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重生之锦书难托-第1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末将冯骁及千机营众人参见夫人!”林福话音刚落,冯骁便带着一行人给白素锦行礼问安。
俩世界加起来,白素锦也没享受过这种待遇,好在心理素质够强悍,够能装,面不改色地接了下来。
“末将此次身负皇命而来,协助调查军粮被服一案,钦差周大人稍后便到。”冯骁坐下后直接开门见山,“吾等一行人不便公然现身,故而有个不请不请,还望夫人成全。”
不知为何,虽然气场不同,但听到冯骁这番话,白素锦一下子就想到了城西大营里的都指挥使赵恬。
这一个个的,倒都是挺不把自己当外人的!
“冯大人见外了,若有我能帮得上忙的,尽管说便是。”
“在临西期间,末将想在夫人城郊的庄子上借住,方便出行。”
白素锦眉梢微挑,快速扫了林大总管一眼,见他点头,便当即爽快地应了。”
“凭他们的本事,即便住在别处,也能神不知鬼不觉进到庄子上摸个透彻,倒不如索性管住管吃,旁的概不过问。”送走冯骁一行人,林大总管和白素锦解释道。
白素锦点头认同,“小荷庄也没什么东西值得在那位面前遮遮掩掩的,咱们一如往常便好。”
“夫人说的是。”林福大大松了口气,不是第一次见千机营的人,可每次见到,仍觉得有些胸闷气短,“料到皇上会派钦差大人过来,没想到啊,竟然连千机营也派来了!”
千机营是御林军中直接隶属于皇帝的暗部,不仅是皇帝的最后一层保护甲,更是皇帝的眼睛、耳朵、利刃。平日里,他们分散在御林军各营中供职,接到皇令召唤才会分离出来行事,故而,千机营的存在对外人来说,只闻其名,不知其具体规模。
林福有幸认得冯骁,实则是跟着周慕寒沾光。只有极少数人知道,周慕寒是千机营中的一员。
☆、第66章 风雨欲来
军队,国之根本。而粮草被服等基础物资是军队生存之本。大历自建国时起,尤其是推行募兵制后,对军粮这一块极其重视,除了省仓、府仓、县仓等各级行政仓每年有军粮任务,户部辖下各省清吏司的仓科衙门设立的初衷,一为赈灾,另一大目的就是军粮。郭焱能借助西军都指挥使司的协助清理清吏司仓科,也正因为两者关系从密。
此次西军军粮被服事故一经发现,周慕寒就在第一时间飞鸽传书禀明了圣上,并及时将后续粮草被服的补救措施如实上奏,故而,当不算薄的一摞参奏抚西大将军夫人白氏囤积居奇、以不正当手段大量囤购稻谷并勾结钱塘许家将稻谷贩往滇省灾区大发国难财的奏折被摆到御书房的桌案上时,文宣帝忍不住头疼,一半是被气的,另一半,是想到年底周慕寒回京述职必定要发疯闹腾一番。
虽然只要一想到周慕寒回京后不会善了,文宣帝还是在飞鸽传书中提了奏折之事,先把他的火气引出来一些,拖到年底时总会消耗掉两分。
诚如文宣帝所料,周慕寒得知此消息后着实大怒。大将军的脸色阴沉得几乎要滴下水来,士兵们或许会觉得是因为驻军以来战况一直不如人意的关系,但深谙周慕寒脾性的心腹们却明了,他这是真动怒了。
自夏收以来,北突厥在边境的突袭就一直没停止过,西军大军压境后,震慑力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可随着疾行先锋军的败北,这种震慑力就逐渐弱化,加之几次堵截突袭军不力,军中又隐隐出现了粮草等军备出现纰漏的传言,军心出现动荡的苗头。
周慕寒将朝臣弹劾一事飞鸽转告给白素锦后,开始着手整顿军中传言。手法很是简单粗暴,从已知传播者开始,层层盘问,最后竟顺藤摸到了川省府军西三营协办守备吴达的营帐内。
此次调兵,除了西边军,作为地方军的川省西北境府军也被征集到这次的战事中,临时编制为西三营,营内担任协办守备的吴达乃当下川省总兵尚伯弘的嫡亲外甥。
传言最后牵扯出来的,便是吴达帐下的一名长随护卫。
证据确凿之下,那名护卫无从推卸,对谣言之事供认不讳,但却矢口咬定并非故意为之,并且将罪责一肩担下。吴达由始至终置身事外,可惜,周慕寒行事可不是尚总兵的风格,甭管有心无心,动摇军心者军法无赦,亲自将散播传言的那名护卫兵监斩于辕门外不说,还毫不客气地让人实实在在打了吴达十五军棍,以偿约束下属不力之过。
相比于周慕寒在军中的动作,白素锦的反应就淡定了许多。乍看到周慕寒送来的消息,林大总管着实有些担心自家夫人会惶然、寒心,没成想一肚子的宽慰之词最终并没派上用场,白素锦看过后丝毫不为所扰,如往常般转手就将纸条给烧了。
“夫人勿需忧虑,凡事有将军呢。”林大总管还是忍不住宽慰了句。
白素锦淡淡一笑,“大总管放心,上面越是关注、闹得越大才好,若是闷而不发,咱们反倒要着急了。”
联想到千机营的冯骁,林大总管心下一惊,恍然暗想,莫非这一切早在自家夫人的算计之内?
