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种田之天命福女-第2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你能给我找几个这方面的人吗?要死契。”赵玲玲说道。
“可以,明天我就叫丸子送过来。”
“这么快?”这下轮到赵玲玲吃惊了。
“锦绣苑是我的。”轩辕浩淡淡的加了一句。
“什么?天下第一的锦绣苑是你的?那不是第一商人金不换的产业吗?”赵玲玲脑子一转想到了一种可能,“难道,你就是金不换?”
“差不多,他是我下属,你满意吗?”轩辕浩看着赵玲玲精致的小脸,嘴角扬起了弧度。
“你还有我什么我不知道的。”突然,赵玲玲严肃的问道。
“醉仙居也是我的。”轩辕浩再次说道。
“所以,那次不是偶遇,你是故意的对不对?”赵玲玲马上想到了在醉仙居的事情。
“当然,保护你是我义不容辞的责任。”轩辕浩痞痞地说。
“哼。”赵玲玲把头扭开了。
“别生气了,我明天就把金不换叫来,随你处置好不好?”轩辕浩知道赵玲玲的性子,马上就把下属给卖了。
“我才不要,你是我的谁呀!”赵玲玲恼羞成怒了。
“我的谁,你不知道吗?”轩辕浩的心情特别好。“以后,我的一切都是你的,相信我。”看着他坚定地眼神,赵玲玲的不由痴了。慢慢的升腾起也许是他也不错的想法。
“干……干嘛?”反应过来的赵玲玲没想到,两人的距离如此的近,不由自主的红了脸。
清晨,睁开双眼眼,掀开床幔,就感觉一股冷空气扑面而来,屋子里的炭炉一晚上没人加炭,早已经熄了。走下床,拿起一边放在软榻上的衣裳穿上,赵玲玲端起炭炉走出了房间。
来到书房,轩辕浩就传令金不换必须以最快的速度来京城,并且带上所有的产业证明包括房契地契。
某青楼,一个浑身金光闪闪的男人正在怀抱美人,喝着小酒。
“爷,来嘛?”一个身穿红纱的柔媚女子坐在男人的怀里说着,企图今晚留下这位财神爷。
外面都在盛传金不换,金大爷,风流但不下流。这是真的,每次金大爷来,都很豪爽,但仅限于喝酒唱曲儿却没动过一个姑娘。
这时,窗户突然进来一个身穿黑衣的年轻男子。“金,爷要你以最快的速度到京。”说话简单利索。
“下去,下去。”金不换首先把人都赶了出去,然后出声问道,“为什么?”
“爷的命令。”黑衣男子说了让他抓狂的四个字。
“我知道了,你回吧。”他已经对他不抱希望了。
“要快,最好明天就到。”说完就不见踪影。
“问什么呀!”扑到在了桌子上,吼道。可动作一点不慢,竟然能跟上黑衣男子。
来到古代,赵玲玲就行成了良好的作息习惯。
“小姐,世子带着四五个女子在大厅等候。”夏雨进来回禀。
已经来了,走。跟我去看看。
“这也太早了吧!你不怕我还没起吗?”赵玲玲进来就问。
“会吗?”轩辕浩可是很了解她的,所以……“这是,她们几个的卖身契,你可以绝对放心。”说完递过几张薄纸。
“你们谁是负责的?”赵玲玲纺织业一点不懂,决定放权。
“奴婢花娘。”一个女子往前一步说道。
“那好,就你了。开发印染的事就全权交给你了,你们也不要气馁,只要干的话,好处少不了你们的。”赵玲玲对着他们说道。
“谢东家。”
马上就要回去看,赵玲玲姐妹听说京城外的相国寺很是灵验。决定在回家之前为家人每人求一枚平安符,保平安。
相国在城外,马车大约需要一个半时辰,而且只能行到山下,香客和游客都需要步行登山上去,但这并不影响相国寺成为京城香火最旺的寺庙,听说大年初一早上的头三柱香最少的都要值三万两银子呢。
也因此,相国寺才能支撑京城最大的收容院——清源堂,专门接收那些流浪无家的孤儿和老人。
据说了然大师,清源寺的第一任住持方丈,谁也不知道他今年几岁,只知道他任住持时看起来已经是个中年人了。自从卸任住持之职,了然大师不是四处云游,就是处于闭关状态,言称只见“有缘人”。只不过,几十年来,这“有缘人”只有两位,一是云祥师太,二是当今皇上轩辕羽翔,这两位都曾有幸与了然大师见过一面,也仅一面,至于谈了些什么,除了他们自己,就没有人知道了。
赵玲玲他们爬到相国寺清源峰,即相国寺所在的峰顶时。已经过了午时。寺里早接到通知,为他们四人准备了丰富的素斋。丫鬟侍卫们则轮流到寺里为香客游客设置的饭堂用餐。
这时,一个小沙弥走过来:“这位施主。了然师尊说您想邀您一序。”
赵玲玲一愣,了然大师?难道自己也有幸成为那第三位“有缘人”?他会不会看出自己不是本尊,本来赵玲玲是不相信这些的,但穿越的事都发生了还有什么不能发生的?
