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重生迷梦-第12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早就看出来,在香港回归了中国以后,香港的经济地位是逐渐下降的。不,毋宁说伴随着长三角和珠三角的发展,伴随着中国对外部的进一步开放,香港的地位是天然下降的。如果要保持住香港的经济发展,必须发挥香港的有利条件,在董特首看来,香港的有利条件就是它是一个特别行政区。这一点和内地大大的不同。因此,香港就要在中国和外国之间求得自己的存生之地,那么就必须让自己同时适应于两个世界。
董特首就看到了信息产业这一行当,他敏锐地从中国大陆建立了gfw就意识到香港是有可能作为信息中转媒介的,为此还特意盛情邀请小马将企鹅公司搬到香港去。不过最终小马还是选择了用户更多的大陆,不过企鹅的上市倒是在香港进行的。
董特首寄望非常高的数码港计划。结果被小李搞成了数码房地产公司计划,这让董特首耿耿于怀。不过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在香港这种地方,要想按照自己的意志不让房地产商将自己的施政纲领带歪,这是很难做到的。刚上任的时候董特首信心勃勃,一心想要大展拳脚。结果外部环境不好,内部环境也不好,他本人上不着天,下不着地。内心苦闷,虽然有中央的一再力挺,但是香港这种地方毕竟不是内地,内地有了领导的力挺,刀山火海也坐得下去,但是香港这个97年之前没有民主,97年之后民逗泛滥的地方,领导有时候是真的做不下去了。
董特首和沈正辉谈笑风生。两个人说的都是香港的历史和旧事,沈正辉从足够高的高度回望香港。把香港人的逐利和短视性格说得淋漓尽致,董特首则讲着香港的大人物典故。他和那几位香港大富豪都关系密切,说的东西几乎可以将股市震得天翻地覆,两个人说的东西相互印证,就好像一道拉链相互契合,用一整套的口袋把香港的过去、现在和未来一起打包装了起来一样。连个人思路清晰。都感觉自己似乎看问题从来没有这么清楚过。
董特首首先哈哈大笑起来,“我应该早点认识你的,”他说道,“如果你早点来香港的话,能够帮帮我的忙。我也不至于现在是这种地步。有些事情,我有个模糊的预感,但是还相信别人的人品,结果就吃了大亏,上了大当。”他摆了摆手,“不说了。”再端起杯子来,眼泪都要流下来了。
“呀,真是不好意思。”董夫人连忙道歉,有用略带嗔怪的语气说道,“你看看,别这样,把人家客人都吓到了。”
“没事,我从董前辈这里也学到了很多东西。”沈正辉连忙说道,“您对香港是真爱啊!”
“毕竟我是香港人啊!”董特首用笑容掩盖了眼泪说道。
这一餐饭吃完,双方都感觉关系亲密起来。临走的时候,董特首拉着沈正辉的手,“你什么时候去平京开会啊?我们可以一起走。”
“我要先走,”沈正辉说道,“先回趟平京,然后再回老家过年的时候陪陪奶奶、爸妈他们,然后再直接到平京开会。”
“那好!”董先生没有多说什么,也没有问他离开之后亚视的运行怎么办,他用一种开朗的语气说道,“我们到时候平京见。”
“是,”沈正辉点了点头,“这个说不定我们以后在香港见得时间还会更多一点。”
董特首哈哈大笑起来。
