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泱泱大唐-第11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饿肚子了。高丽人储存的武器,特别是箭矢数量差不多是天文数字,这些武器,也可以充足地补充我大唐军队战时的消耗。

攻城胜利所获取的战果,是让每一名领军将领都非常惊喜的,还有另外一个情况让王易等主将们更是欣喜,因泉盖苏文弑君犯乱,除辽东和安市两个最大的城主将没换外,其他诸城的守将都是新任命的,由泉盖苏文的亲信担任,只是这些将领新到任没多久,与各部属将相处的并不融洽,一些属将不愿意听从主将的号令,sī下结怨甚重,将士不和,导致战力低下,在唐军攻城时不堪一击。

就如王易和契苾何力两部人马攻击盖牟城时,除了守将万chūn年稍作抵抗外,其他高丽人几乎在顷刻间就投降了。高丽人内部不和,也让许多人心生出另外的想法,那就是可以想办法劝降不满泉盖苏文倒行逆施的高丽守城将领,向我大唐军队投降。

当然,要想让高丽守将投降,除要派人晓之利害外,兵势的威胁当然是不能少的。

在取得盖牟城后,王易令手下的一名郎将率三千人马守城,他和契苾何力率其他唐军将士立即挥师南进,往近两百里外的辽东城进发,准备加入攻取高丽设在辽东的这个最大城池的战斗。

攻击玄菟、新城、白岩得手后的唐军也只留下一部将士守城,其余人马都往辽东城下bī近。

在攻击盖牟城得手后的第二天中午,王易所领人马已经抵达辽东城下,其余各部人马也在后一天的上午时候抵达辽东城下,对辽东城形成了包围。

在没有现代化运输工具的条件下,唐军这样的快速机动能力已经是其他军队望尘莫及的,这幸亏了王易早期提出的战法,那就是每名骑兵配备两匹战马,轮流换骑。在这次出征高丽时候,大部骑军都是这样配置的。如今大唐控制之下牧马地足够丰富,每年产出的战马数量不计其数,提供几十万匹战马是非常轻松的事,后方还有源源不断的战马往辽东前线送来,以补充战时的消耗。

各部唐军抵达辽东城下后,城下的唐军已经有五万人左右,而城内的守军是三万兵马左右,与早先时候城内守军明显占优势的情况已经完全不同,我大唐军队在兵力上已经占以优势。更不要说已经闻知玄菟、新城、盖牟等城落入我大军之手的辽东守军士气上完全不能和我大唐军队相比,已经连续轻松获胜的大唐军队士气高涨;而领近几城的守军连遭兵败,数支出城袭扰的人马都被李世勣所歼的高丽人则人心惶惶,如惊弓之鸟般。

士气大盛的唐军将士大部相信,只要主帅下令攻城,他们同样可以很快就将辽东城攻下的。

但作为大军主帅的李世勣并未马上宣布攻城。

李世勣已经接到通传,皇帝的御驾车队正往辽东方向而来,最迟四天左右即可抵达辽东城下。

李世勣率部bī近辽东城后,立即派使者进城,劝降辽东守将,但无果,他在得到其他人马攻取了辽东城北面的几座城后,又派使者进城,劝降高丽守将。

闻知大唐军队已经将另外几城攻取,并将辽东城包围后,原本就对泉盖苏文心生不满的高丽守将高守仁的有点动摇了,但仍然没有明确答复李世勣是战是降。

李世勣也马上派人将此情况报告了李世民,李世民在传回来的回应中,令李世勣所领人马只要将辽东城包围,暂时不要发动攻击,待他的御驾抵达后,再决定采取何道。

辽东城的守将已经知道我军用何手段攻取其他几城,并针对此加强了防备,尽最大可能防止唐军靠近城门,并在城门dòng里堆满了石头泥土,这样即使我将士有办法将城门炸破,也进不到城里,要将辽东城攻取,只有强攻一条路了,而强攻要付出的代价是非常大的。李世勣正是想到这一点,再加上劝降辽东城守将投降的希望依然没有破灭,因此在接到李世民的命令后,也马上执行,只令大军将辽东城包围,并不急着进攻。

