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江青传-第1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炸弹在毛泽东窑洞附近爆炸,猛烈的气浪朝窑洞袭来,震碎了门窗玻璃,把家具震得吱咯吱咯响。毛泽东毕竟久经战火的考验,对于隆隆飞机、轰轰爆炸声,置若罔闻,依然在窑洞里工作着。江青带着李讷躲进防空洞,大声地唱着歌,借歌声壮胆。
面对胡宗南部队的强大攻势,毛泽东避其锋芒,于三月十九日放弃延安。从此,江青跨上马背,随着毛泽东开始过着动荡的战争生活。
这时,由中共七届一中全会选出的中共中央书记处的“五大书记”——毛泽东、朱德、刘少奇、周恩来、任粥时,分为两路。刘少奇、朱德率一部分中共中央委员进入晋察冀解放区,来到河北省平山县西柏坡村,受中共中央委托组成以刘少奇首的中央工作委员会;毛泽东、周恩来、任粥时则留在陕北作战,组成中共中央前委。
为了保密,毛泽东化名“李德胜”,如前所述,意即“离得胜”。
周恩来化名“胡必成”,“胡”来自他那长长的黑胡子,战争岁月他实在无暇天天剃须,干脆让它长个够,而“必成”则是“必定成功”之意。任弼时化名“史林”,取“司令”的谐音。陆定一则化名“郑位”,取“政委”之谐音。
在转战陕北的日子里,每逢行军休息,周恩来总是活跃人物,他会用外国人讲中国话的腔调讲“吃花生仁不吃花生皮”,逗得大家捧腹大笑。江青已是主席夫人,不再当众唱一段,倒是出谜语给大家猜。七岁的李讷在江青的熏陶下,此刻成了“名角”。李讷会唱京戏,来一段《打渔杀家》,一派江青风度,会博得一片掌声,连毛泽东也夸奖她:“讷讷成了我们陕北小名旦罗!”江青呢,在一旁用嘴哼《隆格里格》,用这“口琴”代替京胡,为李讷伴奏。听见毛泽东夸李讷,她得意地笑了。
形势越来越严峻,带着孩子行军诸多不便。毛泽东和江青商量,让李讷随着中央机关一些家属、子女一起,东渡黄河,到山西去。组织上安排李文芳照料李讷。
一九四七年十月八日,毛泽东在致长子毛岸英的信中,这么写道:①
①《毛泽东书信选集》,人民出版社一九八三年版。
岸英:
告诉你,永寿回来了(引者注:即毛泽东次子毛岸青,当时从苏联回来),到了哈尔滨。要进中学学中文,我已同意。这个孩子很久不见,很想看见他。你现在怎么样?工作,还是学习?一个人无论学什么或作什么,只要有热情,有恒心,不要那种无着落的与人民利益不相符合的个人主义的虚荣心,总是会有进步的。你给李讷写信没有?她和我们的距离已很近,时常有信有她画的画寄来,身体好。我和江青都好。我比上次写信时更好些。这里气候已颇凉,要穿棉衣了。再谈。
问你好!