一段时间接触下来,林大总管认为白素锦是走一步看三步的主儿,眼下看来,自己还是低估了。
心惊的同时,又忍不住暗喜,这样的女子,是自家府上的女主子。
林大总管素来是个擅于内敛情绪的人,即便内心再颠簸起伏,于脸面上仍能做到波澜不惊。
总之,周慕寒身边就没一个善茬。
白素锦不露痕迹地打量了垂首的林大总管一眼,在心底叹了口气。她的确是一早就做好了惊动圣听的打算,周慕寒远在西北边境,战事一触即发,容不得分神,而川省的上层领导班子里,巡抚和总兵都不是省心角色,这种情况下,即便大军粮草和被服的窟窿在第一时间堵上了,可谁能料到接下来还会有什么麻烦。常言道,明枪易躲暗箭难防,与其战战兢兢等着补窟窿,倒不如弄出点大的动静来,让上面派个镇得住场子的大人来替周慕寒守着场子,自己也能睡上几个安稳觉。
男怕入错行女怕嫁错郎,古人诚不欺我啊!
虽然应下周慕寒的提亲时早有心理准备,但实际经历起来,这种提心吊胆的日子还真不是人过的!
不过,白素锦万没想到,当今皇上除了委任左都御史周大人为钦差外,还调用了千机营的统领。
是想给周慕寒做双重保险?还是对周慕寒起了疑心?
白素锦苦笑着摇了摇头。常道君心难测,与其煞费心思揣度那位的心思,倒不如从自己身上做文章。
夏收过后,市场上的夏麻依然被织造商们瓜分完毕,麻农们真真正正享受了一把丰收年。此时对家的花綀已在市场上混了个脸熟,秦汪两家以挖人为幌子正式在五福、荣生开机织造花綀,因为原材料供应充足,花綀的产量明显增大。
秦汪两家的纺车织机通宵达旦昼夜不停,而小荷庄织造坊也没闲着,不过忙的方式却大相径庭。
一场夏收过去,小荷庄织造坊的原料仓库却只补了六成满,相对于前阵子收购时轰轰烈烈的架势,显然雷声大雨点小。不过,商会内其他四十八家却俱是满仓,四锭脚踏纺车和改良后的踏蹑提综织机已经进入各家制造房内,小荷庄织造坊给每家派了两名熟练职工作指导,就在五福、荣生的花綀上市后没两天,隶属于商会的四十八家中小织造坊同一时间供应花綀,在数量上丝毫不逊色于五福、荣生不说,更是统一标出花綀当初的始发价每尺一百文。广蚨祥依旧每天定量出售二十匹,价格上和商会调为同价。秦五爷与汪四爷乍听得找个消息,脸色顿时黑如锅底。
商场上没有永恒的情谊,只有永恒的利益,秦汪两家在布业名望再高,每尺布实实在在的价格放在眼前,谁也不会做卖人情买高价货的傻事。无奈之下,五福、荣生的花綀价格也普调到与广蚨祥等一众同价。
秦五爷与汪四爷心里自然盘算过,虽说每匹花綀赚头少了些,但两家要人有人、要麻有麻,以产量优势抢占花綀市场大头,所得利润也少不了。
这般想着,五福和荣生的织工们轮班开工,昼夜不停,可半个月过去了,秦五爷和汪四爷心头的那点规模优势感渐渐被磨光。所谓无他,只是他们恍然发现,即便倾两家之力,在花綀市场上,竟也只堪堪占据半数份额!