能不战而倔人之兵,这是任何一个人都希望能看到的。

我大军连续急行,已经非常疲惫,急需休整,在围城bī近高丽守将投降的过程中,也正好可以让将士们轮流休整。

但在各部人马抵达辽东城下,将辽东城团团包围住的第二天中午,斥候们打探到的一条情报却让一切生了变数。据斥侯探报,在离辽东城东方向约两百里地,有高丽步骑兵四万多人,正往辽东城快速而来!另外,还有约十五万人的高丽大军,正从平壤赶过来,急驰辽东,将至乌骨城了

原本我军已经将辽东城团团包围,高丽的守将守城的决心发生了动摇,我大军再包围几天,守将很可能会献城投降了,但如今出现了数万高丽援军,却让一切都发生了变数。

很快就可抵达的四万多高丽援军,再加上辽东城内近三万的守军,在这个地方已经有七万多的高丽军队。而作为攻城方的我军,因留驻新城、玄菟、盖牟等城一部,皇帝亲领的两万人还未抵达,如今李世绩手上的兵力不过五万余人,而且大部都是经历了几场战事,连续奔bō了多日的疲惫之师,形势对我军非常的不利。

若我军先行攻城,得到有援军来救援消息的高丽人一定会据城死守,敌援军抵达后,我军将临两面受敌的窘境,胜负难预料。更不要说敌军后面的十五万大军将抵,若不能快速攻下辽东,并歼灭这四万援军,那后续的十五万人抵达后,情况越加的不利。

攻城不行,但我军不攻城,同样会陷入腹背受敌的境界,在东面的援军抵达时候,城内的高丽守将会趁机冲杀出来,我大军一样会首尾难顾。

原本一面倒的情景,在一瞬间发生了变化。

李世勣收到情报后,沉思了半晌,即喝令亲卫去传令,召集众将议事,同时将情况传报给快速赶过来的李世民…

第九十章 围城打援

小半个时辰后,军中的高级将领都集聚到李世积的帐内。

李世积没有一点表情,看着帐内的诸将道:“诸位,据我们最新得到的情报,高丽援军一部约四万余人,正往辽东城方向而来,目前距辽东城约两百余里,按高丽人的行进速度,他们将在明天晚上或者后天一早抵达辽东城,而乌骨城一带,还有从平壤方向来的高丽援军约十五万人,这十五万高丽军队也是支援辽东城而来,按行程也将在数日后抵达!我军该如何应对高丽的援军,如何攻击辽东城,各位有想法都可以各抒己见!”

众将听了李世积通报的军情,无不lù出惊骇的神sè,好家伙,高丽竟然派出了近二十万援军来救辽东,泉盖苏文做事还真是大手笔,这恐怕是高丽倾所有能动员的兵力来豪赌了。

战前我方情报人员对高丽可是好好了解过一番的,据战前打探的情报,高丽能动员的军队人数大约在五十万左右,驻守在辽东诸城的军队总数约二十万,这次来援的有近二十万,那即使加上临时征召的,镇守鸭绿水至平壤一带的的军队总数也最多只有十到二十来万,很简单得出这样推算结果的王易不禁心里打了个突突,泉盖苏文chōu出这么多兵力支援辽东,难道就不怕我从海路奔袭的大军攻击平壤吗?还是高丽人并不知道我水师大军将直击平壤,没有做出防备?抑或者,平壤道大军并没如战前安排那样直接往平壤突进,而是如历史记载那样改道登陆辽东?

