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血沃轩辕-第9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第290章 御林军?

那五千士兵在两名使者的带领下,即刻启程,星夜赶路,第二日便到西充城下,顾松大开城门,迎接江南军到来!

按照朱斌的吩咐,江南军援军才一进城,立刻禁闭城门,清除城内张献忠的死党,统一号令,坚守西充以等待江南军主力的到来。

那接替顾松的官员,千辛万苦到了西充,却发现城楼上“大西国”的旗帜已经换成了大明战旗,心中无奈,在城下徘徊了会,想到既然不能完成张献忠的任务,回去也只有死路一条,左思右想之下,居然也干脆投降了官军。

西充被不费吹灰之力夺取,随后,朱斌带领主力大军赶到。西充丰盛的粮草,让朱斌面临的最严重问题很快得到了解决,这一天的江南军将士,几天来第一次痛痛快快的饱餐了一顿。

问起张献忠的近况,那顾松和投降过来的伪大西官员知无不言。原来张献忠在成都自称秦王,国号大西,改元大顺,就把蜀王府当成了他的宫殿。

又任命汪兆龄为东阁大学士,严锡命为文华殿大学士,孙可望为平南监军,刘文秀为平南先锋,李定国为前军都督,艾能奇为平南将军……

但蜀地之西的一些少数民族部落奉大明为正统,向投降张献忠的地方官员进攻,随即被张献忠派去的艾能奇等人击败。但这一带的其他明军受此影响,纷纷继起,推举从成都逃出的参将曹勋为领袖,与张献忠抗衡。

而当时新成立的弘光朝廷也赶来凑热闹,派故相王应熊前来经略川湖云贵四省军务,全权负责对抗张献忠。

从此川西南双方对峙,互有攻守胜负。

“武英王,张贼尽失人心,我料次番王爷必能克尽功成。”顾松这时谏道:“张献忠麾下各将俱都骄横,勇则勇矣,却无多少谋略。唯李定国真将才也,王爷千万需得小心提防了。”

一边伪大西的投降官员也说道:“不错,李定国为张献忠四大养子之一,今年年方二十五岁,便被封为前军都督,安西将军,地位仅次于孙可望,善能用心,心胸又广,最得部下爱戴,便连张献忠也多听其言……”

朱斌如何不知李定国其人,张献忠麾下也的确也是个角色了,能征惯战,张献忠败亡后便捐弃前嫌与南明政权联系,矢志抗清,忠贞不二。他本想把此人招揽到自己身边,但想想难度或者大了一些,便把这心思放到了脑后。

这时亲兵来报,说是江南军和大西的降兵打了起来,朱斌闻言大怒,此正剿贼平定天下的关键之时刻,如何自己内部便先乱了起来?也不多说,带着一队亲兵便赶了出去。

到了出事之地,眼见一小队江南军士兵,正和百来个降兵怒目相对。这些人一个个身上沾满了尘土,还有不少人挂花,若不是边上几名将领竭力呵斥,控制住了局势,只怕这场争斗还不会停息……

朱斌冷着脸问了情况,原来是那些西充新投降的士兵,饭后劫掠百姓。这本是大西军的习惯了,酒足饭饱后总要去百姓家中施番暴行,偏偏这次不行,江南军已经驻扎到城中。

正巧一队巡逻的江南军士兵路过,眼见这情景大声制止,那些降兵哪里肯听,反而出言相讥。双方拉扯推搡之间,终于发生了斗殴。降兵打不过江南军,便叫来好友相助,原本一场小规模的斗殴,却发展到了百十来人的混战……

朱斌在马上也不说话。这次斗殴事件虽然没有闹出人命,但却暴露出了目前自己队伍中存在的大量问题。一是虽然有大量贼军投降,征讨队伍急剧扩大,但这些降兵素质参差不齐,甚至降低了江南军的作战力。

第二个是贼军素来靠劫掠为生,即将张献忠成立了伪“大西国”,但根本就没有任何明确的政治主张,国是建了,可过的依然是流寇的生活。这些降兵若是依然如此祸害百姓,自己辛苦在蜀地民众间建立的声望岂不一下化为乌有……

可要处理这些闹事的士兵却也有些困难,按照江南军军规,当场就得全部砍头。但这些降兵若是被杀了,不明真相的降兵也许就会发生闹事、逃亡的事情,十几万的投降贼军一旦发难,后果是相当可怕的!