毛泽东
一九四七年十月八日
这里提及的李讷“和我们的距离已很近”,便是指李讷托寄在山西。李讷画的画,使毛泽东在戎马倥偬中得到欣慰。
毛岸英是一九四六年从苏联回到延安的。他随中共中央宣传部撤离延安,来到陕北瓦窑堡一带。
在转战陕北的那些日子里,江青的职责仍是照料毛泽东的生活。
有一次,中央机关转移到陕北靖边县王家湾,这个小山村只十几户人家,贫农薄老汉腾出两间半窑洞,其中一间给毛泽东和江青住。毛泽东、周恩来、任粥时、陆定一要开会,只能在毛泽东的窑洞里开会。毛泽东要江青避开,因为这个会议是军事会议。江青不得不搬到别处去睡,被臭虫叮得浑身又红又痒。江青憋了一肚子气。在她看来,要她搬出去,要她回避军事会议,无非是那“约法三章”在起作用。
对这类事,江青非常敏感。有一回,毛泽东起草好一份电文,她想看一下,毛泽东当即收了起来,使她颇为难堪。
在不断的宿营、行军、再宿营的流动生活中,从一九四七年十二月起,到一九四八年三月,毛泽东总算得到暂时的安定,一直住在陕北米脂县的杨家沟。
杨家沟也是一个小村庄,但是比王家湾要大,二百来户人家。看中这个小村,是因为小村不靠大道,来往的人不多,不易暴露目标。另一桩原因,是小村里有个“扶风寨”——地主庄院。这“扶风寨”在陕北那穷山沟里,是难得的“豪华型”窑洞。屋外,一排玻璃走廊,颇有气派。屋里,那窑洞四壁,竟漆着浅绿色油漆!那炕的四周,居然还雕龙刻凤……毛泽东和江青,就被安排住在“扶风寨”里,住了四个月。这个连地图上也找不到的小村,一时间成为中共中央的所在地。
一九四七年底,就在这个“扶风寨”,中共中央召开了重要会议。毛泽东在会上作了《目前形势和我们的任务》的报告。这个报告,毛泽东反反复复,改了好多回。最后交给江青誊清。毛泽东关照她在誊抄时,要做到“五不”,即不要写错字,不要写草字,不要写怪宇,不要写别字,不要写简宇。这清楚表明,毛泽东非常看重这份报告,以求付印时不错一个字。这篇报告,后来被收入《毛泽东选集》第四卷。
确实,这篇报告极为重要。毛泽东指出,中国已到了历史的转折点:
“人民解放军的主力已经打到国民党统治区域里去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已经在中国这一块土地上扭转了美国帝国主义及其走狗蒋介石匪帮的反革命车轮,使之走向覆灭的道路,推进了自己的革命车轮,使之走向胜利的道路。这是一个历史的转折点。这是蒋介石的二十年反革命统治由发展到消灭的转折点。这是一百多年以来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统治由发展到消灭的转折点。这是一个伟大的事变。这个事变所以带着伟大性,是因为这个事变发生在一个拥有四亿五千万人口的国家内,这个事变一经发生,它就将必然地走向全国的胜利。……”
在这里,毛泽东把蒋介石称为“匪帮”了,毛泽东笑谓,蒋介石咒骂共产党为“共匪”,骂了那么多年,一次又一次地“剿匪”,如今轮到“原物奉还”,称“蒋总统”为“匪”了!
毛泽东断定,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下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已处于“历史的转折点”。确实,毛泽东已稳操胜券。此后,才一年多时间,中共便赢得了全国性的胜利……
城南庄的惊险一幕
一九四八年三月二十一日下午,毛泽东离开了米脂县杨家沟。江青随行。三月二十三日东渡黄河。
三月二十五日,毛泽东乘汽车来到了山西兴县城西十五里的蔡家崖村,那里是中共中央晋绥分局和晋绥军区司令部的所在地。司令员贺龙热情欢迎毛泽东的到来。毛泽东住在蔡家崖一座大院里。这时,毛泽东的卧室里,放着一张单人沙发——在那样的小村子里,沙发是稀罕之物。据云,是从国民党军队里缴获的。
四月一日,毛泽东在蔡家崖对干部们讲话,这便是收入《毛泽东选集》第四卷《在晋绥干部会议上的讲话》。
