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血沃轩辕-第11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但这道命令并没有引起多大的风波。当初在组建复社的时候,本来就有阉党当道,政局混乱,国将不国,士子们力图挽救朝廷危亡的特殊原因在内。而现在的大明朝廷,政治上正在走在逐渐走向成熟,官场上起码还称得上清平二字。在这样的大环境下,类似“复社”和“陵社”这样的社会,其生存空间正在减小,其存在的目的也逐渐不为大多数人所接受。而朱斌更是提出了“将一切权利交给朝廷,朝廷将给大明一个太平的国家”这样富有鼓惑性的口号,将道义上的主动权牢牢把握在了自己手里。

更主要的一点是,朱斌让普天下的读书人都弄清了改革科举的重要性,让他们读懂了即使不去死读书,不用加入任何社团,不用讨好那些在朝廷为官的所谓“师长”,也一样能够凭借自己的真实本领,而进入到大明的朝廷之中……

最为可怜的是被抓入狱中的侯方域和钱谦益,他们甚至没有弄明白自己怎么莫名其妙又进入到了这个地方。他们更加猜想不到的是,从一开始,他们就只是朱斌利用的棋子而已。对这两人从来就厌恶的朱斌,现在到了榨取他们剩余价值的时候了。

在黄溪一步步地诱导下,两人逐渐招供出了此次事件的“主使者”和“参与者”。凡是守旧派的那些官员,名字无不都在其中。而侯方域和钱谦益为了保住自己的性命,很快就像两条疯狗一般疯狂咬人,只要黄溪需要谁的名字他们便会供出谁的名字。

当这份名单报到朱斌处的时候,朱斌只是淡淡地笑了一下。这份名单上的很多人,对所谓的请愿根本就一无所知,完全是被冤枉的。但要让大明按照自己的设想走向强盛,这样显得有些卑鄙的事情,是朱斌必须去做的。

只有清除了一切保守的,显现不出任何进取精神的官员,大明才可以大踏步地前进。也许一年,也许十年,总有那么一天,等大明稳定了,强盛了,会有人帮他们平反的。但却绝对不会是现在……

抓捕行动很快开始了,必须要赶在新的《大明律》出台之前完成这一切。《大明律》其实是一把双刃剑,它在完善大明法律的同时,却权利也起着制约的作用。一旦《大明律》正式启动,那么这些官员将会受到正式的审判。

这些官员只能在强权下按照自己的心愿处置,每当自己想到这总会有些苦涩。自己既是完善的法律的制定者,居然又是第一个违法者。但愿这样的事情,在自己这一代身上嘎然而止,这才是大明的希望所在。

被逮捕入狱的这些官员,很快纷纷按照黄溪的意思招供了自己的“罪行”。他们得到的承诺是,除了被罢免官职以外,将不会受到其它任何的惩罚。甚至,他们还会得到一笔由武英王亲自出资,极其秘密的“退休金”。

当然,也有很多硬骨头的人,宁死也不愿意交代出所谓的“罪行”,他们甚至采取了绝食的极端方式,来以死抗争自己获得的不公正的待遇。而这样的人,都以各种方式被转移到了台湾、澳门和巴达维亚这些地方……

反对改革的势力被一步步地清除着,朝廷的政局正在按照朱斌的意思重新组建。朱斌为大明所构思的那份宏大蓝图正在顺利实施。

作为张溥的好友,大学士史可法曾经找到过朱斌,问他这么做心里会不会有内疚。因为他的心里知道,在那些官员中,也许有的保守,有的固执,可是他们绝对不会做出这样的事情出来,更加绝对不会如此明目张胆地反对朝廷!

面对史可法的责问,朱斌在沉默了很久后才回答史可法:

“是的,我心里很内疚,但除了你以为我绝对不会承认。在未来的日子里,还会有更加多的官员被牵连进来,一切反对变法的人都在我的名单上。但我内疚,却绝不会后悔。史可法,如果换了你在我的位置上,或者你也一样会这么做的。当权者考虑的,并不仅仅是自己的名声,更加也不能有任何的后悔,哪怕这样事情,明知道它不对,既然做了,那就一定要做到底。我就是这样的人,支持变法的,就是我的朋友;反对变法的,就是我的敌人。一个强盛庞大的大明,难道不也是你希望看到的吗?”

