眼眸,依然是悲伤的,是失望的,是寂寥的,然而却已经没有了绝望!之前的那浓郁的绝望,都被自信和顽强的光芒给取代了,赫然熠熠生辉,让杏儿看到了为母则强的独特风采!10nlk。

同时,也看到了隐约的贵女的风华,那被压制了多年的高贵和锐气,正在悄然复苏!安静,瑞德公主安静,渐渐展露出了她那渗透到了骨子里的皇室女子的端雅美丽,只是她自己浑然不知。

知道阿娘真实身份的桃儿,不禁看呆了!

杏儿适时的跟她耳语道:“大姐,看到了吧?日后,不必妄自菲薄,在任何人的面前,都不要再自卑了!咱们的阿娘,可是个贵人!阿娘是公主,是安澜国皇室的贵女,咱们五姐弟的身份,一点也不比任何的人差!日后,咱们一家去了京城,去了皇宫,阿娘还需要咱们五姐弟给她长脸呢!”

大姐桃儿,虽然成长很快,在靠山屯来说,也算是非常自信的女子。只是,在豪门大户人家的夫人小姐面前,还是有些放不开,还是有难以掩饰的自卑和拘束。对方是好相与的也就罢了,遇上那些势利又刁钻的女子,稍微的对她冷言嘲讽一下,桃儿就很容易慌乱起来,被在不知不觉中流露出怯意和自卑。

这样不好,这样很不好!

即便杏儿不是郡主,即便阿娘不是公主,即便家里依然只有一个陶然居,别的店铺啊,农庄啊,什么都没有,也不认识什么侯爷,更没有得到圣上的召见,也没有必要觉得自己比别人低一等!是的,别人觉得你低他一等,也就罢了;可是,自己却万万不能看不起自己,不能自觉低人一等!

为了这个原因,为了这个目标,杏儿在桃儿、梨儿和安儿、达儿的身上,都不知道花费了多少的心血,在阿娘的身上,也花费了巨大的心血和精力。一点一滴的,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帮他们从卑微的心境中渐渐的走了出来。

这个过程,漫长而艰巨,几个小的效果还不错,毕竟年纪还小,容易扳正。桃儿却是个大姑娘了,以往的日子过得那么的卑微,就连柴家大院的一多半人,都可以肆意的对她进行人格和尊严的践踏。差点被卖去给老头做妾的悲惨经历,在她的心里留下了巨大的阴影,噩梦曾一度纠缠她,让她极度的没有安全感。

幸好,梨树屯的村长,以及黎大叔、来福等人,都是难得的大好人,而杏儿又表现出了超乎寻常的坚强果敢,有能耐有主意,这才稍微的安定了桃儿那幼小而脆弱的心灵。不得不说,大姐桃儿,曾经是杏儿最担心的一个人。

收到父亲写给阿娘的休书的那一刻,大姐似乎一下就成长了起来,如果说在之前还有一点点懵懂的她,终于彻底的走出了过去的阴影,变得成熟、坚强了起来,俨然成了陶然居里第二个主心骨。里里外外的,都不用杏儿那么的操心了,时不时的还会给杏儿一个小小的惊喜。

只是,依然不够自信,不够果敢,缺少“女强人”的特质。而就在这一刻,桃儿听了杏儿的话,心里猛地一震。她看着自己无比自信、果敢的妹妹,心里涌过一阵暖流,她用力点头:“杏儿,我知道了!日后,一定不会再自卑再畏缩了,会努力成为阿娘的骄傲,绝对不会让任何的人把阿娘给看扁了去!”

阿爹,也不行!任何人都甭想!

阿娘,不要太难过了,女儿一定会更加的开朗自信,坚强果敢,成为阿娘值得骄傲和自豪的女儿,绝对不会让人看轻了阿娘!父亲不要阿娘,桃儿和弟弟妹妹们要,这一辈子都会好好的孝敬阿娘,陪伴阿娘。无论日后去了哪里,都会对阿娘不离不弃,并阿娘为拥有这样的儿女,而由衷的感动骄傲和自豪!

杏儿不知道的是,过后桃儿将几个弟弟妹妹好好的教导了一番,将“自信、自强、坚强、果敢”的思想理念,又给他们灌输了一遍。这些话,其实大多数都是杏儿跟他们讲过多次的,早已烙印在了他们的心底。经过桃儿这么郑重其事的一说,在梨儿三人的心里,留下了极其深刻的烙印,激励着他们成长成熟!