最后一种结果是王易最担心的,但想到战前特意与李世民有过一番交谈,李世民在战前动员时候也特别吩咐地领军的张亮和苏定芳,有苏定方那位名将在,应该不会出现这种情况的。

具体何种情况并不是现在最迫切需要去nòng明白的,现在最需要解决的,是如何应付来援的这二十万高丽军队。高丽军队人数上数倍速于我军,辽东城又易守难攻,我方快速攻城的手段不能再用两次,即使用了也很难奏效,这仗确实难打起来了。

王易知道正是因为辽东城守军最多,守将又是非常有作战经验的高丽名将,初始攻击目标才没选择辽东,而是将其他诸城攻陷后,再集中力量攻击辽东城,那样就不怕邻近诸城高丽人来支援了。

现在邻近诸城是没有能力来支援了,但平壤方向来的援军驰援辽东来了,这样情况下,正面与高丽人硬拼是不行的,即使我军能取胜,代价也肯定非常大的,一定要采取一些计策,利用已方所长,源消灭来援之敌,想到这,王易已经有了主意!

但在王易想站出来发表意见前,副大总管李道宗先站了出来,大声说道:“大帅,末将觉得,我们应该以一部最激ng锐兵马移往辽东城东面,迎击高丽援军,利用我军快速机动及攻击、突防能力上的优势,先一步对高丽援军发动突袭,击溃甚至全歼这部来援之敌,辽东城依然围而不攻,若我军能全歼来犯之敌,那辽东城的守军也支持不住,一定会向我大军投降的!”

王易想不到李道宗所想和他竟然一样无二,不由的在心里道了声惭愧,马上跟着站了出来,“大帅,末将觉得副帅所讲甚是有道理,末将也觉得,我大军对辽东城应该围而不攻,先将来援之敌消灭,再bī降辽东城。若辽东城一直不将其攻下,高丽援军会接连而至,我们可以行围城打援之策,极大地消耗高丽人的有生力量,高丽人将大部力量派往辽东,那平壤一带防守必定空虚,我平壤道大军的压力会小很多,若我们击溃几路高丽援军后,在高丽人恐惧中,也可遣几路大军,快速奔袭平壤,与平壤道大军一道,攻占平壤城!”

王易说完,行军总管、将作少匠姜行本站了出来说道:“大帅,末将觉得,高丽如此多数量的军队来援,我军要在围城的同时消灭来犯之敌,风险实在太大,依末将所想,不如挖筑深沟高垒坚守,等候随皇帝车驾同行的大部队到来,共击敌军,那样风险会小一些!”

归降的胡将阿史那社尔也站了出来,发表与姜行本一样的意见,“大帅,末将觉得姜将军所讲很是有道理,末将也觉得,我们应该在辽东城东面,依托山势,构筑工事,并埋设伏兵,抗击、阻滞敌援军抵达,待我后续大军及物资抵达后,再与敌军对阵!高丽人挟气势而来,我军应该避其锋芒,待其士气消除之际,再将其歼灭为好!”

接着执失思力也站出来表示,我方应该等待后续援军抵达,军资运抵后才能发动对敌打击。

与王易联手将盖牟城攻下的契苾何力却发表了与其他几位胡将不同的观点,“大帅,末将觉得李副帅和王将军所讲有理,我军突袭能力强大,这么多年鲜有敌手遇到,应该主动出击,利用我军优势击败高丽人才是上策,不应被动防御!高丽虽然有四万人来援,但他们行进速度很快,抵达辽东城外一定成了疲惫之师,而我军已经休整完毕,将士们体力得到恢复,若我军能主动出击,在高丽援军未抵达辽东城时,就对其发动突袭,那猝不及防的高丽援军一定会立即溃败,我军面临的威胁可以立即解决,辽东城的守军盼援军无望,会很快就投降的!”