“你是一个好的当权者,但绝不是一个好人。也许,真的如你所言,你将把大明带向一个前所未有的繁荣昌盛。但是,历史上对于你的评价,一定是毁誉参半……”

这是史可法最后对朱斌说的话。从此后,除了公事外他再也没有找过朱斌。他承认朱斌的做法对国家有利,但朱斌做事的方式,却是他绝对无法接受的。

名单中列在第一位,但却是最后一个被抓捕的,是张溥。

这位曾经的天下士子的领袖,在请愿失败之后,并没有感到惊恐。但是在朱斌大规模的抓捕行动开始之后,他却开始知道,很快就要轮到自己了。

他忽然发现自己永远只能做学问,就算再如何努力,也永远无法和那些政客相比。他本想着自己躲在幕后,就算行动失败了,朝廷也将因为抓不到自己的证据而作罢。但从抓捕行动开始之后的一切表明,朱斌要动自己根本就不需要什么证据。

当这份惊恐逐渐消失,他变得心丧若死。他一直在家等待着,等待着朝廷官员上门。他甚至早已想好,当那些官员上门抓捕自己的时候,自己将会对他们怒骂什么。就算是死了,好歹也能博取个有“风骨”的好名声。

可是朱斌似乎完全忘记了自己的存在,一连几天,朝廷里大批官员被免职,只有自己这个最大的所谓的“罪魁祸首”,根本就没有人来理睬他,像只破麻袋一样,扔在一个角落不理不睬,任由着自己心酸、失落……

他可忍受死亡,可以忍受阴森的大牢,却无法忍受这份被轻视的感觉……

可该来的终于还是来了。但上门抓捕自己的,却不是朱斌手下的人,而是自己曾经的得意门生,现在却和自己如同陌路,已经完全在为朱斌效力的顾炎武。

“为什么是你来,为什么朱由斌没有来?”看到这个自己的弟子,张溥一点也高兴不起来:“我听说抓捕很多人的时候朱由斌都亲自出面了,难道我还不如他们吗?还是朱由斌故意派我来羞辱于我!”

“老师,您错了,武英王并没有羞辱您的意思。”顾炎武在他的面前坐了下来:“虽然在侯方域和钱谦益的招供名单上,您是排在第一位的,但武英王却根本没有抓您的意思。”

他的话忽然让张溥大大的松了一口气,能活着总比死了好。自己终究还是天下士子的领袖,朱由斌就算再嚣张跋扈,还是不敢碰自己。想到了这一层,张溥脸上露出了轻松的微笑,看着顾炎武时也显得亲切了许多:

“那么你今天来做什么,来安慰我这个落魄的老师吗?”

顾炎武眼神黯淡:“老师,难道到了现在您还不明白武英王的意思吗?他不抓您,并不是代表他害怕了您。而是,而是他想给您一个机会……”

“机会,什么机会?”张溥愣在了那里:“让我向他投降?还是让我赞同他的那些所谓变法?你回去告诉他,只要我张溥还活着,就绝对不会答应。除非我死了才行!”

顾炎武凄惨地笑了下:“无论您支持还是不支持,变法大计已成,您根本阻拦不了。武英王这是念在您当日抗击金虏,和拥戴新君时有功,这才给您一个最体面的结局……老师,难道到了现在,您还不明白,非得要我说出来吗才行吗?”

张溥努力思索了很久,才终于懂了顾炎武的话。体面的下场?是的,体面的下场。像他这样的当世大儒,唯一最体面的下场,就是亲手结束自己的生命!