“四十九坊联合商会”在城中九阳大街的商会会所正式挂牌当日,特意办了场舞狮会,锣鼓喧天,人头攒动,好不热闹。秦汪两家特意派人详细了解了这四十九家织造坊的情况,以为不过是广蚨祥以花綀织造工艺为饵,利用那四十八家小织造坊度过原料短缺的难关。万没想到,居然会出现眼下的状况。
纳入商会的织造坊数目虽多,但规模都不大,若是但凭五福或荣生一家之力,或许奇虎相当,甚至更胜一筹,但两家合力,不应该会出现这样的局面。
秦五爷与汪四爷浸淫商场多年,危机嗅觉很是灵敏,稍作商量后便一同前往苏家。
两人被迎进内客堂的时候,苏平刚送走六大粮行的东家。白素锦横插一脚,以粮换花綀工艺,集中了大量的稻谷在手中,并利用许家商行的运输优势将稻谷销往了滇省灾区,以致于六大粮行囤积的大量稻谷积压在手,眼看着灾区粮价渐稳,六大粮行的东家们怎么还能沉得住气。更棘手的是,朝廷特派的钦差大臣不日即将到达,边境那边迟迟没有消息传来,若是钦差大人来了之后彻底清查一干县仓、府仓,六大粮行难逃牵扯其中的命数,那么,极可能影响大计。
无奈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六大粮行那边出现了异数,眼下五福和荣生也面临异常状况。
然而,无论是抚西大将军府,还是小荷庄,都如铜墙铁壁一般,几乎滴水不漏,根本就探听不出什么有用的消息。
苏平应下秦五爷与汪四爷的委托,答应帮他们打听打听内里的原由。送了他们出府,苏平后脚就让人送了信去书院给白宛廷。
白家近来的日子并不安生。在白二爷的执意之下,丁氏和白语昭已经被接入白府,老太太不给他好脸色,小齐氏大闹过几场后现下看他简直是半个仇人,白语婷和白语年见了也是满脸满身的怨气,只有大儿子白语元依旧是一副不冷不淡的模样,但是在他接丁氏母子俩入府的前一晚,这不孝子竟然当着老太太的面,提出了分家。
老太太和着老子娘都活得好好的,竟然敢提出分家,不仅是白二爷,就连老太太和小齐氏也是差点惊掉了下巴。可无论白二爷再怒喝,老太太和小齐氏再苦言相劝,白语元丝毫不为所动,吃了承托铁了心,要么自己分家出去单过,要么不让丁氏母子入府半步。
自打坐上白家家主的位置,这几年来顺耳根子的话听多了,白二爷的脾气也给养出来了,哪里能忍得下自己儿子的威胁,当下脑子一热,大手一挥,分就分,当老子的还能让儿子拿捏住不成!