听契苾何力这样说,王易又站了出来,大声说道:“大帅,末将认为,高丽援军主将很可能会仗着人马众多,产生出轻视我们之心,再加上其急驰辽东,想早解辽东之围,急进途中一定不会严加戒备,我军正可利用地势的掩护,对高丽援军发动突然袭击,将其击溃在辽东城以远!正如契苾将军所言,他们远道赶来也一定很是疲惫,我军几战俱胜,士气正盛,还得到了休整,高丽人体力上也是完全不能和我军相比!虽然高丽军队数量多我军多很多,但高丽军队战力低下,特别是骑军,都是胡拼乱凑的,根本不是我大唐这些经过严格训练的卫军将士的对手,若以我军激ng锐的骑兵对高丽援军进行攻击,敌一定迅速溃败!如此不但可以解面前之危,还可以威慑辽东之敌…”

这时程名振也站了出来,大声说道:“大帅,末将赞同李副帅、王将军、契苾将军所言,我军的优势是在运动中消灭敌人,遇到强敌不应该采取守道,而应该主动出击!我军应该主动迎击来援之高丽军队,将其击溃在辽东城以远,若能将来援的高丽军队全部歼灭,一定会极大地震动辽东城的守军,说不定会不战而降的!”

程名振说着,还转头对身侧的王易笑了笑,有点英雄所见略同的意思。

王易也对他回了个笑脸,程名振的大名他当然知道,这位名将在贞观末及高宗李治时候立下了赦赦战功,记载在史册上,他的儿子程务挺在历史上的名声更大,是力抗突厥的名将,可惜被武则天杀掉了,王易不知这次程名振出征,有没有带上他那位英勇善战的儿子。

程名振说完,王易又站了出来,很傲气地说道:“大帅,末将愿率一军往东迎击高丽援军,末将愿立下军令状,一定会将高丽援军尽歼!”

见王易这般说,李道宗也站了出来,大声请命,“大帅,末将也愿意率一军,迎击高丽援军!”

接着契苾何力、程名振、执失思力、阿史那社尔等将也纷纷站出来,表示愿意率军迎击高丽援军,刚刚的反对声音没有了,诸将全部变成了支持主动迎击高丽援军。

李世积依然没有表态,因为事关重大,再加上皇帝的旨意还未送回来,他还下不了决心。

作为副大总管的李道宗看了看有点犹豫的李世积,再看看诸将,加重语气说道:“大帅,我们辽东道行军部所领的将士作为陛下亲领大军的前锋,应当清理一切险阻等待皇帝的车驾到来,怎么可以待陛下所领人马抵达后,才对敌发动攻势,把敌人留给皇帝来解决呢?”

李道宗的这句话极大地触动了李世积,他稍沉思一会,即开口说道:“副帅此言甚在理,敌援军将至,皇帝的车驾也将至,我们应该击败敌军后,才可迎圣驾至此!本帅决定,我军分兵作战,以一部人马继续围城,其他人马往东迎击来援之高丽军队!”

李世积扫过诸将,再沉声说道:“谁愿领军阻击敌援军?”

“大帅,末将愿领军御敌!”李道宗先一步请命道。

王易跟在李道宗后面站了出来,“大帅,末将愿意领军消灭来援之敌!”

“大帅,本将也愿意领军出击,消灭来援之敌!”契苾何力也马上站出来说道。

接着其他诸将也都表示愿意领命出击。

李世积再逐个看着诸将几眼,想了一小会,才下定了决心,“即以李副帅和王易将军、契苾何力将军各领一军,共三万人,阻击来援之高丽军队,必须要将其全部歼灭!”

“末将谨尊大帅令!”李道宗、王易、契苾何力挺身而立,大声地应命。

“其余各部人马,由本帅亲自率领,继续围困辽东城,不围不攻,若城内守军主动出击,必须将其全歼!”

“喏!”其余诸将也齐声应命!

第九十一章 屠杀开始

又一天夜将暮,辽河东岸,皇帝李世民的御驾驻地,许多将士们正来回忙碌,安营扎寨。

李世民的御驾车队经过三天的艰难行进后,终于通过了两百里的辽泽,并利用前军留下来的浮桥,快速渡过了辽水,抵达辽河东岸。这几天的行进,都是非常的艰难,御驾车队的数万将士,都很是疲乏了,李世民也令大军暂时休整,并令身边的shì卫去传随行的大臣商议军情。

传令的军士刚刚出去,尉迟恭匆匆进来,很是着急地说道:“陛下,李大总管派人传来紧急军情,高丽援军四万,正快速往辽东城而来,后续还有十五万大军驰援辽东,已经抵达乌骨城,再过数日,也将抵辽东城!”说着将手上那份刚刚收到的通传交给了李世民!