张溥悲哀地笑了,无论如何,还是无法逃脱这样的命运。他的心里,对来传达这个消息的顾炎武没有任何的怨恨,他所有的怨恨都在朱由斌身上。是他,是这个人,曾经的盟友,现在的不世敌人,亲手结束了自己的一切梦想,亲手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他居然让家人弄了一桌酒菜,然后古怪地笑着对顾炎武说道:“宁人,来,咱们很久没有在一起喝酒聊天了,现在我是快死的人了,再陪我吃上一次,再陪我聊上一次吧。”

顾炎武的眼眶红红的,面前的人这毕竟是自己的老师,虽然他们走上了两条截然相反的道路,但师恩似海般,老师最后的一点要求,自己又怎么能忍心拒绝?

他默默地一点点喝着,张溥却大口大口地往嘴里灌着酒,笑道:“宁人,恭喜你啊,恭喜你跟了一个好主子。你比我聪明得多,懂得审天时,只是将来千万不要学我。”

“老师,顾炎武绝对不是因为自己的前途,才跟着武英王的。”放下了酒杯的顾炎武坦诚地道:“因为,顾炎武觉得只有武英王对我大明朝廷来一场彻底的变法,才能把大明朝廷百年积累下来的弊端一举革除。”

“他?就凭他?”张溥讥讽地道:“别看现在他闹腾得热热闹闹,可我只怕将来大明的江山要毁在他手里,将来他的下场只怕比我更惨。宁人啊,为师劝你一句,离这人还是远一些吧!”

顾炎武决然地摇了摇头:“不,老师,顾炎武的决心已经下了,决心这一生都要跟着武英王,变法强我大明,死也无憾。顶多,顾炎武也学着做一回商鞅就是了!”

“好,好,你比我强,你比我强,老师在黄泉路上,也会看着你们的变法。”

忽然,张溥说话的声音越说越轻,然后栽倒在了地上。

顾炎武大惊失色,急忙抱起了老师,却只见一丝鲜血从他嘴里流出。原来,他早在自己酒中下了毒药,让顾炎武陪自己喝酒只是为了送自己一程……

顾炎武眼中的泪水滚滚而下。这是自己的老师,从跟着他开始自己便把老师当成神明一般看待。可是,现在老师却死在了自己怀抱里。自己却只能这么眼睁睁地看着。

也许张溥的命运从一开始就注定了。靠着朱斌的帮助,他在周延儒手里逃过了一劫,但最后却又死在了朱斌的手里。这究竟是命运的安排,还是老天对他的嘲弄?

但不管是哪种情况,张溥死了,朝野里反对变法的那些力量,也都烟消云散,现在的大明,将按着另一条历史轨道,去奋发,去开创一个前所未有的崭新时代!

第341章 民间

凉爽的秋风吹拂在脸庞上,让人有着说不出的舒服受用。离开了热闹喧哗的京师,来到北京城外的大明皇帝景平帝,和武英王朱由斌,很久以来都没有享受过自然带给他们的乐趣。这种在荒野上尽情奔跑的事情对普通人来说再正常不过,可对帝王而言却是件奢侈的事情!

换上了平民装扮的景平帝,这里的一切对那都是那么的熟悉而亲切。当时从京师被贼寇劫掠出来的时候,他和自己的哥哥更多的是因为国家败亡而产生的悲哀心情,哪里有空去看周围有什么样的景色?可现在却不一样了。

大明的政局在叔父的努力下已经稳定了下来,各方面都在有条不紊的运行着。相比于才进京师那会的忙碌,不知要轻松了多少。而解决了守旧派势力的朱斌,也因此才心情大好地带着小皇帝出来享受一下自然的空气。

唯一不高兴的只怕就是负责保卫皇帝安全的黄溪和徐军了。这位王爷一高兴不要紧,可皇帝的安全谁来保证?偏偏王爷还特意嘱咐,要让小皇帝像个真正的普通人那样玩上一天,还不许多带兵士保护,这顿时让两人大是愁眉苦脸。

万般无奈下的徐军,只能挑选了几个身手好,为人机警的御林军士兵充当小皇帝的卫士。黄溪又接连派出情报人员,将小皇帝大致要经过的路线查了个清楚,确证没有危险后两人这才稍稍放了点心……

