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血沃轩辕-第2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第098章 借钱

几乎每一个海盐人都知道,陶家的任何重大决定,都不是陶一元说了算的。真正能最后一锤定音的,还是在背后的那位老太爷:陶乐闵!

陶乐闵的住处,与朱斌想像得完全都不一样。破旧,潮湿,甚至还有一阵阵发霉的气味,卷缩着坐在一角太师椅上的陶乐民,看起来异常的苍老,巍巍颤颤的,就连站起身来都显得如此困难。

“这位,这位就是新任的巡抚大人吧……老了,老了,实在起不了身,巡抚大人千万海涵……”陶乐闵重重地咳嗽着,时断时绪地说道。

朱斌也不客气,自己找了位置在他对面坐下,接过陶一元亲自为了端来的茶,喝了一口说道:“不用起身了,老先生德高望重,本抚仰慕得很,今日前来,也算拜访得晚了,还望老先生赎罪啊!”

陶乐闵往地上吐了一口浓痰,上气不接下气地说道:“巡抚大人实在是客气了,大人初来浙江,即平海盗,惩贪官,桩桩件件都大快人心。可惜老朽上了年纪了,不能跟随大人左右为国立功,只有陶海这么个孙子,还望大人将来好好管教,在战场上一刀一枪杀出了功名来将来也好封妻荫子……”

“老先生,本抚也不再隐瞒,这次本抚前来浙江,一则是准备让陶海守备海盐,二来嘛……”朱斌看了一眼陶乐闵,见这陶家真正掌事之人眼睛似闭非闭,心里笑了一声,说道:“二来,本抚想问海盐陶家借上一笔银子……”

陶乐闵一声不响,朱斌也不再说话,捧起茶碗仔细品尝起来。陶一元手指在桌面上无意识的敲击着,陶海却立在朱斌身后一动不动,室内的气氛一下沉闷起来。

过了一会,陶乐闵忽然睁开眼睛,说道:“借钱当然没有问题,请问大人要借多少,准备什么时候归还,利息是多少,大人又准备拿什么来做担保?大人,这不是老朽小气,自古商人什么生意都能做,唯独赔本的买卖不做。哎,这兵荒马乱的,咱们赚两个钱也实在不容易,还望大人千万海涵……”

他说这一连串话的时候精气十足,哪里还有半分老迈的样子,可一待说完,马上又蜷缩在了椅子之中,连连喘气,好像说了这么多话已经把他的元气全部耗完。

“借多少?你陶家能借出多少本抚就要多少。”朱斌想也未想:“归还日期,一年为限。至于利息嘛,一两银子的利息也都没有……”

这话让陶海也瞪起了眼睛,现在这世道,谁会把钱白借给你,别说你只是个巡抚,就算当今皇上来了,那利息也断然不能少了半分。陶海连连顿足,正想说话,却看到祖父和父亲两人却好像完全无动于衷,心中一动,生生把话又咽了回去。

“巡抚大人请继续。”陶一元微笑着说道。

朱斌也笑了一下:“我听说宁波孙家,依仗着曹化为为靠山,处处和海盐陶家为难,本抚帮你们除去他们,老先生,这算不算最重的利息?”

陶一元大喜,眼睛里跳动出了狂热的火焰,可回首一见父亲,这位老先生却似根本没有听到一样,不紧不慢地说道:“以前啊,有的官员求到我们的时候,也曾经开出过这个条件。可时间一长啊,那些个官员不是自己都被整倒了,就是被孙家给拉拢了过去。巡抚大人,老朽可不是在说您,您千万别往心里去啊……”

“盐税、茶税。”朱斌死死盯着陶乐闵说道:“本抚以此二税做为抵押,在本抚答应的事情未完成,账目未还清之前,此二税交你陶家征收!”

从巡抚大人嘴里吐出来的这句话,几乎让陶一元从椅子上跳了起来。盐税、茶税历来为官府征收,现在巡抚大人竟然要把它下放到陶家?