时间过得很快,似乎是在转眼之间,春天就来到了!阳春三月,细雨如丝,空气中弥漫着花草树木的清香,天空湛蓝干净,一切是那么的和谐温馨。谁又想得到,再有一个多月,旱灾就将席卷整个安澜国。

在杏儿前世的记忆里,在这次大旱灾中饿死渴死的人,不计其数,超过了总人数的过半!又因为旱灾,西北边关的军粮供应不上,过半的将士不是死在战场上,而是被饥渴给折腾没了!鞑靼人和突厥人趁机抢占了安澜国大片的国土,安澜国还不得不签下了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将整个西北都割让给了敌国,并奉上巨额的赔款。

经此一事,安澜国渐渐走向败落,朝政也被歼*臣所把持,皇上被软*禁了,成了傀儡!各种苛捐杂税,如潮水一般涌来,“苛*政猛于虎”的说辞,广为流传。从此往后,黎民百姓深深的陷入了水深火热之中!

幸好,圣上重生了!他对于即将到来的大旱灾,以及由大旱灾而引起的民*变和盗贼横行的局面,给予了足够给力的关注。就在杏儿在篱县开始兴修水利十天之后,圣上收到了杏儿跟泰大人的联名折子,也收到了许悠然的“考察报告”。

不久以后,全国各地都同时掀起了兴修水利的热潮,而且是官民齐齐上阵。来年春天在全国各地大规模的种植甘薯的谕令,也下发到了各级官员的手中。为了保证执行力度,圣上还派出了许悠然和其他五个忠心可嘉的朝廷大员,作为钦差大臣巡视全国。

每人各负责一个区域,专门考察监督巡抚、知府、县令的作为。一旦发现营私舞弊,贪*婪*受*贿,对民*生漠不关心的官员,钦差大臣有权力先斩后奏,将此人撤职查办!然后,换上体察民情,廉洁奉公,有勇有谋的好官。

本着“除恶务尽”的原则,将那些贪官污吏,尽可能的拉下马。同时,尽可能的发现人才,培养人才,最大限度的利用人才,让朝廷和百姓们,都可以安然度过这个灾年!一时之间,兴修水库、池塘,大量种植甘薯,这些字眼,深入人心。就连三岁的娃儿,也耳熟能详。全国上下,一片热火朝天的景象。

………今天还有一更。

第172章 应对

朝堂里三品以下的官员,都被轮流派去“植树造林”;学堂里的学子,还有商人们,也都被分派了“植树造林”的硬指标。

在杏儿的提议下,以食草和树叶为主的羊,也被禁止大量养殖。杏儿首先做出了表率,将饲养羊的数量,锐减了九成。各地的香满楼,一个月只供应十只羊,而且不对外收购羊。

杏儿牵头,成立了商会组织,燕无双为全国总商会的会长。商会制定了一系列的规章制度,严格约束商会旗下的商家,其中有一条规章就是限量养羊。在香满楼和田园农庄的带领下,他的商家的饭馆、酒楼、饲养场,在一番挣扎之后,都乖乖的遵守了朝廷和商会下的双重的禁令,杜绝了有人为了挣钱而变本加厉的养羊。10nlk。

早在去年冬天,杏儿就“发明”了蜂窝煤,并在商会跟官府衙门的联合推动下,蜂窝煤走入了千家万户。不到两个月的时间,全国各地,从平民到达官贵人家里,蜂窝煤俨然成了主要的燃料。14967626

木柴和茅草树枝,也不是没有人用,只是所占的比例连三成都不到。大多数,是那些赤贫的家庭,买不起蜂窝煤的家庭自个儿去山野里捡拾的。而且,也不敢跟过去那般公然的砍伐,只是钩一些枯枝,捡一些掉在地上的松球和竹壳,去一些还没有实行封山育林的山岭里割一些茅草和荆棘、灌木。

封山育林,也不是全都封起来,而是采取轮流封山的办法。“水至清则无鱼”,全部封起来,不让人上山去,那也是不能够的事情。毕竟,穷苦百姓,买不起煤的人家,还是大有人在的。不让进山捡柴火的话,好多人家连饭菜都没有办法煮,恐怕会激起民*变!

