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文娱之皇-第7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更多人讨论的是,《扶摇品三国》这个单元的内容,和林笑的表现。
林笑娴熟幽默的讲课方式,和对三国历史的独到见解,让他成为了《百家讲坛》播出后的最热话题。
“曹操这个人,是三国中最复杂的一个人,没想到林笑竟然分析的这么到位,能看出林笑在分析曹操这个人的时候,是很小心翼翼的,绝对没有妄下评论。”著名历史教授,博士导师易重天给予了林笑很高的评价。
“以前看扶摇的小说觉得爽,现在听扶摇讲三国,更爽!这完全是两种不同的感觉,我只想说,扶摇你这么吊,你家里知道吗?”
“看扶摇品三国,不光能体会到三国时代的热血豪情,同时也能够引起深思,每一个人物的性格,都决定了他们未来的命运,我们能够从中吸取到教训,学习到经验,而扶摇分析的如此透彻,让我们理解起来更加的容易。”
“《扶摇品三国》是迄今为止最好的历史讲座之一,或许过不多久,这‘之一’两个字也会去掉,成为唯一。”
对林笑的好评如潮,可是林笑却没有时间来享受这些赞誉,他又给自己找了点事儿干……
《百家讲坛》的人物暂时结束了,最后一天,吃过午饭就收工了,结束了春节前的录制,而京城电视台栏目组也要重新在找到一个人来录制新的单元,以便以后用。
而在下午和策划木一起的告别宴上,姜袁松私下里对扶摇提了一个请求,让林笑有点不好拒绝。
因为姜袁松是京城电视台策划部的部长,虽然这个位置很不错,但是姜袁松已经三年没有拿出好的创意了,所以姜袁松想私下里青林笑帮忙,他自己出钱买一个策划方案,不要求多么惊天地泣鬼神,只要求能有中等偏上的收视率就可以了。
这样可以继续保住他现在的地位,要不然,台里再怎么罩着,也总是有竞争对手对他有意见,早晚是要出事的。
至于价钱,姜袁松表示好商量,姜袁松也不差这点钱,他来钱的路子也不光是这份工作。
林笑考虑了一下,还是答应了。
在上次完美音色的时候,林笑就顺便搜索了几个娱乐综艺节目,其中有一个节目让他觉得还算不错,当时已经花声望值买了下来,现在不用也是浪费,现在卖给姜袁松,正好。
但是不能现在就给姜袁松,林笑只是答应了下来,准备明天,或者过两天再给姜袁松。(未完待续。。)
第三百一十七章 《明朝那些事儿》出版
回到江连,林笑开始整理广告的策划书,实际上他从没有写过这种东西,写起来也毫无头绪。
在网上找了两个模板,费劲巴拉的算是吧那两个广告以书面系统的形式表现了出来,可是林笑还是觉得,就光看这聊聊几百字,能看出这两个广告的潜力?
想了半天,林笑觉得不行,这样递交上去,或许只会埋没这两个广告,不如还是自己给先拍出来。
不过这个广告的定义是在欧美非播放的,所以,林笑必须要找到一些外国人才能够拍摄,如果都是东方面孔,拍出来效果会差很多。
林笑决定先拍一个简单的,就是他所看的第一个,只有一个人物就可以了。
他所要拍的广告,不一定非要与原版中的一模一样,只要把那意境表现出来就可以了,而且拍摄手法也比较简单,主要就是片尾的一个flash需要制作一下,不过也不算是太麻烦。
想到这里,林笑决定先开干,弄好了再给夏静看,他心中有绝对的把握,这个广告绝对可以打动万事可乐公司的高层们。
说做就做,林笑一个人也不行啊,虽然他可以拍摄,但是还需要人手帮忙,不需要专业的,专业的他一个人就够了,找两个人帮忙布置拍摄现场就可以了。现在是冬天,江连这里不适合拍摄,因为广告片中需要一个炎热的天气,而在华夏,这个季节还算炎热的地方。也就只剩大海南了。
现在动身去大海南。也算是一个不错的选择。游玩工作一起办了,很舒爽的事情,帮手可以去大海南那边找,至于那个外国小演员,也到那边找好了,林笑设备什么的,都准备到大海南那边去租赁,反正那边也是影视拍摄的常驻地点。很方便的。
至于乔妮儿,暂时是去不了了,学校的事情都够她忙的焦头烂额的了,林笑这一次,依然是只身上路。
收拾了行囊,林笑第二次踏上了飞往大海南的飞机。
其实,这两天还有一个两件和林笑有关的事情,那就是《明朝那些事儿》的出版和《狐女》的上映。
《明朝那些事儿》其实在网上预售已经一个星期了,实体书也在明天就要上市了,林笑知道这件事情。但是他没放在心上,因为这些事情不用他操心。销量现在对于林笑来说,已经不能让他担心了,反正不会差就是了,至于其他的,夏静会安排的。
《狐女》上映,这次安谊影视有限公司一改先前先只在南港地区上映的策略,改为南港,北湾,大陆同时上映,这样没有时间差,应该能取得更好的票房,一月二十日,其实也剩不下多少天了。
电影的宣传在有条不紊的进行着,没林笑什么事情,制片方也没要求林笑跟着宣传,毕竟他只是一个编剧而已,哪有叫编剧跟着宣传的道理?
