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泱泱大唐-第2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从前门进府,通过其他侧门或者后门进来的,并没有引起任何人的注意,看来他们经常搞这样的秘密聚会,擅长此道。
在与其他人会面之前,王易和王作、王近、王复四人再次交流了意见,王易从王近脸上,也看出了一点如释重负的表情,他也明白,可能其他的手下人,同样是这种复杂的心理,一方面在做着起事的准备,但打心底又希望能过这种平静的日子。
人呢,大部都是这样,在走投无路,生活过不下去的情况下,可能会铤而走险,就如衣食无着的流民一样,但安定的生活过了一阵后,许多意志雄心都已经被消磨掉了,让他们离开这种安逸的生活,再去打打杀杀,可能大部的人都不情愿。
特别是那些重新娶妻生子的人,更加不舍得丢弃眼前这份平淡却富足的生活。
据王作所讲,这些年所有属下的军士生活都过的不算差,相对于一般的百姓来说可以用富足来形容,有饭吃,有肉吃,有衣穿,不需要为生计问题犯愁,这是让天下许多人羡慕的生活,若没有大的异动起来,他们大部的人,就可以平平安安,舒舒服服地过完余生的。
此时的王易进一步坚定了决心,他要给这些忠于父亲的手下一份美好的生活,不再让他们过那种朝不保夕,有可能掉脑袋的事。
四人商量了一阵,王易在王作、王近和王复的陪同下到那些人聚集的后厅去。
前厅外面有不少的人守着,闲杂人不得靠近,连这一片院子附近也不允他们过来。
王易走进后厅时候,看到屋内黑压压的都是人,大概估看一下差不多百来人,不过这百来人并没有发出嘈杂的声响,即使有说话的人,也是尽量压低声音,在王易和王作、王近等人进来后,厅内立马寂静下来,没有任何声响发出来。
看到所有人都站地挺直,又没有声音发出来,王易满意之下又有些震撼,到底是军人出身,上过战场杀过人的,从他们站立之间就能感受到军人的霸气,他喜欢这种感觉。
这些人中上次除夕时候王易曾经看到过一部分,但大部都是没有见到过的,看到过的那些人都站在前列,应该是地位相对较高的。
王易也是挺直身子站着,眼睛在诸人脸上慢慢扫过,与任何一下人的目光相交都不避让,王易这般气度与从容,让场内很多的人吃惊。
在王易宣布事宜前,王作先一步上前,对场上诸人拱手作了一礼道:“各位兄弟,今日召大家来,是有非常重要的事相商,今日我们接到了从长安送来的消息,二公子在听到消息后,也做出了决定,稍后二公子会将传来的消息及做出的决定告诉大家的!”
王作说着对王易点点头,退后了一步,对王易做了一个请的手势。
王易几步上前,在保持一定队形站立的诸人面前站定,眼光再次扫过场内的人脸,随之脸上堆起一丝淡淡的笑容,清清喉说道:“诸位叔伯,今日急召大家来,实是有非常重要的事要宣布…”
“据我们派往长安的人回来传信,朝廷已经发布诏令,追赠杜公、家父及阚大将军之爵职,复杜公生前所有职,家父被朝廷追授为左骁卫大将军、越州都督,谥曰‘忠’,我大哥也从狱中放出来,得以袭家父之宜春郡公爵,并得以入宫当值,行尚辇奉御职…”王易说到这里停了下来,准备看看诸人的反应。
王易从王作口中得知,这支王作带出来的军队只忠于父亲王雄诞,作为义军头领的杜伏威令他们也敢不尊,这支军中所有将领都是父亲王雄诞与王作两人亲自选拔,对于这些人来说,他们最关心的就是父亲王雄诞的事,对杜伏威、阚棱及辅公祏的事都不关心,因此今日王易也不多提杜伏威和阚棱两人被追赠的事,只讲父亲王雄诞的情况。