“什么?”正对着地图研究军情的李世民听了大吃一惊,一下子从座上站了起来,很快从尉迟恭手中接过通传,急急地看了起来。

事情远比他想的严重,李世民怎么都没想到,我水陆两路大军十几万人攻击高丽,高丽人竟然还敢举大军求援辽东,这不太合常理啊?他们不保平壤了吗?

这时传召的随行大臣大多已经来到了帐内,李世民马上将此情况告诉了诸人,就在李世民还未问询诸臣主意的时候,大帐外一阵急骤的马蹄声由远而近传来,接着有人快步往大帐方向跑来。

很快有人将一份急报送进来,李世民接过,打开来看,里面所写的内容让他稍稍的松了口气。

李世勣已经布署妥当,这让李世民大大地松了口气,但他还地思忖着应对之策。

好半晌,李世民才抬起头,将辽东一带的情况通报给了帐内那些惊疑的大臣,再以非常平静的声音对尉迟恭道:“尉迟爱卿,立即命令大军连夜启程,前往辽东城,朕要亲自指挥这场反击战!”

“陛下,如今已经入夜了,我大军已经过辽河,这一带都是高丽人经常活动的区域,夜间行进,万一遭到高丽人的偷袭,那如何是好?”长孙无忌马上上前劝阻。

长孙无忌好意的提醒李世民却浑没在意,“我大军已经攻取了多座城池,并将辽东城包围,即使能遇到的,只不过是高丽人的一些溃兵,无所惧也!”

“陛下御驾亲征,一切都不能大意,还是小心为上,待明日天亮再启程为好!”岑文本也上前劝阻,“李大总管已经将一切都安排好,陛下无须担忧!”

“不!”李世民摇头否定,“我辽东城外的大军兵力不足,朕所领的这两万人马必须以最快的速度赶上去,以免不测。”李世民再次对站在身边沉默不语的尉迟恭命令道:“尉迟爱卿,立即命御驾车队,连夜启程,赶往辽东城,与李世绩和李道宗所领的大军会合!”

“是,陛下!”尉迟恭马上应命。首。发

其他诸臣也不敢再劝阻,都各自去做准备了。

御驾车队要连夜行进,所有随行人员只得以最快的速度准备好,点着火把,连夜往辽东城方向进发。这样的急行对于出征的将士们来说,是平常事儿,只是那些随皇帝亲征的文臣们,可就受一番罪了,原本连日的行进下来都很是疲惫了,再连夜行进,一些人累得感觉骨头都要散架了,不过皇帝的命令谁也不敢违抗,只能硬撑着前行。

辽东城东约七十里地的几处山林间,有大群的唐军在设伏。

一队人马飞奔到正站在一处山头上查看情况的李道宗面前,大声地报告道:“副帅,据我方斥候来报,高丽大军已经在我前方约五里处,看情况他们还没发现我军,直往辽东城方向而来!”

李道宗听到报告后,对身边站立的一些属将喝令道:“准备战斗!”说着即摘下挂在马侧的长枪,驱马缓缓地从山头上下来,行到山坡中段,令将士们以冲击的队形散而开来。

李道宗所领这万余唐军士兵所站之处,是一片林木稍显茂盛的山坡地,前面不远处是平坦的河谷地,敌军来援往辽东城,必须经过这里,这个地方是特意挑选的,李道宗将战场选在这里,就是想给予高丽人一个突然的打击,趁敌没防备间,利用已方骑兵强大的突击能力,将敌击溃。

其他两部人马,设伏在这片谷地的对面和斜侧面的山林间,和李道宗部互成三角绮形,就似一个口袋阵一样,扼守高丽援军往辽东必经之路,高丽人进入这片区域,我几路大军从几个方向同时对高丽人展开攻击,那高丽援军马上就会被隔成几段,首尾不能兼顾。