所以,林笑去大海南,去的很安心,没有丝毫的牵挂。
当天晚上十点半的飞机,林笑第二天凌晨才下飞机,进了酒店,林笑是倒头便睡,他已经好多天没有这么舒心的睡上一觉了。
当林笑还在梦想中的时候,《明朝那些事儿》已经上市了,销售如火如荼的展开。
图书上市,网上预售早已经停止,网上销售累积五十三万册,这个成绩不是林笑作品中最高的,而且还是相对比较低的,但是作为历史读物能够预售这么多,那已经是逆天而行了。
要知道,历史读物的销量在华夏一直就是硬伤,记得销量最好的一部历史读物《强汉》也只卖了五十万册,而且还不是《明朝那些事儿》这种纯粹的历史读物,而林笑这种正史读物,能够在网上预售就取得这么高的成绩,已经是创造历史了。
《明朝那些事儿》销售开始,场面远没有《庆余年》《诛仙》等作品那么火爆,甚至都很少有进行排队的书店,但是书店中的人流也不少,看得出来,销量会不错,这是一种平均的体现,虽然没有火爆期,但是也没有冷淡期。
“小王,一会儿去哪儿啊?”京城第一中学的校长王明玉拿着电话,笑呵呵的问道。
小王回答道:“一会儿准备去读书馆清查一下书籍情况,看看需不需要再新增一些。”小王是第一中学的图书馆负责人。
京城第一中学的图书馆,是整个华夏中学之中最大的,也是收录图书种类最全,数量最多的。
“小王,今天先不要清查了,今天正好是《明朝那些事儿》出版上市的日子,你去采购一批图书回来吧,然后再进行清查。”王明玉笑道。
小王一拍脑门,道:“我差点都忘了!今天除了《明朝那些事儿》上市之外,好像还有几本新书上市,是综合性的课外书,正好一起采购。”
“去吧,暂时先买一千册吧,等不够再买。”王明玉吩咐道。
小王心中暗爽的开车直奔书店。
小王是标准的扶摇迷,他为扶摇小说的销量做出的卓越的贡献,由于是京城第一中学的图书馆的负责人,他手中有着不小的权利,采购图书这块,他是全权负责的,由于图书馆是南港富豪捐赠的,资金体系游离于学校管理之外,所以他的权利很大,校长也不能直接命令于他。
所以,每一次扶摇新书出版上市,他都最低采购一千本,时间长了,校长也知道了他的这点小道道,不过巧合了,校长王明玉,别看已经五十多岁了,但是偏偏喜欢言情小说,当时《何以笙箫默》就看的爱不释手,等《诛仙》出来后,更是爱的一塌糊涂,自然也成了扶摇粉丝。
现在第一中学的图书馆中,扶摇的书没有一万本也有八千本了……
小王兴致冲冲的奔向书店,欢天喜地的去采购了……
向小王这样的情况不多,毕竟不是谁都像小王一样有着这样的机遇,和便利的工作环境,但是在这一天,很多有趣的小故事都在发生着。
(第三章,今天的章节字数不多,质量感觉不是很高,有点卡文,抱歉各位)(未完待续。。)
第三百一十八章 历史读物的春天
“小光!你收拾好没?”吴国栋在客厅里看着午间新闻,一边喊着正在卫生间洗漱的儿子吴晓光。
“哎呀,爸,你别着急啊,我正刷牙呢!”吴晓光含糊不清的声音从卫生间里面传出啦。
“这小兔崽子。”吴国栋不满的嘟囔着,转而又冲着卫生间喊道:“你可得快点啊!等下别卖光了!”