赵玲玲的心千回万转,周围的人群却听不到她的心声顿时欢腾了,纷纷打听这位小姑娘是谁,了然能被那传说中的了然大师相邀。连副住持都激动了:“小施主。请,让贫僧送您到师尊的禅院外。”他们这些徒子徒孙,平日都很少有机会到那禅院的。
了然大师相邀,天大的福分啊!这个年代的人特别信佛信命信鬼神,何况那是传说中神话般的了然大师,他的教诲岂是人人都能听得的?
了然大师的禅院就是一个很普通的小院,院墙边的架子上挂着蓑衣斗笠和一些农具,院子里还有一小块菜地。若不是檀香缕缕,赵玲玲定会以为自己到了某个农家小院。
跟小沙弥进了正屋,迎面的炕上坐了一个青衣僧人,和一个四五十岁的老者。小沙弥恭敬地说道:“师尊,小施主到了,弟子告退”,说罢,退出去坐在院子里翻晒菜干。
“大师,信女赵氏玲玲打扰大师了。”赵玲玲上前行礼。
“不用拘礼。”玲玲听着那声音很温和,仿佛细风吹过一般好听。忍不住抬头,了然大师看上去不过四十五岁左右,满面红光,双眼明澈如灯,连修剪齐整的胡子都是乌黑的。
“小徒儿,怎么不认识为师了?”这时老者突然开口说道。
“你是谁?”赵玲玲马上警惕起来,是谁,他们难道假拌的,他们有什么目的。短短时间赵玲玲想到了许多。
“别怕,玲玲看我是谁。”说着在脸上摸索了半天,扯下了一张人皮面具。
“师傅?你怎么在这儿?”赵玲玲的声音透着喜悦,顿时把了然大师都忘了。
是个纯善的,自从千机老人在决定收玲玲为徒时,了然大师就偷偷去看过她,只是所有人都不知道罢了。现在的赵玲玲看上去更通透、自信了,却还保持这儿原来的赤子之心,难得难得呀!了然在赵玲玲看不见的地方微微颔首。要知道能得到了然大师的夸奖比登天还难,可惜赵玲玲错过了。
“不是你给师傅飞鸽传书的吗?为师接到信儿就赶来了。”千机老人解释道。
“那师傅怎么不去京城找我,反而住在了这里。”赵玲玲还是不懂。
“这个,是为你好。”千机老人说道。
“好吧。那师傅还和我们回去吗?”赵玲玲又问道。
“不去了,我这段时间走不开。记得功夫和交给你东西不能搁下”千机老人慎重的嘱咐。
走不开,谁信?这不是挺闲的吗?赵玲玲心里腹诽。却不敢说出来。“那好吧!玲玲听师傅的。”
“那老头,我徒儿好容易来一趟,你怎么也得表示表示吧!”得到赵玲玲的答案,千机老人对着了然大师马上换了一副嘴脸。
“出家人身无长物,这串佛妹,当是你我今日相间之缘分,收下吧!”了然大师对赵玲玲
“老家伙,这……这可是你师傅……”千机老人这是也一脸的震惊。
赵玲玲听到就更不敢接了,看着千机老人。
“接下吧,这是你的缘法。”了然笑眯眯的说道。
那笑容,很像大肚弥勒佛!好象能容纳世间所有事一般。赵玲玲心生敬意,不由自主走过去恭敬地接过了然大师的佛珠,绕了一圈戴在了自己手上。
“去吧,老衲要打坐了。”说完就有一个小沙弥走了进来。
在外面等的副主持悟法一眼就看见玲玲手上的佛珠,满脸震惊,眼珠子就要瞪出来似的。“这珠子是太师傅在给我师叔剃度之日传给师叔的,六十年来,我师叔从不离身,一直都是贴身带着的。没想到这为施主竟然有如此福份,得我师叔馈赠佛珠。施主,真是有福之人。”悟法此时的笑容里,多了一分探究,万分恭敬。
“恩……?”