四月二日,毛泽东在蔡家崖接见《晋绥日报》编辑人员,即席作了讲话。据当年《晋绥日报》编辑纪希晨告诉笔者,他当时正好坐在毛泽东左边,作了详细的记录。如今收入《毛泽东选集》第四卷的《对晋绥日报编辑人员的谈话》,就是根据纪希晨的记录整理而成的。
四月十日,毛泽东率中共中央机关,从山西进入河北西部的阜平县,住在城南庄。江青和他住在一起。在那里,毛泽东主持召开了中共中央书记会议,开了十天左右。就在会议不久,发生了一桩重大的意外事件,差一点使毛泽东遭到谋害,江青也受了一场惊恐。后来,在“文革”中,江青无端嫁祸于聂荣臻……
由于这一事件留给人们的印象太深的缘故,所以聂荣臻在他的回忆录中,毛泽东卫士阎长林在《毛泽东生活散记》①一文中,李银桥在《卫士长谈毛泽东》中,都谈及此事。当然,由于事隔多年,彼此的回忆有些出入。综合起来,大致如下:
①阎长林,《毛泽东生活散记》,《东方纪事》一九八七年一、二期合刊。
夜里,毛泽东起草通知,“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各社会贤达迅速召开新政治协商会议”。
清晨,毛泽东工作毕,卫士李银桥给他服了安眠药,照料他就寝。这时,江青正起床,她住在毛泽东隔壁房间。聂荣臻也起床了,散步回来,遇上江青。聂荣臻住在后面的一排房子里。毛泽东刚刚入睡,城南庄北边的山顶上响起了防空警报声。这里离北平不大远,跟延安不同。在陕甘宁边区,敌机一入境,马上用电话通知延安,那里老早就拉空袭警报。而这里只能在看见敌机时才拉警报,听见警报声时敌机已光临了。
卫士李银桥和警卫排长商量着“该不该叫醒老头”。他OJ背地里称毛泽东为“老头”。叫他吧,他刚睡下,说不定为了喊醒他而发脾气;不叫他吧,敌机突袭,情况紧急。
他俩犹豫不决,便向江青请示。正好,聂荣臻也派范秘书来。商量的结果是不叫醒毛泽东,而是做好一切防空准备,找了一副担架放在毛泽东门前。一旦情况紧急,马上把他从床上放在担架上,抬往防空洞。
空中出现三架敌机,兜了一个圈子,走了。
其实,这三架是侦察机。到了八时多,警报又响了,来的是轰炸机。
卫士们也摸透敌机的脾气,知道这一回来者不善,也就叫醒了毛泽东。毛泽东倒很坦然,一边穿衣服,一边还要抽烟。
“快快快,走走走!”听见敌机轰鸣声越来越响,江青尖着嗓子喊叫。
毛泽东仍要吸烟。这时,阎长林、李银桥、石国瑞、孙振国四卫士不管三七二十一,架起毛泽东往外跑。
聂荣臻也赶来了,指挥大家去防空洞。
他们刚出门,脚下的大地便猛烈一震,三颗炸弹一齐落在毛泽东屋前。只是炸弹没有爆炸,尾部的陀螺在飞快地旋转着。
毛泽东回头,要看看那炸弹。卫士们簇拥着他朝防空洞迅跑。
这时,又是一批炸弹扔下来。这一回炸弹猛烈爆炸,把毛泽东住的院子炸得黑烟冲天。
如果毛泽东晚一步离开那里,那就有性命危险……
事后才查清,最初丢下的三颗炸弹,幸亏是“哑弹”——国民党兵工厂里的工人不满于国民党,往炸弹里装了沙子!
事后才查清,城南庄潜入了国民党特务,名叫孟宪德,当时担任军区后勤部所属的大丰烟厂副经理。在毛泽东来到城南庄之前,孟宪德已在那里。他最初想谋害聂荣臻,就收买了军区小伙房司务长刘从文,把毒药交给了刘从文。只是未得机会,刘从文没有把毒药撒在小伙房军区首长们的莱里。“
这时,孟宪德得知毛泽东住进城南庄,就把毛泽东住房的方位密报保定国民党特务机关。情报迅速送往北平,敌机就前来轰炸毛泽东住房……
此案被破获后,由人民解放军华北军区政治部副主任张致祥主持公审大会,宣布当场枪毙孟宪德、刘从文。
江青明知是国民党特务作案,事隔二十年,在“文革”中却诬指聂荣臻“谋害”毛泽东,欲置聂荣臻于死地……
不过,所有有关人员的回忆录中,都没有提及陈伯达。当时,陈伯达担任毛泽东秘书,也在毛泽东身边工作。
笔者在一九八九年采访陈伯达时,也说及敌机飞近时,他急忙朝毛泽东住房跑,遇上江青。陈伯达问江青:“主席呢?”