“知道啦!”吴晓光道:“不能卖那么快啊!这是历史读物,又不是其他畅销书,放心,肯定卖不完。”
然而一个小时后,吴晓光傻傻的站在新化书店门前,神情沮丧。
他已经跑了三个书店了,毫无例外的《明朝那些事儿》都卖光了,刚开始的时候,吴晓光的内心还很坚定,这家没有,换一家就是了,可是一连跑了三家,就连市区最大的新化书店也没有,这下子他是彻底的蒙圈了。
没错,吴晓光想的一点都没错,《明朝那些事儿》是历史读物,销量肯定不如畅销书,但是他忽略了一点,出版商会对这本书的销量进行市场评估,如果估计销量会减低,那么相应的出版也会减少,所以,不管销量如何,比例是绝对正常的,不会出现滞销的情况。
所以,吴晓光错误的预计导致他空手而归,他已经能够想象得到,回家之后,他将面对父亲的怒火和无止无休的唠叨……
其实,就连出版商也对《明朝那些事儿》的情况估计错误了,他们认为《明朝那些事儿》的最终销量应该会在三百五十万册左右。为了保险起见。所以首印只印了二百万册。这二百万册还包括了网上预订的那五十多万册,也就等于,第一批整个华夏也只是投入市场一百五十万册而已。
整个华夏的书店很多,一百五十万册分散开来,其实也被稀释了,最重要的一点是,他们还是低估了《百家讲坛》的力量,在很多人眼中。《明朝那些事儿》是早晚要进入《百家讲坛》的,所以,这本书的受众其实是很广的。
不管是年纪大一些的,还是岁数小一些的年轻人,甚至是学生,都对《明朝那些事儿》充满了喜爱,还有很多单位,学校,都大量的采购以充实书库。
所以,在各种因素的结合之下。《明朝那些事儿》竟然在不到六个小时之内,出现了整个华夏脱销的状况!
夏静在知道这个情况之后。把负责出版的主管狠狠的一顿训,面对大小姐的怒火,主管只能默默的承受着,同时也万分惭愧,看来和大小姐比,还是差的很多啊。
加印!赶紧加印!
这个情况很快就被记者了解到,报纸上面是没有消息了,但是网络上面,却很快的就爆出了这个消息。
在华夏娱乐网上面,这件事情被放在了头版精彩导读。
《扶摇新书竟然在不到一天脱销!》
接下来,就是记者在市场采访调查的内容和经过,明确的说明,记者在本市的三十二家书店做了调查,《明朝那些事儿》已经全部售罄,据说出版社正在紧急加印中,根据华夏娱乐网其他外派记者的调查,很多城市都出现了类似情况,并透露出,首印二百万册,已经销售一空。
看到这个消息,网友们又开始本能的吐槽了。
“逆天啊逆天!历史读物居然能够首日销量这么多,这好像是历史上最疯狂的一次吧?”
“楼上说错了,不是日销量,第一天还没结束就卖光了……这成绩咋算?”
“历史读物中,好像只有《三国演义》的销量最高,现在已经累积达到五千万销量了,但是,这是多少年的累积啊!《明朝那些事儿》如果不是首印太少的话,估计这一天就能卖出两百五十万册,应该不是吹嘘吧?”
“不过话说回来,东文出版集团这次是怎么了?居然能够犯这么低级的错误!真是让人费解啊。”
“谁能想到啊,历史读物,而且还是正史能够卖这么些?你看书店的销售场面,只能说是热烈,根本就谈不上火爆,谁能想到销量这么爆棚?”
“成批购买也是造成这个现象的原因之一,学校,企事业单位,都纷纷购进《明朝那些事儿》作为内部读物,只能说,《明朝那些事儿》的受众太广了,这本书适合所有的华夏人,而且之前已经取得了成功,很对读者的胃口,是属于历史正史的创新之作,能取得这样的销量,一点也不足为奇。”
网友们尽情的在发表自己的看法和观点,纷纷吐槽,十分热烈,同时感到振奋的,还有大批的历史读物作者。
这些作者是大部分都是兼职的,怎么说呢,写书并不是他们唯一要做的事情,他们的本职工作各种各样,又在大学当教授的,有在作协当领导的,有在学术会中搞研究的,有的还是报社杂志的编辑等等。
他们也是这个圈子中有点名气的人,他们都出版过历史读物,可是销量都是不高,当然,这也是因为历史读物的市场份额本来就是极低的原因,一本历史读物能够卖出五万册的销量就算不错了,如果有一本历史读物能够卖到二十万册,那就是奇迹了。
现在《明朝那些事儿》向他们展示了神迹!