朱斌考虑了下,当时命令西充城内新归降的八万贼军,打乱编制,由顾松带着,返回陕西修整,为防路上万一,又增派了八千江南军协助。

至于那犯事的上百名降兵,朱斌也不杀,也不骂,却把他们分开,编到了江南军中,那些接受的江南军将领哪里肯?纷纷找到武英王诉苦,却被武英王虎着脸赶了回去……

在西充修整了两天,才准备向成都进军,忽报留驻京师的锦衣卫指挥骆养性到了,朱斌听了心里一惊,骆养性此时出现,难道是北京出了什么事情?

那骆养性一进来,便匆匆低声对朱斌道:“陛下已到西充。”

朱斌大惊失色,愣在那里一时没有反应过来,等回过神后勃然大怒:“胡闹,胡闹!简直是荒唐之极。蜀地大半尚在贼寇之手,陛下万乘之躯,岂可亲临险地?万一出了事谁来承担?黎风、岳谨元、史可法都是做什么吃的,怎可如此不明事理!”

“自武英王走后,陛下日日思念,天天都说要亲临前线来看武英王。”骆养性一脸的苦色:“本来黎风和岳谨元都不答应,谁想到陛下居然两日水米不进。那,那史可法大人后来也说,陛下亲征,当可鼓舞三军士气等等,这话说了出来,朝中大臣十个中倒有八个赞成的……”

朱斌苦笑不止,什么狗屁的御架亲征,鼓舞士气之类的屁话。景平帝又不是马上天子,到了军中,自己势必还要分出大批兵力保护皇帝,反而减少了作战力量。那史可法忠自然是个大大的忠臣,可终究没打过仗,又是书生意气,这可给自己带来了天大的麻烦……

“武英王不要怪罪几位大人,这都是朕自己要来的。”

随着一声稚嫩的声音,年幼的景平帝出现在了大营之中。朱斌急忙带着江南军众将迎上,山呼万岁,景平帝朱慈火召说道:“众位将军免礼。武英王与江南军众将东征西讨,劳苦功高,从今特免参拜之礼。”

他虽才只得九岁,可终究生在帝王之家,举手投足说话之间也非同龄人可比。

看到景平帝身后的史可法,朱斌苦笑着道:“我的史大人,眼下这里何等凶险之地,若是陛下有甚闪失,就算把我等抄家灭族可也不够了啊……”

史可法却不在意地笑道:“王爷请勿烦扰,陛下年纪虽幼,却胆识非凡,早晚必成英明之主。这次御架亲征,特带来了两万精锐御林军将士,可为王爷辅助!”

“精锐?”一边何凯冷笑一声:“那些御林军的士兵,平常守护着京师,保护下陛下也就算了,真要上了战场,不被吓得尿了裤子那就算本事了。”

“大胆!”史可法喝道:“这是陛下亲自指挥的,乃是堂堂天子之师,自然有浩然正气,临阵之时贼军无有不望风而逃者,岂是你所想像的等闲之军!”

江南军诸将面面相觑,浩然正气?靠着浩然正气就能吓死敌人,那还要他们这些军人做什么?靠着浩然正气就能击溃贼军,那京师当初也就不会丢了。

魏重义叹息了一声,拿丝绢擦了擦额头:“史大人,你要不要动怒,大家都是为了陛下着想,战场实在凶险不过,御林军……恩,御林军当然是能打仗的,可咱江南军自有自己的战法,将御林军加了进来,反而打乱阵型,你说是这个道理不……”

史可法点了点头,这位将军说的倒在理,也比那粗豪的何凯说得动听多了。可要说御林军不能打仗,那可真是天大的笑话了,天子之师那是何等的威武。

正在这时,忽有探马来报:“报督帅,贼军伪平南将军艾能奇,闻知西充已失,正率领十七万军向此赶来,离西充已不过五十里了。”

一听有了军情,景平帝赶紧道:“武英王只管发号施令,只当朕不在也就是了。”

朱斌当即调度兵马,以何凯一万人为前军,魏重义总督炮队,自己领五万江南军精锐其后,列阵于西充城下,以与艾能奇决战。

众将一一领命而去,朱斌忽又大声道:“大学士史可法听命!”

