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重生之锦书难托-第3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八八,若是再卖出一批田地,应该就绰绰有余了。
此时,抚西大将军由衷佩服大舅哥白语元的“拔羊毛”手段。
九月中旬,庐江汛期基本结束,好不容易歇了三个月的周慕寒又开始了两地奔波,接着不久,院试开始,白宛和下场考试,白素锦算是经历了一次陪考体验,亲眼看着精神奕奕的人进了考场,出来后脚步虚晃面色苍白,在感慨古人考试太凶残的同时,也深刻体会到“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实属真理也!
七天后放榜,临西白宛和荣获案首,前脚打赏了登门报喜的人,后脚白素锦就给白宛和请了个身手功夫的师父。听说乡试的强度可比院试大多了,白素锦觉得白宛和相当有必要强化一下身体素质,这一做法陈山长竟然大为认可,还主动拿出两幅亲笔书画给白素锦作为雇资,聘请了大将军府一位侍卫到尚弘书院给学子们开武课。
白素锦好奇,寻了借口到书院逛了一圈,当看到场院里一群穿着青色长衫的谦谦学子撸胳膊挽袖子扎马步、跑圈的时候,白素锦内心几乎是崩溃的。
难道这就是体育课的雏形?
白素锦绝对想不到,因为她一时的无心插柳,三年后,尚弘书院的学生们以平和的心态和强悍的体魄傲然会试考场,以至于京城的国子监也要派人来尚弘书院交流借鉴。
院试过后,便是三年一届的贡酒选拔。果不其然,双花糯一路过关斩将,进入贡酒之列。不多久,盛兴隆酒坊和天成酒坊合并为兴成酒坊,成为黔西酒业中的翘楚。当年秋收之后,双花糯大量汇集到兴成酒坊手中,双花糯以绝对优势占领大部分酒市,黔西十八酒坊的争斗以兴成酒坊大获全胜落下帷幕,这场持续了近两年的激烈商斗使得战败的酒坊遭受了巨大的损失,此后短短半年间,十八酒坊陆续开始倒闭,到次年秋收时,除了兴成酒坊和聚福兴之外,只有两三家勉强维持。
这些尚且是后话。兴成酒坊夺得贡酒资格后,大肆扩大规模,林大总管那边得到的消息,盛兴隆与天成酒坊合并之时,白宛廷原先占有的那点股份被赎回,除了赎回银,兴成酒坊还允诺了一部分的酒曲采买。
原来,白宛廷借由“卖兄弟”拉拢来的亲家钱家,是黔西小有名气的酒曲商。丁氏为妾,白语昭为妾生庶子,加之两人还有携款私逃的把柄在,母子俩的性命被牢牢捏在余氏和白宛廷手里,对于这桩亲事,他们娘俩只能任人摆布。
白语元同钱家姑娘成婚后,白宛廷在钱家的帮扶下创办了酒曲坊,兴成酒坊允诺的采买契约自然就是开门的第一单生意。借由兴成酒坊的名声,生意竟也慢慢打开了局面,偏偏白宛廷是个得陇望蜀的主儿,野心大不说,还容易自我膨胀,生意不过才打开些局面,被人假意逢迎恭维了两句,就开始心飘飘然,妄想吞下钱家的酒曲坊,进而给苏平一些颜色瞧瞧,一解心头之恨。
钱东家近来的日子也不太好过,十八酒坊相继萎靡,兴成酒坊一家独秀,开始不断打压酒曲的价格,钱家的酒曲绝大部分专供酿造双花糯而用,这样一来,不得不屡次同兴成酒坊妥协。既赔了银子,又心头添堵,正火大着呢,偏偏白宛廷又来火上浇油,这般见利忘义之人,不除之简直心头堵得慌。
异变发生在次年的秋后。
此时,庐江水堰的工期已经进入第二阶段,趁着汛期结束,工事加紧速度,庐江中的分水堰已经形成了大致的轮廓。而扩种的第二个收获年头,棉花基本上形成了以临西布业商会为中心的西部种植基地、以萧家为中心的山陕种植基地,以及以钱塘许家为中心的江南种植基地。承赁来的屯田根据土质,分别用于种植棉花、花生和高粱。高粱本被称为番黍,因为与番薯同音,白素锦顺水推舟,将其改名为蜀黍。