没错,这个销量在历史读物中,就是堪称神迹的表现!
《明朝那些事儿》的神级销量促进了所有历史读物作者的荷尔蒙分泌,激起了他们的斗志,燃烧了他们的激情,更是让他们看到了希望,他们似乎已经看到,历史读物的春天,到了。
有的作者因为销量不佳而穷困潦倒,甚至有的作者已经准备要放弃了继续创作历史读物,可是林笑,给他们带来了新的希望。
不过所有人都清楚,这并不是意味着他们可以坐享其成,他们必须要用更严谨更认真的态度,来对待历史读物,否则有《明朝那些事儿》在这里,他们是别想去的好成绩的。
这也是一把双刃剑,历史读物的春天来了,但是需要认真对待,需要尊重历史,尊重读者。
“历史读物的春天似乎到了,但是果真是这样吗?”第二天,《华夏日报》的头版,出现了这么一条醒目的标题。(未完待续。。)
第三百一十九章 我爱记歌词
《华夏日报》这则报道并不是针对《明朝那些事儿》,也不是针对林笑,而是再给所有的历史书籍作者敲警钟。
“尽管《明朝那些事儿》火了,但是我们要透过表象看本质,作为正史书籍,《明朝那些事儿》之所以能火,并不是因为其幽默风趣的笔风,而是因为其深刻一针见血的分析,这本书既遵循历史的发展,又有着深刻的分析,不管是对时事,对人物,还是对时代背景,都分析的极为深刻,有着作者明显的成果,这才是让这本书显得与众不同的地方,如果想要让历史读物有所抬头,这点是不可缺少的,历史书籍的质量,是到了要提升的时候了,如果还像之前的不痛不痒,千篇一律,历史书籍只会走向没落,希望历史书籍的作者们能够看清本质,不要被眼前的表象冲昏了头脑……”
《华夏日报》这篇报道得到了很多专业人士的支持,《明朝那些事儿》只是披着幽默风趣的外衣,这只是它的一个手段,而里面真正的实质的内容,才是最重要的,也就是说,风趣幽默的流行写法,只是吸引读者的一个手段,而精辟的内容,才是这本书能够留住大批读者,能够火爆的原因。
《明朝那些事儿》首日过半就脱销的情况持续被炒热着,一时间很多历史作者已经开始构思新书了,更有一些真正的学者,已经开始联系《百家讲坛》,准备展示自己的成果。
可以说,《明朝那些事儿》给死气沉沉的历史文学搞活了。就犹如一缕春风一般。唤醒了沉睡多年的历史文学。历史文学是有着很深的底蕴的,林笑不能改变,但是他却起到了推动的作用。
时间回到林笑抵达大海南的时候,林笑睡醒之后准备出去走走,大海南此刻正是内陆大概六七月份的天气,说不上炎热,海风一吹,很舒服。但是中午的时候,的确很热,林笑出去,是准备选择拍摄广告的地址。
差不多中午十一点的时候,林笑走出了酒店的大门。
大海南的绿化很好,转了一圈,林笑也没有找到符合自己要求的拍摄地点,林笑需要的,是那种几乎没有植被,让人一看就很热的感觉。而大海南绿色植被有些多,不管走到哪里。都是郁郁葱葱,绿色在这炎炎夏日中,让人感到一丝清爽,完全违背了林笑的想法。
转了两个多小时,林笑没有收获,心想不如找个地方先吃点东西,这时候正好看见路边有一家海鲜捞饭小店,林笑便走了进去。
点了一份什锦海鲜捞饭,林笑拿起桌面上的杂志随便翻翻。
这本杂志其实就是大海南的旅游指南,各个地方的景点,路线以及收费标准什么的,林笑翻着翻着忽然停住,一张图片映入他的眼帘,林笑的脸上也露出了满意的笑容。
这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啊,照片上,一片荒凉之地,到处黄土,几座黄土山包坐落周围,这里正是林笑心中最满意的种类。
可是在大海南怎么会有这种地方呢?林笑通过图片下方的简介,才知道,这个经典是今天夏天才建立起来的,是在模仿石龙门关外的景色创作的,而且这不是露天的,因为环保问题,这个经典是用透明的玻璃包围起来的,为的就是防止大风天,这里的风沙落到别处,污染环境。
“就是这里了!”林笑开心的笑了起来。
忽然,电话响了起来,林笑拿出电话一看,是姜袁松打过来的。
“喂?姜部长,最近怎么样?”林笑笑着问道。
姜袁松也在电话那边笑道:“哈哈,还行吧,最近放了几天假,这不,今天才上班,可是上班之后,忽然不知道干啥了。”
林笑笑道:“你是不是想问我新节目的那个事情?”