董先生让自己的司机送沈正辉回去,这是他的私家车,不是公车,于是沈正辉就没有推辞。在回去的路上,沈正辉觉得这顿饭吃得有些奇妙,董特首到最后什么话都没有说,什么要求都没有提,虽然他已经通过谈话的方式把自己的申述、委屈和态度都说给沈正辉听了,但是他到最后居然都还做得这样坦然,没有提任何要求,一方面大概是他自己自矜,另一方面,也许董特首的渠道根本就不只沈正辉这一条,所以无须做得太过。当然,也有另外一种可能性,那就是董特首完全不把特首的职务放在心上,所以谈话的本身就是为了谈话,也许他只是一时心血来潮,突然对亚视的主席感兴趣了,邀请他来坐坐也不一定。沈正辉自己胡思乱想了一番,觉得有些可笑,自己什么时候也能够在政治上替别人穿针引线了?想到了这里,他回到了自己住的地方,还是先抽时间把董特首和自己所讲的内容写了一个简明的纲要,这位特首言语之间透露的很多八卦细节,日后都是金钱,甚至可以说是金钱都买不到。
很多人看那些成功的商人。对他们的认识都只限于他们暴露出来的一面,董特首是以平等的地位和他们交往的,能够看到的比普通人多得多,所以他今晚喝多了所说的对于这些富豪们的评价,对于了解他的想法和思路很是重要。沈正辉日后也是要混在香港的人,自然也对搜集这类情报感兴趣。写作兴奋起来。沈正辉忍不住开始顺着今天自己和董特首所讲的内容开始推演香港的将来,然后他惊奇地发现,在足够多的信息的支撑下和深知内情的董特首的指点下,香港的未来真的朝着沈正辉所知道的方面飞奔而去。不过沈正辉以前只知道现象,现在则是清晰地看到了历史发展的动力和原因,甚至细节都是一清二楚。他忍不住摸了摸自己的下巴,这位董特首和自己说了那么多,也需要点根本就不在自己的身上,而正像自己所说的那样。这位先生对于香港爱得深沉。
和董特首会晤了之后,沈正辉便真的脱离了亚视的工作,从香港直飞平京,到了平京之后自然是王安萍前来接机,带着熟悉的司机把他送到了自己家。王安萍的父亲的仕途正在关键的时候,已经退休的王老爷子已经逐渐说不上话了,尽管领导班子对他们这种老干部还是很尊重的,但是一朝天子一朝臣。老头子的影响力正在无可挽回地消退着。
沈正辉再次看到王老爷子的时候,他似乎已经变成了一个真正的花匠了。
“哟。是小沈啊!”王老爷子从花园中走出来,还领着小锄头和装肥料的小袋子,“你可真是稀客啊,屋里面坐吧。”他倒是越来越和蔼了,以前身上还带着凌厉的军人的锐气此时已经不见了分毫,仿佛真的修身养性的功夫做到家了一样。不过沈正辉还是从老爷子的步法和腰板。看出来老头子身上还硬憋着一股不肯松的劲头。
果然,在客厅里面坐下来之后,当王见胜也坐到到了沈正辉的面前的时候,沈正辉就明显从这位的身上感受到了那种不屈的意志,主导的意志。他随时准备将自己的信念表达出来,并将自己的意愿加诸在他所面对的人的身上。从根本上讲,他还是把自己看作是领导人。
“知道为什么叫你来吗?”这话说得有点像是审犯人了。
“爷爷,不是说到时候让爸爸来和他谈吗?”王安萍对于自己的爷爷的态度也有一些不安。
“怎么,爷爷老了?连话都不能说了?”王见胜瞪眼反问道。
“瞧您说的,这不是怕辛苦你吗?”王安萍给了沈正辉以个眼色,“好吧,你问吧。”
“你先出去,我单独和小沈说说话。”王见胜对自己孙女说道。
“您这……真是。”王安萍露出了无奈的笑容,看了看沈正辉,给了他一个宽慰的眼神,便真的走了出去,“我去找爸爸去了。”
王见胜对她挥了挥手。
沈正辉在王见胜的目光下不自然地坐直了身子,王见胜盯着他猛不丁地问道,“你和安萍关系怎么样?”
“嗯?挺好的啊!”沈正辉没反应过来,“安萍姐挺照顾我的。”
王见胜咳嗽了一声,“我的意思是你们就没有……更进一步的想法?”