“史可法在!”

“以你领两万御林军将士保卫陛下,无论战场形势如何凶险,皆不得出战,违令者,斩!”朱斌厉声说道,还是不放心地嘱咐了两句:“史大人,你的首要任务就是卫护好陛下,其它的事情千万一概不理。”

史可法领了军令,不放心地说道:“武英王,贼众十七万人,声势浩大,江南军只出六万,这……我看还是坚守城池,以避贼军锋芒,而后破之为好……”

朱斌笑了一笑:“这些流寇每一出战,总是号称十几二十万人,其实哪里有那么多?这其中大多有以百姓老弱充之,以壮自己声势而已,真正能打仗的,我看有两三万人也就到头了。陛下和史大人请看我江南军将士如何破贼!”

那景平帝小心地拉了拉朱斌的衣角:“武英王,你,你千万要小心了。朕,我离不开你……”

见他对自己如此依恋,朱斌用力点了点头。他忽然想起了自己远在江南的妻子儿女。很长一段时间没有见到他们了,面前的这位景平帝,对自己的依恋让朱斌觉得便如是对父亲的依恋……

……

气势汹汹向西充冲来的大西军,在离西充还有三十里的时候,与何凯指挥的江南军接战。本以为十七万众而来,官兵必然守在城里不出,谁想到江南军居然敢出城迎战,倒让贼军猝不及防!

何凯趁势冲突,杀了贼众千人,眼下后面艾能奇赶到,挥动令旗,全军便向西充方向撤退,那艾能奇见尚未见到江南军主力,自己便损失如此,心中大怒,催动大军潮水一般向西充的方向席卷而来。

眼看西充城在望,艾能奇拔出腰刀吼道:“陛下有令,夺回西充城,满城官兵一个不留,给我杀!”

十余万贼军蜂拥着向西充涌来。忽然,只见江南军中令旗招展,无数火炮在同一时间发出了怒吼,地动山摇,势不可挡。炮火中,大量的贼兵被炸上半空,等再跌下来时,早就没了气息……

“吓死朕了,吓死朕了。”城楼上观战的景平帝朱慈火召拍着胸口说道:“刚才炮声一响,朕还以为是地震了,连这城楼都晃动了起来……”

史可法显然也被这强大的火炮所震惊,好半天才开口道:“不想江南军的火炮一猛如此。臣也着实被吓到了。陛下,咱们大明有如此威武的军队,何愁江山不能平定?不过,也难怪武英王不让御林军参战了,这战场果然和我们想的不一样……”

“是啊,这都是武英王的功勋。”景平帝定了定神说道:“若无武英王,只怕我大明亡之久蚁,等这次征战平定了,朕要在天下人面前,亲自宣读武英王的不世之功业!”

第291章 “大西国”

艾能奇本想着挥动十七万大军而来,虽然未必能一举夺取西充,但总也能吓得江南军不敢出战,也总算对张献忠有了交代,但谁想,还未曾靠近西充,却被江南军的一通威猛可怕的火炮,轰得死伤无数!

他本为张献忠麾下猛将,与官兵作战经年,取得的胜利不知有多少。虽然也有败绩,但那些却都是小败,哪一次像今天那么窝囊过?

等到部下来报,其部伤亡已达三千之众,艾能奇顿时目瞪口呆。这才多少时候,就死了三千人,这仗还怎么打下去?

十几万人密密麻麻的拥挤在这块战场,完全成为了江南军的活靶子。这时候的江南军炮手,一个个都成了魏重义一般的“炮神”,一炮下去,都不用如何瞄准,便能看到倒下了一大片……

正当景平帝和他的御林军看得如痴如醉的时候,忽然听到史可法手向前一指:

“看,武英王亲自出阵了!”