王易这话一出口,刚刚一片寂静的后厅内一片哗然,一些人甚至喜极而泣。
“大将军,您终于没有冤死,当今的朝廷为你恢复名誉了…卑职等终于心安了一些!”站在前排的王临听到后,竟然跪了下来,双手举上,眼中的泪滚滚而出。
“大将军,我们终于等到这一天了,大公子他也平安无恙,卑职等真的是高兴…”一名王易叫不出姓名的人,也跪在地上带着哭声诉说着。
王易看到,屋内还有不少的人一样在喃喃诉说着什么,许多人动作都是相似,以此表达他们的喜悦,看到屋内这般动容的场景,看看边上的王作和王近,两人也在抹眼睛,王易眼中也有热泪滚出来,这些人对父亲王雄诞,真的不是一般的感情。
去逝六年了,还能得到原先部下这般的爱戴,父亲做人还是很成功的,王易希望九泉之下的父亲能安息。
王易任场内诸人发泄了一通感情,也收起动容的神色,对诸人压压手。
屋内所有的人都安静了下来,一些人眼中虽然还有泪,但身子还是如刚才一样挺直,等候王易继续宣布事情。
“诸位叔伯,在得到此消息后,我也想了很久,同时问询了作叔和近叔的意见,对我们这部人马以后的打算做出以下的决定!”王易说话的声音非常坚定,在说完这些后又停了下来,酝酿感情。
继续扫了一圈屋内人后,王易继续说:“朝廷的嘉勉诏令刚刚下来,接下来会不会有反复我们不得知,但我们不得不防备朝廷政令再起反复,因此,在接下来时间内,我们后依然保持现在这样的方式不变,起事的准备也继续做着,同时也静观朝廷的政策动向,做好两手准备:若是朝廷真的完全不追究江淮义军残部人员的责,那我们可以放弃起事的计划,逐渐变军为民,融入普通人的生活中去,家父生前不愿意百姓再遭涂炭,在辅公祏起身反叛时候坚决反对,如今天下渐安,想必父亲九泉之下也一定不希望看到我们再起兵事的,但我们还是要防万一,万一朝廷不给我们这些江淮军旧部活路,我们还是要作一博的!”
王易说着又停了下来,环看着屋内诸人,再一字一句地说道:“这是我经过一番深思作出的决定,若在场的人有不同意见的,可以提出来…”王易说着,继续用眼光扫着场内诸人,想用自己的眼光发现一些对他决定有不同看法的人。
这里王作走了上来,同样看着屋内诸人道:“本将觉得,二公子考虑的非常周全,两人准备都做着,这是为我们这万余人安危与性命着想,二公子为了让诸位及手下的将士,不再过那种飘然无定的生活,也为了大公子在长安的安全,采取了这上上之策,本将觉得,没有比二公子所想的这些策略更完美的办法了,本将完全赞成二公子的策略,但有不同意见者,今日都可以提…”
王作说完,也继续盯着场内的人看。
王易看到,屋内没有一个人站出来表示有不同的意见,大多的人都是摇摇头,还有人高声说着,一切唯二公子令是从。
“如此甚好!”待了好一会儿,王易没看到有人表示不同意见,满意地点点头,“诸位叔伯,待局势明朗后,我会派人告知在长安的大哥,让他面奏皇帝,请求皇帝赦勉所有江淮军的残部,若皇帝真的是诚心嘉勉父亲及原江淮军将士,那他自然会答应,我们也可以慢慢现身,我一定会尽所能,上表朝廷,为诸位谋得一官半职,下半辈子衣食无忧…”
王易饱含感情地说道:“各位叔伯,你们跟着家父征战了许多年,如今又忍辱负重隐伏多年,我自是不忍心让你们再过这种见不得天日的日子,我希望你们能平平安安地过完以后的日子,有个家,有一群儿女在身边!因此就做如何决定,朝廷不逼迫我们,我们就止兵事,为朝廷效力!”
“多谢二公子为我等考虑这么周全!”王作上前,恭敬地对王易行了一大礼。
马上屋内所有的人都跟着王作对王易行大礼,“多谢二公子为我等考虑这么周全!”