相较于棉花和花生,高粱的环境适应能力明显更强,尤为萧员外所喜,第一年从白素锦手里得了少许种子试种后,第二年毅然扩大了种植面积,如今汇聚到聚福兴酒坊仓库中的蜀黍,其中近七成来自于山陕的萧家。
农历十月初十,祭过酒仙之后,就开始了一年一度的酿酒忙季。今年,聚福兴酒坊迎来了两位贵客。

☆、第114章 还击

经过一年的反复试验,蜀黍酿酒的工艺基本成型,聚福兴前院堂屋内,酒坊大师傅亲自将两坛未开封的两斤装小酒坛放到堂中央的方桌上,拍开封泥,坛口一经开封,清冽的酒香立刻散发到空气中,迅速弥漫开来,刺激着人的嗅觉。
“老朽惭愧,去年那么些蜀黍就酿成了这两小坛子酒来,今日恰逢两位东家来,特意请大师傅开封来大家一起品尝品尝。”姚老东家有些惭愧,去年秋收后,除去备种,白素锦几乎将所有的蜀黍都低价卖给了他,无奈初次使用新谷物,酒曲和发酵的把握上颇费了一番功夫,付出了不少的人力物力财力,所幸的是终于摸出了其中的门道,最终成功酿出了这两小坛新酒。
白素锦对白酒涉猎不深,白语元却是爱酒之人,两人端起斟满的酒杯小酌了一口,酒液由舌尖入喉,清冽的酒香在恣意散发,绵长中不失豪爽,齿颊间余香缭绕不褪。
真真的好酒!
白素锦浅酌两三口后就放下了酒杯。酒虽好,对她来说度数还是高了些,贪杯怕是要吃不消的。
白语元却是爱不释手,和姚老东家两人连喝了好几盅。
“这蜀黍食用的时候口感偏粗糙,没想到用作酿酒却是宝物。”白语元感叹。
姚老东家笑逐颜开,“还是白庄主好眼光。”
生意往来时,白素锦更愿意被人称为庄主,而不是夫人,姚老东家何等心思之人,这种细节自然顾得周全。
白素锦浅浅笑着,道姚老东家言重了。
因着姚老东家和岳丈大人的关系,白语元也不和他太过客套,坦言道:“世伯,今日我们兄妹前来,为的是扩大酒坊之事。昔日十八酒坊如今已有半数落入兴成酒坊之手,我们想出钱以聚福兴之名买下余下的那几家,您看如何?”
姚老东家神色一顿,继而表情很是复杂,既有激动又有顾虑,颇为左右为难。
白语元与白素锦相视一眼,继而出声说道:“世伯放心,这比银钱算是我们借给您的,酒坊的一切经营我们概不插手。”
聚福兴百年老字号,姚老东家不愿分权自是情理之中。
“恕老夫直言,若是只照拂萧老的情分,两位低价将庄子上的双花糯卖与我聚福兴已经够了,做到如今的程度,不知可是另有隐情?”
人情一事,做过了极容易就会生出别有所图的意味来,白家兄妹家又是供给新谷物蜀黍,又是提供银钱,姚老东家有这种顾虑实属正常。
白语元了然笑笑,说道:“不瞒世伯,我们这番做,的确是有私心在。您可能有所不知,那兴成酒坊的邓东家其实只是个幌子,背后真正的东家乃是我临西府的首富苏家。之前兴成酒坊利用黔西酒业争斗之机在临西大肆垄购双花糯,怕是要打着贡酒的旗号耍弄手段聚拢钱财,旨在打压我们白家,以图三年后夺回盐运总商之位。当然,更有些私人恩怨夹杂其中,相信世伯也应该有所耳闻。”
听闻兴成酒坊背后另有东家,姚老东家委实惊讶意外,想到两人背后的关系,定然不会是虚言。
原来竟是如此。
姚老东家心头的顾虑尽消,接下来的谈话就相当顺利了,姚老东家也不是个拘于燕雀之志的人,既然有机会更进一步,自然不会放过难得的机会。
白素锦这番亲自跟着白语元过来,一是出于对姚老东家这个未来合作伙伴的敬重,二是为了通过姚老东家结识几位黔省有名的大庄主,为新作物的推广种植做准备。
此外,还有一个不便对外说的理由。
白素锦在黔西逗留近五日,临离开前才私下见了那位秘密人物一面。
就在白素锦和白语元回到临西的三天后,兴成酒坊传出消息,去年酿造的那批双花老窖因为酒曲有问题而全部报废,酒坊损失严重,故而决定来年的双花糯收购量大大缩减,并且价钱上直降三成!