但见城下战旗漫卷,江南军将士发出齐声怒吼,风一般地卷向了混乱中的贼军。那军中一将,金色铠甲,宝刀高举落下,冲杀在敌阵之中威风凛凛,却不是武英王朱由斌又是谁!

“臣当年曾听先帝说过,大明有两位杰出的青年大臣,朱由斌和吴三桂,吴三桂勇猛善战,朱由斌善用计谋,但现在看来,这位武英王亦是勇武绝伦,冲锋陷阵,臣想不会差了吴三桂多少。”那史可法叹息着说道。

景平帝的幼嫩的脸上却露出兴奋的光彩:“我看吴三桂也比不上武英王勇敢,我真有武英王,什么都不用怕了。”

他这一高兴,却又忘了说“朕”,可现在大战激烈,众人都哪里会注意到在细节……

西充城下的这一场杀,江南军先以绝对优势的强大炮火,给了贼军巨大的杀伤和心理上的震撼;接着,朱斌身先士卒,六万江南军全部投入战场。十七万贼军在山呼海啸一般的强大攻势下,风流云散,三万余人被杀死,负伤的不计其数,漫山遍野的败兵,更是让江南军连抓俘虏的欲望都失去了。

“抓到艾能奇了!”

“抓到艾能奇了!”

忽然,欢呼声在战场上响起。十几名士兵,押解着一个负伤的贼军将领前来,却正是那艾能奇,这时的他模样狼狈不堪,哪里还有了才领命出征时的意气风发……

被押到朱斌面前的艾能奇拼命挣扎,大叫道:“朱由斌,你用火炮败我,算得什么本事?是汉子的咱们真刀真枪的杀上一场!”

朱斌和身边将士看了一眼,笑道:“用火炮打胜仗便不算数吗?你十七万大军尚且溃败如此,又还有何话可说?来呀,将贼首艾能奇押到陛下那去!”

西充城门大开,景平帝在御林军的护送下走了出来。这时御林军看着江南军众将士的目光,已经完全没有了当初的那份傲慢,完全变成了畏惧和尊敬。他们直到这个时候才亲眼看到什么才是真正的战场,什么才是真正的杀人……

“武英王克尽功成,朕心里高兴得很。”景平帝的小脸因为兴奋而变得通红:“朕要赏,可不知道赏什么才好,武英王你说呢?”

“些许小胜算得了什么,等将来抓到了张献忠陛下再赏不迟。”朱斌微笑着道:“这次唯一值得庆祝的就是抓到了贼寇张献忠的样子,伪安南将军艾能奇,请问陛下该如何处置?”

“就是刚才送来给朕看的吧?”景平帝把脸转向史可法:“你说呢?”

史可法略一思索,说道:“先帝向来以宽厚待人,那张献忠曾掘凤阳皇陵,先帝亦宽恕了他。臣以为,艾能奇既然是张献忠之子,可当赦免,并封一个将军号。张献忠和其部官兵闻了,必然会感激零涕,闻陛下之名而降之……”

那听到这番话的江南军将领,都在心中大骂书呆子。好容易抓到个贼军将领,不但不杀,还要弄个官给他做,那以后干脆也不要来剿这贼了!

“朕也有同感,不知武英王意下如何?”景平帝微微点头说道。

朱斌想也未想,即道:“不可,这也正是贼寇屡降屡叛,贼乱久久不能平息的原因。那些反贼,心里总想着就算再走投无路了,挖了我朱家的祖坟,也一样能够得到招抚,心中再无顾忌。权且先投降了朝廷,吃着朝廷的俸禄,用朝廷的银子养着军队,等哪天看到时机成熟了,再行叛乱。陛下,这样的事情绝对不能再发生了。”

“武英王说得有道理。”景平帝似懂非懂地道,但他却无限信任朱斌:“武英王,那就把艾能奇杀了吧。”

“是,不但要杀,而且还要在所有军民面前杀,以正国法。”朱斌正色说道:“将与兵当分开对待,那些贼军士兵多是被胁裹的百姓,若是投降当善待之。可那些贼兵将领,除非是自己主动来真心归降,否则,被抓获了一个都不能轻饶!”