姜袁松一说这话,林笑就听出弦外之音了,谁让他答应人家了呢?
姜袁松嘿嘿笑了两声,道:“还是老弟爽快,我就是想问问这事儿,不知道你准备的咋样?”
林笑道:“具体的策划还没出来,但是我可以先跟你讲一讲,至于版权费什么的,我也不要了,只要在策划人上面写上我的名字就成了,你看怎么样?”
姜袁松一听,大为高兴,连忙说道:“那感情好啊,这样的话老哥可是欠了你一个大大的人情啊!”
林笑不要他的钱,但是给他出创意,不出策划书,这对姜袁松来说,是最好的了,他本身就是搞策划的,只要林笑说出创意,他就能够不废吹灰之力的搞出节目策划书,而且在这行当上工作了这么多年,有些事情是一点就通的。
“行,你听我说说啊,这档节目,我定义为歌唱类的节目,而节目的宗旨,不是比看谁唱的好,而是看谁能记住的歌词多。”林笑说道。
“歌唱类的节目不比谁唱歌好?这我倒是你一次听说,看来很新奇啊。”姜袁松点点头道。
林笑轻笑一声,道:“这个节目,还是一款全民都能参与的节目,这样能够保证收视率,每一期的选手,都是观众通过报名的方式参加的,你能明白吗?”
听到林笑的话,姜袁松一下子就明白了,和行内人士讲话就是方便,林笑说一个开头,姜袁松就明白他的意思了。
这种节目,全民参与,就能提高人气,人气是什么东西?人气就是老百姓对节目的喜爱程度,有一些娱乐性的节目是靠明星吸引观众,有些是靠主持人吸引观众,而有一些则是靠节目内容吸引观众,而林笑所提的这个,就是要靠老百姓自己吸引自己。
这是一个绝佳的创意,不过实施起来并不容易,并不是老百姓参与了就能够吸引他们自己,而是需要节目的共鸣性。
能够让老百姓引起共鸣,并深深带入其中的节目,才是能够吸引百姓的节目。
“至于节目的内容是什么呢?就是记歌词。”林笑道。(未完待续。。)
第三百二十章 得来全不费工夫
“这个节目最大的两个亮点,就是全民参与和内容的趣味性。”林笑笑着说道:“歌唱类节目不看唱的好坏,只看歌词的掌握量,这样一来,不管选手外形如何,唱功如何,只要记住歌词,就能参加,这大大降低了选手参加的门槛,每一期的奖品虽然不需要多重,但是要多,尽量做到每一个参加节目的选手都得到奖品,这样会大大的增加百姓参与的积极性,这样才能让百姓产生亲切感,参与感,归属感,这个节目虽然不至于大火,但是却一定会很受欢迎,至少在京城地方,应该是数一数二的人气节目。”
“没错!”姜袁松有些激动的说道:“这个节目最大的优势就是这个,接地气,这样的节目存活时间会很长,百姓通过观看之后,就会产生参与欲,简直太好了!”
