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临凤阙-第6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李相说,虽证据确凿,但总该给他一个申辩的机会。若他不明不白地死了,就是大盛的冤屈。”虔立本一板一眼地回答,眉头都不带皱一下。
然而朝堂上的嘘声更大了。他们果然是小看李庭了!他还有冤屈?若他真有那种东西,整个大盛都没坏人了!
这种反应,自然是心中无愧的大臣们。至于那些本来拥附李庭、一见风头不妙就倒戈的墙头草,根本连嘘一声都不敢——
他们哪里还敢和李庭对质?
这种忧虑,萧欥有所察觉。他掀了掀眼皮,朝离他最近的原太子党人脸上一溜——得,赵岷吓得脸都白了!
皇帝沉吟了半晌。他不介意听听李庭的最后几句话,但他不得不想到,李庭知道自己的事情毫无圜转之地,会不会疯狗一样地咬其他人下水。这事情本已经很大,绝不能越闹越大;若他们内部动荡传出去,边上的突厥之类又要蠢蠢欲动了。
“这事情,以后再说。”想到最后,皇帝做了个折中决定。为了大局,有些事情他可以不处理,但必须知道。李庭做权臣这么多年,手里把柄肯定少不了。
原本就有些心虚的大臣听了皇帝没有完全否定的回答,冷汗流得更凶了。感觉前途很是不妙啊,怎么办?
皇帝只当自己没看见。“还有什么别的吗?”他询问做事的三个大臣。
“微臣要说的已经说完了。”虔立本这么表示。“其余事务,臣还需要更多时间查明。”
“微臣也是。”鱼德威附和。
而阴秋挨个儿扫了他俩一眼,视线在鱼德威身上停得相对久些。“启禀陛下,臣还有本要奏。”
这话事出意外,虔立本和鱼德威不由同时看向阴秋。还有本奏?那就是阴秋自己调查出来的东西,想要借此邀功?
皇帝眉头略微蹙起。他让三司会审,可不是让阴秋特意表现自己的能力。不过凡事要确定再下定论,所以他没直接责备,只道:“说。”
阴秋从袖子里摸出奏折,交给特意下来拿取的刘永福。于是众人都看见,那奏折厚厚一本,显然不是什么小事。
但说真的,皇帝不仅要求三司会审,还说过谋逆之事处理完毕前先暂时把别的事情放下。阴秋到底是查到了什么,才让他有这种自信,冒着会被皇帝狠狠削一顿的风险呈报上去?
一时之间,所有大臣都在思考这个问题。萧欥原本也想不出,但在注意到萧旭萧晨脸上努力掩饰、依旧无法不露出的得意之色时,他突然明白了——
不就是吐蕃那件事吗?那舞女想要刺杀元非晚,然而技巧拙劣,一看就是临时抱佛脚。那些极像布德贡赞的信件同样充满了疑点,实在令人不得不留几分小心。另外,布德贡赞和阿诗那社尔极度的震惊以及接下来急赤白脸的矢口否认,看起来也不像是演戏……
察觉到萧欥的目光,萧旭侧脸,视线转移,小幅度点头,一副“你放心、二哥我定然为你夫人讨回公道”的模样。
萧欥表情不变,同时自然地收回了自己的视线。看起来没错了……吐蕃确实心怀异端,但在这件事上也确实是被栽赃嫁祸的。至于栽赃嫁祸的是谁……
呵呵,绝对是他那个人面兽心的大哥!他该说,萧旦真是自寻死路吗?
奏折很长,皇帝先是大致扫了一遍。结果,他发现,他看到的东西确实需要仔细看——
什么?!对亲弟弟下手一次还不够,居然把手伸到亲弟妹身上了?还真是有一就有二、死不悔改啊!
“啪!”
众臣一直在揣摩皇帝的反应,结果听到的确实奏折被用力掼到地上的声音,不由心中一紧。完了,皇帝发怒了……这是朝着阴秋,还是朝着阴秋汇报的事情?