江南军的大胜让景平帝大开眼界,兴致勃勃的他,一直拉到朱斌问这问那,朱斌索性便将诸事交给了部下去办理,独自一人陪着皇帝聊到了夜里。

眼看到了用膳时间,朱慈火召干脆让人把他的御膳端到了朱斌的大营里,一边吃着一边说道“叔父,我这个皇帝当得一点也不快乐,每天都有那么多人和我说这说那,我却一点也不懂他们在说什么。”

朱斌叹息了声,的确,要把江山社稷的担子,压在这个幼小的皇帝身上,是有些不太公平:“陛下,我知道你累。我记得先帝在生前说过,愿生生世世再不为皇家人。可是,再累,你也得撑下去。现在还有那么多的大臣在辅助你,等你长大了,你会一个人去面对一切……”

听到崇祯的名字,朱慈火召的眼睛有些发红:“我永远忘不了父皇那天把我们匆匆送出宫时的样子,叔父,父皇没了,我……我心里就把你当成我的父亲一般看待……”

朱斌的手不知不觉握住了朱慈火召的小手:“陛下,这话只能在这说,可千万不要说了出去,这不管对陛下,还是对臣都不好……”

“恩,我知道。”朱慈火召点了点头:“我只会放在心里去想,我不会让别人知道的。我心里知道父皇虽然没了,可我一样还有位父亲……”

被他说得心里发酸,朱斌勉强笑道:“陛下,江南军即将出征,剿灭成都的李自成部,今夜请陛下好生休息,明日一早便会京师吧……”

“叔父,你也要好好的照顾自己,我在京师等着你回来。”说这话的时候,朱慈火召恋恋不舍,声音里甚至带着哭腔……

……

“什么!艾能奇又败了?十七万大军就这么没了?”在成都的宫殿里,那位“秦王”,大西国“皇帝”张献忠,听到这个消息几乎跳了起来,暴跳如雷地骂道:

“先是孙可望丢了广元,接着顾松献出西充,又有艾能奇之败,还弄得自己成了俘虏,你们都是饭桶,大西国的将领都是饭桶!”

因为过于激动,他那张本来黄黄的脸,居然泛出了红色。“大西国”的那些“大臣”,将“陛下”如此生气,一个个都生怕皇帝迁怒到自己身边,因此都沉默着谁也不说话。

还是败军之将孙可望胆子大些,上前说道:“都是儿臣无能,致使损兵折将,请陛下砍了儿臣的脑袋,以正军法。”

他料定那张献忠虽然残暴,但对几个养子,和那些老营的老人极好,最是护短,想来不会给自己治罪,果然,就听张献忠说道:

“这不关你的事情,都是那些士兵不可靠,投降了朱由斌那小子。你总算也是能干的了,一把火烧掉了广元,着实让朱由斌难过了一阵,我看不但无过,反而有功。来呀,赏大将军斤一百斤,锦缎百匹!”

那些“大西国”的大臣们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在心中叹息,打了败仗不光不惩罚,反倒如此丰盛赏赐,这将来仗还怎么个打法!

“陛下,儿臣以为如此处置不妥!”

这时一人大声说道,众臣视之,却是张献忠的另一个养子李定国。

就听李定国出来说道:“臣以为赏罚有序,功则赏,过则罚。我义军如今已经立国,再不能相过去那样了。孙可望败军之将,合当处置。况且,他一把大火烧了广元,使蜀地百姓心中怨恨于我,大西若尽失民心,还拿什么和官兵对抗?因此,臣请斩孙可望之首,以安士兵之心,以安文物大臣之心,以安蜀地百姓之心!”

张献忠还闻说话,孙可望已经勃然大怒:“李定国,你素与我不和,今日安敢发难。我虽小败,岂用杀头,那些广元百姓,个个都是和我们离心离德的贱民,杀了又有何妨!”