“这是万年檀香木雕刻而成,是太师傅一颗一颗亲自磨圆的。在我师叔剃度之日,传给我师叔。这六十年,我师傅一直贴身戴着它,用它颂金了不下万部经书。”言外之意,就是他的价值不在表面,而在内里了。
按照惯例,求了护身符。悟法大师,给了每人一小。嘱托,要把护身符带在身上,除了沐浴,不得离了身。
赵玲玲拿到护身符,说是护身符,其实也就是一木块,不过是上等的檀香木做的,正面有相国寺的标志,反面刻了家人的名字。
而在京城里,了然大师回到了相国寺的并息一传出,多少人都挤破脑袋拥过去。了然大师乃是当今最富盛名的得道高僧,只是他喜欢云游四海,长年见不着人。没想到现在竟然回来了。能不让人欣喜。一时间,达官贵人、文武大臣、巨贾富商、平民百姓那都是纷纷涌入啊!可惜了然只见有缘之人。其他人也没法勉强。好吧就是勉强你也要找到人呀!
天气越来越冷了,今年已经下了两场大雪。回家也当紧提上了日程。
如今天冷。外面是银装素裹、千里冰封。车窗是封上的,厚实的车帘子也遮挡的严严实实,里面暖炉准备齐全,虽然外面很冷,赵玲玲姐妹却没有什么影响。
回时比来时困难许多,却难不住父女三人回家的热情。
一路无事,到了晋西府县境内。就觉得车速慢了下来。她正想要问是怎么回事,已经有人过来禀报。
“……柳杨县知县大人带领合县众官宦……恭迎育安伯、惠敏郡主大驾……听后郡主吩咐……”
赵玲玲不由得眨了眨眼睛,一路跟瑶瑶说话,她几乎忘记了这一茬。这是她们得了封赏之后,第一次回柳杨县。知县带人来迎接,并不是什么意料之外的事情。
其实,赵家人不喜张扬本想低调回家的。因此仪仗执事以样也没有,马车也没挂任何该有的标识。
这次回来,一家人已经想到,路过各县会有这样的事情,因此早就打发人先通知了。柳杨县是赵玲玲的家乡,知县执意要带众人来迎接,而且这一接,就接到了县境上。
毕竟是本县,知县如此做,这是赵玲玲不能改变的,也是官场的惯例。
马车继续向前,在知县等人前面停下。赵玲玲只隔着帘子,让知县等人都平身,说了两句劝勉的话。
“大家的厚意我的心领了,只是往后切不可如此……兴师动众。”
知县忙躬身答应。
“娘,娘,我们回来了”姐妹俩一道家门口撒腿就往家里跑,边跑边喊,早把那些个礼仪抛脑门后了。
焦氏正最在屋里给孩子们纳鞋底呢,隐隐的听到有小孩的叫声,还以为自已是想孩子产生幻觉了,摇摇头接着纳。
“娘,我们回来了”当两个孩子活生生的站在面前,焦氏这眼泪哗的就下来了。
“瑶瑶、玲玲俩死孩子可想死娘了”平常感情内敛的焦氏抱着两孩子,左右开弓的亲了遍。
“娘,别哭,我们也想你了,而且我们还给你带了好多的东西,娘,快,爹他们还在后面呢。”两个孩子拉着焦氏就走了出来。
赵父看着还一脸泪水的媳妇,傻呵呵的说道“孩他娘,我们回来了”。
很快赵父他们回来的消息就传遍了整个村庄,自然老宅的老爷子也得到了消息。
一家人在述完相思之后,焦氏听俩宝贝闺女喊饿了。
焦抹了把眼泪,氏乐颠颠的去厨房给爷几个做饭去也,刚回到家的几个人,这才浑身放松的躺在热炕上,好好的伸伸懒腰。