不曾想,陶乐闵却依然像是很不满意地说道:“大人,我大明去年一年盐税收入尚不到二百万两,更何况仅仅一个浙江?再者,万一这事传到了朝廷的耳朵里,不光是大人会有难,就连我陶家也要跟着遭殃啊……”

朱斌顿时大怒,自己一让再让,冒这丢官杀头的危险,做出了如此巨大的让步,谁想到面前这个老东西,却是软硬不吃,难道喏大和浙江加上四府之地,自己除了陶家,就没有别的办法了?

正想起身告辞,忽然看到陶乐闵大笑着站起来,精神奕奕地说道:“巡抚大人,你肯以盐税、茶税相抵,已足见阁下诚意。老朽早知大人英名,今日一试,名下无双,大人虽则年轻,然其后必成大事,老朽什么抵押也都不要,先行借出一百五十万两现银供大人调用,一个月,再借出一百万两,大人以为如何?”

这一来风云突变,倒让朱斌不知这位老先生在那唱什么戏。就听陶乐闵又说道:

“不过,大人说的利息千万办到,将来孙家若垮台,他原有的生意由陶家接手,至于应缴多少税收,我陶家不但一两银子不会少,反而只会更多!”

“老先生,这你可要想好了啊。”朱斌长长地呼出了一口气:“这钱不是个小数目,朱斌这人从来任性妄为,将来保不准哪一天就会被罢官杀头,只怕到了那时候,陶家将会血本无归……”

“大人如此说来,足见心意之诚。”陶乐闵不以为然地笑道:“天下间的生意,哪有不担风险的,可这风险越高,回报也就越大,这一次的赌注,老朽以为值得一试。”

悬着的一颗心终于放了下来,这位老先生可有趣得很,朱斌抱抱拳道:“如此,朱斌就先谢过了,不过,老先生,本抚心中另外还有一件事情相求!”

第099章 一箭双雕

“大人有话尽管说。”陶乐闵看起来兴致极好,笑眯眯地说道:“我陶家虽然说不上是富可敌国,但总也是小有积蓄,浙江地头也有些相好的商人,大人在银子方面有需要,能帮上的我陶家一定尽力帮忙!”

朱斌心中早有打算,拱拱手说道:“老太爷好意,本抚心领了。可我寻思着,这些银子毕竟是陶家几代人辛苦赚回来的,就这么借给了本抚,几位虽然义薄云天,可本抚心中不得不有所顾虑,如何用好这批银子,如何才能最大限度的发挥出效用,这些都要三思啊……”

陶家祖孙三人有些不知所然,这位巡抚大人也当真有些奇怪了,先前一门心思想要银子,可真当银子借出来后,他却又像是顾虑重重,就生怕这银子烫手一般。

“本抚的意思是这样的。”看着三三人的样子,朱斌定定神说道:“既然陶家慷慨解囊,本抚就必须要负责到底,这样,你陶家可派出一人来,协助官府一起使用这批银子。这一来可以明确知道银子用到了哪里,二来,也可对如何使用这批银子指点一二……”

陶家三人听得目瞪口呆,从来都没有见过这么当官的,借钱的让债主来监督自己。本来在陶乐闵和陶一元的想法里,这位巡抚大人就算再不贪,总也会拿走一些辛苦费。更何况,这批银子本来就说明不要利息的,巡抚大人加入让官府执意要支付利息,最后利息银子落到他的腰包之中,当真是谁也无话可说。

谁想到朱斌却提出了如此古怪的要求,陶家一派人去,这银子的用处当真是通体透明,再不能做半点手脚,这位巡抚大人,是真真正正的大清官,还是脑子里有些问题?