沈正辉像是被点了穴道一样,张大了嘴巴不知道说什么,好半天才咽了一口口水,“我一直把安萍姐当姐姐,”似乎感觉这样不够有力量,又加上了,“亲姐姐。”
王见胜用审视叛徒内奸卖国贼的眼光狠狠的审视了沈正辉一番,看得他后背发凉,到了最后,王见胜叹息了一声,“算了,年轻人的事情就交给你们年轻人自己去解决,”他盯着沈正辉,“安萍现在可都已经三十了。”
沈正辉在心里面说,我也三十了啊!但是这只是在心里面说说罢了,毕竟男人三十和女人三十是不一样的,在老一辈的眼光里,似乎过了二十岁还没有男朋友都够得上嫁不出去的标准了。王安萍能够熬到三十岁,已经把家里面的大人的脾气都磨掉了,特别是她还有这样大的商业成就,从另外一个角度上讲,该如何给她选择男朋友。这也是一件困难的工作。把目光注视到沈正辉的身上,也许是王见胜本人的想法,但是如果是全家人的想法的话,沈正辉已经开始觉得头开始大了。
所幸的是王见胜马上又把话题转到了正题上了,“你还没有回答呢,知道要你来是做什么吗?”
“我听说领导要见我。”沈正辉眨了眨眼。
“确实。”王见胜点了点头。但是他又问道,“领导要见你,是要和你谈什么,这一点你清楚吗?”
沈正辉一下子想到了董特首在自己离开香港之前特意请自己吃饭和谈话的事情了,“莫不是因为我在香港做出了一点点的成绩,让领导们对这个很感兴趣?”沈正辉试探性地问道。
王见胜不置可否,“你就不能再敏感一些吗?“
我又不是敏感体质。沈正辉在肚子里面吐槽道,不过他还是努力做出一副认真聆听的表情来,“老爷子你教导一下我啊!”
王见胜舔了舔嘴唇。吐出来两个字,“宣传。”
“宣传?”沈正辉有些莫名其妙,虽然这两个字和他的本行关系密切,但是他是不会幼稚地把领导所说的“宣传”等同于自己拍摄电影和搞电视节目的,一旦带有政治意义,宣传本身且不论其内容,就形式上已经足以遭人厌恶了,“这和我有什么关系?”
“你看看。你怎么不敏感到这种地步。”看上去王见胜似乎对沈正辉态度感到痛心疾首,不过如果种态度让王见胜提起了指点自己的兴致。沈正辉倒是不介意继续扮傻。
“这个,请老爷子你指点我一下,这和我有什么关系?”沈正辉反问道,他随即便有了一个方向,“奥运会开幕式的导演不是已经定下来是张导演了吗?”
“事情也不可能全部是他一个人做的。”王见胜回答得理所当然,“如果你能够做得更好的话。那么自然要给你发挥才能的平台。”
“不是吧?”沈正辉惊讶起来,“准备让我执导奥运会?我做不来的。”沈正辉倒不是真的谦虚,奥运会的排场是艺术水平和经验的结合,沈正辉即使再自负,也不会觉得自己能够比张国师做得更好。
“当然不是这个。”王见胜回答道,“这也太儿戏了,别的不说,你才多大?”
奥运会的时候绝对满三十了。沈正辉抿了抿嘴唇。
王见胜颇为高兴,但是表面严肃,一字一顿地说道,“上面对于电影放开,又出台了很多促进鼓励的措施,一方面是经济上的压力,另外一方面,也抱着这样一个想法……”他停顿了一下,看着沈正辉的眼睛说道,“希望我们中国的文化和国家形象,能够通过这样一种方式走出国门,到世界上去。”
沈正辉忍不住张开了嘴。
“如果没有你作对比的话,张导演、冯导演、陈导演这几个算是做得不错的了。”王见胜的语气和他所说的内容极不相称,他说做得不错的时候嘴角露出来的轻蔑几乎不用掩饰,“但是在看了《上海堡垒》、《悟空传》这类作品之后,你说说像《十面埋伏》、《无极》、《夜宴》都是些什么玩意?”王见胜压抑不住自己的怒气,“他们就是拍这些东西给外国人看的?”停顿了一下,他又说道,“演戏的也大多数不是中国人。”
沈正辉被噎了一下,他倒是非常荣幸,自己能够让这位老军头如此看重,可同时,他对于这种看重又有些茫然和惶恐,有一种自己抓不住的飘渺的感觉,在心中模模糊糊地形成着。
王见胜又看了沈正辉一眼,“你明白了吗?”