景平帝一出得京师,便像断了线的风筝,尽情欢呼雀跃,这时的大明皇帝,更像一个平常人家的孩子一般,哪里还有半点皇帝的样子。

那朱斌只慢慢跟在他的身后,含笑看着景平帝欢快的样子,目光里却流露出慈父一般的眼神,小小的年纪便要把大明的江山抗在肩膀上,吃力地带着喏大的帝国前进,不能出现重大差错,虽然有自己在一帮协助治理朝政,可也实在苦了这孩子了。

“武英王,朕已经决定了,朕的子女生死未知,就算能跑出去,朕也不想让他们当皇帝了,这是天下最苦最累的差使,朕只想让他们当个普通人平安安的过完这一生……这大明的江山,朕,朕想交给你!”

不知道为什么,崇祯临死前说的那些话忽然在朱斌耳边响起,朱斌没来由的心里一紧。他在怀里摸了摸,崇祯帝的那道密旨一直就被自己贴身藏着,这上面写着什么普天下只有自己知道。但他只希望永远也不要用到这道密旨……

“叔父,你看,看那里,牛,那里有几头牛,还有好多人在。”景平帝忽然指着前面兴奋地叫道,那样子好像发现了世上最好玩的事情。

黄溪和徐军互相看了一眼,哭笑不得。牛有什么希奇的,值得陛下那么紧张?可看到景平帝兴奋地向田里跑去,两人又一下紧张了起来。正想快步追去,却见武英王向他们摆了摆手,这才听停下了脚步。

景平帝像只麻雀般的唧唧喳喳,看到水牛,想要上去,但似乎又畏惧那庞大的体型,结果,只敢在不远处好奇地看着。

朱斌微微摇了摇头,这位皇帝什么都好,可就是胆子小了些。要想当一个英明有为的帝皇,就一定要果敢,这样才能给自己的臣民做出一个表率。

看看天色正好要到了吃饭的时间,田里忙活着的人纷纷走了出去,一个总有五十来岁,可身体结实的老人,见景平帝对自己的老伙计大水牛那么好奇,干脆笑呵呵地一把举起了景平帝,将他放到了水牛背上,自己在前面牵着向田外走去。

那景平帝起初出其不意,吓得哇哇大叫,但走不了几步就“咯咯”笑了出来,不时的俯下身子好像在和大水牛说话,看着他天真的样子,周围的庄稼汉都吃吃地笑了出来。

朱斌也是开心地看着这一切,只有黄溪和徐军面面相觑。疯了,全都疯了。牛背上的是谁?当今的大明天子!却被陌生人抱来抱去的,万一弄伤了怎么办?可再看看朱斌的样子,倒是一副的高兴不已……

“这位小少爷是你的儿子吧?”来到朱斌面前,老人抱下了景平帝乐呵呵地问道。

这话倒让武英王大是尴尬,含含糊糊地道:“不是,是我的侄子。我看今天天色不错,就带他出来交游。打扰了几位赶活,在下实在是抱歉得很!”

“不打扰,不打扰。”老人笑道:“我那孙子也和他一般岁数。我瞧你们的穿戴,还带着那么几个家丁,想来是京城里出来的富贵人家吧?”

朱斌点点头道:“在下姓陶,在京师里做点小生意。”

“我姓申,也没啥名字的,大家伙都叫我申老汉。”那申老汉为人甚是豪爽:“你看这点已经是吃饭的时候了,附近也没什么酒家什么的。我家离这不远,客人要是不嫌弃的话,不如就到我家去随便吃点。”

那朱斌本来就是带着景平帝来体验民间生活,了解百姓疾苦,一听之下也不谦虚。对黄溪使了个眼色,让他们落在后面,自己和景平帝一起随着申老汉进了村子。

这村就叫申家村,也不大,百来户的样子,村子里的人大多姓申,大多好客热情,见申老汉家来了客人,你端来一碗菜,我拿来一坛酒,不多时便在屋外空地上摆上了一桌酒席。

朱斌仔细看了,这酒席甚是简陋,大多是些蔬菜之类,唯一的一盆肉,不知腌制了多少时候,只怕还是到了过年才拿出来吃的。这时为了自己和景平帝这两个陌生人,居然也端了出来,朱斌心里颇是感动。