他们可不知道,这时候朱斌心里美到了极点。他之所以这么做,先是向陶家表明自己如何清廉,所作所为全是为了浙江父老,通过陶家的嘴传了出来,这良好的口碑,就能够最大限度的得到浙江商人集团的支持。

再次,他心中还在打着一个小算盘,自己手下没半个会经商,能赚钱的人才,这陶家世代经商,正是最合适的人选。他派到自己这边的人必然精明强悍,管理的又是自家的银子,做起事情来岂能不尽心尽力?这一举两得,一箭双雕之计,除了他朱斌朱大人外,那可再也没有一个人能够想到的了……

“巡抚大人,老朽这次是真的服了你了。”果然,陶乐闵果真没有看出朱斌的“险毒用心”,他怎会想到这个年纪轻轻,一脸忠厚老实相的巡抚大人心中会有如此多的想法?深深一揖之后说道:

“老朽本以为朝廷要出个海瑞那样的清官再无可能,谁想到老天爷就把巡抚大人送到了浙江,此我陶家幸甚,海盐幸甚,浙江幸甚。既然巡抚大人执意如此,老朽不敢不答应。犬子陶一元,从商甚久,颇有才干,今情愿交给大人,以供驱使。”

朱斌心中大喜,这陶陶乐闵是幕后拿主意的,可掌控着陶家全部生意的,却正是这陶一元,现在陶乐闵慷慨把儿子调到了自己身边,当真是天下掉下金元宝了:“老太爷,只怕把陶先生调来,对陶家的生意会有影响……”

“不妨,不妨。”陶一元倒看起来很是乐意:“我陶家生意各处皆有专人掌管,我只要负责个大概即可,况且在杭州也有我们的生意,于公于私都是两不耽误。”

朱斌这才笑着应下,这一趟来海盐真正不枉此行,既弄到了急需的银子,又能带回去了商界大才,想想自己来到这个时代运气好得出奇,简直是处处都有贵人关照。

“海儿。”陶乐闵叫来陶海,吩咐道:“命人准备酒宴,巡抚大人来到海盐,乃是我海盐之一大喜事,把地方上的士绅全都请来,今晚陶家要大摆酒宴,老朽也当亲自出席。”

陶海吐了吐舌头,经过朱斌身边的时候悄悄说道:“抚帅,我家老太爷可整整两年没有公开露过面了,看样子老太爷今天是心里真的开心……”

……

陶家大摆酒宴,宴请浙江巡抚,陶家老太爷亲自作陪的消息,顿时轰动了海盐。接到邀请的人,一个个都兴高采烈,这正是讨好陶家和巡抚大人的大好机会,哪有不肯前来的?

尤其是那海盐县令,接到请柬的时候,直吓了个半死,他本是曹化为的人,历来都和陶家过不去,现在曹化为事发,他本正在忐忑不安,现在看到陶家又那么快和新任巡抚拉上了关系,此刻的海盐县令简直连想死的念头都有了……

短短两个时辰,陶家备下十来桌酒宴,宾客无一迟到,全部到齐,目迎着浙江巡抚朱斌和陶家老太爷携手出来,赶紧起身问好。

陶乐民示意众人坐下,清清嗓子说道:

“此次巡抚大人光临海盐,实是我海盐之福。大人自上任以来,所做的每一桩,每一件事俱让人心悦诚服,今日一到海盐,就先来我陶家,真是我陶家祖上积德,老朽感激不尽,现在有请巡抚大人训话!”

朱斌心里暗道这老家伙真是狡猾,只几句话就把自己和陶家拉上了一层特殊关系。不过自己将来要他帮忙的地方很多,这面子也不能不给,略略客套了几句,赞扬了陶家对朝廷如何如何贡献良多,海盐士绅如何如何对朝廷忠心耿耿之类,便就在一片叫好声中入席。

从一坐定开始,前来敬酒的就一个接着一个,过了会,一个四十来岁的中年人闪闪躲躲的上来,当年作了一揖,小心谨慎地道:“下官海盐县令吴多福,给抚院大人请安!”

第100章 卖身钱?

一见到这吴多福,陶一元的脸就沉了下来,倒是陶乐闵笑嘻嘻地说道:“原来是吴大人,平时总是请不到吴大人,不想今日一请就来,看来,巡抚大人的面子当真是大啊!”

吴多福尴尬不已,站在那走也不是,不走也不是。当真是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想当初自己何曾把这些满身铜臭气的商人放在眼里,谁想到这浙江的天却忽然变了。

朱斌倒是另一种想法,从对待这海盐县令的态度上来看,与陶家老太爷相比,陶一元还是远不及陶乐民老辣,这陶乐民若是入朝为官,只怕也能得心应手。

酒至半巡,陶一元悄悄在父亲耳边说了几句,陶乐闵一愣,随即眉开眼笑,频频点头称是,转向朱斌说道:“巡抚大人,老朽冒昧地问一句,大人青春几何,可有妻室?”