整个篱州县的无主山头,在杏儿的主持下,都实行了“承包责任制”。那些山头,都承包给了家住附近的山民,负责看林巡山,防止山火和偷砍树木之人。并组织了专门的护林队,在每一个下山的路口,都设了哨卡,拦截检查,看是否有违规砍伐之人。并且,不定时的去山林中巡逻,看承包的山民们是否有大的违规行为。

没有实行封山育林的山头,可以进去割茅草、采摘野果、捡松果、枯枝、蘑菇什么的。只有一点,不可以砍伐树木,尤其是那些幼小的树木。至于封山育林的山头,承包户自家稍微砍一点木料来打家具,修建房子,或者打点柴火,打猎或者采蘑菇、草药和野果,还是在允许的范围内。不给点甜头,那些承包户,哪里还有积极性?

但是,一旦发现偷砍树木去卖钱,或者大量的送人,将会受到严厉的惩罚。至少,在大旱灾结束之前,惩罚的力度是肯定会相当的强势的!

修建水库、池塘蓄水,禁止乱砍乱伐,种植耐旱作物,多打水井,组建护村队,提倡烧蜂窝煤等等。一系列措施,取得了非常不错的成效,因为有了比较充分的准备,当大旱灾来临之际,篱县的官民并没有乱了分寸。

从四月底开始,连续一个月,天气晴朗,万里无云。原本应该是湿润的春季,空气中却散发着一股燥热,气温明显的比往年高多了,也干燥多了!堂朝养大学。

小河里的水位低了许多,稻田开始有了裂痕,庄稼蔫头呆脑的。翠绿的树叶,开始泛黄,不复往年这个时节那般青翠欲滴。

县令大人司徒长风带着随从,奔赴在了抗旱救灾的第一线,杏儿负责落潭镇和茅竹镇,司徒长风负责其余的三个镇。知府泰大人坐镇篱州府衙,他派出了手下的三个得力的干将,前往篱州下属的其余三个县视察并监督,防止发生民*乱。并且,在县衙的门口设立了一个投诉点,百姓们有什么冤枉,或者发现盗匪的行踪,可以不分日夜的去举报投诉。

篱州下属的县,一共有四个,除了篱县,还有柑橘县、清水县、枣沟县。篱县有杏儿跟司徒长风坐镇,泰大人无需操心,放心得很,就没有派遣得力干将过来。不过,还是派遣了一个交通员,专门负责传递消息,互通有无。

“交通员”这个词,是杏儿叫开的,交通员这个职位,在旱灾发生的非常时期,率先在篱县诞生。继而,扩展到了整个篱州地区,其余三个县和州府,都各自多了一批专职的交通员。

这些交通员,多半是由无双山庄选送的,略同文墨,武功高强,马术了得。着装统一,是由杏儿亲自设计的,参照了现代社会军装的特点,又结合了安澜国的制服特点。既独特,又不出格,深受众人喜爱。颜色为草绿色和浅灰色,一旦遇到危险,便于在山野里隐藏行踪。

到了五月底,天气愈发的炎热了起来。好在篱州是山区,封山育林的工作又进行了七个月之久,在严厉的打击下,乱砍乱伐的现象不多。种植水稻的田地,寥寥无几,池塘随处可见。站在田园里,目光所及之处,遍地都是绿油油的的甘薯。

陶然居生机勃勃,春意盎然,比其他任何一个地方都要青翠,都要让人觉得清爽宜人。树木葱茏的林荫路,每隔五亩地就有一个半亩大小的池塘,大河坏绕陶然居的两面流过。而且,剩余的那两面,又挖了很深很宽的壕沟,相当于小河流了。

陶然居靠河流的地方,架起了高高的水车,每天清晨和夜晚天气凉爽的时候,陶然居的长工们就踩着水车,将大河里的水引上陶然居的大鱼塘里。然后,再通过灌溉渠,引入小鱼塘和稻田。

果树和甘薯的浇灌,则通过人力挑水浇灌,不过有了四通八达、星罗棋布的小鱼塘和灌溉渠,挑水的劳动强度大大降低,并不是很费力。陶然居全体出动,壮劳力挑水,妇女儿童和老人就拿一个长长的木水瓢,浇灌甘薯、蔬菜瓜果和果树。

一早一晚各一次,浇得透透的,甘薯就表现出了它耐旱的特性。生机勃勃,长势喜人,似乎并没有受到旱灾的影响。反观水稻等庄稼,即便是保证了足够的水源,那长势跟往年相比,也是一落千丈。

这一天傍晚时分,族长、里正、柴老实和杏儿漫步在陶然居的田间小道上,族长不禁连连叹息:“那水稻的长势虽然还不错,但是看那情形,必定是要大减产的。保守的估计,连往年收成的六成恐怕都不会有!而且,陶然居这里的稻田水源充足,如果跟别的地方一样缺水灌溉的话,恐怕是会颗粒无收的!”