准备攻击的李道宗有点担心,王易和契苾何力会不会沉不住气,在高丽人还未进入口袋时候就对其发动攻击,那样的话会打草惊蛇,无法做到对高丽援军最有效的打击。

李道宗其实一点都不要担心,久经沙场的契苾何力和王易深知这场突袭、伏击战要如何打,他们早已经先于李道宗一步,做好了战斗准备,并在得报后,准备发动攻击。

我特战队员出sè的特种作战能力,差不多将高丽人派出的斥候全部消灭,高丽援军的主将没能打探到太多有用的消息,只能凭借自己的判断,做出应对。他们也不敢分兵突进,怕遭到唐军的伏击,全部四万人马抱成一团,相互掩护前进,以最快的速度往辽东城方向奔驰,以解辽东之围。

接到军士报告的王易,透过树林的间隙看着远处。远处地平线上,冒出一大截黑sè的线段来,慢慢地黑线越来越粗,再变成点状,接着奔跑的马匹都可以看清了。

“传令全军,做好出击准备!”王易沉着地下命令道。

“是,将军!”身边传令的军士马上应命,将王易的命令传给隐伏在附近的人马。

高丽援军行进的速度很快,前军人马一会就从王易眼皮底下过去了,王易身边骑在马上的亲卫们都屏息静气,等着王易下达攻击的命令。

高丽援军大半已经从眼前过去,王易还是没有下命令,身边的亲卫和军士们都有点着急了。

王易心里虽然有点紧张,但还是能很好地控制自己,他这部突到最前面,也可以算是抄高丽援军后路的人马,一定要等李道宗部和契苾何力部开始冲击时候,才能冲杀。

在战前布置时候,李世勣要求三部人马一道冲击,尽可能给高丽人造成hún乱,并合三部共三万人马给予高丽毁灭性的打击。

王易当然知道,三部人马不可能同时开始冲击,只能尽可能做到这一点,他要求所领的人马,待李道宗部和契苾何力部开始冲击后,才开始冲杀,这样更能造成高丽人的hún乱。

双方人马数量相差并不是很多,没有人会相信,他们消灭不了这部高丽人,他们担心的只是,已方付出的代价会不会很大,王易也希望,能以最小的代价,全歼这四万高丽人。

“报告将军,李副帅部已经开始冲击!”站在高处了望的军士很大声地将观测到的情况报告给王易。

听到这报告的王易打了个激灵,马上挥舞起手中的枪,高声喊道:“弟兄们,跟着我,冲!”

随着王易的命令,隐伏在山林间的近万军士飞快地冲了出来,在驰下山坡后,马上开始加速,像箭一样朝已经有慌乱起来的高丽援军阵中冲过去。

其他几个方向的唐军将士,在李道宗和契苾何力的带领下,已经往高丽援军的长阵中冲过去。

王易这部人马,冲在最前面是一名郎将所领的一千多人马,王易所领的亲卫和三千人在后面跟着飞奔,打前锋的这千多人都是最骁勇善的军士,他们骑shè水平非常好,这千多人在冲至离高丽军队差不多一百多步距离时候,所有的军士都张弓搭箭,随着轰响的马蹄声中“嗖嗖”的响声清晰进来,奔跑着的唐军阵中飞出一阵箭雨,往高丽人阵中shè去,接着又是一轮,许多高丽军士被shè中倒落马下。

唐军将士骑shè的水平是高丽人望尘莫及的,他们在shè出几轮箭后,马上散了开来,往两侧方向冲过去,为后面冲击而来的军士让开道。

王易所领的这数千军士手中的弓也将数不清的箭雨shè入高丽人的阵中,不少的高丽士兵被shè翻在地,看到飞奔而来的唐军骑兵,遭到箭矢打击的高丽人更加的hún乱,在唐军冲击的正面方向,许多高丽人已经调转马身,试图逃跑。

