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血沃轩辕-第10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东胡王阿那毕隆从来也没有见过这么勇敢,这么不怕死的人,刘文秀的话倒让他怔在了那里。过了会,他才反应了过来,从腰间抽出了弯刀,狞笑着走到了刘文秀的面前,狞笑着上下打量着刘文秀,然后狞笑着说道:

“你知道吗?我最喜欢砍下汉人的脑袋,然后挂在我的床边。每天夜里看着你们的头颅,我心中不知多么的快乐,快乐……”

说着,一道寒光在刘文秀面前闪过……

……

“刘文秀误国,刘文秀误国!”看着从前线败退下来的残兵,李定国悲愤地大声叫道:“刘文秀,刘文秀!你与我李定国有仇便也算了,又何必把士兵们都给弄没了。这让我怎么跟武英王交代,怎么跟大明朝廷去交代啊!”

甘子龙“扑通”一声跪了下来,哭泣道:“副帅,都是我们的不好。可请你念在和文秀相识一场,别在为难他了,要杀要砍都加到我身上吧。副帅,文秀已经死了,不能再复生了啊。甘子龙求您了,求您了,别再污了他的名声了……”

李定国惨然一笑:

“难道我和文秀兄弟认识的时间不比你长吗?他心里虽然恨我,可我依然把他当成自己的兄弟一般看待。甘子龙,情是情,军规是军规。我必然把战败实情相报,就算瞒,你能把所有将士的嘴都堵上吗?”

他说着身子摇摇欲坠:“我身为南征军副帅,也有连带责任。来人,摘去甘子龙南征不先锋印。李定国领兵不严,本应罢官。然东胡未平,大业未成,权且暂任副帅之职。着责军棍五十,以为三军效尤!”

“副帅,副帅,不能啊!”

那些将士们一听都急了,纷纷围了上来,叫嚷道:“副帅,此皆刘文秀之罪,与副帅何干?副帅自残身体,让我们这些做部下的,又颜面何存啊……”

李定国厉声道:“让开。军令不严,何以治军?你等不可相劝。我只希望你们记得这次教训,从此后小心杀敌,切莫再狂妄自大。那我这顿军棍便也值了!”

第328章 大破象兵

明军在象阵冲击之下战败,先锋刘文秀阵亡,这一消息迅速传遍了明军之中,但随即更加让人震撼的事情发生了。副帅李定国自责五十军棍,棍棍见肉,以肃军规。此事一经传出,三军将士无不震动!

这事情传到郑天瑞耳朵中之后,这位定南伯微微笑道:“李定国治军严厉,必能克成大事,只是却稍显愚了点。主帅被打了五十军棍,指挥作战上必然要打些折扣。何不学曹操割发以震三军之心?”

受了军刑的李定国,在营中将养了两日才稍稍好些。一能行动,他便第一个找到了甘子龙:“我在床上这两天,苦思破敌之策,终于皇天不负苦心人,让我想到了个办法,只是,特来与你商议可行否。”

见李定国如此开门见山,甘子龙倒吃了一惊:“副帅何须如此客气,有事尽管吩咐好了。”

“我思之再三,东胡大象犀利,要想破之唯有一法。”李定国沉吟着道:“大凡世上野兽,大多生性怕火。我想我大象也不例外。因此若要战败象阵,必须采取火攻之法,只是我却需要一员有胆识的将领将东胡军引入埋伏之中。”

甘子龙立刻明白他话里之意,慨然道:“我身任副先锋,却兵败被撤,实为平生奇耻大辱。若副帅还信得过我,甘子龙愿当此任,稍有闪失请斩我首!”

“先锋印!”

随着李定国的叫声,帐外亲兵捧进先锋大印,李定国接过,不顾疼痛,双手向前,一鞠到底:“甘子龙请接先锋印,万事拜托甘先锋了!”