这些人的声音虽然压着,但也足够响了,王作马上示意诸人止了礼。
“诸位这些年做出的牺牲实在太大了。”王易说着对屋内所有的人恭敬地行了一大礼:“我代我自己,代我父亲,还有我大哥和小妹,多谢各位叔伯这些年为我们兄妹几个所付出的…”
“二公子,切莫如此。”全场几乎同时响起这声音,所有的人都半躬身回礼。
王作和王近对望一眼,大步上前,扶着保持作礼姿势的王易,再一起对王易行了礼:“二公子这么深明大义,我们自当一直追随二公子,无论二公子有什么命令,我们所有人一定遵从!”
“我们一定遵从!”屋内响起低沉但坚定的吼声,震的人耳朵嗡嗡响…
第四十八章 你不觉得奇怪吗
“晨阳,某知道你饱读诗书,对以往的历史研究也颇多,想必知道许多疏浚治理河湖的方法,你与某说说,湖中间清理出来的这些淤泥杂草该如何处理为好?”钱塘湖畔,面对着繁忙的疏浚工地,李弘节指着沿湖一圈已经基本清理完毕,堤岸堆砌了大半的钱塘湖问走在身边的王易。
王易看到李弘节大有深意的眼神,再看其他那些人的目光全都往他身上望过来,在稍稍意外的同时,也明白过来李弘节今日这样当着边上许多人,包括崔知年、周端及其他一些官吏,还有杭州的乡绅问这个问题,肯定是有特定目的的。
当日王易与李弘节细细讨论过以淤泥在钱塘湖中堆砌长堤和小岛的事,但事后李弘节却一直没有明确表态,这挺让王易不解。经过半个多月的施工,湖边近岸几十米的地方淤泥都已经清理完毕,汇聚了其他湖面流过来的水,湖边的堤岸也已经有了一定的规模,在继续堆砌堤岸的同时,大部参加施工的人员已经要开始清理湖中间的淤泥杂草了,如何处理随后清理出来的这些淤泥,现在肯定要有个定论才是。
李弘节今日当着这么多人的面问询,王易猜着,有可能李弘节是希望他能当众说服这些人!
想到这,王易心里有了数,再加上已经知道了自己的身份,自信心暴涨,说话间的更是从容有气度,当下不慌不忙地对身边的李弘节和崔知年、周端等人作一礼说道:“李刺史,各位,在下一直觉得,钱塘湖环湖一圈太大,若是游人想绕湖游一圈,挺费时间,万一游览时候有急事,或者家人有要紧事找,不一定能很快找到他们,因此在下觉得,应该在湖中筑几条长堤,作为通途,以方便游人来去,再添几个小岛,作为景致…”
王易顿了顿,看了看全都盯着他的边上诸人,继续说道:“而原本修建长堤和小岛,需要费不少的泥料和石料,不如现在趁疏浚之时,以湖中清理出来的淤泥堆积成堤和岛,这样湖中疏浚出来的淤泥,可以就地堆积,不需要费劳力搬动到湖外去,有可能可以节省几个月的工期,使得疏浚钱塘湖的成本降低许多…以淤泥在钱塘湖中堆砌长堤和小岛,不但可以大大减少疏浚的工作量,缩短疏浚工期,节省许多钱粮,还可以为钱塘湖增添许多景致,方便百姓出行及游览,一举多得之举,在下觉得,应该施行…”
王易话刚说完,一位姓王的“乡绅”马上接口:“王公子所言甚是在理,某也觉得将所有淤泥都清去出去,不但费时费力,还找不到堆积的地方,再者,钱塘湖过大,沿边又有不少的百姓居住着,他们在来往杭州,或者往邻近村子探亲时候,时常要绕大半个湖,非常的不方便,若是能在湖中砌几条长堤,那百姓出行也会非常方便…”
在这名姓王的乡绅说完后,周端却对王易的提议表示了疑惑,“王公子所提之议甚佳,但某觉得,还有欠考虑,以淤泥堆砌长堤和小岛,就不怕堤和岛被湖水冲垮,成为新的淤塞之物?到时堤也不存,岛也不存,钱塘湖继续淤塞,那不是前功尽弃了?再者,淤泥过软,以其筑堤,如何行走?”