“才刚刚经历过战乱,实在穷,拿不出什么像样的东西。”申老汉给朱斌面前的碗里倒满了酒,说道:“不过这菜却是自家种的,新鲜得很,客人不妨尝尝。”

那景平帝在宫里可从来没有吃过如此新鲜的蔬菜,也不客气,拿起筷子就大吃起来。

朱斌客套了句,吃了几口菜,说道:“我听说皇帝新登基后,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来补救战乱中百姓的损失。现在你们的日子是苦了点,可再耐心熬上一段时候,相信以后的日子肯定会越来越好的……”

申老汉还没有接口,边上他的大儿子已经不以为然地说道:“屁,官府的话可以相信?就算朝廷拿才出几个救济银子来,还不大半都落到了当官的口袋里?再说了,朝廷又弄出个什么国债出来,这不想着法子想要挖空咱们老百姓的腰包吗?”

“在客人面前胡说什么。”申老汉训斥了声,接着又赔罪似地对朱斌说道:“客人,他年轻不懂得事体,你别往心里去,不过啊,哎,朝廷最近颁布的一系列法令那倒是实实在在为咱们老百姓考虑的,可要真能执行起来那才算数……”

朱斌默默点了点头,百姓对官府,对朝廷的不信任,那是天长日久积累下来的,要想凭着几个张贴的公文,就换回百姓的信心,那看起来不太现实。有的时候失去的东西,要想再拿回来,那得付出百倍千倍的努力才行。

朱斌举起酒碗敬了他们一碗:“这次陛下圣明,一心想着百姓,想来不会错到哪里去。还有那个什么武英王朱由斌,也再三下令,一旦出现贪污不法,祸害百姓的事情,不管那人是多么大的官,在朝廷里有多大的权利,也照样刀下无情……”

“这武英王倒还有点模样。”申老汉酒喝得急了,咳嗽了两声这才说道:“我听去过江南省的人回来说过,江南省被武英王治理得路不拾遗,百姓们富裕得很。可治理江南一省,和治理一个国家那是大不相同的,难啊。”

“可治理江南一省,和治理一个国家那是大不相同的……”

这句话颇具哲理,让朱斌听了频频点头:“老人家,以前吃过官家的饭?”

“俺爹以前当过兵,还曾经是个把总呢。”申老汉的儿子颇为自豪地道:“可后来得罪了官长,一气之下,便不干了。要不然,说不定在闯贼进京的时候,还能和那些流贼好好地干上一场……”

朱斌笑了出来,和申家的人喝了几碗,忽然听见申家里屋传来了一阵阵的哭闹之声,那申家的人神色顿时黯然,申老汉告了个罪,匆匆走了进去,他的大儿子也是唉声叹气不止。

朱斌知道其中必然优异,也不好多问。等过了小半个时辰,申老汉从里屋出来,朱斌试探着问了一句,那申老汉却只是一味地灌酒,也不回答,愁着张脸,在那叹息不止!

“客人,我爹说不出来,给咱也不瞒着你了。”申老汉的大儿子把酒碗重重往桌子上一砸,满脸涨得通红地说道:“我原有个亲弟弟,闯贼祸乱京城的那会,到处抓人充入军队。我跑得快才得脱,可我那可怜的弟弟却被抓了进去。等京师被收复后,我弟弟趁乱从闯贼的军队里跑了出来。可不曾想,原想着天下太平了,咱们可以有好日子过了。天杀的官府却又把我弟弟抓进了大牢,生生的把他一条腿打断了。后来官府见实在诈不出什么油水,这才把他给放了出来。可,可却生生把我弟弟逼成了个疯子。”