朱斌心里一个咯噔,这场面自己在电影电视里可看得多了,不会在这个时候发生在自己身上吧?硬了硬头皮说道:“不敢,快十八了,妻室,这个,整日忙于军务,还没有想过,总得等到天下太平了,才能考虑这事……”

他心里想着这话总能把陶乐闵下面的话堵死,谁想到陶乐闵却大不以为然地说道:“这点老朽却绝不敢赞同了,若无家室帮衬,回到家连口热饭都吃不上,又怎能安心为朝廷效力。快十八了,这岁数也不小了,老朽听说大人双亲皆没于战火,哎,虽贵为皇室宗亲,却也没有人帮你操持这事,这个……”

他心里虽有所想,却总不好意思亲口说出,同席的一个姓卢的乡绅素来与陶乐闵交好,一见陶乐闵的样子,当时就心中一片雪然,凑上前去笑道:“既然如此,卢某也就厚着脸皮做个大媒。陶翁有一孙女,今年年方十四,端庄贤淑,花红刺绣无一不精,只因家教森严,故此尚未有人提亲,我看正与大人年岁相仿,不如就由我保了这个大媒……”

陶家父亲顿时笑得满脸生春,朱斌却把这卢士绅的祖宗十八代都骂了个遍,你这狗头脸皮到当真厚得可以,要来凑这份热闹。这个时代的女人,到十四岁了居然还没人上门提亲,不是个丑八怪就是个泼妇,老子找到这么个老婆,还能有好日子过吗?

可要拒绝也断然不可,这摆明了就是一桩政治联姻,自己要答应下来,将来当真能做到要钱有钱,要人有人,可万一不答应的话,先前所做的努力顿时化为乌有……

“这个,本抚心里当然愿意,只是……”朱斌含含糊糊地说道,正在想着借口,忽然灵机一动:“这个朱斌乃是皇室成员,婚姻大事需经过圣上应允……”

一听只是这事,陶家父亲脸上的紧张一下消失得无影无踪,陶乐闵笑呵呵地说道:“原来巡抚大人担心的是这个,此事易办。朝廷的协办大学士亦是海盐人,素来与老朽交好,老朽这就修书一封,命人以快马送至京城,皇上见了心中必喜,万事都包在老朽身上。”

“是啊,婚事上巡抚大人不必操心,都由我陶家操持了,大人只管忙自己的军政要务好了。”陶一元接口道。他心中高兴难以言表,这事若能成了,不光和巡抚大人的关系成了亲戚,而且陶家一转眼间就成了皇亲国戚,朱陶两家联手,那什么宁波的孙家,从此后哪里还有力量和陶家作对?

朱斌面上带笑,心里叫苦不迭,合着弄了半天,这银子可是自己的卖身钱换来的?堂堂巡抚大人,节制一方,何等威风,怎么今天却落得个如此下场?嘴里答应了下来,可心里不断的在那盘算着如何脱身。

见朱斌答应了,陶乐闵大喜过望,站起身宣布了这个喜讯,宾客顿时贺声不断,一个个再次来到这一席来,纷纷贺着两家联好。

朱斌心里大骂老狐狸,把这事就这么公开了,自己生为一省巡抚,将来想要反悔可也不成了,否则堂堂巡抚大人的颜面,却又放到哪里去?

“父亲,晴儿才十四岁,依儿子看来还未到婚嫁年龄,不如暂时拖后两年,等晴儿到了十六岁,再与抚帅完婚不迟。”趁着众人喝彩的时候,陶海悄悄低声对父亲说道。

陶一元想了一会,点了点头称是:“海儿这倒想得周到,况且巡抚大人初来浙江,要忙的事很多,一会我跟父亲去说,咱们先把婚事定了下来至于完婚,不妨等到两年之后……”

边上朱斌听得清楚,对陶海大是感激,还未说出谢字,就听陶海俯到自己耳边说道:“抚帅,小将能帮的也就这么多了。不过,我那妹妹人长得非常端庄,依小将看来,倒也配得上大人!”