“传吐蕃两位王子以及国师上来!”皇帝大声吩咐。虽然他已经努力压抑自己的怒气,但长了耳朵的都能听出来,他已经濒临爆发的边缘。
“宣吐蕃大王子、吐蕃二王子、吐蕃国师进殿!”太监们一声接一声地传了出去。
之前还一头雾水的大臣们顿时从皇帝宣的人中猜测出了事情的走向。
原来阴秋汇报的是吐蕃舞女刺杀德王妃一事……这本是阴秋和鱼德威一起查,但现在阴秋自己上了个折子,还表示和逼宫事件有关。
莫非,这背后指使之人正是太子?因为如果这是真的,就的确和逼宫有千丝万缕的关系,也的确该避开鱼德威独自上奏了——
说不定鱼家事先也知道太子想弑君呢!
反观鱼德威,他脸色已然惨白。怕什么来什么,这下恐怕要栽个大跟头!

  ☆、130第 130 章

鱼德威的脸色变化,众臣都看在眼里。所以等葛尔东赞、布德贡赞和阿诗那社尔上殿的时候,所有人的目光都在三边上打转——势在必得的阴秋,强自镇定的鱼德威,还有面无表情的吐蕃三人。
“臣等见过大盛皇帝。”三人齐齐拜倒在地。
皇帝现在只想知道某些关键事实。平时他一定会先说些场面话,然而他今天也不想说了。“朕今日叫你们来,可知道所为何事?”
“臣知道。”布德贡赞开口回答,眉目低垂,看不清表情。“为了国宴上的意外,刑部尚书和大理寺卿已经分别询问过我们。”
皇帝眉峰一蹙。“谁先?”
“刑部尚书。”
这倒和奏折上说的一样……皇帝想着,不带感情地扫了鱼德威一眼。他让两个大臣审这个案子,鱼德威倒好,借着刑部大牢的便利,先做手脚!
鱼德威被这一眼看得冷汗直流。“陛下,臣……”
“先让二王子说完。”皇帝毫不犹豫地打断了鱼德威的话。“二王子,你继续说。”
布德贡赞侧眼扫了鱼德威一眼,转回来的过程中又对上了葛尔东赞的目光。然后,他就和下定了什么决心似的,把他蹲大牢前后的事情都陈述了一遍——
先是鱼德威放了葛尔东赞进来探望他,但他拒绝了他大哥劝他认罪的要求;又过了几天,阴秋来提审他,他就把之前的事情全说了。
皇帝越听眉头越紧。不过有纱帘遮挡,没有一个大臣能看到他现在的表情。“大王子,你为何要劝二王子认罪?莫非你认为事情是他做的?”
“回陛下,臣也不知道是谁做的。”葛尔东赞如此回答。
“那你还?”皇帝追问。
“臣那么说,只是因为想回到吐蕃继任赞普之位。”葛尔东赞坦承了自己的野心。“而鱼尚书告诉臣,若是臣弟认罪,就不会牵连到吐蕃其他人,包括臣自己。”
这话话音未落,殿上就一片哗然——
鱼德威这是诱供啊!明知道葛尔东赞做梦都想成为吐蕃赞普,他才借着这个机会、想让葛尔东赞说服布德贡赞!
反观鱼德威,他嘴唇嗫嚅,脸色苍白;明明只是春夏相交的时节,天气离热还远着,他额上却汗水一滴一滴地淌了下来。
皇帝的心沉到了底,但他仍然继续问道:“那大王子知道,鱼尚书为何让你这么说?”
葛尔东赞又看了一眼鱼德威,似乎想要说什么劲爆的,但最后还是克制住了自己:“臣不知。”
一直在听着的萧旭萧晨以及阴秋终于放下了心。因为这正是他们教吐蕃两个王子说的话——
说事实,但不能加上自己的猜测!就比如说,鱼德威显然是在为太子遮掩,但这话不能直接说出来。因为若是如此,皇帝很可能疑心有人在背后操纵、对太子落井下石;扯到自己身上,就不好了。所以,他们要做的就是,一步一步地引导皇帝自己走向那个结论!