“周县令所说确实有可能,但在下觉得,在堆砌堤和岛时候,如湖的堤岸一样,以石块相护,堆积的淤泥也将其夯实,只要石块不塌,堤上的泥自然不会被湖水冲垮,再者,看如今疏浚的情景,淤泥只有上面一层是软泥,下面都是比较硬实的土质,只要将其夯实,在烈日暴晒数月后,肯定非常硬实,不要说行人,即使马车都可以行驶,如果再在堤中间铺以石板的话,走路行走自不在话下,那自然就是连接湖两岸的通途了…”王易说的信心满怀!
“王公子所说有些道理,不过,某还有一事有疑惑,在湖中筑数条长堤,那不是彻底将湖面分割成几湖,湖水也不能交换了吗?在隔的几湖间,游玩时候也不能自由来往,想必这是许多人不愿意看到的结果!”周端继续提出自己的疑问,但语气上明显没刚才那样不服气了。
所有人的目光又盯回到王易身上,王易灿然一笑,拱拱手道:“有堤无桥那如何来景致,在下觉得,若要修建长堤,肯定要在长堤上修建几座桥,有曲折才有景致,长堤卧桥,那才是让人赏心悦目的美景…若是隔一定距离修建几座拱桥,不但可以让相隔的几个湖面湖水自由交换,而且也可以行舟。”王易说到这里,声音也高亢起来,“各位,在下觉得,这么宽阔的湖面上有数条长堤出现,再在湖中堆积起几个小岛,湖面有了起伏,看上去景致更佳,可以借着长堤和小岛,将湖面分割成几片,各有不同特色的景致,一定会增加许多的美感,如今正是春种时刻,在下觉得可以趁此时机,在新堆积的长堤和小岛上广种桃柳,桃柳容易成活,或许不要待来年,就会成一片极佳的风景地!”
王易在边上人的目瞪口呆中,把后世时候西湖春天时候桃红柳绿,莺歌燕舞的美景以很夸张的语气描述了出来,柳丝飘风中的钱塘湖,水气氤氲,湖光映着山色,还有灿若锦绣的桃红点缀在其中,不是人间仙境还是什么?
王易一口气将他所能想到修筑长堤和小岛的好处都讲了出来,这当然不是他的夸夸其谈,后世时候西湖上面不正是因为有苏堤、白堤、杨公堤等几条长堤,还有小瀛州、湖心亭、阮公墩等湖中的小岛,让西湖的美感倍添,每到春来,苏堤、白堤上杨柳吐翠、桃花红艳、芳草萋萋的时候,就是一年中西湖最美的时节,王易多希望那般美景,能因为他这个穿越人的到来,而早几百年出现,甚至他觉得,凭着他的规划,可以将钱塘湖设计的更美!
如今钱塘湖边并没什么人居住,也没什么建筑,在规划的时候,可以少许多顾忌,更不要说如今的能人也是一大把一大把的,他们的审美观点远比后世时候那些现代人高远的多,王易相信,只要李弘节能听从他的主意,再征询一下其他能者的意见,可以将钱塘湖打造的更美的!