林笑接着道:“这个节目还需要几个领唱者,领唱者通过高调海选就可以,要唱功好的,还要分出各种不同的类型,比如高音,低音,中音,什么情歌,摇滚等等,每一首歌都由领唱开头,然后选手接唱,如果选手接唱失败,领唱还得接着唱。”
姜袁松赞道:“这个主意不错,你的脑子里都装了些什么?这么一个好节目,居然被你几天内就想出来了,真是不可思议,这个节目我相信一定会大受欢迎的,而且还会出现很多模仿的,到时候版权还能卖一些。”
林笑笑道:“行,你就拿过去吧,至于设置关卡什么的具体环节。我相信对你来说不是问题。但是我还要说一句。一定要把细节考虑清楚了,别着急推出,毕竟这类节目看起来很简单,但是其中的环节,趣味性一定要强,否则还是不足以吸引太多百姓的。”
“明白,谢谢老弟了!”姜袁松由衷的表示感谢:“等什么时候再来京城,老哥请你吃大餐。”
“行。一言为定。”林笑爽快的笑着答应。
两人结束了通话,高珑箐也打电话过来了。
林笑接起电话,和高珑箐闲聊了一会儿,最后才说出了自己的目的,原来,高珑箐已经通过电视台的决议,正是与永嘉影视公司确定了合作关系,以后永嘉影视公司的电视剧,优先在京城电视台进行首播。
乔永嘉之前拜托过林笑这件事情,不过林笑一直都没有找到机会来和高珑箐说。现在高珑箐主动打电话过来,让林笑有些意外。
其实这是高珑箐主动做出的决定。在购买《百家讲坛》版权的 时候,高珑箐就已经开始打听林笑的身份关系了,自然很容易就打听到了林笑和乔永嘉之间的关系,而之前乔永嘉也找到过京城电视台谈合作的事情,可是由于京城电视台之前有合作不错的关系单位,所以负责这一块的负责人就拒绝了乔永嘉,乔永嘉连高珑箐的面都没见到。
现在高珑箐是有意和林笑搞好关系,因为《百家讲坛》的部分版权还在林晓手中呢,将来合作的时候,自然是希望能够融洽相处,而且高珑箐也是领林笑的情的,在了解到具体情况之后,高珑箐解除了和之前影视公司的部分合作关系,分给了乔永嘉大部分。
这其实是看在林笑面子上的,乔永嘉现在还不知道呢,高珑箐的意思是让林笑通知乔永嘉去京城电视台找自己,来签署合作合同。
谢过了高珑箐,林笑又给乔永嘉去了电话。
“乔叔叔,有时间的话,去趟京城电视台找一下高台长,你那事情办妥了。”林笑道。
“真的?”乔永嘉高兴的说道:“好小子,你还真给我办成了!叔叔谢谢你啊!”
“跟我客气什么,举手之劳而已,只是顺带的事情,没什么。”林笑笑道。
乔永嘉道:“对了,你版权的事情搞定了?”
林笑翻了个白眼心道,我在你家住那么多天,临走的时候你也不知道问问,这个时候不是问些废话吗?不过他还是说道:“搞定了,你没问我就也没说,很顺利。”
“那就好。”乔永嘉笑道:“听说你现在在大海南,抽个时间去看一下乔妮儿的姥姥吧,现在就她姥姥一个人在那里,也怪寂寞的。”
“嗯,我知道,我准备走之前去一趟,免得给人家添麻烦。”林笑应道。
其实林笑来的时候就想到这个问题了,林笑本来是不准备去的,因为林笑不太喜欢他们家的人,吴家人给林笑留下了十分不好的印象,当然,老太太除外。
既然现在乔永嘉这么说了,林笑自然要过去一趟了,不过临走的时候去一下就行了,看看老太太,带点礼物就ok了。
林笑吃过海鲜捞饭,便打车去了一下刚才看到的那张照片的景点,实地考察一下。
那个景点叫做黄沙之城,其实还有不少电影剧组在里面采过景呢,林笑到了之后,付了三百块钱交了门票,进到了里面。
门票好贵,但是里面比林笑想象的大多了,这完全是模仿关外的地貌,黄沙黄土铺地,感觉好像进入沙漠戈壁一般,这里面其实没有什么可以玩儿的,游戏场所一点没有,只有一个洞穴探险的游乐项目,是不需要购买门票的,已经包含在门票里面了,林笑没有目的性的在里面闲逛着,挑选着拍摄地址。
走了进一个小时,林笑终于在黄沙之城的背面找到了自己理想的地方。
这里是一处空旷地带,四周一片空旷,只有一座三米多高的土山包,而且还不是那种传统意义的山包,其实就只能算是半个山包,山包仿佛被人用斧子从中间劈开拿走一半一样,其中有一面,是陡峭凹凸不平的,林笑一眼就看中了这里。
林笑绕着小山包转了一圈,不住的点头,这里没有一点的遮挡,只有山包下的一点阴凉,好像是为林笑这个广告量身定制的一般。
“就这里了!”林笑也不磨蹭,选好了地址之后,就去找管理方商谈取景事宜。(未完待续。。)
第三百二十一章 一则伟大的广告即将诞生
场地租用的事情很快谈好了,两万块,租用两个小时,超出一小时一万块,林笑付了钱,定了中午十二点到两点之间的时间。
然后就是租用设备,林笑找到了一家器材公司,租用了两台摄影机,又和景点联系好,将原本放在外面的饮料自动售货机搬到了林笑选好的地方,道具一应俱全,林笑缺的,唯独只剩演员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