一时间临西府内炸开了锅。
丰泰粮行后院的内堂,得到消息的白素锦和白语元,以及临西府几大田庄庄主齐聚一堂,气氛有些微妙,白家兄妹神色淡然,从容不迫地品着茶,而堂下坐着的几位庄主虽然极力压抑,但脸庞上或多或少都透着焦急。至于心里,早就急得着了火。
“当日未听取两位东家的劝告,一时被金钱蒙蔽了双眼,我等实为惭愧,也自觉没什么脸面说后悔,就该自认栽了跟头,可是,今时今日关系到的不仅仅是我等的利害得失,还关系到众多的农户,故而这才腆着脸上门来求助,还请两位东家不计前嫌仗义出手。”
楼庄主说罢,其他几人也纷纷随之附和。
接到他们的拜帖,白素锦和白语元就猜到了他们的用意,也一早就合计好了对策。白素锦嫌麻烦,唱白脸,白语元唱红脸,但也没当即就应下,只是推脱说定不会袖手旁观,但具体如何还需再仔细思虑一番。
得了白语元这番话,楼庄主几人任是再心急如焚也不好继续赘言,只得道了谢后先行告辞。
这两年,双花糯稻种的价钱水涨船高,所以秋收一结束,大部分人就早早将来年的稻种买回家。兴成酒坊在临西府内开设了数家粮栈,一来收购双花糯,二来就是售卖双花糯稻种。
如今昂贵的稻种已经买到了手里,兴成酒坊却扬言减量减价,对双花糯种植者来说无疑是噩耗。
第二年秋收就动手,也着实有些出乎白素锦的意料,白素锦本以为总要拖上个三四年的。
“今日我得到消息,朝堂上已经正式通过了重建陪都长安的提议,由太子督建,相关诸省须听凭调遣。这两天衙门就会贴出公告,随后各行各业的商家都会募捐银钱响应,苏家急着动手,我猜测应该是和此事有关。”
晚饭后的书房里,听到白素锦说完她的疑惑,周慕寒揣测道。
白素锦恍然,“看来苏家是想借由募捐另结高枝,为谋得下一任盐运总商之位增加筹码,但手头上可供驱使的银两又不甚充足,所以才提前行动了。”
周慕寒点头赞同,停下手中的笔,偏过头来看向白素锦,眉眼间透着淡淡的暖意,“咱们这边。。。。。。还要再拖上两天?”
“自然。”白素锦弯了弯唇角,“人总要为自己的选择负责,结果是甘是苦,只有尝过了才会印象深刻,才会长记性。”
“确为此理。明日一早我要动身前往玉屏山,双花糯一事我已全权交给郭焱负责,有事直接找他即可。”
白素锦点了点头,“水堰的工事在接下来的三五年间怕正是用人之际,如今碰上陪都重建,会不会在劳役上有所影响?”
这个时代的巨大工事基本上纯人工打造,耗工量可想而知。
周慕寒将手中写好的折子展开晾墨,“这倒无需担心,我已奏请皇上,并和四哥打过招呼,重建陪都一事咱们川省可以多出募捐出一些银钱,以抵劳役。”
自从四皇子正式获封太子后,白素锦才发现周慕寒和诸皇子的关系并不如之前所表现出来的那边同等疏离,起码和四皇子显然熟稔,近年来的书信来渐次频繁。后来才听周慕寒坦白,并非近年来才联系频繁,而是一直有所联系,区别在于之前是隐秘的。而且,前提是,他们的联系皇上一开始便知情。
白素锦不得不感慨,皇家人天生就是装大尾巴狼的专业户!