“晨阳说的非常在理,远比我们想的长远,某甚是佩服,哈哈!听你这样一说,某很期望都早些时候看到钱塘湖边这样的美景!”王易讲完后,李弘节第一个反应过来,连声地称赞道。
“多谢李刺史夸奖,在下年少轻狂,想到什么就说了出来,说的不对之处,还请李刺史和诸位多多包容!”王易神情依然保持一份从容,对李弘节和其他人团团行礼。
李弘节也不知道什么原因,在称呼王易时候,不再称“王公子”,而是以字“晨阳”称他,让王易好一阵子不适应,有些觉得太亲热了,他虽然取了表字,但至今没什么人这样称呼过他,听到人家这样叫,让他不由的想起后世的身份,有点百感交集的味道。
听了王易一番解释,再听李弘节这样的夸奖,原本就比较认同王易建议的周端没再说什么,其他人也没表示什么,不过一道跟随的几个乡绅却上来凑热闹,一个劲地恭维王易虽然年少,但考虑事情这么周到,李刺史身边有这样一位智囊出谋划策,这实是杭州百姓之福。
走在最前面的李弘节停下了脚步,对身后诸人说道:“诸位都没意见,想必也觉得晨阳此意见甚佳…这样吧,我们马上回衙,一道细细讨论一下在何处堆砌长堤和小岛的事吧!”
-----------
“父亲,你把王易所提建议全部采纳,是不是有些不妥?”一大群人在回衙讨论了近两个时辰,各自散去后,李弘节回到后府,李道素马上就迎上来问道。
“有何不妥?”李弘节闻言一愣,“此子所提为父觉得非常有道理,为父想不出更好人方法!”
“父亲,孩儿觉得王易有这么多的建议提出来,且都是非常有用的建议,定是后面有高人在指导,其目的并不是帮助父亲,而是另有目的!”李道素压低声音说道。
李弘节眼中精光暴长,喝声道:“大郎,你为何如此说?”
“父亲,孩儿觉得王易身后之人,是想借机提高王易的名声,达到不可告人的目的,这段时间父亲难道没有听到吗,钱塘湖工地上,那些民工都在传言,钱塘湖能这么快就疏浚,都是因为王易所提之故,而且这声势还越来越大。”李道素忧心忡忡,“孩儿觉得,过些时候后,百姓有可能只知道王易,而不知道父亲为这事做出了多少努力,付出了多少辛苦,父亲需要严查一下传言从何起啊!”
“为父确实听到过这样的传言,也调查过这样的传言从何而起。”李弘节叹了口气道:“你可知道,传言从何而起吗?这些的传言是从州衙内传出去的,你不觉得奇怪吗?”
“父亲,那…”
“此事为父自有对策,你就不要担心了…你接下来的日子还是,还是继续做你的事!”
“是,父亲!孩儿准备约请王易比试一下武艺,以便从中能打探到一些情况!”
第二卷 西湖之春 第四十九章 比试
府上后院,王易正在王复陪伴下练武。
两人执枪上马,隔一定距离站定,在一个起枪式后,持枪驱马往对方奔过去。
先下手为强,王易利用身高臂长的优势,抢先对王易展开了攻击,王复赶紧举枪招架。
但出乎王复意料的是,今天王易的攻势非常的凌厉,变招很快,与往日间有非常大的不同,差点让王复招架不过来,在躲过了王复几招快速的攻击后,两人分开,王复有些狼狈相出来了。
但王复并没有什么恼怒的感觉出来,相反还是满心的欢喜,他没待王复再展开新一轮的攻击,率先持枪驱马往王复冲过去。
王复的枪法也是很快,尽往王易要害部位攻去,但却没使上全力,怕王易招架不及,伤到身体,但王易的反应速度还是出乎王复的意外,王易不但招架住了他的快速攻击,而且还不时地反攻一招,看到王易如此,王复也不再顾忌,所余的力道全部用上,全神贯注地与王易展开厮杀。
为防止意外,练武时候所用的枪并没有用上铁制的枪头,只是一根棍子,一头削成钝圆的尖状,沾上白色的石灰,这样即使不小心扎到人身上,也不会造成大的伤害,只会在对方身上留下当作标记的白点,可以从身上白点的数量查看出被对方攻击到的情景。
刚刚在抵挡王易攻击时候,王复身上已经有几点白点落上了,但在这次他主动攻击的过程中,枪却没能触及到王易身上,没能在王易身上留下遭到有效攻击的白点。