“是啊,当初种植甘薯的决定,是多么的英明!”里正把话接了过去,满脸的欣慰,笑语盈盈。老人家很为靠山屯出了杏儿这么个福星,而庆幸万分,也觉得分外的骄傲,心里溢满了喜悦。

柴老实还是有点担心:“就目前来说,陶然居水源方便充足,自然是会不用担心了。可是,时间一长,那大河里的水也有干枯的时候。即便不不至于会干枯,可是只要再过五个月,要用水车引水上来,也难以做到了!”

杏儿不以为然,淡定的笑道:“爷爷啊,不用太担心了!如果真的到了那个地步,就打开对岸山上的十几个大水库,将水放入河中!然后,通过水车将水引入那大大小小的鱼塘里,那些水估计也可以坚持三个月。今年再种一季甘薯,也没有很大的问题!”她信心满满,笑容清浅。

里正就捋着自己花白的胡须,点头微笑:“嗯,这样的话,有了两季甘薯的收成,就饿不死人了!只要有东西可以填饱肚子,就不用发愁了!有的吃,那就好!”

“里正爷爷说的甚是,无需太担心了!”杏儿笑容甜美,声音朗朗:“再说了,如今是春末,山上有蘑菇有野菜有野果;等到了秋天,野果就更多了,小动物也能逮到不少。熬一熬,也就可以过去了!”

转眼,就到了六月中旬,甘薯可以采挖了!

陶然居的甘薯,因为供水足够,又侍候得精心,亩产量高达四千斤。靠山屯其余地方的甘薯,亩产量也高达两千五百斤左右,算得上是丰收了!

“这季甘薯收割之后,再种一季。每挖一块地,就赶紧犁了,从采挖过了甘薯的甘薯苗上,割下合适的薯苗,在犁过的地里种上!到了秋天,又可以收获一大批甘薯!”

杏儿没有被丰收的喜悦冲昏头脑,悉心的吩咐手底下的交通员,让他们快马加鞭的赶往各个村子,传达她的这一个指令。

尝到了甜头的乡亲们,这次再也没有半点的怨言,兴高采烈的按照杏儿的指令,挖甘薯、犁地、种甘薯去了。

甘薯事件,田园农庄无疑是最大的赢家!卖甘薯苗,就狠狠的挣了一笔,全国十大地区的田园农庄,一年下来,获利多达十万两银子!这个数目对于杏儿来说,已然是天文数字了!

她二话不说的,捐出了其中的五万两,给各地的田园农庄附近的乡亲们打水井,造福乡里。她的这一个举动,在往后愈发干旱的日子里,救了不少人的性命。

第173章 援助

秋季甘薯栽种完成之后,杏儿从护村队里抽调了三十个擅长打井的村民,成立了打井队,一个村一个村的去打深水井。一个村打五口,为安然度过转年的最后半年干旱而做准备。

山里的水库里储藏的水,满打满算,最多能再顶几个月,估计勉强可以支撑到甘薯成熟的时候。根据杏儿前世的记忆,今年不会写大雪,只稀稀拉拉的下了几天“麦粒”。所谓“麦粒”,指的就是跟麦子一样大小的雪粒,这种雪粒一落到地上,要不了一分钟就会融化掉。对于缓解干旱,压根就是杯水车薪,无济于事。

圣上在给泰大人的密信说,这场旱灾,将持续到第二年的五月份,跟杏儿前世的记忆如出一辙。在杏儿的记忆中,到了第二年的五月底,好不容易才写了一场毛毛雨。六月初,终于下了一场透雨,给干旱的大地缓解了饥渴。到了七月份,天气才恢复正常,跟往年没有太大的差别。

所以,来年的一月到五月,非常的关键!今年收获的甘薯,省着一点吃的话,可以勉强支撑到第二年的七月份。等到了那个时候,山里也野地里,应该会有野菜和蘑菇什么的了,也可以种植甘薯和青菜果瓜了。饥饿的问题,就没有很大的危机了!但是,如果缺少饮用水的话,那将相当的糟糕!没有水喝,那是会死人的!