朱斌嘴上称是,心里却想到那你你的亲生妹妹,有说自己亲妹妹长得难看的得吗?不过好歹争取到了两年的时间,两年之后天知道会发生什么样的事情。

席间陶乐闵趁兴说道:“今日大喜,就着这高兴劲,老朽再说一事。我陶家准备分两次借给巡抚大人两百五十万两银子,利息照算,赚了钱后还各家分红,这是天大的好事,亲不亲家乡人,诸位若有兴趣借钱的,大可以明日来找小儿商量。”

朱斌心里一怔,可没有说什么利息,还分红?看陶一元向自己努了努嘴,心里立刻明白,这是老狐狸又设下的一个套,海盐商人只怕都是一般的想法,陶家投资的事情,那还会有错吗?

就见陶一元笑着悄声道:“大人,我陶家再有财力,又能拿出多少银子?可若是整个海盐,乃至整个浙江的商人,都纷纷往你这送钱,你说会是个什么样子!”

第101章 新兵

什么叫老奸巨猾?说的就是陶乐闵。朱斌揉了揉鼻子,苦笑不已,事情倒是好事情,估计以陶家的影响力,以及陶家率先拿出了巨额银子,随后会有大批的资金注入。不过,陶乐闵之所以这么做,摆明了是把自己当成陶家的一份子了!

可这随后会牵连出来的一系列事,让朱斌想着就觉得头疼。尤其是陶家如此笼络自己的真实态度,究竟只是为了巩固自己在浙江的势力,还是别有目的,在不知不觉间,自己会不会成为下一个曹化为?

满眼看去,都是因为陶乐闵的话而惊呼、欢呼雀跃,眼里闪动着无限商机而带来着狂热目光的商人们。有的人甚至已经等不及到第二天,急急地跑到了朱斌这一桌上,询问商讨着具体的事宜,倒把朱斌这个巡抚大人给冷落在了一边……

到了第二天日上三竿朱斌起身的时候,陶海兴冲冲地过来,告诉巡抚大人,从昨日散宴后现在,陶家前来拜访的商人络绎不绝,意向性的投资,粗粗算了一下,已经接近二百万两。这其中还不包括那些财力小,听闻此事后也想前来分一杯羹的人。

“陶海。”朱斌皱了皱眉头:“你去和令尊大人说一下,这事不宜搞得动静太大,最好能限制在一个小范围内,你要知道,从咱们铲除曹党开始,朝廷里可有很多人都在睁大着眼睛,盯着咱们的一举一动。”

见陶海点了点头,朱斌继续说道:“我来这的目的已经达到,一会就准备赶回杭州,你就不必跟着回去了,按照事先说好的,出任海盐守备,此地的一切就拜托你了。”

今天是个大阴天,屋子外开始飘下了雨点,朱斌慢慢走了出去,任凭雨点打在自己的身上,浙江和四府的一切,都按照自己的思路在正常地走下去。腰间的铁血宝刀忽然好像跳动了起来,不知为什么,朱斌心里有了一种过去从未有过的感觉,中兴大明,中兴大明!

身后陶海惊讶地看到巡抚大人慢慢地拔出了那把从不离身的宝刀,紧紧握着,对着宝刀嘴里喃喃的在说着些什么,陶海悄悄凑了上去,他清了,巡抚大人说的是:

“浙江一省,四府之地;戮力同心,中兴大明!”

……

才一回到杭州,看到郭飞兴冲冲的上来说道:“抚帅,你可回来了,浩然他们正在整顿军队,我这招募到了一千新丁,都是我精心挑选出来的,请抚帅前去过目!”

朱斌心情大好,才从海盐弄到银子回来,这里又得到了一个不错的消息。随郭飞来到营地,见这一千名士兵都是二十郎当岁上下,个个膀大腰圆,站在那虎虎有势。

先前的喜悦一过,朱斌看着这些士兵,总觉得有些什么不对的地方,琢磨了半天,才终于想通,这些人身上少了一点精神,一种军人的气质。可这气质不是说有就有的,难道让自己对他们说为谁而战等等只类起码现在看来不着边际的话?