虽然有心里准备,白语元听到白二爷的决定时眼底的光还是黯了又黯,不过很快就敛了下去。
白语元二房嫡长子,如今二房当家,以白家现今的产业,白语元分出去,身家必然少不得,小齐氏开始极力反对白语元分家,可转过弯来想,分了也好,免得便宜了外面那个贱种。
然后出乎所有人的意料,别说白记盐行,就连白家名下的当铺、古玩铺子、金铺等一干精贵店铺,白语元丝毫未动,言明只要自己手里经营的田庄和粮行。
小齐氏稍稍压制下来的怒火与愤恨再度点燃,当晚就将白语元给撵出了府。幸而萧氏一直住在庄子上安胎,这才没大晚上的跟着自家夫君被逐出大门。
家丑不可外扬,虽说白二爷愤然之下第二天就把分家的契书派人递给了白语元,可这事也只有白家的主子们知晓。
“什么,白语元分家了?”乍听到这个消息,苏平眉头微蹙。当日丰泰粮行粮源短缺,白语元出手相助,白素锦出嫁之时,也是白语元背她出阁,如果说白家里还有谁能和白素锦搭上关系,也就数这位白二少了。可如今一分出去,这条细微的线怕是也要断了。想想白素锦与白家的关系,苏平也真是颇为无语。造成今日的局面,固然也有白素锦的原因,但白家一众人连基本的脸面功夫也不做,若不是白大爷创下的这份家产可观,以苏平的性子,断不会将白家看在眼里。
白宛廷的脸色也不好看,点了点头,道:“当日受邀去小荷庄的便是现如今那个布业联合商会的四十八家东家,我的眼线只能探到门房处,据说,那些东家离开庄子时一个个神色雀跃,过了月余,小荷庄和丰泰粮行又陆续入库了一大批稻谷,估计最少也有一万石。”
“白二少手里有多少存粮,你可知晓?”白宛廷所说的那一万多石稻谷苏平也是知道的,而且知晓这批稻谷尽数从临西府外买来的。
白大少凝眉深思片刻,“大伯在世时起,家里的田庄便由二弟打理,这些年下来,他手里的田地,账面上就有一千六百亩。”
一般年景,中等田亩产大概在五百斤上下,田税两成,一千六百亩地,最后入库五千多石,全部供应白记粮行。
“粮行虽说素来要留出库存备用,但现下还有不到两个月就是秋收了,他手里的存粮绝不会多于三千石。”
苏平听了神色稍有缓和,“据下面探来的消息,许家商行陆续运往南边的稻谷可远不止两万石,如此看来,其中必有深究,钦差周大人到府城衙门已经五日了,有消息说,明儿就要请抚西大将军夫人过去。。。。。。”
白宛廷却不如苏平这般乐观,“虽说周大人素有‘周青天’之名,但二妹身后的,皇亲贵胄不说,更是手握重权荣宠正盛,恐怕周大人也要避其锋芒。”
苏平并没有被白宛廷的这番担忧影响,犹豫了片刻后,眸光暗敛,压低嗓音道:“阵前传来消息,前锋军出师未捷,几乎尽数折了,此后敌军几次出兵掠袭,大军屡屡迟上一步,至今也没能有一次胜仗,朝中不满的声音越来越大,而且。。。。。。军中的将士开始陆续出现身体虚乏的症状,数量隐隐有扩散的迹象,随军郎中诊断为热症。”
白宛廷神色一顿,转而眉峰舒展,与苏平饮过一壶茶后方才离开。只不过,一踏出苏府大门,白大少的脸色立即阴沉下来。阵前这般机密的消息竟然要从苏平口中得知,自家与之相比,受重视与信任的程度高下立现,不甘与愤懑无法自抑地在胸膛中鼓动。
然而,无论苏平和白宛廷此时的心境如何迥异,都不在白素锦的在乎之列。
这就是传说中的被请去局子里喝茶吧?