不得不说,这确实摸清了皇帝的一部分秉性。因为若是吐蕃王子宣称他们知道,这才是不合理的现象,毕竟吐蕃人不可能对大盛背后势力太过了解。
但如此一来,皇帝就更生气了——
看来太子是早有预谋!他先买通一个吐蕃舞女刺杀元非晚,成功自然好,就算不成功也没关系,因为他要的只是混乱;在众人的目光都被这件事吸引走后,他就能更好地实现自己逼宫的计划!
不仅是皇帝,众臣中也有不少人想到了这点,不由面面相觑。谋逆本就是大罪,太子还想用谋杀弟妹这种罪名往上添砖加瓦?还是说,最大的罪注定要犯,其他罪他就不在乎了?
这可真是彻头彻尾地……没救了!
“鱼尚书,”皇帝终于转向从刚才开始就被顶到风口浪尖上的人,“两位吐蕃王子说的话,是否事实?”
“臣……臣……”鱼德威有些结巴。他很想说不是,他们都是瞎扯的,然而他看到阴秋瞥向他的眼睛,意识到对方正等着他反驳;如果他反驳了,对方就会拿出更无可辩驳的证据来打他的脸……
对了,他身边的人肯定有被买通的!葛尔东赞暂且不说,布德贡赞本就在刑部大牢里;而阴秋什么时候和布德贡赞串好话他都不知道,底下肯定出了漏洞!还有,虽然皇帝的问话毫无偏颇,但皇帝看了奏折就立刻宣吐蕃三人的态度,说明他已经信了一大半!
现在想那个内鬼是谁已经没有用处,鱼德威只得硬着头皮承认了:“两位王子所说,的确是真的。”
四周又是一片此起彼伏的交头接耳。看来大理寺卿做的准备很万全嘛,刑部尚书连挣扎都不挣扎了!
“哦?”皇帝微微眯起了眼睛。“那你说说,你为何要这么做?”
在几十道目光灼灼的注视中,鱼德威只觉得他身上一层皮都要被剥下来了。“臣……臣……”他又卡了一会儿,才找到一个勉强能用的理由:“臣以为这事儿就是吐蕃做的,所以想快点结案!”
这种回答不怎么出乎阴秋的意料之外。
毕竟,相比于承认自己之前就知道、事后还利诱别人顶罪,单纯的玩忽职守后果更小。而且刚才,鱼德威果断承认了自己的失误,没有继续否认下去,显然发现否认的话就会跳进了他特地为鱼家准备的大坑……
啧,若是连这点应变能力都没有,鱼德威也就不用做这个刑部尚书了!
然而,只要鱼德威承认自己玩忽职守、工作态度不端正,他就这么算了吗?
——那必须不能!
“哦?你这么说?”皇帝问,话尾语气还轻飘飘地扬上去一个台阶。“阴爱卿,把你的意思说给诸位听一听。”
“是,陛下。”阴秋立刻回道。他等的就是这个时候,所以他马上就要求道:“陛下,请宣臣找到的两个人证,还有涉事的吐蕃舞女。”
鱼德威听得这个,身子又是一个不明显的哆嗦。他就知道!阴秋敢上那个折子,肯定已经找到了面上看得过去的证据!
“准了。”
于是再过一阵子,众臣就见到了阴秋口里的两个人证。一个看起来年纪很轻,长着一副见之即忘的普通面孔;另一个花白胡须一大把,背驼得几乎看不见脸了。
“陛下请看。这个年轻的,就是把信交给吐蕃舞女的人。”阴秋先介绍了这个。
皇帝没吭声,只注目着殿下的情形。
阴秋一看,就知道皇帝这是让自己审给他看的意思。“当着陛下的面,你知道什么,就说什么,懂吗?”
无论是年轻的还是年长的,他们一辈子混迹市井,撑死了就围观一回县衙升堂。如今到了货真价实的金銮殿上,两人吓得筛糠一样抖,回答的声音也抖:“是、是,小人一定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阴秋很是满意。“我先问你,这个女子,你见没见过?”他指着一边同样在发抖的吐蕃舞女。
那年轻人扫了一眼,立时就道:“识得、识得!她在教坊边上的街头卖艺好几个月了,小人每天都要从那里经过的!”
众人哗然。如果他说的是真的,那这个吐蕃舞女确实不是和吐蕃使团一同进的长安,时间对不上啊!