“郭飞,过来。”朱斌向郭飞招了招手,说道:“那这些人分成两队,每队再分成相同人数的小队,本抚要训话!”

按着巡抚大人的话做了,朱斌来到士兵们面前,大声说道:“兄弟们,废话本抚也就不多说了,在我这吃粮当兵,本抚保证饷银优厚,决不拖欠,若是战死在了疆场上,家里还能得到一笔抚恤银子,让你们的老娘,老婆不会饿死!此外,咱还不要你们屯田,当兵就是当兵,当兵拿饷,种地的事交给别人去做!”

原来,大明采用的是大规模军事屯田制,减轻国家对军队财政支出。大明实行军户世袭制度,并建立了一支数量庞大的军队,洪武时期就拥有了一百二十万军队,登记在册的军户有近二百万户。

大明王朝的军屯,为每一个士兵提供二十亩田地,军户除了要出一人负担兵役,还需要自己承担三成的装备,而其它七成的装备也是邻近军户所负担。大明虽然利用这种自给自足的方式减轻了财政负担,却使得军队长期缺乏训练,导致武备松弛,战斗力下降。

所以一听说巡抚大人不但不要他们自己承担装备粮饷,除了每月拿饷,只管安心当兵,还有那么丰厚的保障,这些才入伍的士兵,哪有不高兴的!

见新兵们脸上露出了喜色,朱斌脸色一正,说道:“不过,这兵也不是那么好当的。现在你们对面都有自己的同伴,本抚命令你们,各自以面前的同伴为敌人,互相搏击,打赢的留下来,打输的,本抚也不亏待你们,给你们笔遣散费,就此回家去吧!”

这命令不光让这些新兵,就连一旁的郭飞也怔在了那里,平时募兵困难,现在好容易有了队伍,巡抚大人居然还这么做,这不摆明了一架打下来,这些人中就有一半的人被淘汰?

尤其让郭飞想不通的,本来招募到这一千人,已经用去了一笔银子,现在倒好,输的人还有遣散费,浙江目前财政紧张,巡抚大人究竟是怎么想的?

其实朱斌的想法很简单,赢的人固然能留下吃粮当兵,输的人也一点都不吃亏,回去后一宣传,口口相传,必然会吸引来更多想要从军的年轻人。而兵多了战斗力未必就强了,精兵制度既能减少财政压力,又能大幅度增加战斗力,这样的事又何乐而不为?

 ̄文〃√

 ̄人〃√

 ̄书〃√

 ̄屋〃√

 ̄小〃√

 ̄说〃√

 ̄下〃√

 ̄载〃√

 ̄网〃√

第102章 练兵

看到士兵们还傻愣愣地站在那,朱斌厉声吼道:“还站着做什么,难道都想回家吗,听我号令,对面之人即敌人,奋力相搏,开始!”

士兵们终于明白过来,巡抚大人不是在说笑。稍稍楞了一下,随即一个个“嗷嗷”叫着扑向了对面的同伴,拳来脚往,一千很快就在练兵场中厮杀在了一起。

力气大,动作灵活的自然占了上风,虽然说对方往日无冤,近日无仇,有的甚至还是一个村子出来的同伴,可这是巡抚大人的命令,为了留下来吃上丰厚的军饷,那有什么办法?

有些从小练过些拳脚的,身手更加了得,拳拳到肉,素未平生的同伴,被他们揍得狼狈不堪,很快练兵场里就出现了挂彩的情况。血的味道,似乎一下把人身体里本能的兽性完全激发,这些平常也许一年都不会打上一架的士兵,此事已经完全血红了眼睛,狠命的把对面的同伴压在身下,一拳接一拳的打下,或者被打……

半个时辰之后,终于分出了胜负结果。五百名被打败的士兵在雨后的泥地里痛苦的翻滚着,有的人手折,脚伤了,有的人的肋骨甚至都被打断了……就算获胜的五百名士兵,大部分也都在大口大口地喘着气,近半数人身上全都带伤,身上到处可以看到血迹,自己的,别人的……