“姐,我怎么觉得还是咱们家的炕睡着舒服啊。”玲玲拉着被子盖在身上,无比留恋的说道。不大会儿功夫俩姐妹就睡着了。
等焦氏收拾好饭菜过来时,便看到炕上的三儿都已经睡的沉沉的,爱怜的摸着孩子们睡的都有些出汗的额头,给大家盖好被子,又出去了。
一直到日落西山时,几个孩子才睡醒“啊,好舒服啊,我都不想起来了”赵玲玲伸伸小懒腰说道。
“玲玲,要不你接着睡吧,我们可要吃饭了,我的肚子快饿瘪了”瑶瑶摸着瘪瘪的肚子说道。
“别呀,姐,你可知道我是多么想念娘做的饭啊,想的我都快要流口水了,不行我得赶紧吃饭。不然肚子快受不了了”玲玲一骨碌爬了起来,就要下地去吃饭。
“孩子们,都别下来了,娘把饭端过来了”焦氏将炕桌摆好,将饭菜一一端了上来。
“开饭了”玲玲高呼一声。大家齐动筷子。这速度都快赶上要饭的了。
“你们慢点吃”焦氏看孩子们狼吞虎咽的有些心疼的说。
“娘,你是不知道啊,外面的饭哪有家的实在,还是猪肉炖酸菜好吃,爹你吃块肉”瑶瑶给赵父加了一大块五花肉。
“闺女啊,你慢慢吃啊,别噎着”焦氏也不着急吃饭。只是在一旁给几个孩子夹菜。
赵玲玲吃着焦氏的饭菜,真是金窝银窝不如我的茅草屋想到这里这才察觉她已经把异世这个家融到了骨血里。慢慢的吃饭的速度也减了下来。
“真好,回家真好。”赵玲玲吃着饭喜滋滋的想到。
☆、第九十七章 过年
从焦母的里得知,赵父被封为“育安伯”的消息早早就传到了村里。比赵父他们的信件还快,县令为此还亲自跑了一趟焦家坝,这就不得不感叹古代强大的关系网了。
一家人总算是吃完了饭,孩子们帮着收拾好碗筷,赵父满意的躺在炕上摸着饱饱的肚子感慨的说了一句“还是家里好啊”。
“他爹。你们这出一趟出门知道的是封官不知道的还以为逃荒呢,咋把孩子们饿成那样了”焦氏不满的说道。
“媳妇啊。不是孩子们这样连我都这样,这吃惯了家里的菜,再一换口味,我们是真的不适应啊,不光是孩子们想家里的菜,我也想啊”。赵父把自己说的可怜兮兮。
“娘,你快过来看看我们都给你买点啥了”姐妹献宝一般的拿出买来的东西在焦氏面前一一打开,现在是冬天东西好保存,因此买了不少京城特有的风味小吃,胭脂水粉还有绫罗绸缎首饰头饰,各种手工艺品甚至京城的菜种都买了回来。
“娘,你看这是什么”赵玲玲从行李中找出一套精美的首饰,焦氏激动的赶紧接过来,女人爱美那是天生的,焦氏也不列外。
拿在手里爱不释手的端详着“闺女这东西挺贵的吧”看着眼前价值不凡的东西,焦氏有些心疼的问道。
“娘,不贵,你就戴着吧,肯定很好看,你说呢爹”。
“他娘,孩子给买的你就戴着吧,这是孩子们的一片心意,呵呵,我买的就有点拿不出手了。”
赵父从怀里掏出一对玉镯子。
“爹啊,你这镯子很好看啊,我们怎么不知道你买了这个,娘,你快戴上看看”赵父被小女儿这一说,只是在那呵呵的傻笑。