“你是不是曾经给她递过几封情书?”阴秋又问。
那人抖得更厉害了。“小人见她身姿窈窕,心生爱慕,确实写过几封。”
“你懂吐蕃话吗?”
“不管是听还是看,都一点也不懂,”那人老实承认,“不过小人托了一个先生帮小人写。”他不敢抬头,只敢朝着老丈的方向努嘴:“就是他!”
“那也就是说,不管这位老丈写了什么,你都不知道,对不对?”阴秋步步为营。
“……确实如此。”年轻人惭愧地承认,耳朵都红了。
“那你可否亲手将这信交给你心仪的外邦女子?”
“……也没有,”年轻人这回连脖子都红了,“我、我不好意思当面见她,都是悄悄塞到她门缝里的!”
众臣不由交换目光。这情书送得错漏百出,若真被人掉包,可是一点不稀奇!
“那接下来就该问问这位老丈了。”阴秋嘴边已经噙了一抹不易觉察的胜利微笑,“他之前是个秀才,但没考中,早已经潦倒,平时就在街口摆个小摊子帮人写家书,挣些糊口的钱。”他停了停,转向老丈:“是不是这样,陈老丈?”
老头拼命点头。但他背太驼,稍一点头,就像要磕到地上去一样。
然而众臣心里已经生出了一个天大的怀疑——一个普通秀才,帮人写家书也就算了;他是能有什么渠道,才会懂吐蕃文字?
这也正是阴秋要说的。“陈老丈,我现在问你,你从哪里学得的吐蕃话?”
老头这回拼命摇头。“小人不懂,一点也不懂!”
年轻人听得这话,顿时傻了眼。“你不是都给我写了好几封吗?怎么不会?”
“那都不是我写的!”老头矢口否认,“是有人找到我,给了我几封信,让我照着描!”
如同一滴冷水落入滚油,原本静得落针可闻的朝堂上顿时炸开了锅。因为这话的指向性已经很明显了——
那些所谓的布德贡赞的信件,都是这个老头照着描的!只要能搞到一些布德贡赞的手迹,描出一封字迹相似的信算什么?而且,若是这老头模仿别人笔迹的功夫是真的,那前些年吴王被指心生反意的那封信,很可能也是他写的!
此时阴秋脸上的笑容已经很明显了。“若是现在把你描过的信和其他信件混在一起给你看,你还能认出来哪些是你写的吗?”
老头迟疑了一阵子,点点头。
于是,接下来就是自证环节。除去让老头准确挑出他模仿的那几封信之外,阴秋还请皇帝现场写一首诗,再让老头照着描。
这事情花了小半个时辰,然而众臣从头围观到尾,只觉得非常值回票价——
世上竟然真有这样的人?只需一小段时间,就能惟妙惟肖地仿造出别人的字迹?之前到底是做什么的啊?
“不瞒诸位,其实小人年轻时干过模仿名家书法的活儿。若非真迹在手,少有人能发现。因有人疑心是名家鬼魂所作,小人还得了个‘鬼笔’的诨称。”
老头自知瞒不过去,干脆竹筒倒豆子一样招了。
“上了年纪后,小人觉得这事损阴德,就不再干了。可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总有人惦记着。前些年有人把小人从老家找到长安,说若不照他们说的做,小人一家老小就都没命了。小人只得、只得……”
后面是什么,不用说,大家就都知道了。
“前些年找你的人,和最近找你的人,是不是同一批?”阴秋问。
这个问题已经接近最后的真相,众臣都竖起了耳朵——若答案是肯定的,那意味着陷害吴王和谋杀德王妃的幕后黑手是同一人!
老头果然点了头。“是!除了他们,没人知道小人就是当年的鬼笔了!”
而阴秋,也终于抛出了最后一个问题。“那你可知道,是谁找你回来的?”
此话一出,四座寂静。终于到了最后一步,所有人都等着听隐藏了许多年的真相——
“是……太子!”
虽然早有所料,但听到这句回答时,皇帝还是觉得眼前一黑。连吴王的事情都和太子有关系……他还能指望他这儿子做点啥?