在王复使出几十招攻击招式后,因体力缘故,动作稍稍的慢了下来,但依然体力旺盛的王易趁王复一个稍缓的转换动作,抢回了主动权,再次对王复展开快速的攻击。
这次王复明显没有前面那般从容应对了,稍显一些忙乱,身上也挨到了几下。
看到自己明显占了上风,王易脸上绽出一点得意的笑容,突然变招,使出一个王复从来没有看到过的动作,连续快速攻出几招,在王复忙于招架之中,以枪支地,整个人从马身上腾空而起,重重踢在王复身上,将王复从马背上踢落,自己稳稳当当地骑在王复的坐骑上。
王复反应也是挺敏捷,在被王复踢中之时,很快地伸出枪支地,借着枪的弹性,让身体跃出一点的距离,在翻了两个跟头后,堪堪让自己站定,没有摔倒在地上。
原本想看王复摔倒在地上狼狈相的王易,也是很惊讶于王复反应如此敏捷,他也马上再次动作,以枪支地,从马上跃落,在站定身子后,手中长枪送出,枪尖刺抵王复身子前面几寸远的距离,这才停住,哈哈大笑道:“复哥,今日你输了!”
王复伸手拔开王复的枪,大声笑着道:“二公子,这些天您的武艺大有长进,一不小心,小的就败在你的枪下了,不过…二公子,您刚刚将小的踢落马下的这招,好像我们以前并没有练过啊!”王易枪法中竟然加入蹬踢的动作,实是让王复没有想到。
王易收了枪,同样笑着道:“复哥,这是我情急之下想出来的…我想呢,无论是什么枪法、刀法、拳法,只要能将人击倒的,都是好的招式,在与敌对杀时候,可以无所不用其极,你说对吗?”
王复听了恍然,点头称道:“是!二公子说的挺对,若是在战场上,能将敌手杀死或者制服,无论用什么招式都可以,根本没必要讲究枪法还是刀法…”
一天的练武也就结束了,两人将马和枪交给候着的王听等几人后,一道往回走。
“复哥,我在想,今日李道素约我比武,其用意究竟会是什么!”
“二公子,今日李道素约你比武肯定不单单只是比武这么简单,应该还有其他目的!”
“我也这么觉得!。”王易点头认同,“近段时间钱塘湖开始疏浚了,反而见不到李道素的人影!几次与李弘节一起去疏浚工地看的时候,他都没有伴在身边…”
这段时间,王易很少有看到李道素这位李弘节的大公子了,按理,李弘节在带领属下官员及一些乡绅去钱塘湖边查看情况时候,作为杭州城内风云人物的李道素一定会随行的,但不知什么原因,王易一次都没看到李道素,不知道这位公子哥们上哪去了,去忙些什么。
但很意外的是,昨日间,李道素突然出现,到王易府中来拜访,说想与王易比较一下武艺,王易也不好推辞,只得应允,两人就商定今日午后到北门外一处林间的空地上,比试武艺。
“二公子。”王复看看王易,犹豫了一下,还是说道:“李道素这段时间没有现身,他是一直在调查你的身份问题,此事早有人和小的禀报过了,小的怕你担心,就一直没和您说!”
“哦?!”王易有点意外,意外于李道素没有现身,竟然是在调查他的事,也意外这样的事王复知道后一直没告诉他。
“二公子,您不要担心,他查不出任何问题来的,小的都已经安排好了,跟随李道素做事的好几个人,都是我们的人,我们可以随时做出应对,他能查到的,只是我们预先为二公子您设定好的身份!”王复回答的很小心,王易在属下人当中威望日盛,在遇到王易质问时候,他总有些忌怕。
“那就好!”身边有这样做事得力的手下,王易也很放心,没再问什么。
----------
“道素兄,此前都久未见你了,没想到你这段时间以来一直在勤练武艺,以期报国,在下惭愧,都有些荒废武事了,一会还请道素兄手下留情!”王易对李道素拱手作礼,满面笑容。
王易如约抵达北门外的一处林间空地,与李道素比武,王复带着王听等几名身手较好的手下随行,同时还安排了另一拔人员秘密前往附近,以应有什么意外发生。
李道素也是一脸的笑容,“晨阳老弟这段时间时常随家父往钱塘湖疏浚地查看情况,提出不少有用的建议,在下自觉痴长了老弟几岁,但却想不出更多有利于民生之计,甚是惭愧,文无多谋,因此只能在武事上勤于苦练,也知道老弟一身武艺不错,想着与老弟一道比试一下武艺,交流切磋一下,相互提高,一会还请老弟多多指点!”