和孩子们聊了一会,也顺便说了小瑾儿的身世,本来焦氏就是个感性的人,现在更是哭的稀里哗啦的,看这样的情形赵父就催促孩子们回房休息,陌陌还在那嚷嚷着不困,子轩笑嘻嘻的拉着小弟出去了。
按照惯例,赵父第二天一早就着一大家家的人去往老宅了。刚到门口就碰见了大伯家的大堂姐,转身就往门路跑。
“这孩子,急什么?”焦母看到大堂姐的动作也没还笑着对赵父说道。
“呵呵。”赵父也没什么好说的,仅仅憨厚的笑笑。
刚进院门老爷子和老太太就迎了出来:“老二回来了。”
“爹,是我,我回来了。”没想到赵父也会如此感性。
“爹,二弟先回屋,外面冷。还有小侄子、小侄女呢,冻坏了谁陪呀!”大伯也是接到消息连夜赶回来的,现在正值腊月是店里生意最好的时候,他怎么也得在店里盯着。
经大伯这么一打岔,都喜笑颜开。扶着老两口进屋了。陆陆续续的三叔、四叔两家人也赶来了。
赵玲玲拿出京城带来的礼物分给大家,因为赵父的封爵,商议过年都到老宅。
有了喜事,第一件是族老就是要修祠堂,没想到他们一代人中赵用亭一支发达了,族老是怎么想的,赵父知道。因此主动承担了所有的费用。最后当然是皆大欢喜,只不过现在是冬天不宜动工,一切等来年春天。
年关将近,赵玲玲他们开始准备过年的东西了。
过了小年,就开始了大扫除,准备迎接新年。先是扫房,屋里、屋外、每一个犄角旮旯都要清扫一遍,然后一家人的衣服、被褥,也都要拆洗。
衣服倒是没什么好洗的,他们一家的衣服都是当天就洗了,然后就是拆洗被褥,这次是大拆洗,就是把棉絮上的被里、被面、还有被头都拆下来,褥子也是一样,锅里烧热水,当然这些用不着她们娘三儿。
年一天一天的临近,一家人也准备采办年货的事儿。一问才知道玄冥已经处理好了。人家过年不忙的大年三十二不算完,怎么好像他们一家到闲下来了,清清白白等着过年了。
年三十了,府里到处挂上大红的灯笼,贴着喜气盎然的福字,连院子里的树上,都系着很多红丝带。
下人们忙忙碌碌地穿梭着,准备一年中最重要的一餐饭——年夜饭。
因为要准备祭祖的事情,张氏她们一种当家主妇,早早就的准备祭祀用品。剩下一帮大老爷们在堂屋喝着赵玲玲他们从京城带回好茶。
“怎么一股草腥味儿呀!还这么鲜亮。”三叔一向是快人快语。
“什么草腥味儿,这可是上等的西湖龙井,我见以前的东家喝过,这可是实打实的好东西,不愿意都给我。”大伯看三叔不识货立马呛声。
“真的,那我可得多喝点儿。”三叔马上低头又喝了一口。“尝不出来呀!”
“算了,你就是个大老粗。”老爷子看三儿子的样子也打趣道。
“我也觉得还是肉吃着实在。”三叔还真的借口说道。
哈哈哈!
屋里的笑声震天,“笑爹爹,笑爹爹。”三叔两岁的小儿子也凑到他怀里叫着。更是逗笑了一众人。
“老头子,都准备好了。现在就去吗?”这是孙氏走了进来问道。
“那好,我们走吧!”老爷子带着赵家一众男子出去祭祖去了,就连三叔家那两岁的小儿子都带上了。本来祭祖这事是没有赵玲玲的份儿,但今年不一样,这可是老赵家第一位被封郡主的姑娘,意义自然不同。因此今天晚上赵父和玲玲穿着全套的朝服,很是显眼。