甘子龙接了过来,眼角含泪:“我甘子龙先是陷害抚帅在先,险使副帅丧命。后又有败兵之责,累我大军挫动锐气。可副帅依然如此信任于我,甘子龙粉身碎骨也不能报答万一。”

“先锋官这话错了。”李定国正色道:“当日你降官兵,自然要相助官兵取我性命,何错之有?前日兵败东胡,我已处罚之。你我皆我朝廷将官,无有私怨,只有公仇。先锋官请安心歇息,明日便为文秀兄弟和死难的大明士兵报仇!”

……

依然是在清晨,依然是那片洒满了大明将士的战场,依然是阵营分明的两军将士。这一次,他们将再一次在这片土地上浴血搏杀,将再一次接受命运的裁决!

东胡军还是采用着以象兵率先冲击的战术。唯一不同的是,这次他们一开始便派出了全部的八千头战象。他们的目的非常明确,就是要一举而将大明军队击溃。

一心复仇的先锋官甘子龙,呐喊着指挥着他的士兵冲了出去。但是还是和上一次的战斗一样。庞大的战象实在太过于凶猛了。没有支撑多少时候,明军便大面积地向后溃败而去。

这是东胡王阿那毕隆最乐意看到的事情,他喜欢看着自己敌人这样恐慌的败退,他更喜欢看到汉人在他无坚不摧的象兵面前颤抖。没有人可以阻挡大象的威力,阿那毕隆在那狂呼着,指挥着他的士兵拼命的在后面追了上去。

这次,这位东胡王阿那毕隆,已经下定了彻底击溃明军的决心。然后,他就可以一路顺着败军的步伐,再次做父亲做过的事,去征服大明的土地。他甚至幻想到了在胜利之后,他将是东胡最杰出的国王……

数万大明的精锐之师静静地站着,看到败退下来的兄弟,他们让开了一条道路,让自己的同伴顺利地退到了阵中,然后他们默默地注视着前方,他们心里都很清楚,在那的地上铺满了足以毁灭一切的枯草和干柴。

战场的冲锋仍是那么的惊心动魄,但是大明军没有开炮,而是一直在那等待着……

三百步,二百五十步,二百步……

躺在担架上指挥着战斗的李定国耐心地计算着战象的距离,突然,他的眼睛一亮,翻身而起,厉声道:“点火!”

只见后阵的大明士兵点燃了一个个沾满了油的火把,然后用力地向前扔去。弓箭手们也纷纷高举起了燃烧着的箭矢,带着复仇的火焰向前飞去。瞬时,漫天的火雨染红了整个天际!

那些正在拼命冲击的战象,和大明军队之间很快燃烧起了一道火墙。天生畏火的战象,本能地放慢了狂冲的步伐。天上飞舞着的是无数的火箭,无论象奴们如何鞭打着,催促着战象们要冲过去,但那些战象却发出了呜鸣,无论如何不敢再前进一步。

大象的皮虽然厚实,脂肪也多,可以抵挡住大部分弓箭的伤害。但这并不意味着就射不进去。大象可以不在乎有多少箭射在身上,但不可能不在乎射在身上,仍然在继续燃烧的着箭。看到自己身上,和同伴身上都开始了燃烧,这些庞然大物终于开始害怕了。

战象们再也顾不得象奴的命令,为了躲避漫天的火箭,开始转身向后狂窜。这一来,象阵顿时完全乱套了,无数的大象纷纷向后逃窜,前面的带动了后面的,后面的就算没有被箭射到,看到同伴的样子,也变得惊恐失措起来……

“全军,突击!”

李定国奋力起身,怒吼道。

大明的将士们发出了同样的怒火,报仇,为死难的大明将士报仇!冲锋,代表着大明的尊严和无上的光荣,冲锋!

燃烧着的战象冲进了东胡军中,到处都是奔跑躲避的东胡士兵。畜生永远都是畜生,它们无法分辨得出谁是自己人,谁是敌人。它们只知道践踏着一切敢于阻挡自己逃生的人……

就在这个时候,大明忠勇的将士,带着复仇的怒火,如海水一般涌了上来,东胡军唯靠战象之威,此时战象已失,战斗力只能在附近小国逞威的东胡军,又哪里能够阻挡住大明的数万虎狼之师!