边上刘永福眼明手快,急忙扶了皇帝一把,让皇帝不至于软在御座上。这点动静虽不明显,但大臣们见着那隐隐绰绰的影子晃动,就知道皇帝有了反应,而且八成是不好的。
真到定罪的关键时刻,阴秋又突然有耐心了。“你怎么知道是太子?”他问,一副不相信的口气,“难道你还能亲眼见到太子殿下?”
“小人确实没见过太子殿下。”老丈回答,“但让小人模仿字迹的人,曾随侍太子殿下左右!”
众臣心中开始打鼓。太子偶尔出宫,周围侍从确实会被人看去脸。但如果他们没记错的话,太子亲信被灭得差不多了吧?要是死无对证,阴秋怎么下得来台?
然而阴秋却不慌不忙。“哦?你可还记得此人什么模样?”
“那人每次来找小人时,都蒙着面。然而小人注意到,他走路姿势总向一边倾斜,像是腿脚出过毛病。正因为如此,他右脚比左脚大一圈!”
众人一听这话只觉得扯。敢情认的不是脸,而是脚?不过再想想,以老头的驼背程度,大概也就只能注意下半身了吧?可话再说回来,太子身边都是精良的侍卫,怎么可能有跛脚的?就算是轻微的也没有吧?
“此人太子殿下身边八成没有。”阴秋也如此承认。“但臣曾去过李相府上,李府倒是有这么个近似的,说是管家的副手。”他终于看向萧欥,“就不知道德王殿下是否扣住此人了。”
萧欥听到这里,已经完全明白了事情的来龙去脉。不得不说,知道吴王乃至元顾两人都是受李庭的陷害,这一点也不让他惊讶。至于其中的弯弯绕,阴秋都阐述明白,就等李府的最后一个证人了。
然而他不着急。越到后头,他就越不能着急。尤其,萧旭萧晨的态度已经明摆着要一次性把萧旦踩到泥土里,他就更该有耐心。“父皇,您看这……”
皇帝现在已经不想说什么了。因为他预料到,这事儿九成九是太子和李庭一起做的,没跑。各种前科,再加上现犯……他这个嫡长子,生下来就是作孽啊!
“宣吧。”他最后无力地一挥手。
不管真假,都罢了;反正太子要废掉再充军幽州,送远点眼不见心不烦。对这样的儿子,他这个做皇父的已经仁至义尽了!
结果就如同阴秋预料中的一样发展。是李庭的人在太子和老丈之间相互联系,伪造了吴王里通外国的证据,另外把原来的情书掉包成了威胁信。
也直到这时候,老头才知道自己写的东西到底是什么——
不是情书就罢了,怎么能是威逼舞女对德王妃动手的内容呢?还有早前那封信,竟然是构陷吴王的?
“小人真是冤枉啊!”老头哭天抢地。不管是突厥信件还是吐蕃信件,随便哪一封都能叫他人头落地!
年轻人的反应和他如出一辙。“圣人在上,小人真不知道那些信写的都是什么,小人确确实实是被冤枉的呀!”
皇帝本就脑仁疼,此时一听,只得先让侍卫把这几个人证先架下去,稍后再处置。
殿上一安静,众臣的心思也终于能活络地转起来——
不管是太子还是李庭,这身上的黑锅已经一个一个地摞起来,想摘也摘不掉了。无论如何从重处理,都说得过去。
但话再说回来,这些东西,鱼德威到底知不知道?
说真的,一件事可能不知道,两件事可能不知道;但阴谋持续了这么多年,若鱼家什么都不知道,真的能算太子党一员吗?是,鱼家更准确的标签是皇后党,但皇后不也一直看顾太子、希望太子继承大宝吗?若太子做了什么不好的事情,皇后党肯定也是帮着遮掩的!
到这个时候,鱼德威面上的颜色已经如同走马灯一样变了一轮。因为他也想不出,有什么理由能把他从这件事里摘出去——
一次意外,他可以说是自己办事疏忽、祈求皇帝原谅;但许多次疏忽,那就完全说不过去了。往难听了说,他这也不知道那也不知道,什么都没认真管,那到底要他这个刑部尚书做什么?