“太子殿下的身体如何了?”白素锦问道。当初从京城回来后,白素锦就将太医院卓院使有意结识的时同常神医说了,常神医斟酌后渐渐和卓院使开始了书信往来,直到太子在书信中和周慕寒提及,白素锦才知道,常神医竟然在帮着卓院使为太子调理身体,而且稍有成效。
“用他的话说,让朝中不少等着看热闹的人失望了。”
白素锦听了不由得一笑。当日在宫中曾见过太子一面,彼时还是四皇子,身材颀长,但偏瘦,眉目疏朗、脸廓柔和,然面色透着病态的苍白,却也丝毫不掩皇家子弟的贵气。白素锦当时第一感觉就是:可惜了一个好好的帅哥。
可等看了两封他和周慕寒往来的信件,白素锦惊然发现,贵皇子的身体里居然住着一个逗比!
尤其是最近一年身体稍有起色,每日最大的兴趣竟然是在朝臣们面前装病娇,但凡他提议的事,谁敢当廷决绝反对,立马装晕倒!据说,这次之所以能如此顺利通过重建陪都一事,很大一部分的功劳就是皇上在背后唆使儿子太子殿下在早朝时当众晕倒!
听到周慕寒说起这事儿的时候,白素锦真心替那些朝臣们觉得心累。
那边唏嘘人家帝王父子俩炫演技,这边呢,自己跟着大哥白语元搭档双簧,所以说,白素锦的字典里排行前三的一个关键词就是:双重标准!
兴成酒坊的粮栈公布减量减价的消息后没出三天,再次投下了重弹,价钱从原先的降三成变成了降四成,还得是马上签订契约书的。
按照如今种植双花糯的成本,降价三成后的收入基本上可以和一般水稻所得持平,但若是再降一成,虽说未伤本,但获利就很薄了。
这种情况之下,很多人坐不住了。
一部分人因为害怕再降价,抱着就当白种一年的念头和兴成酒坊签了契约,剩下的一部分人仍在徘徊,后悔之前没有签契约的同时,又在为现在的价钱觉得不值。
当楼庄主一行人再次登门的时候,白语元代表恒丰粮行和丰泰粮行表示,愿以七折价钱收购双花糯。
就在白语元表态的当天下午,临西府内的十家粮行、以及许家商行临西分号纷纷相继发出消息,同样以七折价钱收购双花糯。
次日,府仓也贴出告示,双花糯可以以七折价钱折算缴纳税粮。
此三日后,余下的那部分未签订契约的双花糯种植者全部签约完毕,兴成酒坊期间一单未成。

☆、第115章 循环

兴成酒坊终于也品尝了一把偷鸡不成蚀把米的滋味。
贡酒每年上呈的份额在那摆着呢,余下的部分想要维持已经铺陈开来的规模已经是不可能,加之酿酒所用谷物原料供应不济,兴成酒坊做口不成,反倒伤了自己的根本链条。
然而,这还不算完,等到次年聚福兴酒坊的蜀黍酒“黔西老窖”推出后,才是给了他们迎头重击,让他们体验了一把屋漏偏逢连夜雨的寒冷。
纯粹依靠市场作用来指导生产和流通,不可避免要承受市场的自发性、盲目性和滞后性所带来的损失和动荡。
双花糯一事并非大历首例,当然也不是最后一例,但它在大历史书上却被屡次提及,究其原因,是因为它的价值在于引起了当时川省为政者们的重视和反思,并由此诞生了一套新的商管政策,以及一个全新的部门:物价署。
大历后世较为完备的商务律法便是从这套商管政策发展而来。
当然这些都是后话,白素锦眼下面临的商业经营活动依然主要是靠刑律的广泛约束和道德上的自律。
不过,她也有一项开创性的实践,便是一手促成了商会。这两年,原先的“临西布业四十九坊联合商会”不断充实壮大,如今已正式更名为“川中织坊联合商会”,商会成员已经增至百余家,五福和荣生自元气大伤后正赶上织纺工艺大革新的时期,两家的人力物力财力本集中在花綀身上,打算借此迅速占据高端市场,岂料没多久小荷庄织造坊和广蚨祥就推出了令人叹为观止的锦缎,对高端市场造成了震荡式的冲击。而后随着棉花的推广种植,棉布以低廉的价格和柔软贴身的质感又风靡中低端市场,从年初开始,棉麻双混织造出来的布匹受到百姓们热捧,销量极其可观,广蚨祥隐隐坐稳了川中第一布庄的宝座。