“道素兄客气了,也请兄台多多指教!”王易再作一礼,即从王听手中拿过在府中练习所用的那支没有枪头的长枪。
李道素也是用一支相似的长枪,没有枪头,两人持枪作礼后,一道上了马。
王易大概知情李道素的底细,都是从派往刺史衙门中的手下口中所了解的,今日也很有信心,也准备先发制人,因此在摆好架势后,首先开始攻击。
相对于今日晨间与王复之间的练习,王易在与李道素比试时候出招的动作更快,力道也更大。
转眼间王易就刺出了十几枪,李道素的反应敏捷程度也不差,在刚开始稍显慌乱后,也马上冷静下来,沉着地应对王易的招式,也想趁王易力乏之时,伺机反击。
但出乎李道素的意外,王易使枪的动作并没慢下来,力道也越来越大,在堪堪招架了三四十招后,又感觉吃力进来,脸上已经有汗流下来了,身上也挨了多下。
两人比试并不是对冲拼杀,一招过后即分开,而是驱马缓慢地一招一式对杀。
战场上骑马冲杀有时候虽然速度很快,一下子与对方遭遇就解决战斗,但很多时候却要与对方绞着杀,特别是两人武艺旗鼓相当时候,再加上兵马一窝蜂冲杀,有时候想提速度也提不起来,因此马上枪法变化多端的招式,都是为与对手缓慢拼杀而制定的。
看到李道素招架有些吃力,王易嘴角有些笑意出来,在快速攻出两招后,出枪的动作突然变缓,一直苦苦支撑着的李道素大喜,以为是王易力竭所致,抖起精神,很快地攻出了两招。但因为在抵挡王易攻击时候,体力消耗过多,枪法失去了往日的凌厉快速,一一被王易挡了回来。
在李道素再一枪刺来时,王易大力地将李道素的枪击开,趁对手一下子没变招过来之前,又使出与王复过招时候用过的招式,以枪支地,从马上腾空而起,一脚重重地踢到李道素身上,将李道素踢落马下。
李道素没王复那般幸运了,在地上滚了几滚后,才一个跃步站起了身,满脸的羞愧。
在拍去身上的尘土后,李道素大步走到持枪站定的王易面前,用复杂的眼神看了看王易,拱手作礼道:“晨阳老弟武艺高强,佩服佩服,在下的身手远不及老弟,还得再回去勤加练习!”
“哪里,哪里,在下只是取巧而已,道素兄的身手也是非常了得,若再与兄台对杀,一定及不上兄台耐力持久的!”王易神情淡然,并没有得意之色露出来,李道素这样一个纨绔公子有这样一身武艺,也是很让他意外的。
“晨阳老弟,在下很想知道,你这一身武艺是从哪里学来的?有何名师相授?”
“这只是家传武艺,小时候父亲教授了一些,这些年还是王复等人相授的!”
“哦,原来如此!”李道素一副若有所思的样子…
第五十章 春游
“二哥,我们真的出去玩吗?”刚换好衣服的王昙蹦蹦跳跳跑到王易面前,用惊喜的声音问道。
王易笑着捏了一下王昙的小鼻子,“当然喽,现在正是春暖花开时节,院子里都有这么多花开了,外面景色更加的好,我们不出去踏春游玩一下,那不是太辜负春光了吗?嘻嘻…”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