果不其然,皇帝终于开口问了这个敏感问题。“鱼爱卿,你刚刚说你以为这事情就是吐蕃做的。然而,阴爱卿却找出了这么多人证物证。你可有什么想说的?”
“臣……”鱼德威只愣了一下,就拼命磕头。“臣玩忽职守,有负陛下圣恩!”
响亮的砰砰撞击声回荡在整个太极殿上,然而皇帝不为所动。他向来和狠心沾不上边,但现在也真的没什么多余的心软留给鱼德威——
一个两个,都在欺骗他的感情!他特么管他们去死!
“以你这样的态度,刑部这些年查的案,恐怕都要朕再派人核对一遍了!”皇帝冷哼。“朕现在就问你两句话:吴王、吐蕃这两件事,你到底知不知道?若是知道,又是什么时候知道的?”
鱼德威本想承认一半,但想到皇后交代他的“不管是什么”,就把话头咽了下去。他自己受罚就算了;若承认,那整个鱼家都会受到牵连!“臣向来忠于陛下,绝无二心!此种心怀不轨之事,臣真是一无所知啊!陛下明鉴!”
皇帝简直要冷笑出声了。
还这儿和他装?想把家族摘出去,也不同时想想,若不是要帮太子打掩护,为何鱼德威要特地找葛尔东赞去劝说布德贡赞?明显心里有鬼!而且这么多年,一点都不知道?就算是瞎子聋子,也得察觉一点吧?连他这个被太子李庭重点防备的皇帝,都隐约发现了,更何况是同党?
阴秋所有的准备就是为了这一刻,所以他抓紧机会大声道:“鱼尚书,你就承认了罢!陛下平日最不喜推卸责任之人!若是你现在向圣人承认自己的错误,于你只有好处没有坏处!”
鱼德威很想说,没有的事情他为什么要承认,但发现皇帝竟然一声不吭地表示默许,他顿时就懵了。“你、你……血口喷人!”
事情到了现在这个程度,也不必往下听了。阴秋摆事实讲道理,鱼德威却只能用一句轻飘飘的血口喷人来否定。就算知道阴氏和鱼氏本来就不对付,但现在这种情况,实在很难让人帮着鱼氏讲话啊!
萧欥从始至终面无表情,一副置身事外的态度。但他心里想的却是——很好!若他回去告诉自家夫人,今天不仅仅把太子李庭的罪给完全坐实了,还顺带帮她外祖彻底洗刷了冤屈,夫人定然非常高兴!
别的不说,阴氏这回真是帮了大忙,也无怪萧旭给他那种眼色。不过,他肯定不会感谢对方,因为等这事儿尘埃落定,下一步阴氏就是他们的最大敌人了!

  ☆、131第 131 章

今天这么一议,不仅太子李氏谋逆事件基本定罪,鱼德威也落了个办事不力、严重失察的帽子。不过没人同情他——
先是吴王,后是吐蕃。若吐蕃这件事还能说留给鱼德威的反应时间不够的话,吴王的问题他也早该发现、进而汇报皇帝。既然他之前选择了和太子站在一起、纵容李庭排除异己,也就是变相的渎职。
既然这样,皇帝知道以后要摘了他那顶乌纱帽,不是自然的吗?
“我就说,鱼家迟早要倒!”
“就是!虽然他们后面有皇后娘娘,但光靠皇后娘娘一个不上朝的女人,怎么够用呢?”
“也是活该……吴王当年风头正劲,李相忌惮才下手;鱼尚书怕是自己也忌惮,才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吧?”
“这么说起来,当年的德贞双璧也是风头很大,结果忽而出了错、被贬岭南……”
“八成也是李相干的!咱们私底下说说,我就不忌讳了——当年不和李相站一起的,哪个没吃过暗亏?只不过李氏做的时候想不到,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他们不可能永远只手遮天!这不,元顾两人又调回长安了!”
“说的也是……想想看,李相对吴王、司农卿、德王妃都动过手;而鱼家向来偏向太子,而太子对德王可没什么好意。可如今朝中情形,有哪个敢得罪元府、吴王府、乃至德王府?”