府衙后堂,白素锦端坐在高背藤椅上,对面坐着的就是在大历素有“周青天”之名的钦差大人周廷。
与她同堂而坐的,还有西军大营都指挥使司都指挥使赵恬和川省清吏司仓科郎中郭焱,以及千机营左统领冯尧。
“出京前,圣上已将大将军的密奏给下官看过,今番以查证屯粮案为名彻查川省官仓一案,委实要委屈夫人了!”周廷身负清正之名,然为人却清而不厉、刚正而不迂,这也是他深受文宣帝器重的重要原因。
早在进入临西府之前,冯骁就已经将赵恬、郭焱的证词送到了周廷手里,今日请白素锦到衙门来不过是障眼法而已。想来冯统领应该也和大将军夫人打过招呼了,看她神情举止间并无一丝难色。
周廷耳顺之年,身形偏瘦,头却不小,额阔面广,浓眉炯目,单从外貌上看,还算合白素锦的眼缘。
可一码归一码,看着顺眼也不能当饭吃,白素锦唇角微挑,露出自认为特别平易近人的笑意,点了点头,说道:“商人重誉,还要有劳周大人尽快查明真相,还我小荷庄一个清白。”
周廷没想到白素锦会这般直白,虽有意外,脸上却并未表露,只是爽朗一笑,坦然应下。
从府衙出来后,配合周廷的工作,白素锦将名下小荷庄及丰泰粮行等一干产业的账册送到衙门审查,几位主事也先后被传唤过去,一时间临西城内流言四起,白素锦本以为商会那边会有所影响,出乎意料的是,流言刚传出来,会首郑老东家就受各东家所托亲自登门,表示相信白素锦的品行,并会竭力提供帮助。
相比之下,打从那天出了衙门,白家老宅却连个下人也没派过来,做足了中立的态度。
“白家内宅如今也不安生,估计是自顾不暇。”白语元身边的随侍小厮退下后,林大总管从自家夫人脸上也瞧不出她的心绪变化,只得囫囵说了句宽慰的话,可惜,效果苍白得连自己都说服不了。因为分家之事承受白家和外界双重压力的白二少都能派身边最信任的人过来关切一番,白家老宅的隔岸观火委实让人寒心。
林大总管的用意白素锦了然于心,完全无所谓地笑了笑,“圣人道:以史为镜。咱们借鉴过来,以是非为镜,早一步看清各人姿态,也是好事。大总管勿需替我担忧,咱们且一同看着便好。”
看得出白素锦是真的心无波澜,林福彻底放宽了心,“夫人,大将军的军令今日传到城西大营,说是即日开始,一切阵前消息以他亲传的军报为主,它途无须理会。您说,是不是要发生什么大的变故?”
白素锦乍听到这个消息心头也是忍不住一颤,以周慕寒的严谨心思,突然发回这道消息,必是出现了异常的苗头。
“战场瞬息万变,既然大将军有此交代,必有他的道理,咱们只管听他的,具体缘由,方便的时候他自然会说明。”
粮草被服出大纰漏在先,先锋军重创在后,眼下又久久克敌不利,追随周慕寒数年,从未遇到一次出战这般频出状况,林福日日焦心,无奈能力有限,幸而府中还有位主子坐镇,虽年少,却异常能安稳人心。
就在白素锦带领整个抚西大将军府及名下产业在流言的风口浪尖上坚守的同时,周廷在其掩护下从川省清吏司仓科入手,调查的触角悄无声息地扩散到整个川省的官仓范畴。
与此同时,一封带有北突厥图腾标志的国书通过边城一路百里加急送往大历国皇城。
☆、第67章 夺妻
西军战况不力的消息接连传入京中,朝堂之上,主战与主和两派的争论愈演愈烈,正争执不下之际,北突厥国竟然派了使臣入京递交国书。
文宣帝在早朝时正式接见北突厥使臣,当听说北突厥国君有意和谈,主和派的大臣们脸上都露出积极之色。可听完使臣的和谈条件,他们的脸色却多了几分纠结和矛盾。
与主和派不同的迟疑纠结不同,主战派的大臣多为武将,听完北突厥使臣的所谓和谈条件,一个个周身透着股杀气,若不是碍于圣上在前,估计早就提刀劈了这东西!