孙氏是个闲不住的人,尽管儿媳妇们、孙女都在厨房帮忙,她也过去了。年夜饭是按赵玲玲的指导做的,就连菜名也是按照前世的习惯起的,好吃又吉利。
待他们一行人回来的时候,孙氏他们的年夜饭也准备齐全了。
“哟,好丰盛。”自从生活好了以后老爷子就越来往老顽童的方向发展了。
“那当然,玲玲还给这个糟老头子介绍介绍。”孙氏自豪的拉过了赵玲玲说道。
“这道鸿运当头是用鱼头和豆腐做的,大吉大利主料是栗子,先将板栗先泡水1小时,用牙签挑除缝内粗膜,洗净后装在大碗内……再将鸡腿切小块,放入冷水中煮开,水倒掉,鸡腿捞出冲净泡沫;……这道是欢聚一堂……这道到寿长百年……”赵玲玲,脆生生的声音加上生动的表情,声情并茂,倍添喜气。一一介绍。
“好,好。”老爷子高兴的夸赞。
一顿饭吃的分外和谐,古人是很讲究守岁的,为了祈求父母身体健康。
子时到了,子轩准备放炮,俗称开门炮。然后才是正式放鞭炮,庆大年。
小孩子们也被绵延不绝的鞭炮声给吵醒了,夏雪也准备好了蒲团,准备给在做的长辈行礼,这可是过年小孩子们最喜欢的一项。
第一个自然是长房的长子嫡孙了:“祝爷爷、奶奶新年心情好,身体好,一切顺心。”
“好,好。”说着把一个小红包递了过去,现在日子好了,过年的红包也自然水涨船高,虽然赵玲玲兄妹都不在乎这几两银子,可这温馨的氛围却是很暖人心,就连小瑾儿老爷子也一视同仁。
次日醒来,兄妹四人,奥,不现在是五人都穿上了焦氏给他们做的先衣服,一样的棉袍,又在外头加了个紫红色的罩衣,过年了,但然穿喜气些。
打开大门,把水烧上,就有人上门了。今年赵玲玲家因着门第的提高,就连镇上的镇长也来了。
更多的却是一群小孩子们来讨糖果的,和说声恭喜就走的村里人和邻村。
年初二,约定成俗走娘家。赵家的家境好了,送给岳丈家的礼物自然跟着上涨。赵玲玲看着如今的赵父,那是感慨良多。暗自庆幸当初自己的眼光好为自己的女儿找了好女婿。
正月里,走亲戚、串门子拜年,接待来拜年的亲友,还要请客、或者出去赴席,一家人很是忙碌了几天,尤其是赵父和子轩,几乎每天都要出去赴席,甚至一天要去吃两三次酒席。
过年,大人们忙,小孩子却是最悠闲、最快乐的。赵玲玲也清闲起来,她和赵瑶瑶就闲在家里,每天将炕烧的热热的,姐两个带着小瑾儿或是做做针线,或是写写字、看看书。
过了年初五一家人才算是闲下来。
“爹,娘,”赵玲玲就开口道,“我跟你们说件事。”
“啥事?”大家就都看着赵玲玲。
“我打算把河对岸的空地都买下来。”赵玲玲就道。
“就咱南面那块地?”焦氏就问。
“对。”赵玲玲点头。
“那地能干啥,种庄稼、种菜都不出息。”赵父问道。
因为河水冲刷、还有村人挖沙挖土。那片荒地坑坑洼洼地。还有好些个大大小小的水塘。想要在上面开荒种庄稼或者种菜,需要的工程量巨大,买下来并不划算。
“那块地咱买下来,既不种菜,也不种庄稼。”赵玲玲就说出了自己的打算,“咱可以挖水塘。养鱼啊。”
“养鱼啊……”
一家人都被这个想法吸引住了,“能养起来吗?”