“啊?什么?”沈正辉正在努力抓那种感觉,一时之间不太明白王见胜的追问。
“还不明白吗?”王见胜略带失望的语气说道,最终还是叹了一口气,“你那么喜欢折腾,又在香港收购了电视台,你就没有想过再好好拍几部电影?”
“我不是刚刚拍了《新警察故事》吗?”
“那部戏……只能说是马马虎虎,”王见胜长出了一口气,终于说得明白一些了,“你难道就不能再多拍几部诸如《悟空传》、《浦海堡垒》之类的电影吗?”
“这类片子不是说拍就拍的吧……”沈正辉吓了一跳。
“那么,”王见胜退而求其次,“只要是正面宣传中国又有影响力的片子也行啊,我看《新警察故事》还马马虎虎。”
“老爷子,这都是宣传部门和广电部门的事情,您操什么心呢!”沈正辉哭笑不得了,“这个难道还能命题作文吗?”
“当初你拍《集结号》我就觉得挺好,”王见胜倔强地说道,“这种片子就应该多拍,又有票房又有影响力,还是正面的,比那些烧钱拍得稀奇古怪的片子好。”
沈正辉叹了一口气,觉得王见胜所说的绝对不是领导要找自己谈的东西。
这时候,王安萍的父亲走了进来,“爸爸,”他先喊了王老爷子一声,又转过头来看了看沈正辉,“小沈来了?”
“伯父你好。”沈正辉站起来。王安萍跟在她父亲后面。
“好好,到我书房来一下吧,我有事情和你说。”王安萍的父亲说道。(未完待续。。)
ps: 感谢上月打赏的兄弟,看到了稿酬我吓了一跳。受之有愧啊!
第290章 领导的新期望3
王海洋生于1949年,沈正辉上一次在这里见到他的时候他还挂着少将军衔,现在已经换成中将军衔了。据沈正辉所知,王安萍有两个伯伯,还有一个姑姑。她的大伯和二伯都已经以少将军衔退役了。大伯从事军队教育事业,已经不担任具体职务了,二伯还在保利公司工作,不过马上就不担任具体职务了。王安萍的姑父从事的是理论研究工作,坐的是冷板凳。现在看起来,王家在第二代唯一剩下的有发展前途的似乎就只有这位目前就任平京军区副政委的王海洋了。
不过即便是这样,王见胜一瞪眼,王海洋还是卸下了领导架子,在他父亲面前装出了一副乖儿子的样子。
“爸,我和小沈说正事呢!”
“你的意思就是你爸我说的不是正事?”老头子露出意兴阑珊的表情来,“去去去,去吧,你们说正事去吧。”
“安萍,陪陪爷爷。”王海洋对王安萍说道,又对着沈正辉使了一个眼色,于是沈正辉站了起来。
“老爷子,我待会再来聆听您的教导。”沈正辉说道。
“不用听了,我的话没人听。”王见胜一副赌气的样子。
“瞧您说的,”沈正辉急忙说道,“实际上我有好几个军旅片的题材,拍不了电影咱们可以拍电视剧嘛!”