李定国怒目相视:“孙可望,难道你忘记了我们也是贱民出身的吗……”

“好了,好了,都别吵了,大家一殿为臣,和气第一,别让外人看了笑话。”张献忠眼看两个义子都开打起来了,急忙打着圆场说道:

“定国一心为咱大西考虑,说话直率。可望呢,虽然吃了次败仗,可哪有常胜将军?至于广元,烧了也就烧了,没啥大不了的。咱们现在得考虑着下一步该怎么办。定国,你先说说心里面的想法。”

李定国强自把不满压下:“臣以为,官兵这次是由朱由斌亲自指挥,那些江南军又都是百战精锐之师,接连获胜之下,士气正高,我军不可与其正面交锋……为今之计,当固守成都,连接云贵之地,为长期作战做准备。又可于路上分出小股部队处处袭击官兵,时间长了,朱由斌必然承受不住压力……”

“哪用那么麻烦!”孙可望不耐烦地打断了他的话道:“咱们大西现在还有五十多万大军,我看不如让陛下带着,浩浩荡荡地杀出去,和江南军一决生死,我就不信江南军是神仙。咱们一人一口唾沫,也可淹死他们了!”

“五十万?”李定国瞪大了眼睛:“你看看,这所谓的五十万里,有多少士兵是可以派上用处的?有多少士兵是拿过刀枪的?真正能投放到战场的,除了咱们老营里的那些人,可也就不多了啊!陛下,请千万不可有此荒唐之举,否则,我大西就有亡国之祸,我大西军在蜀地的日子也就到头了啊!”

他这番本就是肺腑之言,那些有些见识的官员都频频点头,不想张献忠忽然说道:“我有三千人便可以横行天下,那五十万人便送于朱由斌去杀又如何?他杀也要杀得手软。等到了那个时候咱们带着老营的人一拥而上,朱由斌只有乖乖的掉头逃跑了……”

孙可望哈哈大笑,连声道:“陛下圣明,孙可望不才,愿为先锋,以雪广元之耻!”

“好,就以你为先锋,和朱由斌那厮决战。”

见李定国还要再谏,张献忠赶紧摆了摆手,说道:

“大军三日后出发,先打败了朱由斌,再平定蜀地全境。到那时,咱也杀上北京,抓了皇帝,到时候,咱就可以在北京做皇帝了!”

第292章 攻击宁远

蜀地,由武英王朱由斌亲自指挥的江南军将士,奋勇前进,克定蜀中大局已只在朝夕之间,而在边关,江南军四大镇将也开始了收复松山四城的军事行动!

最先发起攻击的是山海关总兵黄飙。本来,按照计划,在与满清的山海关决战之后,黄飙等四部人马当以山海关为中心,修整两月之后,再行收复四城,但一件意外的小事,却使得整个军事行动都提前发生。

事情的起因非常简单,满清留在宁远镇守的是恭顺王孔有德和他指挥的两万汉八旗士兵。自从山海关大战后,满清军队遭到了惨重失败,兵力遭受严重损失。又要调拨兵士,防范各地登陆的江南军水师,因此不得不开始大量启用汉蒙八旗来防御城池,而汉蒙八旗的地位,也借着这个机会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自从叛变大明朝廷后,带着红夷大炮投降皇太极的他,被封为王爷,得到了皇太极的重用。可是在皇太极死后,把持朝政的多尔衮,却向来轻视汉人,孔有德又受到了冷落,现在这个机会却落到了自己面前,孔有德如何不肯好好地把握?

他是大明的叛将,已经没有了退路,不可能再回到明朝,他只有死心塌地的为满清做事,尽量多的立下战功,也能保住自己的一切……

站在宁远的城楼之上,看着驻扎在外的江南军士兵,孔有德知道那是江南军宁远总兵李天齐的一万部下。他不屑地撇了撇嘴,什么宁远总兵,宁远现在就在自己手里。况且对方只有一万人而已,他很想冲出城去好好的杀上一番,出出心中恶气。

可是他还是克制住了这份冲动,毕竟守住宁远才是他要做的事情……

看着城外骑着战马不停来回奔跑的江南军将士,孔有德心中烦躁,偏偏这时身边部将又愤愤不平地骂了一句:“他妈的,现在明军居然变得如此嚣张,真打起来难道我们就一定会输了?王爷,请给小将一彪人马,出去杀杀他们的锐气!”