惨败,彻头彻尾的惨败!在才经历了一场胜利后,东胡人便尝到了失败的滋味。那些大明骁勇的将士们,没有人手里留情的。只要看到敌人,手中的刀枪便会毫不留情地落下。

阿那毕隆呆呆地望着这一切,他不敢相信自己看到了什么。自己无敌的象兵啊,难道就这样败了?这是东胡的全部希望,是自己的全部希望。现在,一切的一切就这没了……

这一场战,李定国指挥的明军取得了最辉煌的胜利。东胡国十万象兵,几万人死在了乱军之中,而其中倒也半数是在混乱中被自己的战象践踏而死。而对于东胡国最致命的,是八千头凶猛的大象,一小半在拥挤中死去,一半跑得无影无踪……

而失去了战象部队,在亲信的保护下死命冲出战场的阿那毕隆,并不甘心失败,他组织起了战场上的败兵,重新对明军发起了进攻,企图一举挽回他的“尊严”……

面对东胡军的反扑,李定国定下了一战而全歼的计划。

他一面重金招募往来于东胡的商人,向他们了解东胡控制地区的情况,一边又派出大量骑探侦察其山川道路、兵马粮响等情况,在摸清东胡军方面的情况后,计划开始在他心中形成。

景平元年十月十六日,李定国命令甘子龙刺率一万多人马深入东胡军后方,绝其粮道。他自己则率兵埋伏在戛撒地势险隘之处,引诱东胡军深入。东胡军果然进攻戛撒,李定国坚壁固守,不与之战。

东胡军欲进不能,又接到噩耗粮道已被截断,顿时陷入到了困境之中。

到了这个时候,阿那毕隆才知道自己狂妄无知到了什么地步。现在的大明早已不是过去的大明,现在的明军也已不是过去的明军。以区区一个东胡国,妄图与庞大的大明相抗衡,和以卵击石又有什么区别。

十月十八日,阿那毕隆遣使来到明军大营,要求谈判投降,但为李定国所拒绝,李定国的心中只有一个想法,那就是要为大明死难的将是报仇!

面对处于明军重重包围之中的东胡军,李定国并没有急着进攻,他算着东胡人的粮草已绝,只要再耐心等上几天,处于绝望之中的东胡军,必然会自己陷入内乱之中。

果然,失去了最后希望的阿那毕隆,变得暴躁异常。他开始每日饮酒麻醉自己,然后唯一的爱好就是鞭打士兵,甚至每日都有士兵被他活活打死!

残暴君王的统治注定无法长久。每日生活在饥饿和恐惧里的东胡士兵,开始自发地酝酿着一场阿那毕隆无法想像的兵变。

十月二十六日,夜。

喝醉了酒的阿那毕隆才刚刚躺下,忽然听到本该寂静的军营里人声鼎沸。被打扰了清梦的阿那毕隆恼怒不已,拎着鞭子怒气冲冲地走出了大营。但面前的一切,却让他惊呆在了那里。

无数东胡军的士兵,举着火把,拿着武器,就站在他的营寨外,当看到这位东胡王出来的时候,没有人说话,但那眼中的愤怒,却足以把东胡王杀死几次!

东胡王阿那毕隆颤抖了,害怕了。这位高高在上的君王,生平第一次感到了平日里在他眼里卑贱无比的贱民,一旦团结起来的力量竟然也是如此的怕人。他哆嗦着声音问道:

“你们想要做什么,我是你们的国王,我是东胡的国王啊!”

没有人回答他,士兵们只是一步步地向他走去,一步步……

戛撒之战就这样结束了,李定国所计算的每一步都没有错误。东胡人自己乱了,东胡的士兵自己发动了叛乱。他们那位残暴的国王阿那毕隆,此时就如同一条真正的丧家之犬一样跪倒在李定国的面前。

李定国并没有搭理他,而是从东胡的降兵手中接过了一只木盒。那木盒里,是他兄弟的头颅。李定国小心地打开了木盒,那用石灰腌制过的头颅,依然眼睛睁得大大的,好像还正在那牢牢地盯着李定国,在那等待着自己曾经的兄弟,来为自己报着血海深仇……

“是你做的吗?”