割让白城城外两千亩良田、每年供给粮草五万石、西军撤离现驻地五十里以外,这样的条件用于止干戈,对大历来说算不得什么,战事兴起,所耗之巨甚至远超于此,可让临西府白家白三姑娘和亲是什么意思?!满大历哪个不知,白三姑娘已经是抚西大将军周慕寒的正室之妻,金书为聘娶进门的,北突厥王竟然开出这样的条件,无疑是明着打周慕寒的嘴巴,委实嚣张得很。
一时间,朝堂之上议论纷纷,北突厥使臣挺直着脊梁站在大殿之上,微微扬起下巴打量了一圈,眼底流露出桀骜之色。可让他忌惮的是,端坐在龙椅子上的文宣帝神情淡然,丝毫看不出情绪。
着人安排使臣下去休息,朝堂之上便只剩下大历君臣们,主战和主和两派人开始你来我往,争执不休。
五皇子景桓以文见长,出了南书房后一直在六部轮值,向来主张内治从宽、外治主和,这次北突厥王主动提出议和,除了和亲一项,之外的条件都在可接受范围,是以当文宣帝问他的意见时,五皇子委婉地文绉绉扯了一通,最后归于一点,议和。
六皇子则正好相反,年少习武,军功虽不及周慕寒显赫,但多年征战下来,在行伍中也颇有威名,性情被沙场中打磨出的狠戾浸染,行事素来狠辣严苛,尤其是在外族滋扰边境的问题上,一向是坚定的主战派,但这次却意外地倾向于和谈。
文宣帝高坐御座之上,冷眼旁观殿下群臣你来我往争辩不休,互不相让,最后恳请圣上定夺时,已经是一个时辰之后了。
文宣帝并未表态,退朝后,在御书房召见内阁、军机处元老大臣,闭门商议一个多时辰后,未果。随后,近身伺候在文宣帝身边的福公公亲自到驿馆传圣上口谕,和谈一事事关重大,尚需谨慎商议,因此,使臣大人需在京城逗留数日。
结果,北突厥使臣这一逗留,就留了近一个月。
大历朝堂因为北突厥使臣带来的和谈一事闹得唇枪舌战、争论不休的同时,临西府也开始变天。
因为涉嫌过深,周廷并未调用府城衙役,而是亮出了圣上与此金牌,直接使用了城西大营的军力,仅仅用了七天时间,就将川省巡抚季怀宁出其不意地控制住。紧随其后,一场覆盖整个川省官仓的查处贪墨大案由上至下雷霆展开。
文宣帝召见北突厥使臣的次日,周慕寒就收到了来自京城内宫的飞鸽传书。主帐内,空气中有股狂怒之气隐隐波动,几位心腹将军们面面相觑,直到轮番看完纸上的内容,一个个的表情跟吃了苍蝇似的。
这是特么什么事儿啊?!北突厥王脑子有病吧?!
可薛军师的心情却异常凝重。
“北突厥王这一招可谓下作至极。”薛军师将纸条燃着之后扔进铜炉里,沉声道:“和谈若成,大将军必遭受奇耻大辱,同时也与朝廷产生嫌隙;和谈若不成,大将军难免要被扣上为了一个女子不顾边城数万黎民百姓生死的帽子,此战咱们胜了还好,若不力,大将军的处境怕是难以预料。”
几个人一听薛军师的剖析,不禁心下一凉,齐刷刷看向周慕寒。
这种情况,真真是左右两难。
周慕寒的脸上却没有一丝一毫的犹豫和为难,只有越来越让人汗毛倒竖的冷意。
“有胆惦记,也要有命享才行。”
帐内其他几人齐刷刷觉得后脊梁骨窜寒风,心里默默给北突厥太子点了柱香。
北突厥开出的议和条件,周慕寒并没有压下隐瞒白素锦,这样攸关的大事,他不希望白素锦从别人口中得知。
周慕寒飞鸽传书的内容及其精炼,不过短短数句,信息量却相当丰富,白素锦看过后总结:一,北突厥要和谈;二,和谈要地、要粮、要你;三,北突厥王一肚子坏水,给我挖坑;四,你该吃吃该喝喝该睡睡,我来收拾他们!
林大总管当着白素锦的面将书信烧尽扔进铜炉里,眉头皱得能夹死苍蝇,“老奴私以为,此事恐怕不简单,看着处处针对大将军,从而牵连到夫人,可老奴直觉怕是并非全如此。。。。。。”
白素锦手指轻轻叩打桌面,“大总管的意思是。。。。。。有人在背后针对我?”
林大总管点了点头,神色凝重,“若是真如老奴所料,怕是一箭三雕之计。”
苏家?秦家?汪家?或者。。。。。。还有白家人的份儿?
想想几个月来的风波暗涌、明枪暗箭,白素锦冷冷一笑,“有心想,还得看看有没有命拿。”
当周慕寒率大军凯旋而归后,林大管家私下与薛军师提到两位主子得到和谈消息时的反应,一直感慨:真真的不是一家人不进一家门!