面对此种局面,五福和荣生颇为识时务,以支持总督衙门修筑庐江水堰为由头,积极响应募捐的同时,还购买了江东、江西两府两千亩田地,算是主动向周慕寒以及白家兄妹示好。白素锦借坡下驴,大方地将锦缎的工艺卖与他们,算是接过了他们递过来的橄榄枝,当然,五福和荣生申请加入商会的事另当别论,还需再考察考察。
双花糯危机算是暂时告一段落,白素锦这边忙着正忙着诸处庄子的秋收,统筹各项所出的调配,案头堆着厚厚的账册,忙的颇有些焦头烂额。周慕寒更忙,秋汛结束后到来年春汛之间,是赶工期的黄金时段,周慕寒几乎要长在水堰那边。
“夫人,老奴刚刚得到消息,兴成酒坊那批酒的确是出了差错,虽然不如他们对外所说的那般整批都废了,但起码也有三成。出了问题的酒曲刚查出来,是白记曲坊的那批货。不仅兴成酒坊,其他家用白记酒曲的酒坊也陆续出了问题,眼下天天堵在白记曲坊的大门口讨债呢,这账一清,曲坊怕是就要关门大吉了。”林大总管束手站在桌案前禀道。
白素锦从账册中抬起头,脸上却没有多少意外,“短短时间内能将生意做到这个规模,但从手腕上讲,白宛廷并不逊于大哥,但是可惜,就眼光、胸怀和隐忍度来讲,白宛廷就远远不如了。脚跟堪堪站稳就敢和钱家抢兴成酒坊的生意,无异于太岁头上动土、老虎头上拔毛,被人出手收拾也是早晚的事。”
林大总管脸上挂着惯常的微笑,“诚如夫人所言,那批酒曲之所以出纰漏,就是和白记曲坊从钱家挖来的那两名制曲大师傅有关。事情一出,那两人就杳无音讯了。”
“不过。。。。。。”林大总管神色一正,说道:“曲坊一倒,他们怕是只能回到城外的宅子了。。。。。。”
白素锦一脸的无所谓,“无妨,很多时候,把人放在眼皮子底下才是最放心的。”
看着自家夫人微微抿起的嘴角,林大总管在心里默默给那一家子点了根蜡,祝愿他们千万不要没事作死。
正如林大总管所料,冬至刚过,白宛廷就带着余氏和白宛静等人从黔西回了临西城外的宅子,丁氏却并不在其列。原来,是白语昭用五千两银子将他娘余氏给赎了出去。
先是将庶弟卖给人家当上门女婿,而后又让人家花银子赎买老娘,这档子事无论是对白宛廷来说,还是对白语昭而言,都不甚光彩,是以,白宛廷自认为白语昭并不会说出去。然而出乎他意料,前脚人银两讫,后脚白语昭就将消息大肆宣扬了出去,闹得黔西人尽皆知,白宛廷带着余氏和白宛静只得灰溜溜赶回了临西。
五千两银子,在寻常百姓眼里无疑是一笔巨款,然而对曾经的白大少爷来讲不过是一年的零用钱。尤其是回到临西后一对比,向来被他无视的堂弟白语元已是现今白家的家主,从小到大被他牢牢踩在脚下的庶弟白宛和不仅拜入尚弘书院陈山长门下,还夺得了当届院试的案首,前途不可限量,就算是他从未放在眼里的纨绔白语年,也在今年的乡试中中了举人,虽说名次倒数,但对白语年来说也是突飞猛进的进步。
从文无望,从商无果,白宛廷内心的煎熬可想而知,渐渐地,竟然染上了酗酒的恶习,没出多久,城内的当铺里就陆陆续续出现了余氏和白宛廷的陪嫁首饰。
林大总管得到这个消息的时候轻蔑地撇了撇嘴,沉浸在酗酒中的人,基本上等于半个废人,夫人当日说的没错,白宛廷这人,胸怀和忍性太差,难成大事。
一进腊月,白素锦如往年一般早早备好了年礼差人送往京城,虽然今年油坊的产油量大增,但六成是大豆油和花生油,两成是菜籽油,榨油原料相对比较丰富,价钱上也便宜许多,而余下的两成是青果油和茶油,青果和茶果的产量短期内有限,除了留下自用和送礼的,余下的基本上都供给了章远之。
郭焱今年要回京述职,早早过府来和白素锦讨了不少精贵的青果油和茶油,另两匹精致的锦缎,还有整整一斤茶树王的茶叶制成的濮茶!