李定国小心地掩上木盒,用让人害怕的平静语气问道。

“将军,你,你听我说……”

“我只问你,这究竟是不是你做的。”李定国的语气还是那样的平静。

阿那毕隆颓丧地点了点头。

李定国忽然笑了,笑得是那样的让阿那毕隆感到害怕和绝望:

“你知道吗,他是我的兄弟,是大明的将官。我们一起共生死过,一起浴血疆场过,可现在我的兄弟就这样死在了你的刀下……你猜,我会怎么处置你?”

阿那毕隆茫然摇了摇头。

李定国的笑容是那样的悲伤:“我听说你喜欢看着我们汉人的头颅才能睡得着觉。好吧,我满足你的这个喜好。我会把我兄弟的头和你放在一间空屋里,让你天天对着他,天天看着他。一直到你再也看不到了为止……”

“将军,我求求你,求求你,放了我吧,无论你提出什么样的要求,我都全部会照做的。”阿那毕隆连滚带爬地冲到李定国的面前,紧紧抱着李定国的腿哭道。

李定国厌恶地踢倒了他,说道:“把东胡王带走,不要给他一滴水,一粒粮食,让我的兄弟就这样看着他,一直看到他活活饿死为止,不要让他自杀,因为我的兄弟不允许!”

第329章 灭国

景平元年十月二十六日,东胡士兵哗变,国王阿那毕隆被生擒。李定国指挥的前后两战,总计歼灭东胡军八万余人,彻底奠定了大明在东胡的胜局。而此时的整个东胡,全国各地都已经处在了明军的攻击范围之内!

消息传到东胡的都城白古,顿时引起了一片惊慌。象兵素来都是东胡的骄傲,并且还曾在十多天前击败了强大的明朝军队,但就在这么短短的十多天时间里,东胡的命运却在忽然之间发生了根本的改变。

东胡的大臣们经过激烈的争议,立阿那毕隆的弟弟阿那揶陀为新的国王,并派出使臣与明军进行谈判。他们的提出的要求是:释放前国王阿那毕隆,释放被俘的东胡士兵,大明军队应当立即退出东胡。

而做为与之匹配的条件,东胡答应向明朝投降,并给予经济上的补偿;答应重新承认明朝宗主国的地位;答应就在占领孟养等地期间给大明造成的损失予以赔偿;答应派遣东胡世子进入大明以为人质等等。

但当这份国书传到郑天瑞手中的时候,这位大明的定南伯笑了一下,将国书交还给了东胡使者:“天底下哪有战败的国家,向得胜的军队提出道理的事情?回去告诉你们的国王还有那些大臣们,必须开城投降,你们,没有资格,提出任何条件!”

东胡的使者怔在了那里,在他的印象中,汉人并不是这样的。以往中国的藩属国得罪了这个庞大的帝国,中国只会派兵讨伐,而在一战得胜之后便会罢兵,甚至在藩属国表达了悔意之后,还会赏赐大量的礼物以安其心,可现在这是怎么了?

出于部队修整,消化俘虏的目的,郑天瑞同样给了东胡十五天的时间好好考虑投降的事宜。在这一时期,又派出快马直奔京师,请求对东胡应当如何处置。

第八天的时候,京师方面已经送来了武英王的意见。朱斌的批示非常简单:

“东胡一国,屡次犯我大明,杀我子民。蛮邦小国,今日降,明日叛,是为常事。为永绝后患,东胡当亡,大明版图当新增一县。”

郑天瑞完全明白了武英王的意思,不待十五天期限到来,大军已经拔营启程。而就在白古的那些东胡大臣,在降还是不降上喋喋不休争论的时候,他们忽然发现大明的战旗已经在白古城下到处可见!

东胡人这才感觉到了末日到来的滋味。他们企图再次派出使者与明军谈判,但那些使者甚至都无法进入军营,就已经被兵士们无情地阻挡在了外面。所有的人都已经能够看出,大明是准备以武力来攻陷白古城了。

绝望的情况下,白古开始做出最后的抗争。国王阿那揶陀招募士兵,释放囚犯,又让王宫里、大臣家中所有的杂役全部充入军中,拼凑出了一支号称“十万”人的大军,企图与明军做最后的决死一战。

景平元年十一月十日,对白古的攻击开始!