江青答道:“在屋里,说服不了他!”
陈伯达跑进院子,大声高叫:“飞机来啦!飞机来啦!”
陈伯达进屋,催毛泽东快走。这时,卫士们便架起毛泽东往外走。……
尽管种种回忆录中都没有说到陈伯达也在场,但是陈伯达的回忆是可信的:
一九七一年九月十三日夜,他被突然押送秦城监狱时,他在监狱门口大呼“我在阜平是做过一件好事儿”。狱警不知他做过什么“好事儿”,向上汇报,传进毛泽东的耳朵。毛泽东记起阜平城南庄的一幕,陈伯达当年为了救他确实做过“好事儿”。毛泽东关照秦城监狱在生活上宽待陈伯达,因此陈伯达在那里生活上得到特别优待,吃得比家里还好……
由于在阜平县城南庄发生那意外事件,毛泽东随即迁往阜平县花山村居住。五月二十六日,毛泽东迁往平山县西柏坡。江青也随毛泽东来到那里。
在西柏坡,毛泽东紧握着刘少奇、朱德的手——他们已经一年多没见面了!
到达西柏坡的第四天——五月二十九日,周末,西柏坡的打谷场上举行欢迎舞会。
入夜,在汽灯的照耀下,毛泽东跳得很开心,江青成了打谷场上最活跃的人物。几百个人围在打谷场四周看热闹。
这时,已是国共大决战的前夜。从七月开始,辽沈战役打响。紧接着,淮海战役、平津战役铺天盖地。毛泽东坐镇西柏坡指挥这举世闻名的三大战役。西柏坡这原本不见经传的小村子,从此载入史册——因为它是继延安之后的中共中央所在地。
一九四八年岁末之际,毛泽东在西柏坡为新华社写下了著名的新年献词《将革命进行到底》。一开头,毛泽东便写道:
“中国人民将要在伟大的解放战争中获得最后胜利,这一点,现在甚至我们的敌人也不怀疑了。……”
第十章 初露峥嵘
飞往苏联疗养
一九四九年三月二十四日,虽然江青通宵未眠,却异常的兴奋。向来很讲究作息规律的她,这一回“规律”完全被打乱了。
江青随着毛泽东乘坐汽车抵达河北涿县火车站时,已是二十五日凌晨两点。
喷着水汽的火车头,带着七、八节车厢,正在车站待命。虽说江青当年往返于京沪之间,火车没少坐,这一回却头一次乘软卧车厢。上车之后,毛泽东、朱德、刘少奇、周恩来、任弼时、叶剑英、滕代远,各占一间软卧房间。
平津战役已经结束。一九四九年一月十五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占领天津市,全歼守敌十三万余人,活捉国民党天津警备司令陈长捷。毛泽东任命黄敬为天津市市长兼中国人民解放军天津区军事管制委员会副主任,主任为黄克诚。
一九四九年一月三十一日,北平宣告和平解放。傅作义率部起义。
毛泽东的专列,从豚县驶往北平。
一路上,毛泽东也显得兴奋。他说:
“我以前也到过北平,到现在整整三十年了。那时,是为了寻求救国救民的真理而奔波。还不错,吃了点苦头,遇到了一个大好人,那就是李大别同志。在他的帮助下,我后来才算成了马列主义者。可惜呀,李大别同志已经为革命献出了宝贵的生命。他是我真正的老师呀。没有他的指点和教导,我今天还不知道在哪里呢。”①
①阎长林,《毛泽东生活散记》,《东方纪事》一九八七年一、二期合刊。
涿县离北平不远。清晨,专列便驶抵北平清华园车站,华北军区司令员兼平津卫戍区司令员聂荣臻、中共北平市委第一书记彭真,已在车站迎候。
毛泽东坐进美国三十年代生产的一辆道奇牌小轿车,直奔北平西郊。从此,毛泽东和江青便下榻于那里香山的双清别墅。
就在毛泽东到达北平的当天下午五时,毛泽东出现在西苑机场,上万人拥集在那里,举行隆重的入城式。毛泽东在那里检阅了部队。一些外国记者听说毛泽东出现在北平西苑机场,纷纷报道毛泽东“飞抵”北平。其实,毛泽东是坐火车前来北平的。
《人民日报》出版号外《毛主席飞抵北平》。北平震动了。中国震动了。这是中国共产党战胜国民党的最鲜明的标志。
江青也为此而兴奋。这意味着,她已成了中国的“第一夫人”。
进入北平之后,毛泽东加倍的繁忙。他要指挥中国人民解放军向长江以南进军;他要会见各界人士,筹备召开新的政治协商会议;他要着手于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和中央人民政府……
就在这时,就在进入北平一个来月,江青走了,离开了毛泽东,离开了北平。……
江青上哪儿去了呢?