真真是什么精贵要什么,眼光毒得很。打从来了临西,白素锦发现如今的郭焱和当年的郭焱简直判若两人,不知道是不是和西军都指挥使司那几位频频接触的缘故,脸皮的厚度也趋于同化了。。。。。。
两次秋收下来,西军将士的生活最大的改变就是伙食明显改善了,钱袋明显鼓了。屯田赁给白家兄妹后,基本上都用于种植高粱、花生和棉花这样高价值的作物,产量虽然与往年相当,但价钱可是高出了不止两三成,折价换成粮草后,剩余的市价卖给白素锦可以进账一笔,同时,耕种屯田的将士们还有月钱可以领,充实了饷钱。
此外,西军火器营获准成立了焰火鞭炮坊,由于制作原料硝石和硫磺的官方控管,这焰火鞭炮的买卖几乎是西军垄断产业,简直财源滚滚日进斗金,就连礼部也要走皇上的后门跟周慕寒提前预定。
“这是陆总兵第几次写信催你了?七次?还是八次?”年夜饭后,白素锦简单洗漱后坐在暖炕上,背后靠着大迎枕,觑了眼放在炕桌上的书信。
这是滇北总兵陆鹏越的杰作,受南军霍大将军所托,雷打不动的每月一封,字体早已熟悉。不出意外,内容应该还是老生常谈:焰火鞭炮的生意分南军一杯羹。
“第九封。”周慕寒斜倚在白素锦身边,瞄着桌子上的书信浅笑,眼角眉梢尽是得意。
白素锦叹了口气,“差不多就松口应了吧,不然,我瞧着陆总兵就要亲自杀将过来了。”

☆、第116章 延续(正文完结)

周慕寒轻轻嗯了一声,“把我要的劳役送过来了就给他。”
白素锦无可奈何地轻轻摇了摇头,实际上不仅南军,就连北军和东军也屡次派人来说项了,奔着一碗水端平的原则,周慕寒回信中明确表示,只要南军出劳役,焰火鞭炮的银子大家四家一起赚!
为此,南军的霍大将军三不五时就要遭受另外两大边军统帅的轮番轰炸,来信只有一个主题:你怎么还不给劳役?赶紧给!
霍大将军委屈啊,南诏这些年是被揍老实了许多,可大军在操练不懈的同时也没闲着,西军屯田的例子摆在前面,南军都指挥使司卯足了劲头,除了日常操练和睡觉吃饭的时间,南军上下将士都被赶去修梯田了,若不是霍大将军平日脸黑,估计都指挥使连他也不会放过。
从这样的都指挥使手里抠走五千劳动力,霍大将军心理建设一建设就建设了大半年,最后顶不住两方友军的压力,正准备和都指挥使开口,周慕寒却提前一步来了封信,解决了他的难题。
刚出正月没多久,白素锦身子困乏沉重的症状加剧,经常神医诊脉后证实,果然是有了身孕。这两年精心温养,白素锦的体质日益改善,在半年前就停了补药汤和改良后的避子汤,周慕寒贪起欢时也不再有忌讳,此番下来怀孕也在预料之中。
周慕寒自从听了常神医的诊断后,扬起来的嘴角就没落下来过,一双虎目时刻紧紧盯着白素锦,跟守着易碎品似的,不过是起身下床,他也要战战兢兢地冲上去扶着,衙门也不去了,尾巴一般紧紧跟着白素锦,时而傻笑,时而凝眉,面部表情活跃得让夏妈妈一行内室伺候的人忍不住咋舌。
“就这么高兴?”晚上,暖融融的被窝里,白素锦寻了个舒服的姿势窝在周慕寒的怀里,脑袋拱了拱他的肩窝,轻声问道。
周慕寒忍不住颔首,下巴轻轻抵在白素锦的发顶,稍哑着声音回道:“高兴。好像从来没这么高兴过。”
白素锦伸出手臂揽上周慕寒的腰身,低低笑出声来。受她感染,周慕寒也低笑出声。
两世加起来,怀孕对白素锦来说都是从未有过的体验。很神奇,若非亲身经历,这种带着些许忐忑的雀跃和期待是无法想象的。