王见胜的脸色才好看起来。
沈正辉这才跟着王海洋进了他的书房。这真的是一间书房,不是装饰用的,摆在书架上的书看起来也足够正派,包括马列主义文库、各种军事题材的专著等等,倒是颇为符合王海洋的身份。
“坐吧。”王海洋自己坐在了书桌后面,指了指自己对面的椅子。这种感觉倒是挺像审犯人似的。
沈正辉乖乖地走过去坐了下来。
“老爷子和你谈什么呢?”王海洋问道。
“好像是宣传上的事情。”沈正辉小心翼翼地说道,他摸了摸自己的头,“不知道算不算是自夸,我个人觉得我在这方面确实有点才能。”
王海洋哈哈大笑起来,“绝对不是一点点,不是一点点。”他从座位上站起来。在房间里面来回踱了几步,似乎是感觉这样对沈正辉的压力太大了,他又笑了笑重新坐下去,“你在这方面很有才能。”他重重叹了一口气,“那几部电影的宣传效果相当好,这段时间我刚好做了一个基层的调研,”他说道,“基层的士兵非常喜欢这种宣传方式和手法,这是对我们的政治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啊。我们这些老骨头也要与时俱进。”他轻笑了一声,“总政治部也有一点新想法,想要借助这种方式搞一套军队的宣传片。”王海洋停住了说话,把目光完全注视在了沈正辉的身上。
沈正辉眨了眨眼,有些不确定地问道,“要我来?”
“怎么可能?”王海洋哈哈笑起来,“当然是军队自己来搞,题材什么的都是我们自己来。”
沈正辉松了一口气。“我还真怕要我来搞。”
“这是总政治部的事情,我也不掺和。”王海洋不动声色地说道。“你也算是给我们提供了一个新思路新想法了。”
“哦。”沈正辉舔了舔嘴唇,“这是我应该做的。”
“爷爷和你说的那些你不要放在心上。”王海洋说道,在沈正辉有些迷惑的眼神中解释道,“老人家老了,有些想法转变不了,他自己看不惯很多东西。但是现在又退休了,根本没有办法改变,”王海洋轻笑了一声,“他想要发挥余热,把想法打到你身上来了。”一边说着王海洋一边摇了摇头,“老小孩,没办法。”
沈正辉刚才被王见胜挑拨的心思全部都放了回去。
王海洋开始重新步入正题,“当然这一次领导想要见你,还真的就是宣传方面的事情。”
沈正辉立马瞪大了眼睛。
“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王海洋问道。
沈正辉咽了一口口水,“奥运会?”
王海洋点了点头,“但是不仅仅是奥运会,不仅仅是。”
沈正辉眨了眨眼,“这只不过是一个小小的电视台罢了。”
“不小了,”王海洋说道,他叹了一口气,“如果不是这些年你和安萍还有安然他们关系这样密切,这一次都用不着我们家先出这次面,直接就是统战部门和你谈了。”王海洋用很是复杂的眼神看着沈正辉,“知不知道为什么?”
沈正辉张了张嘴。
“外界把你和我们王家都已经绑在一起了。”他这样说道,“当然,我也不好说你什么,即使因为你的缘故,孙家和李家对我们有点意见。”
“真是抱歉。”沈正辉说道。
“不要说这种话。”王海洋摆了摆手,“浮浮沉沉都是正常的事情,在圈子里面我是见多了,看透了,现在也就是为子女铺铺路,尽忠职守罢了。更何况,”他盯着沈正辉,“这些年来你做的事情是不是对王家有好处,我还是心里有数的。”中将终于忍不住还是点了一根烟,“当然,我们的这个担保我觉得意义也不大,你也知道外联部之类的单位是怎么做事情的,你现在根基不在大陆,他们多少会客气一些。有什么事情,我会让安萍和你沟通的,一般也不会有什么大事情。不过,”他看着沈正辉,“底线还是要要的。”
沈正辉稍微松了一口气,回应道,“我就差在胸口写‘忠党爱国’四个大字了。”
“写出来和心里面是不是这样想是两个概念。”王海洋摇了摇头,“别以为我跟不上时代了,那部电影我看过。”
谈话总算是有了一丝轻松的味道,沈正辉夜笑了笑。
“上面还是看重你在日本的影响力。”王海洋说道,“你小子很能折腾啊,在香港都搞得风生水起的。亚视亏损那么多年,在你手上都能够抗衡tvb了?”