那孔有德虽然心中赞成,可想着身上职责,却咬着牙摇了摇头,回手拿过一张弓箭,指着叫声最响的一员明军将领说道:“那人是个参将,且看我把他射落马下!”

说着,瞄也未瞄,一箭放出。那箭笔直地射了出去,那江南军的参将猝不及防,一下就从马上跌了下去。宁远城楼上的士兵顿时爆发出了如雷的喝彩。

孔有德洋洋得意地将弓箭放了回去:“现在看他们还能如此肆无忌惮不。”

他却不知自己射死的是谁。这参将乃是当初天字第一营的老人,从北京一路追随朱斌到了江南的那八十八条好汉之一。这八十八条好汉,大多跟着朱斌在南征北战中不幸献生,能够活下来的已经没有多少了。

被孔有德射死的参将姓戴,本是朝廷里一名侍郎的儿子。他自遇到朱斌后,从一个纨绔子弟,一步步在战火中成长起来,成为了一名身经百战的江南军战将,今日未曾死在两军阵前,却在冷箭之下丧生……

看着戴参将的尸体,李天齐一句话也没有。地上躺着的这个,是自己的兄弟,是与自己生死与共,百战劫生的兄弟,可现在他却这么冰凉的,毫无声息地躺在了这里……

“他的父亲戴侍郎,在闯贼城破的那天,携全家跳水自尽,以全名节。”李天齐缓缓地说道:“当戴参将知道了后,一滴眼泪也没有流,只说死得好,死得好,不愧为大明的忠臣。他的妻子在咱们出征时终于帮他生了个儿子,在此之前他都有了六个女儿。本来他是可以不用来边关的。可是他对我说,老李,咱都是边关出的,一心想的就是打败金狗,出一出十几年前的那口恶气,所以他毫无犹豫的来到了这里。山海关大战,他杀了十一个金狗,十一个啊……兄弟,你怎么就这么去了啊……”

边上诸将听他说的声音都嘶哑了,想要上来劝说,可又不敢,这时就听李天齐说道:“把他好好地安葬了,就安葬在宁远城下,让他看着我老李收复宁远!”

忽然,他暴怒地叫了一声:

“给我把全部的火炮集中起来,轰,轰!轰跨宁远,轰死孔有德!轰死这帮狗杂碎的,为戴参将报仇雪恨!”

他所部将士在宁远呆了那么久,早就在等着这句话了,听到李天齐这么一说,加桑上戴参将之死又严重刺激到了他们,一个个不用动员,纷纷自发行动起来……

两百多门火炮在最短的时间被集结起来,黑沉沉的炮口对准了宁远。随着李天齐的令旗招展,火炮同时发出了怒吼。轰轰的声音,像是天上无数的雷神一起发怒,敲动着战鼓,向下界发泄着自己的怒火。

孔有德立刻命令还击,几百门大炮在城上城下互相对射,战火纷飞,硝烟弥漫,构成了宁远这片战场上,最壮观的一次战争景象。

江南军炮兵迸发出了自己最大的能量,不停地向着宁远轰击。城楼上不时地被炮弹击中,碎石飞舞,不时的有地方着火,提着水桶的士兵匆匆上来,赶紧浇灭说火势。有的士兵才赶浇灭一处火苗,忽然就有一发炮弹在他身边炸响,顿时,这士兵已经连尸体都凑不齐了……

“江南军用炮之术果然天下无双。”孔有德一边躲避着炮火,一边摇头毯子道:“当年孙元化孙抚帅在时,我在麾下为官,孙抚帅用炮如神,我已惊为天人。现在若和江南军一比,却又是小巫见大巫了……”

“王爷,现在该怎么办?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