“鱼,瑾儿要出鱼。”小瑾儿纯属是起哄的。
“养鱼这个事,我也是这几天才想出来的。”赵玲玲就道。
来到异世这几年,赵玲玲发现吃鱼都富户才吃的,村里的小河鱼根本就长不大,想吃大鱼是很困难的。也没有见到这附近有养鱼的,就算是镇上,也是从很远的地方运来的,虽然一路上有冰块保鲜,却终究比不上活鱼来的新鲜。现在赵家不管是经济或者地位都足以保障他们这项生意。
她想如果赵家能保证鲜鱼的供应肯定会是一项不菲的收入,其实赵玲玲不仅是这样想的,其他一些水产品可以附带,但现在她不能说出来,只能等他们慢慢想通。
“我赞成。”陌陌是第一个投票的人,他是很相信这个妹妹的。好像只要还她干的事就一定能成功。
“我也同意,在往池子里种点荷花,秋天还能吃藕。”大哥这一年在府城长了见识。
“我也同意。”赵瑶瑶永远是支持妹妹的。
当天,就请来了村里的里正,说了要买下河对岸大片荒地的事。那片地在那荒着,有人肯买,里正自然高兴。
“二哥,那种不出庄稼,你买了要干啥?不是白花钱么。”虽然高兴却很尽责的提醒。
“我都知道,那不是用来种田的。”赵父淡淡的解释了一句。
“那就好,明天二哥就请等好吧!”现在赵父的身边不一样,刚开始还拘束好在二哥没变,里正说话也放开了。
那么接下来水到渠成,丈量土地。河对岸的大片荒地,另外干脆又加上了河这边,丈量下来,一共是四十五亩。
那些连鱼塘也不能挖的地方,也不浪费还可以种树,总之将地整片地买下,好处多多。
拿到了地契之后,赵玲玲将整片土地的平面图描绘了下来。之后,就依照土地上原有的水塘,因地制宜,规划出了四个鱼塘。
四个鱼塘,仅占土地很少的一部分,这是第一期工程。毕竟是第一次挖鱼塘养鱼,盲目地扩大面积并不是明智之举。
这四个鱼塘,既是第一期工程,也是实验工程。等这四个鱼塘成功了,整条养殖和销售链成熟了,再扩大面积,到时候才是事半功倍。
除了这四个鱼塘,赵玲玲又在图上圈出了几个地块。
“光养鱼种藕,也用不了这么大的地方。今年还要多养鸡鸭,到时候干脆就放养到这。……以后再增加养猪,可以放养在这……”赵玲玲在图上面指指点点地计划着。
买下这边将地,规划好了,就等着解冻开工。鱼苗和莲藕的事儿赵玲玲写信给金不换了,到时他会送来的当然不止是鱼苗还有虾苗和蟹苗。
很快就到了惊蛰,到处都是冻土初融,散发出的淡淡的泥土放芬芳。
趁着春耕还未开始,赵玲玲家鱼塘的开挖提上了日程。
从沙金塘寻了一个养鱼的熟工,据说此人原先是府城大户人家专管养鱼的,只不过是观赏性鱼。这人名叫张五驹,今年三十五岁,是个光棍儿,据他们村人说,这个人老实本分,只是命不好,说是犯什么天煞孤星,早早地就父母双亡,也没有其他的兄弟姐妹。前些年也曾娶妻生子,不过却都因病去世了。主家就是因为忌讳,找了个介绍赏一笔银子被放了出来。赵玲玲可不管这些,依然把人请来了,另外还给他配了一个副手。
于是签了契约,就像是现代的合同,只要把鱼养活,奖金福利,年底分红都写的清清楚楚。
在知道赵玲玲家挖鱼塘,需要人工之后,都不用出门招人,临近的两个村长就有人自动找来了。再加上她家给的工钱高,饭菜好。一传十十传百,根本不发愁,再说还有人想沾沾赵家的福气。
四个水塘,其中一个开挖面积为六亩。深度较浅,这是打算用来种植莲藕、鸡头米、菱角的荷塘。另外三个为鱼塘,每个开挖面积平均为四亩,深度较深,打算用来养鱼。
荷塘和鱼塘都沿着河堤开挖,并与小河之间修筑有水渠相连,用于引水。另外在荷塘另一侧还设有出水口。通过出水水渠,可以在需要的时候,将水排放到地势低洼处,并引入河水的下游。
每个荷塘和鱼塘之间,还修筑堤坝。堤坝上留出空地。可栽种树木,并修筑有可通行一辆大马车的通道。
忙碌中,子轩下场的时间也不远了,不然过完年他就该走了,就因为下场的缘故,先生让他们这些人多放松几天。赵玲玲得知,没想到子轩的先生还知道劳逸结合。
今天下午陌陌回家给家人焦躁的心情更增添了一丝说不清的情绪,自豪还是什么?
“陌陌,先生真的说你可以下场了。”赵家的饭桌上通常是一家人讨论事情的便宜场所,现在已经形成了习惯。
“恩,不光是我一个,还加上三叔家的子旭和虎子。”陌陌喝了一口肉粥咽下说道。虎子是族长家的小孙子,村里同龄人中就他们三个读书最早,没想到都这么争气这么小就可以下场了。
“你呢?子轩,你是怎么打算的?”确定了小儿子大儿子也不能忽略。
“先生说只要我发挥正常是没问题的。”子轩信心满满的说道。
“那这次,谁跟过去,住哪?”焦母马上想到上次的糟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