申老汉擦着眼泪说道:“你说我那小子,又不是他自愿跑去当贼人的,他是被强迫的啊。我家这情况还算是好的,隔壁的那寡妇,也是一般不二。她那儿子跑在外面至今还没有回家。前些日子听说悄悄回来了一趟,可官府的眼线多,很快便有人报了上去……总算那小子命大,又跑出了村子。客人,你评评这个理看,天下有这样的事情吗?咱们好好的庄稼人,只想着把地给种好了,踏踏实实的吃上口饭,可为什么官府就不肯放过咱们?我那苦命的儿子,哎,只怕这一辈子就这么给废了……”

朱斌的心情顿时沉重起来,这完全是自己的疏忽了。

自从京师恢复以后,自己每日里想着的只是如何追剿残寇,如何的治理江山,可这一层却压根也从来没有想到过,这些人家的孩子,有谁真的想从贼的?

那景平帝却也停下了筷子,耐心地听着大人们说话。不时地眨巴下眼睛,又点了点头,似乎领悟到了什么。朱斌看在眼里,想了会,对申老汉说道:

“我在朝廷里有个亲戚当着大官,等我回了京后,便央求着他看能不能免了这些人的罪责……”

申老汉一听大喜,一把抓住了朱斌的手:“客人,要是真能做到的话,你可就是我们的大恩人。我家的小子算是没用了,可村子里还有那么多人家呢。我代申家村谢谢你啦!”

饭毕,朱斌准备起身告辞,又和申老汉叮嘱了几句,便与景平帝一起离开了这里,外面黄溪和徐军早等得急了,迎上朱斌与景平帝便匆匆离开了这里。

“爹,你来看。”

才送客人回来的申老汉,见儿子在那大声叫着自己,来到正在收拾的饭桌前,见儿子手里拿着一张银票,和几张纸交给了自己,那银票是张一万两面额的,申老汉活那么大,几时见过如此巨大的数目,一时竟然呆在了那里。

那几张纸最上面的,却是几张他们根本就不相信的国债,加在一起又有万两之巨。这一笔从天而降的财富,让申家父子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申老汉喃喃地说道:

“我就说这客人不是凡人。只吃了我们一顿饭,却留下这么一大笔银子,这让我们可又怎么承受得起?儿子,这钱咱们不能要。你快些追出去,赶上客人把银子给还了!”

第342章 游侠

申老汉瞪大了眼睛,说道:“我就说这客人不是凡人。只吃了我们一顿饭,却留下这么一大笔银子,这让我们可又怎么承受得起?儿子,这钱咱们不能要。你快些追出去,赶上客人把银子给还了!”

他儿子却并不着急,指着那国债下面,说道:“爹,这还一封信呢,也不知道是这客人什么时候写好的。”

申老汉从军时曾经识得几个字,打开信来只一看面色顿时大变,原来那上面写道:

“这次朝廷必然说到做到,所有政策法令但有实施不力的官员,百姓皆可与专设机构告之。国债一年后一定兑现,这点国债券权当抵押。朝廷在处置误陷流寇百姓时措施不当,贪官酷吏趁机横行,此为朝廷之责,这点银子权且当做朝廷赔偿。你可告知邻里百姓,在外流浪的家人可以回来了,从此后再没人能追究他们所谓的‘罪行’。我回去后定当在京师遍寻名医,以救治贵公子的病情。今日作客老爹家中,甚悦,它日老爹若得空到京师,千万来家中小聚,地址亦附于信后。朝廷政务繁忙,不敢久留,就此别过。朱由斌拜上。”

“朱由斌,朱由斌,这名字好熟悉。”申老汉拍打着额头,皱着眉头苦苦思索,忽然惊叫出来:“我的亲娘老子哎,朱由斌,岂不就是那义烈忠勇武英王吗?”

“不会吧,爹?”他儿子张大了嘴,不可置信地说道:“那客人要真是忠勇武英王的话,那我们今天说朝廷坏话都在他的耳朵里,等他到了京师,派出兵士抓捕,我申家,我申家的泼天大祸就要来了啊。”

“不妨事,不妨事,武英王既然留下了这信件,心中必然不会怨恨我们,看来,大明的气候真的要变了啊……”申老汉眼中泪光闪动,握着银票信件的手微微颤抖,猛然对着朱斌他们去的方向大声叫道:

“武英王,我代天下的百姓谢谢你啦!”