她带着女儿李讷以及警卫员、护士和一位俄国大夫,坐火车到沈阳,再从沈阳转往大连。在大连机场,一架苏联派来的专机正在等候她。
她要去苏联。她说她身体不好,要去苏联检查。另外,要带李讷到苏联做切除扁桃腺手术。
北平是和平解放的,北平有那么多的大医院,那么多的大夫,她看不上眼。她要去苏联看病,借此去国外开开眼界,休养一番。她从未出过国,而那时出国,诱惑力最大的是“老大哥”苏联那里。
她终于得以成行。她第一次坐上专机,尝到了“第一夫人”的尊荣滋味。
到达莫斯科,她被安排住在斯大林在市郊的别墅。离开穷山沟,一筋斗翻进青云里,江青得意极了。
据朱仲丽回忆,江青无大病。苏联医生的检查结果是除了官能性神经过敏之外,没有任何器质性疾病,用不着住院治疗。于是,她就在苏联疗养院疗养。
李讷做了切除扁桃腺手术,很快就出院,随江青一起疗养。苏联很尊重她,因为知道她是毛泽东夫人,安排她到南方海滨,住进疗养院高级房间。对于她来说,从一九三七年秋进入延安,到一九四九年春进入北平,在山沟沟里生活了十二个年头。如今,三十五岁的她,可以尽情享受一番,苦尽甘来了。
在苏联疗养期间,江青最为高兴的事,是见到了斯大林。
那是刘少奇受中共中央指派,秘密访问苏联。
斯大林接见了刘少奇,同时也接见了作为毛泽东夫人的江青。
在宴会上,江青站起来向斯大林敬酒。斯大林见她那么年轻,以为她会怯场。她,演员本色,不慌不忙走到斯大林面前,高举着酒杯,像朗诵台词一般清楚地说道:“我举杯,向斯大林同志敬酒,祝愿斯大林同志健康长寿!斯大林同志的健康,就是我们的幸福!”
斯大林听了江青的祝辞,脸上浮现笑容,说道:“我第一次听到这样的话,我的健康是你们的幸福!谢谢!我祝愿毛泽东同志健康长寿!”
斯大林高举酒杯,和江青碰杯,一饮而尽。
贺子珍顾全大局
江青在苏联的待遇,跟贺子珍在苏联的遭遇,可谓天渊之别。
一九四六年,王稼祥来到苏联治病。他的夫人朱仲丽是医生,陪同他一起去莫斯科。王稼祥的腹部被国民党飞机炸伤,他是躺在担架上进行艰难的长征。
王稼祥到苏联后,从朱德的女儿朱敏口中,得知贺子珍竟被关在远离莫斯科的一个疯人院里!娇娇,也在苏联。
王稼祥跟贺子珍是老战友,听到这消息异常震惊。他随即向苏方交涉,要求会见贺子珍。最初,他得到苏方的答复是:“经过上级考虑,贺子珍同志患的是精神分裂症,不便来莫斯科。你们的请求没有获得预期结果,很抱歉。”
于是,王稼祥设法让妻子朱仲丽以医生身份去探望贺子珍,也被苏方拒绝。
经王稼祥再三交涉,苏方才不得不同意把贺子珍和女儿娇娇送来莫斯科。
相见之时,贺子珍热泪纵横,哭诉她的痛苦经历:原来,失去爱子,加上又得知毛泽东和江青结婚,双重的打击,使她陷入极度苦闷之中。她又身处异国他乡,言语不通,举目无亲,于是形成了忧郁症状。苏方却把她当成“精神分裂症”,把她送进疯人院。贺子珍受此酷虐的另一原因则是由于女儿娇娇。她当时在苏联国际儿童院工作。娇娇来苏联后,生了一场大病,她不能不全力照料娇娇。娇娇还未康复,国际儿童院院长就要她上班。她和院长发生争吵。苏方院长斥骂道,“我把你关到疯人院去!”