西北战事剧烈,正到了要紧的关头,全国又普遍性的干旱,国库拿拨不出太多的钱财来救灾。杏儿深深的吸了口气,犹豫了好一会儿,就将一家人召集到了一起,开家庭会议商议大事。

杏儿扫视了一遍家人,就看着安静:“阿娘,杏儿的那个世外高人的师傅(就是那个虚构出来的师傅)说,大旱灾得持续到明年的五月。那山里水库中的水,最多也只能维持到秋末。这样下去,可不是个办法,搞不好会渴人的!所以啊,女儿就想再拿出两万两银子出来,在这篱县的每个村庄都打上五口深水井。”

说到这里,杏儿就顿了顿,有点心虚的看了阿娘和桃儿几个一眼,低垂了眼帘,硬着头皮说下去:“另外,再捐献七万两银子给西北边关的军队,用来购置军粮和衣服鞋袜。据说西北那地方,今年会有百年难遇的大雪灾,将士们的冬衣恐怕难以抵挡那样的酷寒!”备成护之。

说完,就抬起头看着阿娘和桃儿几个,目光里充满了期待和愧疚。前段时间,她已经捐出去五万两了,帮助其他地方的田园农庄附近的百姓打深水井。如今,家里满打满算,就只有十万两银子了。这一下,又捐出去九万两银子,接下来篱县境内的官民有什么难处,她必然也得伸把手。

灾年里还不知道会遇到什么大事情,两个弟弟也长大了,明年就要去府城参加举人考试了,花钱的地方可多了。杏儿也知道,自己这样有点对不住弟弟妹妹和大姐,也觉得对阿娘很愧疚。可是,没有办法,篱县是她的封地,封地里的百姓受苦受难,她总不能看着不管吧?还有西北边关,沈捷和父亲都在哪里浴血奋战,她总不能袖手旁观吧?

她心里很是纠结,没有想到的是,听了她的话,阿娘很爽快的就答应了:“行!如此甚好!为国为民,做什么都是应该的,你如今可是郡主了,为百姓也好,为边关的将士也罢,力所能及的捐助些银钱,阿娘没有反对你的理由!”

安儿也紧跟着道:“二姐的提议,我举双手赞成!银子没有了,还可以再挣,咱们都还年轻得很,日后有大把的机会挣!日后,等我做了大官,就会有很丰厚的俸禄,到时候我来养家就是了!”

达儿也连连点头:“正是,我也是这么想的!二姐不必为咱们的将来担心,银子用完了,再挣就是了!日后,我一定可以挣很多的钱,不会二姐为银钱的事情操心!”

杏儿欣慰的笑了:“好,我等着你们挣钱给二姐花啊!”安儿的理想,是考上状元,再不济也要考个探花郎。达儿对做生意很感兴趣,对练武也兴趣浓厚,打算考个举人就跟着杏儿经商。

梨儿也拍着小手,笑容甜美:“二姐,那银子你想要咋样花,就咋样花,梨儿没有意见!目前,梨儿的名下,已经有不少的田地,在县城和篱州都有宅子,梨儿已经很满足了!二姐日后挣的银子,不用花在梨儿身上了!那银子,二姐就拿去做大事吧!”

“好妹妹,二姐没有白疼你,确实是个懂事可爱的好孩子!”杏儿摸了摸梨儿的头发,心里很是感慨,没有想到梨儿会这么的懂事。

桃儿缓缓的道:“杏儿,冬衣的事情,就交给我来负责吧!分出三万两银子来,用一个月的时间,保证赶制出一万套暖和的冬衣出来!”

杏儿就点头道:“嗯,给你四万两银子,再做几千套皮夹衣。”又转头看着阿娘,笑着请求道:“阿娘啊,麻烦您带人赶制甘薯干,到时候连同冬衣一起送去给西北边关!女儿会拨出一万两银子出来,大量收购甘薯,收购甘薯的事情女儿会带人去做,阿娘只需要在村里找十几个勤劳手巧的大婶和大嫂就好了!”

安静笑着应下:“行,这靠山屯和隔壁的几个村子,阿娘都认识不少人。阿娘顺便多找一些人,帮你大姐缝制冬衣,她一个姑娘家的,不好走村串巷。”

说干就干,母女又商议了好一会儿,三人就分头行动。

桃儿在靠山屯招募人手,安静去了隔壁村子,杏儿想了想,就写了封书信,叫来几个交通员,下达了命令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