让东胡人无法想像的是,明军根本没有使用士兵攻城,而是启用的全部的火炮。六百余门火炮连续轰击白古三天,那种震撼天地的声势,让东胡人这一辈子也无法忘却。

三天的炮击过后,白古再没有一处城墙是完好的。城内那些低矮的房屋几乎被摧毁过半。而那所谓的十万大军,除了死伤狼藉之外,剩下的人早就不知跑到了那里。

已经不再需要东胡人“开城投降”了,明军排成整齐的队列,大摇大摆地开进了白古。

幸存的东胡人惊惧地看着这支对他们来说,神秘而可怕的军队。当年在莽应龙时代,国王也曾经聘请过佛郎机人一起攻击它国。那些佛郎机人同样拥有火炮,但声威却完全无法与大明的军队相提并论……

至少那些东胡的大臣还是聪明的。从炮击一开始就找到安全地方躲藏的他们,在明军进城后,从各个地方冒了出来,自发地排成了队列,欢迎大明军队的入城。

有些极度具有“正义感”的大臣,还愤怒的痛诉当年的莽应龙兄弟和阿那毕隆是任何的残暴,自己当初是如何地劝说不要贸然进犯发明,甚至不惜“以死抗争”,今日终于得见天朝军队进入白古,东胡国从此就有救了!

对于这些人表达的“忠心”,郑天瑞早在大明时就领教过了。各朝各代,不管在哪个地方,在国家危亡的时候总会有这些小丑跳出来。郑天瑞心里自有安排,也不与他们计较。

新的东胡王阿那揶陀,在他的王宫中被明军成功抓捕。看到阿那揶陀,郑天瑞忽然想到了他的兄弟阿那毕隆。要说那阿那毕隆,生命力真够顽强的。在被关押,根本没有任何食物提供的情况下,居然硬生生地靠着挖掘地下的蚯蚓等物,强撑了十几天才死去。

阿那揶陀一见到明军的大将,很自然地跪倒在了地上:“罪国小王,参加天朝上将。我东胡不自量力,妄自对抗天朝大军。小王痛心疾首,从此后必然改过自新,洗心革面……”

见他说得一口流利的中原官话,郑天瑞觉得好奇随口问了句,阿那揶陀赶紧说道:

“我天朝大将军话。我东胡历来仰慕天朝文化,因此宫中多聘请有中原来的老师。王室中的人自小便开始跟着这些老师学习。因此,我王室中人皆会说中原话……”

郑天瑞心里叹息了声,这些蛮邦小国往往都是这样,仰慕中原文化,不断地派人来学习,然后等到中国出现动荡了,第一个跳出来趁火打劫的也往往正是它们!

他忽然想到了武英王曾对他们这些部下说过的话:

“咱们汉人就是太要面子了,对周围的国家显得太仁慈。你打赢了它反而还要给它礼物以示自己的抚慰,这算得上是什么道理?你越是这样,它们就越不怕你。久而久之,这就形成了一种恶性循环。因为它们心里总是在想,我打了‘天朝上国’又怎么样?充其量是在战败后表示下自己的悔意,反而还能得到一大笔实惠。所以,若我面临这一天,要么不打,要么就将它们举国灭之,把它们从此在地图上抹去,让其它的国家感到畏惧,感到害怕,再也不敢来动咱们汉人的任何坏心思……”

郑天瑞现在彻底明白了武英王这话的意思。也许,东胡将是大明军队未来征战历程中的一个现成的模式……

第二日,郑天瑞将东胡国王和所有的大臣全部召集到了王宫。当这些人进来的时候,却发现了气氛的异常。王宫里整齐地排着两排大明的将士,刀枪雪亮。

就在他们揣揣不安的时候,郑天瑞大步走了进来,笑道:“众位不必害怕,东胡才经战争,为诸位安全计我故如此。”

这话说出来只怕没人会相信了。此刻白古城中到处皆是明军,除了他们,还有谁有胆子能伤害到王宫里的人?可既然大明的将军这么说了,他们也只有赔笑称是。甚至亦有恬不知耻之人大声赞颂郑天瑞的恩德。

阿那揶陀正欲走向自己的国王宝座,却被一名副将拦了下来:“战败之君焉有颜面窃据大位!”