疯人院里的生活如同监狱。贺子珍在伊万诺夫市疯人院苦度岁月。她想念女儿娇娇,可是,她却见不着娇娇。无尽的思念和内心的痛苦,日夜折磨着这位当年叱咤井冈山的女红军。
王稼祥的再三交涉,才使贺子珍跳出了苦海,结束了疯人院两年多的囚禁。临去莫斯科之前,娇娇回到了她的身边。
见到被剃成光头(疯人院里的病人一概如此)、憔悴、目光忧郁的贺子珍,王稼祥的心震颤着。她连讲话都结结巴巴,因为在疯人院里多日没有讲话,何况已多年没有人跟她讲中国话。
王稼祥问:“你今后怎么办?”
贺子珍这一句话倒讲得很干脆:“回国!”
王稼祥深深知道,如果她再滞留在苏联,等待着她的将是什么。然而,她又有着她特殊的身份,回国该怎么办?
王稼祥发电报给毛泽东,讲述了贺子珍的情况和要求。
毛泽东迅即回电:“同意回国。”
就这样,一九四七年秋,贺子珍带着娇娇,回到了离别九年的祖国,来到了哈尔滨。
她回国后不久,苏方把毛岸青也送回来,跟她生活在一起。
贺子珍给毛泽东写了一封长信,娇娇也给毛泽东用俄文写了一封信:
毛主席:
大家都说您是我的亲爸爸,我是您的亲生女儿,但是,我在苏联没有见过您,也不清楚这回事。到底您是不是我的亲爸爸,我是不是您的亲生女儿?请赶快来信告诉我,这样,我才好回到您的身边。
娇娇
毛泽东给娇娇写了回信。怕信太慢,他又加发了一份电报:“娇娇我的女儿,你的信我收到了。你好好学习,做一个中国的好女孩。爸爸很好。”
毛泽东派人前往东北,把娇娇接到了西柏坡。
娇娇的到来,沟通了毛泽东和贺子珍之间的联系。娇娇给贺子珍去信时,总是谈及毛泽东的近况,转达毛泽东的问候。
一九四九年,当毛泽东从西柏坡来到石家庄时,在那里见到贺子珍胞妹贺信。毛泽东曾对贺。冶说:“你让贺子珍到这里来,这是历史造成的事实了,我们还是按中国的老传统办吧!”①
①王行娟,《贺子珍的路》,作家出版社一九八五年版。
毛泽东没有说清楚“按中国的老传统办”是怎么个“办”法。不过,他表示“让贺子珍到这里来”。
贺怕去东北接贺子珍,打算让贺子珍和毛泽东重逢。她们坐火车来到山海关车站时,被两个自称是组织上派来的人所阻挠,告戒贺子珍不能去见毛泽东。贺子珍明白,有人从中作梗。
贺子珍在天津暂住。
一九四九年盛暑,江青正在苏联疗养,毛泽东曾指派阎长林带着娇娇前往天津,看望贺子珍。
阎长林是这样回忆的:
八月初的一天下午,毛主席把我叫到了办公室里。进办公室一看,娇娇正在沙发上坐着,毛主席先让我坐下,然后对我说:“小孩子们都放暑假了,娇娇想到天津去看她妈妈,我想托你和她去一趟。明天就去。你去了,代问贺子珍同志好,希望她好好学习,好好工作,保重身体。……”
我们到天津,来到了市委招待所里。在这里,娇娇看到了她的妈妈。贺子珍同志一见了娇娇,激动得流出了眼泪,忙拉娇娇的手,把娇娇搂在怀里。
我在天津住了十多天。
那时,我们经常在一起闲谈。贺子珍同志问了毛主席的身体、工作和在战争中的生活。我也讲了毛主席在战争中遇到的一些艰难困苦,以及一些危险的场面和情节。看来,贺子珍同志也非常关心毛主席的安全和健康。