“一时半会他们没有来得及反应罢了。”沈正辉很是谦虚地说道,“他们家大业大,我只不过是钱多,烧起来的。”
“我可是听说电视台已经开始盈利了。”王海洋似笑非笑地盯着沈正辉,“没事。不然我们也不会同意安萍去当这个董事。”
“在对外宣传上我们也是很费脑筋啊!”王海洋继续刚才的话题说道,“官方媒体被别人抵制,民间的媒体影响力有限,你能够折腾出来,这就很好。”
“我觉得这是个思路的问题,”沈正辉说道,“你要直接和别人说中国好肯定不行,要找个方式包装一下,潜移默化地让别人接受。”
王海洋摆了摆手。“你不用和我说这个,这不是我的工作。”他笑了笑,“我只要保证你‘忠党爱国’就足够了。”
沈正辉也笑了笑,“就好比您做政治工作,一味的宣贯说要怎么怎么样,不准怎么怎么样肯定不行,当兵的绝对要上级亲自带着训练出来才行,真的执行一下任务。观念一下子就树立起来了。”
“你这样说倒是挺对的,”王海洋哈哈大笑起来。问道,“那像我们这个级别的高级干部又该怎么训练呢?”
“这个我可不清楚,”沈正辉摇了摇头,“不过我觉得这就要看领导用人的艺术了,把能用的用起来。”
王海洋半眯着眼睛,认真审视了一番沈正辉。若有所思地点了点头,“你说的不错啊!”
“对了,王伯伯,还有个事情要麻烦您一下。”沈正辉突然说道。
王海洋露出了惊诧的表情,“你讲讲呢。”
“是这样。tvb去年年底的时候放映了一部讲支援海外的医生的电视剧,”沈正辉看了看王海洋的脸色,“是在非洲拍摄的,这让我有了点想法,我很想问问,我能不能和军队合作,拍摄一部关于我们军人海外维和的纪录片?”
“你要拍摄纪录片?”
“这是一个新思路,想试试。”
“纪录片可是很费钱的。”王海洋说道,“而且拍摄军队什么的,是不是个好的题材啊?”
沈正辉觉得王海洋大概误解了,以为他这个纪录片拍摄计划是准备届时应付统战部门和宣传部门的材料,“这倒不是,”沈正辉说道,“我觉得这个题材很有意义,我们的军队和其他军队的性质不同,不单纯是维护地方秩序的军事力量,我以前看过一个军队内部的纪录片,看到我们的军队在非洲给当地军民修路,参加当地联欢什么的,同时还在当地种菜,觉得很有意思,这个算是宣传的一个很好的表现面,所以想要问问。”
是的,既然要刷声望成就,有什么比制作纪录片来得更快更好呢?宣传部门多年的宣传成绩最终还比不上一部《舌尖上的中国》,宣传的爱国主义教育终究比不过白皮在奥运会前**裸的无耻更加教育群众,多难兴邦,在灾难和大是大非面前,酱油众也不得不面临着对自己的立场的思考。
王海洋愣了一下,“这个我倒是可以打个招呼,”他停顿了一下,“不过如果你有完善的想法,还是在见领导的时候提一提。”
和王海洋的会谈没有持续多长时间,过了一会儿,安萍就过来敲门叫吃饭了。这一顿饭倒是挺简单,在场的除了王老爷子、王海洋和王安萍、沈正辉之外居然没有其他人了,连王安萍的母亲都不在。
实际上王海洋也不住在这里,他大概是为了特意见沈正辉才过来的,于是在老爷子这边吃饭的结果就是饭菜都很素,也很清淡,似乎是厨师照顾老年人的缘故。王见胜大概也知道自己家的饭菜是什么样子的,于是板着脸和沈正辉说道,“少吃一点好了,你们年轻人等会可以出去再吃一顿。”
“这挺好的啊,”沈正辉回答道,“很绿色,实际上我也不喜欢大鱼大肉的,稍微不注意就要发胖,胆固醇、高血压、血糖都是问题。还是这种饭菜吃起来号。”
这话说得王见胜也高兴起来,“那就喝两杯。”
一餐饭吃饭,又陪着王见胜聊了聊天,沈正辉稍微提了一下未来的电视剧拍摄计划,亚视将会成立专门的电视剧部门,将来的电视剧将会大量和大陆合拍。这也是降低成本的办法。王见胜听的高兴,但是吃了饭的他还是要休息片刻。王海洋这位中将也是忙人,吃了饭就匆匆忙忙地又离开了。
剩下沈正辉和王安萍两个人在客厅里,王安萍扬了扬眉毛,“要不然出去逛逛?”