阿那揶陀面红耳赤,郑天瑞却似笑非笑地道:“阿那揶陀,你还是在下听着的好。”随即他把目光投向那些东胡大臣,说道:

“东胡自莽瑞体登基以来,屡屡侵犯它国。暹罗、阿瓦、澜沧国等无不深受其害。更有甚者,以一弹丸小邦,竟敢犯我大明。今我大明发义师,吊其罪,解诸国之难。败象兵,陷白古,克举功成。

我大明克定东胡之后,本应整顿东胡朝政,尔后撤兵。然东胡素无信义,朝应夕悔,是为可恨。为天下苍生计,为东胡周边国家计,我大明边境太平计,今奉大明朝廷命,废东胡国王阿那揶陀,撤东胡之国号。改东胡国为大明东胡县!”

此言才一出口,东胡君臣无不目瞪口呆。本以为这次大明气势汹汹而来,东胡顶多是废个国王,再赔偿上一大笔银子也就算了。谁想到大明真正的目的,却是要灭了东胡整个国家!

“大将军,不可啊,不可啊!”阿那揶陀带着东胡的大臣一齐跪了下来,痛哭流涕地道:“我东胡罪该万死,冒犯天朝,你要我们怎样便怎样,只有一条,千万不能灭我东胡啊,大将军啊,东胡全体臣民求你啦!”

“这是朝廷的命令,君令如山,我亦无可奈何。”郑天瑞冷冷地道:“你东胡当初灭阿瓦、兰那泰等国的时候,便该想到了这一天。就连你们的都城,几十年前还是白古王国。我大明如今这么样做,只不过是为列国复仇而已。”

一边李定国也冷笑几声:“诸如白古、阿瓦、兰那泰等,皆是我大明的藩属国。你一个小小的东胡不经我大明允许,便擅自灭国,难道还不该把这报应还到你们头上吗?”

却也有几个不怕死的东胡大臣跳了起来,指着郑天瑞和李定国的鼻子便破口大骂。两位大帅也不和他们罗嗦,只命士兵拖了出来直接处死。只一杀鸡给猴看,顿时震慑了东胡的君臣。

有个东胡官员小心翼翼地说道:“既然天朝主意已定,我东胡处于天朝羽翼之下原无不可,只是,只是这将东胡为县,是否能请两位大将军上报朝廷,似乎规格有些低了。”

郑天瑞哈哈大笑:“这个却是可以。等我安置好了这里的事,自当派人上报朝廷。不过,朝廷准与不准,就不是我们二人能定夺的了。”

阿那揶陀面丧如死,可怜一个东胡国居然灭亡在了自己的手里,他耳边却又响起了郑天瑞宣布的对他的处置,阿那揶陀新继位不久,也不大恶,即日押赴京师,交由朝廷定夺。

这是唯一让阿那揶陀觉得宽心的事了,听明朝大将军的口气,好像自己应该不会死了。

次日东胡亡国,改东胡国为大明东胡县的命令,便由信使广为宣召。原本郑天瑞以为东胡人必然会群起而反抗,发生大规模暴动,因此早就命令明军做好了平叛的准备。但谁想到这样的情景并没有出现。

原来,这东胡绝大部分的土地皆是强占而来,而且最重要的一点,是抢占的时间并不长,当地百姓根本为曾归心,从来都没有把自己当成是东胡人看待。

以东胡的都城白古而言,身为都城者,百姓本该是最忠心于国家的,但事实却并非如此,就连都城白古的百姓,都对亡国之事显得漠不关心。

就在不远的几十年前,莽应龙的大军将原名“勃固”的白古团团围住的时候,国王斯弥陶意识到自己的军队根本不可能战胜敌人。然而,他骨子里充满着数百年来白古国王骄傲的血统,斯弥陶不甘于就这样灭亡,他勇猛的提出要和莽应龙单打独斗。