贺子珍同志还对我说:“我带着娇娇到苏联去学习,主席同意,我也愿意。我想,我学习一段回来之后,一定能够更好地协助主席工作。以前,我和主席在一起也是很好的。因为我的脾气不好,有时因为一些小事争吵几句,事后也感到对不起主席。这些事情,主席也没有放在心里,我也没有当作什么问题。总想好好学习两年,回来好好协助主席工作。可是……”说到这里,她再也讲不下去了。①
①阎长林,《毛泽东生活散记》,《东方纪事》一九八七年一、二期合刊。
阎长林带着娇娇回到北平,毛泽东详细询问了贺子珍的近况。阎长林也谈及了贺子珍对往事的一段回忆之言。
毛泽东听罢,说道:“好吧,过去的事情就叫它过去吧!”
这样,贺子珍和毛泽东之间,通过娇娇的来往,互通信息,并致问候。但是,“过去的事情就叫它过去”,她已不可能再和毛泽东恢复过去的夫妻关系。
这样,贺子珍后来由天津前往杭州。
一九五○年,贺子珍和她的哥哥贺敏学、嫂嫂李立英曾联名给毛泽东去信,提及工作安排问题。
毛泽东意识到这封信的用意,在复函中希望贺子珍保重身体,顾全大局,多看看社会主义建设。
这“顾全大局”四字,表明了毛泽东对贺子珍的期求。
于是,贺子珍在杭州担任杭州市妇联副主席。从此,她长期在南方工作、居住——在杭州,在南昌,在上海。她出于对毛泽东的挚爱和真诚,确实做到了“顾全大局”,没有使毛泽东为难。
由于贺子珍顾全大局,江青的夫人地位完全巩固了。
住进中南海菊香书屋
一九四九年秋,当江青从苏联回到北平时,毛泽东已从西郊香山的双清别墅搬入中南海。
中南海位于北平的故宫西侧。那里有北海、中海、南海三海,中南海指中海和南海。所谓“海”,亦即湖。中海、南海都是人工开凿的。中海开凿于金元,南海开凿于明初。有了“海”,沿“海”建殿阁楼台,湖光激影,风景秀丽,成了皇家禁苑。
北平和平解放后,周恩来曾仔细巡视了中南海,建议选定中南海为中共中央和未来的政务院的所在地。毛泽东同意周恩来的选择。于是,一九四九年五月,毛泽东迁入中南海丰泽园。丰泽园在南海之畔,建于康熙年间,原是康熙及其后的皇帝讲礼的地方。
江青带着李讷到了北平,小轿车接她直奔中南海。她平生头一回进入风光秀丽、曲径通幽、古色古香、绿树掩映的当年皇家禁苑,如入画中。进入丰泽园,跨过三座汉白玉石栏杆桥,一座坐北朝南的朱红小院便出现在眼前。那里叫“颐年堂”,如今成了毛泽东召开核心会议的地方。朱德、刘少奇、周恩来常在那里跟毛泽东碰头。
从会议室往东,穿过一条小走廊,那便是当年皇家的“菊香书屋”。
北平刚解放时,第一个住进菊香书屋的是林伯渠。
菊香书屋是一个四方形的四合院,四面各有五间房。林伯渠住的是北屋。不久,东屋和南屋分别安排给毛泽东和周恩来作为临时休息之处——当时,毛泽东和周恩来还住在北平香山,每天进城办公,在此休息。五月,当毛泽东正式迁入中南海,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