这是她和周慕寒的第一个孩子,是他们两个独立血脉的融合和延续,使他们创造出来的最亲密的家人。
周慕寒小心翼翼揽着白素锦仍然细瘦的腰身,喃喃道:“谢谢你,给了我一个家。”
白素锦嗯了一声,在周慕寒温热体温的熨帖中渐渐被睡意包裹,很快就沉入了梦乡。
和嗜睡的孕妇正好相反,周慕寒此时睡意全无,却又怕扰醒怀中的人而不敢轻易动弹,借着床帐外的烛光细细打量着白素锦的睡颜。她均匀的呼吸如鸿毛一般扑在自己的心头,渐渐流逝的时间仿佛化作一股清流缓缓蜿蜒向前,宁静而柔和,一点点洗涤着他浸染着杀伐与鲜血的身心。
不过短短数日,不仅是白素锦,所有和周慕寒接触的人都惊异于他的改变。虽然面部表情匮乏单调,但他身上的寒意和煞气明显收敛太多,说话的字数也踢飞猛进,最显著的改变是,走在街上和抱着小孩子的人擦肩而过时不会吓哭小孩子了!
从总督衙门到西军大营,上上下下一众人等一致感恩夫人怀孕大喜。
此外,周慕寒心里一高兴,相当大方地将焰火鞭炮生产经营权分享给了其他三军,提成也从原先的三成降低为两成半!
接到周慕寒的书信时,其他三军大将军心中一反应:呵呵,好大方。。。。。。
当然,南军的劳役还是照样要要的,不同的是这回给报酬,按天给工钱。这对霍大将军来说足以和致力开垦屯田的都指挥使开口了。
因着白素锦初怀孕,周慕寒临时取消了去玉屏山一带督工的计划,就连在衙门和大营办公的时间也一再压缩,不少公务都被带回府里来处理。
相处时间多一些对白素锦来说本来挺难得的,可无奈周大将军紧迫盯人,白素锦不过多看一会儿账册就要被念叨好半天,两人的角色瞬间颠倒了过来,白素锦真真是纠结并享受着。
庐江水堰第二期工事即将进入关键时刻,近日来季先生的书信颇为频繁,周慕寒虽压了下来,白素锦也猜得到,定然是来催他的。好在没多久白素锦的孕期就足了三个月,胎像非常稳定,托体质的福,白素锦早孕反应很小,时间也非常短,初期的头晕乏力症状消失后,整个人能吃能喝能睡,福气得很,见到她这样,周慕寒才能稍稍放下心来,几次三番嘱咐后才一步三回头地出发去了玉屏山。
待到胎像基本稳定的时候周慕寒才给京城和钱塘送了消息,周慕寒离府没两天,载得满满的车队就把抚西大将军府的大门口给堵了个严严实实,林大总管指挥着人热火朝天地将大箱小箱的东西往院子里搬,前院的花厅里,白素锦背靠软枕翻看着手里的礼单,下首坐着一位宫里来的礼官,还有几家的管事。
这还不算完,太后娘娘没多久就送了几位宫里甚有接生和伺候月子经验的嬷嬷来,不约而同,镇北大将军府和钱塘那边也先后送了有经验的接生婆过来,白素锦首次觉得自己的院子变得人气空前旺盛。好在嬷嬷和婆子们都是极有眼色的人,见白素锦日常作息很有规律,三不五时地还有常神医过来给诊脉,夏妈妈等人照顾得也细致得当,她们索性就客随主便,颇为心安理得地遵照安排住在偏院里为世子妃的临盆做准备。
周慕寒不在府里,萧氏就来得勤快。在生孩子方面,萧氏是过来人,有经验,两人在一起可以聊的话题就更多了,当然,她们的话题也不局限于孩子和后院,白语元在生意场上的事向来不避着萧氏,眼界开阔些对她掌管白家中馈也是有好处的。
“这次换选,盐运总商的位子最后还是落到了苏家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