斯弥陶和身经百战的莽应龙之间实力相差非常悬殊,他的败北显而易见。当这位国王仓皇逃跑的时候,东胡军就顺势攻入勃固,以较小的代价取得了胜利。当然,斯弥陶终究逃脱不了被抓捕后处死的命运,白古至此彻底灭亡了。

白古人从来就不服东胡的统治,在这几十年的时间里,他们敌视东胡人,不愿与东胡人合作,当大明军队开进灭亡东胡的时候,他们的心里甚至还对大明充满了为他们报仇的感激!

第330章 北大年大起义

曾经强盛一时的东胡王国,只在短短的时间内便被灭国,当这消息传出之后,最感到震惊的不是东胡人,而是附近的周边国家,这些国家都被这突如其来的消息,刺激得有些不知所措!

其一是明军所表现出来的强大战斗力。东胡军在当年莽应龙的训练下,已经成为了一支非常强悍的武装。在对周边国家的战争中,如秋风扫落叶一般不可阻挡。但是一遇到真正的军队,大明军,便表现得脆弱得不堪一击。

而让他们感到害怕的还不仅仅是这些。在明朝出现内乱的时候,这些大明的藩属国便停止了进贡,隐隐然已经摆脱了和大明的宗主国关系。而当新君景平帝登基的时候,摸不清中原情况的他们甚至没有一个国家派出使节道贺。

这是对大明的侮辱,而侮辱大明的结果,东胡国的下场已经摆放在了他们的面前。

最先反应过来的还是暹罗国。暹罗国王巴塞通王率先派出使臣,表达了和大明友善,并永远保持藩属国地位的意思。并暗示,这些年断绝朝贡,以及大明新皇登基未派使臣的原因,除了面临东胡国的军事压力,几乎亡国之外,还有所面对西洋势力的压迫。

这话里有真有假。

大明正德十一年,葡萄牙和阿瑜陀耶王朝签订条约,规定葡萄牙人可以在阿瑜陀耶城、丹那沙林、墨吉、北大年、六坤等地居住、经商和传教。

万历二十六年,西班牙和阿瑜陀耶王朝签订通商条约。万历四十年英国被允许在北大年开设商馆。到了万历四十五年,荷兰又和阿瑜陀耶王朝签订了通商条约。而现在,法国也对暹罗蠢蠢欲动,准备派遣军队进入暹罗,分享在暹罗的权利。

李定国听了勃然大怒:“这些红夷国家,趁我明室之乱,夺我属邦,实我可恨,我等身为大明上将军,岂可坐视不理!”

突如其来的情况也让郑天瑞觉得有些意外。本以为在征服了东胡之后,凭借着强大的武力,周边国家无有不望风而来者。但现在,看来这里形势的复杂远远超出了朝廷的想像。

外来势力对此处的渗透,将使大明承受很大的压力。一旦强行以武力驱逐这些外来者,势必要面临和几个国家同时开战的危险。而大明现在的宗旨却是休养生息,巩固国力。

“立即向王爷汇报此地的状况。”郑天瑞思索了会,说道:“同时,命令我正在修整各部,全部停止整修,以东胡为中心,驻兵东胡,严密监视对面之敌。同时,秘密派出使者,与巴塞通王取得联系。”

十万大军被迅速调进了暹罗。而原本准备运送回去的火炮,也被立即命令调运了回来。而很明显,那些西洋人也得到了东胡国变化的消息,也加强了在暹罗的警备。一场危机,正在这快大地的上空悄悄上演……

而注意到这场危机的朱斌,也开始一步步地在暹罗上演好戏。大批的情报人员,经东胡秘密进入了暹罗,与暹罗国王巴塞通王取得了联系。有了大明朝廷的支持,巴塞通王的底气似乎一下增加了不少。

十一月底,巴塞通王支会佛郎机、西班牙、荷兰、英国各国使节,要求更改原顶签署的条约。限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