回到京师的朱斌果然说话算数,当时就颁布法令,凡是当年被流寇强征入伍者,一律无罪,可以放心回到家中,当地官府不得追究。凡因当地灾荒而被迫加入流寇者,只要没有犯下大恶,一律无罪归乡。

有小恶者,交由当地官府看管,但不入狱,也可以回到家里与家人团聚,只需每月向当地里正汇报一下动态即可,而根据罪行大小,这段看管期也分成几年不等,时间一到,官府看管即刻解除。

这道命令除了取悦于民外,却还产生了一个意想不到的好处。本来大明各地监狱里关押着无数的流寇,每日都要消耗着大量的人力物力看管。随着朝廷命令的下达,“流寇”们纷纷走出了大牢,各地官府的压力顿时大大减轻。

这一来百姓们对朝廷的信心大增,而武英王微服私访的故事在流传的过程中被再三渲染,传得越来越是玄乎。都说武英王有日行千里,夜行八百的本事,掐指一算便知道全国各地发生了什么事情。谁都说不准身边的哪个陌生人就是武英王乔装改扮的……

间接为百姓谋来福利的申老汉一家,顿时成了当地的大名人。那张朱斌曾经坐过的椅子,用过的碗筷都被申老汉恭恭敬敬的供奉在家里。而那些远道而来,只为一看的客人,轻易里那是见不到的。

客人中却有一人,申老汉也不知道是该欢迎好,还是该骂走好。这人正是把自己小儿子活活逼疯的当地县令。朱斌自一回到京师,便下令将这县令先革职,而后查名罪行法办。可怜那县令哪想到会发生这么倒霉的事情,六神无主之下便跑到申老汉家里,苦苦哀求申老汉为自己在武英王面前美言几句。他也不贪心,官复原职是不指望的,只求不要继续追究下去就行。这县令总想着武英王既然能为申老汉出头,想来申老汉要么于武英王有恩,要么就是武英王的什么亲戚。否则,哪有一个堂堂王爷为平民百姓出头的道理。

不过,凡事有利必然有弊。接连发生的两件事情很快让朱斌变得不快起来。

这两件事情都发生在山东。其一是宁阳府知府竟然在半夜里被人摘了脑袋。在宁阳府的尸体边,还放着一张字条,上面写着“为官不仁,天下皆可杀之,今游侠铁鞭金代义烈忠勇武英王以杀之!”

这个宁阳府在任上时的确作威作福,鱼肉百姓,朝廷早有所闻,正在着手调查,可哪里想到才掌握了确凿的证据,居然被人割了脑袋。

看着黄溪送来的报告,朱斌勃然色变道:“这个铁鞭金究竟是个什么人?”

“我已经派人查访过了,他是当地的一个游侠。”黄溪很快便答道:“这人在当地百姓中颇有一些口碑,从小练武,擅长用一条铁鞭,武艺很高,门生弟子众人,最高时听说达到了几百人的规模。而流传最广的一件事情,是在流寇进犯宁阳的时候,绑了当地的一个富商,准备第二天杀之。富商家人找到了他,哀求他出面帮忙。这铁鞭金倒也是个人物,带着他的铁鞭夜闯流寇军营,自挖大腿之肉以赎富商之命,寇首惊为天人,当场就把那富商放了。后来当地百姓凡有解决不了的事情便都去找这个铁鞭金……”

“胡闹,有事找游侠,那还有官府做什么!”朱斌铁青着脸说道:“这些人打着游侠的旗号,实际上最是害人。勾连富人,裁断百姓纠纷,稍有不快即举刀杀人,完全无视朝廷律令,这些人根本不是游侠,完全就是一些恶霸。可笑我们有些官员对这种事情不但不出面禁止,反而还在任上把他们伏侍得好好的,当亲娘老子一样供奉起来。这样只会愈发增加他们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