只有两个长得一模一样的兄弟,引起了朱斌的注意,这两人身上虽然也同样沾满了泥浆和血迹,可脸上的表情却是得意洋洋,就和没事人一般。而且往那一站就如同两座铁塔,打了一场恶战,从他们嘴里都听不到半点喘息之声。

“你们两个,叫什么名字?”来到二人面前,朱斌问道。

“回大人话,我就刘大牛,他叫刘二牛。”长相略略老成些的汉子说道。

朱斌点了点头:“以前练过功夫,看你们打架好像轻松得很啊?”

“这点小架算得了什么?”刘大牛满不在乎地说道:“以前我们村子里,和邻村抢水源,我和我兄弟两个人,就打趴下了对方十几个人,就这,我们哥俩还没活动开呢!”

“好,好得很。”朱斌笑了起来,这时远处传来了隐隐的雷声,一场大暴雨转瞬就要来临:“打输的弟兄们,每人去领取二两银子,看看伤,回去好好练练功夫,这次输了没关系,咱们三个月后再来,咱就不信你们还就一直输了……”

说完,又对剩下的士兵说道:“至于你们,打得好,本抚这就去为你们准备铠甲兵器,你们在这列队等待,没有本抚的命令,不许解散。”

巡抚大人转身就走,郭飞让部下安顿好那些受伤的士兵,留下得胜的五百士兵站立在练兵场上,将他们分成五列,自己笔直地站在他们前面,耐心地等候着巡抚大人的到来。

等了足足两柱香的功夫,巡抚大人好像把这些人给忘,左等右等就是不见,这些兵丁们未免有些不耐烦起来。就在这个时候,天空上忽然响起了两声霹雳样的炸雷,倾盆大雨转眼就从天上浇了下来。

这一来五百新兵就像炸开了锅,绝大部分人“轰”的一下就朝着能避雨的地方跑去。刘家两兄弟跑得最快,站在一处雨淋不着的地方,一边抖动着身上的水珠,一边向练兵场看去,只见场中只剩下了郭飞和一百来名士兵,还是一动不动地站在那儿。

“官长,和兄弟们进来避雨啊。”刘大牛冲着郭飞大声叫道:“雨这么大,巡抚大人又不知道做什么去了,再这么淋下去,可别淋出病来啊!”

郭飞好像根本没有听到一样,如同松树一样站在那,和他一起站着的百来名士兵,本来听着刘大牛的话有些心动,可一见郭飞如此,想要移动的脚步很快又僵在了那……

雨越下越大了,没去避雨的士兵早成了落汤鸡,就在这个时候,所有人都看到不远处一个人影不紧不慢地向练兵场走来,没有带任何雨具,等到了他们面前,他们才看清楚,来的居然是巡抚大人朱斌!

朱斌平静地站在士兵们面前,任凭雨水洗刷着自己,那些躲雨的士兵一看巡抚大人终于来了,赶紧纷纷冲了回来,刘大牛一边抹着雨水,一边笑着说道:“大人,您看这雨大的……”

朱斌却像根本没有听到一样,只对着郭飞说道:“剩下来的一共有多少人?”

“回抚帅,一百一十七人!”郭飞大声回答道。

“一百一十七人,很好。”朱斌微微点了点头:“比我想像中的要多,现在这一百一十七人,从现在开始,就算正式成为我大明军队中的一员了。至于你们……”

他扭转头看了一眼匆匆赶来的避雨士兵,慢慢说道:“你们每人也去领二两银子,回家去吧……”

那些士兵哪想到会出现这样的情况,一个目瞪口呆,刘大牛第一个不服气,大着嗓门说道:“为什么,巡抚大人,我们可都是打赢的啊!”

“不错,你们很能打,我也相信你们能成为好的士兵,可不适合这里。”朱斌长长地叹息了一声:“我临走的时候,特别交代过,没有我的命令,不许解散,可你们都没有做到,大雨一来,个个跑去避雨,这不是我想要的士兵……”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