既然周慕寒明确表示不用自己担心,白素锦也信任他,不过,这不代表自己什么也不去做。
由巡抚季怀宁开始,涉及官仓贪墨案中的大小十数名官员迅速被缉拿,一时间,川省官场为之一肃。办案期间,不仅城西大营的部分将士被借用,就连林大总管也被钦差周大人给借了去。
周慕寒弱冠之年受命兼任川省总督,虽战功显赫,然而对川省一干地方官员来说,无异于外来的空降兵,不服不忿的有之,暗地里用手段的有之,旁观等着看热闹的亦有之。偏偏周慕寒的性子,是绝对不会有外来居上者的怀柔觉悟的,上任两年多来,冷着一张脸示人,背后没少让林大总管暗下调查这些人的背景,本打算秋夏秋战事结束后腾出手来收拾他们,没料到先中了暗招,这才不得不借皇上之手。
林大总管按照周慕寒的吩咐,在周廷初入临西之时就将手里握着的东西尽数转交给他。
打从那日到府衙走了一遭后,白素锦就再没出过将军府半步,坊间传言,大将军夫人被钦差大人拘禁在府内。
随着涉案官员陆续被捕,白素锦被禁将军府的传言愈演愈烈,当六大米行的东家也被捕入狱后,苏平让白二爷亲自走了趟大将军府,不过仍然没有见到白素锦,从而自认为坐实了传言。
然而,就在所有人都认为她被囚禁的时候,白素锦此时正身在城西大营之中。
“夫人,这是最新修改后的火药配方,按照您的意思,反复试验后,材料已经缩减为三种,已经是能做到的最简化的配方了。”尚华将不算薄的一沓纸张呈给白素锦。
在火药的稳定性实现后,楚清就已经被白素锦接回了小荷庄,之后便埋头在新建成的丹房中炼制丹药,而城西大营这边请示过周慕寒后,第一时间成立了单独的火器营,由尚华全权负责,所有参与火药研究的工兵都是经过严格筛选并签下了军令状。
白素锦仔细翻看,除了火药的精简配方,还有所有火器营工坊工兵们的名单,以及一种被称为“火药球”的设计工艺图。
白素锦看着手里这张火药球的工艺图久久说不出话来。
乖乖的,这分明就是简易的石质地雷,单单发火装置就有踏发、绊发、点发三种!
果然啊,牛掰的人哪个世界都有!
白素锦在心里默默感慨。
“这火药球的稳定性可能保证?”
尚华拍拍胸口保证,“已经反复试了数十次,只要妥善防潮,就没有问题。阵前多荒石戈壁,干燥少雨,使用的话,效果会非常好。”
白素锦选择性忽略掉尚将军嘴角那抹让人头皮发麻的笑意,“第三批粮草这两日就要离营了吧?派两个火器营的工兵师傅随行,让大将军心里有个轮廓,排兵布阵时用起来方便。”
赵恬这两日正在安排,“夫人放心,已经安排好随行的人了,统共五人,除了演示火药的威力,更重要的,是在那边凿制石壳。”
的确,单纯运送半成品火药粉可比成品地雷省时省力多了。在专业人士面前,白素锦觉得自己还是当个安静的甩手掌柜更合适。
“那。。。。。。半个月后最后一批粮草出营,我和押解队伍一起上路。”
赵恬和尚华不约而同当即愣在当场,双唇微张,样子又呆又傻。
尚华率先一步回过神来,急急道:“夫人,万万不可,万万不可啊!前方战事一触即发,粮草押送途中也不安稳,若是。。。。。。若是。。。。。。末将等实难同大将军交代!”
赵恬也赶忙在一旁附和,力图打消白素锦的念头。北突厥递交国书明着抢大将军的媳妇,这事儿已经在临西府内传播开去了,军中自然知晓,北突厥王的祖宗十八代每天不知被全军将士问候多少遍呢,火器营工坊的工兵们更是牟足了劲头配制火药,亲眼见证过这东西的威力,一个个恨不得有多少弄多少,轰死北突厥那帮强盗!
“两位将军莫要惊慌,此事我会亲自请示大将军,今日不过随口先说一声罢了。”白素锦状似无谓地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