“秦王那边本就和他们是仇人,要不今日大理寺卿也不至于这么卖力!加起来一看,他们现在已经把朝中所有人都得罪了个干净!”
“——这是彻底完蛋了!”
只要有带一点点脑子,就能很轻易地得出上面这句最后结论。大臣们都决定,今天以后一定看准风向,抱好金大腿——
开玩笑!皇帝废现太子、立新太子已成定局,聪明点的就知道,要抢在皇帝的册书发下来之前先示好!若是晚了,那就会被认为趋炎附势的墙头草,根本没价值了!
此种心态,萧欥不关心也不在意。因为审案的缘故,他回到府中时比平时晚了很长一段时间,午膳的点都过了。
但元非晚着人去承天门打听了消息,知道里头还未下朝,便知道是关键时刻,干脆自己也没吃、就等夫君回来一起。
“你也是,”萧欥先是感动,但感动没几秒钟就变成了心疼,“我没回来,你就先吃!万一我回来太晚,你饿过了怎么办?”
“你觉得,边上这么多双眼睛盯着我,我是如何才能饿过头?”元非晚故意抱怨了两句。“早膳用完还没一个时辰,什么水果点心就不要钱一样端上来了!”
萧欥忍俊不禁。“那还不是你吃得太少?不然我怎么需要人盯着你吃下去?”
这话元非晚可不认。“你怎么不说是你吃得太多呢?”她毫不客气地白了萧欥一眼,“我觉得你简直是用养猪的势头在养我……万一养胖了怎么办?”
“胖了又怎样?”萧欥一点也不在乎,还凑过去在她脸上香了一口。“长点肉,手感好!而且,若是夫人你胖了以后不那么漂亮就更好了!毕竟觊觎你的人那么多,为夫压力很大的!”
“去去去,和你说正经的,你就回我这个?”元非晚推了他一把,再一次被这个男人的小心眼折服了。“我看上去像三心二意的人吗?”
“是是,都是我的错!”萧欥一本正经地承认道,“不说这个了,咱们吃饭吧!叫下人们等那么久也不好!”
“到这种时候就知道吃!”元非晚嗔了他一句,转头吩咐侍女开饭。
一边伺候两个主子吃饭的侍女们急忙动起来,端菜的端菜,择筷的择筷。不过,不管她们做什么,心里的想法都是一模一样的——
等多久都没关系,但两位主子,您们能不能稍微照顾一下咱们这些做下人的身体呢?每天眼睛都被闪瞎,每天牙齿都被甜倒……真是甜蜜的痛苦啊!
用完饭,夫妻俩携手进了房,稍事休憩。刚吃饱就睡对身体不好,所以两人换了中衣,并没立刻当下,而是窝在长榻边上消食。
这种私密时刻,左右当然都屏退了,正是夫妻俩谈点不值为外人道也的那些事。
听了今天朝堂上发生的事情,元非晚的第一反应是:“鱼家和阴家的仇确实结得大发!换做是别的时候,要查得这么水落石出也不容易!大理寺卿这回可是拼了吃奶的劲儿啊!”
萧欥表示同意。“确实。而且大理寺卿之前藏得很好,以至于鱼尚书毫无招架之力!”
“太子做出那种事,之前支持他的鱼家本来就不好做人。”元非晚理解地分析,“若他们和李家关系更近,还没到今日就已经收监了。现时虽然看着还好好的,实际上境况尴尬,手下的人生了离心,也是正常。”
萧欥点头,想了想,又补充道:“不是我说,太子这事情办得太不利落。鬼笔这样的招数,用一次就该杀了灭口。就算留着鬼笔以后用,那另一个也该杀!”他从来没有什么穷寇莫追的想法,他认定的胜利方式只有一条,就是全歼敌人!
“只怕是孤注一掷,觉得不成功便成仁罢?”元非晚试着揣摩了一下太子的想法。“若是胜了,留这么个小尾巴没什么所谓;若是败了……”她看了看萧欥,“谋逆之罪还差栽赃嫁祸一条吗?”
这一眼提醒了萧欥,他顿时变得气哼哼的。“不管太子做什么,敢对你出手……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