“可以,去哪里?”沈正辉问道,以他现在的身份走到哪里都不安生。
“不如去颐和园吧。”王安萍建议道。
“颐和园?”
“现在这个时间,人不多的。”王安萍说道,“我们去逛也不会有人在意。”
这个倒是。沈正辉上辈子和父亲来平京办事,也是一月份去逛颐和园,那时候已经是下午五六点钟了,临近闭园,进去之后根本看不到人,和日后假期人山人海的状况区别很大。
说走就走,王安萍叫来了司机一路送着两个人到了颐和园,司机甚至帮他们买好票。就在景区外面等着他们。一路上王安萍都有些沉默,在颐和园里面走着。目光也不在旁边的景色上,这让沈正辉有些奇怪了,难道不是你提议来逛颐和园的吗?
“有心事啊?”沈正辉问道。
王安萍的反应有些平淡,只是摇了摇头,“在想一些事情,”她叹了一口气。“在想我的事业到底对不对。”
“啊?”沈正辉有些奇怪地偏过头来看着王安萍,“你怎么了?”
“有些感慨。”王安萍耸了耸肩膀,“我在想我做的太好对我们家是不是个妨碍。”
“你怎么会这么想?”沈正辉略带惊讶,“你可以说是我知道的做事情最规规矩矩的红……”
王安萍摆了摆手,没有让沈正辉继续说下去。“但是你要承认,我的家世对我的帮助太大了,好多贷款别人肯定贷不到的,我都能够贷到。”
“你这就妄自菲薄了。”沈正辉说道,“房地产行业的利润是很高的,银行很愿意贷款。你唯一的优势就是银行不会主动催着你还贷款就是了。”
王安萍扬了扬眉,“你就是因为这个原因才不得不把生意卖给我的不是吗?况且,”王安萍继续说道,“我在拿地上也有优势不是吗?”
“你这么说,”沈正辉舔了舔嘴唇,“首先你要承认,在各国都有这种透明天花板的存在,想要继续做大做强,很难不用到这种人脉关系就是了。”沈正辉摊开了手,“我在日本也必须依靠日本本地的人脉关系啊,这都是很正常的事情。”
“我记得你以前不是这样的。”
“多久的以前啊?”
“还在学校的时候吧。”
“都已经七八年过去了,”沈正辉也有些感慨,“抗日战争都结束了,而且你要承认,在这个世界上光靠你一个人是做不出来很多成就的,要学会和人协作。”
“是的,”王安萍长出了一口气,“实际上当有人和我说他们对企鹅和阿狸的股票感兴趣的时候,我还松了一口气。”
“你想太多了。”不过在看了王安萍的表情之后,沈正辉摊开了手,“不过这也是做人的一种方法就是了。”
“这段时间,”王安萍说道,“我们家开了好多次会,讨论的都是所谓的前途,家族的事情,”她看了看湖泊的远处,“也许我是真的有点累了而已。”
“我突然之间有些不想做房地产了。”王安萍说道。
“哈?”沈正辉眨了眨眼,“那么院线……”
“你果然就想着自己的利益,”王安萍瞪着沈正辉,突然笑了,“骗你的,不过公司确实要收缩一下,”她像是说给沈正辉听,又像是自言自语,“你是不是说过有企鹅和阿狸的股票就可以无后顾之忧了?”
“等阿狸上市之后你就可以把股票拿去变现,”沈正辉回答道,“然后我们联手就可以把整个香港买下来。”
“又在吹牛。”
“这倒不是,”沈正辉回答道,“把李家城在香港的产业买下来,就相当于把香港买下来了,到时候香港说不定已经比现在贬值得多了。”
“买香港干什么?”王安萍笑起来,“你不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