在唐军将士冲击时候,慌乱的高丽人阵中竟然没有箭矢shè出来。

从另外两个方向冲击的李道宗部和契苾何力部也已经冲至高丽人阵前,他们手中的弓箭也一个劲地朝高丽阵中shè击,全没防备的高丽援军瞬间溃乱,许多人不是准备抵抗,而是慌不择路地准备逃跑。

几个方向受到唐军冲击的高丽人阵型已经完全乱了,高丽人的主将也止不住四下乱跑的溃兵,而此时,已经冲到阵前的唐军骑兵已经举起战刀,往惊惶失措的高丽军士头上砍了过去…

一场血腥的屠杀在这片谷地间进行着…

第九十二章 争论

“陛下,我军大捷!我军大捷!”长孙无忌以他那与年龄不太相称的敏捷,挥着刚刚接到的军报,跑进李世民的帐中。

已经很是疲惫,正在补充食物的李世民听到长孙无忌的喊声,一下子从案后站了起来,“什么,我军大捷?是不是高丽的援军已经被全歼了?”动作幅度太大,把案上放着的食盘都打翻了。

“陛下,正是!”长孙无忌掩饰不住的喜悦,马上将他刚刚在帐外接到的军报呈给了李世民,“陛下,高丽人四万大军来援,被我大军击溃,高丽援军主帅及他手下的两万余人被俘,逃走者无几,这四万人,几乎被全歼,辽东城外的危机完全解除…”

李世民手忙脚乱地打开军报,仔细地看了起来,连看了两遍,把军报一扔,哈哈大笑了几声,一屁股坐了下来,“好!好!这几人能力不错,把来援的四万高丽军队包了饺子,朕可是放心了!王易那小子,也没让朕失望…来,辅机,还没用饭吧,与朕一道吃一点!”

李世民说着,马上吩咐随shì的人,换了一些食物上来。

长孙无忌依言在李世民对面坐了下来,依然满脸的喜sè,“陛下,王易这小子,在这次征战中表现还是挺不错的,又立下了大功!”

“你我的女婿,如何会错!呵呵!”李世民笑呵呵地说道,“这次朕让他独领一军,想看看他这么多年没领军了,会不会有什么变化,还真没让朕失望,指挥作战的能力,还比以前更进一步了!”

“陛下,辽东的战局已经不会再有大的变化,只要将高延寿和高惠真所率的十五万人歼灭,此战就基本大功告成了!我大军携连胜之势,一定能将其击溃甚至全歼的。”长孙无忌lù出一点异样的神sè,压低声音说道:“陛下,王易已经立下数功,是不是要将立功的机会让给其他人了?”

李世民看着长孙无忌一副另有所指的样子,很会心地笑笑,“辅机说的不错,王易在这次出征中已经立下了不小的战功,再给他太多的机会,肯定会让人觉得朕这个当岳父的皇帝偏心,待朕抵达辽东后,就让他随shì在朕身边,不是紧急情况下,不让他指挥战斗了!”

李世民这话让长孙无忌完全放了心,“陛下所虑甚周,不循sī情,臣甚是敬佩!”

出征前,长孙凌可一再央求随驾出征的父亲照顾好王易,长乐公主也偷偷进宫,央求母后还有父皇,不要让王易带着去冲杀,身上负着女儿所托的两位父亲,都希望自己女儿的夫婿,接下来不出意外,而不出意外就不要让他再带兵冲杀了。

“辅机,让将士们再休息一会,半个时辰后马上开拔,朕要早日赶到辽东城下,与李世勣会合!”

“陛下,我们已经连续赶路多时了,陛下的身体,能否吃得消?”长孙无忌自己都有点吃不消了,真希望能好好地休息一天,但听李世民这话,今天晚上想睡个安稳觉的想法又落空了。

御驾大军连续急行了几天,走过了最难走的一段路,离辽东城已经不到百里路程,今又接到消灭高丽援军的消息,长孙无忌想着他们肯定不会这么急着赶了,李世民的决定很让他意外。

李世民看出了长孙无忌的疑huò,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